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艺术的力量》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9 21: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艺术的力量》经典读后感10篇

  《艺术力量》是一本由(英)西蒙·沙马 (Simon Schama)著作,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4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一):将神拉下神坛的天才们---《艺术的力量》

  2008年英国BBC广播公司根据<艺术的力量>一书制作了八集的纪录片,因为这本《艺术的力量》,我也特意将这些记录片翻出来,打算一集集地看完。一集一位艺术家,一共8位,和书中的介绍顺序一致。这8位分别是: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大卫、透纳、梵高、毕加索和罗斯科。8位皆是艺术天才,上天赋予了他们独一无二才华,然而却命运多舛。

  卡拉瓦乔,二面一体人物,刚开始时,对画中无处不在的自我身影简直惊呆了。对镜子的镜面作用在画中的运用,卡拉瓦乔做了许多尝试,而通过透视镜中的自我,也让他陷入自我的迷恋之中,简直就是“纳西塞斯”。

  在他的画作里,呈现出现实主义强烈民俗味道。他的画,又因同性恋戏性谑等因素,被后人称之“心理现实主义”。早期的各种作品,都是非私人化的,充满个人趣味,直到他开始画宗教题材,慢慢成为历史题材,罗马最有名画家之一。

  因个人早期贫寒生活经历,他的画作充满了为“小人物立传”的意向,画作中的人物,就像那些贵族圣者们一样,占据画面中心,为“圣光”照耀

  卡拉瓦乔生活狂乱,因不尽的争斗声名狼籍,甚至逃亡。卡拉瓦乔的宗教作品,暴力奇异的斩首,拷打和死亡,他在作品中探寻宗教的救赎心灵慰藉,借作品自我赎罪,也以作品自我辩护。只可惜救赎之作到达教皇手中之前,画家本人已不幸路途中染病逝世。

  英国导演德瑞克·贾曼以卡拉瓦乔的传奇人生为题材拍了一部电影《卡拉瓦乔》,有兴趣朋友也可以一观。

  其他几位天才,介绍得也非常棒,慢慢看,慢慢体会作者观点公正清晰,值得一读。非常好的作品分析,画作印刷精美相信《艺术的力量》也是艺术类图书中相当有份量的作品之一。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二):人类永恒的力量

  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力量有很多种,比如科学的力量、政治的力量、商业资本的力量,当然最重要的还有艺术的力量,虽然艺术不象科学技术那样,能够创造物质东西,但是艺术创造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唯有这种力量,才能使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才能使人的心灵世界变得广阔高尚,那么创造这种力量的人就是艺术家,艺术家就是人类的精神之王,而这精神之王往往是超越凡俗,超越所谓的世俗规范,往往会被看作离经叛道者而受到打压、迫害,但是岁月、历史会证明真正的艺术是推动社会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重要力量,那些保守的、顽固维护自身利益的人之所以想方设法毁坏艺术,其实就是为了阻止社会的发展。

  英国BBC广播公司推出的艺术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讲述了八位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们的艺术成就展现了他们无与伦比精神世界,从中让我们透过作品看到的是信念意志反抗挑战、以及超脱凡俗的爱在他们身上的体现。其实作为普通人也有他们的悲哀地方,因为他们往往以实利去思考问题,以实利来衡量价值,因此无法理解艺术家的思想和心灵,甚至也无法欣赏艺术品美妙之处,所以使得许多艺术家生前贫困潦倒,作品无人理解而遭到冷遇,甚至损害。比如伦勃朗的《克劳迪·乌斯西威利斯率领巴达维亚人谋反》最后从市政大厅取下,无人问津,最后遇到分割。而现代人更看重的是市场价格,因此许多的艺术品不时遭到盗窃,他们并不是喜欢作品,而是喜欢市场价格,因此这是很可悲现象。作为人类文明的遗产,那么作品需要更多的是理解和认识,从中吸取灵感,推动文明更进一步的发展。

  由纪录片台本编辑而成的大部头图书《艺术的力量》,能使人们静下心来,去研究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作品。其实我们更要研究的是这些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只有从这些过程中才能读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所遭受到的非同一般磨难,以及战胜的毅力。任何的伟大作品诞生的过程都是一种灵魂的博斗,我们从这八位艺术大师身上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卡拉瓦乔从一个死犯,而获得新生,由《在大卫手提歌利来的头》而作为标志;伦勃朗的曲折人生,大起大落的经历,使他的作品成为史上最为粗糙有力的作品,以及他所处时代最为伟大的作品之一;贝尼尼以烤焦自己,而捕获到了《受诅咒的灵魂》的体验;大卫曾经革命的急先锋,以塑造英雄人物著称,可是革命的变化,最终导致他被革命所抛弃;透纳带了他的七件绘画作品参加皇家艺术学院画展,并遭遇人生中最窘困的责难和冲击。可他的作品却深入事物核心带领观赏者如直入风暴中心那样向着艺术力量的最深处长驱直进。凡·高的画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他的画就是生命体,他震怒的力量化为了他对自己艺术风格孜孜追求的不懈动力。最终他用举起画笔的手,举起了枪;毕加索从战争残忍和轰炸中,用立体艺术发出了他的最强音;罗斯科以他的抽象艺术,向世俗的物欲者发出了自己的抗议……

  当然这八位艺术家仅仅是艺术力量的代表者,不过当我们在观看他们的艺术作品是,在心中是否也会产生一种力量,同世俗抗争、同自我抗争、同一切束缚我们的思想抗争,去展现人类自由的心灵。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三):走近艺术大师及其作品 ——读《艺术的力量》

  走近艺术大师及其作品

  ——读《艺术的力量》

  普通的东方读者对于西方文化包括艺术作品理解起来总是相对难一些,尤其涉及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方面。所以面对大名鼎鼎的大师级作品,总有种敬而远之感觉

  而本书却拉近了我们与大师的距离,让我们走进大师的人生,倾听大师的心声,从而走近大师们的作品,感受到本书作者西蒙沙马一再强调的艺术的力量。

  本书大略按时间顺序分别涉及了八位大师及其代表作品,他们分别是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大卫、透纳、凡高、毕加索、罗斯科。西蒙沙马对八位大师生故事生动描述,让我们了解了他们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艺术家自身的成长经历、人生历程、个性特征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等等。我们结合这些背景知识能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要传达给我们的深刻主题和艺术家的心声。

  将天神打入凡间的卡拉瓦乔,不仅把自己作为演员一样画入作品中,而且不惜把自己表现为堕落的、需要救赎的人。他用底层生活的经历,来进行一种全新的基督教艺术创作。

  创造奇迹的贝尼尼,把冰冷坚硬的大理石变的柔软富有弹性惟妙惟肖雕刻的人物仿佛可以奔跑、喘息、尖叫、狂呼等等,拥有着超凡的技艺,就像他的作品《圣特蕾莎的狂喜》所表现出来的那样。

  从心作画的凡高,我们被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强烈、热情真实震撼,比如《吃土豆的人》的赭色和焦土色等更真实地反应农民场景;《向日葵》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强大的生命之力。不过让人无限感慨的是,上天给了他非凡的感受力来创作出了这些独一无二、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同时也让他遭受了家族精神病症所带来的苦难

  走向现实的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毕加索,他的反应灾难和屠杀的《格尔尼卡》,有令人不安的白炽灯、马发出的死亡的吼叫,会让屠杀者坐立不安,这就是艺术所具有的力量的最好的体现。

  另外,还有伦勃朗的精妙的肖像画,弄潮革命的大卫的诸多作品,透纳的反应奴隶贸易罪恶的作品《奴隶船》,喧嚣城市之中的寂寞之音的罗斯科的作品,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风格各异的绘画名作。

  这是一本走近艺术大师及其作品的不可多得好书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四):了解艺术

  从16世纪到20世纪。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绘画,以八位伟大的艺术家的生活包括梵高,毕加索为主线讲解艺术家及其同时代人的艺术作品。选择的艺术家都是在当时代极具创新和引领潮流的艺术家,以已知的他们的第一部作品讲解到最后一部。脉络清晰,相当于艺术家的传记。而且大量穿插了对画家作品严谨而有力的评价,以当时画家的心理状态,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状况来分析其作品。真实的再现当时的境况,清晰易懂,使读者对艺术史,对绘画、雕像,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对艺术家的心理历程及人际关系刻画,并不能保证其严谨性,且与笔者看的其他传记(一部较为科学的梵高传记)有所出入。但对艺术的讲解,艺术家的生平都很细致,且附有大量作品的彩印图片,可使人比较直观的感受。是了解艺术史,艺术作品不可多得的作品。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五):动人心魄的力量

  长假最后一本,现在只看了一半,希望今天能看完。这本书有一部同名的纪录片,很赞,当年我把那部纪录片来来回回看了两遍,无他,因为涵盖了我最喜欢的卡拉瓦乔、伦布朗以及透纳。原以为同名的书是纪录片的文字记录,看了却发现略有不同视频方式更侧重于跌宕起伏情节铺垫,而书本理智更多,偏重于对画作以及画家性情变化的分析,如果可以,建议两者都看。“这世间没有纯粹的英雄,也没有不可救药的恶棍。尽管歌利亚的头颅有着令人作呕的涎水、露出的牙齿、灰黄的皮肤以及低垂的眼睑,但是卡拉瓦乔的自画像中最令人震撼的,不是那个类似于被斩首的美杜莎的他,而是画家在镜中的最后所见:不是怪物,而是一个人。诚然一个人可以做出野兽般的行径,但他终究是一个人。即使歌利亚那致命创伤奇怪地凝缩为一双深蹙的眉头---那是一个人在行将死去的一瞬依然挣扎着想要理解一些重要事物时所流露表情。正如美杜莎的头颅四溅的鲜血,以及毡布上的约翰汩汩流出的污血一样,歌利亚的断颈之下不断喷涌的鲜血再一次使得从邪恶到救赎的转变成为有形。不可饶恕的罪孽如今得到了宽恕;好似经过洗礼通向重生。”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六):八仙过海各有神通

  《艺术的力量》里,说的是八位艺术大家的艺术生涯,也许,这本书内容叫艺术剪影,会更为确切些吧。

  这里先给想读的人打下预防针。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我们以庸常世俗的读书眼光,去粗看这本书,乱评这八个人,很可能,就愧对这八大仙人,不小心看走眼这本书。嗨,那可是辜负本书的作者、译者一番良苦用心啦。

  在下以为,如果我们真有敬畏大师之心,崇尚艺术之情,最好,小心翼翼翻开这本书。

  为啥这么说?借用木心老先生意思来说吧,“艺术,另有自己的上帝,另有自己的选民。”正如白天不懂夜的黑一样,我们若只看到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这两座殿堂,就自以为有资格亲近了艺术,而错过了另外的艺术风光,那是无知无畏吧。在我们没把这两者看透之前,或许,还没有谈论这里边八大仙人的资格准入证。

  《艺术的力量》书中透露,八位大师级人物,虽然肉身凡体,照样生活在人间——柴米油盐面包果酱,酒杯刀叉餐桌投资人,赞助商,权贵商贾,皇亲国戚,亲情情爱情,偷情奸杀暴力血腥,贫穷富有,信任背叛高雅低俗金钱美女……然而,奇就奇在,他们,却打破了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枷锁,为人类,推开了一扇扇全新的艺术之门。正如贝尼尼把毫无生机的大理石变为修女圣特雷莎的狂喜一样,那种以身体语言表达极乐情绪超然瞬间,就是艺术的珠穆朗玛峰。卡拉瓦乔,以大卫手提歌利亚的头之作,演绎了将天神打入凡间的戏剧。一切荣华富贵被他化作了过眼烟云。伦勃朗那见证了荷兰人奋斗史的杰作,当时竟成了垃圾代名词,直到多年后,这颗被埋没的夜明珠,才被世人挖掘发光。呜呼,只有时光机才能证明,世人动不动把“疯子”、“精神病人”、“狂人”的帽子扣在艺术家头上,有时真是是一种可怜幽默

  这本书可贵就可贵在这里:《艺术的力量》从独特视角告诉我们,当大师们遭受个体欢愉痛苦、心灵煎熬之际,被权利和金钱强奸之时,那是一种多么无法言说的孤独和寂寞。

  所以,当我们翻开《艺术的力量》这本书时,最好不要随便贬低断言《艺术的力量》归于何类书。这么说吧,艺术史中那些规矩的断代、断章节划分,人物、事件排序,冰冷的叙述,在这有味道有温度的书里不受重视小说中那些想象的第二世界虽然迷人,但这本书中的真实,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魅力。《梦的解析》那类心理分析书固然专业,但这本书除了作者专业的毒辣眼光,还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电视片解说词虽然有画面有镜头,但这本书除了画面镜头,还有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叙述语言。

  今天,《艺术的力量》这样一本似乎四不像的书,能经过很多人的辛勤付出,与中国读者见面,对所有爱好艺术的读者而言,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在此,请允许一个普通读者,向有眼光的出版方致意。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七):艺术的力量

  总体还行,印刷色彩细节还是可以的,就是有点反光。边看边用小日历记一下每一章的简单感受几个字,最后发现和人家的封面风格还挺配呢,都红红,留存。

  卡拉瓦乔和贝尼尼的两章最精彩,文字有力也比较流畅。当然首先是人家的作品有力量。

  梵高和毕加索的也还行。觉得伦勃朗和透纳,罗斯科的文字很晦涩,看不下去,当然,这几个人的作品也不太欣赏得了。

  毕加索的结尾有意思,写他最著名的画《格尔尼卡》是讽刺西班牙的佛朗哥内战中轰炸本国平民的,最后讲到现实里了,说2003年美国向联合国提交武力干涉伊拉克的提案,在某场记者会前,有人把这幅画的复制品挂在了发布会现场,结果有人找来联合国国旗盖上这幅让人不安的画,记者会照常举行。这在艺术史书里很罕见吧。

  沙马评论说,即便是新闻人员和当权者被这幅画震惊了几秒,他们最后还是会无视它,而不是拿什么东西去掩盖它。这就是专制政权的反应,他们理应说,死亡、伤害、恐怖。但是,他们不会。无论你如何安慰自己,这幅该死的画总会在某些方面让人不安,让每个人偏离主题,那么还是盖上好了。他说,这是对艺术的力量的最终赞美。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好奇这幅画到底画了什么?哈哈。

  沙先生终于有点气愤了,忍不住照进了现实。他说,你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着最强大的新闻机构,你可以调兵遣将,你可以一手遮天。但是,别和这幅画较劲。无论如何,都不要是它。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八):“艺术的力量”里说“艺术的力量”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艺术的力量。

  在这之前我已记不得有多少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艺术有何用?文学有何用?人文科学的阅读有何用?哲学书籍有何用? 我回答可以提高文化素养,然而这对实用主义,金钱至上的朋友来说似乎太虚化了。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限制答案,因为只有和功利主义联系起来才能找到对应的答案。艺术可以带来金钱么?假设回答说梵▪高的一幅画卖出天价,是否算是非常充满现实性的回答呢?可是梵▪高在世还不是穷困潦倒。

  然而还是这本书的书名,它指向我们去往另一个值得沉思的角度。严格来说这里说的是“力量”,它非同一般意义上的“用处”。一件艺术作品诞生以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它的外形还有凝聚于此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通常是与审美联系起来的,只有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产生审美活动才能进一步感受到艺术的力量。说起来这种力量与科学的力量一样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当我们看到客机的实用性时,同等情况下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地看清一件艺术品的实用性。但是一架飞机的设计要考虑是否充满人性化的内在,而这背后以人为本的想法来自何处,更深的思想内涵来自何处?我想它来自于一种思想的传播与扩散。往往有时这透过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件艺术品揭示出来。而乘坐飞机时我们大概不会在这方面有什么醍醐灌顶的感觉。

  西方的艺术作品正是从对神的崇拜转向到对人类自身的关注。翻开这本《艺术的力量》,赫然写着八个名字,他们是: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大卫、透纳、梵▪高、毕加索和罗斯科。连同着他们的画作,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如何将神打入地狱,最后面对我们早已破灭的信仰,如何接受这支离破碎的世界?毕加索的画笔撕碎了对人的歌颂,他再也不是万物的灵长。在艺术品的背后连同着整个西方社会的发展,透过时间顺序一路走来的艺术品所揭示的思想内在也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反思体现。

  这本书详细地谈论了这八位艺术家的作品,并且书中对画作的全景再现,大纸页的高清的印刷水平可要读者进一步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构图,线条,以及象征性的人物塑造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翻开一看。

  最后,此本的封底引用了毕加索的一句话,对“艺术的力量”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画作不是用来装饰公寓的,它们是战争的武器……”关于这点也许看看《格尔尼卡》这幅巨作能更加理解他这话里所蕴藉的深刻意义。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九):孤独的老水手-透纳

  山巅之上,石头垒砌的塔楼孤单矗立,那道光,像是神的启示,护佑着崇高静穆的孤独,离开这个世界,进入天堂。

  这是威尔士王子的象征,他渴望自由,却被禁锢在山巅,唯有死去,才能完成反抗,拥抱自由。

  如此高远孤洁的隐喻,已然预示着透纳不同流俗的心灵,向往着悲剧性的崇高。他可以画下泰晤士河两岸的柔美风光,浪漫安详。但是,心灵深处的呐喊,难以遏制的狂暴与混乱绝不满足于静谧恬淡,汹涌澎湃的想象力终会决堤,黑暗史诗即将上演。

  你是没有希望的,看着绅士白皙的双手,透纳如是说到。他总是把指甲留得很长,方便刮擦画布,表现内心的狂暴。

  大英帝国正处在最艰难的时代,失业率高居不下,战争失败,怨声载道,还有罪恶的奴隶贸易。面对这一切,透纳如何创作梦幻的风景?奴隶船在惊涛骇浪中翻转沉没,食人鱼正抢夺着猎物,狰狞可怖。没有人理解透纳内心的壮阔的狂暴。梦境中,他看到名为死亡的白马奔跑着,向他袭来。在这生与死的较量中,透纳绝不轻易服输,他通过创作摆脱梦魇,继续作画。

  唯有威尼斯荡漾的水波能安慰透纳的狂乱与疯狂。这座城市就是他的心灵挚友。逃出平庸沉闷的贸易帝国,透纳的想象力随着水波自由舒展。他看着海浪拍岸,感受到宇宙天地间摧毁与创造的节奏,找到了心灵的共鸣与慰藉。

  真相从来都不会是软柔美丽的,相反,那里往往掀动着吞噬天地的骇浪狂涛。透纳懂的,因为那就是他心底渴望的节奏。

  母亲的哀嚎,是否是儿子终身无法平复的梦魇,催生出漆黑的乌云和炽烈的金色天空?人类如此脆弱,面对愤怒的自然,不堪一击!

  这永恒的悲剧,永恒的破坏,或许就是透纳的灵感。大海,博大深沉,温和或狂暴,唯有同样悲壮的心灵才能领会他的低语和高歌。那些墨守成规之人无法聆听,更无力走进的世界,正是透纳所向往的伟大与崇高。

  你能否听到宇宙的和弦,那创设万物的激情与暴力?没有破坏,没有雄壮的野心同渴望,艺术怎能撼动人心?

  透纳看着大海,懂得他的苦闷与热情,温柔与癫狂,以笔为桨,在盛大的血腥里,航向历史的永恒真相。

  你要拥有与自然同样博大坚强而悲悯锐利的心灵,方可了解世界的奥秘,画出漩涡、风暴、乌云、巨浪。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艺术的力量》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