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平》是一本由(美)伍迪·艾伦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扯平》读后感(一):看不懂就记一个有趣的地方吧——记《扯平》
刚从米兰·昆德拉分享的《小说的艺术》出来,就立刻进入伍迪·艾伦的随笔《扯平》。在各种书籍中着急地进行切换,缺少一个空档期的酝酿,大脑只能放空阅读。
逐字逐句地,不带思考地去阅读《扯平》还是有好处的,那就是我又读完了一本随笔。
在《扯平》的背后编辑的上架建议竟然是外国小说,而在伍迪·艾伦的简介又介绍它为文集。为此,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小小的一本书只有120页,17篇文章,在它里面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春季招生简章》。举两个例子吧:
速度:这个课程要求每天把阅读速度提高一点,学期结束时,学生要达到在十五分钟内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速度。速度的方法是浏览书页,剔除一切字词,视线之内只留代词。很快,代词也剔除掉。逐渐鼓励学生打瞌睡。解剖青蛙。春季到来,有人结婚,有人死去。平克顿不再回来。
社会工作入门:专门辅导热心于“基层工作”的社会工作者。课题包括:如何把街头帮派转变成一支篮球队,反之亦然;如何利用公园内游乐场所防止青少年犯罪;如何诱导潜在的杀人凶手喜欢玩滑水梯;歧视现象;家庭破裂;如遭自行车铁链殴打,应该如何应付等。
看到这,我会心一笑。跟人聊起心得的时候,把这篇拿出来能说上个两三分钟,凑成一个话题。至于剩余的几篇文章都在说些什么?
who care~
谁在乎呢?
我没看懂就是了。
《扯平》读后感(二):funny bunny melody
老頭可愛得像朵小香瓜。熱愛虛無和無目的,思想流動沒有嘴巴,火焰漫山崗。點燃清淡的時間。文字是星火在跳躍,從太陽跳到月亮。仿佛送嫦娥柔軟的胸脯到我身邊。黑甜夢鄉和飲食白夜中的空白總要有趣來填滿。謝謝老頭。謝謝我看不見你,或者你醜得美,或者你胖著醜。我總是不願見。只希望你永遠老不死,讓我永遠看不清,讀不完。想在世間遊走,不過想想而已。海軍的挺括貝雷帽,戰鬥民族艷麗多彩的套娃。我都想接受二手貨。沒有天才靈氣,上帝不給我吃蘋果。幸好人間有煙火事,燃燒你們的靈感。也許不是靈感。就是屎溺廢棄物一般,隨意吐吐,想寫就寫。畫出來吧。把世界的靈氣和美好描繪出十分之一,七分之一更符合我的貪婪和上帝之數。思想是存在的虛無實體,看見的無法描述。總在依附。假裝是藤蔓,可惜肉體醜陋。植物清爽大戰僵尸把它們打贏,除非僵尸是吸血鬼伯爵般高於植物的物質精緻優雅。假如我是檀木香,到衛生間去,到牛糞坑去。渡化自己成金身。傻子才妄想超越時間,都在做沒用的準備。看見看不見的時間不應該存在文字裡面提醒看不懂的傻瓜。冰島的黃瓜是黃綠色的大概配上新鮮冰魚很好吃。和死神約會一起去吃。如果有愛就死在極地圈的天意懷裡。
quot;作為一個複雜概念的宇宙的表象,相對於在真實存在之內或之外,與任何現存或即將存在或永恆存在的抽象形式相應,不受有關非物質或無客觀存在或主觀相異的物理性或運動或思想法則規範,本身便是一種理論上的虛無或虛無性。”以此結束,一個開始。
《扯平》读后感(三):扯平?扯谈?
本文集能读都伍迪艾伦的喜好与趣味,历史、哲学、心理学、时事、生活琐屑。不过读一读他的文章,你要不觉得自己智商变低了,要不就觉得作者是在写自己的梦境,或是写文章前喝多了还是嗑药了。各种周星驰电影式无厘头文字,看到不得不让你发笑。
作为一个美国知名知识分子,伍迪艾伦的文章不乏有对各种事情的批评与讽刺,如讽刺美国政府对黑帮审判的草率,讽刺哲学家说的各种艰涩的语言,讽刺商业,讽刺各种他觉得讽刺的事情。
不过读这本书前要有心理准备,因为有很多地方你会不知伍迪艾伦所云。
《扯平》读后感(四):伍迪•艾伦的醉与药
文/***
如果看伍迪•艾伦导演的电影,你一定觉得他喝醉了。可再读读他的书,你会觉得他怎么连药都忘了吃!用今天的流行语来形容,他就是一朵奇葩!你在他的电影里会发现不断展露的文学天赋,比如《午夜巴黎》;而在他的文字里有他电影才能的霸气外露,比如那篇描写哑剧的《请大声点》。
这就是我看完绝大部分伍迪•艾伦的电影和读完《扯平》、《无羽无毛》和《副作用》这些书之后的感觉。这三本书由兰登书屋分别发行于1971,1975和1980年,而且长销不衰。其中包括小说、剧本和专栏文章,还有一些“痴人说梦”。我总是不由自主地用他与北野武对比,俩人都是由“曲艺”表演起步,但是前者有浓浓的纽约客气息,而后者却向缔造自我的暴力美学。
生于1935年的伍迪•艾伦,出版这些书时正是才思敏捷的大好年纪。坦白讲,面对他的文字,我有点慌张和魂不守舍。书中涉及大量的政治、宗教、艺术、哲学、道德和性的话题,甚至让人觉得他有时比上帝知道得都多!我终于懂得天赋这种东西,就是一个人骄傲的资本,怪不得他在文章里屡次蔑视上帝。
操着一口倦怠的美国英语的伍迪•艾伦年轻时很帅,生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犹太家庭。犹太人是世界上财富聚集最多,才华横溢之人辈出的民族。然而,像伍迪•艾伦的奇葩潜质在15岁时就早早显露出来的人应该也不多吧。他读了几天纽约大学就被开除了。不用正而八经地上学读书了,他就开始给报纸专栏写俏皮话赚钱,有一段时间甚至还自编自演“单口相声”。难怪我总觉得他扮演的电影角色说台词时不怎么与人眼光交流,原来是善于自言自语!
说到单口相声,《扯平》里的第一篇是《梅特林的洗衣单》,按理说洗衣单有什么可写的!可作者先生有话要说!他从六条短裤,四条内裤,六双蓝袜子以及一大长串的送洗清单写起了,由清单想到了哲学,再从哲学写到康德和弗洛伊德。归根结底,他说这个清单与梦的解析有关。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像伍迪•艾伦这么自恋的人,才能如此喋喋不休地东拉西扯而让读者不觉得厌烦。不仅不厌烦,还要心虚地把作者说的话争取多记下来几句,争取在某个特定时刻引用一回,也可以瞬间树立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说到知识分子形象,恐怕来源于伍迪•艾伦的幽默。他的能力在于把所有顺理成章的事都说得特别拧巴。他还能把荒诞不经描绘得让你信以为真。他在《春季招生简章》里这样形容夏季课程:“经济理论重点讲钱,以及钱为什么是好东西。第二学期侧重花钱、找零,以及保持钱包干净整洁。还有贷款、利息和赖债逃债”。对,没错,他就是一直在说夏季课程,也不管题目是什么!挑个不太清醒的时候想想,读门这样的课程也不错,比学那些空洞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强多了。这样说来,好像我们也应该吃药了!
在读完《死神驾到》的剧本时,我觉得我也有能力像纳特一样与死神笑谈风云了。伍迪•艾伦连戏弄死神的机会都不放过,顺带捎上我们这些读者与观众也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在伍迪•艾伦的不正经里总能找出点正经。《副 作用》里有篇《库格尔马斯的神奇经历》,说的是一个纽约市立学院人文学教授库格尔马斯穿越到书里和包法利夫人谈恋爱的故事。这不由让人想起来了电影《午夜巴黎》,伍迪•艾伦一向都有这种穿越癖。在他的头脑里,任谁与谁都能相遇。但是,这个故事里有一句特别重要的话:“经典小说的特征就是,即使你读上一千遍,也总会发现新的东西”。这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反向演绎,也是一条不错的哲理。所以,他顺理成章地说出“这位模特的智商令人胆寒”这样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伍迪•艾伦的在晚年迎娶比他小37岁的养女宋宜时,被前妻米亚叱责为“欺侮弱小,控制欲旺盛的怪物”,可如果她读过他的《无羽无毛》里的《论爱情》的开篇:“爱上他人好,还是被他人爱上好?你的胆固醇指数若是高过六百,就都不好。”她就应该知道,在他的心里爱情根本就是被轻视的。这样的人,她还跟他较什么真!
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