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19 02:06: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经典读后感10篇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是一本由[新] 陈一鸣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一):一慢二停三通过

  也就在前几天我给朋友的邮件里谈到 “我做了一个尝试,闭眼仔细回想在某个夜晚看到的皎洁月光。可是,我发现这样的镜像在脑海留不住一秒,不断有别的画面干扰进来,就算强迫自己回到那个意向,仍是单薄而脆弱,虚幻的无法定格。心不静则万事休,纷纷扰扰的烦事太多,需要自我调整与修炼才好。” 而当我翻开《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意外地发现里面所提到的修行居然就是关于学会这种专注的方式。原来,我自己已在不知觉中开始寻求一种自我修行的方式。 因为有自己想迫切了解的答案,书读的很快。尽管书写的有点啰嗦,用样的理论前前后后会反复多次讲述,但是,对于我的疑惑书中给与了我解答,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对于情商和智商这两个词我想受过一点教育的人都会有概念,就算没有受过专门教育相信也耳熟能详。读过这本书,我能提炼的对于智商的概念就是大脑的产品----“形成准确的自我评估”;情商则是对这个产品的使用----“强大的情绪觉知”;如何实现产品的推而广之的过程就是对情商的训练过程,也即是“情绪的自我控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处事风格,那是自己在多年外在环境的挤压下,按照自己可以承受的情绪,状态,方式调整出来的一种傻瓜应对模式或者是对世界本能反应自我加工的产品。这种处理模式很省事但它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同样的事,会出现同样的处理方式,却因个体不同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细节处理不周,造成与人交流之间的隔阂,误会,使结果与预想产生偏差。个体差异从何而来,一般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主要区别在于情商。有时与别人的对抗只在神经脆弱的某一刻。待箭离弦,立马清醒,随即后悔。但误会已经造成,人际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情绪的自我控制能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缓冲剂,这种自身情绪的提炼,即使不交流也能给自己开心的动力和源泉。那么怎样让自己身边的环境绿色化,生态化,营养化,如何营造可以良性循环的心灵平衡度,情商的训练非常重要。 本书作者认为培养情商探索内在,主要为三个步骤 1、训练注意力 ;2、自我觉知和自我掌控 ;3、培养有益的思维习惯。学会这三个步骤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禅修的方式。 说到禅修,很多人会联想到禅院,和尚,佛教。那些都是高层次专业性的研修。此书所要教给我们的其实只是简单地呼吸之道。我所以无法在闭上眼拼命想记住一个画面也不得,是因为我没有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呼吸的训练。呼吸再平常不过,但要做到在吸纳间让大脑放空是非常难的。我在无意中做的自我训练让我对此深有体会。但如果运用禅修的方式训练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先慢下来,驻足思索,听完别人所说。试着让心冷静几秒,就像用快乐的佛尘略扫而过,让一切的实质变得明晰,让自己的情绪得以缓和后再做出行为上的决定。 深呼吸,虽然只是几秒,只要养成了习惯,就会让冲动变得可以控制,也给予了对方可以解释的时间。联想到一句在交通上常用的语言“一慢二停三通过”真是可以用作禅修方式进行情商培养的基本诠释。 学会深呼吸,就像练习提着半口气走路,可以让自己的腹部平坦且走路姿态优美一样。只是修炼是要靠毅力支撑的,变懒是一种自我撒娇,是自我原宥、自我放逐。每个人总可以为自己的懒找到借口,然后就一直漫无目的地懒下去。鄙视自己却任由软弱主宰自己。如此循环往复,更是不胜烦躁。每每在这种状态下,精神状态只会越来越差,似乎总在心底留着隐隐的悔恨。好像是站在水边只等溪水跟时间一起带走自己的梦想与挣扎,最后变成一片片渺无声息的落叶,随波逐流直至被侵蚀腐烂。 这种时候还是打起精神来冥想几分钟,调整呼吸,给自己等待的时间,让快乐的情绪打造情商的基石。来,让我们在读这本书以前,一起静坐下来,集中全部注意力,呼----吸-------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二):情商这码事啊

  入职一个新公司,总监助理和我谈的时候说浩哥这个人啊,智商有余庆尚不够。我回顾过去的接触点点头。

  自知自己是一个智商一般般,情商也一般般的人。也深知情商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是多么重要。你看,林志玲就绝对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情商高会让一个人混得更好,情商高会让人有更多的朋友。而情商高似乎也会让一个人更成功,赚到更多的钱。

  这本书没有和一些速成工具书一样,列出几条做到这些你就可以情商220了。就和葵花宝典一样,练成此功,必先自宮。

  书中告诉我们快乐有时候很简单,你要学会呼吸,专注于你的呼吸,快乐简单的就可以得到。学会专注于自己的心流,每天固定的时间让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自己的思想,和健身一样坚持着持续着。

  当提升了自我感悟力之后,慢慢会发现更加自信。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多大的财富。当我们向内在深入了解的时候就会发现,里面也许有着深藏的宝藏。

  书中有一个很棒的点子就是写属于自己的日志,呈现自己的真是情绪和内在。自我评估。当深入实践了这个主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能察觉到了自己外表的情绪和内在的引发点。

  最爱的就是驾驭情绪这一块了。每次mc前夕暴躁的不是找茬和朋友发情绪就是在工作中会爆发出来。事后会觉得自己真是无理取闹,但是当下真心控制不住。而在驾驭情绪这块告诉我们要学会体验放下。去引导情绪,而不是让情绪引导你。就和骑马一样,你是主导方向的一方。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三):探索内在的自己

  向内看,内在是一切善的源泉。

  我今年开始冥想,觉得人慢慢能够平静,没那么浮躁,练了瑜伽自觉功当你浪费时间及生气的时候还是挺有用的。禅修和瑜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休哥这么聪明,他的口头禅是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

  禅修,我们每天都在修行。喜欢禅修像有杂质的水壶的比喻,让我知道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快乐是心灵原本状态,你只是简单的让心灵回到它的自然的预设值;快乐不需要追寻,而是自然出现的。你爱童年兔子爱萝卜。

  有一壶满是杂质的水,持续的搅动,水变浑浊,不再搅动,地面会让水静止,这湖水会逐渐平静所有的杂质,会慢慢沉到壶底,水逐渐变得清澈。

  从前,一个弟子问:“师父,和人交往是不是修行的一半?”

  师父回答道:“不,和人交往是修行的全部。”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四):内心强大的修炼:正念、“同理心”和“禅修”神经学

  长期以来,我对状元和天才是如何形成的,有天然的兴趣。记得初中时,我研究了中考状元的学习方法;高中时,研究了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大学时,我研究了经济学天才是怎么形成的;工作后,我一直问自己一句话:“到底做好人,还是做坏人?”还有当时对一些基督徒、佛教徒不理解,认为他们是逃避社会。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去看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罗马名人传、王阳明传。后来慢慢转向佛学,尤其是看了《金刚经》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且深切感受内心强大的重要,心智训练的必要。

  今天,我看到谷歌工程师陈一鸣的这本书,发现作者开发的“探索内在的自我”这门课已经告诉了大家修炼内心强大的途径,并且还很有操作性。这本书不单单是一本畅销书,我个人更愿意从学术角度看待这本书,当然这本书介绍的“禅修”训练也非常具有实用性,根据作者的介绍她们已经帮助提高了谷歌的创造力、生产力和幸福感。并且由于这方面的成就,陈一鸣还被美国白宫、联合国大会、世界和平大会以及TED大会邀请传播自己有关禅修的理解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宏图大志。

  作者在“第9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三个简单步骤”中介绍了将“禅修”和“情商”联系起来的源起。这主要得益于阅读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这本书给作者带来灵感:提高情商的最佳方法就是起始于“正念禅修的沉思练习”(P217)。作者坚信理查德•戴维森和乔恩•卡巴金开创的禅修神经学可以为此提供科学依据,他也一直努力推动“禅修”的科学化。“禅修”就是训练人对心智的控制能力,以发现意识深处未被照亮的领域,这些领域就是创造性所在。

  “禅修”只所以有这种作用,原因就在于神经的可塑性,也即“我们所想、所做和所关注的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P9),而通过专精训练可以达到此目的,这种训练的时间大约需要一万个小时,也即十年,这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说法是一致的。这也和学者、运动员、宗教圣徒成功的过程有一定的逻辑相似性。学者每日专心于思考某一问题,运动员反复的训练自己的技术动作,宗教圣徒反复的进行宗教仪式和阅读典籍,久而久之都可以强化直觉及认知,从而真的成了“心有所想,事有所成”了。

  脑结构改造的起始源于正念训练,这项训练的目的是形成强大、稳定和敏锐的注意力,让头脑冷静和清晰,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使情绪的波动“就像在水面上写字”(P94)一样,随写随灭,最终形成良好的情商。所谓“正念”,在佛学中称为“念”,即今、心,现在心(P11),也即对当下情景的现实意义或存在的把握能力。而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通过“禅修”训练进行自我探索,放下“我执”和“抗拒”,不执着于身外之物,也不抵抗不良情绪,而是和他们做朋友。这就像锻炼身体一样,通过接受外力的压迫,才能强健体魄;同样,只有接受不良情绪,安抚他们,才能强大内心。可见,“正念”帮助我们在“思考大脑”和“情绪大脑”间建立了合作机制(P102),从而可以使工作具有意义,也使工作的过程具有“心流”状态,完全投入这一工作纯粹是因为工作本身,而没有其他目的(P122-123)。也就是达到了《金刚经》所说的“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的境界。

  “正念”产生“意义”和“心流”,从而 “境由心转”。但是环境所蕴含的信息不完整仍然难以克服。这就要求助于“同理心”。科学家们认为“同理心”主要由于镜像神经元,也即“把他人放在我们的大脑里,一直到单个神经元层次”(P149),这也决定了“只有你在生理上是另外一个人,同理心才能起作用”(P151),这也说明采用“禅修”的方式,可以训练同理心,形成更高一级的同理心,即组织意识,达成组织目标。

  最后,我感觉阅读也是一种“禅修”训练,每日的坚持,就是在改造您的脑结构,这种改变的效果要取决于您有否停下来冥想。否则,很容易沦为了书的奴隶。还有,我们要切记作者的警告,“赞美别人工作努力要比赞美他们聪明好得多”,这可是有科学依据的(P171)。

  陈一鸣.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五):每天的每件事都可以成为你的修炼

  在我给大学生写的书《不要等到毕业以后》里特别推荐了禅修的方法,并建议他们在教练指导下开始,因为我知道,进入禅修的状态对对普通人非常难。

  但问题是谁才是教练?生活中哪里找到这样的教练?这本书恰好能弥补我的遗憾,《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这本书恰恰是一本很好的行动导引书,让你理解禅修的作用和方法。书写得简明有趣味,有很多自我训练的方法,又有对于修炼方法的解释,很适合大学生朋友参考。

  大部分人被事情和情绪所驱动和控制,而不能仔细思考造成事情或情绪的原因,哪些是外在造成的,哪些的内在形成的,又能如何去面对或共处。

  普通人对待自己不期望的结果最大的期待是化解,慢慢慢慢我学到的哲学是共处。能共处就是放下,能放下就是化解,这些负面情绪从未远离我,它就是我自身的一部分,但是我已经能审慎观察到他们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离去,那么我就拥有了掌控他们的力量。

  一旦一个人开始审视自己,一旦你能对这种差别加以观察和注意,你就能识别出很多情绪的微妙差别,一旦你了解这些情绪差别的细微之处,你就能更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比如书中介绍美捷步总裁家华谈快乐,他认为快乐有三层:

  1、享乐:不断追逐下一波高潮,这是摇滚现场式的快乐,非常难以维持;

  2、激情:也被称为心流,拿出你最优秀的表现和最深入的参与,对时间流逝全无自知,我经常因为工作陷入这种状态。

  3、更高的使命:参与到比你自己宏大一百倍并对你自己更有意义的事情中。

  这种区分很有意思,这也容易让人明白追求持续的快乐之路不是物质或感官上的满足,而是来自对使命感的坚持。

  不过人总是要慢慢学习和经历,才能完成从追求享受到享受激情,到为使命而坚持的阶段,可惜的是很多人一辈子对快乐的追求停留在享受的层面,不但不能提升,还经常对拥有更高更持久快乐的人表示不理解,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生活,同时训练自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对自己的内心活动加以观察的习惯,这就是禅修,这就是活在当下。

  并非一定要深呼吸,并非一定要观照正念,并非一定要大师导引,最重要的是你要看见你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了解越多,你往往越能理解别人的情绪是如何产生,又能如何化解。

  写到这里,想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能天天坚持在微信“秋夜青语(微信号qyxoxoxoqy)”里给大学生朋友答疑,为什么你能面对那么多负面问题还依然开心?

  我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在每一个人遇到的问题中,其实你看见的是自己,你和他们对话,你也是和自己对话。

  我觉得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和自己对话,是很重要也是很值得的。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六):呼吸打坐,向內而生

  按:

  瑜伽、太極、冥想、站樁,、各種靈修,自我提升,都提到了呼吸,打坐。還是有點起碼的共同基礎。電腦用久了,總要重裝格式化一下。可是人這種產品,沒有設計出這種功能。未來進化有沒有可能做到,不知道。打坐呼吸就算是個插件,暫時就將下。

  從科學的角度無法證明功用多大,雖然我們也可以搜索到“最快樂的人”和這方面的正相關關係。從我看來,有沒有效果,如果損失不大,自己試試。

  =========================================================

  禪修的三個能力養成:

  訓練注意力(很多東西都談到了專注力,算把事情做好的一個基礎能力吧)

  自我覺知和自我掌握(心理學裏面談的自動化思維)

  培養有益的思維習慣(廢話了)

  作為遞進的訓練,從專注內省開始,覺察自己,改變自己,基本上都是這麼一套程序。和PDCA是不是有點像。

  爲什麽要練習打坐呼吸?

  1、運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這種精神力培養的方式帶來的效果也亦然;

  2、運動健身,打坐呼吸健心;

  3、和運動一樣,都需要不斷練習,鍛煉“肌肉”;

  具體方式:

  注意力,從堅持養成習慣開始

  方式,談到了五種情商(換名頭)的修煉方式

  1、自我覺知

  2、自我調節

  3、自我激勵

  4、培養同理心

  5、社交能力

  如果觉得这本书还比较浅,可以结合这本一起读读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七):情绪的觉知,自我的探索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正见》,是我非常喜欢的书,曾经反复看过多遍,我对情绪的觉知,就是从这本书里学来。如果说弱点,就是这本书只是讲道理,需要有悟性的人才能懂得。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是讲正见、正念的方法。所以,我觉得,这两本书,可以配合阅读。

  《正见》要比《情商课》深奥,读的顺序我倒不觉得必须有前有后,两本书可以随意读,也都需要反复读,法可以尽,道不能穷尽,所以《正见》从我的角度更耐读些。

  《情商课》有一个殊胜之处,作者是google的工程师,也是首席情商培训师,虽然乔布斯也讲禅修,但这是他个人的事,普遍的感觉,禅修虽然对创意有关,但IT、互联网毕竟是相对浮躁的地方,与禅修看上去不搭界。其实这样认为的人,对于禅修并不了解,对于浮躁的现状,只是抱怨没有思考解决方法:越饥渴的地方,越需要水源。如果禅修都需要到深山老林里去进行,那就存在局限,禅修其实无所谓地域。

  工作也是修道之所。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放假,休假,前往一个清净之地,比如清迈、香格里拉、西藏,顿觉身心清凉,但是假期结束,回到原来的地方,仍然觉得喧嚣不堪。

  这其实仍然是讲求形式,仅得皮毛。

  真正的安静,是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安静。真正的觉知的力量,恰恰不是作用在情绪宁静时,而是在情绪起伏激荡初起时即可觉察,从而纾解、控制。

  IT结合禅修,自然也有创新,比如P25的过程模型。如果跟着高僧学习禅修,可能不会这样“科学”,只是很多人学习的误区也是:模型已经如此了然,但是,如何专注?如何平静?如何达到心流?在态度方面,如何同时做到“严于律己、友好、好奇”?

  正念从呼吸开始,生命原本在于一呼一吸之间。我坦白承认,当我略窥一点“正见”的皮毛后,我不仅明白了自己生命中的大缺失,也看明白了他人生命中的一些虚伪性。我不是佛教徒,我也只是一个修行者,尘世就是道场,我在其中修炼,我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全都是修炼的形式。当我做培训的时候,我能够从别人的表情中知道,他的心在不在现场,在课堂练习过程,我有时会走到一些人的身边,低声善意提醒,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在做呢老师。但是练习结果会表明,其实人在心不在。

  如果真正懂得了正见、正念,也许会明白,我们的学习成长,是为了自身,不是为了应付他人,那也就会安安静静地收心,进入当下。

  生命原本是一个又一个当下组成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圆熟只是衰朽的另一个面向。”过去,我为人们可惜,但现在,我也释然了,如果一个人可以放任自己的生命衰朽,他人无能为力。

  使生命穿越衰朽达到圆熟,即使圆熟不长久,也需要情商:自我激励,发现你内心最深层的动机。生命的面目本来没有一致,只要自己喜乐安然,且不妨碍他人,怎么都可以。个人的享乐、激情和更高的使命也并不矛盾,反而是,如果一个人自己活得不快乐,而想担负起拯救人类的使命,那也不能。

  《情商课》让我明白到一个道理:“用来发展自我觉知能力的练习,也可同步地使同理心得到发展。”这个事情一直在发生,但我之前没有想到,当我学会了自我觉知,的确,我也愿意倾听别人的诉说,不做判断,心怀悲悯,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给出中肯的建议,有时候,为了能够给别人中肯建议,也驱使我不断去学习。

  回到情绪管理本身,要管理好自我的情绪,其实必须跳出小我,因为关注点变化了,也就不再局限于小我的小悲欢。《海贼王》剧场版《冬季绽放的奇迹之樱》中,医生受骗进入陷阱,却欣慰地说:“太好了,没有任何人生病!”当他饮下自爆的药,他说:“我的人生真是太美好了!”

  所以,人,到底会在什么时候死亡?

  所以,我相信作者陈一鸣的“通往世界和平的简单三步”:

  1、从我开始。

  2、使禅修成为一门科学。

  3、将禅修融入日常生活。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八):提高情商的唯一办法

  情商这个话题,在中国被严重扭曲了。太多的人把情商理解为:八面玲珑,会经营人际关系。所以,很多关于人脉的书,换个关于情商的名字,就又可以拿出来骗钱。

  我以前也曾这么理解的,后来慢慢的知道,风靡于国外的情商,说起来比智商更重要的情商,不是这么回事。

  但直到看到这本书,我猜知道确切地说,情商分为5个方面:

  1.自我觉知:对个人内在的状态、喜好、资源和直觉的认知

  2.自我调节:对个人内在的状态、冲动和资源的管理

  3.自我激励:引导或者促进达到目标的情感倾向

  4.同理心:对他人的情感、需求和关注的认知

  5.社交技巧:能够熟练地引导他人做出合适的回应

  而情商的作用,除了给人杰出的业绩,优秀的领导力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人快乐。

  而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提出了非常有可操作性的,提高情商的方法——禅修。

  而作者甚至在书的结尾说这可能是提高情商的唯一方法。

  禅修能够训练我们的注意力,增强我们控制情绪的能力,对自己能有准确的评定,保持乐观和自信,找到自己的激情等等。

  现在我们越来越注意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或许未来,大家都有这种意识,就是通过禅修来增强自己的情商,提升自己的快乐。而这就是作者想要达到的目标。

  不管怎么说,我看过这本书,已经着手练习禅修了。的确集中注意力很难,不过相信会有效果。我会坚持下去,因为我想让自己更快乐,进而影响到周围的人都更快乐。

  加油!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九):抛开误解,上一堂真正的情商课

  与其说是一本讲情商的书,这本书其实主要着重于探讨情商里面 自我觉知 和 情绪控制 的部分:

  如何用 正念禅修 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如何用写日志的方法探索真实的自己...

  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所谓 情商 的某些偏见(情商与圆滑或世故无关,且并非无法改变),再加上作者工程师的背景(同专业的亲切感~),还有幽默的语言,都让我觉得颇值得一读。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后感(十):希望达到“痛而不苦”的境界

  痛“pain”和苦“suffering”是两码事,汉语里总是把痛苦合并为一个词。

  总是要有些不同的东西作为参考,才能理解出另外一层含义。

  必须要承认,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很有参考的价值。

  调整呼吸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内在的平静源于呼吸平静,止于内心波澜不惊。忘记了十来岁出于什么原因,刻意控制呼吸的节奏,结果是大学舍友在我睡觉时发现没有动静,以为我睡挂了,用他的话说没听到我喘气的声音,悄无声息。把我乐坏了,很牛逼的说:没听说过龟息大法么???然后一群人冲上来把我按住,一顿猛刷。。。咳咳,我们经常这样玩,抓一个人按住拿鞋刷什么的一通干刷,又疼又痒,痛不欲生!

  题外话,上班后换一种玩法,基本上是三个人抓一个苦主,一个抓手,两个抓腿,找根电线杆或一棵树,往上死命的蹭,想想都蛋疼。。。

  毕业后,已经是即使五雷轰顶也不怕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太多,神经就会变得很坚韧,死神的镰刀滑颈而过次数多了,要么变得很怕死,要么就会很不怕死,我想自己属于后者。

  面对绝大部分的事情,我都可以像张++说的那样,好大个事?那又怎样?只要活着,只要还没死,就不过如此!

  基于平静呼吸的内视和扫描能让人客观,能让人看懂,有的可以看开放下,有的可以更加坚持。

  走得太快的时候需要稍作停顿歇息,走得太远的时候需要偶尔回头看看,人应该有一个单独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来面对自己,发现、审视、评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帮自己校正方向。

  昨晚九点多合上书,想起来很久没有认真放松一下自己了,于是把空调打到一个合适的温度,躺下扭了扭身体,找个最舒服的姿势,试着进入冥想状态,开始对自己扫描

  然后,我很快就睡着了,我特么的竟然用了几十秒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两点多。。。

  后半夜的梦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因为梦里告诉我如果说自己错了,换一个角度看,就是对方错了。作为一个很客观的人,我以前一直以为对错善恶的分界很清晰,可是昨晚的梦让我有些糊涂了,有些世界观被颠覆的感觉。

  他人之错,也许源于他人自认为对,自己亦然。

  写得乱糟糟,就先这样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