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给儿子下了套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3 03:32: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给儿子下了套经典读后感10篇

  《我给儿子下了套》是一本由谭辉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1-10图书,本书定价:21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一):异军突起的教育范例

  以漫谈或是日记形式谈论文化的书大多数的很难写好,比如萨苏的那本《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尤其是讨论教育的书,但谭辉的这本《我给儿子下了套》却异军突起,生动的传达给家长或者将要成为家长的人,包括教师自己的好经验。

  谭辉的儿子谭天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美国洛杉矶钻石高中学习,相比于作者自身的专家名头,谭天的优秀才是吸引我看这本书的砝码,很久以前我看过一个案例,一位重点高中的副校长教学能力令人称羡,但他的儿子却因为打架斗殴进了监狱,这并不能说这位校长的教学能力就是假的,重点是:也许她适合想大多数学生规范化模式化的传递书本上的知识,但如何成为儿子在人格健全道路上的导师的学习,她自己却没能完成。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在成家立业后最重要的,应当是努力回忆自己的父母如何让培养自己并且汲取科学的知识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父亲或母亲而努力。可惜大多数的中国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一般都维系在两件事上。第一、孩子有了问题,就先把脏水泼到教师的身上,如果孩子很出色,则是自己教育有方;第二、从不肯认认真真把一本科学系统的从头到尾看完,断章取义、掐头去尾、生吞活剥,然后跑到亲友面前大肆炫耀,一个劲的埋汰国内的教育如何落后腐朽(当然喽,照样不敢批评政府和领导,而是把所有问题都栽赃到老师的头上),把国外的教育就给碰到天上去。不论是自己在国外接受了后半截子教育的学生还是把儿子女儿送到国外去的家长莫不以此表示自己具有国际意识和见解独到。旁边完全不知就里的人也拼命点头附和骂声一个比一个高,唯恐叫人小觑了去。

  谭辉在第一部分的“陷阱法则”里之问了一个问题:谁为谁活着,这是针对于那些整天叫嚷“我这个家长活的可真累”。这个问题问的可真好,因为在中国所有的家长都很累,主观上出于为孩子好的买回各种辅导书青睐各色家教报上各种补习班客观上都把孩子逼得死去活来,而事实上整天都是干涉孩子的成长,为孩子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设置种种不必要的障碍。这就是中国的家长。

  不妨自己的自问:你是不是整天想着当孩子的领队、院长、餐馆老板和校长。而从未考虑过给孩子当一个拉拉队员,当老师的帮手。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觉悟,整天只想着操纵孩子,客观上造成让孩子生不如死的效果,您最好别看谭辉的这本书了,因为你不配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二):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正好最近又读了一次《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中正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一大堆感想要抒发,这本《我给儿子下了套》就正逢其时的到了。

  现在的父母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很善于给孩子下套。因为从我们自己的成长经验就能看出,什么事都直来直去的必定的结果就是叛逆,而费点小心思,给孩子下个套,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来,也许孩子还真能按照我们想的去做。

  作者谭辉做为一个父亲对孩子是真的用了心了,从书中的很从记录都能看出这种父爱如山的感觉。他给孩子下的套大部分都含金量极高,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谭辉让孩子不必孝敬自己。刚有孩子时,我就对老公说过,咱们不要让孩子从理性出发必须孝敬父母,只要孩子爱咱们,以咱们为荣,那么他会自发的孝敬。如果他一点都看不上自己的父母,那么就是咱们的失败,更不必要求孩子去做孝敬的表面功夫。在这一点上,我与谭辉几乎是不谋而合的。再比如,谭辉写骗孩子去看报、无情的监督孩子执行减肥计划、吃到麦当劳的N个方法等等,这些套都设计得非常巧妙,既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入套,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孩子的自觉性,判断能力,开拓了孩子的视野。又如书中所写,再乖的孩子也要管,好孩子同样会厌学,在这两点上,作者给我们了足够的警示。因为家长一般都把目光放在学习不好、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对于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几乎除了暗自庆幸,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之外,就不会再去费太多的功夫,因为孩子很自觉嘛。但这一批好孩子身上就不存在问题吗?他们也是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也会犯错误,有时好学生的光环反而会把这些错误掩盖了。所以做为家长,一定要用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无论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无论在他人眼中孩子是优是差。每个孩子都需要在成人的引导下健康成长,这一点上家长一定不可以掉以轻心。

  看了这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书,我觉得家长学这些方法给孩子下套还在其次。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上去了,自然也能想出下套的好办法。综合素质没有提高,再好的方法也用不对。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作者就讲过很多自己用得很好的方法,但别人一学去就学变味儿了,事得其反的例子。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不排除有例外,但大多数都是按这个规律走的。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三):给孩子下套,是为了给父母解套

  给孩子下套,是为了给父母解套

  评《我给儿子下了套》

  一提起孩子,每个父母都会有一堆的话要说,除了那些让自己眉飞色舞的趣事、乐事之外,还有很多让自己挫败不已的糗事、烦心事:孩子不听话,孩子学习不好,孩子脾气大,等等。从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那一天开始,每一位父母最需要的是,在保证自己和孩子亲近的同时,能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这本《我给儿子下了套》其实就是作者借用自己对自己孩子的成功教育事例,讲述了他对儿童教育的一些看法,与其说是给孩子上套,还不如说是给父母解套。书中采用一种与读者互动式的叙述方法,每一篇文章开头总是用一些涉及孩子日常生活教育的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然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利用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小故事,启发读者进行思考与对比,从而成功地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传递给读者,可以说,这本书中运用的提问题、讲故事的方法是在众多儿童教育类书中比较生动的。

  我们都知道,父母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施加自己的意志,他会要求孩子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到了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了,这种密不透风的教育方法不仅严重打击了孩子自立自主的积极性,更是牢牢地“套”住了父母。最经常的现象是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叛逆,而孩子认为父母唠叨、烦死人了。结果是,孩子的独立性丧失了,更不用说什么自觉性,他的生活一塌糊涂;而父母不仅陷入了天天为孩子四处奔波的痛楚,还得承受着一塌糊涂生活的折磨。

  诚如我们在很多儿童教育书籍中看到的,这本《我给儿子下了套》也是在教给我们如何让孩子独立起来、自觉一些,这些方法我们听的多了,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多问题,而作者给我们提供的事例,也仅仅是供我们的日常教育使用。但作为父母,首先尊重孩子的自尊,并不断激发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兴趣,责无旁贷。孩子本身的不确定性,注定了他有可能向好和向坏两个方向发展的可能,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成为了决定这个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很多父母只是看到了自己对孩子的需要,没有看到孩子本人的需要;他们更多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教育孩子,却很少从孩子自身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他们对孩子疼爱的太多,而引导的太少。

  孩子是“天才”,父母要担当。

  2011-12-6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四):适度残酷才是最爱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长辈对于晚辈的爱,一直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到底怎样的方式才算是爱,怎么样的爱才不会宠溺孩子,帮助孩子成就个人美好的未来人生,这是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也是拉开两代人关系的一道屏障,其实,适度的残酷也是爱。

  这本书中着重告诉孩子家长如何去给孩子下套,是出于爱的教育,更是充满善意和爱意的,不会引发孩子的反逆心理,方法简单,“疗”效应该也不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孩子内心的渴求,得以满足,用下套的与众不同方式来达到有利且有力的牵引。在看似对立的两者(不能拗着孩子的意愿去告诉孩子不要去做什么,而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以及不能顺从孩子自由选择,而应该做出方法得当的帮助选择等方面),在方法论和实践过程中得以解锁。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简单”俩字,从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的简单中让孩子获得重大的影响,并没有繁文冗长的叙述孩子教育体制的好坏,以及对错论战,在不多的文字中体现了言简意赅的价值,案例也比较新鲜真实,让父母能够随时找自己孩子的影子,也能轻松看到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矛盾点。

  其中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一点应该在于:最初并没有之处家长教育方式的诟病在哪里,也没有开篇就说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而是通过孩子及家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头开始,让家长作答,在大众性中发现不足之处,予以纠正,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同时让家长受益更深一些。尽管这种新颖的方式会让人倾慕,但书中的空白篇幅也难免显得有些过长。

  作者作为一个准爸爸,不管是否有那诸般骄人的头衔和不凡的成绩,其实写这样一本书就足够有说服力,而且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是比较细腻的,不管这本书有多高的使用价值,也且不说这本书的噱头有大高调,与其他的亲自教育有多少突进,实则都未能摆脱一点,就是从心理研究方面入手,孩子小,一样也需要入心,家长大,但除了真心,还需要用心。

  关于爱的教育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多在大人看来合理的方式未必是最合适的,适当的变通很重要,适当的“骗局”很必要,每一位家长,都要学会的技巧是“该下套时就下套”,因为适度残酷才是最爱,更因为,下套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智慧。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五):做个有智慧的父母

  很简单、很省钱、很有效,最棒的教育之道,这是《我给孩子下个套》封面的宣传语,读着宣传语和博人眼球的书名,我信手打开书页,跟随谭辉先生的目光探寻亲子教育三部曲,本书由不管三七的21个“陷阱法则”拉开帷幕,到超级家长的3堂必修课,最后落笔于我给孩子下个套,三部曲环环相扣,演绎出家长悉心诱导,孩子自我教育的成功之路。

  这本书与我以往读的家庭教育图书不同,他由一个个测试题展开,先让家长作答,最后公布答案,看是无关的测试,不能不引起家长重新定位、思考,唠叨、啰嗦,早教、补习,为了孩子家长失去自我,忙前忙后,孩子不领情,还埋怨家长对她们管束太多,让她们不停学习,顶嘴、撒慌,叛逆等等一系列症状,一一出现,如何解决谭辉给我们全新的阐释。

  书中赏识教育的叙述让我印象颇深。第一部分,家长最好多个心眼,讲述一名清洁女工,丈夫去世后,独自带着8岁的孩子靠微薄的工资生活,孩子表现很差,成绩更差,48名学生儿子是正数第40名,老师一次次将她请到学校,她背着孩子独自垂泪,当面对孩子时,每次都开心的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你以前上课太调皮,也就能老实个5分钟,现在都能认真听讲10分钟了,老师很高兴,妈妈也很高兴,儿子,你是好样的!”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鼓励下,孩子以全市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某大学录取。善意的谎言,给孩子一个自信;善意的谎言,带来甜蜜的果实。

  面对这个母亲,我对照自身,女儿即将小升初考试,看到孩子每月的排名,心底凉凉的,她的学习成绩已经退无可退,原本平静的心态,溅起了阵阵涟漪,我们给她苦口婆心的说教,一次次鼓励,结果事与愿违,成绩依旧下滑。自己增加的焦虑,是否已经影响到女儿,对孩子的指责多于赞赏,责备多于鼓励,长时间的批评是否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心,我最近反问自己?自己真爱孩子吗?当她牙牙学语时,我们为她鼓掌,但是为什么一到学习上,我就不能忍受了呢?种什么因成什么果,以前,自己没有细心的引导,让她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开启学习的原动力,自我约束,自己鼓励自己,孩子才会出现不爱学习,将学习当成苦差事,没有兴趣这些症状,这些能完全怪孩子吗?

  学习谭辉做个有智慧的父母,适时的引导,及时的沟通,良性的互动,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即使在逆境中行舟,也能很快的滑到彼岸……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六):下套的艺术

  以前自己对待孩子总是实打实,总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谁让咱是个实在人。其实,明白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灵活的手腕总是与自己无缘,所以,选择这本书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通读全书,个人感触最深的是不同类型的家长所能提供的教育是不可能相同的。的确,通过阅读育儿类书籍可以见识到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但是,想照搬照抄,“拿来主义”往往会落得邯郸学步的下场。另外,不同的孩子教育方法也要不同,因材施教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地方。最后,个人认为作者在很多方面将成人的阅历和成功经验凝结成“套”,让儿子钻,使其避免了很多人生的弯路,个人感觉还是有点儿过了。达到理想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是成功的过程才是人生的风景。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七):独到的教养观点,好家长需要智慧修炼

  《我给儿子下了套》这本书从题到文都非常的吸引人,作者的文笔很诙谐,文中对一些教育方法的批判很犀利,作者的教养观点很独到,所以一上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感觉这是一本以“孩子的学习”为重点的教养指导书,作者是个智慧型父亲,作者所指的给儿子之种种“下套”体现着一位父亲的智慧和良苦用心。他懂得巧妙的处理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善于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对教育有着新颖别样的见解而且收效颇丰,作者的儿子在父亲的点拨下成长的十分优秀。

  纵观本书的三部分,感觉第二部分“超级家长的3堂必修课”点明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即孩子的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我给儿子下了套》正是围绕着家长们最关心的往往也是最惆怅的学习问题来谈论家长应该如何升级自己的教养方法。作者在书的开篇以“不管三七的21个‘陷阱法则’分析了家长存在的教养误区。作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向读者展开测试,再对针对测试进行指导。作者道出的教养方法很多都十分新颖而又值得家长深思。

  面对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身份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家长要不断地进行角色变换,调整和转换自己的身份,以变应变,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家长整天一根紧绷的神经未必能达到意想的结果,而学会放松自己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要懂得学会和孩子保持距离,要知道有意而善意的关怀,却往往是无意而恶意的伤害。家长要懂得适时的放纵却能有效的改变孩子的“劣”性,而不一张永无休止的责怨却会把孩子推向火坑。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家长多长个心眼儿,事要怎么办话要怎么说家长要经过一番“智斗”。是否有时间陪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要饱含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更需要一份睿智来应对孩子的成长着的变化着的心。

  书的第三部分是作者对儿子的成长回顾,再现了作者和儿子之间的交流,作者是一位善于发现和交流的好父亲,他懂得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用各种方式引导孩子,他并没有时时陪伴在孩子身边,但却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孩子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的孩子,这位父亲并没有对他的儿子施以粗暴的“管制”而是在无形中引导着中成长。不想过多的例举作者的教育观点,留个悬念吧。

  正如作者所言,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有义务和权利来奉献自己的爱。这份爱是学校这个大环境所不能给予孩子的,这份爱需要家长的无限智慧,或者是一份善意的谎言,或者是一个合理的迷局,或者是一份看似无所谓的放纵,家长用智慧为孩子设下的套,体现着对孩子的大爱。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在变化,家长需要有应变的能力,何时温情,何时残酷,何时细心,何时忽略,何时分担,何时放手,如何能轻松自如的当一个真正的好家长,这本书中确实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八):教子需要技巧和手段

  很轻松地读完《我给儿子下了套》,因为书中文字轻松,作者把教子过程中会出现的常见问题用很通俗、简单的问答方式一一做了个人观点的阐述,毫无冗长拖沓,更无说教之感。

  虽然我很赞同作者的一些教子观点,但是对于作者在序言中谈到的“多数家长落后60年”的观点我并不认同。诚然,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国起步比较晚,近些年才开始陆续引进美国、韩国等一些国家的先进家庭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子经验和案例。但是,近年来国内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较之从前更加重视,经常在媒体上见到一些家庭教育论坛和活动,国内的一些优秀家教书籍也不断呈现在广大家长面前,尤其是令人耳目一新且颇为重要的育儿心理学书籍的面市。很多先进的育儿理论和方法也已经为广大父母尤其是妈妈们所掌握。

  作者用看似用充足的论据阐述完“多数家长落后60年”的观点后,就势建议大家把家教方法“升级”,如何升级,从他的《我给儿子下了套》开始。如此营销方法,我认为并不可取。

  尽管我对作者“多数家长落后60年”的观点不认同,但很赞同作者在正文所表达的一些育儿观和家教经验,并且从中深深获益。

  首先,很赞同作者给孩子“下套”这一做法,我认为这是家长智慧的教养孩子方式。在和几岁甚至年龄更小的孩子相处时,如果家长硬碰硬地、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管教孩子,往往教养效果甚微,更有甚者出现与家长期望值相反的效果。在教子过程用运用得当、有效的技巧和手段,才是教养的上策,并收效良好。

  第二,在三个部分的下套路数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给出了比较详尽、全面的常见教子问题解答,这些问题是大多数家长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或感到困惑的,作者的“不管三七的21个陷阱法则”对家长们来说是一种启发。比如,“想害谁就给谁补课——兼答补课是大多数孩子的毒药”这个话题,就是对当前孩子课外补课这一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给出的有益建议,的确,“补课是大多数孩子的毒药”,加入补课大军的孩子中多数是不敢违逆家长的安排和期望,硬着头皮去被动补课的。而且,好学生不需要额外补课,差学生额外补课也几乎没用。

  第三,书中第二部分“超级家长的3堂必修课”虽然占据篇幅较少,作者对这一部分内容也只是简单谈及,但这部分却是身为家长的读者需要细细品读的部分。因为,在令家长头痛烦恼的众多问题中,孩子学习成绩差是最常见、也最为令家长重视的,而家长们在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方面却常常不得要领,只知道一味责怪孩子,根本没认识到孩子学习成绩好坏也和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联。从书中可以学习到:找回孩子的学习兴趣、找准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孩子学习成绩的三个法宝。这三大法宝值得每个家长在自己孩子身上好好探究和应用。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九):儿子也给我下了套

  不知不觉间,自己竟然成为了一名家长。有时回头想想,真的还有些不太适合,毕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还觉着仍然是个孩子,时不时地还会在父母面前耍耍任性。这一切都要变了,自己长大了,连孩子都拥有了。耍任性的机会越来越少,反而被人耍任性的机会越来越多。以前是想着办法如何任性,如何对付父母,现在却要变成了想着办法如何对付孩子的任性,如何对付孩子。想想这些,真的是觉得沧海桑田。

  我家的宝宝不是儿子,是女儿。虽然本书是我给儿子下了套,但这与儿子女儿无关,只与教育理念和家长的态度有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最最自然的教育理念,也是大家的教育信条。这种想法很正常,随着人生的丰富,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梦想也在与日递减。如果说十八岁还是一个做梦的年纪,那么三十岁就注定是个梦醒时分了。这个时候,不论你是美梦成真,还是恶梦降临,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尘埃落定。如果是美梦,我们会很快乐。如果是恶梦,我们会不服。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梦境,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无论我们有多成功,生活品质有多高,我们总会有更高的追求,我们总会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会更好更棒。这也正是望子成龙的真正原因。作为成功者,我们希望子女继续成功。作为失败者,我们更加渴望后代能够为我们打个翻身仗,战胜对手的后代。望子成龙的殷切感也就由此而生。

  望子成龙是正确的,但是如何让子成龙则又成为了一个问题。我虽然是个教师,但我并不是很懂教育。或者说我懂的不是教育,而是教学。我做的是具体的工作,并不是抽象的事业。教育,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我和别人一样,同样需要学习,而本书,自然是一套极佳的学习教材。

  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很新颖。与许多别的教育类书籍不同,本书中好多内容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的。作者利用这种形式和读者进行了一次互动。读者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然后由作者给出答案。当然,对于某些答案,读者并不一定会心服口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作者说的大多是有道理的。

  教育是要当做事业来做的。每个人做事业的方法和途径都不相同。作者虽然为我们大家指出了方法,讲明了途径,但是也不一定能够适合每个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教育,这就像我们教学上的同课异构,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来讲就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效果。我们需要的教育效果大体相同,那就是子女成龙成凤,但是我们教育的过程与方法却是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到底谁对谁错,我们不能用子女的人生来检验,所以本书更多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我们要做的是选择。

  我给儿子下了套,其实儿子又未尝没有给我们下了套呢。

  本书写得很好,很吸引人,内容也很丰富,很有道理。不过教育就是这样,不能全盘吸收,更不可以一口否定。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方法,挑选其中一二,去学就好。

  《我给儿子下了套》读后感(十):家庭教育的智慧

  一个好的书名能激发人的阅读欲望。《我给儿子下了套》就是一个好的书名。“下套”显然是不好的,陷阱嘛。给儿子下套?为何?从书的上架建议来说,家庭教育,那么,如何给孩子下套?

  毫无疑问,一些男孩子是顽劣令人头痛的,他们的调皮捣蛋行为让家长快疯了,有的束手无策,有的放任自流,有的严加管束却收效甚微。那么,如果有有陷阱,让孩子吃吃小亏,哈哈,家长们想到这里肯定要心中乐开了花。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确实也就是下套——作者归纳的21个“陷阱”法则。这当是本书的精华所在。本书在第一个法则里,让读者朋友思考几个问题,如果孩子是运动员,那么家长是什么角色?领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拉拉队员、观众、其他。还有,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你的角色是是什么等问题。尤其是第一个问题,很形象。有文化的家长可能更多担任的是教练员,在课余帮忙教授知识、检查作业。更有甚者,越俎代庖,帮孩子学习,全程陪护,而一些工作忙或者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家长,可能就对孩子的学习不怎么操心,就是一名观众。普通家长而言,对孩子初中知识的辅导可能就力不从心了,高中更不用谈了。所以,最后还是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作者认为家长最好的定位是领队。了解“教练员”(老师)的优势和不足,还明白需要通过哪些形式和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涉及到对教师的评价问题呢。但另外的几个角色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家长们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对待孩子的学习等就应该能从容一些。

  这本书提出的问题让读者朋友思考,自己在与孩子的交往中究竟出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作者对孩子学习的一些理解激起了我的共鸣,比如补课是大多数孩子的毒药。课外补习班出了真正的兴趣班,比如美术、跳舞等等,其他尽量在学校课堂上完成,补很多的文化课其实没有必要,很多学生因为各种班多,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作者在第二部分提出的培养学习兴趣,找准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作者说,实际上孩子是喜欢学习的。这个观点让人一亮,我们的家长、学校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是件可悲的事情。孩子就是一辆汽车,不要去推它,而要发动它。

  值得商榷的是,这第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成为陷阱法则吗?不知陷阱在哪里。第三部分,我给儿子下了套,通过一写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如何给儿子下套。这部分可读性比较强。

  我还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作者这些下套的方法可能会有用。但从根本上,父母与孩子之间也许坦诚一些,也许可以称之为家庭教育智慧,但作者称为“下套”。就想《班主任兵法》,有些方法可能管用,但从根本上来讲,它是讲班主任和学生对立起来为前提,所以才需要兵法。儿子固然顽劣,教育需要很多耐心,但教育的方法不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否则,这种潜移默化最后导致就会是儿子给你下套——下真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给儿子下了套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