文章吧手机版
《谈修养》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3 03:2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谈修养》读后感10篇

  《谈修养》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60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2011-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谈修养》读后感(一):懈怠时读之心惊肉跳

  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书中举出的反面例子不就是自己真实写照吗?尤其是懈怠堕落时,读这样的书会让你有心惊肉跳的感觉。朱光潜先生是一位造诣很高的学者学贯中西,书中丰富的引证大都恰到好处,讲出的道理让人心服口服

  《谈修养》读后感(二):年轻人怎么活

  大师之作!书不厚!就是作者的一些对青年人看法!说修养,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一些方法!那个时候白话问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子废话连篇,遣词造句都是刚刚好!不多不少!最主要的是把老先生的尊尊教诲铭记心中,指导自己的生活

  《谈修养》读后感(三):此身 此時 此地

  要時刻的提醒自己 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學習知識並獲得經驗的最好辦法 談處群/太過於我執 要懂得與他人分享或主動接納討厭的人和物 談讀書/正值年紀越發增強好奇心 什麼都想知道一點 切莫到頭亂粥一鍋煮 要用小心慢慢煨 生必定會變熟 談價值/金錢和時間 兩者把握要經過大腦仔細斟酌一番再下決定 談性愛/我曾很羨慕的柏拉圖式的愛最後被身體上情不自禁的慾望給打敗 談冷靜/遇事想三秒 用尼采的比喻阿波羅和狄俄倪索斯 談立志/不能空想 想而不做 做了又無結果 談休息/精神也要疲倦的時候 要適當的調節 用音樂電影和睡眠來放鬆是再完美不過了 談美感教育/真善美 記住這三個字 最後引用朱光潛的“三此主義” “此身 此時 此地”

  《谈修养》读后感(四):一个人人格展示

  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到《文艺心理学》,再到《谈美书简》,《谈修养》是我读的朱光潜先生的第四本书。有人将这本书视为“给青年的十三封信”,都是谈人世间的道理,私以为《谈修养》的语气比《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要稍硬一些,也许和先生的年龄经历有关

  《谈修养》这本书讲的做人的道理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包括“立志”、“学问”、“读书”、“处群”、“交友”、“休息”、“消遣”.......文章有些还是有逻辑层次清楚,可以从《谈处群》中见得。这本书包括了先生的经历和前人观点,也许没有足够强的论证能排除众多可能,但正如序言所说“它不能说完全没有系统......万变不离宗,谈来谈去,都归结到做人的道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中心思想,我先天的资禀与后天的陶冶所组成的人格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我的每篇文章都是这有机体所放射的花花絮絮。我的个性就是这些文章的中心。”

  迷惑年轻人可以从这本书中暂时找到方向,自认为三观完整坚固的人也不必弃如敝屣,大可以以俯视的角度观察了解一个人的人格。

  《谈修养》读后感(五):主要喜欢有几篇

  主要喜欢这几篇,谈读书,谈学问,谈价值意识,谈消遣,谈立志,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谈青年的心理病态。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一,谈读书,

  1,选书,真正为求学读的书,不在多,贵在精。

  2,观念,“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每读必有新所知。不畏其枯燥

  3,要诀,以问题为中心,一书作几遍看,每遍只着重某一方面。(!!可用于多方面事物条理分析!!)

  4,总结,如字典的部首一般,每得一新知识即归于同一性质的“部首”之下。

  二,谈学问,

  1,学问的功用有“专”,有“通”。

  2,学问的作用是使有问题变成没问题,没问题可变成有问题。(未知变成已知,或貌似已知究出实而未知。)

  三,谈价值意识,

  肉体享受不是人最高的享受,只是与鸡猪狗共有的罢了,人类最高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即真、善、美。

  四,开头几篇,谈立志,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几篇读了,心里有种冲动,想去做事,不管是什么。人与动物,人与死尸的区别看在眼里,惊在心里。

  立志须防“志在将来”现象,怎知将来会有现在闲暇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何尝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多关注接触一个无意义的事物,便是多增加一分腐朽垃圾的思想,多消耗一分无比珍贵时间精力。。

  朱老的关于宗教方面的某些观念,与我不同,例如,说“持禁欲主义的清教徒不近人情”,“ 我们现代文明社会中人因受道德、宗教、法律习俗的裁制,本能冲动和情感常难得正常地发泄...”。。。

  朱老《谈修养》一些文词用语

  其他-其它

  故步自封-固步自封

  赅括-概括

  发见-发现

  决不-绝不

  生展-发展

  值不得-不值得

  无用(深谈)-不用(深谈)

  毕竟、究竟-终究

  《谈修养》读后感(六):读书笔记未完待续

  用四个字来形容读完这本书的感觉,“醍醐灌顶”。用一句话来形容对朱老的看法“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这本书可以说是这20年来,对我震撼最大的一本。All words are brief and to the point. 他说到“厄运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发见理想与现实冲突意志与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为了避免这条死路,朱老给出的药方是彻底的觉悟+强毅的意志力+艰苦卓绝功夫+脚踏实地准备。我相信我遇见的每一本书都是冥冥之中,早已定了的事。现在正处于大二,不由得为未来担惊。正处于第二部彷徨阶段,唯愿一届此药方避免堕落。

  接着朱老谈到了如何做一个现代中国人:1、对时代--人类社会进化逃不掉自然律;2、国家民族现在地位认识;3、个人对于国家民族关系的认识:a.国家有出路,个人才有出路;b.个人不成长有力分子,则个人无出路,国家民族也无出路。有德,有学,有才。

  “普通人毛病在于责己太宽责任太严。埋怨环境还由于缺乏自省自责的习惯。自己的责任必须自己担当起,成功是我的成功,失败也是 我的失败。每个入是他自己的造化主,环境不 足畏,犹如命运不足信。我们的民族需要自力 更生,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我们的青年必须先有这种觉悟,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才有希望。能责备自己,信赖自己,然后自己才会打出一个江山来。”

  “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

  一个人生活力强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为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也是如此。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原因家庭:只把学校作进身之阶,家庭纠纷带来的隐痛。社会:心性单纯,不了解社会复杂。富于感受,少定见以及冷静自信。学校:德育,智育(灌输多于启发,浅尝多于深入模仿多余创作,揣摩风气多于效忠学术),群育,美育,体育表现压迫感,寂寞空虚感。他们的志向大半很小,在学校只求敷衍毕业,以后找一个比较优裕的差缺,姑求保暖舒适,就混过这一生

  《谈修养》读后感(七):你且自问:现在你能力范围以内的事你是否都尽力做过。

  你且自问:现在你能力范围以内的事你是否都尽力做过

  朱光潜先生,是一代美学大师,被认为是我国王国维先生之后最有成就的美学家。他在古典美学和马克思美学之间架起了一架桥梁

  《谈修养》是他写给青年的几篇小文章,写得时间是70多年前,现在读来依然犹如醍醐灌顶。前一段时间我思虑过度,不停的为自己的前途发愁结果差点得了轻度抑郁症。我是一个学习人文科学学生专业是人文科实验班,这专业对于现在的时代来说不能不算是冷门,所以从大二开始我就不断的思索我以后的出路,结果当然是怎么也思考不出来。前一段时间因为思虑过度出现身体不适,回家静养。期间思考了很多问题,最终发现没有基础的思考等于慢性自杀,根本毫无出路,只能一步步的走,先解决目前的问题才有机会有能力解决以后的问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看了朱光潜先生《谈修养》,实在是羞愧。如果我早点读到此书,就不至于会出现那种无意义的思考。

  朱光潜先生有一段话对于我来说当真犹如当头一棒

  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幻想中树一个很高远目标,并不在打航空奖券中彩后的计算,而在抓住现在,认清现在环境的事实,认清自己的责任与力量,觉得目前事应该怎样做。就去怎样做,不把现在应做的事情拖延到未来再做。时时抓住现在随机应变,未来的事到时自有办法。对于现在没有办法,对于未来也决不会有办法。

  身为一个学生,目前所能做到的事情尚且还没有做好,为何一定要考虑哪些未来的事情?当下尚且做不好,思考未来不是很可笑吗?

  我们中很多人爱讲究未雨绸缪,以为当下为以后做打算,以后就可以过得好一些。其实犯了一个大错,就像很多人的过度消费,看到便宜货就想买,总以为以后会有用的到的时候,其实往往用不到,钱也花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不能不说是一种愚蠢行为

  朱光潜先生提倡的“三此”主义,他曾在文章中反复提到,对我也深有影响

  此身: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三此”主义,完美解决了我的困扰,不要拖延不要幻想,一步一步去做自然很多事情会水到渠成完成不然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将永远做不到事情。想起了我的一个同学本科立志考到复旦,可是他的成绩很差,只够一般的一本,果然他只考到了一本,可是此君在大学本科阶段用功读书,在研究生阶段顺利进入复旦大学求学,而反观当时一个立志考北大的同学,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最终虽然他的天资比较优越,却一直在一所普通的211大学读书直到毕业。姜文《让子弹飞》有句话讲的很粗俗却很好: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惜现在明白的稍稍有点晚了。

  朱光潜先生谈立志谈到:

  一个小孩子说他将来要做大总统,一个乞丐说他成了大阔佬要砍下他的仇人脑袋,所谓“懒蛤蟆想吃天鹅肉”,完全不思量达到这种目的所必有得方法或步骤,更不抱定循这方法步骤去达到目的之决心,这只是狂妄,不能算是立志。

  这些错误现在仍有很多人在不停的犯,我们总以为志当存高远,却忽略了应该在目前能力范围内起愿望

  朱光潜先生谈到愿望,说道

  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不然,就不必发下一个空头愿。发空头愿成了一个习惯,一个人就会永远在幻想中过活,成就不了任何事业,听说抽鸦片烟的人想头最多,意志力也最薄弱。老是在幻想中过活的人在精神方面颇类似烟鬼。

  这个道理听起来真的很简单,其实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才自己悟出来。

  人们总是不懂立刻行动的力量,倘若真的将这个道理用到自己的生活里,不知道成就了多少事情。

  我曾经抱怨天赋、抱怨家庭、抱怨体制、抱怨长相。其实这一切的抱怨,都可以用一个问句做回答

  你且自问:现在你能力范围以内的事你是否都尽力做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谈修养》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