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社群经济》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5-28 20: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社群经济》读后感精选10篇

  《社群经济》是一本由徐远重 主编 / 李骏翼 副主编 / 莫子笑 副主编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社群经济》读后感(一):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活下来

  这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社群经济经由诸位互联网界的大咖描述,一篇篇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商机

  互联网包围了我们,它离我们很近,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他,但似乎又很陌生。它有无限的商机,比如社群经济,但我们并不了解

  读了这本书,会明白一件事情——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想活下来,就要重视社群经济。什么是社群?我很喜欢其中的一篇,《从社交到社群的产品演化》,作者是原豆瓣网产品经理彭任飞。社群到底是什么呢?按照社会学中最普遍说法,社群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人们按照特定关系结合起来共同活动集体,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关系的网络,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作者又以豆瓣小组为例,分析了社群与社交的区别。当前,我们既是社会上的个体,又存在于互联网的豆瓣小组、QQ、微信、陌陌等多个虚拟群体当中。这里面基于效应需求,也就产生了经济。

  在pptv聚力集团创始合伙人、CEO陶闯的《传统企业“逆袭的互联网启示录”》里,我们看到了人们如何营销。互联网有三大本质,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产品化。羊毛如何出在猪身上?传统的商业模式是直接卖产品。比如两家卖肉的,pk的就是谁的肉好且便宜聪明一点的人卖捆绑产品,如卖肉的时候绑定白菜销售,肉甚至可以亏钱,但在白菜里挣钱。而现在流行的是什么?你来买肉,肉我免费送你,同时再送一棵白菜,这就是互联网的玩法,有点儿壮士断腕的感觉。但用户体验很好,因而能用这种方法消灭竞争对手。这就是那句广为流传的说法——羊毛要出在猪身上。

  接下来作者详细解释了这种作法。对于我们平常的互联网用户来说,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应用,各种网站,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就为人家创造效益。我们觉得免费看了电影,免费浏览了网页,知道了新闻,但人家赚了广告商的钱。我们根本无从知晓。

  在这本书里所选的文章的作者,都是各大互联网公司高管。他们从经验角度,解释过去,分析现在,并预知未来。以百度、阿里巴巴等为例,分析互联网生存的经验。重用90后,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样的体验。

  微信产生的同时,伴随着产生了微商个人看来,现在的微商只是挣扎于微信边缘的副产品。面膜,鞋……这些东西真的能够成功吗?或者说,这些谁都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微商?一个人的成功,注定要有一些个性,或者说与众不同在里面。这里指的是点子思维,运作等等。要想发展,做大,做强,跳出一个狭窄圈子,读读这本书是很有益处的。

  互联网的商机,看不见,摸不着,只属于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思考瞅准商机并立即投入行动,才有可能成功。互联网的更新换代手机还要快,机会不等人,稍的迟疑便会错过

  《社群经济》读后感(二):学会和未来谈恋爱——《社群经济》

  最近听到一个段子,某姑娘下楼去买西瓜,买完摸了下口袋忘记带钱了。结果那卖西瓜的大爷来了一句,没关系直接转账到我微信吧。

  听完这个段子你是不是哈哈一笑。然后呢?

  可见互联网时代早已贯穿到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我们从传统的工业时代走向了互联网时代,这是世界的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就拿我们的生活来说,我们去餐厅再也不用排着拥挤的队,每一次点单都要传唤服务员一次,网上已经有各种餐厅的团购,有些餐厅也实行互联网式的自助服务;我们不仅可以去实体店购物,还可以在网上购物既节省了时间,因为少了各中间环节价格也更便宜;我们也省去了在银行办理各种业务,因为现在网上都已经启动了各种业务办理平台

  《社群经济——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哲学》这本书就是一本关于互联网方面的书。这本书里写了很多应用互联网模式经营品牌和公司。讲了它们的互联网思维,营销方式,还有与传统经济的相比的优秀面。例如京东,小米等。虽然中国目前99%的企业仍然是在传统行业,但是未来所有行业都会拥抱互联网。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会互联网时代下的思维方式。

  例如书里有一章讲到了小米的扁平式网络营销方式。小米手机是我们熟悉的一款手机,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牌——互联网手机。小米内部除了每周一的例会之外很少开会,成立三年多的时间里,合伙人也只开过3次集体大会,这减少了层级之间相互汇报浪费的时间。在MIUI早期,小米手机的上层管理者亲自带领团队不断泡论坛,找资深客户,几个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手机论坛是小米新营销的大本营,正因为他们的努力,目前论坛总用户达到了707万。小米手机的理念是:专注”,才能极致”,有了前两者,才能“快”。三者合一,才能积累口碑“。

  书里还讲到了海尔电器,这家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它利用了互联网的思维去把该平台达到了很好的转型。它的这个转型不是说商业模式是平台,而是说海尔要成为一个快速配置资源生态圈。传统的洗衣机我们都知道,是把脏衣服放进去,转动一两分钟后桶内的清水就变黑了,水脏了换一整桶清水但是转一下又脏了,你的衣服有70%的时间是在脏水里洗的,海尔新产品是在洗衣机里加了一个净水器,脏水循环变成清水,洗衣过程中90%的时间衣服是在清水里洗涤的。

  所谓社群经济,就是人们不断创造各种方式,重新构建人与人的关系。我们不再以我们固有的群体组织为单位。例如同一个单位的,同一个学校学生并不代表你所有的关系网和社群活动对象。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求更多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社群。例如豆瓣,理财网站,各种学习或者爱好发展的QQ群,我们以前的人脉只可以是一百人或者几百人,发展到现在你通过互联网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更多的知识。现在已经有很多高层领导人,只要通过互联网就能组织会议相信未来的全球互联网办公的时代也会到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反映的就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需求和愿望。互联网时代只会越技术,越人性。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互联网方面的哲学和思维模式,了解各商家通过互联网模式取得的成功,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社群经济》读后感(三):互联网+社群,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开启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捆绑在一起,虚拟与真实冷漠温情,皆在键盘屏幕之间。无论是主动进击,或被动参与,我们无疑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或多或少加入了各种网络群组,互推资源,钱情交易,成为了社群经济中的一份子。没有网络,全世界便仿佛与屏幕一同熄灭了。

  然而,虽然身处时代漩涡之中,对于“互联网+”与社群经济,却并没有足够清晰深刻概念。继年初干活科普书《风口上的猪》问世,号称一书读懂互联网经济,提纲挈领理性简洁,只在概念上浅尝辄止作为悟性不够的非专业人士,仍处于云里雾里状态。而当阅读完《社群经济》,心中的困惑有所减少,对于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经济现状,终于有了一次感性多方面的认识。

  《社群经济》从更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经济短篇论文集,书中辑选了聚力集团创始人陶闯、逻辑思维首席执行官李天田等新兴企业高层与部分高校专家教授、新闻记者对于社群经济与互联网时代经济格局主题书写。这些文章共同的特色篇幅精短,基本控制在十页以内,可以一口气轻松读完;此外,这些文章绝不是干巴巴的理论,或是空对空的高谈阔论,相反以例证贯穿,大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企业作为鲜活案例,感性呈现、理性解读目前的经济局势与时代变革。

  通过阅读《社群经济》,首先可以厘清一些相关的概念,为我们理解经济理念提供了基础思路。比如移动互联网的核心,被陶闯概括为:“形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群链,其人群关系组织特征体现为社交、本地、移动、个性。”寥寥数语,互联网经济与社群经济的概念皆得到了解释。而对于成功社群的特征,在李春光这里得到了精彩的三点总结:“它本质上是聚焦于某个心灵次元的意识群体;它在现实物质效应上会表现出一种“非线性成长”的方式;它必然具有高概念与高感性的文艺模块。”由此可见,社群经济不仅聚焦于产品与服务,更依赖情感体验,在交易中融入了更为丰富内涵

  由于《社群经济》不同于大部分经济著作引进于国外,因此在例证的选择语言表达更为亲切地气。书中所举例子集中于小米、逻辑思维、360、阿里巴巴等耳熟能详的国内企业,讲解了这些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互联网经济运作模式,更直观易于理解。同时,这些作者大多擅长讲故事,跨界举例,连《哈利波特》和豆瓣小组都露了脸,让此书在生动性上颇有特色,而他们本身的专业性保障内容的到位深度与可读。本身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无界、精益、媒体化。合上书本,我仍记得李天田分享的故事,他把企业竞争比作机场安检排队,当队伍过长,互联网社群模式就像队伍旁边新开的窗口。当窗口打开,原来队伍末位的人了无牵挂地跑了过去,排头兵按兵不动,而位列中间的企业受到了改革的最大阵痛。这个故事触动了我,它简洁却深刻,形象地勾勒出了企业的状况。这样的故事,在书中还有很多,着实值得细品。

  读完《社群经济》,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属于互联网与社群经济的时代,互联网代表着未来与高科技的前进,同时也意味着同时发生的“返祖”。由于互联网社群社交模式的开启,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重回部落、重回口语的个人时代,过去的经验被新的变革冲散,时间感、距离感、位置感均被改变,而前方的路仍充满了未知

  《社群经济》读后感(四):新生事物还是原始的回归?

  许多年前,Google,Twitter和Facebook还能够在大陆见面,那时候的我对互联网的理解几乎没有,觉得那不过是一个有着游戏,有着美女照片的集中营,觉得接触了互联网的孩子都是上瘾的坏小孩,他们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成绩糟糕,挨家长老师骂,一定是没有办法大学。多少年过去了,Google退出了中国,Twitter和Facebook也只能在墙外活跃,国内产生了许多类似的平台网站,就搜索一家就已经出现了诸如百度,360搜索,搜搜等等,而社交网络则是多得没法数,最火的莫过于腾讯和新浪的产品,一个QQ和WeChat,一个新浪微博,都是引导风向标的产品,而人人网,豆瓣网,也并没有消失,曾经叱咤风云博客和论坛也并没有退出视线。这就是互联网,新生代不断出现,而具有创新能力与时俱进的老产品也能在这样的新生代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PC到移动端,互联网的思维被运用得更为广泛。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主要的被归纳为几条:其一,去中介化;其二,情感的需求与产品的功能需求的亦步亦趋,并且重要于产品功能;其三,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这是《社群经济——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哲学》一书中李善友、董梁的文《产品型社群,一种新组织形态诞生》一文中所提出的互联网思维三大法则。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依然还是依靠着这三大法则来将商业互联网化,由企业慢慢转向个人,由产品的神化到人格化,而且慢慢更加注重产品本身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对用户的重要性。移动端时代,个人即企业的时代即将到来。前些年还在炒得火热的手游被认为方生方死,而今天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产品同样面临这样的一个窘境,似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迎接来了结束转瞬即逝辉煌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就告别了舞台中央,剩下的只有一群似乎已经老掉牙的人还在舞蹈,他们或者是Google,或者是腾讯,或者是其他新生代的产品或者企业。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在变化多端的互联时代来创新,来转变,来运用社群商业化。

  所谓社群经济,胡泳认为,就是如何利用社群产生生产力。按照勒维斯的观点,每个人心中都有原始的部落情结。到了今日的互联时代,社群的形成依赖因素有很多,或者是对产品的信仰或者吐槽,或者是情怀的吸引或者排斥,每一个个体活跃在一个群体之中,其中的凝聚力会因为社群的生态而改变。由于社群内个体的相互联系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度的提高,则会形成了以信任或者是人格为重要担保的社群经济,社群的资源配置的方式虽然是以交易方式完成,却依赖于原本的社群内部的交流或者是感情寄托。而互联时代的社群经济的完成,则需要互联思维的支撑,需要从一个企业对产品的重视程度慢慢回归到人格信任的交易方式来完成社群经济的获利最大化,将客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当我们还在讨论小米的营销的时候,小米却说他们在做更好的产品,虽然他们的产品依然还是只能算是三流产品,但是已经通过组织的社群化为自己赢得了利润。在瞬息万变的互联时代,特别是自媒体的形成的移动互联时代,个人将会慢慢取代公司,诸如罗辑思维等将会用个人的信任来完成出版社所想要做成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至上,或者服务至上的时代,它洋溢着人最基本的情怀需求与抱团心态,这是一个相互独立却又渴求得到相互认可的时代,互联的思维是将个体的利益完成为最大化,将人看成是最为重要的价值。

  这到底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还是对原始的回归?或许我们还要等待着互联的往前走才能看到最真实的面目。

  《社群经济》读后感(五):《社群经济》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社群经济》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社群经济》引领我们走向成功,此话不假,笔者读了此书以后感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当技术使整个社会突变到移动互联时代,实现了社群、人人实时在线等质变,企业应该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实现生存、进化?《社群经济》倚靠中国商界第一高端社群——正和岛长期积累的企业资源、研究成果及相关人脉,试图集学院研究派(资深研究员)、行业观察派(资深财经记者)以及实操派(知名企业家、创业者)群力,反思、探寻、解答这一问题。

  从结构上,《社群经济》首先从现今商业世界的巨变出发,提出“社群经济”这一当下不容忽视的趋势。并从案例的角度,对传统行业中实现基因突变的企业,对依托社群经济,从0到1实现独家领域开拓的企业,对向互联网进阶的传统企业进行个案研究与经验提炼。可以说,《社群经济》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为正激荡在移动互联浪潮中的企业与个人提供了生存指南。

  《社群经济》读后感(六):互联网时代企业家生存指南

  第一次技术革命带来了工厂,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了公司,第三次技术革命带来了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是怎样一种经济?

  要了解互联网经济,首先要从互联网的人群特性去研究。互联网人群特性主要为以下四点:社交、本地、移动、个性。

  互联网上的个体与社群之间建立联系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交活动,个体在社群里获得信息,又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贡献出来,这样就会完成信息的传递与收集。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与不同的人建立联系,并能协同完成因为空间的距离所限制的许多工作。

  个体在自己的家中或者办公室里就能实现在本地控制异地完成相应的指令和任务。这样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也能增强人们的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互联网还能为离开家庭或者公司的个体提供移动办公的便利,在出差的或者旅行的途中我们也能通过一台电脑连接网络处理家中或者办公室的事务。这样为人们带来的便利,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既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也能愉快的享受假期。

  至于最后一点,个性化,是互联网的一大特性。互联网上的网民以年轻一代居多,他们要求网络具有趣味性,好玩,能够激发有相同爱好的人的加入,但又在群体中彰显个性。这一点是现在大多数电商,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最看重的特点。

  看清了人群特性,就需要研究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的本质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用户第一:去中心、去产品(卖服务)、去中介。

  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三,抓住用户,提高自己的吸引力。

  第四,留住用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通过对互联网本质的分析,去寻找这个时代商业的突破口。然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互联网经济的趋势。主要为以下三点:

  一、从信息服务走向生活体验服务:用户时间延长,找出变现机会。

  二、互联网线上走向实体:传媒、零售、金融、制造。电商公司拥有大量的用户基础,还能通过用户的访问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这样便能有针对的提供用户体验方案。

  三、软硬结合的生态系统的对立:软件带动硬件发展,先拿订单,再生产销售。

  我们从趋势中已经不难联想到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电商、广告、游戏。用户规模大摊薄成本,大鱼吃小鱼,快速压倒缓慢。互联网经济要求企业家将自己的产品快速迭代。

  未来的企业家,或者是发明家、学问家,最重要的能力不是逻辑推演能力和专业能力,在事物若有若无间找到内在的联系,从相关性中发现机会,才是重要的能力。

  《社群经济》这本书,首先从现今商业世界的巨变出发,提出“社群经济”这一不容忽视的趋势。并从案例的角度,对传统行业中实现基因突变的企业,对依托社群经济,从0到1实现独家领域开拓的企业,对向互联网进阶的传统企业进行个案研究与经验提炼。这本书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为正在激荡的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企业提供生存指南。

  《社群经济》读后感(七):掌握互联网社群发展趋势,撬动未来经济——《社群经济》书评

  “没有人能打败趋势。”一句话奠定了这本书的基调,社群经济讲的就是趋势,一个大时代的互联网社群发展的趋势。

  和大多数互联网书籍一样,该书也讲到了互联网思维,但不同的是这本书从本质根源上讲解了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思维讲透彻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互联网思维,尤其是在一些会议,会务中,总能听到互联网思维这样的字眼,但是如果有人问一句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估计很多一口一个互联网思维的人群未必能够准确的给出答案。

  这本书没有把互联网思维神秘化、高大化,没有绕弯子,没有试图用专业术语把人绕晕,而是针尖对麦芒,直接从根源阐述互联网思维,讲到了互联网思维的几大特色:极致思维、跨界思维、精益思维……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把支撑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精髓说出来了,那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趋势的转变。在传统工业时代,是“原子经济”,到了互联网时代,则是“比特经济”。所谓的原子经济,意思就是稀缺经济学,所有资源都是稀缺的,因为稀缺,也就自然有了价格,需要花钱才能购买或者拥有。而比特经济不同,比特经济就是指网络的资源共享性,去成本化,资源零成本成为现实。从资源是有偿的到资源是无偿的,这一趋势的出现,最终形成了互联网思维。到此,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就很清楚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把互联网思维讲的很透彻,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人群,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书籍,也是一本快速了解互联网思维的书籍,可以说这本书是了解互联网思维的终南捷径。

  最后还要提到一点,这本书其实是一本集子一本关于互联网,关于社群的集子,并非某个人所写,是很多作者一人一篇或者几篇这样收集整理成册的,每个作者对社群的观点各不相同,虽然编者尽量根据社群发展趋势收集这些作者的观点和文章,所有的文章都指向社群趋势,但是不得不说每个人的观点还是不能完全一致。于是,问题就来了,第一种论调,这本书吸收了这么多专业研究社群经济的专家、学者言论,每一篇都是精华,没有看完最后一章,你永远停不下来,因为每一篇都有吸引你的地方,每一篇都有超乎你预想的内容在等着你;还有一种论调是因为是集子,拥有多家观点,如果不能有自己的判断,你看着看着或许就将迷失在书本中,因为书中观点太多,你无从选择听哪种更合适,这也可能是看本书的一种苦恼。

  但不管怎样,这确实是一本值得认真研读的好书。对于将互联网、社群当工作工具的职场人群是这样,对想要依靠互联网、社区赚钱的专业人士更是如此。

  《社群经济》读后感(八):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进化

  我和先生陆陆续续讨论过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创新问题。比如,要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吸引众多粉丝,在蓝海中一炮走红。一直以来,我们只是提出问题,而缺乏分析问题、提炼总结的能力。带着这种困惑,我翻开了《社群经济》这本书。

  从论文写作方法的归类视角看,本书是关于现象描述和解释的合集,通过互联网时代脱颖而出的优秀企业的案例,解释这个时代所掀起的改革浪潮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具体篇目的作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互联网的实质不是一种产业,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自由、平等、开放、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产品化的精神和过程。戴明朝的《一场有关互联网、社群与企业进化的哲学漫谈》升华了全书的主题:一个系统通过人脑关联人脑,然后配置时间与空间,最后达到或实现“你是我非”的一种境界。核心关键词是:时空、真幻、你我、是非。

  互联网时代不单单是对传统企业有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都要认真思考在这个伟大的变革区间,自己如何才能顺势而为、乘风破浪,不被甩下这趟奔腾前进的“欲望号街车”。这个问题让我焦灼,因为其本质上还是“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终极性问题。回到文首提出的问题上,我认识到,在高速变化的的“迭代”期,不应该再思考做一种什么产品,而应该思考总体的商业模式、粘性服务、平台和商业生态,也就是说,不应该纠结于某一颗棋子怎么放,而是要考虑整个棋盘的布局。

  这种宏观预想和衍生思维需要集体智慧,需要在朋友圈中涵养出一个知识和经验的“共享沉淀池”,需要个人对任何创新举措都保持100%的学习和开放心态,需要个人在行业中观察,敏锐地嗅到风向捕捉到契机。

  互联网时代倒逼许多行业改革,重视个性和需求带来的价值。原有的经济版图开始崩解,但是在政治领域还是铁板一块。中国“触网”二十年来,除了电子政务和“掺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走得异常缓慢而艰难。强制多层的金字塔管理结构与社群精神背道而驰,普通民众忍受着这个时代独有的撕裂和挣扎:一方面是对自由、平等、开放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对政府低效能、不合理的制度要求的隐忍和抗争。希望社群经济这条康庄大道引领我们走向的远方将不仅仅是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体验,而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高度自由和便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社群经济》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