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台湾》是一本由殷允芃 / 萧锦绵 / 尹萍 / 周慧菁 / 李瑟 / 林邵武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台湾》读后感(一):前世 ——《发现台湾1620-1945》书评
台湾无史,有人冷冷地批判。历史像一条河,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河水,却可以从河水中看清现在的自己 前言的话真的令人感触颇深。这本早在11年就在台湾面世的佳作终于走向了大陆读者的面前,自己很幸运地遇到了这本可以弥补历史欠缺的书。台湾,两岸,基本上是一个没有降过温的话题,有过两岸领导人的亲切握手,也有过台独势力与大陆的剑拔弩张,所幸一个中国根本基点未曾改变。台独的浮躁,是真的证明了没有历史?还是忘却了历史?在大陆的人们,是否真正了解过这个美丽岛屿的前世今生?
1624年,是汉人,也是大陆和台湾开始有真正联系的一个节点。
而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日本与大陆,大陆和世界各自的脚步与速度正在慢慢拉开差距,“天朝”正在慢慢从内部腐蚀,愚昧与自大正将这个古老的帝国推向深渊,而日本却已经在外国势力的侵入下惊醒.......
中法战争虽然用越南解救了台湾一时的危机,但是却制止不了殖民之风愈演愈烈,刘铭传,这为保台有功的功臣做了台湾省的第一位巡抚,他,用了6年的时间让台湾成为外国人眼中的大清国“最进步一省”,改革使他的杀手锏,顶着压力开通铁路,电报线路的延长,重新规划街道,引进电灯赋税改革,这些近代化必须的设施,这些曾经让人头痛的税收,都在刘铭传得以治理。可惜的是这为尽心尽力的“开台湾第一人”终究还是在朝廷和当地保守派的压力下辞去职位,为什么这个让台湾走向现代化征程的人却得不到当地的支持甚至是中央的支持?可以看出来,民智的开化精神的开化决定了一场变革的输赢,表面上的学习与追赶终究会被精神的跟不上所拖累。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终于实现了占领台湾的美丽“梦想”,也将台湾拖入了几十年的深渊......
日本对西方的学习终于有了一次“回报”’,而清朝的维新终于输在了流于表面和上下不合拍的历史浪潮中......
原来在割地也有一场无疾而终的抗争,“台湾民主国”这个陌生而遥远的词语承载了不愿意为异族统治的抗争,承载了民间一段没有胜利的抗日岁月,当然这场没有联合,没有战略战术和现代化的武器的抗争是不可能成功的。抗争的前的混乱,逃亡,抗争还是逃脱不了被殖民的命运,台湾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却是外族的侵略中的显现出来,这是悲哀,却也是幸运,这是中国的台湾。
以林献堂和蒋渭水为首的上层的知识分子抗议殖民统治的活动最终在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镇压下流产。法西斯主义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进入了被高压统治的时期。台湾的工业化是在战备中冲向高峰的,但却是被用到抗日战场上,始料未及。高压的皇民化运动让台湾人过上了双重人格的屈辱生活。五十一年的殖民统治终于在‘日本投降’’的广播中结束,台湾终于结束了曾经荣耀而又痛苦的前世。
300多年的前世,造就了这个和中华民族有着割舍不断联系的美丽岛屿,华夏民族的基因早已成为两岸割舍不断血脉,两岸是荣辱与共命运共同体,台湾有史,也有和大陆作为一个中国携手走向未来的动力。
《发现台湾》读后感(二):打捞历史深处的台湾 ——读《发现台湾:1620—1945》
打捞历史深处的台湾
——读《发现台湾:1620—1945》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历史的诚恳和尊重。正如殷允芃所言,“没有历史的深厚基础,没有后来者对先行者功过的客观认可与虚心检讨,现代化的努力只会是空中楼阁。”历史太沉重了,台湾的历史太沧桑、太屈辱了。从1622年到1662年,荷兰、西班牙对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却因其子郑经、其孙郑克塽“奉明朝为正朔”而使陷入了台湾没落的21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日本强行霸占台湾50年,这是台湾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第二次摆脱殖民统治。
记录历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近十年来,台湾似乎深陷转型的泥沼,虽奋力挣扎,却进展有限,沉重厚软的泥沼,使人耗尽了力气,又难以找到踏脚的着力点。”那么,“使前进的脚步迟滞难行的泥塘是什么?这泥沼是如何形成的?又要如何清理”?历史不能忘记,不能封藏在档案馆里。在《发现台湾:1620—1945》中,《天下杂志》的众记者以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追踪记述了台湾跌宕的历程。“为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戴震语)。通过对历史的打捞,《发现台湾:1620—1945》不但“补白”了历史,还初步探索了如何融入全球化的工商业潮流并重塑国民精神的路径,是一部具有历史含量、思想品质和文化向度的厚重之作。
刊载于2017年12月31日《澳门日报》第D08版:閱讀時間。原创稿件,感谢转载转发,欢迎赠书与约评。
《发现台湾》读后感(三):让历史成为共同的记忆和力量
日前曝光的台湾有关教育课程纲要草案中修改了历史科目教学,将历史课程简化为台湾史和世界史,中国史放在了东亚史中讨论。《发现台湾:1620—1945》用详尽的史实,证明了台湾的历史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开发、建设宝岛,共同反抗外国殖民统治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书中序言所讲,“没有历史的深厚基础,没有后来者对先行者功过的客观认可和虚心检讨,现代化的努力只会是空中楼阁”。台湾民众只有对历史有更完整的了解,解决身份认同的问题,才能走出属于大家的共同未来。
《发现台湾》读后感(四):台湾,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