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日本史记 第一册》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25 12:21: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日本史记 第一册》读后感10篇

  《日本史记 第一册》是一本由德川光圀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史记 第一册》读后感(一):日本的《史记》

  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会喜欢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而清晰。和中国的正史一样,几句话就把一段历史勾勒出来。每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一个印迹,再伟大的人物也许在历史中只有几句话来展示。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我们也许无法参与,我们却可以感同身受。

  《日本史记 第一册》读后感(二):关于版本

  看校点说明,编辑方面以“明治三十三年九月八日印刷,明治三十三年九月十一日发行”版为底本,又以“明治三十九年九月一日印刷,明治三十九年九月十二日发行”版做覆校,殊不知明治版本身存在瑕疵,水户德川家后来又做了重新整理,昭和三年版才是最终定本。

  不过此书终能顺利出版,还要感谢编辑们的辛劳和出版社的魄力。

  《日本史记 第一册》读后感(三):為日本明治維新做思想準備的水戶學的著作

  水戶學受明朝遺民朱舜水的影響,以明朝心學傳播日本,提倡“尊王攘夷”,朱舜水去日本本來是為了讓日本出兵反清複明,但江戶幕府搞的閉關鎖國政策使朱舜水只好放棄複明的計畫,日本人尊師重道,拜朱舜水做老師學習中國儒學、漢學。水戶學得到水戶藩的支持,發展壯大,水戶政府有將軍幕府的背景,有著類似於中國帝制王朝宗室的地位,比皇朝的宗室更牛逼的是,他們有獨立的封地和獨立的財政、軍隊。

  《大日本史》正是水戶學研究的一個成果,這套規模龐大的史書,純用中文寫成,表示了一種文化的高度自覺,而其史書斷限從傳說中日本古代的天皇到南北朝為止,這個斷限明顯是為了證明日本古代歷史上曾經有過類似於中國一樣的,天子獨尊,所有政令由天皇下達的那麼一個“大一統”時代,其反對德川幕府體制和既有的日本封建制度十分明顯。

  日本明治維新在社會形態和意識形態上具有“中國化”的特徵,這在《中國化的日本》一書有詳細論述。日本明治維新的迅速強大並不是簡單的學習西化,而是在社會體制方面實行了“廢藩置縣”“版籍奉還”的舉措,這些措施都有受中國“大一統”、帝制的歷史經驗的啟示。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看《大日本史》,對我們理解日本歷史和文化意義重大。

  《日本史记 第一册》读后感(四):徳川光圀的历史观 大日本史 钱明

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录Ⅱ评价人数不足[日] 德川真木监修 徐兴庆 编 / 2014 / 上海古籍出版社

  现藏于德川博物馆的《大日本史》有稿本与刊本两种,该书是江户时期水户藩编纂的汉文纪传体日本史,记载了神武天皇即位到南北朝终结的日本历史。书中《本纪》七十三卷,《列传》一百七十卷,《志》一百二十六、《表》二十八卷、共计三百九十七卷,另有目录五卷。该书编纂始于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徳川光圀。他于明历三年(1657)在江户水户藩邸设立史局,1672年将史局移至小石川上屋敷,并命名为“彰考馆”,集中佐佐十竹、栗山潜锋、三宅观润、安积澹泊等众多学者进行该书的编纂。在编纂过程中,还派遣佐佐十竹等人赴京都、奈良等地搜集古文书、古记录等资料。最后由光圀继承者德川纲条命名为《大日本史》。

  据说徳川光圀是在读了《史记·伯夷传》后,慕其高义,深感若无史家作传,其事迹将湮没不彰,遂起修史之念,并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了该书的《本纪》、《列传》部分,从儒家道德观对日本历史人物进行了评述。该书将神功皇后列入《皇妃列传》;又认定大友皇子的地位,将其列入本纪中,成《大友天皇本纪》一篇;另外以南朝为正统,将南朝诸帝列于《本纪》之中。这所谓的三大特笔,反映了德川光圀的历史观。《本纪》与《列传》脱稿于光圀没后的正德五年(1715),并于享保五年(1720)献二百五十卷于幕府。天明六年(1786),该书的编纂工作重新启动。之后在塙保己一的帮助下对《本纪》、《列传》作了校勘,然后于文化三年(1806)准备出版,嘉永三年(1849)完成出版。此间的1809年,曾削《论赞》进献于朝廷。书中相当于制度史的《志》、《表》部分,直到幕末明治时期才由丰田天功、栗田宽等学者编纂完成,内容包括十志(神祗、氏族、职官、国郡、食货、礼乐、兵、刑法、阴阳、佛事)与五表(臣连二造、公卿、国郡司、藏人检非违使、将军僚属)。全书最终完成于明治三十九年(1906)。德川博物馆的所藏之稿本,即为明治三十九年之完成本。昭和三年(1928)为纪念徳川光圀诞辰三百周年,水户德川家曾刊印过《大日本史》之活字版。

  与日本历代正史均为编年体裁不同,《大日本史》采用“效班、马之遗风”的纪传体。该书编纂者的

  指导思想又深受朱熹《通鉴纲目》的影响,侧重于基于儒家理念的君臣等级以及建立在道义关系上的社会秩序。比如该书不同于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霸王项羽列入《本纪》的做法,在《本纪》中只列天皇,而将诸将军列入《传》中,以此区别君臣秩序。该书《志》的部分,分设十项,当是取材于《汉书》十志。《大日本史》的编纂,不仅对江户时代的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还孕育出被称为水户学的新兴学风,对日本思想界及此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搬运者按:此书笔法直接效法汉书,而非史记。)

  《日本史记 第一册》读后感(五):一部史书推翻了“德川幕府”?

  王绍贝 编辑,广州

  在德川光圀去世200年后,他创修、主编的《大日本史》终于完成了最终稿。《大日本史》这部巨著长达397卷,记载了神武天皇即位至南北朝终结的日本历史。仿照《史记》纪传体,含本纪73卷,列传170卷,志126卷,表28卷。全书用汉语文言文编写而成,即使涉及史料有假名文字和准汉文的,都翻译成汉文。表现了一种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史学的尊崇,并以之为模范的心态。时代华文书局此次出版的《日本史记》就是《大日本史》纪传部分的首次中文简体标点本。关于《大日本史》的价值和史学成就,周一良先生已在《大日本史之史学》一文有了详细研究,兹不赘述。“知人论世”是读史的关键,这里想就《大日本史》的创修者、主编者德川光圀略作介绍。

  德川光圀是江户时代水户藩的第二代藩主,是德川家康的孙子,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从江户时代就流传着他许多逸闻,到明治时代出现了不少“水户黄门”(黄门是唐代官名,相当于日本“中纳言”一职,德川光圀退位后天皇朝廷加封的官职)漫游记的故事书。据说德川光圀小时候是个游手好闲的“不良少年”,喜欢四处游荡,爱跟底层老百姓混在一起,还学做乌冬面等等,他是如何对历史产生兴趣,并变成一个狂热的历史爱好者和出版社社长的?

  德川光圀有个才华出众的长兄,但是因为政治原因,他哥被排除出藩位继承者行列,最后由德川光圀继承藩主之位。有一天他看《史记》,记载了伯夷叔齐互相谦让国君位置并逃到周国的故事,有感于二人的道义精神,德川光圀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四处搜书,发现了出版物的缺失,于是他开始组织编书,利用水户藩的财力,他一生经手主编的图书超过了90种,他的行为就像现在的出版社社长。他主编的图书种类繁多,有“公家”(天皇)礼仪图典、和歌注释书、宗教解说书、实用性的医书《救民妙药》等,其中还有直到明治时代依然流行的畅销书《新编镰仓志》,该书记录了镰仓的地理情况、名胜古迹和大量的地图,类似于今天的旅游手册。

  德川光圀慨叹于日本长时期未曾修史,缺乏一部贯通古今的纪传体“正史”,于是动用了藩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编修《大日本史》。他发心要编写一部最权威、资料最丰富的日本历史,为此派人到日本各地访书、搜集史料,有些史料档案收藏在寺庙和朝廷“公家”,他亲自写信请求给他的调查员提供方便,借阅抄写相关史料。一方面大力搜集史料,另一方面德川光圀在水户藩设立“彰考馆”,找了一班学者、儒生专门负责史料的考证和史书编写工作,德川光圀本人也参与了史书体例的制定。由于编修这样一部工程浩大的《大日本史》,直到德川光圀去世前,此项工作有十分之七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放在了史料的搜集整理上面。正德五年(1715年),《大日本史》的初稿——纪传部分才宣告完成,并将成书送到德川光圀灵位前供奉,此时距离他去世已经有15年之久。《大日本史》的志、表部分编写过程中阻力更大,直到明治39年(1906年)才完成了这两部分的编撰,全书宣告完成。

  围绕《大日本史》的编写,在水户藩和德川光圀的扶持下形成了“水户学”,说到水户学还不能不提朱舜水对他们的巨大影响。明朝灭亡,朱舜水曾经几次渡海赴日,希望得到日本江户幕府的支持,但日本当时的闭关政策令朱舜水希望落空。南明灭亡后,朱舜水只好定居日本——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蹈海全节”。他的学问文章得到了德川光圀的推崇,德川光圀以朱舜水为师,请他到江户讲学。朱舜水提倡的“尊王攘夷”思想成为“水户学”的核心,《大日本史》也正是依据这样的史观来编写的,当时“朱子学”也早已传到了日本,朱子《纲目》正名分之精神也深入人心,《大日本史》核心思想尊崇神道和儒教,主张对内以天皇为中心,对外以日本为中心。《大日本史》字里行间表达的就是“尊王攘夷”和“大义名分论”,这对后来日本的“倒幕运动”影响深远。将“明治维新”视为一场学习西方文化的运动,而忽略了其“中国化”(废藩置县、破除封建制等)的一面,将“倒幕运动”视为推翻反对西化的德川幕府,这里存在对日本历史的误解,至少当时日本人不是这么看的。

  “倒幕运动”当然有复杂的日本内外历史背景,但当时推翻幕府主要不是因为幕府反对西化,恰恰相反,幕府是支持西化和开国的,反而是倒幕派的“尊王攘夷”思想是与开国、西化背道而驰的。倒幕派利用了当时武士对幕府的不满,加上水户学“尊王攘夷”的思想深入人心,于是对幕府统治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迫于形势“大政奉还”之后,试图反扑,当强大的幕府军和倒幕军队(萨摩、长州藩联盟军)对垒的时候,倒幕军队祭出代表天皇的“锦旗”,宣称敢向“锦旗”开火就是“朝敌”,这样的“大义名分论”居然导致了幕府军队“望旗溃败”。周一良先生认为,倒幕运动十有八九要归功于“尊王攘夷”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要小看思想对历史的影响力。

  德川光圀作为江户幕府“御三家”之一,他又是大将军德川家纲的叔父,地位类似于我国古代的亲王,而且是有独立封地和财政的亲王,他为什么要提倡“尊王攘夷”、推崇天皇贬低幕府呢?根据“御三家”制度,当宗家没有继承人的时候,就从御三家迎入养子继承将军之位。而水户藩(当时风水认为水户藩入主将军家就会导致幕府灭亡的危险,而德川幕府最后一任将军正是水户藩出身的)是“御三家”里面唯一没有权利和机会继承将军宝座的一家,但有监督将军和决断养子继承将军之位的权力,在幕府的地位也比其他两家要高些。于是有人认为德川光圀就是因为水户藩没有机会当将军,所以提倡“尊王攘夷”,但是从德川光圀一生的行为来看———他在家里祭拜伯夷叔齐,把藩主之位不传自己儿子而是传给长兄的儿子等事情,我认为他是真心推崇和信奉中国儒学思想,但“尊王攘夷”思想对后来倒幕运动的影响恐怕是他始料不及的。

  《日本史记 第一册》读后感(六):一套编校成本为零、署名不实、劳动者无报酬外要倒贴,其他人坐收取劳动、署名、成果。可为我D国出版体制做一象征物的书

  (2015年成文时原文如下:依我的智力和对恶的认识,并不知道某个圈子象洋葱,每一层剥开,还有无数层等着。然为保持原貌,仅在后面另行续新的进展,不再更正原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日本史记 第一册》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