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花的秘密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1 04:3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金花的秘密的读后感10篇

  《金花秘密》是一本由卫礼贤 / 荣格著作,黄山书社出版的215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1-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花的秘密》读后感(一):明确荣格整体讨论范畴

  据我所见,荣格未曾尝试过任何形而上范畴里的讨论。

  就评论字数限制这点就是很明显的,荣格不愿意看到的,类似方法论一般不够细致分析作为教条一样东西得到沿用。

  据我所见,荣格未曾尝试过任何形而上范畴里的讨论。

  就评论字数限制这点就是很明显的,荣格不愿意看到的,类似于方法论一般不够细致的分析作为教条一样的东西得到沿用。

  《金花的秘密》读后感(二):金花的秘密

  荣格一直对超自然现象有所研究

  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

  作为忠于自己感受个体,他非常擅长于纪录和分析,并且总结出来一套理论

  当他看到东方传来的新信息,他非常的激动,作为一个完全独立发展系统,印证了他的所思所想。

  让其理论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然而道教神乎其神的理论不仅在古中国难以推广,在欧洲更是寸步难行。卫礼贤牺牲了自己作为欧洲人的特征拥抱了东方文明,将道教的理论传播到了欧洲,机缘巧好荣格也看到了这些理论。

  幻想心灵潜意识,阿玛尼,阿玛尼斯,魂,魄,周易,曼陀罗。

  组成了迷人神秘学和心理学

  我们能多说什么呢,在相信实事求是基础上,结合自身所遇到的事情,前人的智慧让人着迷不已。

  《金花的秘密》读后感(三):读金花的秘密之我的浅显理解

  魏先生和荣格先生是从心理学学术角度解释这本书,此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太乙金华宗旨,应该是道教的修行方法,还有一本慧命经是佛教的。但看到后来发现不管从哪方面理解,此书的结果都是一样,从私我到无我的修炼,不管是曼陀罗还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还是回光返照。都是修炼到某个境界体现中医所言精满而气壮,气壮则神旺。于是就是精气神。肾中是精,精壮而气通全身,从而激发心中之火,然后就库库吃吃

  咔嚓变成了超级赛亚人了。水火交融,以脾土为丹炉?开始积攒核聚变的能量,然后慢慢炼出小金丹,金丹成再,这是不是炼金术里的贤者之石。哈哈其中有一句搞笑,此之谓母鸡孵蛋。哈哈哈。继续炼,炼到一定阶段就成小元婴了,佛教谓之金刚体?然后再继续就是什么神游,化身破碎虚空一类传说中的境界了。呵呵,看完此书我迷茫了。

  《金花的秘密》读后感(四):荣格,卫礼贤,欧洲,中国

  卫礼贤赛高

  荣格赛高

  (就是“羲之顿首”的意思

  我感受到了什么呢?

  1 没有比较就没有研究。看荣格如何解释我们的文化精髓,是了解荣格的大好方式同时也更加了解了自己。(背部训练最难,因为你看不见,而且要靠各种角度的动作

  2 荣格是极其复杂的,稍有模糊就会走偏。荣格经常说“再怎么提醒也不为过”。谨慎和虚心是一码事。对别人虚心叫虚心,对自己虚心就叫谨慎。

  3 在荣格看来,西方向东方学习如果成功了,不但可以超越西方,同时也能超越东方。因为大家都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各自历史有各自的积累。所以,我们当然要极大的听取荣格的倡导,按照荣格学习东方的方式去学习西方。

  4 《易经》赛高

  5 读外国人写的的书才知道自己国家的书,也是挺可笑的。

  《金花的秘密》读后感(五):读懂需要体验支持

  非常非常好的一本书。

  好在哪,说不出来。

  那是非语言的部分。

  就像语言工具是众多表达工具的一种,其他的还有画画舞蹈音乐等等。

  同样也像意识,在意识之外有有高于意识的更智慧的……(不造叫什么也无法形容,词穷)但如果没有意识,那么那个不造什么的智慧存在也只是存在于混沌中的混沌而已。

  或许这是更高的意识的功用。而这种功用无法刻意获得。

  在看荣格写得篇幅之前,先看了太乙金花宗旨,但是没看完,然后回过头来看的序和正文。太乙金花宗旨其实很有意思,它用语言最简洁的表达了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这些内容正好可以在心理空间里触碰到相对应的点,然后产生一种不懂的懂。另外,英文翻译也很萌。

  读荣格是需要体验为基的,体验是什么不同的人不同,但看到之后的感觉估计大致是相同的。大概简单的可以说成是被彼此照亮的感觉吧。

  另外,看过这本书以后 ,对曼荼罗会有一些更深的非言语理解。

  读到悼念卫礼贤之前的部分,后面的可以慢慢看了,之后有感触再补。

  只用了推荐,觉得还是不太适合大众读的,尤其是以意识为NO.1的人。

  《金花的秘密》读后感(六):正在消失的东方

  “一切平庸之辈在接触外国文化时 不是盲目的丧失自我就是盲目批判

  ——荣格 《悼念卫礼贤》

  随着西方科学的输入 官方唯物主义意识形态 与只追寻短期利益社会现状

  国人审美 价值观 思维方式上几乎已经完全的西化

  而中国传统的文化与思想普遍认为是过时落后迷信

  对于西方文化的盲目认同与对东方文化的盲目抛弃 无非都是建立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

  于是大众从一种“迷信”掉了个头 转向了另一种“迷信”

  如奥修曾说【东方正在变成一个地理名词

  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文化复兴运动”有了一些苗头 却无外乎形式 皮毛噱头

  在欧洲科学技术 世俗主义和贪婪泛滥的中国(荣格语)

  如何跨越文化的鸿沟重新找回自我成为了当代国人需要面对问题

  当然前提人们清楚认识到这种回归并不是因民族主义的狭隘

  而是一种对自身本质思考与追寻

  就连深慕中国文化的荣格也在自己的书中不断的提醒西方读者

  不要抛弃自己的文化之根

  我们又为何突然斩断流传几千年早已非常成熟完善的文化血脉

  《太乙金华宗旨》此书在海外比国内知名的多

  以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与修行方法相互印证 少用隐语 步骤明晰 是一本难得的实修手册

  如果有兴趣深入探究 除荣格这本《金花的秘密》外 还有几本做参考解读

  《黄庭经今译/太乙金华宗旨今译》 张超中 杜琮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南怀瑾

  《金丹养生的秘密:太乙金华宗旨》 张其成

  《金花的秘密》 奥修

  《金花的秘密》读后感(七):东西差异个人修道

  感谢荣格引我入道。

  读本书的最大收获是对东西方心理整体上最大差异的认同。东方心理建立在整体观上,在这个整体中有着某种错综复杂联系和趋同,人们在这种趋同中找到安全感,却不容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当代东西方融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东方人从潜意识中萌发出挣脱这一整体束缚意愿,然而独立和自由思想的缺失,让我们的奋斗动机常常建立在“比较”之上。这些人横冲直撞努力地建立这一整体之外的另一种趋同的价值观,藉此试图恢复安全感。与此相对,西方心理的价值认同建立在个体性上,这种个人追求和当代东方式有本质差异——不是某种变本加厉的趋同,而是远离中心的耗散——对于西方人来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意义的缺失,是一种无根的迷失感。

  西方式的圆融性追求,类似于爵士乐队的即兴演奏,“很大程度上演奏者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自由表现,同时对其他乐手自我表达式的演奏,怀有一种接纳性的敏感;他们所形成复合和谐状态,并非源于演奏一段共同的乐谱,而是源于在他人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每位乐手都用音乐自由地表达。在这里,自由与“整体的善”之间没有冲突,虽然每位乐手都为“整体的更大的善”作出了贡献,但不是通过苦涩自我牺牲,而只是通过表达自我。这当中有自我实现,但实现的方式是自我在作为整体的音乐中消失。其中有成就,但不是自吹自擂的成功” (《人生的意义》,Terry Eagleton)。有趣的是,东方人的自我实现方式,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

  对于我来说,思想已经武装了科学方法,但在感知“道”时,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超越质疑精神的审核。相反地,植根于东方集体潜意识中,矛盾大脑为自我存在创造了一个困境——我无法对这种安全感产生认同(无论是原始的还是变相的趋同),又不得不面对日益喧嚣却迥异于西方式精神胜利个性过程。此间不含有自私自利自欺欺人,却是只有自己走的路,随时有被集体潜意识颠覆危险(自我质疑)。心念中没有迷失感,但焦虑恐慌和冲突的体验,却在潜意识中抬头并愈演愈烈

  一直以来,我对于荣格所描述的个性化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感到迷惑,不明白如何能通过个性化过程将自我意识回归到集体潜意识中去。有一段时间,我尝试运用西方式的自我实现方法,在强化思维功能的基础上运用直觉去寻找与整体的关联性。然而,我的体验可能典型西方人相反——对我来说,通过直觉找到关联似乎是容易的,结构化的思维将每时每刻都连结于整体中的某个位置。再去刻意地寻找直觉性关联,破坏了“道”应有的平衡,使我处在一种生怕被集体潜意识吞没的负面情绪和抗拒状态中。

  “道”即是途径。《金花的秘密》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西方式思维回归集体潜意识的切入点,同时指明道家修炼的“逆法”并不能直接适用于西方人。“逆法”描述通过强化自性之光来退散集体潜意识阴影的实修方法。对于西方人,不恰当地运用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自我迷失;而对于我,炼魂制魄的原则恰如其分。与此途径协同,科学方法对于思维功能的训练,正好可以作为规避集体潜意识的阴影侵袭强有力手段(“道理”);而对于世俗万象的结构性诠释,可以维护集体潜意识的完整性(“道德”),并可将其多样性作为“性命双修”的切入点(原理上与密宗教法相符)。

  需谨记,扬升之道的核心是超越,而非战胜。

  《金花的秘密》读后感(八):荣格与中国道文化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石头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头像,两边是银杏树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荣格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结束时,写了这么一段话:“当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懵’的时候,他所表达的就是我此时所感觉到的。老子是有着与众不同洞察力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价值与无价值的本质,而且在其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希望复归其本来的存在,复归到永恒的意义中去”。

  荣格曾于1935年在伦敦做关于分析心理学的公开演讲,当时与听众进行讨论的时候,荣格讲述了这样一番话:古代人是极富智慧的人民,心理学可以向古代文明,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学到很多东西。荣格认为,即使是在中国的古代,也有着一种“科学”,而这种科学的逻辑,与流行于西方的因果逻辑是不同的,而这也正是西方人不能够理解东方思想的一个关键。在荣格看来,能够表达中国这种独特原则的,就是“道”。

  中国文化对于荣格和荣格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起到了深远影响作用。荣格本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丰富营养充实与完善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同时,他也对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尤其是在西方心理学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基尔希在《荣格学者》一书中提到,“在所有的亚洲国家中,荣格对中国的心理学、哲学和宗教最感兴趣……荣格深受古老中国智慧的启发,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历久弥新深切联系。”

  据说荣格去世前所读的最后一本书,也是关于中国禅宗的书。荣格对中国文化十分钟情,他把东方的文化融入到了他的生命里,乃至于他的梦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个东方智者“腓力门”。他把这位道骨仙风的智者看作精神的向导,认为东方的文化给西方带来了灵魂治愈的良药。如今,在西方,荣格的追随者们也保持着这种传统,把东方文化的修养作为学习分析心理学的一种基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荣格推崇东方文化,认为东方人的思维向世界展示了更开阔、更深奥、更高级的理解力,东方的智慧并非西方人印象中的怪诞和迷信,它是一种高度发展了的直觉领悟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并不因此而认为西方人要抛弃自己的文化之根,更不赞同不假思索地模仿东方修炼的形式与皮毛;因为,中国花费了几千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文明,西方不可能管中窥豹、瞬间领悟。

  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是对道家练功时,通过坐禅和沉思,在体内出现的一种神秘光感,它会导致一种精神的顿悟,一种智慧的升华。而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的心灵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内在生命的秘密。荣格提出,尽管西方有科学和逻辑,但是东方却教给了我们另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以及更高层次的理解,那就是通过生命和生活,或者说是透过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因此,荣格提出了他所阐述的一个问题——“当代心理学为理解东方,提供了可能”。以其分析心理学为基础,荣格曾着重分析与评价了“道”和“太极”,以及“道”的现象。在其评论的结语中,荣格说:“我的评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进行心理学理解的桥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花的秘密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