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性学三论》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5-30 21:4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性学三论》读后感精选10篇

  《性学三论》是一本由〔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页数:1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性学三论》读后感(一):书评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的摩拉维亚弗莱堡,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不仅对当代心理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对西方当代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心理领域的先驱者,他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秘部分的揭示,为心理学研究开创了全新的领域。

  书籍简介:

  《性学三论》是由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之一。弗洛伊德将性本能称作“原欲(libido)”,其心理学理论是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在他的诸多著作中,《性学三论》可谓是原欲的代表,该书由《性变异》《幼儿性欲》《青春期的变化》三篇论文总成,详细论事了性倒错、神经患者的应冲动、幼儿期性欲等主题

  第一章的重点就是性变异,其重点在于清理各种与性对象和性目的有关异常现象,以及了解这些异常现象和正常现象之间的关系,作者在第一章变作了详细的介绍。在生物学中,人们常用“性本能”来表述人或者动物对性的需求,在弗洛伊德看来,人们对性的需求就类似于饿了时寻找食物一样属于本能需求。主要包括:“性对象”的变异、性目的的变异、性变异的共同特征、神经症患者的性本能、部分性冲动和快感区、神经症长常伴随性异常的原因和幼儿期的性欲表现。作者分不同的小节对不同的方面进行相信的介绍,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

  第二章幼儿期性欲,,弗洛伊德花大篇幅文章来对幼儿期的性欲进行描述解释。仔细思考弗洛伊德的幼儿性欲理论,他的“性欲”本质欲望得到满足,包括所有能够引起愉悦感受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现代医学已经知道人的愉悦感主要与脑内多巴胺水平有关,多巴胺可以说是传递快乐的信使。愉悦感可以包括许许多多,比如饱餐一顿美食食欲得到满足;喜欢购物的人,逛逛商场疯狂采购,可以满足购物欲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抚,拥抱,都可以使情感得到满足;当然也包括更常说的两性之间的性欲。但有些欲望的满足,过于强化,就会变为成瘾。

  第三章青春期的变化,继幼儿的性活动后,青春期的性活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最终变成正常形式男性女性新的性目的差异分化,性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弗洛伊德还对性兴奋、原欲原理、对性对象的追逐及性早熟等章节进行了分析。

  弗洛伊德也许过分强调了人格发展中性本能的作用,却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我还没有仔细看看当代神经生物学家、精神心理学家对弗洛伊德性欲理论更多的评价。总之,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理论从问世起,就争议不断,来自同行的非议批评,他的门生弟子有的因此也分道扬镳。但无论如何,他仍是当代最伟大精神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关于性本能,性心理的理论,为我们认识自身提供了新的方向,开启了新的途径

  《性学三论》读后感(二):摘抄

  在幼儿时期存在着各种性征兆,只要我们从各方面对这些征兆进行充分的探讨,就可能了解幼儿性欲的来源、特征和发展。(2)

  人的心理世界可分为无意识和意识两个层面,我们大部分行为是由无意识的性本能决定的。(2)

  恋父情结:埃勒克特拉

  一种严重误解观点认为,只有在性器官成熟时,人才会由关于性的欲望和需求,在幼年期,或者准确地说实在性器官还未完全发育至成熟时,性欲则不可能产生。(14)

  人的本性决定了,即便是在幼儿期,人也会对生殖器进行外界刺激;而且,生殖器也并不是人体中唯一能给我们带来快感的器官。(15)

  如果由某些感情状态的兴奋相伴随,甚至一些生物性的动作,也都可以产生性感的快乐。“自我享受期”(15)

  孩子们的爱早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就成熟了,只是他们的生育能力还没有成熟罢了。(16)

  原欲 力比多 性力:性需求

  性对象:具有性的诱惑力人物

  性目的:性冲动想尽力追求并得到的东西

  偶尔性倒错者:这类人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当正常的性对象不在身边,个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也可以通过模仿将同性人作为性对象,聊以慰藉。(3)

  性倒错曾十分风靡于原始部落野蛮时代。(7)

  《性学三论》读后感(三):那一瞥便难以忘怀见微知著的行家

  儿时的我们大都问过一些相似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那个阿姨肚子那么大?”等一系列看似幼稚天真,实则是孩童期的探索性问题,相信很多家长们都被这类问题难住过,但是并没有人思考过这些问题背后所揭示的人类发展的规律!直至19世纪,弗洛伊德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得出了震惊世界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开启了精神分析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应用篇章

  让我们再回到之前提到的“童年问题”上,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在幼儿时期便产生了对性的探索欲求,也会因原欲被满足而得到快感,这种快感是懵懂的,与青春期的快感之一,即前期快感基本一致;随着年龄增长,青春期的快感更加多元化,还可以被分成终极快感,即释放之后的快感。并且通过临床研究,他揭示了当时学术讨论的很多与原欲有关的因素,并且分别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这些看似只对学术界有所贡献的理论内容,实则在生活中同样意义非凡!例如家长若是没有在孩子适当的年龄时处理好他们的“亲密”、“疏远”等行为和心理,则容易促使孩子们日后产生恋母或恋父或退化等的行为!这也符合我的一向观点:任何理论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应用,甚至找到理论产生的原型

  不仅仅对“性”提出了创新性观点,本书还提出了如性倒错者、歇斯底里症、精神疾病等临床患者的相关理论,在此我不多做说明,毕竟,剧透可不是我的本意,若是感兴趣的话,自己去看喽,包君满意~

  《性学三论》读后感(四):摘抄

  以不适当的替代品来作为性对象就是恋物癖。。。与性目标无关而与性对象有关的身体部位或一些非生物性物品,都可以被恋物癖患者用来当作性对象的替代物,当然这些对象还具有一定的性意味。(22)

  作为正常人,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在他们内心里,往往对性对象有着过高的估计,甚至将所有与之相关的事物都给予爱屋及乌的迷恋。(23)

  一个具有歇斯底里症倾向的人,当他的性欲逐渐成熟,或者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再也无法逃避真正的性需求时,他的病就爆发了。病人发病时,他们经常在极度的性饥渴和极大的性压抑两大阻力之间煎熬,即使病症发作,也丝毫不能消灭这种冲突。只是通过病的症状而转化了原欲的挣扎,用以逃避那难堪局面。(35)

  一个正常人,在诸如被剥夺外在自由、正常的性对象无法满足正常性需求等情况下,也会由于性的内在抑制因素起作用而导致性变异行为。(40)

  一个人天生具有性冲动的基因,在幼儿时期它就有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来受到压抑,等到个人性成熟乃至个人体质非常强盛时,它又会被释放出来。。。精神的力量好似河堤,他可以起到约束性生活的作用,使其走向狭窄的河床。在潜伏期内,幼儿期的性本能可能被彻底压制,也有可能是半压抑。厌恶感、羞耻心及道德审美上的理想要求都属于精神力量的范畴。(47)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性学三论》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