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狼》是一本由[法] 艾美莉·弗雷珊 著绘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一本书之前,我习惯先看下内容简介,知道这是“小红帽”的翻转故事,故一开始,很不经意的翻阅,就像在看幼稚的儿童绘本,可是看完才发现,这更适合成人看,当然前提是要看过小红帽,才会更有感触。
小红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经常披着一个红色的斗篷,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个性也与小红帽一样天真单纯,不然也不会被伪善的人类欺骗。故事前半段与小红帽如出一辙,都是去给外婆送食物,搞笑的是,小红狼因为贪玩迷路,为了充饥将给外婆的食物一点到吃完了,才懊恼不已。后半段的剧情,小红狼被猎人女儿诱骗回家,庆幸的是狼爸爸把它救了出来。倘若不看最后的转折,会发现这与小红帽的故事一模一样,单单换了下角色,但就是一个转折,让这部绘本的格调陡然上升。
一首森林里流传已久的歌谣,揭示了人与狼类之间的爱恨纠葛。应该说整个故事都是因为一个女子而引起,这个女子非常善良,却被村里人排斥,所有人都不理解她,因为她热爱自然,视凶狠的狼类为同类。由于经常出入森林,吸引住了猎人,并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们幸福的结合在一起,猎人也放下手中的枪,一起享受宁静的生活。遗憾的是,幸福生活注定不长久,两个版本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其实,无论是哪种故事,在最后都可以看出,狼爸爸只是救出了小红狼,并没有顺便解决猎人,反之,猎人一直想着怎么杀死狼。是不是可以认为,狼的品性比人类更好呢?猎人已经杀害了那么多狼类,如果狼真的群起而攻之,猎人怎么可能招架得住,只有死路一条,但狼没有那么做,而是教导下一代离猎人越远越好。Why?或许就是为了回馈那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它们选择以德报怨,原谅猎人做的一切。
书中说猎人一直对狼有恐惧感,但从更深层次来思考,会发现,这不是恐惧,是一种世俗在作怪,哪怕他为爱放下了枪,却没有与森林合为一体。他始终与村里人一样,认为狼是凶狠残忍的动物,犹如“狼来了”的故事,狼只会不断伤害人类,怎么可能与人和睦共处,这也注定了悲剧结局。
正如我开头所说,这不适合小孩看,也许以后该变成这样:小孩看小红帽,大人看小红狼。一起看绘本,共同成长。
《小红狼》读后感(二):对世界温柔一点
《小红狼》有着和小红帽类似的开头,但是狼和猎人的角色却发生了转换,单纯善良的小红狼、阴险狡诈的猎人,一步步的将小红狼引诱进吃“狼”的魔窟,到处悬挂的狼皮昭示着猎人惨无人道的杀戮。一首歌谣将揭露这一切发生的原因。
《小红狼》的故事角色安排颠覆了传统,对于狼族的人物的画法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画家笔下嗜血成性的狼,变成了天真善良的小可爱,就连分尸小兔子的时候也是憨态可掬。而看到狼父母的形象则让我想起了古埃及壁画上的猫头人身的形象,这种形象很先显然是在暗示狼族的圣洁。
我与这本书的缘分可谓坎坷,几次放入购物车,又将之删除。《小红狼》可以说是世图出版欧漫的打头炮,一方面是价格因素,另一方面无论是画面还是宣传都往童书上面靠,所以犹犹豫豫中始终下不定决心购买。最终读罢,相见恨晚的感觉不必多说,更后怕的则是差点与之错过。
先说说读第一遍的感觉,故事方面其它评论说的也比较详细,让我陶醉的是精美的画面。网上的图片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展示全部的细节,拿到手里才能真正欣赏画师精湛的画技。人物线条虽然略显简单且模糊,但是景物布置、小植物等展现了或精笔,或晕染等多种画法,许多页面更给人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表现天空、水面倒影时,晕染的效果美轮美奂。
色调的丰富是另一大特点,一开始的鲜活、遇到小女孩后转为阴郁,到进入猎人小屋的黑暗、公狼救出小红狼后又转回鲜翠,再加上小女孩会议中的血红、狼爸爸回忆中多种厚度的黑度,作者用丰富的色彩图层变化带给人独特的阅读体验。
本书文字很少,所以读的很快。第一遍读完后对于故事感觉有点别扭,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被人们排斥并说她没有灵魂?就只是因为她爱到森林游荡?为什么猎人爱上妻子就要放弃打猎?结合后文狼爸爸的回忆中,小女孩的妈妈爱织斗篷,将斗篷披到狼身上后赋予狼以智慧与人性,甚至可以与人类沟通,而且她织的衣服上往往有大量的植物,猎人的衣服上植物因为疏于打理而疯长。从这些线索我有了个有趣的想法,那就是小女孩的妈妈应该是一个爱护自然的女巫。在西方的传说中,女巫往往向魔鬼出卖自己的灵魂换取法力。而人们通常对于怪异无法理解的事物怀有恐惧心理,或许是不理解其行为,或许有了蛛丝马迹,同村人才对其排斥并恐惧。她嫁给猎人的条件想必也是放下猎枪。可悲的是再强大的法力也敌不过丈夫对自然、对未知的恐惧。寥寥的文字与画面完美结合,共同呈现出丰富的信息,想必才是优秀绘本的必备条件。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想是,它在我看来并不适合儿童阅读,起码不适合年龄较小的儿童。特别是猎人小屋里阴暗的氛围恐怕会带给孩子恐惧的感觉,而小女孩以天真无邪的姿态行疯狂的行为,带给人毛骨悚然的体验恐怕也不是小孩子能体会得到的。它更像是一本面向成人的绘本,就像看一部短片,不同的是留白更多,潜伏的情绪更深,需要慢慢琢磨。
大多成年人对绘本嗤之以鼻,认为是小孩子才看的东西,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更能体会到周围人对我看绘本的不理解。想想很羡慕法国人的精神食粮的丰富,也无怪乎《小红狼》能够获奖,起码它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其他形式给不了我的。普通人的生活本已单调,还是放下偏见,拿起本书,你不会失望的。
《小红狼》读后感(四):森林里的误会
《小红帽》的故事想必儿时都听过,长大后的我们还记得嘛?女孩儿,狼,猎人,故事都是发生在大森林里,而本书也是狼和人在大森林里故事。但是我感觉《小红狼》是成人版的,书里的画风和内容或许更适合稍大一些的人看。而且看绘本,不同的人看,看出来的感觉是不同的。
书中色彩跟随情节变化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封面上深绿色调,突出穿红色斗篷的小红狼。不仔细看,你会发现树干上还盘曲着一条青蛇么,完全浑然一体。开始的画面是小红狼的家,着色是棕色或者土黄,因为房子是一棵老树。当小红狼行走在森林里时,绿意盎然,还有一缕暖阳的光芒。当它迷路后,色彩随之越来越深,给人的感觉没有了生机。特别是在它决定要跟小女孩一起回家,一亮一暗,一浅一深形成鲜明对比。女孩和小红狼快到家之时,他们仿佛站在了悬崖边上,一切不好的征兆预示着小红狼危险了。房子周围毫无任何生机,灰色一片,就连树木和草都是枯萎的黄。而进入房间后,更加一片漆黑阴冷。这些色彩衬托人物内心的反应,也渲染了故事的氛围。
《小红狼》读后感(五):很是喜欢
喜欢各种绘本。
我这本是小站活动抽中赠的。
这本非常喜欢。
书本有一定页数,有一定开本,看得很舒服,画面有不少大对开,文字排版很放松,不过偶尔会找不到字的顺序(或者说发现不到该页第一句文字),字体很可爱很适合,绘画上非常有想象力和童趣,色彩很丰富,而且因应故事情节,色调也产生明朗和幽暗的变化。
故事是翻转再翻转,过程有点惊险,结局有点忧伤,是个彻头彻尾的人类悲剧。故事主题是人和动物的互相理解。看见有的家长说怕给孩子看会吓着,其实我个人觉得给孩子读最好了,孩子们的理解领会能力可能比我们想的强大。
一般我是会被画面吸引,看不进去字的,这次也能先读完文字再欣赏画面,非常不错。
纸的手感略微不足,不过还好。
上几张细节。
可爱的字体。
《小红狼》读后感(六):狼性和人性,到底谁是谁非?
小时候我有很多故事书,记得最清楚的是《格林童话》和《一千零一夜》,这些童话故事大多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想这些故事的意义在于告诉小朋友,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这样说来,《小红狼》更像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故事。作者在扉页写到,灵感来源于《小红帽》,这是作者对《小红帽》的致敬,也是对读者的提醒。看到这里,我曾有一丝疑惑,如果故事仅仅是将狼和人的角色做一个互换,那故事还有什么可看性呢?也正是抱着这一丝疑惑,我继续翻开书本。
这是过了童年时期,第一部让我想继续看下去的童话,当翻到最后一页,一个大大的“完”出现,我都不敢相信故事就这么戛然而止了,着实让人有点抓狂。或许故事就这么结尾,才更能展开遐想,引发读者思考,叩问人性。 《小红狼》灵感来自于耳熟能详的童话《小红帽》,两者有不少共同点:都是去给外婆送吃的;都很单纯,不谙世事;不同点则完全反过来,小红帽被狼外婆吞下肚,小红狼则被伪装良善的人类欺骗;最讽刺的是,小红帽中英雄的猎人成了小红狼里的大反派。 看书的前半段,感觉与小红帽的故事,大同小异,只是人和狼的位置翻转了一下,小红狼去给外婆送吃的,狼妈妈一再叮嘱远离森林里的猎人和他的女儿,然而小红狼因为路上的诱惑忘记妈妈的告诫,被一个“温柔”的人类(猎人女儿)骗走。我心想,后半段应该是某个狼类救出了小狼,然后作者就以此呼吁大家不要随意捕杀动物或是其它与有关的。 可是看到后半段,才发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果然童话故事不会那么简单的结局。的确在后面是狼爸爸出马救出了小红狼,我一开始很疑惑,狼爸爸是怎么知道小狼在猎人家,但慢慢的,我在隐藏线索中找到了答案。一首在森林里流传很久的歌谣,前面的故事很美好,一家三口在森林里幸福的生活着。或许上天嫉妒他们,转折发生,而这也让这片森林不再平静。 关于转折猎人和狼有不同的说法,我只想把我相信的那种说出来,也就是狼爸爸所哼唱的版本。这个美丽的女子,视狼类为伙伴,为它们编织美丽的斗篷,在月光下轻盈的起舞。一个晚上,猎人追寻妻子足迹时,发现了这一幕,由于一直以来对狼类的恐惧,他举起猎枪疯狂的杀戮,悲剧的是误杀了妻子,可是他不反省自己的错误,将一切归咎于没有灵魂的野兽身上,至此和狼类成为了宿敌。 “没有灵魂”的狼,没有辩驳,只是默默地纪念着那位人类朋友,并不因猎人杀了很多同类,而记恨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子,才会有披着红色的斗篷的小红狼。可是换做人类,能做到这一点吗?人类经常是因为一点伤害,而牵涉很多旁人,甚至忘记曾经的朋友,自古以来就有“连坐”“诛九族”等罪行,实在触目惊心。 看完这本童话,会惊讶于作者创作出这么棒的故事,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狼和人类的认识。动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可怕,只要你真诚相待,它们也会友善待人,真正可怕的是那狭隘的人性。
《小红狼》读后感(八):一部绘本引发的人性思考
《小红狼》的故事是受《小红帽》的启发。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小红帽》长大的,在《小红帽》中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它让孩子们懂得了善恶美丑这些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当我读完《小红狼》,我发现这个绘本很难讲述,因为它涉及到善恶的对立面,并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那种复仇,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脸谱化善恶,里面需要思考的东西很多。
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红狼受妈妈之托,到森林里给她的奶奶送一只兔子当食物。妈妈警告她不要和人类接触,要时刻当心人类。小红狼记住妈妈的话带着兔子出发了。在森林里,小红狼边走边玩,还因为饿吃光了给奶奶的兔子。由于担心回到家被妈妈责怪,它在伤心中又迷了路。正当它举足无措时,遇到了一个小姑娘。
《小红狼》读后感(九):小绘本,不简单
好似画风突然间来了个180度大翻转,一向以超级英雄漫画、图像小说主导的世图动漫新年伊始居然也出了欧美绘本,在q群看了《小红狼》《亚辛的世界》尝鲜图,心生疑问:要走小清新路线了? 《小红狼》。之前看过简介,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翻转。翻转致敬作品,文学、电影乃至漫画领域都有不少,不乏《超人 红色之子》这样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我担心的是,《小红帽》原作虽然是人人皆知的经典,但故事情节实在是太简单太熟悉,能翻转成什么样子呢? 抱着好奇和期待,书到手后就一口气读了一遍。因为篇幅并不长,文字也很少,十几分钟就读完了。 然后我又读了两遍。 1、整体、篇幅 全书一共70多页,分了五章。故事的向前递进非常紧凑,文字部分惜墨如金,凝练、优美。可以说全书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画面——常读漫画的朋友清楚,正如《致命玩笑》贵在其“短”,把故事画成短篇远比长篇更考验作者功力。 2、故事 前面几篇书评对故事做了精彩的介绍和解读,不再画蛇添足的赘述了。仍想强调的是,虽然都知道是小红帽的翻转,但绝不是单纯的角色互换那么简单,短短几十页布满疑问和惊叹,多处伏笔,一波三折。反复读几遍,寻找画面里一些不起眼的细节线索、象征(比如女子织的斗篷、笼子的形状),相信我,一定比你想象的有趣得多。
《小红狼》读后感(十):一个事件,两种传说
如果说我们看这本书也是在做阅读理解,那么作者在扉页里说明《小红狼》的故事脱胎于《小红帽》的那句话,就是打开这本书内涵金库的钥匙。 整本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猎人女儿讲述的复仇故事,一个是狼爸爸讲述的悲剧故事。而前三章基本可以当作背景介绍,并且和《小红帽》的故事梗概相呼应。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看两本书,一本在眼前,一本在脑海里。 在猎人女儿的故事里,她的母亲,猎人的妻子是个热爱自然的女人,为人们所不解的是她与自然相处得更为融洽。而猎人为了获得她的芳心,选择放下猎枪,这代表停止与自然的对抗,尊重她的生活方式。如果猎人的妻子代表的是一种宗教,猎人的行为则意味着皈依。但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猎人夫妇对自然的尊重并没有获得自然的回馈,反而因为放下武器而招来惨剧,于是猎人重新拾起武器,依旧披着妻子织就的斗篷,开始了复仇。 在狼爸爸讲述的故事里,猎人的妻子在遇到猎人之前就已经是狼的伙伴了,她为狼织斗篷,视它们为同类。即便最后和猎人结婚,她仍然在夜间选择原有的生活方式,溜进森林,与狼共舞。而这一切终于被猎人撞见了,最终导致了妻子被杀死,而猎人陷入癫狂,从此与野兽势不两立。
简单地看,这是一个罗生门的故事。到底哪一方是事情的真相,可能只有猎人的妻子才知道,但是她已经无法说明了。作为两个故事中最核心的主角,猎人的妻子才是整个故事的关键,她到底是什么人?她到底做了什么?她到底被谁所杀? 从文中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猎人妻子的关键词:“女子”“森林”“没有灵魂”,这是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此外,在人类的故事中,她为家人织斗篷,在狼的故事中,她为狼织斗篷。织斗篷这件事,大家应该不难理解,代表的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