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终仙境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2 21: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无终仙境读后感10篇

  《无终仙境》是一本由天下霸唱著作,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终仙境》读后感(一):贪嗔痴恨爱恶欲,无踪无影无仙境

  看至五分之一,我还在疑惑这本书到底想说什么。为何大费笔墨胡同邻里之间愚不可及的争吵,甚至写到了你二婶挂一把宝剑我三老太就挂一面铜镜这样不过意气之争的冲门煞场景,让人不觉纳闷。等再看到一半,我却不由得有种倒吸一口冷气醍醐灌顶之感。

  这样真实尘埃中对生活细碎描述,与后来在大兴安岭的曲折离奇经历相对照,才显现出作者良苦用心。他用地道的天津人口吻,一点一点道来天津卫这百年来的沉浮,中间被在命运齿轮苟延残喘小人物们,亦是整个故事起因九死一生的张小把儿、批殃算卦的崔老道、以及怒斩蛇妖的傻宝禄,阴差阳错走到一起,步步却又是命中注定的劫数。几个看似毫不起眼甚至算是身份卑贱的臭穷酸,在百余年前埋下的肉胎竟为他们的后人引来了无数祸患。就连一个院子里看似一生行善的三姥姥竟也是处心积虑的妖道一枚。直到三姥姥的死去,我才意识到,一切早已不可逆转,我仿佛看到了趴在生四轮上的九头虫,死死地卡住轮子,露出九个各不相同却又诡异森然的笑容

  从天津卫的挑水胡同,到苍松岭外的大冰原,文中的“我”虽然依旧嬉笑怒骂,但不难在行文中看出他的一丝无奈。当平凡生活下隐藏一个无数人觊觎的秘密时,没有人会依然不为所动神秘的犬戎人,可怖的熊头狼身巨獒,西周饕餮纹,乾坤设计图,这一切都真实存在吗?还是古人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在书的后半部分,这一切谜底都被揭开了。

  在无垠冰原的深处,巨大苍凉宫殿疯狂转动的手表指针,如梦如幻的神树,以及举刀相向的队友们,越靠近真相,竟越让人不愿去相信追求永生是古往今来至高权力者达到巅峰时无可避免的追求,在永生这个词的驱动之下做出来的行为,会让你意识到,人类远比你想象可怕。而更加可怕的是,当时间被具象和可控化后,以时间为单位以证实自己存在人类,竟渺小如蝼蚁,或许连蝼蚁都不如。

  本书的名字的叫《无终仙境》,但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时,脑子里只有却一句话——贪嗔痴恨爱恶欲,无踪无影无仙境。

  《无终仙境》读后感(二):新作,新意

  之前读过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这是我读的天下霸唱的书的第二种。读了《鬼吹灯》再读这本书,有太多的更加新奇有趣、《鬼吹灯》有所不及之处,也有不少似曾相识地方

  这部小说中 两个故事平行、穿插叙述,前一个故事由于时代久远,更兼作者驰骋不羁的想象力,读来尤其让人兴趣盎然 。

  比如说旧时天津民间迷信情状,实在是这本书一大亮点,作者对天津胡同大杂院生活的熟稔,很有古时文人写就的梦华录的意味。胡同小市民坚韧质朴、偏狭迷信都让人觉得那么鲜活、真实。

  对狍子屯的描写也十分有趣,作者硬是给我们想象出了这个免于工业大时代冲击的小角落,这个艰苦闭塞的小村庄

  同时,跟《鬼吹灯》一样,这本小说的结构是几个民间普通人(“胡同串子”)生活过得不亦乐乎忽然之间因为一件离奇的事件卷入一场大秘密之中,为了活命或者“寻宝”,一路进入深山,碰到一群超自然怪物主人公命相搏,终于险胜怪物,活命逃出。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也有《鬼吹灯》的轮廓,比如主人公对应胡八一,臭鱼对应胖子,崔大离对应大金牙,藤明月身上也依稀有Shirley杨的影子。叙述语言也是作者一贯的风格,略带痞子气的民间口语,偶尔夹杂几句简洁的文言句式。尽管如此,却也有不少更加新颖的地方。读这本书,很多元素和场景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天下霸唱的小说有一个最大的特色,虽说书中满是超自然的离奇现象,但是书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特异功能,他们都有普通人的缺点。他们甚至没有伟大崇高的目标,他们对意外事件的反应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渴望安稳生活的正常的反应,所以,读天下霸唱的书,总能很容易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就像我们自己在经历那各种怪诞,找到在庸常生活之外的另一个五彩缤纷世界

  《无终仙境》读后感(三):无终仙境如梦一般

  天下霸唱的《无极仙境》还是如同他原先的作品一样,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和“原来如此”。

  作品中还是充斥着天下霸唱作为天津人对于当地文化传说熟悉特别是歇后语信手拈来。语言轻松活泼,主人公诙谐幽默,却不乏对于形势和事件的冷静思考透彻分析说实话,看小说的过程中,自己都觉得云里来雾里去的,但作者对于事件的前因后果,包括对于历史交代都十分清楚,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缜密的故事架构能力。故事最终以“梦”的形式作为结局,对于小说中人物对于成仙的追逐,也是一个最好的注释。

  引子部分看似杂乱无章,却为后面的故事做了很好的铺垫。作者随时随地都会设置悬疑”,让我们无法猜透此人说话的真假,甚至对人物的评价都是到故事最后才能下个定论。作者也在其中对于人性善恶进行探讨,即使只是一个小人物,也“血肉丰满”,感觉就在身边,可见作者用心之真。

  重回盗墓之旅,天下霸唱又有了一些新鲜玩意,除了历史的依附、还有时空的瞬移、怪兽的出没,内容丰富了,悬疑程度加深了,故事也就越来越让人难捉摸,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局,符合目前悬疑小说走的路。如果能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多些风花雪月,那就更好了。

  《无终仙境》读后感(四):是仙境是梦境

  是仙境是梦境

  《无终仙境》/by烟波浩渺1980

  这是一本充满了民间风俗传说的怪谈惊悚小说。虽然说同样有盗墓的情节,但是主题不再盗墓为主而是历史传说中的怪事、奇事还有人间事。我几乎追过了天下霸唱的所有小说,与其他同类小说相比较,我更喜欢他的文笔和想象力。这一点是无可复制也无法模仿的。

  既然是天下霸唱的新作,不得不和《鬼吹灯》做比较,鬼吹灯宏大场面,不流俗的奇幻想象,怀旧、阴森、探秘、寻宝、人情汇集到一起,情节紧张连贯,故事包袱应接不暇,即使个别不能完美解说的问题,也毫不影响连贯性。看这书就是一种享受,只要到手非要一口气读完,日夜熬着也不觉得累,不看完结局不罢休。追文追好久也不弃文。所以说《鬼吹灯》的成功太大太耀眼,以至于作者后续的作品都被他罩在阴影下,读者渴望作者能推陈出新超越前作,这种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天下霸唱的特点来说:最主要的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故事的构思、文笔恣意,兼容各种厚重的历史传说和轶事民俗,读起来欲罢不能的情节设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符合人物的对话,写场景、写语言流畅。这一点在《鬼吹灯》展示的最为突出

  在之前的文章中他为读者展示了摸金校尉这一特殊职业(暂且算作职业)的“工作情况记录”,后来又展示了如何“相猫”,这次《无终仙境》中着重给介绍了“殃神”——为死人批写“殃榜”的人。由此引出书中主角父辈的人物:张小把、崔老道、傻宝禄的一段前尘往事为此后的故事埋下祸根。

  故事的主角从“我”、崔大离、臭鱼现实经历过一番正常再正常不过的人间事,比如讲一段先辈往事、天津人的家长里短方言俚语、地域特色,再说一段邻里相处二哥、三姥姥两件互相斗法“桃木剑、铜镜”轮番上阵的,导致二哥意外身亡,从为人专办丧事的崔大离身上揭开本书的故事的开始精彩的故事也是从之前的沉闷转而流动起来。此段也展示出天下霸唱的天津人的优势老天津卫的风俗、轶事那张能说会道油嘴真是活灵活现

  等到时光激流一段甚是惊觉神经,到“神树”的生死轮回一段,一幕幕渗人的死亡轮圈让人避无可避,逃无可逃,看的是惊心怯场,是神树?是九头怪?是时间可逆不可逆的来回往复,仿佛一个死结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段死结让我想到《谜踪之国》里熵的情节,到底是挨过那一秒,还是始终在梦中,疑惑不解,一直惦记着。

  没有三人行的插科打诨,没有了女性人物的绿叶效应,不知道是不是篇幅问题,总感觉很多不错的情节没有展开,在故事流转的时候有些过于快速的转折,情节前的铺叙还是很有必要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依旧的好文笔,丰富的想象力,依旧有出彩的想象之处:如无垠广阔的冰原、深埋地下参天树洞、神秘的尸戎族,爱吃鱼达斡尔族。人情世事贪财求宝、历险探秘,只要有无限的想象力,好故事自然不愁来,还是一本不错的消遣读物

  最后男主角“我”恍然若梦,这段经历写实又如一缕青烟,似有似无,不可捉摸,到底是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一身冷汗后又怅然若失,到底这是真的经历,还是幻想,还是曾经做过的一场梦,终不得答案

  《无终仙境》读后感(五):读天下霸唱的书,是一种享受

  读天下霸唱的书,是一种享受,紧张刺激的情节之外,风趣幽默的对话,层出不穷的歇后语也是从鬼吹灯到鬼不语,再到神之三部曲之一的河神。不剧透的前提下给大家展示点里面的歇后语过过瘾

  先从主人公“我”的爷爷张小把儿说起。“当时是清朝末年,张小把儿在那时候可不是一般的穷,要说他穷到什么地步?岂止是吃不饱穿不暖,甚至不能说“吃了上顿愁下顿”。因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至少还有个上顿,而张小把儿很多时候连上顿都没有,一顿他也顿不上。他穷得只有一件破袄,补丁摞补丁,穿到后来,连补丁都没地方打了,他倒会想法子,再破了口子就用麻绳揪上,一身的绳头,认识的人知道这是张小把儿,不认识的打远处一看,还以为他是个卖粽子的。破成这样的棉袄,张小把儿也舍不得扔,天冷了填进棉絮是棉袄,等天热了抽出棉絮,又可以当成夹袄来穿,跟要饭的乞丐没什么两样。一件破袄补丁摞补丁,不填棉絮的时候,穿到身上晃晃荡荡。他还有一论,说各位别看我张小把儿穷,三宝可是有了两宝。别人问是哪三宝?他说:“是丑妻、近地、破棉袄。”老婆长得丑为一宝,好处是搁到家里放心,更兼粗手大脚,生孩子做饭,用起来不心疼。出门混饭吃,离家近也是一宝。放到现在说容易理解,比方说上班下班挤两三个小时地铁,成天起五更睡半夜,挣钱再多人也受不了不是?所以说住得近是一宝。破棉袄更好,冬暖夏凉八面来风,还不让贼惦记,给龙袍玉带也不换。如今他张小把儿“破衣、近地”二宝皆有,只是少了一个丑媳妇儿。”

  短短几百字,把主人公的爷爷张小把儿描述的活灵活现,尤其是一个吃字,简直给形容活了,别人都说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位爷可好,“连上顿都没有,一顿他也顿不上”。再说穿,就一件破棉袄“连补丁都没地方打了,破了口子就用麻绳揪上,一身的绳头,认识的人知道这是张小把儿,不认识的打远处一看,还以为他是个卖粽子的。”画面感十足,让人忍俊不禁。最经典的是张小把儿还有自己的理论,“说各位别看我张小把儿穷,三宝可是有了两宝。别人问是哪三宝?他说:“是丑妻、近地、破棉袄。”老婆长得丑为一宝,好处是搁到家里放心,更兼粗手大脚,生孩子做饭,用起来不心疼。出门混饭吃,离家近也是一宝。放到现在说容易理解,比方说上班下班挤两三个小时的地铁,成天起五更睡半夜,挣钱再多人也受不了不是?所以说住得近是一宝。破棉袄更好,冬暖夏凉,八面来风,还不让贼惦记,给龙袍玉带也不换。如今他张小把儿“破衣、近地”二宝皆有,只是少了一个丑媳妇儿。”那张小把儿后来又媳妇了吗?当然有了,要不哪来的主人公“我”。

  说完了主人公的爷爷,再说主人公“我”,书中写道:我生活在天津一个大杂院里,胡同大杂院儿的邻里关系,要说好,真能好得跟一家人似的;要说不好,也真能恨出个仇生死。再者,个别天津人排外,看不起外地来的,管乡下人叫“老坦儿”,是老赶的变音,有说相声的编过一个顺口溜埋汰老坦儿,说是“老坦儿进城,身穿条绒;头戴毡帽,腰系麻绳;喝瓶汽水,不懂退瓶;看场球赛,不知输赢;找不着厕所,旮旯也行”,又说“天津卫遍地是钱,不能都让老坦儿赚走”,认为排挤老坦儿、欺负老坦儿那是天经地义。咱不能说所有的人都这样,那是以偏概全,但是过去确实有一部分人这样,并且为数不少

  这一段把八十年代,天津城里人外地人歧视,活灵活现的表达了出来。相信很多70后80后读者小时候也听父母或者收音机里说过老坦儿进城,身穿条绒的笑话。当然这种精神咱不能提倡,不过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也是引发本书后面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探险的引线。

  最后说这本书的尺度啊,在当今出版审批越来越远严格的时候,那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大,里面幽冥鬼怪就不多说了,想看的自己去买书去。就说里面的歇后语就够艳俗的,例如在形容邻里打架惹了大祸就说道:可要说惹了多大的祸,真好比“安禄山日了贵妃,程咬金劫了皇杠”,这个祸惹到天上去了!

  天上不天上不知道,但是知道日了贵妃是挺那啥的。想看更多有趣的故事,逗人的段子,还是那句话自己买书去。

  《无终仙境》读后感(六):还是很好看的

  估计很多读者会奔着《鬼吹灯》的大名来看这部《无终仙境》。《鬼吹灯》可以说是开创了盗墓小说的先河,天下霸唱因此名利双手不说,更是引导了网络作者的选材方向,之后大量盗墓小说在网络盛行,比较有名气的如《盗墓笔记》,就像言情小说中的穿越,成为占比很大的一种类型。

  很难用严格的标准去评价这类小说的价值和意义,不管是迎合男生口味的盗墓小说还是迎合女生口味的小言,其实一直是游离于传统文学之外的,它可能不会有太长的生命力,但也无法否认某一特定时期他们在市场方面获得的成功,像琼瑶的小言赚了一代人的眼泪,像《鬼吹灯》卖了几百万册。

  撇开一系列条条框框的评价标准,再单纯来看这书还是有吸引力的,天下霸唱用他丰富的想象力带给读者各种体验,各种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交织在一起,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充斥在故事之间,悬疑、惊悚两种元素揉和心惊肉跳的同时也满足猎奇心理。

  全文时间和地区跨度很大,让故事能有更大发挥的空间,各色人等带着自己身后的典故粉墨登场,算得上是一顿饕餮大餐。

  比起同类型小说,哪怕是《盗墓笔记》,天下霸唱的文字算是很有优势的,但比起《鬼吹灯》,在故事、情节等方面还是略显粗糙了,故事不够丰满,情节设置也不够跌宕起伏,不知是因为江郎才尽还是推出过于急躁。

  总之,不过于苛刻的话,本书还是很好看的。

  《无终仙境》读后感(七):增添不少怪谈惊悚的盗墓小说

  其实是冲着《鬼吹灯》的名气来看该书的,盗墓类的小说看的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看来看去还是觉得《鬼吹灯》和《盗墓笔记》最为经典,起先拿到《无终仙境》以为也会是一本着重讲盗墓的小说,其实更可以说是一本充满了民间风俗传说的怪谈惊悚小说,盗墓只是穿插其中,并且不是为了盗墓而盗墓,纯属一切偶然巧合,“我”、崔大离、臭鱼三人挖棺寻宝的时候不慎吸入仙虫灰烬,崔大力奄奄一息,我和臭鱼为活命和救朋友,去寻找“仙树”,最后才慢慢到处所谓的“仙树”即是犬戎古坟。

  全书讲述的故事主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以张小把儿、崔老道等领头的上几代人,有“张小把儿挖人参,傻宝禄斩蛇妖;伏虎庄夜盗烈女坟,崔老道跑城追尸;华阳宫误点千里火,夹龙山夹死窦占龙”这么几个故事,另一条就是以“我”(张小把儿的曾祖孙)、崔大离、臭鱼这一代人为主线的几个故事,以余家大坟和明朝女尸的传说为背景,从“我”、崔大离、臭鱼三人挖棺寻宝的时候不慎吸入仙虫灰烬开始,正式踏上涉险旅程。两条主线上的故事相互交叉,插叙而成,几乎猜不到下一步作者将安排什么情节或人物出现,也许会带过一个小故事为后面破解谜团,总之是故事里套着故事,谜团里酝酿着更大的谜团,这一个传说又嫁接在另一个传说之中,互相印证,得以补充。

  该书我最为欣赏的还是作者的文字功底,独特的人文环境描写,塑造出独特的地域特色,给人身临其境的美感。作者在极其有限的篇幅内,传递着高密度、高强度的信息含量,包括对古代墓葬规格和礼仪知识的描写,都让读者大开眼界。考古学、风水学、地理、历史、巫医、秘术,甚至是光学物理、军事知识等等都在书中有所涉及,读者读者有时候会觉得有种科普的感觉,熬有兴趣。另外,谚语、俗语、歇后语、成语的运用随处可见,而且跟书里的环境结合得十分贴切,比如“张小把儿有三宝,丑妻近地破棉袄”。

  最后关键时刻,也不知是“我”终于杀掉了九头神,破坏了生死轮,一切复原,还是究竟是梦一场,只述“我”不断下坠,忽又回到挑水胡同,到底这是真的经历,还是幻想,还是曾经做过的一场梦,答案留给读者想象。

  《无终仙境》读后感(八):无终无极无仙境

  相信大多人和我一样,看这本书,都是冲着天下霸唱来的,想当年一部《鬼吹灯》轻而易举的征服了我的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我对盗墓题材小说狂热的爱好。

  原以为这本书也是沿袭了一贯的盗墓风格,但是看到一半才发现完全不一样,与《鬼吹灯》宏大的画面,环环相扣的情节,传奇般的鸿篇巨制相比,这本《无终仙境》显得更接地气,以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邻里市井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传说,怪谈轶事,尽管书中主人公“我”也是“倒爷”,但是纵观全文,盗墓的成分已经很少了。

  这本《无终仙境》依旧采用了巧妙的伏笔,刚开始看“我”的爷爷张小把儿、崔老道、傻宝禄的故事“张小把儿挖人参,傻宝禄斩蛇妖;伏虎庄夜盗烈女坟,崔老道跑城追尸;华阳宫误点千里火,夹龙山夹死窦占龙”,再到“我”和崔大离、臭鱼挖棺寻宝,误吸仙虫,寻找仙书,看似毫无相关,当你还在迷惑,为什么一个邻里对门吵架的事情,作者要花那么大的笔墨来大肆渲染的时候,可是当你看到三姥姥的真实身份时,你才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产生“原来如此”的感慨。天下霸唱很善于伏笔的运用,所以看他的文章,总会有惊喜,让你生不由己的往下读。

  虽然这本《无终仙境》以小人物为背景,但是每个小人物都被天下霸唱刻画的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很有代入感,让你跟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开启神秘探险之旅。加上作者熟练掌握天津卫的方言俚语,文中各种插科打诨,给紧张恐怖的气氛带来了些许轻松欢乐。

  最后,当“我”和臭鱼为了救崔大离,而深入古墓寻找仙树,臭鱼为了给他争取生存机会而牺牲,终于“我”杀掉了九头神,破坏了生死轮,一切看似回到了从前,“我”还在挑水胡同,,三姥姥也是个普通的老太太,没有什么仙虫,一切都像是梦一场,什么都没发生,仿佛庄周梦蝶一样,分不清我是蝴蝶,还是蝴蝶是我。这才是作者厉害之处,留给你无尽的想象。

  个人觉得如果故事后半段再详尽一点会更好,结尾略显匆促。但是整体故事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无愧我对天下霸唱的推崇。

  《无终仙境》读后感(九):张小把儿有三宝,丑妻近地破棉袄

  这本书依旧看起来很溜。

  “我”、崔大离、臭鱼三人挖棺寻宝的时候不慎吸入仙虫灰烬,崔大力奄奄一息,我和臭鱼为活命和救朋友,前往大兴安岭去寻找犬戎古坟,整个过程险象环生,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作者语言一如既往的天津卫油嘴滑舌插科打诨,随口而来的俏皮话歇后语很是生活化。有惊悚恐怖,场面描写也很恢弘大气,让人直呼过瘾。值得一提的是穿插在当中的那些流传下来的小故事,有的让人惊叹,有的让人唏嘘,为全文添彩不少。

  三姥姥招仙虫,三人对付关东大蛇,还有大兴安岭冰层那一段都画面感极强,倘若拍成电影一定是好素材。美国大片那些太空英雄守卫星球的题材真的已经看烂了,中国这么多好的情景怎么就没拍出来几部大电影?不比白发魔女那种烂片强多了。

  说一个的小缺点,是女主角藤明月比较出戏,跟男主角们的配合度不够、融入度不够强,少了一点人物特色。

  最后,我是来安利一下的鬼吹灯的。尽管盗墓类小说更为热的是另一本“XX笔记”,但我始终觉得它比不上鬼吹灯。

  首先,鬼吹灯在前,是盗墓小说的开山之作,我看完鬼吹灯之后再打算看盗墓笔记时,发现情节和人物设定似曾相识?果断不看了。

  其次,鬼吹灯这书名比盗墓笔记高端多了,老天津卫那一肚子的故事和拿嘴吃饭的本事,够写好几本书了。

  最后,据说有人说要把流行的耽美文化引入到盗墓小说中?我就呕了,我只想安静地看看盗墓小说,别总天天无良的炒作,微博上帖子上各种段子手的炒作真是够了,和李易峰掏粪boy有的一拼。不是所有人都是腐女看到俩男的就YY,盗墓挖锹这么严肃的过程你们也yy得出这些情景我就醉了。

  再最后,之前关注的时候发现小说纸质书还没出来前就有人打一星两星?反正,挺可疑。你们明白的。

  《无终仙境》读后感(十):与《鬼吹灯》相差太多

  如今盗墓小说大热,《鬼吹灯》系列中两部《寻龙诀》和《精绝古城》,分别被拍成了电影,另一方面,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笔记》也在上映之中,按照宣传方的说法“超级季播剧”。这真是让人难以预料,十年前谁会想到这种这种小说能在大荧幕上立体化?

  《无终仙境》是一部带有“乡土”气息的惊悚小说。《盗墓笔记》的想象力是瑰丽而浪漫的,三叔描绘的是历史传奇色彩与高度想象力的交织,尽管它也是盗墓小说,氛围同样惊悚恐怖,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试图跳出“惊悚”这一范畴,而将不可言说的笔触放到了更加深层次的地方。比如1970年代的政治风波,贯穿整部小说的组织“它”,人与人之间凶狠的斗争,艰难年代不可揣测的人性。这使得《盗墓笔记》的整体视角宏大而广阔,不仅是空间上的,从长白山到西沙,从云顶到深海,也是空间上的,从始皇帝到太祖,从春秋战国到现代社会,这跨度如此之大,以至于作者本身都无法圆满地解构故事的逻辑,大大小小的BUG随处可见,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粉丝心中的经典。

  《无终仙境》的氛围与《盗墓笔记》完全不是一种风格。幻化成红妆新娘的蛇妖,群鸦遍天的“五鬼”,衣冠历经百年而无损面色如常的女尸,冰川上的吃人巨怪,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诡谲奇异的画面。“现实主义”,如果为他的风格找一个标签的话。无论是作品中的人物,还是写作风格,故事格调,天下霸唱更接近于“乡村”怪谈。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我”,臭鱼,崔大离等,都是普通而懦弱的人,他们没有盗墓铁三角的戏剧性,也不见胡八一的“二”。没有牵住读者的心,甚至可以说毫无吸引力。

  从故事本身的构架上来看,《无终仙境》勉强及格。如果非要说的话,这本书,或是这个故事,本来并不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每一个章节都可以独立,前后之间根本毫无联系,如果强说,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恐怖故事,有的甚至不是盗墓故事。作者完全失去了《鬼吹灯》时的宏大叙事的野心。主线不清,人物混乱,既没有以往作品的灵气,遑论继承《鬼吹灯》精细巧妙的故事构思。无关《鬼吹灯》前后数部几百万字的步幅,这部小说从头到尾完全是作者匆匆忙忙赶完稿子的感觉。

  唯一值得一说的就是文笔了,相较于三叔寡淡而无味的文字而言,天下霸唱的文笔则有一种旧式说书人的气味:时常出现的歇后语,农民地痞的口头禅,精炼简洁口语化的文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终仙境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