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教子集》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12 04: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教子集》读后感10篇

  《教子集》是一本由安言著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1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教子集》读后感(一):孩子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愿望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谁都渴望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于是,从平民百姓高官巨贾,从普通工人知识分子闲暇之余谈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孩子上什么学校,孩子在哪里鸡血,然后缺忽视了对孩子最为重要心理

  本书作者17年来长期专注于实证心理研究,尤其注重早期教育领域中少儿心性形成研究及少儿不良行为矫正实践结合案例,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本书从自身,家庭社会,古代,现代各方面阐述观点。书分三部分,教论,心法,日记。首先,家庭教育既是一门讲究艺术性的课程,又是一项异常艰巨复杂过程,它不仅仅要求家长有全方面的知识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如何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孩子对事物求知欲探索性,引导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以平等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关联,赢得孩子的信任。作为父母,和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我们不应该紧盯孩子的分数,以孩子分数的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不能以孩子的成绩为喜怒哀乐。弄得孩子整天情绪紧张,诚惶诚恐,即使再有潜力的孩子,也无心学习。书中指出,家长需要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情商发展上,放在心理健康的培养上。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成绩并不是唯一生法则,能适应社会,也是人生选择

  要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期间,我们的孩子们养成了一个雏形的一些习惯。每天饭后漱口,上课举手发言,同学互帮互助,为上小学认真听课留下了一个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另一个起点,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时间作业,自己规划作业时间科目,做作业期间不开小差,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久而久之的就形成了一个写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教子集》读后感(二):给予孩子最正确指引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混沌初开的时候,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是没有任何杂质思想,然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年少时,其所受到的教育,所得到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一生,是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是善是恶的一个影响点,三岁看到老,在越来越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因素影响着孩子的心身健康,所以,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始终关注话题。而孩子,是祖国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兴衰存亡,教育,是所有人的责任

  《教子集》是安言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关爱孩子成长的书,是一部献给父母以及所有人的图书,十几年来专注于实证心理研究,尤其注重早期教育领域中少儿心性形成研究及少儿不良行为矫正实践的他,将在这本书里与我们一起分享他的经验总结。可以说,这样的一本书,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年轻的父母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我们兜兜转转寻找的教育方法,在这里可以充分的学习到。

  《教子集》分为教论篇、心法篇、日记篇三大部分,充分的完整的在各个问题上给予我们解答如何教育孩子,这里有着我们日常生活着所碰到的一些问题,作者都一一解答,细致而且简单。作者在教论篇中提到:“如果你希望孩子如你所愿,就给他合适土壤空气水分阳光。”而很多的时候我们连这样的要求都无法去完成。有时候想一想,我们也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年幼的我们是否也曾有过自己的梦想,那些不切实际异想天开的梦想的?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是否如今还深深的埋葬在我们心底呢?不可说,不能说,成为了我们永远秘密。而如今,为人父母后,我们是否要要求孩子放弃一些事情呢,我们总是以他们还小,他们不懂事这样的借口来要求他们呢。孩子是需要引导的,选择他们喜欢的,适当的引导就足够了。

  《教子集》是一部孩子成长所必备的书,作为成人的我们偶尔也会犯错,然而我们却希望在教育孩子这方面自己是成功的,或许某种意义上,所谓的成功并不是功成名就,只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的成长着,在我们所能碰触的地方,是一条正义的道路。

  《教子集》读后感(三):”心性“培养的重要性

  自从做了妈妈之后,我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在各种微信公众号微博里、书里学习要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有的说要“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有的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推崇要对孩子要宽容,有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这些理论中,我迷惘了,不知道何去何从。有时看到别人去孩子报兴趣班,人也跟着去报,生怕孩子人比下去,比来比去我就成了一个焦虑的妈妈。《教子集》第一篇就是”轻松做好爸爸妈妈。“

  《教子集》还列举了我们在生活中孩子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比如学习努力,成绩却不理想聪明却厌学,甚至逃学;平时学习还可以,到临场却发挥失常等,作者另辟蹊径,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本质发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本书中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培养孩子正面的心性。

  正面特质忍耐乐观无私开放积极善良、信任、大度、探索。

  反面特质:浮躁悲观自私、封闭、消极、无情、怀疑、计较、束缚

  “心性”这个词,是我看了很多育儿书,亲子关系书中,本书是第一次把“心性”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教子集》也举了很多实例来写如何对心性进行培养,有很强的可行性。其中讲了一个然然在幼儿园吃雪饼的故事,因为然然年纪小影响了幼儿园老师的评分,所以老师对然然有点不待见她,在分雪饼时,老师跳过然然发给后面的同学,把最后的雪饼渣给然然。然然接到雪饼渣却非常开心地向老师表示感谢。估计很多家长看到老师这样对自己的孩子,会去找老师理论。可作者安言不愧有多年的心理研究经验,没有去找老师理论。原由是即使老师做出道歉,却会给然然的心里种下不尊重老师的种子,一旦这种念头在心中扎根,就总会怀疑老师对自己的不公,而引发一连串的问题。也许你会说转学,但你能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吗?佛家常把不如意逆境看作一种“增上缘”。境由心造,一切为法皆可因“心境”而转“逆”为“顺”,把对自己不利的转化成对自己有利,从中找到给自己向上成长的力量。然然靠自己行动彻底地改变了老师对她的看法。“雪饼事伯”就是培养了然然的逆商,你觉得孩子受了委屈,为孩子强出头,但这样的不一定好,不如让孩子在逆境中磨炼磨炼。因为孩子的路只能孩子自己走,大人无法替代。

  看书的最终结果还是用在实践当中,孩子能被表扬,但不能经受挫折批评,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成长。我们很多时候帮助孩子成长,吃虾的时候给他剥掉壳,起床时为他准备衣服,另一方面又希望成熟。所以在家的时候我会让孩子做些家务,比如折衣服,扫地,取快递,这样可以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在课余我还让他学钢琴,钢琴曲子好听,可练琴枯燥乏味,刚开始简单的曲子,他会弹,但到了后来,曲子复杂了,要两手联弹了,大脑同时控制左右手,他就不想学习了,想放弃了。这就是一个磨炼心性和逆商的机会,人生肯定会遇到困难,那怎么办呢?是绕过去吗?你也许可以跳过去,那下次还能跳过去吗?

  书中也写到每个孩子必须具备的三大心性特质:1、孝敬尊长,懂感恩2、善解人意,会承担。3、自尊自强,求上进。少儿心性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是:第一注意保持孩子们思维连贯性,重视保护和培养他们的专注力;第二、培养孩子的动手的能力,减少依赖性;第三、起好老师的表率作用;第四、特别约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养孩子要从娃娃开始,家长先要做到不焦虑,从容淡定,孩子才能良性发展。

  《教子集》读后感(四):教育有“法”

  这不仅是一部教育孩子的典籍,更是大人也可以分析方式方法。还记得当时初初步入新手父母的行列,有几个笑话,“孩子为什么不配备出场说明书呢?”、“宝贝你是第一次当宝贝,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所以,请多关照,我们互相包容,努力吧!”对于这个放在手心怕掉了,放在嘴里怕化了的小祖宗,真的是操碎了心,下了功夫去学习各种方式方法。仔细的研读了一下,发现这本书真的是有很多陈老师心理训练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非常的有帮助,而且文风非常的有个性,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和实践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本书很有启迪性,非常值得宝爸宝妈们,或者说对于每一位关心少儿心理教育的人们阅读

  陈老师所关注的是一种叫做“心性”的教育,包含了品德教育,但又并不只限于品德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完成品行和品德的塑造,这对应当今我国的教育形式走向,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德育的教育是站统治地位的,是一切的基础灵魂。而且不仅是当下,在古时候,古圣先贤们就已经在其著作中指出来,“修身”的重要性,这应该是最早的“心性”或者“德育”的正解了。其实德是一种综合性的一种评价标准,被包含而又大于德育。在陈老师看来要完成心性的教育,需要一种特殊的特殊的教育方法,也是她独特的教育方式——“生活教育法”对孩子的心性做出甄别,并且根据存在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帮助孩子们完善人格基础建设,同时进行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其实这也是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我们要培养的是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高分低能内心扭曲的,存在危害社会性的人。

  在书中,陈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或者不同的行为而存在的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实证探讨配合一些古代先贤的故事进行启示,并且根据人的行为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行为的策略指导。其实很多故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然而通过老师的分析,我们却看到了另外的一种解释方法,和引导方式。在后面还有真实的案例可以进行参考和评价非常的实用。不禁感叹陈老师不愧是高级心理咨询师,同时也不愧是两个娃儿的家长,字里行间感受专业性,同时也有对孩子满满的爱。

  这么好的方式方法,除了有作者的潜心学习、分析、研究之外,还有她孩子的付出牺牲,真的是挺可怜的,但是我觉得通过对于孩子观察,分析,应该对母子母女感情应该更深刻,彼此更加了解,也不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ce-���MN��

  《教子集》读后感(五):我们能给孩子什么

  父母是唯一不用培训就可以上岗的职业,自从成为孩子的父母后,我相信很多人都与我一样,充满着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真的是优秀的父母吗,我们从最简单的如何抱孩子这个动作学起,是那么笨拙不堪,我们从孩子最原始微笑中感受到心灵感应,原来你就是我基因的传承。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过来人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时无刻不悬挂在我们额头上的咒语,我们担心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就误了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一生并不漫长,我们能相互陪伴的也就是二三十年,关键的也就是孩子从未成年成年这段时间,他们可以很好地被我们掌控,如同艺术品一样,无论我们是大刀阔斧,还是精雕细刻,他们都会慢慢地长大。不是不放手,是我们舍不得放手,过去计划经济,大家习惯于村落里的生活,鸡犬之声相闻,现在呢交通通讯发达了,孩子翅膀长硬后就会飞啊飞,飞到异国他乡,我们与其见面更多的是视频音频,想彼此摸一摸肌肤,都成为一种奢侈。 《教子集》这本书没有太高太玄的大道理,其实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喜欢亲和的著作,而不喜欢那种旁观者清说教。谁都有孩子,谁的孩子有且只有一次童年,我们应当是其成长的见证者与引导者,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安言对少儿教育,特别是心理塑造中的建树,很多问题都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以为只是孩子成长的插曲,却不料在他的眼中却成为孩子性格塑造的引线,也许你错过敏感期,孩子就会殆误一生。 书中开宗明义,让我们轻轻松松作家长,但是我们真的轻松不起来!我们的媒体的狂轰乱炸中,为孩子的明天担忧焦虑,生怕孩子因为一个闪失就输在了起跑线,但是由于我们精神的过度紧张,我们连起跑线在哪儿都不知道,更遑论如何赢在起跑线上。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孩子的心性教育却是有迹可循的,我们愿意孩子能理解父母,哪怕在其成年之后,可是我们从小就为这颗种子创造肥沃的土壤了吗? 我们能给孩子什么,除了富裕的生活,还应该是清明的精神,而精神的传承则是一件很艰难且光荣的事情,不像富裕的生活往往就沦为了“富不过三代”的逻辑,而精神可以穿越岁月,成为家庭的宝贵财富,我们也许很容易痛恨那些对你不善良的人,但是那些敢于、愿于对孩子“狠”的父母,最终还是得到了孩子的理解,为孩子的生长提供了牢不可破的道德根基,相反溺爱的结果就让孩子无所不为、无所作为,最终成为了“怪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教子集》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