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43条疤痕》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5 20: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第43条疤痕》的读后感10篇

  《第43条疤痕》是一本由[美]泰勒·史蒂文斯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3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第43条疤痕》读后感(一):期待卡梅隆和大卫•芬奇的PK

  看完“千禧年三部曲”的那段时间我逢人就推荐萨兰德,像着了魔似的。太喜欢拉森笔下那个好几处纹身、好几个穿孔、朋克装扮的双性恋小黑客,被赋予“长袜子皮皮”的绰号之后又带着小女孩可爱感。之后几乎再也没见到可以跟萨兰德相媲美的女主角,直到遇到《第43条疤痕》里的迈克尔•芒罗。

  这两个女主角有很多相似处:都有童年阴影;对父母不同程度的抗拒和敌意;幼年遭遇性侵犯;身体上有消除不了的伤痕形体上看起来都像干瘦的少年;善于收集情报、整合信息;具有神潜质;怀有强烈的复仇心;爱得很深,却又藏得很深……

  当然,两者的区别还是很鲜明的。“千禧年三部曲”的作者男性,他的价值观依旧以男性视角导向,所以笔墨重点还是放在“小侦探布隆维斯特”身上,萨兰德终究是他的陪衬。而以《第43条疤痕》为代表的迈克尔•芒罗系列故事,聚焦点锁定在女主身上,更探寻女性内心成长变化

  从人物塑造上来说,芒罗这个形象非常具有传奇性,她出生在贫瘠的非洲丛林,从小缺少父母的关怀,又被邪教组织者迫害,畸形的成长背景将她逼向绝境养成早熟、敏感性格。在美国的学习生活让她有了全新的生存可能性,可是生活方式改变并不能让她的灵魂得到彻底的安宁。心中不断背诵的《圣经格言注定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意味

  有了神奇女主角,好故事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有赖于精彩情节。《第43条疤痕》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是身为信息调查员的芒罗受雇于亿万富豪伯班克,寻找他失踪多年、生死不明的养女。暗线是芒罗的身世背景,那些不断在夜晚出现噩梦、那些掩饰不住的疤痕、那段割舍不下又不敢全部相信爱情,都为故事平添了几份神秘气质

  故事铺陈展开的背景也使这本小说具有其他书无法比拟的特殊性。非洲大地混乱的政局,凶残的雇佣兵,善恶不明的国家元首,传说价值连城宝藏,穿梭往返于几个国家、城市的骇人旅程,都构成故事中扣人心弦要素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拥有着所有黑暗元素的小说——暴力、性侵、欲望挣扎背叛绝望,直至死亡。即便如此,在每一条疤痕的深处,依然清晰可见纯真善良信任勇敢光亮

  难怪卡梅隆大导演看了开头就决定重金买下这本书的电影版权,这确实是跟大卫•芬奇一决高下的好机会。大卫•芬奇让“龙纹身的女孩”成为最炫酷的女黑客,相信卡梅隆也能让迈克尔•芒罗成为最光芒璀璨的女调查员。对这两位的PK,我们拭目以待

  《第43条疤痕》读后感(二):卡梅隆为什么要拿下电影版权(个人分析,露点剧透,请勿拍砖)

  卡梅隆为什么要拿下电影版权(个人分析,露点剧透,请勿拍砖)

  作为终结者》《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众多大片导演的詹姆斯·卡梅隆,在国内影迷心中绝对是泰山北斗级的存在,他的电影往往意味着票房神话和电影技术的颠覆。据悉,影迷们殷切期盼的《阿凡达2》可能要在2015年才上映,而就在这时,又传来了卡梅隆要筹拍日本动漫《铳梦》改编的电影,接下来让世人一片哗然的是,他又闪电般拿下了美国小说“信息侦探”悬疑系列三部曲的电影改编权(在翻看了两页简介后,我就决定买下其电影改编权。不得不说,史蒂文斯的这一系列作品令我着迷,或许我已经到了要拍一部不同以往的电影的时候了,这会影响到《阿凡达》续集的工作。好家伙,我想说的是,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卡梅隆语)。

  是什么原因让卡梅隆仅仅是翻看了两页简介就决定要拍这个系列的电影呢?并公然宣称“会影响到《阿凡达》续集的工作”?

  找度娘帮忙查找“信息侦探”,国内关于卡梅隆这部筹拍电影以及原著小说的消息很少,只能硬着头皮,顶着四级水货英文的水平到美帝的网站上扒拉扒拉了。

  一

  “信息侦探”系列三部曲的原版书名分别是《The Informationist》《The Innocent》《The Doll》,直译过来就是《信息侦探》《无辜者》《玩偶》(《信息侦探中译本是《第43条疤痕》)。其作者是之前从未出版过任何作品的泰勒·史蒂文斯(Taylor Stevens)。这一系列小说竟然是作者的处女作(有没有天理啊!!)。典型的“菜鸟”级作者,所写题材又是已经有了众多“大神”存在的悬疑类小说,这是怎么就获得了卡神青睐的?此系列三部曲到底写的是什么?

  三部曲有着共同的主角:“女侦探”芒罗(度娘来的资料女主叫梦露,看了看小说,还是觉得芒罗这个中性的称呼更适合女主的角色定位)。每一本都独立成章,但相互之间又有着微妙因果关系。三本小说都是关于“寻找”的故事——芒罗受委托寻找在非洲旅游途中走失的亿万富翁女儿,被邪教组织禁锢少女以及被黑帮绑架的好莱坞少女明星,并因此和恶势力斗智斗勇。暴力、性侵、杀戮、邪教组织、和政府对抗等等,所有能激发肾上腺激素因子在小说里都一一出现。作者也具备把一个故事说得更精彩的能力。每一个故事,基本都有着两条线贯穿始终,故事发展情节紧凑悬念迭起,文字画面感极强。对于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也极为丰满且具个性(这特么是新手写作吗。。。。哭死)。到此总结一下:女主具备特工般的高智商和绝佳的身手、又有着冷峻性感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悬念迭起、生死一线、再加上从非洲到南美大陆再到欧洲大陆如此拉风的外景,如此这般总会让人瞬间想起许多欧美动作大片。但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只能称之为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小说。诸如此类的作品,泱泱米国,应该也不乏其类吧?此种类型剧本早就被好莱坞6级编剧写烂了。卡神应该也看到了这些,但如果只是技仅于此,那么也就仅此而已了。

  问题来了,如何能用两页简介就能打动卡神?写作技术哪家强?作者到山东蓝翔进修过?!@#¥%继续扒拉卡神、作者和小说的花边ing......

  “近年来,我一直尝试拍摄现实题材的电影。”这是《阿凡达》大获成功以后,当记者问卡神还有何打算时,卡神说的一句话。但之后卡神貌似就忘了自己说的话,又开始继续《阿凡达》续集的工作(可以想象小记者风中凌乱表情......)。

  嘛是现实题材的电影?“当下、热点反应某个时期或者时代诉求笔者某位中戏学导演的男闺蜜边撩头发,边挤着满脸的痘痘相貌端庄,且严肃地说道。

  “靠!@#!¥%”以下省略脏话500字。

  再回到小说本身,看看女主角芒罗是个怎样的人?

  从《第43条疤痕》中我们可以知道芒罗出生在非洲,在教会家庭中长大,父母是传教士,童年缺乏父母的关爱。十多岁时为了报复父母,毫无顾忌的在家里和男朋友做爱。14岁时在军火走私团伙中打拼,遭雇佣兵首领无休止的暴力和性侵,并最终杀死了对方,逃出非洲。之后,她作为为全球顶级客户解决棘手问题的私人侦探又出现在非洲,她具有着远高于常人的智商,但同时,她又是一个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她并不专注与感情,常常在执行任务之余寻找合适男士作为任务之外“解决生理需求甜点”。但同时,在她内心深处,又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爱恋

  这是一个“非常惨”的女孩,一个充满矛盾的女孩,一个有着严重“问题”的女孩。这也让我想起瑞典作家斯蒂格·拉森的“千禧年”三部曲。“千禧年”三部曲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畅销书,其主要原因是小说的现实批判性——针对女性的犯罪很严重。不难看出,芒罗和其笔下的莎兰德有相似之处。同样是批判针对女性的犯罪活动,女主角同样是受害者,同样是问题少女。但《今日美国》针对这两个不同的作者的三部曲,却做了以下的评价

  在斯蒂格•拉森取得惊人的成功之后,惊悚巨著《The Informationist》中的女主角芒罗总会被拿出来和“龙文身的女孩”做比较。不得不说,史蒂文斯笔下的芒罗相对莎兰德来说更具有勇敢精神,这里或许有着美国文化传统因素在内。我们相信,斯蒂文斯或许可以走得更远。

  我并不认同勇敢精神只是存在于美国文化的传统中,之所以相信斯蒂文斯能走得更远,是因为在“信息侦探”三部曲中,洋溢着的感染力,不仅仅是芒罗的勇气果敢,即便是那些需要芒罗救助的同为受伤害的女性,在她们的身上,依然有着纯真、善良、勇敢的光亮闪烁,这一点远超拉森。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受害者的话语吧:

  在我从别人那里赢得认同和欣赏之前,我也曾过着被人操纵的生活。未来的生活有各种选择机会,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我终于能够对某个伤害过我的人做点儿什么了。我想要做这件事的愿望,比做其他任何事都强烈。

  我宁肯拼搏而死,胜似保全我这身骨头

  这么屌的话,完全掩盖了作品的沉重悲伤氛围,也只有经历过刻骨伤害的人才能说得出来!!更何况还是个娘们说出来的(别喷别喷,我没性别歧视意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斯蒂文斯对于“信息侦探”三部曲各自背景情节的设定,以《第43条疤痕》为例:故事发生在非洲,可能在大多数读者心里,非洲代表着原始狂野和勃勃的生机。但不要忘记非洲大地的落后,长期被殖民的历史,使得众多非洲小国政府充斥着独裁、愚昧赤裸裸的权色、政商交易。也正是这样大背景的设定,才有了亿万富翁女儿失踪达4年之久,即便出动私家侦探、雇佣兵组织、哪怕出动政府的力量,也难觅踪迹。三部曲的故事背景设定都有着惊人的现实性,所以在这种厚重而又真实土壤里发生的故事,怎能不打动人心?更令人震撼的是,该系列小说均是作者泰勒·史蒂文斯以自身亲历事件为蓝本创作而成。芒罗即是她,她即是芒罗!!这是不是卡神心中最佳的现实题材电影呢?

  还是卡神的一句话“迈克尔·芒罗是一个精明迷人的女性,我对她的爱情也充满期待”。这让我想起了《罪恶之城2》中那句经典台词——在这里,爱也变得毫无意义。是啊,经历过如此伤痛的女孩,有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及暴力倾向,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时常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人,还能期待什么爱情呢?即便如此,在史蒂文斯的笔下,她写出了“爱,即是最高奖赏”这样歇斯底里的文字。即便如此,她在信息侦探三部曲每一本的小说开篇都有着一句力透字背的话:献给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你们知道我指得是谁(《The Informationist》);献给未能幸存下来的人们,愿你们在永恒的安息之境,找到生前不曾有过的平静(《The Innocent》);感谢生命中布拉德福(芒罗的朋友,一直以来给予她无私的帮助)式的人物,是你们让我的生命有了诸多可能(《The Doll》)。这样的文字明显提高了作品的力量,也让作者及她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明。

  拉森的千禧年三部曲也被拍成了电影,很期待卡神这部作品的上映,但能否不要耽误《阿凡达》续集的拍摄啊?!哭死~~~~~~~

  《第43条疤痕》读后感(三):女汉子芒罗

  这本书读了好久才读完,开始的情节还是蛮拨动人心的,在之后,就进入了平淡期,看起来有点无聊,不了解非洲的文化及风土人情,读起来有些费劲,而且,人物错综复杂,对于不太记得住人名的我来说,颇为费劲,读了一半,才进入到状态,进入了状态,才觉着这本书铺的线很多,佩服作者的缜密思维

  女主芒罗,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没有之一,任何的事情到她的面前都能完美解决,聪明语言天赋高,武力值高,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即使是关乎于生死,也能寻求最到最好的方法总的来说,读这本书需要耐心!这本书和其他的悬疑推理类的小说还是有区别的,更真实,更加…生活化,所以开始会不太吸引人,一旦坚持下来了,就会发现这本书的妙处。

  《第43条疤痕》读后感(四):紧张的情节

  翻开第一页,紧张的气氛就把你的心情调到了高处。男子的拼命奔跑,女子无奈求助,背后的大刀飞舞,好紧张呀。

  之后风格忽转,一位柔情似水魅力无比的美女迈克尔,麻利地处事方式,又让你把紧张的气氛抛到脑后,完全忘却开头的紧张气氛。一张一弛,作者很好地调节着气氛。

  随着故事的发展,失联的字眼映入眼中,一位女旅游者神秘失踪。想想近期的失联飞机、失联女学生... ,作者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元素融入到了图书。

  很是佩服美女迈克尔,竟然能从蛛丝马迹之中,怀疑到寻找失踪者队伍里的同伴布拉德福。在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失踪女子父亲所发动的寻找女儿的活动,其幕后操纵者竟然是布拉德福。而这所有的一切,甚至失踪女子的现状,其实他的父亲准确说应该是继父,其实都早已知晓。也正由于继父的安排导致探寻之旅挫折不断。

  神奇的迈克尔,有着不同寻常的能力,在逃避困难中,慢慢地寻找到失踪的真相,当看到她心爱的人贝亚德为救自己被杀时,心都痛了。

  到底是谁在当叛徒,谁在阻扰迈克尔的探寻之路呢?答案竟来自于自己的同伴,长期以来一直合作的伙伴!

  在对叛徒进行审判时,迈克尔竟然最终能放手,也是意想不到。这应该不是杀手的性格,要知道心爱的人都因叛徒的告密而被杀,还能将心放下。真不是很明白到底是何原因。

  阅读此书,读者也算是小小的外出旅行,了解到不为人知的赤道几内亚,这个神秘的、混乱的非洲国家。该国的许多故事都写入了图书,如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子马克·撒切尔涉嫌煽动2004年赤道几内亚未遂政变。这个国家真的这么可怕么?

  自我感觉,结尾弱了点,是不是在为续集做某种的铺垫呢?我看没这种必要吧。续集向来并不精彩!

  《第43条疤痕》读后感(五):女汉子的精彩救赎

  《第43条疤痕》是美国作家泰勒•史蒂文斯的处女座,小说围绕女主角芒罗去非洲寻找失踪女青年埃米莉展开,云集了刺激人肾上腺素的各种元素:追杀、亡命、暴力、杀戮、犯罪等等,也怪不得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看了简介就被这本书吸引,买下了电影改编权,甚至因此影响到《阿凡达》的续集拍摄也心甘情愿。

  很喜欢小说封面上的一句话:“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却长出了翅膀。”这句话像主角芒罗的自白。

  芒罗是集魔鬼与天使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形象,诡谲与良善,杀戮与救赎同时出现在她的身上,让她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芒罗是魔鬼。她自幼随传教士父母生活在非洲,父母把爱给了信徒,却忽略了她。缺乏父母的爱的她从小就善于玩弄心计,她甚至被当地土著称为巫师。她能迅速找到人性的弱点,并利用这些弱点为自己牟利。少女时期就成功骗过雇佣兵头领,使自己顺利成为团伙成员。她喜欢高速前进的感觉,在杀戮中获得快感和满足。她在受虐中磨练出矫捷的身手和坚强的意志,一旦寻找到机会,她会果断杀死敌人。

  芒罗也是天使,她会背诵很多圣经章节,这些语言不时给她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安慰。她有过人的语言能力,会22种语言,适时跳转的语言总会给她带来各种方便。她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答应了客户的事就一定要给个结果。她心思敏锐,能从被人忽略的细节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她同情弱者,会无条件给弱者以帮助。

  细节之美,是悬疑小说的一大魅力。这本书自然不会让读者失望。女性的细腻让芒罗在收集信息时善于用情感打动人。当她去拜访疯子克里斯托弗的母亲时,敏锐地发现她家阳台的上摆满了各种植物,从而推断出主人爱花,于是带着插花去拜访,从而获取了对方的好感和信任,顺利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为寻人之旅指明了方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的调查组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拜访克里斯托弗的母亲,却只知道用钱来收集信息,显得多么野蛮和粗暴呀。

  小说情节紧凑,画面感强,以芒罗接受任务寻找埃米莉为主线,一步步把读者带入惊悚的迷局中,随着芒罗抽丝剥茧般的调查与追踪,读者一步步接近事实的真相,也随之大吃一惊。看似简单的寻人背后,竟然隐藏着众多的利益纠葛,人性的光明与伪善引发读者思考。

  在寻人的过程中,交织着芒罗的过往,身上那一道道醒目的疤痕,源于她在雇佣兵团伙中的受虐经历。与弗朗西斯科的邂逅,让她寻觅到一份埋藏许久的真实感情。当她揭开事实真相,并可以杀死敌人完成复仇大业的那一刻,她选择了宽恕。那一刻,过去的伤害和屈辱,复仇的快感统统都被释放掉,她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小说结尾,她说她有几件必须要做的事,一是去德国,毫无疑问是去找疯子克里斯托弗和他的母亲,为自己的寻人之旅画上完美的句号。再就是去摩洛哥,那里住着她的露水情人诺亚。对新生活,她心怀期待。

  《第43条疤痕》读后感(六):女汉子称霸荧屏

  或许更是凭借着卡梅隆的盛名,这本小说才会如此迅速的被引进中国。

  翻开这部小说,我感觉我也能理解卡梅隆为什么会选择买下它的版权。

  我不是特别懂电影的人,最多算爱看电影,但是也很想用自己粗浅的想法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卡梅隆会买下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又可以被拍成什么样的电影。

  一个可以风情万种,也可以冷血无情,刚柔并济的女主角,两项超人技能,第一是语言能力,第二是匕首。两个为爱赴汤蹈火的男主角,虽然也都是刀口舔血的汉子,但无论智商还是武力却都要比女主逊色。女汉子是最近好莱坞爱的死去活来的题材,可能是肌肉发达的超级英雄电影实在是太多,最近很多女汉子的电影异军突起,最典型的就是两部反乌托邦的青少年电影《饥饿游戏》和《分歧者》,都是畅销小说改编,相比这两部,《第43条疤痕》的主人公更加成熟且更加有层次,可以用上不少好莱坞的硬汉们,比起启用不知名的小鲜肉,选角上就更容易有票房保证。不过卡梅隆貌似特别喜欢用新人演员,所以对电影的选角也十分期待。

  故事简单铺垫就直奔主题,穿插着回忆了一些背景故事,感觉完全就是在用电影剧本的结构在写故事,一个在神秘的第三世界专制国家千里寻人,中间又掺杂着美国上流社会的家族斗争,经济大亨与专制政权相互勾结,以及背叛与复仇,各种狗血剧情轮番上演,跌宕起伏。色情暴力爱情阴谋俊男美女一应俱全,非洲的异域风情,丛林大逃杀,简直具备了一部好莱坞电影所需要的所有要素。整部小说读下来就很有画面感,相信在卡梅隆的手下一定会成为一部票房巨制。

  《第43条疤痕》只是泰勒·史蒂文斯的处女作,芒罗的故事还在继续,相信如果一部电影可以票房成功,将成为一部新的系列电影。看了作者介绍,尼玛竟然说作者根据自己的生平撰写的,难道作者就是那个密室逃脱兵不血刃的女汉子,这等人不是应该在亡命天涯么,还可以成为畅销书作家?后来仔细看过作者是来自传教士家庭,可能是这一部分有所借鉴,可是主人公的童年未免有些凄惨。作为一部刚刚引入中国的作家,对于她的介绍寥寥无几,让我也很期待作者的生平。

  最后说一些遗憾的地方,作为悬疑小说,少了些惊喜。从读到中间,介绍了伯班克是通过妻子掘取财富的时候,大概就已经猜到了故事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落入了俗套,顿时感觉,电影很有可能有票房没有奖项,因为英雄虽然换了性别,但是故事却还是熟悉的故事。

  另外感觉书名的翻译很有意思,原著是以芒罗的职业命名的,可以作为一个系列故事的名字,《第43条疤痕》则可能只针对于这一个故事,是一条什么样的疤痕呢?是贝亚德遇害留在心上的疤痕吗?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芒罗最后去德国和摩洛哥要找的人是谁?

  《第43条疤痕》读后感(七):也许只是开始

  这本书应该会有续集,女作者写了一个女人去救另外一个女人的故事,当然这里面也有几个亦兄亦友的男人,就像剧评人描述的一样,一部令人生畏的惊悚作品,一次紧张、刺激乃至令人窒息的冒险之旅,一个在掩卷之余,会让人久久回味的与众不同的女主角。

  这部小说有各国元素,欧洲的各国地名、中国开餐馆的老板,中部非洲酝酿的暴力行径,美国石油大亨的金钱观。尤其是中非各国的风土人情,描写的非常到位,可见作者要么是做足了功课,要么就是本身就非常了解,通过这部小说,能看到作者丰富知识。小说内容涉及性侵、杀戮、政治迫害等内容,把人性的丑恶与人之间的友情都刻画的很细致。

  小说里很多话可能很快就会流行起来,比如“赛跑未必快者赢,打仗未必强者胜,技高者可能成为输家,有时机会决定一切。”

  书里既有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女主角为了给朋友复仇而回到美国。也有父亲为了女儿的信托基金而想杀掉在非洲旅行的女儿,致使女儿被陌生国度的权贵软禁,强迫结婚生下孩子。

  整部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要去救的这个小女孩,旅行到失踪的旅途过程,另外一条是女主角多年以前的成长历程。这两条主线互相交叉,又各成一脉,引领着读者进入小说描写的环境。

  作者写的一气呵成,我用了一天时间看完的,早上起床后,开始看,根本放不下,不停的在看,等到合上书,才意识一天过去了,屋里已经暗了下来。小说写的惊心动魄,一环扣一环,读的酣畅淋漓,也难怪导演卡梅隆要把它拍成电影。最后章节是也许只是开始,而且留下了一个人物的未知数,我想还会出续集吧!

  《第43条疤痕》读后感(八):离开与忍耐有时候也是一种救赎

  不得不说这是这是一部具有非常典型的好莱坞风格的悬疑小说,异域风情之中危机四伏,信任与友情间却存在着背叛,光鲜的外表背后隐藏的肮脏的目的。

  小说楔子所设置的悬念,让女主人公芒罗接到了拯救一位女孩的信息搜集任务,芒罗发挥自身的特长,出色的搜集到了重要的信息,正当任务有新的进展时情况突转,芒罗受到了袭击,幸好凭着一身过硬的本领逃脱了追杀,而这却激醒了她内心里的小怪兽,于是后面的事就得按着芒罗的规则开始玩了。

  非洲动荡不安的时局环境非常适合故事的发生,而作者游历非洲四年的见闻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对风土人情和政局的描写,能让读者很快很自然的就进入了主人公所处的世界之中;而作为女性作家泰勒•吏蒂文斯笔下的“瓦内萨•迈克尔•芒罗”,作者让其经历一个让人惋惜而糟糕的青少年时期,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经历造就了主角芒罗独特的个性、超常的理性,以及那需要背负终身的黑暗,于是丰富而紧张的情节就展开了。

  一如美国大片一样,大兵或战士总爱炫耀自己身上的一些伤疤,述说其由来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第43条疤痕》亦是用如此直白的方式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故事—关于一个身心遭受伤害的女人,如何去与其内心的黑暗挣扎,怎样保护自己不受其控制而再受到伤害。

  “一共42条,”她说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

  芒罗身体伤痕所隐藏着怎样的过去?

  主人公从不避讳和刻意去隐藏这些伤疤,甚至在对方还在好奇的时候就坦白的说出自己身上有多少条伤疤,但这并不代表她会轻易与人分享这背后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为了保护爱人而不得不承受伤害的一段黑暗时期,正是这种超常的经历让其拥有了超凡的理性,以成就了后来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芒罗的故事虽然只是泰勒•史蒂文斯《信息侦探悬疑系列》的开始,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有点像《末路狂花》里塞尔马与路易丝的续写,当两位马路狂花经历一系列失控的事情之后,她们开始玩得转了,而正当精彩的时候故事却结束了,而在这里芒罗就像塞尔马与路易丝放开包袱后的状态。

  如果细心留意,会发现主人公在这一次的任务中多次受伤,却并没有提到这就是第43条疤痕,而书名“第43条疤痕”的喻意大概是作者暗示这一次任务中所失去的至爱,将是芒罗内心里最深最痛的一道疤痕,一份永不可挽回的痛。

  人的一生经历着不同的境遇,成长时期的烦恼、成人后角色变换的压力,这些过程会让我们有许多事物深埋心底,或是悲伤、或是黑暗。然而在未完成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东西刺激或影响着我们去想起这些事情,而这种无法掌控的情况逼着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内心深处的黑暗,而战胜黑暗最根本的方法,唯有坚强的活着,让自己变更强大,如此才能无惧于黑暗。

  内心的黑暗不管隐藏的多么深,多么令人恐惧,亦唯有自己去面对,我们无力去改变自己过去的种种经历,以至于曾经我们身心受到侵害,但是当我们一旦有机会去反抗之时,就如芒罗那样,请毫不犹豫的抓住这个机会。

  当我们面对生活必须要做出选择时,而离开与忍耐往往也是一种救赎、一次机会。

  芒罗说:“我不得不离开,弗朗西斯科,不然我就可能变成他那样的怪物。”

  《第43条疤痕》读后感(九):女权的张本

  芒罗?Monroe?门罗?梦露?

  傻傻分不清楚。

  —— 开篇前先吐个槽

  西方世界的英雄们总会有着类似的特质:作风硬朗,享受肾上腺素,可以讲道理但也不吝惜用拳头说话。颓废点的会对酒精或咖啡因成瘾,然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所带来的心病——也许是心魔。

  而这一次的女主角,则是一名典型的西式硬汉角色。

  女硬汉当然也算硬汉。

  她武力卓绝,谋定后动,善于摆平三教九流,不乏追求者,并且有足够的运气来逢凶化吉。时而旁观俗世化身默诵圣经的修士,时而抛却善恶释放潜藏内心的魔障。来自父母、天赋、过去的各种赠与让主角越众而出、独具内在魅力。

  —— 当然,俊男靓女们的外在魅力是不必赘述的。

  芒罗小姐的42条疤痕记载着她的蜕变,其中蕴含的足以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求生欲望推动着主角拼搏至今。这些疤痕留给了她黑暗的回忆与心魔,也留下了出众的搏斗与生存技艺。

  标题为《The Informationist》(即:信息侦探),以42条伤痕为证,她有资格成为最出色的一员。

  也许没有之一?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初读起来有些鸡汤,但这的确是主角的写照。通篇读毕觉得恰如其分,浑然天成。

  但是,我要说但是

  尽管主角设定确实出色,依然无法摆脱一位女性硬汉所带来的错位感。

  以前看到过一篇短评,中心正是围绕类似的女性主角冒险小说。但那篇小说更为出名:它叫做《饥饿游戏》。

  在2012年的电影《饥饿游戏1》上映后,报道明确指出:在非英语区,本片遭遇票房惨败。就我个人观感来说,我觉得此片情节拖沓不明所谓,实乃差片无疑——顺便导致了对其续作的弃坑。事实上,《饥饿游戏》得以在西方市场的大卖正是顺应了女权主义运动的思潮。我仅仅是猜测,他们等待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主角去冒险,已经等了太多年。

  这种思潮值得肯定。只是希望弱势群体不要在发声中走向矫枉过正。

  有点像如今美国的少数族裔运动,过分刻意去追求形式上的平等,不知不觉中真的会用力过猛的。

  话题回到如今的女主角身上。这位能力超群、历经坎坷的独立女性也许某段表现很酷,却真的很难让我生出亲近感。文中的谋划、历险、搏杀,在我看来是一位女性做起了男人的“传统工作”。

  并不是突出性别特质后,所追求的平等目光与平等对待。

  这是忽略性别差异后的取而代之。

  (更何况文中设定给女主的悲惨遭遇只能令我感到森森的同情……好吧,这句仅是我大男子主义作祟。)

  实话实说,我对于女权主义知之甚少,更无从推断“政治正确”的女权主义究竟在主张着什么。也许这个疑问要等到《第二性》看完才能有初步答案。

  但无论这份主张是否为我自己所喜吧,既然抱有同样梦想的一批人已经努力了许久并且将继续努力下去,我们需要报以尊敬。

  —— “对与错只是相对的,但坚持的人在我看来值得尊敬。”

  祝愿这份坚定的努力能收获改变。

  就像卷首的独白 ——

  “最遥远的光亮,比离我们最近的黑暗还要靠近我们”

  “你屈从于已存在的黑暗,而我,屈从于尚未存在的黎明”

  《第43条疤痕》读后感(十):愿你安静如常

  他那天站在在港口码头,目光从海面上掠过,注视着圣多明各,直到它消失在地平线那里……

  “我每天晚上都会梦到你”

  “我期待这一刻有11年了,我满脑子只想着你,我很难摆脱这种感觉。”

  “如果我能够那样做,我愿意每天陪着你,每时每刻都成为你的生活的一部分”

  ……

  弗朗西斯科转向了芒罗。他们的目光相遇。他露出微笑……她仿佛是通过别人的眼睛看见弗朗西斯科慢慢跪倒在地,继而头朝下倒在泥土里。

  然后,整个世界变成了黑色……

  弗朗西斯科,这是我想提及的人物。而不是女主人公芒罗——即便她是坚强的代名词,即便她是一个永远值得称赞的人物。

  我做不到用十年的时间去寻找和思念一个人,这种执着在我看来更多的存在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中——书籍、电影或者其他。但我仍然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期待这种执着的出现,就好比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相信有天堂、相信有灰姑娘还有让人怦然心动的王子。

  十年,弗朗西斯科等到了那个姑娘,也为这份等待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讴歌美好,我们为悲剧感怀,是因为我们太久没有流泪了吗?

  在《第43条疤痕》的扉页中,作者泰勒·史蒂文斯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献给我儿时伙伴当中的所有幸存者,你们知道我指的是谁。

  我也获知,在该系列小说的第二部中,也仍然有一句话:

  献给未能幸存下来的人们。愿你们在永恒的安息之境,找到生前不曾有过的平静。

  是了,十年又如何?即便阴阳两隔,有一句话是为你存在的,就够了。

  愿现实的骨感也能有一丝缝隙,长出希望的肌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43条疤痕》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