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客人生》是一本由伊曼纽尔·德曼(Emanuel Derman)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5-1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宽客人生》读后感(一):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 顺势而为的数量金融大师
我在想该怎样按照一定的套路来写书评,现在我琢磨了出来,就是读完一本书之后,放下书,然后动笔开始写书评,写一些这本书给你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在自己写完之后,再摘录一些读书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句子作为注解,我想按照这个流程来做,这本书也就能消化得差不多了。 这周读的书是《宽客人生》,其实读完觉得这本书写得平平淡淡,而且显得很理性克制,很详尽,但有时候显得啰嗦地对日常生活和心理动态的描述,想想作者的身份,理论物理学博士,华尔街的数量金融专家,这些不带修辞而又没什么情绪的文字让你怎么看都觉得是在看论文,即便是生活中的点滴记载,也有一股学术的味道,所以有时候耐下性子看下去也是一种不容易。 但在看了这本书在豆瓣上的简要介绍后,你才会知道在那些理性地描述背后,是一个专业从业人员不那么平淡的职业生涯,不同学科的跨越,甚至到一种新职业的创立开端的见证及过程,不论用怎样的文字去描述,我估计都不能只是平静如水。 看完这本书,写这篇书评,我想从成功学的角度来审视作者的职业生涯,就像标题表述的那样 ---- 实力,顺势 ---- 我感觉是他最终获得很多成就的原因,而实力的铸成我想也是他的顺势而为所取得的,不论是开始物理研究所掌握的数学方法,思维方式,还是后来到贝尔实验室所掌握的编程技巧,还是后来在高盛设计模型和研习金融专业知识的时候。顺势,都是保驾护航的利器。而不论是实力还是顺势,都是基于一点 ---- 落地。我想不论是谁,人生终归需要落地,不论是什么学科,也需要落地。落地就是生活,生存下去,也正是在不断地落地之中,作者做着不断的职业选择变化,而这些变化达到了落地和顺势的很好中和,就是舒服地做些自己喜爱的工作,赚着钱生活。我想作者的心态也是在从纯科研的高高在上,不断磨砺变换着到一种更实用主义的态度上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感兴趣而又能保证生活的工作,这也是作者的明智之点。 我想在一种心情愉悦的状态下,不论从事何种职业或者何种事业,都是最容易成功的吧,而作者后来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不得不说作者的运气很好,也可以说作者很有勇气不断变化职业和领域(感觉更多地是出于一种被动和被迫),但不管怎么说,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从此进入到了成功快车道模式。 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作者的阅读范围很广,读了很多书籍,不同领域的书籍。作者的人脉也很广,不论在何种时期,都能如数家珍般地说道与自己交往或者认识的人。显然在这一点上,我远远差了很多,目前没有认识很多人,也就见识不到很多领域,认识不到很多机会了。天赋上学不到作者,但在这两个方面,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做进一步的努力。就是读更多的书,见识更多的人,做更多的思考。 看着豆瓣的简介,我觉得作者写得自己还是很谦虚的,也很冷静客观,其实从介绍中可以知道作者究竟有多牛,但他还是事无巨细地写了很多真实故事和感触,没有丝毫美化自己的倾向,我觉得这点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我想可能也是作者不害怕,因为他知道自己也是人,是人就难免犯错误,难免有情绪。 有时候觉得作者有点小肚鸡肠,这一点也很像理工科的geek男,或者投资银行信息部的人员,爱抱怨和牢骚,心态气度不够开阔宏大。但这些跟持续性地努力进步相比,又有多大影响呢。 下面记录一些摘录感触深的段落句子: 1,衍生品证券比普通的股票和债券更加复杂。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存在?因为它们允许投资银行,资金管理者,企业,投资者,投机者等客户量身定制自身愿意承担或规避的风险。 2,我从哥伦比亚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的命运中得到一个教训:性格和机会与天赋同等重要。运气,再加上我母亲所说的“忍耐”,也就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最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当我转向华尔街工作时,我发现相对于纯粹理论,数量金融更像是现象学研究。数量金融主要涉及金融合约估值的技巧,考虑到人类心理上的波动,数量金融更接近于一门表面上的实用研究,而非研究深层次原因的学问。 4,在传授的时候,所有东西都看上去很简单,但当你独自一人在可感知的,无序世界中挣扎过,你才能知道,制定或是辨别一套最终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并不那么显而易见的规则有多么难。 5,无论是物理问题还是期权理论,我没遇到一个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第一个主要的挑战就是要找到如何推进工作的直觉;第二个挑战就是把这种直觉转化为规范性的东西,变成任何人都可以照着去做的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已经不再需要最初的那些深刻的洞察力。这样一来,一个人的突破性发现就变成了所有人共同的财富。 6,当我在阅读爱因斯坦和费曼的经典论文时,我意识到即使我能够理解并应用他们的理论框架,但我永远不可能自己创造出这样的理论。已经离开物理学界转入生物学界的我妻子,对这两个领域都非常了解,她说在生物学界即使最聪明的生物学家也不会让你感觉到你跟他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物理学界则完全不同。 7,我认为让他真正受折磨的是一种被夸大的让人没有安全感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同样折磨着很多科学家和学者,但却让他变成一个焦虑的管理者。 8,他们认为编程不只是一项例行工作,相反,它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文学创作上的努力。 9,在一个人们真正需要你花时间做你喜欢的事情的地方工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放松。 10,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固执地注重于和热衷于清晰和简约。在写作和演讲过程中,他同样注意内容和形式。费尔希要求论文中不存在任何公式,于是我就不得不费尽心力来满足他的要求:他想要的准确和如实,且不能有技术细节,这就意味着要从内心深处理解模型,并将这种理解表述出来。我觉得正是我们的模型在技术细节上的清晰,才使它如此流行并被广泛使用。 11,在市场和理论间,我看到的矛盾之处越多,我就越能感觉到关于金融和人类世界的模型的局限性。 12,费尔希·布莱克曾将金融理论写成:理论最终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被传统的证实检验所验证,而是因为研究者们说服了其他的研究者们,使他们相信这个理论是正确和重要的。 13,歌德不会那么幼稚地将自然视为一件艺术品,而是他相信我们对于自然知识的描述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宽客人生》读后感(二):屌丝中年的宽客逆袭记-----从上帝到人类的刑罚之地与变身之路
一本言语动人的专辑,但能让我读到兴奋与欲罢不能的,则是与作者前半生经历的类似,以及对其终生信仰的共鸣。
Derman成长于上世纪50年代的"物理黄金时代",毫无疑问,他追随着一些列熠熠生辉的名字:费曼、费米、李政道、拉比等等,从南非来到美国,用幸福快乐而又饱经折磨的7年,完成博士学位——只因为一个梦想:像那些伟大的先辈一样,做一个科学的顽童,窥得上帝的秘密,在世外桃源的象牙塔,过着单纯而又高贵的生活,在神的殿堂里,用一系列美妙的公式为自己此生的注脚,供来者膜拜追思。
但此后的7年,在数地博后的漂泊中苦挨,饱受家庭分离之痛,前途渺茫之伤。逐渐发现,自己也许并不是那种梦想中的天才,这辈子也许都无法像前辈那样成为盗火者般的英雄。而物理黄金器培养的大量青年才俊,已经把教职空间占满,要等他们退休,且待白头。青春的热情褪去,现实的残酷袭来,终于放下曾经的坚持和梦想,决定为了钱而进入工业界。在35岁的时候,经朋友引荐,进入Bell实验室的商业系统分析中心,在一个等级森严的体系中,成为一个卑微的软件技术人员。正如Derman自己所说:“'业'是指由因果关系的对罪孽的救赎行为…..命运要你放弃虚荣、野心和傲慢,来信奉‘上帝’。心甘情愿地主动做这件事是最好的。如果你没有,那么‘业’也就是名誉日常的运行方式,会慢慢地、固执的磨平你的虚荣,剥掉你虚荣与自以为是的外衣,直到你听命为止…...我认为我的宿命就是,经过现实生活的磨砺之后,我对生活和工作的那些自命不凡的幻想,被痛苦地从身上打磨而去。只有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我才能享受在高盛的生活…...”
在5年后,受够了按部就班的消磨,和繁重体制的束缚,Derman离开了Bell,追随当时物理学家进入华尔街的潮流,来到高盛的金融策略小组,在40岁的高龄,和一群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起,成为了金融行业的新兵。之前在Bell积累的编程技能,及其物理学背景,是唯一的敲门砖。到目前为止,这或许是一个充满了挫败的学术界弃儿和失意中年人的故事。但本书的作者却让自己人生的下半场成为了逆转:在最初非常痛苦的几个月适应期和家庭变故之后,Derman热情被一个经典的期权定价模型(Cox-Ross-Rubinstein)在债券市场的修正,以及一个非常实用的债券期权交易系统Bosco所点燃:“尽管我已经40岁了,但仍有一种重返青春的感觉。晚上乘地铁沿着百老汇大街回上西区的回家路上,我都会在地铁里埋头阅读Cox和Rubinstein写的教科书,兴奋地学习着随机微积分,为我的头脑再次排上用途而高兴…...在一个人们真正需要你花时间做你喜欢事情的地方工作,者本身就是最大的放松!我告诉一起搭车的伙伴,我可以很容易的想象出,再过10年或15年,我还能坐着这类相同的工作!”
在16年求之不得的痛苦,5年“刑罚之地”的煎熬后,Derman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我们在创造理解方面,融合了艺术和科学。我们运用直觉、科学知识以及我们的技巧来描绘出如何进行定性思考,并在一定限度内量化分析人类事物的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影响着其他人的想法,也被其他人的想法影响着。如果没有希望,人在生命中,也就不会祈求太多。”----此后的Derman荣耀其天命的道路上一路飞腾----不过,话说回来,这对于他而言,又有多么重要呢?
如果,看完本书,兴奋地要跳入宽客,成就自己的中年逆袭,那就错把金丹当鸡汤了。细品下来,本书重要之处,在于人生的磨砺蜕变,以及个人天命的实现。回顾了Derman在人生的几个转折,进入Bell,转入高盛,跳入所罗门兄弟,返回高盛,终回大学------这些变化后面,大约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5. 把握时代的机遇:大势。离开昔日的荣光之地,寻找机遇的风口。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鸡汤-----谁说不是呢?可成功本来就没有太多秘密可言,本来就是那些总所周知的常识----如果真要有的话,那也许不过两条:
1)观念,根深蒂固,习以为常到理所当然的观念,决定了生活的道路。
2)行动,行动,行动。
《宽客人生》读后感(三):纯粹的金融
1. 数量金融目的是为了对金融证券进行估值。最佳的数量金融学实践洞察了证券价值与不确定之间的关系。2. 在BS Formula之前,没有人能够猜到通过简单混合就能复制出期权来,更没有人能够估计期权的合理价值。3. 当BS模型出现后,交易员就可以按照模型所给出的方法利用股票和现金复制自己的期权,从而估计出这样做的成本是多少。然后交易员就可以以这种自制的期权卖给客户,从而完美地不承担任何风险。4. 实践者的量化生活以前都是快乐、幸福、自由、随意的,以自我教育为主的,现在逐渐变成一门学科、一项业务和一种职业。同时,它也变得不再那么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