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的哈雷日记》是一部由Gustave de Kervern / 伯努瓦·德雷平执导,热拉尔·德帕迪约 / 友兰达·梦露 / 伊莎贝尔·阿佳妮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现实主义公路喜剧。这个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明显地,影片的讽刺对象是法国当下的工人退休保障制度,而围绕这一现实主题引发出主人公的寻觅之旅则充满了喜剧色彩。影片画面粗粝、颗粒感强,跟黑白前作《人形动物园》的摄影风格类似。贯穿全剧的法式幽默非常到位,统统都能击中笑点。印象最深的是四个男人在餐馆的那一段,节奏和气氛都令我联想到芬兰的考里斯马基和瑞典的Roy Andersson。还有老婆打电话和追杀女贼、两个胖子在床上打飞机、侄女面试应聘等段落都有相当不俗的“笑果”,部分口味相当重,而且很多笑料都是冲着主角本身而来,强烈的自嘲意味让人笑中带泪。息影多年的影后阿佳妮竟然在幻想的场景中以惊悚的形象现身,给残酷的现实增添了几分荒诞的气息。稍为可惜的是影片后半段疲态渐现,批判力段有所减弱,仍然值得期待导演的下一部。
《大叔的哈雷日记》影评(二):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要是吃得多点儿,开头70秒可能就得呕吐。。。
这头秀发。。。
退休欢送致辞,也有稿子。。。
“
”
“
有什么要说的么?
没有。。。
”
就这样退休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A.
笨拙、缺魂儿?
?
吵个架,只吵不打[让围观群众,看什么。。。]
脑子常常犯傻。。。推个车、修个门。。。
外出,
打个电话,不知道在说什么。。。
就餐,四个大老爷们一同啜泣。。。
先把文件偷出来,然后在一路散落,然后在一路查找,然后居然还能给他找着。。。
弄个探测器探测硬币,专拣没人去过的海滩。。。被“同行”讥讽为“在垃圾桶旁边晒日光浴”。。。
.
机灵、体谅?
?
该放手时就放手。。。
对于曾经的雇主,如果雇主不想自己“在政府那里存在”,好吧,我就走。。。
该争取的就争取。。。
C.
不解、过时?
?
D.
特异功能?
?
随时随地能感受到那个 “我爱你”的幽灵。。。车库、林野、路上、公交车站、车祸现场、侄女的床上。。。
跟一个疑似没有遭受摩托车祸 骨盆+臀部没受损伤 可以自由 “收紧、放松。。。”的 疑似水瓶女 躺在床上讨论摩托车。。。然后就很嗨,大撒把的开摩托。。。
E.
怀旧、荒唐?
?
F.
坚韧、傻B?
?
面对老师一直一直一直…追问,[连我都有一锤子砸死他的冲动]你还一直一直一直…配合着回答。。。最后的原因是 “你很笨,真是笨”。。。你居然,还“哦”了一声做恍然大悟壮配合了一下。。。
为了给侄女争取一个拿市政薪水的保洁员职位,奋不顾身冲向面试官,狠狠的说了句“你这样很不礼貌”。。。然后就走了,就走了,走了。。。
G.
?
虽然傻、笨,但却能受到美女青睐。。。死了一个、躺了一个[虽然是个骗子]、娶了一个。。。并且毫无征兆。。。
H.
真诚、2货?
?
I.
记仇、报复?
?
J.
艺术家?
?
看艺术展,并制作艺术品送给侄女——“一片报纸、一片火腿、一片报纸、一片火腿。。。”[看到这儿,完全不记得你远行是为了干什么了。。。直到侄女说出“退休金”三个字。。。]
文/拾荒者
《猛犸象》同样贯穿着温情的幽默风格,环绕着小人物的硕大身影,张开双臂,一路风驰电掣,扬起着孤单、忧愁和惊悚混合在一起的诙谐旗帜。与其姊妹花《路易斯.迈克尔》同样作为一部公路喜剧电影,都不约而同地流露着一种欧罗巴式的浪漫和细腻,去娱乐化,转为更生活化,而且注重着一种现实寓意和人生启示的表达。
沙基大叔为着自己的退休金不泡汤而开始了一段寻找工资文件的旅程。大鼻子杰拉尔.德帕迪约的演出颇有印第安人的感觉,一头飘逸的长发和一身肥肉的角色本是喜感十足,但却带着一些伤感和孤单的味道。花甲之年的退休生活不是独享天伦,而是奔波劳碌,寻找安稳的证据。阿佳妮在本片中的出场总是有些骇人,血迹浓妆时不时就引起一些心理惊悚。神经兮兮是片中大部分人物的共性,无厘头的感觉削掉了幽默的黑色部分,赋予更多敏感而单纯的动容。
电影有一幕是讲到沙基坐在餐厅里吃饭,东南西北坐着四个男人,而其中一个男人的电话中充满了女儿宝贝和承诺的话,霎时间,合上了电话,四个家伙都不约而同地抽泣起来。这个场景很有趣,大丈夫的泪水中糅杂了家庭和生活的辛酸,难言之隐的戏剧化表达忽然就能够喷发出动人的哀乐。虽说沙基叔背对着镜头,抖动的身躯还是能带出显而易见的情感共鸣来,而从这点上,又可以体会到这种烂漫内敛性的欧式幽默。凡引起起心理波澜的,最应该数算这些莫名其妙却实实在在的小人物的笑和泪。片子中这些独立式的笑点比比皆是,熟悉的演员面孔和彼此之间戏感的交融碰撞,让电影更是耐人寻味。
沙基叔通过这个难忘的旅程找回的不是维系自己后半辈子的养老金,而是经历了人生最痛又最深切的缅怀。初恋女友之死带来的内疚,对一辈子活得累的束缚,都透过了侄女明小姐的帮助重新摆脱过去。兜兜转转的路途,其实又再次回到爱的主题上来,只是经过苦楚的腌制,爱的甜蜜才更能发挥出来。其实,两位导演都很好地表达了对无常命运的同情,对特殊小众颠沛流离所发自内心的影像关怀,正如其偏向于神经感艺术喜剧的塑造一样,一个人,一种角色,一种调侃,一种自我告白。没有疯癫的成分,靠着踏实的演技和有力的大神经,带人进入远离喧哗的生活影像里,品尝慢悠悠的甜酸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