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棋王 树王 孩子王》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4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棋王 树王 孩子王》的读后感10篇

  《棋王 树王 孩子王》是一本由阿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6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棋王 树王 孩子王》读后感(一):阿城的文字

  这本《棋王 树王 孩子王》是我读的第一本阿城的书。他的文字温润活络,浅浅的文字写到内心深处感动

  同是写文革时期,严歌苓的小说就是那种冬日寒冷刺骨的风,久久缓不过来。那些悲伤故事,让人喘过气来,感觉压抑。《金陵十三钗》里“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女人们,《小姨多鹤》里一直活在阴影下的多鹤,《陆犯焉识》里的熬过苦难的陆犯焉,还有《芳华》里描述的那种扭曲了的情感

  而阿城的文字是温的。好似寒风里的一堆火,在暗夜摇摇欲坠,却又忽明忽暗的亮着。《棋王》里王一生母亲去世留给他的那副无字象棋,那种爱母爱,无言胜有声。

  最后一篇《魂与魄与鬼及孔子》,写借尸还魂点名在男权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延伸至孔子谈论鬼怪,为了安稳的社会,即使有鬼也掩盖过去。类似鬼故事还说了《哈姆雷特》,中外文学衔接的毫无违和感。

  ——————————

  书中提及的作者作品

  莫言

  汪曾祺

  鲁迅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棋王 树王 孩子王》读后感(二):流沙之尺

  生在一个距离城市20公里的小镇,小镇不大,如果用比较时髦一点的话讲,小镇的一环面积大概6000平方米。贯穿小镇有一条东西向的省道,其实我至今也没有深究过国道,省道,县道的区别,姑且把这条宽7,8米,长6,7百米的水泥路称为省道吧。小学时,我们家住在小镇的二环上,距离一环大概30多米的样子,一套两居室,没有卫厨,红砖黑瓦,后来整修瓦片发现了几颗我换牙时扔上去的牙齿,公摊面积大得离奇,约有300平,公摊费是要自己维护这篇场地卫生和基建。条件艰苦,不过庆幸的是,父母先知卓见,在一环内置办了两处商业,一处用作现代交互技术产业基地,一处用作现代艺术培训中心。在父亲电器维修铺旁,是一位世伯的非机械动力传动维护中心,他们两的客户多集中于下午五点前,一般我放学后都会到我爸的铺面去等候至晚饭时间,然后回家。在这大约2个小时的时间里,有幸常常目睹两位企业家就现代企业发展管理展开唇枪舌剑的论战,岂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学院派的争论终究要讲究一个孰优孰劣,于是,象棋成为了他们论战的主要场地。

  其实我小时候还算聪明文韬武略都还拿得出手,虽谈不上卓越,却还能在一环内30多家人小孩里杀个七进七出,于是渐渐的,在西城区我闯出了自己的小事业,逐渐完善团队的顶层设计和团队建设,虽比不上父辈业绩,却也算得上光耀门楣了。所以我特别不喜欢象棋的原因大概就是这样,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操守应该是如连环画里的先辈们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既要有羽扇纶巾的风度,也要有马革裹尸气度,还要有负荆请罪大度现实中则是在世伯自行车铺旁有一石墩子,棋盘架在其上,两人光膀子,大蒲扇,白瓷大缸泡茶,两双大拖鞋,一手摇扇,一手执棋,因摇扇之手不能停,故抠脚的任务就由执棋之手代替,幕僚分站其后,虽说自古以来我们讲究三纲五常,君纲之数大概早已用尽,幕僚们常常在须臾之间改换门庭,转为对方帐下,也能片刻后弃暗投明,重回王道之中,并且颇有越俎代庖之意。再看那捉对厮杀将军完全演绎了礼崩乐坏后的惨况,阴谋诡计尽施,什么暗渡陈仓说你们家有生意,好悔棋,什么声东击西说有人拿你们家东西,好赢取更多时间,当看到别人苦苦思索大声与左右聊天,内容大概是对方的智力不够,当陷入败局时常常假装有事,金蝉脱壳……如此反复,竟终究未角逐出个子丑寅卯出来,不久,一环以内,棋王之争早已随电器铺的倒闭和自行车铺的易手泯然江湖

  应试教育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好处就是,标签唯一,一旦你披上一个成绩好的标签,那么在以学业前提的这个体制内,大概可以横行无忌了。如果你还能多一点点捣蛋的天赋,那基本上就可成为12岁年龄组里横跨黑白两道的一届枭雄,少些戾气,我们可以称之为孩子王。西城区那时候的基建还不如现在这么摩登,分界的地标建筑是镇中的某家视频体验中心。往西,以重工业为主,最著名当属的张氏棉纺,刘氏城建集团,公交枢纽终端;往东,以三产为主,初代VR交互,妇女关爱中心,和河套美食城最为著名。大多数时候棋王之争会在晚饭后延续,这正好应了我辈不甘平庸拳拳之心,6点开始西城和东城的孩子们就会蜂拥出来,聚在视频体验中心,等候DJ打碟,如果运气好,能遇上一部香港武侠片,如果老天开眼,有时候还会放一些还要再等上几年才能够年龄看的大片,这个时候两边的老大就要识趣了,尽早的给DJ递烟递水,让他调低音量并在门口放哨,我记不清那时候有没有遥控器这种高端货,总之每每险急之时,都能迅速的黑屏并切换至有爱的主旋律歌曲,让我不禁对DJ这一职业心生向往。不过好景不长的是由于我们中间出了叛徒,导致相当一部分时间里,武侠和动作远离了我们……

  如今,我已为人父,常常不解人父之职责;偶读阿城先生大作,反观自己的成长史,突然觉得应该感恩,活着已属不易,尤其是在经历了草莓没被狗咬死,带一群不会游泳的孩子下河游泳没被淹死还奇迹般的学会了游泳,翻5米高的玻璃围墙没被渣死,吊车没被碾死,上树躲雨没被雷劈死,徒手爬房没被摔死,瞎闹离致瞎别人1cm没被枪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感恩吧,不管怎样,这始终还是一个真善美世界,只是需要太多的时间来转换

  《棋王 树王 孩子王》读后感(三):孩子王 读后感

  阿城的《孩子王》展现出了阿城独特风格语言简洁朴素,句式一般简短,很少用拖沓的长句。阿城使用精确的动词来刻画人物行为,很少用推砌形容词。例如《棋王》里描写了王一生吃饭的时候,“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钻进嘴里。”只用了简单的动词,几乎没有任何推砌形容词,阿城描写得绘声绘色,给予了读者极强的画面感。

  简单介绍一下,《孩子王》是“三王”之中的一本书,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故事。故事里的主角,“我”作为知青下乡劳动,因为只有主角一个人是正经读过高中的,他就被调到学校教一个初三毕业班。那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糟糕,所以”我“决心以己之力做一番改变,可在初有成效之际,却因为不按课本、偏离指导思想的教学又被调了回去。主人公特别,对现实都有迷惘,如《棋王》对追忆过去书香优越环境和坦然面对现在贫困生活的摇摆和《孩子王》中对人和自然先进落后、张扬和内敛、强与弱的多重思考

  对我来说孩子王比棋王更加好看,我觉得是因为故事里就在讲学校这个事情,所以身为学生我会共同语言,能理解故事里发生的一切。棋王的话,因为我对棋一点知识都不知道所以读的时候没有什么兴趣。《孩子王》里的学生上课就是抄,最后“我”告诉学生们写作文讲一件事情,一个人都写不顺。读完了《孩子王》不能不承认我么现在拥有的教育环境跟故事里学生的教育环境是天壤之别,在他们眼里能拥有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梦都不敢梦到吧。现在的教育方式和环境比他们好太多了,所以,我应该要知足懂得珍惜感谢拥有现在的福利

  《棋王 树王 孩子王》读后感(四):事物的另一种模样

  如果说《定西孤儿院纪事》是残酷,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狂妄不羁的疯狂,到了阿城的笔下,则成了平淡奇特的生活。

  十年浩劫不仅仅是几个人或是一个团体的事情,它实在是全中国的事情,所以当我翻开阿城的这本名扬已久的小说时,我突然意识到在苦大仇深之外的某种安逸平静。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扉页上说他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

  《棋王》很有意思,这其实是一个传奇故事,类似于口耳相传的市井高人传说。阿城的文笔平淡而压抑,如一味苦茶,清香伴着苦涩。十年浩劫在他的文笔下虽然也没有呈现出什么奇迹伟业来,但他笔下的这些人却同样的斗志昂扬,保持着热情血性。就拿棋王里的王一生的经历,实在是苦难重重,父母的早逝,学业荒废,最后下乡。然而这个人又有一种轻快形象,因为他的设定是一个痴人,对于所有的世事保持着一种充耳不闻状态。那些不公不平,在这里,都成了对于高手而言可有可无的状态。

  但是阿城并没有将所有的事情忽略掉,比如王一生第一次没有能参加比赛的原因,他写了出来。对于这些事情,阿城压缩的极小,几句话带了过去,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

  下面两篇《树王》《孩子王》也都是这样的手法,不过多了一些牢骚判断

  为什么《棋王》是最好的一篇,我想,就像是电影技术一样, 慢镜头用在一个全力奔跑的动作上,会有一种有力反差,而用在一个散步的动作上,只能令人昏昏欲睡

  三篇《王》过后,还有几篇小小短文,阿城依旧用着平淡的口气叙述一些波澜壮阔的事情,不过,显然没有《棋王》来的自然。或者说,这种平平无奇的语气适合奇特的人世,却不适合自然。

  我总觉得阿城试图在做的一种冰山似得写作手法,有某些地方成功的,或许是十年浩劫,实在是海水也掩不住的巨大冰山。

  《棋王 树王 孩子王》读后感(五):《棋王》和《孩子王》

  我最近在课上读了阿城的中篇小说集“三王”系列中的两本,《棋王》和《孩子王》。这两本书都是以文化大革民时代为背景,而且两个主人公都是上山下村的知识青年。《棋王》是由,在下乡的火车认识主人公,“棋呆子”王一生的“我”来讲的。王一生来自一个贫穷家庭,他唯一的乐趣就是象棋。他从小就一直下,到中学时已经有了“棋呆子”的绰号。王一生的生活条件虽然不那么好,但他是一个有追求自尊心,和坚强毅力的人。《孩子王》的主角,毕业高中后,被叫到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初中去教书时,发现那里的学生们因为没有课本可以让他们用,所以都根本就不会读小学水平的字。他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就决定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教他们。我很佩服这两个人物因为他们都是在新的环境里坚持努力下来的人。这两本书的环境背景虽然很相似,都是从普通人角度来看文化大革命,但我认为阿城的写作方式有些不同。我更喜欢《孩子王》,因为虽然《棋王》里的场面描写和心理描写更丰富,特别是王一生最后一个人打九个人的场面,描写得特别好,使人像在故事里看王一生下棋的人们一样激动紧张,但我读下《孩子王》后比较感动。这两本书都没有会那么激动的情节,但我认为《孩子王》写得更生动,而且它的话题更吸引了我。

  《棋王 树王 孩子王》读后感(六):阿城用简单的文字营造出逼真的画面

  好的作家,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字有力度掷地有声地砸在读者的心里,引起重重波澜,有的人是一阵子,有的人是几年,有的人甚至是一辈子。

  《棋王树王孩子王》是阿城最知名的小说,描写的是知青下乡时代的三个故事,文字朴实却极具洞察力,画面感极强。比如《棋王》里描写王一生不放弃一粒米:

  “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干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待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

  这本书除了三王,还收录了阿城其他的短篇:《峡谷》、《溜索》、《洗澡》、《雪山》、《湖底》、《提琴》、《魂与魄与鬼及孔子》。而人称最绝的三王:《棋王》是我最喜欢的,江湖气颇重,《树王》很神奇、《孩子王》最打动人

  棋呆子王一生,他的人生除了下棋,就是吃,不是讲究吃好,而是吃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事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的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惨无人道。”

  王一生说他下棋的本领还是从一捡烂纸的老头儿那学来的,老头儿被描写的就像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江湖高手,遇到“骨骼惊奇是练武奇才”的王一生,就把毕生绝学交给他。后来他问老头儿棋道这么好怎么还干捡烂纸这种营生呢?老头儿:“这棋是祖上传下来的,但有训——‘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生会坏性,所以生不可太盛。”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爱好不能轻易拿来作谋生用,否则会走样,到那时人生就空虚了。

  王一生下乡时遇到了另一个知青倪斌,大家叫他脚卵,他有一套明朝的古董棋盘,祖上是元朝高官,世世代代棋术高超,他和王一生,除了都爱下棋会下棋,其他的都是完全两个方向的人,王一生腼腆怪异,对棋的执着超乎一切,倪斌热心外向,对文教书记的几句外交陈词就帮王一生搞定了参赛资格;王一生穷苦之极,甚至母亲死前只留得他一套自己磨出来的没有字的棋子,倪斌出身世家,讲到燕窝时头头是道,话语间还轻描淡写,似乎在讲一件非同寻常的小事而已。他们是一个强烈的反差对比。最后王一生挑战车轮大战,以倪斌为首的兄弟几个其利断金,给了王一生强大的鼓舞和帮助,赢了比赛之后,王一生的反应,证明了他对棋的执着已经演变成了对赢的渴望了。

  看完《树王》,心里很难受,对肖疙瘩的死太不甘心,他的魂早已和树林牵在一起,树没了,他也如同没了魂魄,便一病不起。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烧山。

  《孩子王》中,主人公“我”不按教材教课,一语道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学生们也没机会念高中,更说不上上大学了,回到队里,干什么事情都能写清楚,也不枉学校一场……”一本字典,整个县里都买不到,学生王福为了得到字典和“我”打赌,输了之后,“我”看在他对字典的渴望,提议把字典送给他,而王福不肯要,宁愿天天抄字典,可字典没抄完,“我”因为不按教材教课,被调离学校。

  阿城的文字功底太深厚,文革时期的故事,寓意太深,而他在小说里不夹杂一点点个人情感,可字里行间,大家竟都能看懂,这有点像鲁迅的风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棋王 树王 孩子王》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