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本由[美]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一):与其说杰里米是预言家,倒不如说是设计师!
与其说杰里米是预言家,倒不如说是设计师!杰里米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的新经济模式,这是他个人的创意构思,但是由于他的言论的广为传播,必然形成全人类的“毕马龙”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如题。
能源不是信息,很难想象能源能像信息一样被大量储存,被频繁流动。
这是目前的科学理论水平决定的,难以想象会突然间被改变的现实。
所以,能源互联网不会出现!或者,不会在物理学、热力学发生革命之前出现。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三):一个类似《植物大战僵尸》的生态系统
第三次工业革命——基于物联网、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生产(智慧城市)以及3D打印技术的开放经济。物联网取代了市场,微观个体在能源上自给自足(能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将多余部分拿到市场做交换,获得3D各式打印技术满足需求。简言之就是一个类似《植物大战僵尸》的生态系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四):第三次工业革命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于偏文的小Q,我这本书读的坑坑巴巴。。能源这块可以说完全不明。
就我看来,书里展示一种工业革命的可能,就如现在炒得沸沸扬扬的 大数据时代,无疑互联网,以及全球经济紧密性会改变一些,怎么改变,如何改变的?这一切都待实践落实。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五):From新通信技术 新能源,To新方式 新思维
“体系中,通信技术充当中枢神经系统,对经济有机体进行监管、协调和处理;能源起到血液的作用,为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这一过程提供养料,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运行和繁荣。”
2014年偶开始看书了,哇哈哈,记上一笔。
有一种书就是这样,你说它不行,无论是作者,还是深度广度都有那么一些,你说它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它到底好在哪。换一句话说,本人和作者不在一个频道上吧。
这种书就是这样,看个框架知道怎么回事就可以的。其他的,留给上帝去决定吧。。。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七):一般
不完全同意作者的部分观点,当新能源的成本无法达到与石化燃料相等同或者更低的情况下,人们考虑成本而继续使用石化能源,每度电太阳能成本在8角-1元之间,而石化在6角左右。就算油价上涨到150美元一桶,一度电成本也才7毛。。。高成本电价会带来CPI的更高速上涨。。。反之新能源制造成本也就更高。唯一的办法只有降低新能源成本。老百姓都会算帐,现在只能看科学家的了。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八):败笔!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文版),随手翻几页,发现两处明显的错误。045页,第二段第一句:“长久以来……氢气……备受推崇。……包含不止一种碳原子”。氢气有碳原子?077页,第一段最后一句:“目前,地球上每个月出生的婴儿多达36.4万”。仅天朝,近10年的公开数据,每月出生婴儿就在130万左右。
整本书是父辈级别的指点,也就是“要学好知识,要勤奋,要学好英语”一样空乏。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九):一个小节就能说明白的事情,有必要写成一本书?
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作者啰嗦的让人无法忍受了,所有的观点都是来来去去反反复复,书名让我一下就想起来2000年初一大批高校都以"中国"冠名修改校名,刚看到书名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大部头的论文类的书籍,谁知道基本是中学课外读物一类的。并且书中错误点太多,书中写到19世纪之前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只有罗马,这是无视大唐长安的存在吗?总之,读起来真的人无味。。。果断放弃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十):新能源新技术的革命
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含金量挺高,但是还没有达到我心中认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的预见性非常强,书中的各种名词也特别多。在新能源逐步发展,经济形势转变的情况下,是有如此的趋势,可总觉得哪里不对。
为什么呢?我觉得书中所说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经济决策问题乃至政治问题,罗列出来,佐证自己的预见。我相信这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历史的发展未必就是如此深层次思考的预见。但是,个人还是觉得,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