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个人的朝圣2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27 20: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个人的朝圣2经典读后感10篇

  《一个人的朝圣2》是一本由蕾秋·乔伊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33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一):爱恋迟暮

  我有过两次爱恋,当然都是暗恋。第一次的暗恋发生在13岁,就是语文课本描述的正值女孩子情窦打开的年纪。第二次暗恋是在20岁。如果说,第一次暗恋来得太早的话,那么第二次的暗恋是刚刚好的,那会儿我上大学,是谈一场恋爱的好时候。但是,最好的时候我错过了,我没有表达出来,也没有为这场暗恋结绳纪念。最和适宜的爱恋就那么过去了。

  我并不对《一个人的朝圣二·奎妮的情歌》里面奎妮的暗恋感兴趣。它是一个42岁的女人对65岁的男人的暗恋。这样的故事显然满足不了我仍然青春悸动向往美好爱情的蠢蠢少女心。

  在读到一些段落的时候,我甚至开始不喜欢奎妮,因为哈罗德有自己妻子莫琳,而他跟莫琳刚刚经历了丧子,她怎么可以走到莫琳跟前让莫琳帮她给哈罗德传话从而让莫琳觉察她喜欢哈罗德。

  作者蕾秋·乔伊斯是英国资深的剧作家,在2012年出版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并畅销。用乔伊斯的话说,《奎妮的情歌》不是《一个人的朝圣》的前传、不是它的续集,而是一个伴儿,一个以哈罗德的朋友奎妮的视角出发所写的故事。

  朝圣这个词,往往孪生“救赎”“放下”“执念”“解脱”这样一些沉重意味的词。《奎妮的情歌》里哈罗德收到在疗养院过活的得了癌症的奎妮的一封信,于是他决定行走去看她。哈罗德的行走成为了奎妮活下去的坚实力量,也成为疗养院里跟奎妮一起的病人们保存体力活下去的动力。而,这场行走也成为哈罗德的救赎,成为奎妮的救赎。

  我并不懂书的装帧设计,但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全酒红的底色随意摆放的一双高跟鞋一行坚定的爱的光芒”的文字。好像这样的画面设计就已经能够阐述一本书的意境、爱和美——高跟鞋让我想到修女,虽然我不确定修女是不是穿那样的高跟鞋,红色是爱跟温暖人情,“坚定的爱的光芒”囊括全书

  这是一本爱的故事。后来,我喜欢这本书关于爱的故事、喜欢奎妮、喜欢每一个人。因为在疗养院里随时都有死亡发生,作为读者,看到疗养院里的死亡会心难过,因为我们看懂了疗养院里活着的人的难过和不舍。这是疗养院里那些病人义工、修女相互间的爱对我们形成感染

  可能,读过这本书,也会有一些自我的治愈吧。谁知道呢。

  (已经第四篇书评了,还是不会写,请接受我是个成长很慢的孩子。)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二):forever love

  本该不用用一生忏悔,本该不用奎妮来承担这一切

  或许是太过于深爱,而这种爱却是profound,不求任何回报的love

  要是从第一次就不再宠着戴维,要是能够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告诉哈罗德、

  即便告诉了最后结果或许也不怎么

  但是至少内心不会受到如此大的谴责

  至少也会改变奎妮的一生

  戴维的坏,早已经根深蒂固

  很大原因和戴维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

  更多也就是他父母的原因

  要是奎妮能勇敢点,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责任东西清楚

  也不会最后一个人在海上花园过完人生时光

  人,大概就是爱一个人,然后总想着为他做点什么

  即便对方一次次无耻地索取,你却以爱的名义包庇着他

  总以为对方终究有一天返璞归真

  只是奎妮你怎么没有想到,最后却变本加厉

  而你却用罪魁祸首头衔把自己框住一生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当你把一切坦白之后

  你也松了一口气,终究你把真相归还给哈罗德

  无论他怎么想,你终于释放你多年的心结

  你把一生默默的love也告诉了哈罗德

  愿天堂没有痛苦,奎妮-轩尼斯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三):一首唱给自己的情歌

  文/夏丽柠

  在《一个人的朝圣》里,英国女作家蕾秋•乔伊斯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执着坚定的“徒步独行侠”哈罗德。他穿越英国腹地,去探望一位住在临终关怀养老院里的旧同事奎妮,癌症晚期患者。哈罗德希望以实际行动换取奎妮对生命坚持

  当我们还沉浸在为哈罗德的举动欢呼雀跃的时候,小说像一架摄像机镜头,慢慢地转向了最佳配角“奎妮”。没有奎妮,哈罗德完成不了他的壮举; 没有奎妮,他跨越千山万水失去了意义; 没有奎妮,哈德罗的生活也许早早就溃败得一塌糊涂……《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就是要为我们揭开奎妮的“秘密”。

  “哈罗德•弗莱就要来了,我想。我等了二十年,现在他就要来了”。在本书的扉页,奎妮这样告白。然而,她在写给哈罗德的第二封信里说,“我的秘密已被我深埋二十年,趁还不算太晚,我必须一吐为快我会告诉你一切,余下的终归寂静”。是的聪明的读者不会猜错,奎妮暗恋哈罗德!否则,她也不会在啤酒厂里代哈罗德受过,保住了他的工作,自己却黯然离开

  奎妮毕业于牛津大学,懂古典文学爱好诗歌交际舞跳得也不错。她的人生轨迹里有“女文青”的特质,生在缺乏爱的家庭,早早离家却爱上人渣,独自承担,收拾残局。作为厂里的第一位名女会计,在忍受老板压榨的同时,还要安慰自己的心灵枯寂

  如今,我们常常开口聊“妇女解放”,闭口谈“女权”。书中的奎妮便 是标准的“独立女性形象。可独立,不代表聪明。奎妮貌似干了件“蠢事”,朝夕相处令她爱上了老实善良的已婚男人哈罗德。读着她给哈罗德的信,看着她淡淡地吐露心事,“只要能在每个工作日见到你,我就能在配角的位置幸福地爱着你”。我们眼里浸满了一个寂寞爱的女子

  命运不公,生命有时坚硬,有时脆弱。人的根本就是活着,可奎妮敞开心扉之时,竟是赴死之际。读着读着,便心生悲哀,活着,真难。在等爱与等死共进的时候,奎妮返璞归真,回到了人类初心,那就是爱与真诚。她书写与哈德罗的过往、与他儿子戴维的交集和被他妻子看破真相时的窘态。在生命终了之即,她的回忆格外平静

  奎妮是智慧女性,她拥有驾驶情感与生活的能力,是一个勇敢、冷静坦诚的女人。在她身上,少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我爱你,与你无关”的野性,反而为她增添了传统女性忍耐和勇于牺牲魅力。爱没有对错和值不值得。如果能够无怨地爱一个人,才会认真地过生活吧。

  在本书里,乔伊斯还刻画了一组“欢乐”的终极病人:芭芭拉、珠母纽王和亨德森先生 ,当然还有和蔼可亲的凯瑟琳和露西修女,大家一起面对“上帝”(死神)的召唤。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静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丰子恺先生的寥寥数语,不知挽救了多少自私灵魂,也成就了多少像奎妮一样释然的人。

  与其说这本书是奎妮的恋爱告白,不如说是一首她唱给自己的情歌。倘若你曾为哈罗德的故事流过眼泪,那么奎妮的故事会你的泪水花朵般幸福绽放,就像顾城的诗句:“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书中就弥漫着这种美好。暗恋是多么美妙的情感,安静与克制造就了一场情感充沛的梦。梦不醒,爱不灭。“活着真幸福”,我想奎妮停笔时会在心里这么说。

  转载请豆邮联系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四):我的父亲永远不会爱你

  二十年前,哈罗德在驾驶室,奎妮坐在他的身旁,阳光穿透挡风玻璃洒进来,奎妮用鼻子细嗅着空气中的味道柠檬咖啡香。

  二十年后,没有雪,没有街道,没有窗户,哈罗德坐在奎妮的床沿,一言不发。哈德罗伸出手去握住奎妮脆弱的手,奎妮的双手微微蜷曲,他说:我该走了。奎妮想着:你已经走的足够远了,我的朋友。请你,回家去吧。

  不能承受重逢后的相拥痛哭,含蓄着,节制着,孱弱着,平静着。一个人,一群人,87天,627英里的等候,埋藏了20年的秘密带着不安不甘细细铺展开。作者太懂得情绪的收放,20年前和20年后的平行蒙太奇叙述,不管是外部结构内部节奏,还是读者的心理效应,都使得故事富有极大表现力。不同于《一个人的朝圣》哈罗德在不停行走,本书中奎妮是鲜活完整的,她在唱,在跳,在歌,在舞,在等待,在消逝。

  338页的故事,结合书信形式诉说,14周半的时间,20年间时空跨度,并不曾觉拖沓冗长,相比《一个人的朝圣》,更喜爱《奎妮的情歌》。《一个人的朝圣》是一种救赎式的平淡英雄悲歌:酿酒厂退休销售代表,收到了二十年未见的同事告别信,想到自己人生,下了一个在别人眼中看来是朝圣的决定,从南走到北,让患病老友活下去。路途上发生的许多颇似电影《阿甘正传》的桥段。而《奎妮的情歌》是一场盛大的暗恋故事,是离别,是一群行将入木的病患的生活,更是如初处理爱处理死亡的方式一见钟情且误终生的桥段用来撑起故事的设置支架不见得多有新意,但作者对于细节的描述与细腻的情感喷薄安排成功将《一个人的朝圣》中与哈罗德一般不合群,不讨喜,还有些局促、笨拙的奎妮塑造得很丰满,很动人,很有魅力。连带着哈德罗的形象也活跃起来,《奎妮的情歌》所能看到的是二十年前的哈罗德,除却木讷、寡言、质朴,是被抛弃的儿子、是胆怯丈夫、是缺位的父亲之外,奎妮眼中的哈罗德是闪光熠熠的,从第一次遇见,奎妮的窥探便可察觉:在雪中,哈罗德跳着舞步,带着笑。奎妮的心便柔软不行,前一任情人失去的孩子在这一刻暂且放在了脑后。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以为奎妮是一个不过二十来岁的女孩。不,奎妮不是。二十岁的奎妮是叛逆的,一心要离开父母,二十岁的奎妮是瘦小的,热爱跳舞,二十岁的奎妮年轻着她的年轻,但遇见哈罗德时,奎妮四十了。

  四十岁的女人,像一个二十岁的少女,小心着她的暗恋。空啤酒罐、三明治、手帕、哈罗德的鼻子、一件硬扎的毛衣、迷路的地图、握着方向盘的手……

  四十岁的女人,在海边建起了一座花园,听远方来的游客讲二十年前酿酒厂的故事。

  四十岁的女人,六十岁了。

  六十岁的女人在等候也在救赎,终于把多年的秘密讲出来了:

  以前我认识一个可爱男孩

  他的朋友一只手数得过来

  他脑子里装满异想天开

  于是他去了棚屋

  吊死自己,红唇变蓝

  突然就好爱这样写诗的女人,尽管她四十岁了,暗恋着一个人,她不是那个敢爱敢恨义无反顾的,或许她不美,或许她怯弱,或许将她放在疗养室众多的老人与修女之中没有哈罗德的故事,她依旧是不显眼太平凡的那个。

  戴维说:我的父亲永远不会爱你。

  这就是了,哈罗德不会爱奎妮。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便是生活,不滥情,很真实。各自有各自的艰苦,各自的生活困扰,也会各自死去。别说哈罗德是为了奎妮,不过是一场自我的救赎罢了,也别说奎妮的情深不悔,不过是一场生活罢了。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五):本来都是一个人的事

  二十年的放逐悄悄溜走,我竟不知却又笃定一直爱着你。15天前看完第一部,断断续续看2的前50%一直都一个感受:好一个世俗暗恋故事。今天一口气看完了后面,相比1的“救赎”2让故事更完整同时情感更丰沛,关于爱,幸福,特别是死亡。

  “事物并不总以消失的方式结束,也不总以突然出现的方式开始。你以为会有一个时间说再见,但人们往往在你回过神来之前已经消失。”我从来不敢对爱着的人说会好好珍惜,害怕面对死亡发现自己愧对“珍惜”二字。但愿为他们所做的事都是从其角度出发,并把好的能给予的都双手奉上。幸福往往并不会像预期的那样敲锣打鼓而来,所以我爱你你不知道,我爱你那已足够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六):爱满溢的天路历程

  爱满溢的天路历程-评【一个人的朝圣:奎妮的情歌】

  文/信实的精灵

  “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卡夫卡

  《奎妮的情歌》这本书做到了,最起码,奎妮开启自己的天路历程的时候,那时候满满的都是爱,生活中的爱,工作中的爱,即使曾经黑暗的时光,经过岁月的雕琢,也会有爱的香气满溢。这才是这本书应该带给我们的人生体验

  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她的处女作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她享誉三四十个国家。这本书更是入围2012年布克文学奖及英联邦书奖。

  她曾经是一位资深剧作家,作为剧作家,她成功地于2007年获得最佳广播剧奖。她还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国家剧院担任主要角色,这样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她在结束20多年的舞台剧和电视职业生涯而转向写作的时候,能够轻而易举从舞台剧和剧作家的丰富经验中汲取营养,在她的任何一本书中都营造一种大气的场景。所以,看她的文字是一种美的体验,不管是当年看的《一个人的朝圣》-哈罗德的故事,亦或者现在手中这本《一个人的朝圣:奎妮的情歌》。任何一幕情景都可以经过创作而成为一幕幕感人的美好剧作。

  这本书,仅仅是《一个人的朝圣》的相伴之作,不是续集,也不是一部前传。故事中的主人公奎妮,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她与哈罗德•弗莱比肩而坐,相生相伴,所以他们俩是一个伴儿。

  因为奎妮在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偶然发出来的一封信,而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历程。奎妮这封信是写给哈罗德的,她当然没有期待着哈罗德会真的过来看望自己,毕竟他们20年都没有见过面了。

  于她而言,她只是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个遗憾。万万没想到,这封信改变了哈罗德几十年枯燥的人生,在六十岁的时候他决定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圆满的交代,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千里跋涉,在他出发的那一刻,他的天路历程开始了。

  奎妮方面,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封信竟然带给哈罗德这么大的改变,收到哈罗德回信“等我”的时候,奎妮自己也被震撼到了。她写出来这封信的初衷不在于这里,她自己不仅带给自己人生的改变,也带给哈罗德人生的改变。

  所以,接下来,她坚信“或许哈罗德明天就来了”,在接下来的时光当中,她一直可以收到哈罗德长途跋涉,每日每日走到不同地方,从当地邮局寄出来的明信片。这是支撑着他走下去见到奎妮的力量,也是支撑她走下去见到好友哈罗德的精神力量。

  在这段生命中最后的光阴里面,她努力回忆自己年轻时候的时光,以及与哈罗德认识的前前后后的光阴。那时候的她,饥寒交迫,颠沛流离,一份偶然的工作,她安定了下来。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包括哈罗德,也包括他的妻子,他的儿子,这些人带给她的都是生命最后时刻的爱的回忆。

  在她最开始拒绝进入圣伯纳丁疗养院的时候,坚持住在自己的海边小屋的时候,别人的建议帮助了她。她回忆起自己的母亲,“什么东西一旦坏掉,就永远无法恢复原状,眼不见为净”,这句话几乎帮助了她的一生。她离开原来所在的城市,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城市金斯布里奇,也是为了忘却,没想到这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在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并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尚且无能为力的时候,她选择给自己20年前的那段人生一个了结,所以写出了这封信。至于这封信最终带来的结局,那完全是在她的人生意料外。

  好了,就这样了。这是奎妮对这一段人生历程的总结。

  当然,这些是值得记取的。一段关于爱的最灿烂的回忆!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七):一个人的朝圣

  写给背灯和月君。北宋,因为一首满庭芳,秦观被称为山抹微云君。而行简,我喜欢叫你背灯和月君。

  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一次模拟,老师印了行简君的一篇作文《又到沧海横流时》,那段时间他的作文总是登上高分段的榜单。这不是他最打动我的文字,但却被我惦记了很久,可能时因为里面提到的五本书。

  大冰《好吗 好的》

  雷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

  菲利浦狄克《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

  马克《总有一天,你要一个人走》

  丹尼尔·凯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这五本书里,我最先看的是最后一本,看的出高考真是激发了某人的阅读热情。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惦记这个故事。但让我买下这本书的是Anthony不经意的一句话,因为好奇一个人的生活,才会去接近与他有关的东西吧。

  “恩……我最近在看一个人的朝圣,挺棒的,你也可以看看,觉得你应该会喜欢……”

  在《一个人的朝圣》里,65岁的哈罗德,87天行走627英里,只为了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会活下来。

  这个故事或多或少会让你想起《阿甘正传》,但不同的是,这本书更多的是给被你遗忘的故事再一次提及的机会。刚刚读完的那两天,我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那些被学业压力,混乱的生活,沉重的感情挤走的记忆。

  8岁,9岁,10岁,11岁,12岁,14岁,18岁。。。

  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那一刻你好像真的在和旧梦一一相认,你好奇着他们当时的心情,更好奇他们现在在世界的哪个地方,还有——你自己,你自己的样子

  “过去的太多事情,莫琳希望自己做的是不同的选择”

  她多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

  高中的老师说想要治心,就像一个装满的杯子,想要再装东西进去就必须先把之前的东西拿出来。朝圣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把之前的自己掏空的过程。

  今年暑假我做了一次没有准备的朝圣。

  五台山,佛教四大圣地,文殊菩萨的道场。

  在五台山有大朝拜和小朝拜之说。

  五台山顾名思义,就是有五座大山,虽说山连着山,但还是离得很远。大朝拜就是跪拜五个台,弯曲泥泞的山路,三步一扣首,路的前面还是路,天空的后面也还是天空,这样朝拜一次,多则三个月,少也得一月有余。

  匆匆三天,这些地方我是坐车去的,山路很险,也很美,那是一种神秘的美。一路的风景里,不知看到多少匍匐在山路的朝圣者,他们的的脸色已经让山谷里的风晕染的那么原始,腿上绑着厚厚的护膝,一俯一仰眉间已见血色。

  而小朝拜是朝拜黛螺顶。黛螺顶是一座寺庙,位于陡峭的半山脊黛螺顶上,山顶寺宇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常有云雾缭绕,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寺名黛螺顶。据说建立是为了方便乾隆皇帝一次朝拜五方文殊,朝拜的人们相信,这是通往智慧的道路。

  停留的最后一天,同行的人问我要不要参加黛螺顶的朝拜,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1080个台阶,这头磕了两个半小时,一直磕进了寺里的大殿。

  在山顶我问背灯和月君,你带了什么愿望上来,他说,现在还不能说,于是我们约定三年后如若实现,还愿时告诉对方。

  我没有过很刻骨的信仰,但这次朝拜让我学会了如何真真切切的用双脚走路,绵延不绝的土地不是我能看到的唯一风景,我学会了如何跪拜,如何在那一刻放下周身的一切,把头低到陷进去的蒲团,手心向上。

  后来我才知道,这座寺,磕头走过这1080个台阶的人,不要门票钱。

  背灯和月君说我,嘉慧君总是情字当头,合谷主木,木主容,合谷有奇纹,主忧思。为情所困,友人,或者爱情。的确,我想正因为如此,我才不喜欢这第二本书里的故事,在成全别人上,我和奎妮太像了。只是我没有她面对孤独的勇气。

  这个故事有一个埋藏了20年的秘密,有生命中无数的微小瞬间,有温暖的大手,坐在车里的对话,海上的花园,如何处理痛苦,如何爱,如何休息和放松,如何相处,“因为同一样东西发笑也可以是另一种在一起的方式。”

  当哈罗德开始旅程的同时,奎妮的旅程也开始了。他们各自因此变得完整。

  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像所有过去的事,

  奎妮和哈罗德一样,有其阳光和黑暗的一面,但当故事结束时,因为这份圆满,黑暗消失了,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是奎妮的爱与温柔。

  背灯和月君,就像你说明净淡泊也好,纷纷扰扰也罢 只希望 每次历练 ,都是初见。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八):爱上了奎妮

  这书是去年坐火车的时候买的,因为当时想看的书就这本没有电子版,所以就买了这个打发无聊的火车时间。但是那天在火车上艰难的看了一半,就再也没看过了。前几天突然又开始看这本书,这一次我却爱不释手了。

  就像作者说的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朝圣》的续集,这是一个和哈罗德的故事平行的故事。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奎妮和她的病友们在等待哈罗德期间所做的事情,以及奎妮的小秘密。不得不说哈罗德的旅程开始的时候,奎妮的旅程也开始了。在第一部中,哈罗德得到了解脱,而在这一本书中奎妮得到了解脱。奎妮在信中坦白一切后,她自己也得到了解脱,很高兴她不留遗憾的走了。但是我看到书中的最后一封信,我又迷茫了。奎妮的小秘密,也许哈罗德不会知道了,但那又怎样了?现在这样不是也挺好吗? 奎妮没有遗憾了,哈罗德和妻子也和解了。

  这本书中让我影响深刻的还有奎妮对哈罗德无私的爱。奎妮对哈罗德的爱真的很伟大。 我不敢想像一个女人为了一个不会爱上自己的男人而放弃重新展开一段婚姻。曾经我暗恋过一个人7年,但是因为一直得不到回应,最后还是放弃了。但是奎妮却爱的这么无私。我突然又想到三体里的那句,我爱你与你何干。

  人生中的第一篇书评,就写到这吧,睡觉去!!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九):那些知道和不知道真相的人

  这本书是《一个人的朝圣》的姊妹版。

  65岁的哈罗德,87天行走627英里,只为了一个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会活下来。 而远在彼岸的奎妮则独自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十二周将自己的人生回顾了一次,奎妮心理藏了一个秘密,一个藏了20年的秘密。哈罗德和妻子的不和,家庭的破碎是从儿子去世开始的。奎妮20年来一直生活在自责,因为哈罗德的儿子去世前曾经和奎妮见过面,奎妮一直认为是她害死的。奎妮在人生的最后十二周,回忆了自己的人生旅途,讲述了那些曾经埋藏于心里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秘密,那些爱恋的过往,那些和哈罗德的故事。但是那些一笔一画留下来的信息,只是各种不同的符号,破折号组成了。这些确实存在的故事,最终,哈罗德可能最后还是不得而知。

  看第一部的时候我为哈罗德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个无关情爱的故事,更是因为这是一段自我救赎的旅程,为了奎妮活下来,一直在走,在我看来只是个借口,一个为这个旅途找一个理由的借口。哈罗德的一路上遇到的,碰到的,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碰到。当然最后,哈罗德和莫林和好如初,就如同我们的人生,到最后一定会变得更好一般。

  然而续集有点出乎意料,奎妮居然是爱着哈罗德,深爱着。这又有点无形中的第三的救赎,尽管哈罗德并不知道,但是奎妮的这份感情,或多或少影响了哈罗德的家庭,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第一部中,哈罗德要去走去看奎妮,莫琳如此的竭斯底里,如此的惶惶不安,恐惧得要把窗帘拉起来,担心别人知道哈罗德不在家。奎妮的存在对于莫琳而言,如同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痛侧心扉。尽管哈罗德不知道,但谁又知道哈罗德到底有没有对她产生过哪怕一点点的情愫?

  每个人的人生都如同一本书,站在奎妮的立场上,我无法不同情这个女子,毕竟她从没想过打扰哈罗德的人生,一直将感情默默放在心底,甚至于人生最后的20年,都躲得远远的。然而站在莫琳的角度,我又不得不痛恨这个女子,毕竟都离开了20年了,为何在人生的最后关头,还要再出现一次。

  整本书而言,我感觉没有第一本书格局大,也没有第一部那么引人入胜,相对于第一部的大气恢宏,这一部书更小家碧玉一点。当然,奎妮的人生旅途回忆,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倒也切合题目。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还是别的什么问题,第二部整本书念下来,倒是没有第一部那般痛快和感动。

  《一个人的朝圣2》读后感(十):无聊至极的书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著本身的问题,把这个好故事讲得像白开水一样无趣。

  暗恋这样的故事,不应该是感人的嘛。可是从头至尾,我都没读出一点感动来,暗恋的对象个性模糊,除了身材高大,我不记得他还有别的能让人记住,暗恋者本身是文艺女青年,可能因为到了暮年,她所说的一切话都干枯而乏味。疗养院的病友们,都搞不清谁是谁。

  唯一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花草,书中提到的有:

  麝香兰、桃金娘灌木、鸢尾、蓝罂粟、醉鱼草、荨麻、田旋花、石竹花、丁香、金雀花、米迦勒雏菊、金凤花、白屈菜、木兰花、冬青、月桂、荚莲、樱草花、洋水仙、悬铃木、勿忘我、峨参、芍药、夹竹桃柳兰、报春花、犬蔷薇、海甘蓝、耧斗菜、海石竹、野老鹳、山梅花、美洲石竹、蜀葵、迷迭香、紫罗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个人的朝圣2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