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创造自己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5-15 20:2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创造自己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

  《创造自己世界》是一本由[英] 劳拉·卡琳 / Laura Carlin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造自己的世界》读后感(一):《创造自己的世界》:向着明亮那方

  我从去年开始学习素描——不是刀架脖子上学画,是真爱原本画的好好的,在我的概念中,素描逼真就赢了。

  前段时间画室来了一位客座油画老师,他直言不讳:那个……那个……还有那个——都是“垃圾”。

  我被他的点评“惊”到了,随后带着好奇,观摩了一次他绘画过程。然后……

  我没想到画画可以好玩精细。但从此,我“不会”画画了。我陷入困惑之中——如同原地转磨的“驴”。

  再然后……

  我遇到了这本书——《创造自己的世界》。

  我承认,收到书的时候,我长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学着老外的夸张表情喊了一句:“Oh,My god!”旁观的儿子以为我开心爆棚手舞足蹈连唱带跳转了一圈。

  我才回过味来,这是我第一次挑战童书书评,而且是关于绘画的童书,这缘分妙不可言

  言归正传,《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作者是英国插图师劳拉·卡林(Laura Carlin)——不折不扣美女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2015年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双年展全场大奖得主,2016年博洛尼亚插画展作品封面作者。

  《创造自己的世界》荣获《纽约时报》2017年度十佳绘本。这本书出版初衷是“教小孩子怎样画画”,但劳拉有不同观点,市面上教孩子画画的书比比皆是,引发孩子们思考的书却少的可怜,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始终认为,孩子比大人画的好很多。

  书中,她将“创造自己的世界”作为“诱饵”,引导读者跟随“只要敢想,就能描摹”的目标,集中展示了彩铅、水彩、丙烯颜料,以及拼贴和立体实物的绘画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如果说传统绘画教学是用技法给孩子们建构了规则房间,劳拉的书则是打开房间的那把钥匙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童书,它更像一本寓意深刻哲学书籍,适合所有想画画的“孩子”。

1、绘画愉悦了别人,还是愉悦了自己?

  来,我们做个测试,给你208个黄色实心圆形和一只蓝色画笔,请画出208种不同的设计

  我特别想抽出一整个晚上和女儿做这个测试,但初步设想,我除了会给圆形画上鼻子眉毛眼睛外,脑海中一片空白

  然后,我忽然想起这段时间,喜欢涂鸦的三岁儿子,不论在纸上画出多么奇葩的图形,最终都能侃侃而谈,告诉我他画的是姥爷车子海豚……

  不知何时,我们对画画这件事心存畏惧,连旁白也不敢说了。

  劳拉画了整整四页环衬,给出了“正确”的208个答案——发愁餐桌妈妈肚子里的海豚宝宝、手持长矛的士兵等等。

  她用四页环衬让读者窥视到“魔幻世界”的一角,诱发了对后面的内容无限期待——在她的笔下,一切皆有可能

  果不其然,在第一页自我介绍后,焦急的小劳拉——应该是她小时候照片,为了避免排队,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的排队场景

  ——推儿童车走过在两棵树冠之间的钢丝绳,稍不留神即会掉落树下……

  ——小心翼翼跨过一张一合的鳄鱼嘴巴才能走过排队的路程……

  在她的世界里,大家用“生命”来排队,这样的队伍一定越来越少……

  可爱如劳拉,她用画面告诉你:观察现实世界,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你可以用绘画解决某个现实的难题,也可以只是简单地涂鸦,重点是遵从内心,让它从头脑来到纸面。

2、你见过黑色太阳么?

  曾听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个6岁的男孩画了一整张纸黑色的太阳,大到无边。家人勃然大怒,老师连忙安抚:这是孩子眼中的太阳,而不是你的,请尊重孩子用绘画表达情绪权利

  西班牙现代派大师毕加索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

  如果你看过毕加索人生第一张自画像(15岁)和最后一张自画像(91岁),会发现巨大的不同。

  他随着人生境遇和各种绘画风潮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经历了寻找自我的一生。最后一幅自画像,是一副蜡笔画,在他去世9个月前完成的。

  相比较少年时自画像的青涩写实,最后一张自画像更多的刻画了内心,展现了画家死亡的恐惧,及对人生的反思

  不论哪种绘画风格,画家终究要推开心门,将周遭地评价抛在脑后,为自己做点什么,哪怕看懂的人寥寥无几

  说回我们的“魔法师”劳拉,她很幸运生活在多元的时代,遇到了适合发展土壤保护了自己的创造力胆量

  虽然“走心”的画家更看重自身的成长,但社会共识无疑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欲望和社会责任

  劳拉笔下的城市,除了建在树端的房子之外,没有特别之处,乍一看,像一座略显沉闷工业城市。不过如她所说:“事物往往不是看上去的样子。”

  ——普通的如鞋盒质感的文具店,卖的是爆款鞋靴。

  ——灰暗破败的砖墙楼,是131只猫咪们的“宫殿”。

  特别提一下湖水火柴模样建筑物里,住着劳拉的朋友和喜欢的动物

  在这个立方体里,每个房客有自己的需求配置——站在一层逗弄顶层婴儿的长颈鹿,手捧爆米花电视、脚下做小鱼足疗的哥哥……

  生活中缺乏想象,才让我们困顿于现实的枯燥中无可自拔。

  回到那张黑色太阳的画,能否先别急着评价男孩的“情绪”,而是透过这幅画,走进孩子,倾听他内心的声音

  ——我始终认为有关艺术的一切都和人的心境息息相关快乐是明亮的、跳动的、音高的,苦痛是灰暗的、缓慢的、低沉的。

  如果我告诉你,孩子的父母从他出生起争吵不断,家庭氛围如同被黑色遮蔽的太阳,你会怎么想?

3、想要不一样,可以不一样

  跟随劳拉,来到了本书的第三部分——新规则下的现实世界。

  工厂统统是生产产品的模样——高耸入云铅笔工厂、蜿蜒曲折意大利面条工厂……

  你可以掌握工厂的大小高矮宽窄,甚至可以设计新产品,规则在你的头脑里——你,是画的主人

  你的世界中一定有最危险的动物——谁不是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长大的呢——直面自己的“恐惧”,你可以把它画出来,也可以像劳拉一样,让它从笼子里凭空消失……

  你想怎样度过一天?参观意见陈列各种鼻子的展厅,或者一座树屋博物馆

  你的世界中的学校什么样,会开设哪些课程

  嘘!先别说,我知道语数英统统不见了,你想一整天在外面疯。

  劳拉也是如此,在她的学校里,你可以坐在气球椅子上在天空翱翔,也可以在自行车尾部挂上一条鱼吸引狗狗追逐奔跑,还可以做冰激凌调配试验,直到找到你最喜欢的口味……

  曾看过台湾绘本作家童嘉的《想要不一样》,书中体现了作者想要不一样的心情比如说不想穿制服、不想做一样的功课。只想生活里多一点创意,多爱自己一点点。

  劳拉也是如此,她说:“在现实世界中,你绝对找不出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在我的世界里也是这样。”

  劳拉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展现每个人特点爸爸脑袋以下是一根吸管,因为他又高又瘦,妈妈是木屑“卷发”的铅笔刀,还有那个疾步快走如一片水晕的男孩儿,正奔跑向双肩高耸、面色暗淡忧伤男人……

  在作者的笔下,颜色线条材质都是可以随心所欲组合的元素,这也是创新的本质

  能擦出火花的作品,必定是那些基于生活经验,又不同常规表现的画面。

  跟随作者的指引,你被这种奇特的或未曾尝试视角感动着,被突破生活界限幻想温柔抚慰

  你的心中,可以摆放一副颜料未干的画,随心情涂鸦,一层一层的覆盖,变的是画面的明暗交替,不变的是手中的画笔——只有你可以让画面暗淡或明亮。

  上床睡觉前,劳拉再次欣赏自己的世界,她相信朋友们喜欢来这里玩儿,等第二天醒来,她又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想什么时候开始就什么时候开始,想画几次就画几次……”

  在劳拉的引导下,我又开始画画了,虽然我的思考还在继续——拉磨总要有成绩才肯罢休。

  只是,我没有拿起画板,完成素描画纸上那条开膛破肚的鲤鱼,而是在书桌上铺了一张A4白纸,随手拿了几只彩铅,先勾勒了无数个圆圈,然后在圆圈外涂画我的N个随意组合的创意。

  我知道这很难,难度可以和信誓旦旦减重30斤媲美,但没办法,只要喜欢便迫不及待。

  “创造自己的世界”这几个字具有非凡魔力——你为自己而画,无需承担任何结果,甚至画完了放在抽屉里或垃圾桶里也没关系

  关键体会这种无拘无束绘画的快乐,并将这份快乐传达给孩子们,即便看不懂他们画的是什么,也尊重他们绘画的权利,然后静静的陪伴,让绘画成为每个人情绪的出口,让心中的画面逐渐明亮起来。

  《创造自己的世界》读后感(二):创意神器,打造专属优质艺术游戏

  最近,看了一本有趣而又好玩的绘本,实在是太神奇了。虽然只有几十页,却足以看一个月之久。

  《创造自己的世界》集无数书的创意于一体。不仅能激发孩子的艺术思维,还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书中有无数的细节,而且任何一个微小细节,都可以拓展成游戏或手工,在现实中再现,却用着真正属于你的方式。感到很神奇吧?

一、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会激发灵感和创意

  有些东西是不可教的,比如创意和灵感,很多人都认为出自于天赋。市面上许许多多的艺术启蒙都想方设法的用大量的案例,希望激发孩子的创意。

  可是,《创造自己的世界》却能用简简单单的例子,介绍了创意的方法。让人看了一目了然,一学就会。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仿造书中提供的思路去观察、去实践。然后,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经历,去创造出更多的事物。

  首先,我们需要先通过观察。比如,这里有一个房子。当然,也可以是街上看到的任何一个房子,或其它的物体

  我们画出房子的大致形状

  然后,就是想象了。你希望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如果想要加高一些?还是增加娱乐功能?在房子上多开一些窗子让它变得通透?都是可以的,通过一步一步的创意,最终,房子成了一个建设在树上,有着滑滑梯和天梯的神奇房子。

  是不是非常简单,且实用

  它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为模板,添加上期望中的功能,或变换形态改变了物体的属性

  通过开拓思路,我们可以随意拿出身边一样物品,可以是一本书,一个杯子一面镜子;也可以是户外看到的景象,比如一座山,一座楼,一个水库

  把它绘制下来,想想期望它怎么样,你也能创造出很有趣的东西。

二、观察事物的方法,寻找它们的不同点

  书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神情还是动作上。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想要做到刻画传神,最核心、最关键的点,就是要刻画细节。

  《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作者劳拉·卡琳特别擅长抓住事物的细节。在她的这本书中,她也用极其轻松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细节的方法。当然,她也用了各种各样的案例,向我们展示这一点。

  比如,她画的狗,每一只都是不同的,她会通过语言和绘画告诉读者如何去做。在后面的章节里,你就会知道了,而且,你还会返回去看看她那131只猫。

  至于方法,她也用了更加创意的分享。不仅仅局限于逼真的绘画。还有抓住特点的设计。通过不同的物品,描述身边其它事物的特征,比如,人物性格特征等等。

三、 抛砖引玉,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

  对于有些人来说《创造自己的世界》这本书也许只是一本语言富有亲和力的绘本。不过,当你站在和作者一样的角度去思考。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通过她的流程,创造出一个属于你自己,和书中不一样的世界。

  书中的内容很多,甚至每一页,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而作者创造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随意打开每一页,它都会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引导和开发思维。

  即使是书中的环衬页,也包含着海量的信息。在环衬上,作者劳拉·卡琳仅用一个普通的黄色的圆作为底板,在上面添加线条,竟然画出了208个不一样的东西。

  在简单的形状上,添加线条,是非常好玩的形状游戏。我们可以尝试在同样的黄色实心圆上添加不同的线条,也可以创造出更多不同的东西。

  合上书本尝试了一下,发现果然画出来的物品和书中作者创作的不一样。即使已经画到208个图案了,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画出独一无二的。

  如果,我们使用其它的形状会如何呢?

  比如,绿色的长方形,可以画什么呢?当然,我们不需要太过严肃,可以随心所欲的画。

  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其它图形,比如粉色三角形。

  除了环衬以外,书中的每一页都会给你一个全新而有趣的好主意,读起来可以引发你的思维。然后,你还可以通过引发的思维进行深入的创意。

  比如,在这一页中,作者画出了她心目中的火车之后,她想车身可以是各种形状的。记得在《轱轳轱辘转》里,就有各种各样的车,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车子。

  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创作出更多种类的车子,或其他任何同一类型的东西。

四、 创造方式不拘一格,引发对材料的思考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创作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还有各种手工材料,在书里一一为读者展示。

  在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劳拉·卡琳,这位英国作者特别擅长将陶艺、布艺、立体实物等多种画材糅合到一起,诠释世间万物。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VOGUE》杂志、英国《卫报》、英国《观察家报》和《纽约时报》等刊物上。《创造自己的世界》也是她的代表作。

  这本书在2017年度荣获《纽约时报》十佳绘本,在2015年荣获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双年展全场大奖。

  《创造自己的世界》里提供的方法都非常具有可操作性,需要的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随手拿起,就可以跟着书本一起制作出类似的作品。

  这只是个木头夹子,如果你得了一个,会创作成什么呢?

  你会在自己的5个手指上创作出什么样的东西?

  路上的小石子可以做什么呢?那么,如果小石子以外的东西,比如小树枝、小树叶、小种子呢?书中的例子可以引申出各种各样的类似物体,看似不多,却能引导读者想象出比书中多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可以使用的材料。合上书以后,我们依然可以按照书中提供的方法去创作。

  作者只是打开了一个思路,更多的是引发读者去思考,然后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无论从材料,还是创意,都需要在创造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去琢磨。

  《创造自己的世界》带给我们的并不是制作的具体方法,更重要的是打开方法的思维模式。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材料拓展,我们也可以思考出更多拓展的可能。有时候,我们的纸盒子破破烂烂,却可以通过再加工改变里面的色彩。

五、 创造游戏,引导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这本书给出的创意,都是非常简单可以拿起来实践的。即使灰暗的房子,也能在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书中时常用类似的话,引导孩子的思维。而书中的细节都充满着故事性。可这本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看图说话。书中的每一页,甚至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可以实践的。作者时不时用语言引导读者要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实践,不停的开拓思维。

  在作者的引导下,读者通常会通过再创造,创造出更多的作品。当然,创作方式也各种各样,可以是用绘画的方式,也可以用手工的方式,也可以用搭积木的方式,甚至简简单单的石头或果仁也可以玩得很好。然后,通过无限的想象拓展,创造出自己的国度,讲述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

  : 非常神奇的一本书,处处都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惊喜。书中内容丰富,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特征。作者用轻松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创作的诸多要点,没有半点说教,读起来轻松,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

  通过作者的介绍,思路也渐渐拓宽。在她的引导下,读者会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出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创作方式不拘一格,可以是任何想象出来的方式,绘画、手工、积木、甚至仅仅通过文字游戏。所以,这本书的阅读方法非常多,也可以融入到日常游戏中,甚至走在街边的去观察。

  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游戏,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你会发现每次读书都有惊喜,因为通过实践,我们在成长,通过阅读,我们对实践又将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这,就是一本好书,所能带给我们的价值。

  《创造自己的世界》读后感(三):臭屁闹钟熏人起床?小孩的脑洞很可爱呀!

  补充:作者在书中展示了多种艺术创作方法,除了水彩和彩铅之外,还加了另外的元素,比如拼贴和立体实物的利用等等。不局限于工具,只要孩子们愿意,他们可以用一切工具来创造自己的世界。

  前一段时间在群里看见几个家长在聊画画,有的颇以孩子画得像而骄傲,但在《创造自己的世界》里,作者所画的那些东西,有不少是和“像”不沾边的,可是却比那些作品更吸引人,因为“像”没有“想象”重要。

  最后,这本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双年展全场大奖获奖作品,献给喜欢观察的小孩子和因忙碌丧失想像力的成人。

  下面是一个翻书视频:

《创造自己的世界》

  《创造自己的世界》读后感(四):一本我看了1000遍还没看够的绘本

  在我的育儿观里,早期教育中,艺术和音乐应该占有较大比例。可是作为一个五音不全,画个老虎像猫的宝妈,想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引入艺术和音乐完全无从下手啊。好在我是个好学的宝妈,正好有个朋友开了一个妈妈绘画班,毫不犹豫就报名了。

  在妈妈绘画班里真正的体验了一把,脑袋空空,毫无头绪也能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个经历让我在给孩子日常养育中融入艺术的熏陶有了很大的底气。本来很早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心历路程,但是作为一个王牌拖拉斯基,最后变得不了了之了。直到最近看劳拉卡琳《创造自己的世界》这本绘本1000遍不止之后,太多的灵感让我立了一个flag,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于是就有你们看到的这篇文章哈哈哈。

绘本和音乐更配

  当初想买这本绘本是被感性(小女孩趴着画猫),充满想象力(一头巨大的狮子深情的看着小女孩,小兔子还在旁边喝水者画面很和谐有没有)的封面吸引。接着我就上网查了一下,劳拉卡琳的一些信息。看到penandoink这篇访谈(感兴趣可以点击阅读),在访谈中,在关于是否有宠物的问题中,劳拉说脑海中,她有40只猫。哈哈哈。回答很有脑洞有没有!我喜欢天马行空有趣的人! 毫不犹豫马上下单。

  如果你毫无头绪,可以从真实世界获取灵感

  在我的观念里一本好的艺术绘本,不仅仅让你感到美,惊喜,更能激发你的创作欲望。劳拉在绘本里,不断的提问引发你的思考,协助你创作自己的作品。这和我在妈妈绘画班的体验非常相似。

  就拿绘本中的画房子为例吧。劳拉说,首先,你要画出自己住的房子的形状。如果画不出怎么办?可以先临摹出房子的大致形状(没有头绪的时候可以在真实世界里找灵感呀)

  接着,放开你的想象力,不受限制,想怎么添加细节怎么添加。比如两层不够住加到五层。

  楼梯太无聊用滑梯代替。

  想要落地窗没问题。

  夏天到了想泡水里,那就加一个大大的泳池吧。

  房子建在地上太不显眼了,那就把房子放在大树顶端吧,再设计一个绳梯方便进出。

  给大家看看我再绘本妈妈班上创作的第一幅作品。

  当初老师给了一张白纸,让我们开始画,完全是一脸懵逼。老师说,先画出一个主题物。可是我脑子里啥都没有啊老师。心中的焦虑暴增百分之两百。突然发现手机链上有一个月亮。于是决定先画一个月亮(就像劳拉说的,当你毫无头绪时可以从真实世界获取灵感。)画完月亮以后感觉打开任督二脉,有月亮肯定有星星呀,于是画了一个星星。退后面观察,月亮和星星好像站在山坡上跳舞,于是画了一条线形成一个山坡状,山坡上有应该有花草树木呀,就这样不停的想,不停的添加,最后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在画画的过程中,还学会了(把不相关的物体如何用线条链接起来形成关系,画面的亲疏关系,以及如何改善比较坚硬的画面等等)绘画技巧。整整四个半小时,我都沉浸在创作的心流中。非常快乐!

  以前一直问自己,我对孩子进行美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现在可以很明确的给自己一个回答,那就是孩子能够运用画笔把想法表达出来,并且沉浸其中获得快乐!

  给你一把让生活变得更积极的钥匙

  在《创作自己的世界》这本绘本里,不仅仅激发你创作的欲望。更给了你一把让生活变得更积极的钥匙-—--想象力。

  如果闹钟已经没办法让你愉快开心的起床,那么让大象定时打个屁熏醒你好不好(这个点子真棒啊,以后我娃赖床,我就假装成大象放个屁熏醒他哈哈哈)

  如果学校生活太无聊了,那么来点开脑洞的活动吧,画脸谱,遛猫,滑板车叠罗汉,坐热气球…

  如果坐公交车太无聊了,那么就把公交改为香蕉车,恐龙车,梳子车...

  在看这本绘本的过程中我脑子里不断出现的一个念头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喜欢的一个视频《lila》。这个视频在很多压抑低落的情绪时,给了我很大的一个力量。

【片区】法国创意成人童话短片《Lila》

  好的作品总是相通的,无论是视频,画作,绘本,音乐,都会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提供不同是视角和灵感。《创作自己的世界》这本绘本,不仅能够激发你的创作欲望,有很多脑洞的想象,还有很多其他可以挖掘的地方。比如,绘本里每一幅画面在我眼中都是一副动图,这给了我学习AE的动力,一定要把他们呈现出来。里面有一页剪贴画创作,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因为喜欢eric carle 的作品,我还买了一个剪贴画创作的课程一直还没有开始呢。嗯嗯,这个要行动起来。还有一页是说如何展现每个人的特点,比如又高又瘦可以用吸管来呈现,强壮自信可以用粗线条凸显。作为一个老是记不住人的健忘者,这给我很大启发。以后遇到,喜欢说话的人,我就想像他整个脸上都是嘴巴,如果遇到一个超级有自信的,我就想象他穿着比基尼上街...

  期待更多人能够加入劳拉的想象世界,期待更多的人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

  《创造自己的世界》读后感(五):艺术之所以迷人,因为思想是自由的。

  当我拿到《创造自己的世界》时,看了一眼封面,心里顿时凉了半截:“额,这是……画的啥?”

感受一下这个神奇的画风

  先不说这笨拙的画风,看起来不像是出自成人之手;光是这个封面的内容就让人十分费解:兔子拿着吸管在喝水,一个小人钻进了书里面,还有一团看上去像一年没洗澡的绵羊(又或者是狮子?)毛上长出了一个画架……这究竟是想表达什么呀?

  “慢着,先别着急。”我安抚自己,“给娃他爸看看再说。”

  “Emmm,有点意思。”娃他爸看到封面后点了点头。

  不愧是经常和绘本打交道的人,看来里面果然有道道。漫长的20分钟过去,他终于合上书,沉默了一会,轻轻嘟囔道:“我们果然还是老了啊!”

  娃他爸的表现反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放下先入为主的偏见,仔细看看《创造自己的世界》整本书,从封面、内容,到封底;每个字,每个画面细节都不放过。

  阅读完毕,我终于有点理解了娃他爸那句话的意思。

  书体现的都是人的思想。如果我们知道《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作者劳拉·卡琳是个什么样的人,也许能更好地理解她为什么会画出这样一本书。

  劳拉·卡琳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一所连续三年蝉联QS世界艺术与设计类大学排名榜榜首的艺术类院校,喜欢招收有想法和对创意的大胆尝试的学生。包容的艺术氛围使得劳拉·卡琳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并凭借这本“稚拙”画风创作的《创造自己的世界》获得了2015年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双年展全场大奖。

  《创造自己的世界》是一个由成人描绘的充满童真和想象的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是创造规则不受现实世界的约束,创造标准没有常规审美的限制,创造过程简单清晰每个人都可以随时上手,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01 一说到画画就是水彩、彩铅?别被常规所束缚。

  如果你想在书店找一本学习画画的书,十本中有九本是《水彩入门》,剩下一本是《彩铅涂色书》。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现实也和这个差不多。只要一说到画画,人们会更偏向于学习水彩和彩铅,因为这两种技法相对来说好入门,画出来的效果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你转而去看一下儿童绘画兴趣班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你不仅会看到拿着蜡笔、水彩笔、铅笔的小孩,还会看到握着剪刀、碎布、石头、树叶等等各种你想都想不到的工具的小孩。后者同样是在学习画画——一种被称之为拼贴画的绘画类型,也正是《创造自己的世界》中所使用的技法。

看看你能发现有多少种材料

  “拼贴”(collage)源自法语“coller”,意思是“用胶水将物体粘合”,相比其他的绘画形式,拼贴对素材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各种零散的素材经过重新组合后,包含大量的视觉信息,使得画面哪怕没有文字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感,更加天马行空。

拼贴画(图片来自网络)

  《创造自己的世界》之所以让人一看就印象深刻,就是因为拼贴画自由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的不羁和未来感,和“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主题完美的契合了。同时,劳拉·卡琳也想要用这种方式告诉人们,画画并不是非得用什么材料才可以,而是应该遵循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大人很少会用拼贴画(艺术家除外),而小孩却都很喜欢呢?因为再也找不到比它更无拘无束的画画方式啦!没有人规定你该用淡一点的水彩来表示云朵,还是用深一点的蜡笔来画泥巴;你也无需理会任何规则,用一个啤酒瓶盖代替太阳是可以的,让妈妈的脸上长出花朵也是可以的——真正的花朵哦!

  当你的孩子读到某一页,而说出像上面这样奇怪的想法时,你是不是觉得“这世界真是要疯掉了,这些东西怎么可能在一起!”你要是真这么想,那你应该继续和孩子把《创造自己的世界》读下去,重新打开一下脑洞,劳拉·卡琳会告诉你,一切都有可能。

  02 不知道怎么画出自己的世界?像孩子一样开始。

  喜欢买绘本的妈妈一定听过一本叫《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的绘本,它的作者艾瑞·卡尔同样也是一位偏爱拼贴的大师。他告诉我们,要完成一个拼贴画很简单:

  先随意地在纸面涂抹油彩,形成不同纹理,再撕剪出所需形象,经过拼贴组合,最终串联成册。

很简单吧。

  如果你也想效仿劳拉·卡琳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可以先从拼贴一个毛毛虫开始。至于你的孩子,他的小脑袋瓜里可能早早就构建好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呢,根本无需大人操心。你还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在拼贴这件事上,像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根本不需要大人的教授。

  这也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这本书有趣的地方。与其说这是一本让小孩启发想象力的书,不如说是一次让大人跟着孩子学习发挥想象力的旅程。孩子从书中看到的可能是劳拉·卡琳奇怪的想法、有趣的表达,而大人跟随孩子看到的则是自己日渐消失的童心。

  所以,这本书十分适合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创造一个属于你们的世界。你也许一开始会受困于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该怎么表达——没关系,想象力找回来需要一点时间,但你会发现,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03 你创造的世界一点都不酷?把想象力重新找回来。

  “我要是校长的话,我会把历史老师赶走,并请一个巧克力老师来代替他。”

  ——罗尔德·达尔

  人们总说,孩子是最浪漫的诗人。因为他们有源源不绝的奇思妙想,有时诙谐幽默,有时又出人意料;他们具有独特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往往让同样身处其中的我们大吃一惊。

  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似乎浑然天成,大人即使努力却也不一定习得。可问题就在于,大人也是小孩变来的啊!我们的想象力是什么时候丢掉的?

  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哪怕已有很高的成就,依然会追求如同小孩般纯真和自由的想象力来创作,那样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灵感。比如我们熟知的毕加索,就一直醉心于小孩子的绘画。他曾说过:“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藤椅上的静物》,毕加索,1912年

  那究竟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想象力呢?劳拉·卡琳通过《创造自己的世界》,展示了她内心中想象的世界:每天叫醒她的闹钟是一头吃了豆子的大象打的臭屁;一栋阴森恐怖的房子里住着131只猫咪;人们坐着香蕉或是梳子出行……她甚至画了好几页的圆,然后把它们分别想象成了不同的样子。

  想象力其实一直在我们的大脑中,但在成为大人的过程中,想象力有时会被现实嘲笑,有时会被规则阻挠,于是它慢慢地藏了起来。劳拉·卡琳创造的世界并不是最精彩的,但却是她自己的。她想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自己的纯真,更想你也从中受到启发去找回属于自己的想象力。

  孩他爸说的“我们果然还是老了啊!”这句话,其实并不是感叹时间的流逝,而是深知我们已经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劳拉·卡琳则借由绘本《创造自己的世界》把我们拉回了从前,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艺术从来都不限于某种表达形式,想象力也不仅限于童年。真正限制和束缚我们的是思想,是我们已经失去自由的思想。孩子从书中能得到的收获是:原来还可以这样画画,而大人则收获得更多:它能让我们暂时放下现实世界的牵绊,回到自己的童年,找回曾经拥有的纯真。

  有哲学家认为,唯有在艺术里,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但自由又不应仅仅体现在艺术中,思想自由了,人才能自由,才能大胆地创新,才能推动文明和科学继续前进。如果能通过这小小的绘本,让我们明白思想自由的可贵,那才是最重要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创造自己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