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7-06 05: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精选10篇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是一本由[日] 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1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一):行走在可能性沙漠 ——读《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2017.09.25

  暑假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考虑要不要接着读完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最后得出的结论否定的。最先接触的当然是村上的《挪威的森林》,但这恰巧是他小说中最另类的一部。就题材上来说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没有迷宫式的隐喻,行文也很流畅。估计这些都是《挪》很受欢迎原因。但是《挪》的创作是另类的,不是他的一贯风格。稍有接触后我不敢看村上的小说,是因为那时候字里行间忧郁困苦和我有相通之处(这么说可能有点自大,但我自认为是恰当的),极容易把我引入漩涡不可自拔。再到后来读得多了,加上自己身上出现变化,已经可以较为心平气和地看完。但是那种代入感还是存在,我写出来的东西思考方式,不由会带上他的色彩。于是我想不能这样,因而整个暑假都没怎么看他的作品。

  来到交大后有了新的问题开始新的寻找答案过程,偏向隐私的东西按下不讲。反正就是阴差阳错在包图看到这本《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以下简称《国》),顺手借出来。书不很长,10万字多一点,花了两个晚上就看完了。在这里写点自己的感受,主要是关于“可能性”和“沙漠”的思考。

  首先整体来说,《国》带有明显的村上风格。特别现实虚幻的交织这一点,几乎在他所有的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国》中在初君中年时出现的岛本看似真实,然而最后也是莫名地消失了,包括那个消失的信封。不管怎么说,村上本人对“现实”这种东西并不在乎。在《海边的卡夫卡》里他有提过,一切在“文脉”中是可以自然发生的,可以超越物语”,因为说到底小说只是一种“容器”。因而过分追究现实与虚幻在村上的小说里行不通。《国》里爵士乐(酒吧),新宿的街头,乌鸦意象,当然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每个作家都有自己钟爱的东西,可能与他的过去有关,又或许是他猛然捕捉到的美感

  《国》中的初君,内心是存在着一种“饥渴”,而这种饥渴是只能通过岛本填补的。要说给我的感觉,初君在性的方面更像是永泽,而岛本则像是直子,不管是美还是精神缺陷上。初君具有村上一切小说里男主人公特质孤独,大量看书,与世界格格不入,讨厌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又有着独特一面,不能说不地道,在某些方面也算得上是强者。然而最本质的问题是初君有着定向的不完美性。这点又和永泽截然不同,永泽可以通过不断和别的女孩睡觉而缓解,初君不能。初君的不完美性只能和岛本分摊,和其他人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这对岛本也是如此。12岁分别后,岛本像《海边的卡夫卡》里的佐伯一样消失,出现了一段人生空白。而初君之所以和妻子结婚,不过是因为她身上有着“为自己准备的东西”。然而这并不能填补那种“缺陷”。正如初君自己所说,他的内心始终保留这一块未经别人染指的园地,那是为岛本存在的。相同描述出现在《挪威的森林》里,几乎一字不差

  《国》之所以和他之前的小说泾渭分明,我觉得就在于“可能性”上。以前的“我”是没有选择性的,正如渡边没法放下直子,因为他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是“某人的责任”,尽管爱已经因为日久天长而扭曲且模糊不清,但渡边必须像命运驱使一样爱着直子,甚至在直子死后也不能摆脱这种责任。可是初君不同,初君有还算了解他的妻子,有美满家庭事业,他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事实上到最后他也这样做了。但是他还有“可能性”,那就是放下一切和接受岛本的全部,同时将自己与岛本融为一体,尽管那后来看来就是——死亡。初君有着这样的可能性,他也的的确确选择了后者。但最后岛本的莫名消失,使得一切看上去像一场幻梦,初君不得不选择第一种可能性——在沙漠一般的生活里继续下去。

  沙漠一词,来自迪斯尼的《沙漠奇观》。“活法林林总总,死法种种样样,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剩下来的唯独沙漠,真正活着的只有沙漠。”看到这一词的时候,第一印象是对生活的无奈,甚至有对死亡的向往。然而读完书本后,我却有了新的感受。结合村上给我的印象,他不算是厌弃生活的人。《国》是他比较后期的作品,少了他较为年轻时的感伤棱角,开始有大量温情的出现。最后初君决定接受新的生活,成为“新的人格”。没错,他身上的缺陷固然存在,但他选择了沙漠。我想村上想表达的是,生活的确是沙漠,人们也不算是真正的活着,真正存活的只有生活本身。但仍要背负着这种缺憾而存活下去,有纪子明显无法百分百缓解初君的痛苦,但她已经全心全意做到最好。“资格这种东西,是以后创造的。”有纪子身上散发的温暖,尽管不能治愈灵魂漏洞,但可以缓解尘世孤独。我想这就是生活中的爱情的全部含义所在

  从现实生活中看来,我也好你也好,我们一般没有初君那种纯粹的,命运性的缺陷和饥渴存在,可能性也要多得多。这样一来,受的煎熬会少得多,生活的“沙漠感”总归也会少一些(因人而异)。但到了一定程度,确实必须要有“有纪子式的人”出现。如果说尘世的爱情(不是理想意义上的)有何意义,我想就在于此罢。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总而言之,看完《国》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生活本质的理解意识到“尘世中的另一半”的必要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爱情的必要性),明白了灵魂缺陷的不可修补性,以及理想主义上的“岛本”的可能性和虚无性。我想哪怕只有一点,我都认为这是本值得读的书。

  就这样,全文完。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二):爱的人沉湎其中,不爱的人早已离去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写这个,但我们有时候确实需要一种仪式确定我们相信的东西。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共鸣,以此献给我最爱的作家-村上春树 )2015.05.02

  我知道有的人不喜欢村上春树但我实在想象不出其中的理由,或许,这就是爱。村上写文字确实有时候会很啰嗦,自己也曾经说过理由,既然要说就必须说得清清楚楚,相对于海明威广受推崇的冰山理论,甚至受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多次致敬—只留下一个框架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空间写作手法,村上确实为读者考虑得面面俱到。尤其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那个计算机刚萌芽,村上还在忧心机器人有可能取代人类年代,简直被各种奇葩术语解释折磨又乐得不行。我不喜欢留下短暂线索故弄玄虚也不喜欢裹脚布式的通篇阔论,但这些大师都刚刚好。

  印象特别深刻的村上春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的,如果鸡蛋去撞墙,他会永远站在鸡蛋这边。因为村上文字太美有时候会引发一种翻译者再创造的假想。于是看了一本译者的书,一边因村上出名一边又引用批判者的话说村上并没有坚持站在鸡蛋这边,一边各种愤世嫉俗一边又有一种俯视的优越感格局太小。远抵不上村上发自内心低调和内省,也因此消除了我的困惑

  我觉得村上文字之所以能打动人就是因为对孤独深入骨髓的解剖和细微之处的人文关怀。孤独经常成为文学主题,但很少能像村上那样贴近现实,这也许跟他带有准确描写刻度,时间尺寸气味,时时提醒你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一切的原因有关,即使很虚幻的的场景中,也会让你不小心误入这个角色,在他身上找到你的影子,沉湎其中无法自拔。战后的很多日本作家会出现一种虚无主义,从自杀人数就可以看出来。但是村上的文字最大的区别就是即使在最黑暗时刻也会让你感觉到那么一缕微光,或许有限的人生正在被赋予有限的祝福(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挪威的森林曾被怀疑是村上自传式小说,太多的感情流露回忆式的记述。里面有个让主人魂牵梦萦最后自杀了的女孩,我觉得她又出现在了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里面。如果说挪威是困惑和痛苦过后的接受现实,国境则是对那种绝望孤独感情的自我救赎,多崎作里面则有了对这种死亡原因的探入和自我原谅。我一直相信作家的作品里都是有自己的影子的,这也是能打动人的原因。渡边淳一也写爱情,但最后都成了殉情。对比特别明显的就是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最后在爱情在顶点只能走向衰弱后,村上用了类似盗梦空间里陀螺的一样提示整个都是幻想的写作手法让爱情回归现实走向普通的生活。结尾特别美 黑暗中我想到落于海面的雨—浩瀚无边的大海无声无息地,不为任何人知晓地降落的雨。雨安安静静地叩击海面,鱼们甚至都浑然不觉。同样是海面上的雨,想起了里尔克说的,孤寂好似一场雨,它迎着黄昏,从海面升起。还有意大利电影爱情故事里面的一幕,一个快结婚的年轻人遇到了一个以为是自己真爱女子在回去结婚的前一天在海里冲着上帝咆哮,如果我今夜不能死去,那我明天就去结婚…异曲同工之妙。

  我觉得村上对弱者态度近乎一种存在主义,存在就是合理。有一种罗素说的幸福本是参差多态的感觉,强者有强者的幸福,弱者也有弱者值得体味的快乐,谁也不需要同情谁也不需要嫉妒。但村上永远是站在弱者这边的,如果不是必要,他的主人公永远是远离父母兄弟复杂人事关系,独自工作满足温饱,有时候会有意外之财也是安安静静躺在银行里,自认为没有个性色彩很体贴女性不经意间却很“意外”地受人信赖和喜欢的人。巧妙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真正觉得自己是有个性色彩鲜明的,觉得与家人朋友的关系是坚不可摧的…我们总在这种脆弱孤独中徘徊。尤其是 海边的卡夫卡 里 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找;无色彩的多崎作 里就好像航行在海上却被扔下甲板,望着渐渐远去的灯光听着甲板上的欢笑,却无人知道你掉入海中。村上对陷入这般绝望境地的主人公始终是一种坚韧的态度,就像挪威的森林里曾经激励过很多人的话,同情自己是懦夫行为。海边的卡夫卡里 我所追求强壮不是一争胜负的强壮。我不希求用于反击外力墙壁。我希求的是接收外力,忍耐外力的强壮,是能够静静忍受不公平走运不理解误解悲伤等种种情况的强壮。/拥有令人吃惊了不起想法的是你一个人,那么在深重的黑暗中往来彷徨的也必是你一个人。你必须以自己的身心予以忍受。/ 寻羊冒险记 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还有和你喝的啤酒…/1Q84 这是人生态度的问题。重要的是永远维持一种认真保护自己的姿态。如果一味的只是遭受攻击不反击,我们就只能止步不前。慢性的无力感是会腐蚀人的。然而也在普斯特尼克恋人中从强者的角度提醒了一下 变强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如今想来,我太习惯于自己是强者这点了,而不想去理解众多的弱者。太习惯幸运,而不理解偏巧不幸的人们。太习惯健康,而不理解偏巧不健康的人的痛苦。每当见到凡事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人,就认为无非是其本人努力不够造成的,将常发牢骚的人基本看成懒汉。

  我特别特别喜欢的就是村上关于心理安全距离的描述,我觉得这方面已经到了宗师的地步。挪威的森林 或许我的心包有一层硬壳,能破壳而入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才不能对人一往情深。 / 普。或许由此之故,从青春期中期的某个节点开始,我便在自己同他人之间画了一条肉眼看不到的分界线。对任何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既不接近也不远离的过程中观察对手的动向。我们很多时候都清楚受伤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却在受伤中一步步退缩,不再敢去尝试,嗅到一丝丝危险信号便转身退回自己的小笼子里,如多崎作里说的那样甚至不是别人把我们强押着关进去,是我们自己退到了笼子里把钥匙扔在了外面,保持警惕只为那一丝丝的安全感。有时候太真实还好村上提醒我们的是走出来,把伤口打开再好好缝上才是成长。或许你需要的只是那个让你卸下盔甲的人。

  村上每年都要因为诺贝尔热闹一回,我私自八卦是因为村上不像其他人的小众而有大批的追随者。有人说村上作品深度不够,我觉得可以推荐我最喜欢的一本,直译,拧发条鸟编年史,里面对暴力触目惊心的描写和引发的警惕还有经历战争的人们在绝望的深井里的自我救赎不可谓不震撼。最后还有一弯像中国刀的月亮明了无法磨灭的日本人的罪劣行径深深忏悔

  村上还在跑步和引以为豪他的音乐品味,而我,有幸活在了一个可以见证大师的年代。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三):不可思议的情和欲

  或许,每个人都有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的追逐;或许,在你还年轻的时候;或许,在你恍然有所悟的猛然间。

  情和欲,或许是一对魔鬼的联姻,或许是一双天使的结合,或许她们天各一方、互不干涉。

  十二岁,我带着对《泰坦尼克》的美好向往,在那个倾盆大雨的瓢泼夏季,淌过泥泞的乡间小道,进入初中校园。一个崭新的天地在眼前伸展,大门走道笔直的两行蔷薇花在雨淋后的太阳下湿重又凄艳。满身泥点,素朴稚拙的农村小女孩,在城市的喧嚣中显得卑微极了,可她仍满怀爱情的懵懂和期许,那至死不渝的美好爱情。

  极小的年龄起,我已开始在幻想中生活,在无数的故事中我是那美好的女主角儿。虽然,长期的单亲家庭中她完全不明白男人到底是何种生物,对男人裤裆下那微微凸起的物件却是既好奇又厌恶。看到在路边滴答撒尿的男生,打心眼里鄙夷得直恶心。

  未来有时会在你强力的意念中如期而至。他是一个毛发又黑又厚而且微微卷曲的男孩儿,坐在我的后排,物理非常出色,其他科目却平庸得一塌糊涂。他中规中矩,对全能发展、年级前三的我十分崇拜,时常埋头一堆探讨学业。我能感觉这男生的情感倾向,因此在心中狠狠想着他将追求我。那是一个五月的晴天,我们一同参加物理竞赛,结果一点也不令人欢欣鼓舞。他约我去火车站后山爬山,山上一片稀疏的桉树林,没有一户人家,我们挨近坐在斜坡上。聊些什么记不得了,只是那种心中微微震颤的情愫却难以忘却。记得那天我们甚至都没有牵手。

  然而,随着彼此情意的显露,他开始想方设法与我同桌,并在课余时间将下颌放在我的手臂。对,是将下颌放在我的手臂,接触的那一瞬间我顿时冒出一股强烈的厌恶感,对肉欲的厌恶。现在想来,我在那时是常有情欲的幻想的,但自己一直压抑着。是当别人透露出同样的企图时,感受到自己的防线遭遇挑战而生出的一种防御吧。

  之后,他到我家来找过我,是一个周末的晌午。妈妈不在家,他敲击我家天井大门。打开门看到他的瞬间,我的反应是千万不要让人看见他。所以,我把他带到山脚的干田埂,他呆呆地跟着我走,然后在田埂上蹲下。他仿佛说了很多对我的感情的话,可我已经记不得了,只知道他的表情充满痛苦,可我却一点没有感动,只是希望他不要再出现在我的眼前。

  高中阶段,我的感情一直空白。情欲的幻想从未断绝,可我已很少和其他同学交往,他们都觉得我是一个成绩好且孤僻的人,我为自己砌筑了一堵很高很高的墙,墙外面他们看到的是我优异的成绩、勤劳和孝敬,墙里面是那被压抑得密不透风的欲望。那段时间,我为着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而痛苦不堪,几欲寻死。所以,留下的只是空白,空白而已。

  不太顺利地进入一所知名大学,我仍旧黯淡地生活着。周围的人在熬夜奋战考试我便跟着奋战,心里只是想着不能比别人差,当然要比别人好,至于自己想要什么,却是一片茫然。

  在一次旅游中,结识了年长一岁的久。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眉眼俊秀,是个健身教练。从看见他的一刻,我就想和他做爱,我的爱欲像火山冲破地壳般喷发而出。当天夜里,我们在旅社中大干特干,连处女痛都没有感觉,他习惯一连干两次,第二次可以持续数个小时。接连的一个星期里,我们交流很少,从太黑到天亮,再从天亮到天黑,除了必要的吃饭等外,干得昏天黑地。

  我们的恋情持续了快一年,放假的时候我便去找他,他在千里远的另一个城市。每次干那事儿都像是第一次那样大干。毕业后,我到了另一个城市,结识了新的男朋友,我便与他分手了,只是有点愧疚,却没有任何留恋。

  工作后的第一个男朋友纯粹是因为对新环境的陌生和孤独才交往的,我们也做爱,身体可以接纳他,可心里却没有可以干到死的激情。

  可是,在见到晴的一瞬间,那种激情窜流全身。我每日思念他,渴望和他做爱。同样在我强烈的意念下,将来按照我的意念如期而至。他肉乎乎的身体,圆滚滚压在我身上,汗水混杂着金纺的味道,浸透我的身体。他那东西短小却不乏力量,我甚至疼爱得亲吻过,但绝不口交。生平唯一一次口交,是久强行塞入口内,至今仍让我恶心。

  晴,世俗而浅薄的中年男人,我从爱他的身体到不可自拔的迷恋他,日夜思念他,在欲望中我的爱汹涌翻滚。直到他回家探望家人的那一次,我很想念他,因此怀恨在心。我电话告诉他,我重新找了个男朋友,因为他让我痛苦得要死。他回答我说很好,然后挂掉电话。他回来后,我打电话给他,他冷冷地祝福我,于是我们的激情瞬间结冰。

  之后,只是因为害怕孤独终老,我选择了婚姻。

  我是羡慕初君的,起码岛本是他自十二岁始深爱不已的人。泉,或许是代表自尊的需要;泉的表姐是代表欲望的需要;有纪子是代表稳定的家庭需要。然而,岛本却是真正的爱,从少年起便深藏心底的爱。

  幸好,我遇到了真爱,虽然姗姗来迟。可所有悲催的宿命终于在心底了结。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四):迷惘与困惑

  斯蒂芬·金的名言:“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

  看完这部小说莫名地便想起这句话,可能是因为这部小说中含有大量篇幅的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而我看到的很多书中,情节是第一要素。这情节支撑小说骨架的,便是要舍弃众多华而不实的语言,使得那些娇奢淫意无病呻吟的文字走进坟墓当中,甚至于环境的描写也要简而又简。

  而《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的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叙述,更有些与哲学沾边的意味。通过那简单的人,简单的事,去探寻自己内心深处的奥秘,遨游于彼岸与现实这两个极端的世界而往往不能自拔。这是一个求真的过程,那孩提时刻的困惑,刚走出社会的迷茫,成家之后的疑惑都是每个人所必须经历的,我们也都在寻找着这些令我们困惑的源泉。在这我们看不清的过去与未来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意识本体,这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迷惘性,而这迷惘可能连作家本身都难以分辨清楚的。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疑问:到底国境以南有什么,到底太阳以西又有什么?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五):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有什么,读之前有这样的疑问。

  并不觉得读完后心灵得到了慰借,反而感觉一阵失落。也不知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有什么,还未到中年,我是暂时看不到,也不愿去想。既是徒劳也是无益。

  村上给了一个“烂俗”的设定,即使有了婚姻的形式,心也看不到眼前人,心里有过的人,也只是有过。本来不是一个乐观的人,但只有婚姻,对于选择一个人与自己共度余生这件事,足够久的等待正是因为还有期待,不甘心草草了事,将就了别人和自己。

  读村上的书往往会很慢,这一本也是读了三四天的时间,明明是个幸福的人,却总爱讲些让人遗憾的话。所以我认为他常常言不由衷,甚至无病呻吟,年纪轻轻就娶妻成家,后来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哪里能体会别人的烦恼,就像我也想像不出村上君到底怎样积攒了这些“怨”和“憾”。

  开玩笑了。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六):关于甜甜圈化的人生与冻僵的弹子球库

  国境这本书又读了一遍,产生了新的感受。

  村上的笔下总有几个永恒的主题,他在一本书里写了,还会继续在其他的作品延续着他的思考。诸如,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对失去之物的追寻,对资本主义之物的批判,对暴力的探寻,以及人永恒的孤独。而对于这些,村上在作品中不断得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的意向,反应着这些主题。从弹子球,到世界尽头无声的静默,恶鬼,青蛙君,斯普特尼克卫星,井,小小人,以及我要说的甜甜圈。

  甜甜圈是村上非常喜爱的事物,他也总能从身边的事情中找出属于自己的哲学。甜甜圈在村上的笔下意味着什么呢?什么是“甜甜圈化“呢?正如在《国境》里”我“始终抱有某有饥渴感,某种缺憾感,这让”我“焦躁不已。尽管小说中的主人公已经开了两家酒吧,生活富裕,有爱他的妻女,可主人公的这种饥渴感从未被磨灭过,他一直都在寻找着,能用来填充这个的,不管是通过和不同的女孩睡觉还是如何。

  主人公有三个女人。泉和有纪子和岛本。当然除了泉的表姐之外,因为主人公并没有同她进行任何精神上的沟通,只是物理上被强烈吸引罢了。主人公因为被泉的表姐所强烈的吸引,注意村上在小说中几次提到了”吸引力"这个词,总之他们借由这样的行为严重伤害了泉,并且导致了泉从此之后一蹶不振,变得“孩子害怕她”。主人公和泉相处并没有感到和岛本一样被深深吸引,没有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与心里的震动。就算没有这次事件,主人公仍然相信他们最终也会分手。

  第二个女人是他的妻子有纪子。主人公这次感受到了强烈的吸引,于是与她结了婚,并且婚姻生活美满,有有纪子在身边,不再像以前那么寂寞难耐了,感到很愉快。可是主人公的心里仍然缺少着什么。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渐渐不知道自己的所在,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仿佛他的心变得更加空洞了。于是主人公想象着沙漠,只有沙漠存在,其他一切都没有意义。

  何谓“只有沙漠存在着”呢?就像甜甜圈一样,甜甜圈我也是很爱吃的,外面淋着巧克力糖衣,热热的,构成一个环状,而中心却是空的。《老子》里说过“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总之有无是想成的。正是甜甜圈中间的空白支撑起了周围一个圆环。主人公呢,他在这样缺憾的日常生活中突然遇见了岛本。也就是他12岁时喜爱的女孩。主人公把他一切缺憾的都放到了岛本身上,仿佛借由与她交往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于是,主人公把自己的家庭全部抛在脑后,准备切切实实和岛本远走高飞,追回失去的时间。

  但岛本在和主人公度过激情的一夜后消失无影了。主人公想起了岛本那天在车里她的眼眸中透露的冷冰冰,黑乎乎的东西。他说那是死,是他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东西。一直处于甜甜圈中央,“甜甜圈化“的主人公想到了死和彼岸的世界。我突然想起了《弹子球》里主人公最后找到了放有四十多台的充满冰冻的死鸡味的厂房,《世界尽头》里那无声的沉默与没有影子的人们。空虚到最后总会回到死的问题上。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难道一切不就像沙漠一样,大家生生死死,只有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活着一般。

  男主在追寻人生意义,寻找填补体内缺憾的时候,不正是像甜甜圈的那个圆环一样,旋转不止,不停的绕着圈原地打转吗?而中间的空白仿佛是支撑着这些寻找似的一直停留在那里,无动于衷的,永恒像沙漠般存在。

  这就像马克思说的人的异化问题一样,现代人生活的空虚无助,找不到目标。最近世界杯非常火热,我也凑热闹看看球,也有几只喜欢的球队,喜欢他们在赛场上的表演。为什么人们对世界杯如此疯狂着迷呢?大概内心有着那个缺憾借此可以填补一样吧。体育就像是现代人的宗教一般,给予人安慰,倾泻着人的激情。

  我想说,村上的小说不仅是畅销而已,村上春树作为一个小说家是有他独特的想要表达的东西的。性爱不简简单单的就是性爱一般,就像小波的《黄金时代》里一样。

  等到将来的人们,也许会有共产主义的实现,能不能得到解脱呢?内心会不会从此圆满无缺呢?那时候再回过头来看,村上的思考必然可供参考的地方。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七):雨安静的叩击海面,鱼们甚至浑然不知。

  这本书的主人公已经延续了村上春树的风格,三十多岁的中年男性,但是也有不同之处,这个主人公相比其他书中的主角,是个有负担的人,并不是单指他不是孤身一人,有妻有女只是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是一种与生俱来,让人无法形容的原因。

  自从初君有了意识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具体表象是他的独生子身份,但是在精神层面还有孤独脆弱敏感各种各样的类似于缺陷的存在,这是一种天赋同样也是负担。在年少时期岛本给他的指引,像是与另一个世界相联系的方式;而青年时期初失去了岛本,让他更加迷惘不知所措,他似乎变成了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只是心里有些东西是无法磨灭的,像一株毒草在心里生根发芽却暂时失去了阳光雨露选择蛰伏,成年早起的学业工作被一笔带过,像是一种苏醒。

  成年中期岛本的再度出现让初君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像是漫画的主人公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书中人物,书中的世界停止了运行一样,初君的世界或许也有了不同的地方。我想岛本已经死了,在这个世界中死去了,或许她原本就该生活中另外一个世界中,平行世界应运而生。

  这种时空关系,就像是海上的陆地和海下的陆地,两者相差了鲜为人知汹涌难测的黑色大海,海上的世界下了雨,动物四散而逃,而海下的鱼儿一无所知。

  那“国境以南”就可以理解为一扇扇推开后就消失的们,例如人生中各个时间节点;“太阳以西”便是被汹涌大海隔住的海下世界。在字面上两者有相似的结构,而实质上却是纵横之间的差别。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八):朝着国境之南继续前行,还是奋不顾身面向夕阳而去

  一口气看完,坐在电脑前呆呆的想写些什么,但却不知道如何开始。

  我试着将自己代入进初的位置,但却觉得格格不入。

  试问自己,等到了37岁那年,自身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是否会因为曾经的灵魂伴侣的回来,而有决心放下拥有的一切,就此两人远走高飞。我一时之间却找不到真正的答案。我会吗?我不会吗?

  这个问题就好像一个常年来的选择题:

  你是选择如今陪伴你的爱人还是曾经求而不得的理想情人

  你是选择如今圆满的现状还是回去找回曾经的遗憾

  你是选择现在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

  如果在这之前,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我选如今完美的现状,那个陪伴我的人,那个爱我的人。

  但是将我自己代入初的位置时,却有一丝仿徨,我会和初做一样的选择吗?会如此的发狂,如此的奋不顾身嘛?

  我开始不确定,可能因为还未遇到那如此对的人。但是我想我要是遇到如岛本对于初这样的女子,我一定不会放她走。

  国境以南和太阳以西就好比两个选择,虽然这两个选择并不是完全反向,但总是能改变的原有的轨迹。所以你的选择是朝着国境之南继续前行,还是奋不顾身面向夕阳而去。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九):我最讨厌想标题了

  1. 村上书中我看到的人物都出奇的克制。孤独、受到伤害、寂寞从不歇斯底里。死在他们面前也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他们总是在人生某一阶段毫无预兆的,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中断自己的生命。和天亮了要关灯一般自然,且悄无声息。 除非死去的是个与“我”发生过深刻联结的女孩,那样一来必定会使“我”在得知她的死讯时漫无目的、不管不顾的逃避。而“我”身边的人多会因此受伤。 有时也用消失取代死亡,不过差别不大,对“我”而言,以后再也不会见到这些人了。因而,“我”时常为此悲伤,一遍遍的回想过去,回想自己与离去之人之间的关系,并无数次试图弄清楚发生了什么,然而总以失败告终,几乎没有例外。少有的一次是对初美(《挪威的森林》)。初美的死让渡边受到了极大的震颤,直到多年后他终于明白,初美身上让他所迷恋心痛的正是年少时的憧憬。不过,这样的事《国境》里没有再次发生。 围绕着这些人物的是林林总总的时间。《国境》里,每个人都被时间刻下伤痕,体无完肤。第一个女孩岛本,在初君和她度过放有《国境以南》的唱片的十二岁并突然离去后,遭受了极大的孤独。再次见面,她已经成为了刚刚失去新生孩子的女人。隐秘着的莫大痛苦任凭初君如何探问也开不得口。最后,与初君进行了一晚的性交后独自消失。第二个女孩泉,学生时代曾于初君无数次躺在床上闲聊,第一次把自己的裸体给初君看,这也是初君的第一次。然而初君虽然喜欢她,可自始至终都没有和她达到过像和岛本那样的和谐。泉身上缺了些东西,一些让初君能明确感受到的仅为自己而存在的东西。所以,后来初君和泉的表姐发生了性关系。泉知道后愤怒的再未理会过初君。很多年后,两人隔着出租车的车窗相遇在街头,她已经失去了所有表情,成了“孩子们都怕她”的女人。第三个女人就是刚刚提到的泉的表姐。她与初君除了性以外,完全不值一提。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早早过世。 这三个女人或多或少陷在和初君有关的记忆里,被初君过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一直跟踪到现在。无法摆脱,无法修复。她们唯一在做的就是默默忍受,倒是泉会表姐死去的消息故意告知初君,除此之外再无过激行为。 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女人——初君的妻子有纪子。有纪子和初君在躲雨的屋檐下偶然邂逅,相处多年后结了婚,后来有了孩子,一家人十分幸福。初君这样写这种生活?“纵使妻子和女儿来我面前低头表示她们想成为更好的妻子和女儿、想更被我疼爱,希望我为此不客气地指出下一步她们该怎么做,恐怕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和有纪子的相遇使初君彻底告别了三十岁之前人生的孤独失意。即使是这样的生活,在初君三十六岁岛本突然出现后随即便被打破。 有纪子在发现初君爱上另一个女人后即使心里有过想象,但“这难过远远超出了想象”,一度伤心欲绝,夜夜独自哭泣,甚至想过死亡。那个时候,孩子她都肯抛下。可她还是选择了接受伤害。 说到底,初君是个自私的人。他觉得“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他竟然试着让有纪子明白自己的状态,口口声声告诉有纪子“我是爱你的”。但又说“我想我大概什么都不明白”,有纪子只说了句“而且你什么都不想问”。初君哑口失言。 克制从来都不是件优雅的事,大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的。岛本不得不初君离场带来的缺失和孤独,有纪子也不得不压抑着痛苦去爱。尤其是施加伤害的人,上方百计论述这些伤害的合理性。麻痹自己也好,真心解释也好,带来的伤害无可避免。而这些伤害在“克制”下通过时间无一不被放大到极致。 迷失者最后都要在时间里迷路。只能这样说。 2. 爱也算是一种迷失。初君是把爱当成一种吸引力来看的。 那种吸引力初君拿香水味来做隐喻。一种摧枯立朽的香味,能让“我”察觉到它完完全全是为自己存在的。这样一来,即使相距迢迢也能准确找到那女孩告诉她“我感受到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闻香识女人。一个女人的香味只为一个特别的人准备,刚好,只有这个人能闻到。这便是初君口中的吸引力,亦是爱情。这样的事并不时时发生,所以会有那么多女人受到初君的伤害,因为这件事只发生在初君和岛本两人的身上。 十二岁的时候初君和新搬来的岛本成为朋友。在周末,两人经常待在岛本父亲的书房,听一张张唱片。就在那个时候,初君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完整性,发现自己在通过岛本看着什么样的风景。可两人并未进一步隐藏在最初的肉欲之下微弱的萌动。于是,“我们已站在那扇新门的前面,在若明若暗的光照下两人紧紧握住了手,十秒,仅仅十秒”。然后光便沉寂了二十四年,再次见面,他们爱的不过是彼此十二岁时的余影。 初君三十六岁的夜晚突然出现的岛本可能正是为了弥合之前的不完整。岛本较之前几乎是发生了蜕变。原本不是那么相得益彰的脸变得更美了,腿也治好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彼此都甚为满意,没有失望。 然而他们再也不能轻易向对方吐露心迹。在离开石川县的那条河流坐在车里后,岛本对着初君痛苦,这大概是初君最接近岛本的一次,之后一切恢复正常。他们也明白,事情已经不同以往了。 他们一起去听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初君觉得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沉醉其中,死活都没法到得了演奏者那里,即使中间只隔着若有若无的薄帘。岛本说她也如此。十二岁那年,同样的音乐他们曾听过无数遍,当初初君曾在其中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一种完美。然而现在却做不到。事后,初君才发现,无懈可击的演奏l少的只是“第二乐章最后部分有两次小小的唱针杂音”,正是少了这些杂音让初君怎么也沉不下心来。李斯特的钢琴曲协奏曲也好,其他的乐曲也罢,都是连接岛本、初君的过去与现在的东西,少了杂音,过去与现在似乎无法再次成为一体。“一切宛如挪动过的复写纸,无不同原有位置有着少许然而无可挽回的差异(《且听风吟》)”。 这场爱情尚未发生就业已结束。正如初君自己所说“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至于初君和有纪子,两人之间的一切都被轻描淡写。岛本出现前这场婚姻是场喜剧,出现后多少成了悲剧。还好在最后一刻两人为爱做了努力。 有纪子轻易地原谅了丈夫,可如果没有那片夜雨叩击下的海、轻放下来的手,我断然无法原谅初君。 3.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前者实在的存在,后者子虚乌有。真实与虚幻徘徊在故事里每个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或者说初君接触到的只是国境以南的这部分实体。 国境以南这里,到处是伤害、悲伤,无趣、一本正经。建立在爱情上的少有的幸福同样极易破碎。太阳以西,一个犯了“西伯利亚癔症”才想起来赶往的地方,也许是对真实的国境以南的逃避。然而农夫身体的某部分不会着了魔似的天天“咯嘣咯嘣”的断掉。初君与岛本倒是有机会在石川县抛开一切赶往太阳以西,然而飞机还是没有晚点。 真实与虚幻,我们总是身处一侧遥望另一侧,两者的切换随之带来了无法排解的孤独。这也是一直以来萦绕着村上书里的氛围。 记得小时候每次满脸胡渣的爸爸亲我一口,我都是装作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实际上心里喜欢的不得了。我对村上的文字就是这样一种感受。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十):表现好的人起码可以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垃圾

  有人说《国境》是一个渣男的简单故事,却因为村上的笔,变成了人生哲理。

  有人说,岛本是不存在的,一个幻想出来的人物,村上却能因此构造一个故事。感叹村上的脑洞。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初君——每一个人都干过很多龌龊事,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背叛过别人,每个人都会伤害很多人,每一个人心里也都有那么一个意象。

  与其说是渣男的一生,不如说是每个人人生中都一直在重复做的坏事。只是《国境》把这些平时极易被施与者忽略的错事放大增强又夸张了更多而已。

  有人说有纪子是不一样的,有纪子的过去不曾被提及,也没有人问询,但是有纪子是有爱的,她的爱是结结实实的爱,是敞开而非內缩的爱,是反哺而非吞噬的爱。

  那人说,奇妙在于,是爱而非被爱救了她。

  深以为然。

  爱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可以教人死去,却也能教人活下来。她是爱,是宽宥,是宏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她能拥有初君,尽管拥有的是一个缺憾吧,但是也比像初君那样连缺憾都得不到要好。

  上帝不会给谁完完全全完美的东西的,但是如果你表现的好,他可能会给你一些你想要的垃圾,虽然是垃圾吧,但也比连垃圾都得不到要强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