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5-29 20: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精选10篇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是一本由[日] 荒木飞吕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一):test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二):test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三):不光是创作指南,更是欣赏漫画的指南

  # 一

  不客气地说,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仅仅凭这本书是没有办法成为漫画家的。而已经成名的漫画家,试图通过这本书就一下子打通任督二脉,成为荒木飞吕彦老师一样名家,其实也不太现实。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大部分读者也并不是什么漫画家或者希望成为漫画家的人,更可能只是漫画爱好者,或者仅仅是jojo系列的拥趸。所以,“漫画术”什么的没什么太大的价值

  而这部书呢,虽然名义上是“漫画术”。荒木老师也希望能为后来的漫画家们提供“王道漫画的画法”,提供一份“指南”。不过作为单纯的漫画爱好者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欣赏评价漫画的实用标准

  # 二

  现在能够接触到的漫画是越来越多了。之前还受制于出版商的选择,但是有了海淘与电子版之后,一瞬间,时间所有的漫画都触手可及。那么问题就来了,面对着书山书海的漫画,如何去评价它们的质量呢?

  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别人的评分。分数越高自然就越好。还有就是各种榜单,它们也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分数,不过只显示排名而已。对于寻找漫画的人来说,这两种办法似乎已经很足够了。能将高分名榜的作品都刷一遍,绝对是非了不起的壮举。不过看完了之后,如何评价这些漫画呢?如何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感觉呢?只是用一个“爽”来表达么?又是怎么向别人介绍自己慧眼发掘的新漫画呢?

  荒木飞吕彦老师在这本书里面所说的四个标准:**“人物”“世界观”“剧情”和“主题”**。在这其中,人物和世界观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

  # 三

  有了这四个标准之后,就可以对现在的漫画进行一番评价了。这四点并没有超出人们直觉,但是当有人明确地说出来的时候,还是觉得非常有道理。只要是热门漫画,无不是在这四点中的一点或多点上做到了极致优秀。这其中尤其是**人物”,更加的重要。

  书中举了**《龙珠》**的例子,也确实如此。为什么孙悟饭无法成为第一男主角?为什么沙鲁篇之后还要强行续连?为什么时隔二十多年,《龙珠》依然是热门?难道关注的是最后稀松无聊的注水剧情么?还有人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孙悟空取得胜利么?但是为什么还要一直看下去呢?还不是以为读者们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为他的遭遇担心,为他的失利揪心,为他的取胜开怀?不过分地说,只要是热门的长篇漫画,人物的塑造都是优秀的。是他们的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而不是剧情或者其他。所以,即便遇到漫画后期剧情无力的时候,谁还不是边骂边看,一边厌烦鸣人的口炮,一边还希望他当上火影;一方面骂着久保带人骗钱,一方面还吹着他是诗人。这些人物已经超出了漫画的限制,已经可以独立存在。是他们影响了漫画,而不是相反。

  而世界观也是如此。在这个书里面,世界观也是一种设定。像是《jojo》的设定,就是很多人有了替身,他们互相吸引,以此战斗。当然,第四部中的“世界观”描述是最为详细的。它就是描述了拥有替身的普通人,如果不战斗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而像是最近在看的《迷宫饭》,它的妙处也是设定。如果说剧情的话,就是龙与地下城一样的打怪,顺便搜寻一个很重要的法术。但是这些东西并不重要,要寻找的法术甚至是在第四本单行本中才出现。这说明即便没有这个东西,读者们还是乐意看下去。而这本书的设定,就是勇者在打怪的过程中吃怪物。所以,对怪物的打击,在迷宫的探险,都成为了寻找食材烹饪食材的过程。所以也就被誉为了“舌尖上的地下城”。哪怕这本书最后烂尾,但是光看勇士们每一次都有新的怪物可以吃,就很有意思了。

  剧情这个东西,其实非常不重要。尤其是长篇漫画中,真正不烂尾的,几乎没有。很多大长篇,最终的结尾都可以称得上是不了了之。《乱马》的结尾是什么?《幽游白书》呢?《孔雀王》呢?只要作者想画下去,这些漫画就可以一直都无限循环的连载下去。虽然最后可能变得又臭又长,得不偿失。最后成为《死神》或者《蒙面光速侠》这样为人诟病的作品。但是总体来说,剧情并不十分重要。

  至于说是主题,将它放在最后,也可见他的重要性。大多数的漫画而言,尤其是主流的连载漫画,他们的主题都是弘扬真善美,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扩展性。对于人性阴暗面可以挖掘,对于社会复杂行也可以呈现,但并不是关键。所以也就不值得大谈特谈。即便是读了也有一些漫画,在“主题”上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恐怕也只有松本大洋的一些青年漫吧。不过他的作品也算是另辟蹊径,是不是能归类在一般的类型漫画也不好说。

  掌握了这四个标准,对于一部漫画的评价差不多就有了一个标准。对别人推荐也好,接受别人的推荐也好,也都能用这几个标准有一个打分了。

  # 四

  漫画毕竟也是“画”出来的。画面如何呈现也很重要。在这本书中,同样的,有大量的微小的标准,可以让读者更加的细化评分。而这四个标准,其实用来评价一般的畅销小说,也是很贴切的。尤其是一些长篇的网络连载小说,其实也没有跑出一半连载漫画的框架,也就可以无障碍的适用这四个标准。

  这本书是一本创作指南,但是想在“看”漫画,“评”漫画这上面有所作为。这本书照样是案头必备。更不用说,书的第二部分还有一个细致的评价的案例,看了之后更会觉得醍醐灌顶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四):张亮|如何看待《JOJO的奇妙冒险》漫画销量破亿?

荒木飞吕彦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足球小将

  另一个看上去差了一个世代,但其实同龄的,是画《筋肉人》的双人组水煮蛋(嶋田隆司、中井義則),他们1979年开始连载这部大热作品,当时分别 17、18 岁,还在读高中

  有个比荒木飞吕彦大一岁的、学服装设计的同行,北条司,没他们那么幸运,但22岁时(1981年)靠《猫眼三姐妹》崛起了。

  有个比荒木飞吕彦小一岁、不会写故事家伙,原哲夫,因为被编辑牵头搭上武论尊的原作,在22岁时(1983年)靠《北斗神拳》大红大紫。这家伙的王道战斗风格让《少年Jump》编辑部神魂颠倒,转过头要求所有漫画家都往这条路上靠。

北斗神拳

  甚至,比荒木飞吕彦小两岁的人也出道了!画风还不成熟,故事也相当稚嫩的桂正和,在22岁(1984 年)开始了自己第一个长篇连载《飞翼人》,还被改成了动画

  这就是1980年代初。创刊于1968年的《少年 Jump》正在代际交接期,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出生的漫画家们纷纷上位。幸运者及早跃入历史舞台失败者则只能在证明自己天赋不足后断绝了漫画家的梦想。(当然也不是没有异数,比如 1955 年生人的鸟山明也是26岁才开始《阿拉蕾》的连载。但……人家23岁才在咖啡馆看到漫画杂志,之前根本没想当漫画家啊。)

  荒木飞吕彦 1980年就出道了,处女作《武装扑克》得到了手冢赏,今天大家还能在网上找到当时还用本名的荒木利之,与手冢治虫握手的视频。但是,之后两部连载《魔少年B.T.》和《巴欧来访者》均告失败,之后去增刊开始的连载《神奇的艾琳》也没连载多久。

荒木飞吕彦获得手冢奖

  此时的荒木飞吕彦真的能当职业漫画家吗?他的画风不算有风格,既不帅气也不美型,他的画技比起鸟山明、北条司们差了许多档,还根本画不来精彩的战斗。编的故事虽然有些灵光闪现,但不算好看,不热血、不搞笑。他也不像高桥阳一、水煮蛋一样,抓住一个王道题材就猛做。他的兴趣太广泛了,反而似乎找不到最值得做的唯一题材。

魔少年B.T.

  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似乎机会就在眼前,却始终遥不可及。我相信,这期间是有很多的自我怀疑和隐忍的,甚至有过收拾行李老家结婚想法也不奇怪

  ★2★

  如果曾经看过他早年连载的三部作品,会知道他当初的画风和后来是大不相同的,即使不算可爱型,也算偏清新。据说早年荒木曾跟编辑提议,画江口寿史那样的漫画,但被编辑严厉制止,「绝对不准模仿别人的作品画画」。

  但众所周知,JOJO开始连载时的画风绝对不是没有模仿别人风格的痕迹的——因为太像《北斗神拳》,很长时间里中国都有谣传称荒木飞吕彦曾是原哲夫的助手

  这后面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在外界不得而知

  但可以想象的是,经历了1985年《神奇的艾琳》的失败,于1987年新年刊开始连载的《JoJo 奇妙冒险》,对荒木飞吕彦有多么关键:这是他在寸土寸金的《少年 Jump》上的第三次连载,如果再失败,大概不会有下次了。

JOJO的奇妙冒险

  其实他当时并没有准备好,只是他必须像王道热血漫画里的男主角一样,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冲上去了。

  在今天回顾《JOJO的奇妙冒险》第一部,能嗅出荒木飞吕彦努力自救气息

  ——江口寿史的时代结束了,原哲夫的时代声势正隆,除了《北斗神拳》,另一部画风同样粗粝而狂气的《魁!!男塾》人气也绝佳,画成那个样子至少在 Jump 编辑部里更可能获得青睐吧。

  ——从出道作就喜欢讲脑筋急转弯式的故事,但读者似乎并不买账,那就以绝对的直球,讲一个王道的不能再王道的热血故事吧。连主角的能力设定,也像《北斗神拳》的点穴一样,采用了名为「波纹」的气功

  ——从一开始就跟编辑说,「我要画三部曲哦」,简直是在做洗脑式理念植入,让编辑也会想你究竟怎么讲一个完整故事。而且第一部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结掉,给人一种你不砍我砍,但我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的错觉...

  某种意义上,这就算坚持老天愿意帮你那一刻吧。运气来了:1987 年,《筋肉人》、《高校奇面组》、《银牙》、《橙路》四部重量级作品先后完结,1988 年,《足球小将》和《北斗神拳》两大台柱完结…… 新作品暂时受到的竞争并不严苛

  正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荒木飞吕彦和《JOJO》第一部头皮擦着死神的黑翼活了下来。第一年 JOJO在Jump上的卷均排名是11.5,桂正和的《Lemon》卷均排名为11.95,仅连载19 话即被断头——大概能想象编辑部内是怎么选择的:桂正和嘛,画工飞涨,有过成功连载,这部唱歌主题的漫画题材不算太好,下次换个更好的题材能更成功。荒木飞吕彦嘛,虽然也没好到哪儿去,但这次再失败就拜拜了,多给他点时间吧。

  说不清生存下来会给人怎样的成长,但荒木飞吕彦一向爱画生死考验下人的觉醒,他自己也是如此。进入《JOJO》 第二部,读者能明显看到他的成长:画工更精美了,故事呈现出更荒木风格的灵机百变,最重要的是,一种从容感浮现了出来。

  此时的他赞不用担心被腰斩——1988年排在所有全年连载作品第七位,1989年再上一位达到第六,甚至超过了《城市猎人》——但前方还有说不清楚的东西在等着他……

城市猎人

  ★3★

  JOJO第二部结束于 1989 年第 15 号杂志,此号,开始了第三部的旅程。

  即将来临的 1990 年,是《少年 Jump》真正的群英荟萃:秋本治的《乌龙派出所》迎来连载第十五年,八十年代的代表人物,鸟山明、车田正美和北条司分别连载着自己的《龙珠》、《圣斗士星矢》和《城市猎人》,原哲夫凭《花之庆次》进入了自己第二个高峰期,高桥阳一于年初开始了名为《Ace!》的新连载,宫下亚喜罗的《魁!!男塾》人气正旺,桂正和也凭着画风精进的《电影少女》获得了卷均百万册的销量,德宏正也的《不文泰山》、江川达也的《小魔星》和佐藤正的《森林好小子》也拥有着自己稳定的爱好者。

龙珠

  新作品和新生代接踵而至:23 岁的森田真法的《无赖 Blues》是当年仅次于《龙珠》最热门的漫画,排第三的则是 Jump 和 Enix 合作的《勇者斗恶龙》漫画作品《龙之谜:达伊大冒险》,画风丑极而美的漫☆画太郎在这年第 42 期杂志出道了,比他早一期开始连载的是北条司的助手、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而在当年倒数第三期杂志,富坚义博开始了自己在Jump上的第二次连载,名为《幽游白书》。

灌篮高手

  恐怕即使当事人也无法厘清这里面究竟昭示着什么,隐藏着什么。

  竞争。上面列举的作品,如果放在其他时期,都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它们此时必须挤在一本杂志里,每期为读者的排名绞尽脑汁。

  傲慢。随着杂志销量不停创造新高,曾经对漫画家们俯首帖耳的编辑们露出了相当凶残的一面:《圣斗士星矢》最后一话被移到其他杂志刊登,《城市猎人》被临时要求四话内完结……车田正美、北条司、高桥阳一、原哲夫这些在1980年代创造Jump辉煌的漫画家们在1990 年代依然被要求按照读者投票创作内容,一言不合即遭腰斩,毫无尊敬可言。据说这里有着编辑部内权力斗争的影响,甚至Jump五代目编辑长堀江信彦带着北条司和原哲夫离开了集英社,自立门楣。

圣斗士星矢

  衰落。很多漫画家的辉煌来得有多猛,去得就有多快。大多数人只有一部热卖作品,能够跨越两部作品、历时超过十年的作者少之又少。仅就版税而言,一部杰作足矣,但被编辑部冷落、被时代遗忘的感觉实在太糟。

  一边忙碌于周刊连载,一边筹备着《JOJO》第三部的荒木飞吕彦当时在想什么呢?

  据说,当时的编辑给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别再用波纹了。

  天知道当时他都想了多少种替换方案,但最后定下来那个名为「替身」的设计。

  称作替身,但其实涉及几点特性:

  1. 它是超能力的具象化,即每个角色的超能力都有一个匹配的形象,这就让超能力不再像功夫或技能,而更像一种独立存在。

  2. 它有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能无限膨胀。此前 Jump 漫画更像没有精确数字的比大小,作者想让谁赢谁就更大,但 JoJo 的替身在攻击力、攻击范围、持久性等方面有更多规范。

  3. 比起谁的能力更强,替身体系更在乎谁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即斗智,和充分利用环境及对手的弱点。

吉良吉影的替身 皇后杀手

  恐怕起初没人意识到他开创了怎样的历史——在此之后 Jump 所有格斗向漫画,没有人敢说自己没受到替身这一体系的影响——当时画风已臻成熟的荒木,当时只是选择了一个自己最顺手的玩意儿:他可以天马行空的画各种奇怪设计了,而且,他能把自己从《魔少年B.T.》时就想画的心智较量包装在少年热血格斗之下了。

  1992年19号Jump,是《JOJO》第三部宣告完结的那期。历时五年稍久,算是圆满完成了 1987 年开始连载时荒木飞吕彦的计划。激烈的竞争让大受好评的《JOJO》并没再上一层楼:1990年它名列卷均排名第九,1991年变成了第十。比起《龙珠》《灌篮高手》,《JOJO》 的趣味终归不太正统,也没有动画公司愿意冒着第一部不够精彩的风险从头制作动画,它成了一部在很长时间里都趣味无法大众的某些读者心中的经典。

  ★4★

  据说荒木是被编辑部建议画《JOJO》第四部的。

  虽然这已经超越了他本人最初的企图心,但他接受了这个提议。1992年时他才32岁,但同期的漫画家们如水煮蛋和高桥阳一已经淡出Jump了,其他画家的处境各异,相信他已对命运的神秘莫测有所感觉:创作者的起落沉浮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己之力能决定的,固守风格也好、寻求改变也好,没有什么能确保带来好结果。

  那还有什么是重要的呢?恐怕真正重要的,就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自己,往作品里灌注尽可能多个人最真实的声音了。

  第四部起,荒木飞吕彦的画风正式告别了原哲夫的风格。而且,他从来没有再把自己的画风约束在某一处,而是每一部间都进行着微妙的改变和调整。

  他不再刻意投合Jump的编辑方针。如果说大多数漫画家想立足于Jump必须牢牢遵守「努力、友谊、胜利」,这件事在《JOJO》那里并不太成立:只有在第二部里,他画过主角修行,他也不太刻意描划符合少年读者幻想的友谊。即使是不可避免的胜利,也随着第六部结尾而打破。

  他不愿意重复自己,甚至越来越不愿意讨好读者。《JOJO》的高峰期,在于三四五部的替身对决时的巧思,敌我双方如何将一个看似简单的超能力发挥到极致,如何在攻守之间留下铺垫与后手。但到第六部之后,荒木飞吕彦似乎对这件事也丧失了兴趣,将相关内容大幅削减。

  他的作品有自己的节奏,但那里面没有太多为了挑动读者荷尔蒙而刻意安排的高潮。有些时候,他的故事失于工整,似乎他画到某处突然对这段故事丧失了乐趣,便毫不介意仓促收场进入到下一段去。

  他只是继续不停的画,画自己想画的。用他的夫人荒木麻美的话说,《JOJO》就像他的日记一样。

  当年的前辈们,大多已经挂笔。当年的后辈们,不少人已经走过了自己的创作巅峰期。荒木飞吕彦从来没有像鸟山明、尾田荣一郎、井上雄彦一样,登顶Jump傲视同侪,也没有像很多画家一样,只创作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并从此停驻于那个时代。鸟山明累了,

  井上雄彦累了,连岸本齐史都累了,但荒木飞吕彦似乎没有任何疲倦感。

鸟山明 井上雄彦 岸本齐史

  他就像水一样,早年拼尽全力挤过狭窄逼仄的泉眼,之后就随物赋形,畅通无阻。这个过程中他既没有咬牙切齿追求高,也未殚精竭虑避免低,需要改变时就变,想坚持时就等待时机。这让他之后命运的每个转折点——无论离开《少年 Jump》,还是腐女时代的到来,无论姗姗来迟的动画化,还是总销量达到一亿卷漫画——都像是命运的馈赠。

  所以荒木飞吕彦看上去,始终是个年轻而轻快的人。

  本文作者张亮 知乎联合创始人,创新工场投资总监。《JOJO的奇妙冒险》资深粉丝。

  本文原发布于知乎,已获得作者转载许可。图片来自网络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五):一张地图,一本阅历

  事先声明,这不是一本工具书,如果真想长期从事漫画行业,此书对你的专业技能提升很有限,但作为入门级的菜鸟,读一读会少走一些弯路,以及思考本书提到的几个问题的过程会帮助你树立基本的创作观念。

  个人认为全书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就是开篇和结语中提到的“地图论”,这是整本书的基调,也是创作的主旨:不要陷入教条主义之中,不要完全照搬书中的所有“法则”(相信我,书中讲的许多法则荒木自己都做不到)。荒木在书中多次阐释了“王道”一词,何谓“王道”?简言之就是“主流”,何谓“主流”?再简言之就是能让你吃饱饭的技术。说白了,《漫画术》与其说是荒木飞吕彦指导你去搞创作,倒不如说是荒木飞吕彦在向读者们阐述自己是怎么能在日本业界端稳“漫画家”这碗饭的。

  所以尽管全书处处充斥着说教色彩,但又刻意留有余地,在阐述“王道”的同时告诉读者“反其道而行之”也会很有趣,只是这种“有趣”不是主流的有趣。因此这本重点为“术”的书阅读起来并不沉重,反倒浅显易懂。虽然书封宣传语和前言中都有类似“公开这些对作者本人并无好处”之类骇人听闻的话,但本质并没那么夸张。

  当然前面说了一堆并非在否定这本书的价值,实际上这本书有干货,只是书中的干货比较【软】。创作者的实力分两种,硬实力和软实力,虽然自古以来都有文无第一的说法,但文字储备,遣词造句时的修饰手法和基础文学素养这些【硬】家伙明眼人还是分辨的出来的。荒木在行文时刻意大量回避掉了真正能影响到他吃饭的“画技”这类【硬】话题,重点讲的是“世界观”、“剧情”和“角色”的塑造,在聊剧本创作时也是刻意回避掉了修缮堆砌辞藻这类【硬】技巧,重点讲创作思路、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和对流行的感知等【软】技巧,这也是这本书中真正意义上能称得上是“术”的地方,所以对于想写小说、剧本的人来说抽出时间读一读也能受到些许启发,至少能摸一摸前人走过的一条路。

  如果你是JOJO系列乃至作者的粉丝,那这本书就相当有意义了,里面的荒木本人的经历和创作谈可以让粉丝深入了解JOJO这部作品,了解荒木为什么这里要让这个角色说这句台词,这里为什么会让那个角色做出这种行为。这是编辑和策划们筹备此书设的一个小陷阱,美其名曰《漫画术》,实际上也承担了一部分《JOJO》漫画的宣传作用。

  总之,这只是一张地图,而不是教科书,不要以教程的心态去看待它,把它当成一个在业界摸爬滚打30余年的长者对着聚拢在身边的小朋友们回忆自己做艺的经历阅读会舒服很多。

  ——————————————————————————

  最后,必须承认荒木飞吕彦先生无愧“大师”之名,他对于“流行”的解构十分精准,人生哲学也很鲜明,而且他对待“文创行业”的态度也令人敬佩,能感受到他的创作理念和心态十分健康,反复强调基本功也算“不忘初心”。他的作品中很多“反人类”设计实际上是故意为之,而且部分台词设计参考的对象居然是海明威,我就说JOJO台词怎么那么神奇。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六):脚踏实地漫画术

  对我来说,荒木的名字就等同于JOJO系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独特画风包装下的热血内核,每次想起来还是令人赞叹。

  而这本《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初看名字以为是揭秘性质的书,实际上和荒木漫画情节内容关系不大,甚至和我以前想象的荒木完全不同,因为和JOJO系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比,这本书完全就是另一个极端,显得太有条理。

  抛开先入为主的想象的话,这本书其实非常好读。看起来不算薄的一本书,一天下来通读一遍完全不成问题。从很浅显的地方开始,极其有条理的讲解了漫画,甚至任何故事创作所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而且还贴心的配了很多漫画示例。开始看到5W1H的时候我甚至以为我看的是教分析和写作的工具书。直到后半部分讲解关于画风分镜等等的看法才算是漫画才独有的内容。不过既然写着荒木老师的名字,自然也有许多当初荒木老师初入这行的很多小故事和体会,增加了不少可读性。

  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讲的相当于是某种程度的范式,而且主要是针对少年漫画展开的,分支稍显单一了一些,因此一边读一边脑海中也闪过各种和书中说法并不符合的动漫作品。不过对于故事创作者来说,应该也还是很好的基本功梳理,而且大可以举一反三的推广一下。不过就算基本功再扎实也不可能变成荒木,还是得找到自己的灵感才行。这一点书里也给了不少暗示,告诫创作者要花时间吸收各种养分,也有各种各样的小技巧来追踪稍纵即逝的灵感。不过想要把这些融会贯通,就不是朝夕之功了。

  最后,读小说和读工具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在于吸收,而后者则是辅助输出。即便大半的内容都在某些地方似曾相识,但是能帮助自己整理脉络,就已经是一种帮助,如果偶然有一两个豁然开朗的点子,那就更是收获满满了。

  刚巧昨天还有朋友说我06年就注册了豆瓣,为什么现在内容这么少。平常读过看过的带来感动的作品也不少,想写点什么冲动也总是被时间冲淡。借着这一篇,试着练习一下记录看过的东西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