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6-24 20: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精选10篇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是一本由朱云乔著作民主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一):朱云乔最棒的作品,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这样的书写,显然比起钱钟书和杨绛本身的爱情笨拙浅显得多。当他俩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已然是老人模样,可是再老态龙钟,再佝偻疲惫,他们也有过光彩照人青春。一个是享誉清华大学才子,一个是诗学孝义满腹的才女,从年少时期的一记擦肩而过月老的线就早已暗中将二者的步履紧牵。结为连理后,二人相敬如宾,在治学之道上相互支撑,一个是荣耀榜样,一个则是得力辅佐,即使在国家运动时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二者也是同甘苦共命运,毫无怨言,从苦难中一路相携走来。

  本书还原了两位老人的青春年华、求学之路,从一而终的爱情成为整本书连接二人治学生涯的线索。爱情不是将所谓的“爱”放在唇边,而是以相扶相掖的姿态共同抵达人生的理想和终端。叙述上时而从容时而简约,以两人各自的作品的影响产生背景作为依据,将伉俪之情衬垫得更为动人作者定有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巨细靡遗地展现了学人夫妇人生和爱情。

  书中回溯了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往事,两人从清华大学走向牛津大学,又从牛津大学走向巴黎大学,一路求学,并在爱情滋润下诞下宝宝。他们在异国他乡旅程中,一定有过浪漫感动。国内战乱,他们却毅然选择归国,选择清贫单一的治学创作生活。钱学研究者胡河清曾如此赞赏二人:“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两句话,一双剑,将两位学人在学界的地位风格全提点出来了。而两者写作风格上的迥异,或恰是彼此互补交融的一个力证。

  钱钟书身上有书呆子气,自有一股读书人清高,才学上的造诣一定也引得周边嫉妒,若他是一盏晃眼的灯,杨绛便是他的灯罩,替他收敛才气四溢的光芒。她曾说自己是他的“拦路虎”。为了在晚年争取更多时间治学,他们闭门谢客,都是杨绛谢的客、闭的门。与外界几乎断绝联系的大隐之风,或许与他们此前受过伤害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假如没有晚年下乡劳动改造遭遇他们的爱情未免带着与世隔绝般的天真,可是即便下乡改造,田间地头依然盛开着他俩的浪漫,在说话容易遭罪的年代,他们用小纸条传递所思所想。

  杨绛的戏剧作品《弄真成假》上演后,钱钟书从中获得灵感打算写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这便是后来长销不衰、影响好几代人的《围城》。那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现已是用来形容爱情与婚姻绝佳的名言了,略带调侃语气,仿佛吸纳了英式幽默中的那种刻薄,但的确道出了真谛小说虽然轰动受欢迎,钱钟书却只写一部。他与杨绛共同养育孩子也只有一个:钱瑗。有了孩子后,他们就组成了三人世界,和乐共处,全然没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与代沟。当钱瑗、钱钟书相继离世,唯留杨绛一人存世,她在《我们仨》里感慨道:我们走散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无非便是亲人辞世、无依无靠曾经欢乐都转眼成云烟。杨绛收拾自己的余生,便是与钱钟书的手稿共度,编辑整理他生前所有的手札笔录,从他遗存的墨迹里找寻生前的那个他。一个人孤独里,谁说缺了爱情的浸?这又是另一种相守陪伴。钱钟书病榻前日夜陪护,离世后善后与整理事宜,都由杨绛一人落实,她耳畔犹存钱钟书离世前抛下的一句“好好活”,于是全心全意活下去,为两人的旷世奇绝的爱情。即使在多年后,拍卖行惊现钱钟书与友人的信札,她也毅然挺身坚决抵制。

  钱钟书曾这样形容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的确,与最爱的人结为连理,并不仅仅欣赏对方一面,而是很多面,既有志同道合雄心,又有缠绵温婉爱心,而且贵在有一同吃苦的决心。对照如今各大电视台满天飞的物质爱情观,这种质朴、简约、白头到老的爱情确实算得上惊世骇俗

  或许年轻人还无法理解感受这种真水无香的爱情,但人生走到中途便一定能够领悟。真水无香,静水常流,这是何等可贵的爱情啊!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二):一曲珠联璧合的旷世情缘

  钱钟书和杨绛,是中国20世纪传奇

  学者夏志清说:“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界再没有一对像他俩这样才华高而作品精、晚年同享盛名幸福夫妻了。”

  清华园的一见倾心,是源于他们对文学的爱好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默契。所以,从清华园到牛津,从牛津到巴黎,他们一路夫唱妇随,相依相伴,并且在学业上彼此成全。虽然他们都不喜欢政治,但为了回到战时的祖国,他们不惜中断挚爱的学业。

  爱情是甜蜜的,生活是琐碎的。从学习做饭开始,在紧张的学习和研究中,他们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虽然平平淡淡,安安静静,但相知相守就是幸福的。杨绛曾坦言:“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钱钟书曾对她说:“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在他们心目中,彼此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所以,他们困居“孤岛”时,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和“资产阶级学者”遭到批评、下放劳动改造时,能相偎相携,共度难关

  钱钟书赠予过杨绛一句话:“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他们用一生谱写了一曲珠联璧合的旷世情缘。

  因为不愿分散女儿的挚爱,所以他们一生只有一个孩子。虽然对传统文化知之甚深,但他们的家庭却没有传统的角色定位。钱瑗说:“我和爸爸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我的的弟弟。”因此,除了共同在一起各做各的学问,他们一家相处时光拥有格外多的欢声笑语。他们仨就是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借助文字回溯他们的人生旅程,了解他们的求学生活,感受他们对学问孜孜以求精神。可以了解他们的重点作品的写作背景及内容风格,了解他们的工作、治学、生活和做人

  书中写的是大学者,但我们感受到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叙述的语言华美典雅,与传主品格相得益彰。是一本趣味性强、轻松好读的传记。惟书中很多内容与《我们仨》重复

  虽然“我们仨”走散了,但六十多年的相知相守,营造了一个和谐温婉的世界,鼓舞杨绛书写着穿越百年烟云的传奇……

  文字指瑕:

  1.第Ⅰ页,倒数第三行“作者定有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中,“有”宜删除。

  2.第012页,第三段“因着深受三姑母的爱戴,女高师的女大学生们也很喜欢听话的小杨绛”中,“爱戴”用词不当。

  3.第220页,第二段第二行有“黄昏薄幕”,“幕”当为“暮”。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三):我们的朱云乔

  简朴的生活,高贵灵魂。这一年,她发表感言说:“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或许,她想归去了,想去那个有钟书和阿圆的世界。只是,我还是想为这个质朴的老人送上最诚挚祝福:祝您健康长寿

  她说,自己是个零。人生百年,她已将一切参透,在她眼中,外界所有的赞誉都是浮华,她只是一个妻子、母亲,一个活生生的人。聪慧如她,只淡淡一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便道尽人生真谛。

  如今,杨绛先生已经一百〇三岁,依旧淡定从容地活着。关于丈夫、女儿的事情她早已完成,现在不慌不忙地整理着自己的作品,她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此时走了,也可放心了!”

  爱夫之情,爱女之心。她真真切切地思念着两个至亲之人,但生死有命,她也并不多加苛责。或许,一切正如她所言:“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相思染指年华,为爱已望断天涯,今生的你是我胸口的一颗朱砂痣。只是来世那棵开满樱花的树下,你会等我吗?

  在时光深处等你。他如是说。

  相思成冢,岁月轮回,她并不怕自己一人遗落红尘,因为她知道,时光深处,有两个人在等着她。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四):云乔的传记,有一种宁静震撼力。

  “ 赌书消得泼茶香”可以说,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是一段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两人都是知识分子,一生波折起伏,他们始终相爱相守。他们享誉文坛,却低调谦和

  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的确钱氏夫妇身上,有一种现代社会缺失的宁静力量。而在云乔的传记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读过他们一生情缘之后,也让我觉得更加接近幸福的真谛。

  读一本好书收藏一段光阴收获一种领悟。值得!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五):一本看后让人深思的作品,朱云乔与钱钟书

  他用一支犀利的笔,写尽世间纷乱,却用一颗宽和的心,将微笑注入她的眼睛

  她用一腔温柔的情,酿成半生美满,却与数载离殇相伴,将思念藏入流经岁月。

  无论是清茶般微甜的初见,还是日日夜夜相守的浓重,抑或是老态龙钟的相依相伴,他们的情感隽永珍贵,他们是钱钟书与杨绛,风雨中共同携手,走过了穿越世纪的爱情长梦。

  爱情的千般样貌里,我独爱这样的默然相守。没有海誓山盟,没有惊天动地,只是平凡相亲相爱,走过了生命里的每个瞬间,品味着生活的大智慧和小情调

  如今,三人之城只留一人独守,却依旧不减当年的温暖从容,仿佛那昔日的欢声,从未逝去。合上书卷,轻声微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六):爱朱云乔没商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遇上了,情爱萌芽了,当时年少青薄衫,牵手处,许下的是一生一世承诺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无涯洪流里,他们相亲相爱,相伴相随,虽然没有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却在细水流长间写满暖心的温情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一双人,一世围城。世事坎坷磨难多,他们携手共进,走过了爱情,走进了婚姻,他们举案齐眉,走过了“文革”,走过了一路世事。

  只是如今,摇椅依旧在摇,世间却只余季康一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她沉浸在回忆取暖。她说,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完全全是梦。

  守着曾经的三口之家,守着一世的倾城年华。

  岁月如歌,她已在世间走过百年,人也更加洗练豁达。她说:“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钱钟书曾如是概括自己的婚姻——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走过漫漫人生路,爱情究竟是什么?三毛说,爱情有若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不可说,那就不说。他们这对琴瑟和鸣的文坛伉俪,相携走过一生。纵然如今钱钟书先生已逝,但浓情不语,他与杨绛的一世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里静水流深。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七):朱云乔眼里的杨绛是最睿智女人,值得我们学习

  百年岁月,在苍茫历史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在一个人身上确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光。今年的杨绛已经103岁,这位早已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头脑清醒。这一生的荣辱悲欢,在她的心里凝练成了沉甸甸的智慧。

  她与钱钟书的爱情一直流传为一段佳话沧桑岁月里,他们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他们都携手走过,风雨同舟。他们几乎成了模范夫妻,无论是从个人爱好、志趣上看,还是从家庭背景上看,亦或从学历成就上看,都是非常相当的,这简直是天作之合。

  为了支持丈夫写作长篇小说《围城》,杨绛心甘情愿地揽下了所有的家务活,并辞退了保姆以减少开支。而钱钟书对她更是赞赏有加,以至于在朋友间留下了一个“誉妻癖”的称号。

  杨绛的文章正像她本人一样,乐观而宁静,智慧而婉转。她对文字地运用有着精准独到的领略,无论是在戏剧的对白里,还是在散文地写作上,都像一面静潋的湖一样平淡而意味深远。总是顺其自然,从来不会刻意地矫揉造作。而这自然的笔调里,又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八):在对的时间里遇上对的人

  爱情里最美好的状态:仿佛这么多年时光的等待,都是为那一刻彼此的邂逅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相亲。“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一世直如初见那般美好。想想,这是令人何等的艳羡啊!

  放眼世间,无论过去抑或现在,拥有如此一份美好的爱情与婚姻的人儿实在不多啊!看看这一双璧人——一代鸿儒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他们出现在彼此的面前之前,冥冥中月老一早已给他们绑定了红线——同出身于江南书香世家,同有一个开明的父亲。虽然在遇见彼此的路上,有着各自一些小小的不同插曲,但这所有的插曲,都是为那美好的相遇作铺垫。在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园,才气已响誉清华的一代才子钱钟书,在没有遇见杨绛之前,他的世界里只有对知识的探索与求知。而温婉美好的大家闺秀杨绛,任多少才俊追求也兀自不为所动。只因还没有遇到那与她共赴“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人钱钟书啊!直至有一天,彼此遇见,从此,朝朝暮暮,暮暮朝朝,眼里心内就只有彼此,再无他人。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始于清华园的初见,共同度过六十六年恋恋温情,相知相亲,相濡以沫的温暖时光,即使今天世上钱钟书已与杨绛先生阔别16年之久,可在杨绛先生的心内,钱老一如旧日那个记忆惊人,博览群书,可爱调皮的“大孩子”。杨绛先生守着他们仨(他们与他们的女儿钱瑗组成了他们仨)的温暖回忆,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活在岁月轮回里。那是她知道,时光深处里有两个人在安静地等候着重逢。而钱老则在多年前就给了杨绛先生最高的评价——她是他“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如此深情和眷恋,这份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是每个围城中人的美好希望啊!然而这个世间,又能有几人能够得着拥有这样一份一见钟情至死不渝的爱情呢?看看同是民国时期的才女萧红、张爱玲、苏青等等,她们的爱情遭遇的过程不同,可结局都是一样的令人唏嘘痛惜。放在当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盛行快餐爱情的时代,这份一见钟情、从一而终、一生互相扶掖,走过风雨飘摇,走过千山万水,你仍然是我永恒的至爱,已经是很少见了。

  唯其稀少,倍觉珍贵。

  “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还是向我们印证了——爱情一直都有她的美好与传奇。就看你有没有在对的时间里遇上对的人。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九):读朱云乔

  民国烟云,时代临界,不乏缠绵悱恻的传奇爱情故事。那时,这片东方土地刚刚掀开沉睡的眼皮,打开望向全世界的眼睛,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像是一团火焰,燃烧在每一个青年的心里。

  时间这把筛子,留下无数段令人回味的情缘,它们活跃在大小银幕上,也流传在茶余饭后的谈资里。细数这些往事,也唯有一段,看似并不波澜壮阔,却最暖心。

  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儒雅才子,一个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他们仿佛已有了前世的约定,不纠结,不吵闹,不理喧嚣,只是安静地牵着彼此的手,走到时光尽头。

  今天,人们仍然反复咀嚼着才子留下的经典命题:围城之惑。他却早已参透了自己的姻缘,与妻子走过万水千山。

  有人说,爱情最动人的时刻,是烟火绽放的那一瞬间,即使短暂,却也可以回味一生。我却觉得,孤单世界里的平淡相守,不抱怨、不欺骗,不相离才是最动人心弦。

  围城,是心理的围城,执手真爱,便无所谓出去与进来。荷尔蒙的吸引,只是瞬间。灵魂的契合,才是天长地久。

  这是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的爱情,他们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情人,最好的知己,最好的亲人,最好的夫妻。他们走过绽放的青春,也熬过战争与疾病。无奈世间没有完美,生命总有缺口,他们没能共同走到最后的最后。

  当人们过了喜欢狗血剧情的年龄,越懂得爱的真谛是什么,就越能够懂得杨绛先生心里的那份波澜不惊。我们在她的作品中打捞着往事,感受那平淡中的巨大力量,忽而明白,为何爱情可以生生不息。

  如今,爱情故事只剩下女主角,她带着淡然的微笑,即将跨过百年的时光轴。曾经沧海难为水,世上只有钱钟书,可以与她并肩而立。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十):爱上朱云乔从民国开始

  一见清新,一见倾心。《圣经》上说:“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

  一九三二年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已读了半年四年级的杨绛,为了顺利完成学业,也为了自己的清华大学文学梦,毅然报考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命运在召唤,她姗姗来迟,成了清华大学里为数不多的女研究生。

  清华大学研究院不仅学习考试都要考英语,还要学习法语。当时,大部分同学都不懂法语,在第一堂听写课上,只有曾在东吴大学自学过的杨绛全都写对了。教他们法语的翻译家梁宗岱大为惊奇,便问她说:“杨季康,你的法语是怎么学的?”

  突然听到先生的发问,杨绛内心很是紧张,以为自己有什么地方听写错了,慌忙答道:“我自己学的。”

  梁宗岱先生听了,很是满意,大大赞扬了她,并说:“好!我也是自学的。”

  从小她便是聪慧的孩子,在清华大学也没有例外,她不仅成了一名清华大学学子,还成了清华大学研究院里不可多得的女高才生。有人说:“杨绛肄业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求为偶者达七十余人,谑者戏称杨为七十二煞。”

  她虽然不像别的女大学生那样化妆打扮,但面容白皙清秀,虽然个头不高,但身材窈窕娇俏,性格也温婉大方,这样如出水芙蓉般清婉可人的女子,自是受尽男孩子的爱慕追捧。只是,杨绛却一直芳心未许,只因还没有遇见他,那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男子。

  其实,她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不久,便知道钱钟书了。那时,他本科生三年级,却早就成了清华大学口耳相传的鼎鼎人物,就算是新入学的学生,也都知道他的赫赫大名。

  那些初来乍到的低年级学生,想要一睹这位江南才子的风采,只是奈何才子太过傲气,架子也大,并不敢冒昧拜访他。而这一切的一切,也给钱钟书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只是命定的恋人终将相遇。那是一个人间三月天,幽香阵阵,风光旖旎,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她遇上了他,只一眼便生出万千情愫。

  很多年后,有男同学气呼呼地问杨绛:“他们说钱钟书‘年少翩翩’,你倒说说他‘翩翩不翩翩’?”对这样的问题,她本不想理睬,但这个男同学不依不饶,她便淘气地说:“我当然觉得他最翩翩!”

  后来,当她再回忆时,又这样写道:“我应该厚道些,老实告诉他,我初识钱钟书的时候,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

  只是,爱情不是简单的翩不翩翩。虽然初识时,他并不算风度翩翩的男子,但因为爱他,在她心里,他便是最翩跹的依恋。

  他瘦小清癯,目光炯炯,闪烁着无限的光彩与生机。她娇小玲珑,温婉聪慧,还不失娇俏可爱的活泼劲儿。当时年少轻薄衫,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家乡、文学,抑或不着边际。杨绛听着钱钟书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只觉自己的心,在他诙谐幽默的谈吐间柔软一片。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对南国才子佳人,醉在暖暖的春日芳菲中。他急切地向她解释:“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而她也慌忙澄清:“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感觉到了,爱情便来了。因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的默契,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暗暗生出怦然的心动──他们一见钟情了。

  有个倔强的女子曾深情缠绵地唱过:“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终于等到你。”在最美的岁月流年里,遇见那个对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我笑若桃花,只为初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爱情是一场甜蜜的心事,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诠释着刹那定格的永远。

  心语微澜,轻漾缱绻,文学在两人之间架起爱的桥梁,他们在学业上相互帮助,在心灵上相互沟通。他们相识相知,一起徜徉书海,只是举手投足的一个微笑,便会满心的宁静。

  有人说,是季康的爱,激发了默存倾泻而出的创作热情,也有人说,正是因为这相知相恋,他的思维才格外敏锐清爽。这样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并没有外人知道。只是,他们同在清华大学的那段日子,从钱钟书手中流淌出的锐利文字,数不胜数。

  虽然他所做的多是理论性的文章,却并不艰深枯燥,或许他真的从那个俏丽女子身上,学到了几分灵动的细腻。

  他总是一副拉家常的模样,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喻,诠释那些深奥的文学哲学理论,从来不会板起脸孔,满嘴看似高深的晦涩词汇,故作传道授业的权威嘴脸。

  “神秘主义需要多年的性灵滋养和潜修。不能东涂西抹,浪抛心力了,要改变拜伦式的怨天尤人的态度,要和宇宙及人生言归于好,要向东方和西方的包含着苍老的智慧的圣书里,银色的和墨色的,惝恍着Rabbi的精灵的魔术里,找取通行入宇宙的深秘处的护照,直到──直到从最微末的花瓣里窥见了天国,最纤小的沙粒里看出了世界,一刹那中悟彻了永生。”

  这是钱钟书在评论诗人曹葆华的《落日颂》时,对他诗作里的神秘主义色彩的本质揭秘。“一粒沙里一世界,一朵花里一天国。无限在你掌心收留,永恒在须臾把握。”他将爱幻想的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这两句诗融入了后两句,将“神秘主义”诠释得更加形象贴切。

  她是他的陪伴,而才思敏捷的他,也是她一辈子的骄傲。他的才子气质和名士风度,给他们的爱恋注入了独特的浪漫和风采。文采斐然的他为她写诗,为她送上一篇篇撩动心弦的情书。

  他曾不无玩笑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原来,他竟然在一首情诗里融入了宋明理学家的语录,真真俏皮古怪啊!

  一九三三年夏,钱钟书要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了,他去了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只留杨绛一人在盈满回忆的校园继续学业。原来好时光走得这样快,他们与离别赤裸相对,不是没有感伤,只是他们相信,还有长久的聚首等着他们。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邂逅一段深情,默契十足,甜蜜无限,他们又怎么会被这暂时分离的感伤冲淡。

  只要把爱放在心间,便是阳光普照的六月晴天。

  其实,校方有意让他留校教书,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临近毕业的时候,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劝他留下来,只是他一概谢绝了。

  为此,陈福田教授很是生气地说:“在清华大学,我们都希望进研究所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我们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几分光彩,可是他一口拒绝了,他对人家说:‘整个清华大学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未免有点过分了。”

  他确是傲气的,有些自负盛名,只是不少人仍然对这句话的真实性表示怀疑。长于书香门第,他的举手投足间皆是儒雅的气质,并不至于说出太过猖狂的话语。

  还是吴宓教授对他宽容厚道,他如是说:“学问和学位的修取是两回事,以钱钟书的才华,他根本不需要硕士学位。当然,他还年轻,瞧不起清华大学的现有西洋文学教授也未尝不可。”

  其实,他没有选择留在清华大学还有别的考量。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对华北地区也是虎视眈眈。忧心国家安危的广大学士,已无心安坐学习,屡屡请愿游行,清华大学混乱一片,几乎不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他不想在这样的氛围里进行文学研究,另外,他的知识体系,说起来大多源于自学,他已经具备一定的治学能力,研究生的课程读不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这时,在上海光华大学做中文系主任的父亲,召他南下光华大学任教,所以,他踏上了赴沪的旅程。

  他走了,带着对杨绛的牵挂与惦念。爱如清风拂过,分离是淡淡的忧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