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别离》是一本由谈笑静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爱别离》读后感(一):爱在此岸,别离在彼岸
九月飞秋,花开芳菲,幻舞一瞬。放下悭吝,于时光的罅隙,匿影藏形。我们所排斥的“这里”,往往也是别人想来的“别处”。——题记
多年前的签名档常常是这样的:我也一直渴望被人收藏,免我苦,免我伤,免我枝无可依,免我流离他乡,免我死无人葬。
现在的签名档多是这样的:你好,再见。
曾经叫喊着不结婚的女童鞋们多数都成了喋喋不休的怨妇;曾经雄心勃勃出国留学的青年才俊们最终还是倦鸟归巢;曾经以愤怒为动力的知识分子现在只在访谈节目上赚取出场费和口舌费。
生活最不需要的就是不疯魔不成活,生活是沸腾后渐渐冷却的白开水。
其实热血的、迷恋的、虚度的、怀抱的、唾弃的、挣扎的、雀跃的、退缩的、乞怜的、狂妄的、漠然的一切都有毒。碰了,万劫不复。不碰,后悔得万劫不复。
园中盛景已过,只见苔痕浸野渡,城春草木深,我们哪个人不是在向死而生的活着。从此岸到彼岸,有人起身,有人停坐,有人死去,有人一如故往的向前。我想我们都是孜孜不倦的摆渡人,由生及死,间隔数十年的一水之遥,而所有无法全数实现的梦想,你怀抱它,便可泅渡。
那天我背着旧书包骑上自行车,驶向我高中的方向,只是在那一站,车再也不会停下。
有时候不得不感激,这世上那么多本不经意的成全,因为很多之后的联系,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只是说说而已。
那些曾经同行的人,无论正拥有哪一片天空,他们都脚下有风,各自灿烂。
仅此,而已。
看到《我们》这一期的主题是「爱别离」,我的时光随即飞回到08年,大学毕业的那一年。
那一年,我就已经不善于煽情了,尽管我曾经以文字为傲。08年的6月,钮哥说:以后,你一定还会有这么多的真诚,从新再来过。我不置可否。我在认识新的朋友的同时拒绝新的朋友。
那个秋天,帅哥回来了一趟,然后又走了。
那个冬天,小威回来了一趟,然后又走了。
这个春天,顺生回来了一趟,然后又走了。
这个夏天,我们都回来了,然后又都走了。
青春留不住,我知道的。其实很多东西都抓不住,如流水。在宿舍的楼道里听到有人唱起了《七月》,我对他说,你看,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了7月。那时候我们已经离开。无论如何这个轮回又开始了。我们又要告别的聚会,又要拍照,又要站台送别,又要散伙饭,又要哭泣。
生活就是这样的。
说:那天L和X躺在草坪上数楼房,数着数着就得出了结论:是死亡让人生有了意义——那么,是别离让聚会有了意义。珍惜每一秒,这或许是解决方案的一种。
那天偶然唱起了《在路上》这首歌,发现自己很喜欢这种感觉,安静而有点茫然,但是却没失去希望。
站在北京345的公交车里我忽然很悲哀,带点绝望。我就那样一直孤独地站着。我们还能一起踢球吗?我的朋友们。
等凤凰花盛开的时候,我也要滚蛋了。我说过,我不留恋潍坊,我说过,我无论如何都得走。
L告诉过我:永远没有新的开始,永远没有结束。但是他没有告诉我什么是永远。
我只是知道所谓别离,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在别离中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让自己微笑。
明天?天空也许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我们在这里很安全。停止思想,让爱别离。
我只喜欢两首叫做《青春》的歌,一个是沈庆的,一个是汪峰的。前者的歌广为流传,而后者的青春,知道的人就没有那么地广泛。之前在大四毕业生旧书摊上花几元买的筠子那盘唯一的专集,一直也没怎么听。到了自己大四卖旧书的时候,差点又给转手卖了出去。终于因为一些东西感动了我,而决定把她留下来。某天晚上听到汪峰版的《青春》,我知道,它最终刺痛了我。
筠子在这盘磁带的扉页上曾经说到:录这首歌的时候她哭了,她是为什么哭的我不知道,也许这首歌就是用来让人哭的。
那些黑白照片,唱这首歌的人已经不在了这个世界,还有汪峰写给她的——美丽世界的孤儿,你看车辆穿梭,远处霓虹闪烁,那多象我们的梦。
去年的大概这个时候,我们喝醉了,我和L靠站在宿舍楼的阳台上透风的时候,我看着潍坊的夜晚和那些亮起尾灯的汽车,我哽咽着哼唱着这几句歌词,L转过头对我大喊,你丫***别唱了,他的脸上满是泪水。
终究有一天,我们也许还会一起去那个足球场,去找,去找,在变了颜色的天空下面。
时间再回流到2014年的9月。
坐在13号线的地铁上,头倚着车窗,看着暮色降至时,灰色的帷幕渐渐向远处天际卷铺,即将盖上只剩一角的碧落。我便知道,和它一同前行的还有每天都在重复的时间。
当我们说去时,真的是在心神俱往地奔赴吗?
我时常心存幻想,想象所有路的终点还是自己出发的地方。只是现在每一条路都是单程线,每一年的青草丛生都封印了去年的残雪,用下一个春暖花开诱惑你渐行渐远。
人生就这样由无数条单程线组成,谁也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终点会停在何方。只能在各种复杂情绪的交织中,暗自赞叹单程线上永远不会重复的新鲜光景。
原来,面对爱别离,我们只是如龙树菩萨所说:我们不断地重逢。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我现在在杭州的唯一一家二十四小时书店,也是第一次停留在二十四小时书店,打开电脑看完先放出的这两篇文马上就掉了眼泪,因为这两个对象对于我来说都有太过特殊的意义,我也已经不为自己很低的泪点而羞涩了。
我对父亲的爱是我心中唯一深厚到无可比拟的感情,大概是几年前父亲出了车祸的那会儿直到现在,我在看到疾驰的车子的时候总会有莫名的惶恐,再后来,我会想到死亡,我根本无法想象父亲再也不在身边再也不会在我明明长胖的时候还说我过得又黑又瘦了的那种情景,满世界都是暗的,没有光能照进来。对于至亲的人以死亡的方式消失不见这样的话题讳莫如深。
家里最后一次养狗应该是高一的时候,已经六年了呢。皮皮是在冬天因为冷冻死去的,我以为我已经不记得了,可是菲菲让我想起了它,灵动的眼睛,黑亮的皮毛以及死去的事实, 就像笔者不停地被人提到菲菲死去的事实一样。
我性格里的脆弱和软弱显而易见,有些东西始终不能接受,有些问题始终逃避,所以在看到《我们》新一期的主题“爱别离”时有看见光的感觉,人处于迷途混乱的状态时需要引导,一本书不能立刻改变你所有的想法但它可以给你一个方向,因为是“我们”,不是“我”和“你”,我们借此得以看到更多的人和我们有相同的经历,有共通的情感,但因为和我们有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而得到救赎。这就是我喜欢《我们》的原因,我,你,都不是一个人。
期待九月“爱别离”,希望去用平常心来面对爱,别,离,也想问,是不是所有的过于浓烈的感情到后来都会变成一种伤害。
《我们·爱别离》读后感(三):爱别离
这两篇文章写的很深刻,或许我并不是想写书评,只是觉得它的深情和文字让我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姥姥是2010年去世的,对于一个从姥姥家长大的我来说,那种离开很承受不来,妈妈总是在哭,我不敢在她面前哭,怕我自己再让她更难过。朋友们都说我自从那之后就变得自卑和懦弱,像个没安全一直想要依赖的孩子,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我只是在夜里去深深地怀念,我看不出自己的变化就像我虽然知道她的离开但一直都认为她还在。佛家说了脱生死,我想也许真的只有了脱生死才能没有这样的痛,佛家说轮回,我又在想是不是她在另一个地方又有新的生命,可我不愿这样,有轮回就有无尽的痛。我甚至无法想象当我爸妈离开我的那一天我又会变成什么样,随他们去?感觉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他们是希望我好的。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愿我们早日脱离六道轮回之苦。
《我们·爱别离》读后感(四):不想,这竟是谈生死
我还年轻,对生死一直不敢妄言,但这些文字确乎触发了我的回忆。从我记事开始便只经历过外公辞世,老人家病了很久,最后过的那天,我晚上放学回到家才知道,是进门后外婆那么直愣愣、颤巍巍的一句:
对于外公的病虽然我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可当时,只感觉是心上悬着的刀就这么猛地落下,生生切掉了一块,一时间不是悲从中来,不是痛哭流涕,而是痛极了的不知作何反应。我长在外公外婆身边,感情自不必说,当时14岁的我单单只”哦“一声,静静拿了衣服走进洗手间。再也不能自持!灭顶的悲冲破身体,我努力压低声音却又平生第一次那样肆无忌惮地流着泪,左顾右盼但又抓拿不住什么,最后就那么蹲着,蹲在地板上,一分一秒,独自亲尝了人生的别离。
那时“死别”对我来说是直观的——我的生命里再不会有他在马路牙子边来回踱着步子等儿女都回来吃晚饭;再不会有他一面打着瞌睡一面听七点半的新闻联播;再不会有他年近八旬依然搭梯子查水表、扛锄头下菜圃······我再不见到他,哪怕是病床上枯槁的模样,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这样的事就是命运下的通牒,不容商量,不容有误,哪怕我们带着多么大的放不下,终执拗不过那一声长叹似的咽气。不知道人走过死亡这道门槛会通向哪里,而关于外公我最朴素的想法是,他在坟丘近旁的那棵枇杷树,他在老房子屋檐下的一缕蛛网,他在今后每一个我酣睡的月明。
爱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情操,因为爱能让我们生命变得更加美丽。爱是相互的,用自己的心去真心爱每一个人,爱与快乐同在。我们要学会去爱。爱与快乐同在,你付出一份爱,就会得到一份快乐的恩赐,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只要快乐就好。
快乐隐藏在每一个爱的细胞里,的财富它不是财富,不是权势,而是一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灵,让自己的爱去换一份快乐,换一份宁静,换一份属于自己的爱,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因为别人会用的爱回报你,让你每天都生活的很充实很快乐。
爱是永恒的只是我们付出的太少,所以我们才感到孤独,感到寂寞,让我们用心去爱吧,让心灵不再哭泣,让“天空”不再阴沉,因为爱在你我的心中永驻,可以生成的爱与快乐。
《我们·爱别离》读后感(六):有相遇就***有离别
《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
在最近一次的离别里,我依然显得练习不够,愁眉不展。我问比我年纪大的前辈:你不难过吗?他回答我,习惯就好。
我点点头,回家就哭了。
这种事如何能叫人习惯?一个曾经每天可以见面,嘻嘻哈哈一起玩闹的人,突然有一天就告诉你,我要远走他乡,追寻幸福去了,勿想勿念。就剩下自己跟个木头桩子似的,光秃秃、傻愣愣的被扔在原地。
习惯就好,不过是麻痹自己,从来也未对这个人上心,从来没付出过感情,你把我当作生命的过客,我也只当你是擦肩而过的路人甲。这世界上比起离别更痛苦的,就是欺骗自己的感情。
生离死别,两个不同程度的离别,前者是我明知道你在那儿,我却不能再次遇见你;后者是我根本就不知道你到底去了哪儿。这两者我都经历过,心痛也不过分左心房痛还是右心房痛。
第一次跟人告白,是在距离这个人已经转学走七年。七年之痒,痒过脚气。暗恋恋得如此之苦,我决定给自己一个解脱。三年前见过他一次,不过记忆里他的模样已经被美化磨皮得无法直视,跟真实模样出入过大。三年后我鼓起勇气在私信他告白,悲剧收场,从此渐行渐远。
然后就是最近的这次,我在微信里敲出:“那我就不操心那么多了。”对方没再回复我,我心下戚戚然,再一次划上诀别的句号。
我周围的朋友在即将到来的毕业季里也都损失惨重,每天都在唏嘘谁和谁又分手了,分手的原因不外乎异地、工作、家里反对、喜欢上了学弟/妹。饭局上大家聊得风生水起,跟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然后突然就有那么几分钟没人说话,气氛尴尬得如履薄冰。他们眼神飘忽的盯着手中的杯子,或者呆呆的拿着筷子,脑海里一遍又一遍走马灯似的回放离别那天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漫长的几分钟过去,冰面裂开,饭局重新活跃起来,却听见心碎的声音。
有的人,明明有机会见,确是再也不见了。
有的人,我想见,却再也没机会。
再见。
《我们·爱别离》读后感(七):“想念成了此生唯一的绝症”
先看的微姐那篇
菲菲也是我们的长久朋友 城市日记里 微姐会讲到它 书里 会有它的身影 随处可见微姐对它的爱和依赖 生活里每一部分都有它 应对这样的消失 艰难程度不敢去细想
想起当初城市日记突然没有的时候 含着眼泪给微姐写信 言辞恳切激动 收集来三年多的节目 反反复复的听 每次看到可能会再开播的只言片语 立刻奔走相告 兴奋地简直想去天上飞一圈 也试着去找其他类似形式的节目想要替代它在生活中的位置 无果 想念一直延续
再看《给爸爸的信》 盈眶的热泪终于满溢
我的父母都是那种会对直接表达感情感到羞涩的人 我自然也跟他们一样 看爸爸去哪儿 里面的孩子们跟爸爸之间常常亲吻 说我爱你 love u 我都会很羡慕 甚至会感动的流眼泪 长大后感觉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了 很多话 愿意跟同学朋友说 也不愿意跟父母说 会对父母发脾气 也能感觉到他们稍许的小心翼翼 看艾子的文字时 曾经的那些场景闪过脑海 懊悔到心痛 庆幸双亲健在 以后多与他们分享大小琐事 回归那个依赖他们的小孩子 尽力满足他们对我的期望 在别离之前 用力相亲相爱
quot;想一个人有多想念 那又是文字失效瞬间"
《我们·爱别离》读后感(八):看到菲菲的故事想起 了它
2014年年初时,我们家附近莫名其妙的多了好几只野狗。但其中有一只黄色的看起来好温顺的狗,对于我这个对宠物没概念的人来说,第一眼看见她时就好喜欢它。放寒假在家时,我发现这只狗恰好每天晚上在我家的老房子那休息,之后我又跟我妈讲这狗怎么好。我妈就说这狗没人要的话,那我们就养着吧。奇怪的是,之前这狗是在老房子那里居住的,说这话没多久,这狗就在我们新家的门口住了,晚上看家。在农村基本上,狗基本上都是在门口住的,也没什么人会特地去训狗的 ,但偶尔我会逗下狗狗玩,我感觉狗狗好像能听懂我的话一样,感觉好神奇啊!暑假有事,在家呆了几天,看到狗狗,不知道怎么回事,想给她洗澡了。我和弟弟可忙坏了,由于 狗狗没洗过澡,不好伺候。当我和弟弟把狗狗当成小伙伴一样来照顾她,晚上还和她比赛跑步。感觉这样的时光特别美好,而且狗狗也超级配合。当我们跑快时,说比赛看谁跑得快,狗狗也跑得特别快,当我们累了,慢下来时,她也慢下来了,就在我们旁边对着我们摇尾巴。现在想想这些画面都觉得好温馨啊。这个狗狗也从不挑事,特别温驯。但是偶尔别的狗狗和她打闹时,我都阻止他们,因为我家狗狗怀孕了,行动不方便,我感觉她会吃亏的。可是我在怎么保护她,她也没逃过农村那些没教养的毒心妇女,狗狗在快生仔的前一个星期被人给杀死了。当狗狗失踪时,我们全家都找了一遍她平时去的 地方。没找到时,我还安慰家人,说:狗狗贪玩了,晚上会回来的。过了一个晚上,还是不见狗狗。我们都着急了,可还是找不到。我想:”会不会是她在哪个地方突然生仔了,一时离不开,不方便回来." 可是,万万没想到,几天之后,我妈说她去地里干活时在大路上看见狗狗死了。我们当时听了好伤心,说去把狗狗的尸体拿回来埋了。可是后来又不见狗狗的尸体了。出来工作了,今天表妹跟我讲他们公司的人心怎么险恶,我就想到了对狗狗实施杀害的人。当看到秋微写她家的菲菲时,我想到了我家狗狗陪我们的那些快乐时光。没见到狗狗最后一面感觉很遗憾,不过也好,没有见到狗狗最惨淡的一面,也不会对那个杀死手有过多的怨恨,就当她是迷路了,不适应我们的环境。
《我们·爱别离》读后感(九):时间带走你,时光温暖我
读完《菲菲》和《给爸爸的信》选读段之后,我想到了外公,2004年10月4日到今天,外公去世已近10年。
因为父亲在外地工作的关系,我是外公一手带大的,自然感情会很好。小学到初中,家长会几乎是外公去的,唯一有一次我妈去开家长会,班主任还问说怎么外公没去参加。
外公的身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具有民国时期文人的风骨,坚持,倔强,有理想,正气。外公一直让我相信,生活即便很多不如意,即便会有很多未知很多苦难,这些终将会沉淀成为很有用的经历;即便周围都是漆黑一片,只要自己心中有灯,哪怕灯光很微弱,只要用力,就能一点点改变很多无力的事情。
我愿意并且乐意受外公的影响,心中永远抱有希望,很幸运,直到现在,我活出来的还是我愿意成为的样子,并没有变成我自己厌恶的人。
我想,任何一种感情,对我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吧。尽管外公不在了,长达10年的时间,我还是会经常想到他,在我绝望的时候想如果是他会怎么做。然后,一步步的前行,我也想用这样的努力,在未来的时光里,温暖我旁边的人。
以此纪念我的外公。
《我们·爱别离》读后感(十):别离·爱
别了上一世
我们才有了这一生
然而就算是此生
也有唱不尽的离歌
记忆中
关于祖父母,外祖父母
关于我的父亲
我仿佛经历了太多亲人的别离
每一次都像是被他们带去了一部分生命和灵魂
可是,最终他们又把我完整的送回来
我知道,那是因了爱
如我爱他们般,他们对我的爱
我方能一次次坚强
上一世,我也曾抛下过爱我的人吧
这一生,我便来经历别离的痛
别离非伤
有爱为证
“当花瓣离开花朵
暗香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