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叔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11 04: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叔的读后感10篇

  《大叔》是一本由马家辉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 36.00,页数:35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叔》读后感(一):大叔有魅力

  初识马家辉,在《开卷八分钟》节目里。一身黑色西装白色衬衫,不打领带身材略略瘦削,戴着眼镜斯文清秀,儒雅谦逊,讲一口不太标准普通话,这第一面给我留下了喜欢印象,就连那港味十足的说话腔调也觉得动听

  拿到这本书才知道他已经五十岁了,确实是“大叔”的年纪了。在这个越来越急功近利年代,“大叔”倒是越来越吃香了,年轻漂亮的小萝莉们都自称“大叔控”,非“大叔”不爱。是啊,男人到了大叔的年纪,只要稍微靠点谱儿,无不又成熟又多金又多情,比起那些幼稚浮躁经济基础薄弱又缺少担当的愣头青们,那魅力大出可不是一点点。

  翻开这本大叔写的《大叔》,果然大叔的形象与魅力呼之欲出。像是靠在午后的阳光里,马大叔神情闲淡,姿态随意香烟好看地拿在手里,吸不吸都不重要,然后半眯着眼,开始故事,不,准确地说,是开始闲聊。聊什么呢?眼前的,过去的,家人的,朋友的,旅行的,电影的,想到什么说什么,任意东西自在从容零碎,却有趣。到了大叔这个年纪就是这样,什么都经历过了,什么都明白了,什么也不用顾忌,什么也不用在意,一切了然于胸,花开花落,云淡风轻。

  听马大叔聊天是很有意思的,主要在于他那多变的语气。你看,他有时自我调侃,“从熟睡中挣扎爬起,双眼仍是半闭,尤其在冬天,冷,坐在床上,把厚厚的被子搭挂在身上,窝缩着脖子和腰背,头发蓬松窝囊得像一头刚从水池里爬起来的老狗,甚至像一只遭追赶了九条街的老鼠,只欠没有尾巴,没法摇动尾巴以温暖自己”(《人书俱老》);有时尖锐嘲讽,“像女人整容,鼻翼鼻骨可能全是人工后设,唯剩鼻孔里面的几根幼细的鼻毛仍是主人的原装货”(指古城发展,《夜游》);有时会有小小的骄傲得意,“我拉一下大女孩衣袖,唤她瞄他们一眼,她笑了,好一副灿烂笑容,看在我眼里,已经像即将来临的夏日花火”(《和服女》);有时也会有一点点焦虑无奈,“只要香港法律容许,这是他们的选择权利,不偷不抢,应被充分尊重,谁叫特区政府近年采取‘门户开放政策’,来来来,尽管来,来了再说,老少无拘——于是香港才会沦为今天的接近‘陆沉’”。他无论聊什么,怎么聊,你一方面感觉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另一方面也能感觉到他诚恳实在胸怀坦荡,颇有君子之风,让我在欣赏他的同时也不免对他尊敬起来。

  五十岁,这个年纪仿佛站在人生顶峰,占尽了优势童年是稚弱懵懂的,少年鲁莽冲动的,青年是徘徊迷惘的,当经历了一路的跌跌撞撞,浮浮沉沉,到了五十岁,人生大局已基本明朗,人生的终点也尚有遥遥一段距离时光脚步早已沉缓下来,偌大的时空完全属于自己,终于成为人生的掌控者。可是,爱上大叔的小萝莉们,可得细细想清楚:到了顶峰就该往下走了,你愿意青春年华陪他一起往下走吗?

  《大叔》读后感(二):大叔&小妹

  与杨照同为“三人行”专栏撰稿的马家辉,早年痴迷李敖,并与李敖结缘,以李敖研究出道,后在《明报》任职,以影评类专栏扬名。最早知道他还是因为《锵锵三人行》,后来看到三联引进了他的影评专栏《江湖有事》和《爱恋无声》,才算是真正开始读他的专栏。

  《大叔》与《小妹》是马家辉去年出版的专栏集,近期才由北京十月文艺引进出版。《大叔》所集文字基本都是他惯常的套路话题以人生、电影、读书、行旅等为主,笔调也如惯常般暧昧、絮叨。《小妹》则是他多年来摹写自家三人世界的文字结集,其中也不乏妻子林美枝的文章。之所以以《小妹》为题,是因为妻子林美枝早年小名叫做“小妹”,作者追求了小妹,之后有了小妹的小妹,所以本书是他和小妹合写送给小妹的小妹的,《小妹》为题便再也合适不过了。

  作为多年的专栏作家,马家辉一直以短小但琐细著称,《小妹》里的文字更是碎碎念到极致女儿出生到读大学这十来年,事无巨细,均能成为絮叨的主题,大到人生,小到奶嘴,一张张照片,一句句慨叹,都能让我不时的会心微笑,有时恨不得立即与妻子分享。比如他的出门七件事,自编的十字决:“尿布奶粉水,玩具纸巾醉”,再加上钱包,带齐之后基本算是孩子出门的保险。比如与女儿沟通千金难买心头好”,告诉女儿“‘人无癖,不可交’,小小的渴求,替生命增添了沉稳乐趣,否则,容易翻船。”当然了,也不乏对女儿如此的敦敦:”正是笑容令混沌人生变得有价值“;“更重要的是与人生有许多事情,毕竟自娱者多,娱人者少。”这些都是“大叔”五十多年来的人生体验对“小妹”涓涓细流般的感染传递,有时候不为人父母,是无法为这样的字句欣慰的。

  总体来说,马家辉的琐细,在此前的专栏中,我并不是很感冒,但写起自家女儿来,反倒是这种琐细显得熨贴。可能父女之间的真实风格,相比于其他情感而言,大抵就是琐细的吧。不厌其烦,也不觉其累;不知不觉,更不眠不休。

  如果有机会,我想我应该也会给女儿写下一本女儿书的,去她的世界里慢慢寻找我的成长

  《大叔》读后感(三):大叔,大叔

  大叔,大叔

  正太与娘炮泛滥的年代里,小妹们,总是迷恋大叔。

  宽大的玳瑁框眼镜、端庄笔挺的衬衫西服、儒雅斯文的谈吐构成了大叔标杆化的几个元素。偶尔浓密偶尔稀疏的几捋胡渣,夹杂着黑与白的缠绵与交汇,印刻在大叔们有故事的脸庞上,你说这样的大叔,怎叫小妹与萝莉们不爱?

  大叔们从来都不爱热闹,喜欢静静地躲在咖啡馆角落里看书,看昆德拉,也看彼得德鲁克。抿一口咖啡,然后下意识地用手抹一下嘴角上被胡渣粘连住的咖啡残余。那一刹那,你会看见他扬起的衬衫袖口白净得几乎一尘不染。他可能戴着精工或是天梭的腕表,不镶钻,不会值太多钱,可在你看来却显得闪闪发亮。小说翻去了三分之一时,大叔显然是疲倦了,于是他放下书本缓慢地摘下眼镜,皱起了眉头,继而用手指轻轻地揉压鼻梁处,一下,两下,三下。眉宇之间的皱纹此刻尽显无余。估摸着大叔好歹有四十来岁,事业上也许不是那种呼风唤雨行业领袖,但在职场职位不会太低,有妻子、有儿女生活压力让他逐渐开始疲倦。可大叔,依旧保留内心精致可贵的生活雅趣。

  邻座坐着的是一对年轻的恋人,而就二十岁出头样子,可能是大学生男孩意气风发的样子估摸着应该是一所名校的青年才俊话语中,隐约听见了男孩在向女孩炫耀自己的旅行经历。大江南北,他去过的地方很多,有时跟着旅行团,有时自己独自上路。男孩每讲完一段旅行经历,都会赢得女孩甜美娇嫩称赞声,这声音犹如性爱翻滚中声嘶力竭的气喘,让男生愈加亢奋。所以,他讲了一段又一段,不知疲倦着。

  大叔如一个局外人般静静邻听着男孩的故事。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自己二十来岁的时候同样是那么自我膨胀,总觉得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但是几十年的风霜渐渐抹去了大叔脑袋上的棱角面对生活,人总要开始学会顺从。

  大叔们,毕竟都是有故事的人。只是,他们的故事不会轻易向你说出,因为他们想要自我保护,不愿在褪去故事的外衣之后赤身裸体地摆放在你的面前。点上一支烟,深深吸上一口,然后昂起头,瘫靠在沙发座垫上。嘴角里那一股青烟慢慢地从缝隙流淌而出。他,似乎在冥想过去的点点滴滴

  一旦大叔们愿意吐露自己的故事,小妹们,一整夜都听不完。

  十八岁考入全国知名理工科学府,读了机械系;文学社长茶余饭后笔耕不断,出版过散文集;两次校园足球赛最佳射手,一次学院辩论大赛冠军。二十岁开始自学围棋无师自通,业余三段水准;二十一岁又自学了摄影,办过个人小型作品展。毕业那年主动想去当兵,差一点,幸还没被选上。“幸好”二字在他口中吐出是多么牵强。他用了10年时间走遍了中国的所有省份,曾在拉萨磕长头匍匐在转山的道路中,也曾在滇缅边境被抢劫以致露宿街头。如果说,十多年前的自己还会时不时将这些故事向自己的崇拜者不断提及、自我炫耀的话,至少今天看来,它们都已被尘封了许久。三十岁时,大叔开始选择环游世界,流浪在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经历过艳遇不断的午夜巴塞罗那,在安第斯山脉下的小镇里因肺结核差点丢失了性命,也在苍茫的东非草原享受开车一路向南的快感

  你懂大叔吗?

  当然,大叔的身旁从不缺精致的女人与暧昧的对象。然而,这样的猎艳经历似乎只有等到他三十岁之后才渐渐浮现。大叔并不英俊,校园时代里缠绵的爱情故事总与大叔无关,也正是在年龄增长之后,大叔的周围开始出现很多隐匿着的崇拜者、倾慕者。只是,这些女人们并不是天生就迷恋大叔的,她们大都是曾经粉色佳人,也曾在奶油小生直白爱情攻势俯首称臣,但是她们最终见识了奶油小生们的水性杨花与个性骄纵。于是,成熟稳重四个字成了她们再度寻觅伴侣时最常被以程式化来要求的标准。

  大叔掏出了上衣口袋中的手机,黑色的苹果4S,至少用了两三年的老款。是啊,那些追逐时尚与前段潮流的话题总与大叔无关。看他的样子应该是打开了微信,收到了一条足以让他付诸一笑的简讯。他的手指轻轻触动屏幕几下,很干脆利落回复对方。随后,他便放下了手机,许久没有再看。

  微信,真是用来调情最好的工具。拨打电话难免给彼此造成心理负担,撩起电话的一刹那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而接听电话之前也往往会屏息舒气。所以,微信构成了一道屏障,它给了所有看似唐突的邀请留下了足以缓冲思考的时间,是去是留,自己寻味。甚至,你可以堂而皇之地不做任何回复,无言而对总比直接拒绝来得更让人接受

  有些关系,在人眼中确是讲不清、道不明的,即是在彼此都深知永远不可能携手走进婚姻教堂前提下却还能义无反顾的抛来暧昧的眼神。——这样的若即若离,大叔们经历了太多。

  青葱的岁月里,谁没有爱上过个把人渣?正太与娘炮泛滥的年代里,谁,不会爱上一个精致的大叔?千古文人都有侠客梦,而历经风霜的大叔举手投足间的豁达风度追逐着他们眉宇上深深的印痕。有风度,有深度。这份迷恋总显得耐人寻味

  《大叔》读后感(四):42@365阿大叔

  最近在读马家辉先生的散文集《大叔》,马先生以文学的笔触表现自己风趣内涵的大叔范儿,文字有趣深邃,仿佛与你在闲续,与你畅谈他所经历的种种,从旅行到电影,从音乐明星,反正是他这几十年来深刻的自我所思。我一直很喜欢作者的随笔,相对于小说来讲,随笔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真实的内心,这个人的世界观对待茫茫万物处世之道,他的喜好,经历,感情,通过随笔,可知一切。通过随笔,可以感受到一切。随笔是作者对自己的自我沟通,也是对世界的一次闲聊畅谈,就像一位朋友,随时随地的安于书本中,在你任何的时刻等候你,与你教导些深深的人生之感。

  马先生已成大叔,我不禁一笑,更有些稍稍感怀,任多风华正茂的人,在年老时,总会有种我已是大叔的过去之感。

  大叔这词,说得文雅好听些,是成熟有趣的熟男,不算太老,身上虽已失去了青春男孩的激情,却保持着谜一般的深邃眼孔,浩瀚无边。大叔,浅浅一笑,身穿合适的大衣,淡淡的胡须刺,依靠在名车前,随意得亲切感动了你。这是一种无可言说的安全感幸福

  我想到自己,20岁的我不算大叔,但我着实有过大叔的心历,或许不算。但我想总有些相同,而且我只能感受到这么深深的忧愁。在我面对比我小五六岁的小姑凉,小屁孩们,前一刻还在黄沙地里拉粑粑,后一秒,于我20岁时,我见到的是英俊潇洒苗条倩秀的小小绅士公主。身穿正装,干净利索,青春昂扬,不可一世,我卑微的感怀,那时的我,哪有如此风范,年轻真好。

  我的感觉不算对吧,可能自己有时候也想起来比较怪异,明明只有20岁,干嘛搞怪的自说自话,把自己弄得好像很大很大的,在某些人眼里,小屁孩的你根本算不上成年人,别把自己跟大叔上贴金了。我的心历确实如此,年龄虽小,感情确真,或许不怪我,只怪年代迭代太快,少女发育飞速,花朵如此早熟,亦逼迫得我这95后,心灵苍怂。

  大叔,大叔,或许我已学不到你的成熟,大叔,大叔,但我总有遇到你的一天,大叔,大叔,那一天即是我的现在过渡到了我的未来,我愿我也是一位有风度有内涵的大叔。

  《大叔》读后感(五):看杂文窥纷乱世

  作者:杨敏

  手机日渐成为一种全社会病源,吃饭看、行路看、上班看、睡觉看、开会看、聚会也看。聊微信玩手游,不亦乐乎,融洽情与书墨香却渐行渐远。

  现代化的标志就是节奏感的增强,休闲反而成了一种奢侈。记得有人说过:不喜欢打开电视和电脑,只喜欢在午后的阳台上,小院的树荫下,一杯茶一本书,在躺椅上阅读,沐浴着自然脱离现代节奏,重返乡村式宁静,让心灵安顿下来。其实,现代节奏下看看杂文是个不错的选择。

  记得古龙为生活所迫,卖字为生,在报纸上发表武侠连载聊以糊口,没曾想成就了一代武林宗师。而香港作者马家辉也一样,他十九岁开始在香港报纸上撰写专栏,起初只是客串,客串也就是跟古龙的初衷一样一样的,没想到其后愈写愈红,愈红愈写,笔耕不断,他的文字很乱,简直是乱七八糟,因为他是专栏作家,啥都写。他在写作三十一周年纪念日推出了《大叔》。

  《大叔》不仅写了大叔,也写了车手、电话、佛法、高跟鞋、微信;也写了大佬、八宝鸭、夜游、周润发。只要你脑海里瞬间闪过的,他都写了,标准的杂文,杂到天南海北,杂到无以复加。

  十六岁那年见到刚成为一线小生的周润发,三十七岁那年再见周润发,简短两张书页写完了普通人看明星,又两张书页写完了王家卫,又两张书页写完了福山大叔和阿部宽。专栏虽短,却梳理了你的回忆,加宽了你的了解。

  香港打边炉的旧生活,校园民主的新气象,淘宝网的威力,高跟鞋的诱惑。篇幅短小,且评且感。

  如果说长篇美文如同夏后秋雨,淅淅沥沥冲走了炎热和烦躁,带来浅秋的静美,带来你沉睡记忆中的往事。那么简约杂文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悟透,直接暴露了事物内核,直指你的内心。它向你表明:生活并不复杂,简约就是美好。

  五十岁大叔看世界,简短的文字描写纷乱世界,符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心灵带来了片刻的安宁。

  《大叔》读后感(六):午后闲情,餐后甜点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看《锵锵三人行》的原因,看了马博士的书,感觉很文艺啊,和节目上有点不同,但是有时候还是那么“直白”。因为是休闲读物,看起来很轻松也很惬意,读来很快,一星期不到就断断续续看好了。

  不同于一些口水书,这本小随笔书中很多东西还是能够启发人的,而且我也借此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百科上看了下图片,原来自己早已见过,当时却不曾知晓。

  看书期间我也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从一本书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各有所需,所以各有所法。我想到的是每次读书准备一张纸,中间写上书名,然后每次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就写在边上,用线连接起来,然后由此发散出去,不断将你学过的和将要学的连接起来。有点类似思维导图和树状图,但又相比起来更为简单和随意。

  《大叔》读后感(七):果然是大叔

  从写李敖开始看马家辉,文字会泄露心境,慢慢从锐利少年变成了中年大叔,虽然他一直是大叔样貌。

  这两年开始出散文,第一本《死在这里也不错》还有点小有趣,神经质地怕坐飞机,还有各种旅途里的胡思乱想。

  后来几本有点记不清,比如《爱上几个人渣》,都是书名比内容切中人心,给了更多想象,但其实是借了彭sir的Slogan,翻一翻水分很大,大多是专栏的打包出品。

  接着春节假期一口气看完《大叔》,一样是风骚书名的包装,好歹编辑用心了一些,内容用五十岁老男人的生命观、爱情论、影评等等区隔。

  果然是大叔写的《大叔》,体悟和人生经历不一般,还警告了一些小妹妹,大叔勿近!

  吃过大叔的苦头,恨他这书出得太晚,呵呵。

  《大叔》读后感(八):火候到时自成叔

  【写于前】

  1、前几天在公交车上,旁边站了一个六七岁萌萌的小妹子,她定定看了我两眼,张嘴喊了一声“阿姨!”我愣了一下,心里立刻开始翻江倒海万马奔腾。我说,“叫姐姐吧……”她妈妈在一边默默地笑了。对女人来说比“到什么年纪做什么样的事”更重要的,大概是“到什么年纪做什么样的心理准备”。但是我想男人一定会更泰然,就像家辉叔17岁时被人当成27岁,只是笑笑不答腔,一直以“少年老成”或“少年老残”来自我调侃,真被叫了“阿叔”一愣之下也已是泰然。女人对年龄多是想要稍稍狡辩,男人则是发自肺腑的一句“呵呵”吧。

  2、之前有友邻推过一个帖子,大标题是“作为一个93年的叔,我XXXXXXXXXX”点击去一看大致又是征友一类。发自肺腑地呵呵。自从韩剧开始叫大叔,喊叔声就声声不断。关于现下的“大叔”,家辉叔说得好,“熟男的生命故事是好听的吸引的,熟男的恋情态度是细致的体谅的,熟男的性爱技巧是温柔的多变的,熟男的经济条件是充裕的稳定的”。想想倒也好笑,仅凭着跟幼齿的年龄差就要往“大叔”上靠,但get不到这些熟男技能真到了四五十岁也只是被叫成欧吉桑。大叔的修炼靠时间,也靠经营。

  【这本书】

  厚厚的一本散文随笔,轻松机智,闲话散谈,就是一个字,“聊”。聊生活,聊教育,聊出游,聊电影 ,聊有趣的人有趣的事。这本书读起来就像跟马家辉坐下对谈一样亲切,最适合的阅读方式就是找个气温适宜的午后,倒杯茶水饮料,盘腿坐在沙发上,伴着不时的嬉笑翻完。有几处,我也当真笑出了声,真想说一句“家辉叔,你着点调好吧”。

  喜欢看他聊出游,从一开篇的旅行文学开始,就一直勾着人跟着他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一路上打包行李恐惧症,游混东京浅草花火大会,看曼谷灯红酒绿的夜生活,阳明山上香祭祖,访黄春明红砖屋,以及在大陆四处的点滴见闻。

  我不太喜欢看一般的湖光山色好大漠孤烟直,总觉得免不了一顿拔高的天地人生抒情感叹,写不好就有一种滥情个人秀的感觉。看马家辉的自在就是所遇所想都接着地气儿,末了点评一二或插科打诨,是聊着天的、趣味盎然的朋友旅行归来的闲扯和分享,亲。也因为是年头够足的大叔,能在讲曼谷声色酒吧时说起早年撰写变性专辑时对泰国人妖的采访,能在上山拜祭后讲讲《给亲爱的你》的故事,零零散散却也层层叠叠,就是说“熟男的故事是好听的吸引的”。

  几篇记人的也让人印象深刻。为陆先恒、高信疆写的两篇怀人文章里,朋友间的琐事趣事深谈浅聊平实叙说,可深交情谊溢于言表,几处都催得人心里难受,这两篇连在一起,看得我心里多少有点抽动过猛。一个人或一份友情与敬重的重量也是在时间里攒下来的,这也是“老男人”一个“老”字的深意。另一篇谈一生混在帮派落魄无能的二舅,平白描写,没铺上太多感情,描摹的每一句都是素描的轻浅一笔,沙沙沙,三页半,一个灵魂也浅淡的二舅跃然纸上,写道得知二舅自杀时,他说“完全没有哀伤感觉”,我就突然想起祥林嫂之类,怎知落笔后他不会一声长叹呢。另有一点,觉得他不写小说真是可惜。

  总之这本书,有趣,有层。马家辉,琐碎点滴,简直活色生香。

  【写于后】

  叔!控!福!音!

  《大叔》读后感(九):恨水不恨谁

  最近贴吧的妹子大显神威哦,推荐了一大堆好书。好的,在Amazon一本本找来看,很有意思。。能静下心去读,以前读书很慢的。。一分钟200个字,一本书每晚读一点,也要读个一个星期。。。现在好了,读书大多不够拗口,纠结的书,一分钟1000字的速度飘过,基本上四个小时就可读完一本二十万字的书。。网络小说不太看,看不下去。。动不动就百万千万字的架构。读起来急躁,想死的心都有。。读《琅琊榜》(狼牙棒?)读了三十页左右。。受不了。。急躁啊。。想修禅,只为求得静心。。不过太消耗意志力。。很崇拜苦行僧,感觉他们都不算人了。。基本上的接近神的可能。。

  回来说书,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我很喜欢马家辉啦,这家伙长得挺帅气的,是我理想长成的那种样子。。我没有同性恋的佐数啦。。。真的,我觉得这家伙不去演戏,真的是白瞎了。。他说话挺有意思的,我之前就说过啦,第一次知道马,是在《锵锵三人行》上面,听他说话,那种不正经的态度,就感觉,超好玩

  《大叔》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真的,读完你会发现你成熟很多。。我说的是心里上的成熟哦,不是身体上的成熟。。。我一直不推崇年轻人去读什么网络小说,现在网络小说被一本本的排成电视剧。。。如果喜欢,看这些电视剧,也比看网络小说好。。个人感觉网络小说没什么营养,读起来简直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索性戒掉,或者抛弃比较好。。有时间,不妨去读一本好书。。。和别人讨论不仅高雅。。。关键该装x的时候。。装起x来又不同凡响

  《大叔》读后感(十):高考满分话题作文

  我只是期待这本书是一本“午后闲情”好读物,很平常心吧?事实上,离我的期待还差了那么一点点。

  这本书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基本上都是高考中拿满分的话题作文。因为自己写过文章,编过书,很能理解这种感受,只要作者具有发现的眼睛,就可以得心应手地从生活中取各种各样的题材,扩写成一篇篇或诗情画意、或机智幽默、或嬉笑怒骂的生活哲理小文章。几年之后,积蓄够了,全拿出来编个大纲,就可以卖了。人活了半个世纪,多少都遇到过些有意思的小故事,遇到些有意思的人物,随便写写都能出东西。

  看马家辉的讲座时也听他说自己经常都能想到可以写的题目。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他也说,散文是最容易写的题材,不羁的他写不出条条框框的学术文和议论文,才情不足的他写不出长篇小说,于是,就写最容易被消费的专栏小文章。

  为什么说这是高考中可以拿满分的话题作文?

  相信这本书有一伟大之处是——给了读者“谁都能写”的信心,其中一篇“送来了一个世界”,讲快递员的到来给大家送来了希望和期待,“一个多小时里,一包包一箱箱地把物件送走,或收钱,或不收钱,到了黄昏时分,远处太阳下山,夕阳染红染黄了半边天,送罢收工,男子把门合上,坐回车内,开车而去——当夜总有一些年轻人因为取得了心头爱而嘴角挂着满足微笑”。看完后,有没有觉得,他的观察很细致,但顶多是高考作文的水平,你也能写?这种从一件小事YY出一个世界的写作技巧,有没有让人特怀念,高三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子教的呢,他发挥得很不错呢。

  再来看这篇“时间的声音,颜色,重量,以及气味”,看题目觉得高大上小清新,其实只是一篇写节日的话题作文,第一分支“节日的颜色”,圣诞节的白色,春节的红色,万圣节的黑色,复活节的五颜六色,你也能写?第二分支“节日的重量”讲虚拟网络上的祝福积小成多就凝聚成沉重的节日氛围,你也能写?第三分支“当鞭炮响起”“麻将桌前的老父”,看题目就知道他要写什么,大家也是满肚子感想吧,看这个——“真实的炮竹,不仅有声音,也有味道,这是时间的声浪亦是时间的气味,抽象无形的时间到了新年,经由鞭炮燃放,忽然有了具象,实实在在地呈现眼前;告诉我们,时间到了,到了新年的时间,这是个终点也是个起点”——作为高考话题作文,他真的写得很好对不对,阅卷老师一定会觉得,嗯这学生观察力很敏锐,感情很细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你也能写?

  如果你要喷我“你能写那你自己也写呀!”,虽然我可以用知乎名言回喷你“我埋怨一个冰箱不会制冷我还***得自己会制冷啊”,但是我还是会认真地回答你,嗯,我会努力写的^ ^

  如果你说,散文就是这样子感情泛滥的啦,是你自己不喜欢看这种题材吧。书里提到的两位随笔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和阿兰·德伯顿,我也看过,人家确实滥情也滥得好看有内容呀,或者说说中文随笔,汪曾祺吧,就算是胡兰成也更好看呀。

  另外,读他的文字,会有一种不知道应该用白话读还是国语读的纠结。我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台湾念大学、娶一位台湾妻子的他,国语还能烂得一沓,所以,国语烂成这样我猜他写文章应该是用白话写的吧,就是那种香港人用的白话书面语。最后,好像用白话读也行,用国语读也行,好像用白话读也别扭,用国语读也别扭。随便挑一句“我喜欢用手掌抚摸几面,感受它的厚实,抚久了,竟有一股热气隐隐冒起,似在跟我回应对话”,读到“几面”“抚久”这些“词汇”,一阵风中凌乱,让我在白话和国语之间跳来跳去不知所措。不要跟我说香港人学国语很难,张国荣拍了《霸王别姬》后国语就说得一溜溜的。好吧是我要求太高了。

  我不是讨厌马家辉,如果我讨厌他就不会去挤他的讲座了,如果我讨厌他就不会看他的锵锵三人行了,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个自我状态很好的五十岁大叔,事业有成,经历丰富,家庭美满,妻女幸福,但在我的文学世界里,不会有他的位置。那个,给两星半,四舍五入成三星。

  自己开了一个公众号,都是读书笔记,写着玩

  ID:xicowebi(夏虫问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叔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