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酒杯里的世界史》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2 03:35: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酒杯里的世界史》读后感10篇

  《酒杯里的世界史》是一本由[日]宫崎正胜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酒杯里的世界史》读后感(一):诗酒相生,醉乐无极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提到酒,我首先就想起了诗仙的名句。是啊,万古愁都能销掉,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种事情啊。酒量不好,也不习惯酒桌上吵吵闹闹不喝倒不能下桌的习俗,现在更喜欢一个人在家,炒上一盘酥脆的花生米,还带着咔吧咔吧的响声,一半撒上雪花一样的白糖,另外一半用老醋一泡。再来一块内蒙来的羊肉,切成军棋子大小的块,用红柳条穿上,烤得吱吱作响。趁热一口羊肉,一口老醋花生,再喝上满满一大口冰凉带沫的啤酒,所有的香气在嘴里混合着,充满了满足感。正值俄罗斯世界杯,边吃边喝边看球,为姆巴佩千里走单骑一击致命的超强能力拍腿叫好,为莫德里奇那诡异莫测精准无比的传球赞叹不已。酒到微酣处,球到精彩时。那种感觉真的是不喝酒的人很难感受到的。

  虽然经常会喝点酒,但是没有去深想过关于酒的历史。直到看到了日本学者宫崎正胜写的《酒杯里的世界史》,翻来看看,感觉很有意思。作者从酒的诞生,引申写到各古文明与酒文化之间的联系,对各种酒的诞生和 演变进行了阐述,让人能增长很多知识,在酒桌上吹牛时也会增加很多谈资。

  最初,人类根据居住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利用容易发酵的葡萄、苹果、杏、椰子、竹子的汁液、蜂蜜、牛马羊等家畜的乳汁来进行酿造各种酒。

  其中,葡萄酒、白酒、啤酒是平时会接触比较多酒,因此书中对这几章进行了重点关注。

  一、葡萄酒的前生今世。

  用葡萄酿造的酒能够得以普及的原因之一,是其颜色如血般鲜红,易俘获人们的心。本来极容易腐烂的葡萄,竟摇身复活,变成带有气泡的鲜红液体,因此古代的人们不免要赋予葡萄酒“血”、 “生命”、“不死”等含义。在《斯巴达克斯》、《指环王》、《权力的游戏》等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一边大肆杀戮,一边饮着鲜红的葡萄酒,更有甚者,用颅骨作为酒器,盛上鲜红的葡萄酒,仿佛在畅饮敌人的血,或许这会带来另类的格外的快感吧。

  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区,都发现了积存的大量的葡萄种子,说明当时葡萄不仅仅用于吃,更主要的是用来榨汁酿酒。多数史学家认为,葡萄酒的酿造起源于公元前 6000 年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后来随着古代战争、移民传到其它地区。初至埃及,后到希腊。

  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土罐 陪葬物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装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

  特别是浮雕中 ,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酿制步骤和饮用葡萄酒的情景。

  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葡萄酒之神,奥林匹斯十二神之一。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动了古代社会的文明并确立了法则,维护着世界的和平。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世界上的各个文明实现了大交融。在探险时,单调的海上生活需要一点乐趣调节,也同时为了缓和饮食上所带来的匮乏,船上运载这大量的葡萄酒,从此让葡萄酒在“大航海时代”树立起了全新的地位,并被传入了全世界。

  圣经中创世纪第八、九章说到诺亚醉酒的故事:经过 150 天的洪水淹没后,在第七个月零 17 天,方舟被搁在了阿拉拉特山上 。此后,诺亚开始耕作土地,并种下了第一株葡萄植株,后来又着手酿酒。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 “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

  喝着血红的葡萄酒,既带给人们对于大海波澜与天空无限的想象,同时也回忆起以哥伦布为首的“大航海时代”、“大西洋贸易”、“进出亚洲”等推动欧洲进步变化的历史事件。

  二、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中国的白酒

  书中介绍,蒸馏酒是自阿拉伯商圈传至东西方的。其中分为中国白酒、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利口酒、亚力酒、日本烧酎(查了一下,念zhou)、内蒙帝国的阿剌吉酒等。

  从整体来看,几大蒸馏酒之间的差异,无非是原料和酿造方法。

  蒸馏酒的原料要么富含果糖,要么富含淀粉。

  酿造方法总体来看,都是发酵蒸馏贮存,有时候还需要一点勾兑技巧。

  伏特加,源自俄罗斯语“水”的昵称。最主要的特点是“味道纯净”。伏特加被制造出来后,会被反复过滤,最后的杂质仅剩不到0.2%,彻底去除多余物质,仅留下最纯净的部分。饮用时多掺入矿泉水或者西红柿汁。

  威士忌一般用大麦、黑麦、燕麦、小麦或玉米做原料,不过威士忌最广为人知的特色,是需要在橡木桶里放一段时间。白兰地一般用葡萄做原料,也有用樱桃、苹果等水果的。这两种酒最初却是因为害怕黑死病而产生的。14世纪前后黑死病杀死了全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于是人们恐慌之下,认为喝了“生命之水”就能杜绝黑死病,酒精浓度较大的威士忌和白兰地就此流行开来。

  蒸馏酒添加香料、香草、果实、砂糖等,又变成风味独特的利口酒。既是药酒,也是一种强身补给剂。

  中国白酒和以上几种“西方”蒸馏酒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白酒是六大蒸馏酒中,唯一主动加入霉菌参与发酵的品种。

  现代的“白酒”一词,通常指谷物蒸馏酒。

  而从汉魏到晚清,中国人一直把米酒叫做“白酒”,把白酒叫做“烧酒”、“火酒”、“烧刀”。

  汉魏时代酿酒,有清酒和浊酒之分,浊酒曲量少,酒精度低,浑浊度高,清酒则曲量多,酒精度高,也相对清澈。

  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开始,西方专家和中国学者都认为,白酒是元代蒙古人从阿拉伯人处学来的蒸馏法以后才出现的酒。

  而现在最著名的白酒,无疑是国酒茅台了。

  古人对于饮酒的器具也是非常的讲究。

  古人视饮酒为一种雅好,为了喝酒助兴,还有不少喝酒时玩的游戏。

  三、与酒有关的趣事

  3.1啤酒短缺无法继续前行的五月花号

  十七世纪,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实行独裁政治,严厉镇压清教徒。

  于是,1620年,102名清教徒搭乘长27.5米、载重180吨的小帆船“五月花号”,准备横跨大西洋展开移居旅程。

  漫长的旅途中,唯一能陪伴他们,给他们一点抚慰的就是啤酒。

  经过两个月艰难的航行,船总算到了美洲大陆。但一船人惊呆了:触目都是烂泥潭,荒无人烟,当地的天气还极冷。他们想着继续南下, 直到一件事发生了,大家才迫不得已选择一个地方作为登陆点——啤酒没了。

  是的,就是因为啤酒没有了,一切都不得不马上做出改变。他们的船停在了马萨诸塞湾,然后以现在波士顿东南方的新普利茅斯为基地开垦殖民地。再往后,这里就成了英国十三个殖民地的核心,也是美国的建国雏形。

  是啤酒造就了美国?!!

  3.2威士忌引发民众暴动

  威士忌暴乱,又叫威士忌起义,是一场在1791年——1794年间发生于宾夕法尼亚西部的抗税运动。美联邦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尤其是为了清偿战争欠下的债务,由国会通过了一项税法。西部农民成了这项税法的最大受害者。他们通过将谷物酿成威士忌解决谷物运输和储存的问题,作为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同时由于西部边疆地区缺乏现金,威士忌酒通常还被用作交换媒介。对威士忌酒征收消费税引起了西部农民的不满。他们开始暴动抵制纳税。一群酒鬼闹事,改变了美国历史。

  颇为讽刺的是,镇压了威士忌暴动的华盛顿总统,退休后成为威士忌的忠实粉丝。他在弗农山庄建起蒸馏室,年产量达到11万加仑,一举跻身全美最大威士忌制造商之列。

  3.3古罗马帝国的衰落

  这个是书中没有的。小时候看一本科学杂志,介绍了古罗马帝国因为用铅器饮酒,而导致了帝国的衰败。也很有意思。

  公元1至2世纪,古罗马人建立起了地跨欧、亚、非的强大的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被称为“永恒之城”。

  但古罗马人偏爱铅,铅质的酒器成为罗马贵族阶层的日用珍贵器具,蒸馏葡萄酒的器具也是铅制的,当葡萄汁太酸时,他们就加入铅丹以减少其酸味。

  铅年复一年富集于人体的骨髓和造血细胞里,铅毒使古罗马上层阶级的人数不断减少,贵族子弟的文化和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古罗马帝国最终走向分裂灭亡。

  总之,贴着各式各样酒标的酒瓶,恰如肩并肩描绘出的世界地图。这就是文化共存啊。此时此刻,不禁让人深深感叹,人类走过的历史是多么的漫长!!

  《酒杯里的世界史》读后感(二):酒的历史

  起源于高加索地区,再向周边辐射。

奥西里斯

  伊朗北部出土的7400年前的陶罐碎片上,发现了最早的葡萄酒残渣。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以“卑俗之人”称呼葡萄酒,认为神用自己的血(葡萄酒)和黏土混合,创造了人类。

  古埃及人则认为,太阳神拉为了保护人们!免受贪恋人血的烈日之神的迫害,才创造了血色的葡萄酒。

  埃及还有一种说法,是农耕之神奥利西斯创造的葡萄酒(大地之神盖布和苍穹之神努特的私生子,是一个绿色皮肤的形象,还是复活之神)。在阴间“杜埃”,奥西里斯将死者的灵魂与真理羽毛放在天平上作比较。由于罪孽而变重的灵魂会被阿米特吞噬,而那些轻的灵魂则会被送往雅卢。

  他教化了处在野蛮状态的埃及人,他和他的妻子(也是妹妹~)教埃及人播种小麦,大麦,改变了埃及人吃人的习惯。他第一个采集野果,培育葡萄,压榨葡萄汁。

  冬季凋零,春季萌发

  也是他作为复生神的依据。

  古希腊将丰收之神狄俄尼索斯与葡萄酒联系到一起。

  狄俄尼索斯也是葡萄酒之神,他不喜欢住在万神殿,喜欢游戏山林间(和各种好看的小哥哥)。

  《酒杯里的世界史》读后感(三):通过酒文化让孩子正确理解宗教文化

  大家好,我是九哥,我的全名称是《酒杯里的世界史》。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古代诗人对酒的评价。

  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这样评价葡萄酒(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大意为:玉石制作的酒杯中盛着上等的葡萄美酒,刚想举杯畅饮,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已在马上想起。

  李白向来有“诗仙”之称,同时,他又不愧于“酒仙”的称号,杜甫就曾经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自己也宣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李煜说: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群玉说: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熏。

  王维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等等

  看来酒文化对我国人民影响深远。那在这个科技发达,日益创新的21世纪又有什么影响那?让九哥来告诉你。

  宫崎正胜,原任北海道教育大学教育系教授,并长期在日本NHK电视台从事世界史讲座。专攻前现代的国际交流史、世界教育史。著有《中东与伊斯兰世界史图解》《世界史图解》《从地名与地图看世界史》《航海图中的世界史》《餐桌上的世界史》等多部作品。

  我们先说一种目前最流行的酒,也就是鸡尾酒。怎么样惊呆了吧。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落幕,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中心。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推动了高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等等,简称第三次科技革命,同一时期鸡尾酒,,在美国的领导下,普及世界。

  鸡尾酒,始于18世纪的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世界化。鸡尾酒是以威士忌、金酒、伏特加等酒精浓度高的酒为基酒,再加上利口酒、果汁、糖浆、蛋等,然后以调酒器搅拌调和均衡,即可享受到多样化的饮酒乐趣。鸡尾酒共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无须耗费太多时间的“短饮型饮料”,另一种是加入冰块长时间保冷或保温的“长饮型饮料”。

  鸡尾酒混合搅拌了世界各地背景不一的酒或饮料,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味与芳香,其创意也与强调合理化与人工化的美国本土文化不谋而合。

  而酒的诞生也和人类存在着很大的机缘。最早的传说是猴子会在树洞里存放水果,待其被发酵成酒,这种酒被称之为“猴酒”。从这里来看酒似乎是偶然的产物,据说人类最早的酒是蜂蜜酒。

  蜂蜜是蜜蜂采集花蜜后,经体内酶分解后的液体。但是由于蜂蜜的浓度太高,不能够直接发酵,必须稀释三倍的水,再进行发酵,放置一段时间后即可酿成蜂蜜酒。蜂蜜具有防腐的功效,因而与“再生”息息相关。在古巴比伦王国,人们以蜂蜜涂抹死者以祈求再生。在古埃及,仅有祭祀等特权阶级才能享用蜂蜜。古希腊人则相信宙斯是在克里特岛上的洞窟内由三位仙女用蜂蜜与羊乳喂养长大的。

  用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得以普及的原因之一,是其颜色如血般鲜红,易俘获人们的心。本来极容易腐烂的葡萄,变成带有气泡的鲜红液体,因此古代的人们不免要赋予葡萄酒“血”“生命”“不死”等含义。

  发展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苏美尔人以“卑鄙之人”称呼葡萄酒,认为人类是神以“自己的血”即葡萄酒混合而成的,葡萄酒是血液,让黏土捏造的肉体就有了生命。等等

  请问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宗教文化,并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有其本源的,例如葡萄酒由于是红色的特性让人联想到血液,让人认为(这里的认为其实是主观判断的意思,也就是不根据真理而瞎判断的意思)不死和生命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可以把所谓的宗教理解为,是根据某种事物(本源),所作出的主观判断,即使你不知道本源是什么,它并不一定具有真实性,但它也属于文化,被称为宗教文化。

  《酒杯里的世界史》读后感(四):酒文化的形成

  远古时期的人将喝酒与神联系到了一起,因为他们还没有理解“醉”是怎么一回事。“伴随着快感、幻觉和眩晕,人们仿佛进入了非日常的世界。”最古老的酒是由墨西哥地区的印第安人酿造的蜂蜜酒,被用于祭祀仪式。在这个时期,酒是神秘的,被神格化的,也并非人人都能喝到。

  中国也不例外。从周朝开始,王室使用黍米酿造而成的药酒祭神;在一些重要的宴会上,饮酒也成了例行的仪式。在今天,白酒是中国最流行的酒,但白酒其实是外来的蒸馏酒,元朝的时候由阿拉伯人带来的。所以不论是李白还是武松,喝的都是中国本土创造出来的黄酒。

  中国人喜欢泡药酒养生,而在另一片土地上,那里的人们曾用喝酒来保命。那就是14世纪在欧洲大肆掠夺生命的黑死病。“在那种绝望的氛围中,只要是能试的药物人们无不想尽办法得手。”法国人用蒸馏器蒸馏出了被称为“生命之水”的白兰地,于是大为流行;修道院也热衷于各种添加药草的“生命之水”的制造,这就是利口酒的由来。

  欧洲人熬过了中世纪来到大航海时代,但海上的生活仍然是非常艰苦的。船上环境恶劣,饮食单一。“为了缓和饮食上所带来的匮乏感,船上运载着大量的葡萄酒。”据十六世纪中期的西班牙航海船的餐食记录,每天要给船员提供约1升的葡萄酒,换成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瓶装葡萄酒差不多就是一瓶半了!要知道,为了防止腐败,船上的葡萄酒都是掺了白兰地的高酒精浓度葡萄酒。难怪水手给世人的印象就是很能喝酒。

  在工业革命后,随着夜生活的兴起,酒吧成了很受欢迎的娱乐场所。早在13世纪,酒馆从专营饮食的餐馆分离出来,专门供应各地生产的葡萄酒。面对吧台上琳琅满目的威士忌、龙舌兰、艾尔啤酒、修道院啤酒,酒保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制作鸡尾酒,并且是拥有丰富酒精饮料知识的专家。而鸡尾酒的流行,正是全球化的产物。“随着各种素材的混合,也促进了各地酒文化的相对化。不同的酒文化通过鸡尾酒的交集延伸出新的酒世界。”鸡尾酒诞生于拥有文化熔炉之称的美国,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论聚会还是约会,佐餐还是为了放松去喝上一杯,酒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美妙产物。为什么是喝酒而不是其它饮料?这本书的开头给出了一个答案:“通过饮酒,人们也能建立起温和的面对面的的人际关系,并从自由自在的对话中产生新的创意。”健康的饮酒方式不是纯粹为了拼酒或买醉,而是品尝不同酒的风味,与他人充满愉悦地交流。为此,去了解酒杯里的半透明液体,有关它们的历史,或许下次面对酒保的时候,就能更潇洒地要上一杯了。

  《酒杯里的世界史》读后感(五):酒的文化与历史

  对于酒而言,很多诗人都留下过诗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诸多诗人在不同的情绪下写出的诗作,酒对于人们是高兴时的开怀畅饮,是心情低落时的借酒消愁,是抒发感情时不可缺少的。

图片来源网络

  相对于文人墨客,普通人会三五好友相约,一起聚会,自然也是少不了推杯换盏的。有时是自己的小酌,缓解一下一天的疲惫。生活中处处都有酒的影响。

  《酒杯里的世界史》是一部由宫崎正胜所著书籍,这里面有对25种酒的深度解读,百万年人类历史的全景展示。既有关于酒的趣闻轶事,又有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索。

  这本书按照世界史的五部分,

  1.长期狩猎采集时期的葡萄、椰子、蜂蜜等自然界含糖量高的素材,发酵产生的“发酵酒”

  2.农耕开始与城市出现时期由于开始种植谷物,用谷物发酵,再加上新的酿造技术,使得酒更为大众化,

  3.欧亚大陆诸多文明交流时期盛行于九世纪阿拉伯商圈的“蒸馏器”逐渐流传于东西方,从而诞生的中东的亚利酒,烧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等多种蒸馏酒,

  4.大航海时代新旧大陆有了酒文化的交流,同时随着航海交流的香辛料,水果等也与酒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产生了“利口酒”的多样化。

  5工业革命后的时期,酒开始进入大量生产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商品化又再次促进了这种大规模生产,二十世纪以后,人们将多种酒混合作为基酒,再配以牛奶,果汁,咖啡等调制出一种新酒“鸡尾酒”,酒更加的多样化。酒文化也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关于酒,随着酒文化的发展也出现了酒吧这种人们聚会或者休闲的场所。由最早的旅馆,由于人们的聚集而逐渐发展成为酒馆,19世纪,逐渐形成了酒吧,这种人们聚会消遣的地方。

  酒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酒文化也随之发展,这些历史过程中酒的出现使得历史更加丰富,也正因为文化的交流使得酒文化也随之发展。对于生活中种类繁多的酒,人们在选择的时候也更多的能凭着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酒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酒杯里的世界史》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