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幌站前狂骚曲》是一本由[日]三浦紫苑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幌站前狂骚曲》读后感(一):生命的印记镌刻在他人的记忆里
虽然不想当太现实的人,但是读着多田和行天的故事时,还是难掩对他们未来的忧心。这样的故事和相互的陪伴是会结束的吧,他们的职业总要有着落的,身边的空位总要补上新的人,然后如翻开崭新一页人生篇章似的与曾经的便利屋生活告别。
我以为是这样的积极又落寞的结局。好在并非如此,大家都还在一起。互相珍惜过去一件件事件所积累起的羁绊,每个人都以记忆的形式深深的印刻在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中。那个除夕夜多田便利屋里的每个人的欢笑与温暖,都会久久的留存下来并对今后的人生造成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许是我们生活的社会的基础也说不定。避免与人互相接触的行天,依然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所遇到的人。想要独自生活沉沦在过去阴影中多田,因为与人的连接而渐渐开朗。
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生活。生活展开在与人相处的点滴之间,生命篆刻在身边人的记忆之中。只要活着,与人相处着,生活与生命就是在向前,该来的定会降临,该去的也会消散。珍惜我们身边的羁绊,想到记忆的存在也就不怕离别。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现在他们都还拥有对方。
多田和行天的故事已经结束了,小说电影剧集都看过了,他们这样平淡的故事为什么可以让我看到如此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呢。作者塑造了两个形象鲜明性格独特的主角,他们之间的互动如此搞笑又贴心。还有一众温柔平凡却又独特的配角,固执古怪又直率的老冈,温柔贤惠又不失少女心的老冈媳妇;顽皮寂寞不时冒出贤者之言的曾根田奶奶;克己温柔仁孝又聪颖的星,以坚固实用的世界观,灵活的游走在灰色地带,赢得各具特色的的手下深深的爱戴仰慕和爱护;热情大方的露露,年轻却更稳重的海茜;乖巧体贴的小春;情节上也是细腻丰富,光是三峰与小春分别的那几场剧情,各个人物的心理波折被描写的如此细致又真实,可见作者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多么的精细。文字的描写,也是不繁复也无堆砌,朴实无华的对话与心理描写,恰到好处的景色渲染,贴切独特的比喻。也许这就是同类故事这么多,而多田便利屋却可以脱颖而出吧。
下一步,补三浦紫苑大大的其他作品喽!多田和行天,拜拜!月鱼,我来啦!
《真幌站前狂骚曲》读后感(二):好想继续读他们的故事
经过退换货被水泡命途多舛的书终于看完了,也就意味着多田便利屋三部曲全部看完了,结局是大团圆了没错,但一想到故事就此终结还是很寂寞,再也没有关于他们的故事了T_T
平实毫不华丽的简练语言,一个个人物活着平凡又不平淡的生活,努力生存下去,活下去,互相串联到一起,彼此影响又彼此救赎,这样那样荒唐的事情也许会成为日后宝贵的回忆,不能独活的人类在被别人记住的那一刻起,就无法在世上销声匿迹并死去了。记住你到死去为止,你的存在在我的回忆里这样也不坏。
在这几本书里读到的一些感悟,某种程度上也给予了一点温情。现世过于让人心情程度思绪阴暗,时常让我带着世故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情,所以我才更愿意在幻想的世界中去妄想一个旅行。
(ps:三浦紫苑的文太有特点,很多语句和写法情节安排等很有意思得到了不少启发然而重点是什么时候才能不写这种矫情的读后感呢?( ̄∇ ̄))
----《真幌站前 狂骚曲》读后感
《真幌站前狂骚曲》读后感(三):老夫老妻的日常冒险
美国有大片,欧洲有文艺,中国有历史,日本有什么?有日系温馨。
——前言
要讲到日常系故事,包括电影和小说,日系温馨真不是盖的。行进到第三部了,多田和行天的故事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是更多了老夫老妻般的相伴熟稔。细碎又温暖。这一部的副标题定格在“狂骚曲”,确实书如其名,三浦阿姨确实在日常中加入了不一样的爆炸性作料,这次二人接受的委托,又是调查谜一样的宗教团体,又是卷入了公交劫持事件,还有最大的爆点,行天女儿小春的登场,桩桩事件都把我最爱的行天虐到不轻,好一个狂骚之曲。
可能是因为先看了电影,所以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始终带入着电影扮演者瑛太和松田的形象,而且很可能,三浦阿姨绝对也是在照着他俩的样子在写第三部,根本就和电影中的两人一模一样,一个是汪星忠犬型,一个是喵系傲娇型,书中的话语停顿都能联想到电影中两人说话互动卖萌的语气,好不心动。都说男人像风,抓不住也看不懂,多田可是征服了一个名为行天的飓风啊。
我想,这一部里,最让人在意的还是行天的女儿小春的加入,一家三口一起生活,无限的烦恼,可是也无限地新鲜与温暖。之前觉得电影中的由岩崎未来扮演的小春可爱至极,看了书才发现,这全都得益于三浦阿姨的描绘,三人之间的互动,两个大叔加一个萝莉,太多的故事,慵懒恣意,细腻触动人心,还有一如既往的感人大团圆结局。关于行天讨厌小孩子的描写,我想,任何拿小孩子没有办法的人都一定感同身受(拜托,行天,和小春比起来,明明你才更像个小孩子)。我就想问一问,三浦阿姨是在哪里取得材,要是我住在那条街上,我早就搬走了,从这本书远超前两部的厚度你就能知道,真幌市真不是尔等凡夫俗子可以居住的啊。
毕竟基友只是基友,这一部中,多田也出现了小小的感情线,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与行天之间牢不可破的羁绊,反而能欣赏到行天“闹别扭、吃醋”的画面哦(笑),读者请放心观看。无论行天消失多少次,离开多少次,多田都一定能找到他,接纳他,是挚友,是“恋人”,是家人,更是彼此的依存。脑海中还是浮现出第一部中结尾的那句话“纵然失去的东西无法完全回来,纵然得到的瞬间一切就已成为记忆,但幸福是会重生的,她会改变模样,悄然来到寻求她的人们的身边。”行天断指的疤痕就是一枚尾戒,一枚见证着多田与行天从相遇到相依的戒指,一生也摘不掉。
这一部里,行天说自己觉得“很幸福”,能听到那个一直好似和一切脱节,好似外星人一般的他说出这样的话,身为行天粉丝,我真的很感谢多田,感谢便利屋的存在,有生之年能够读到这本书,我也感到很幸福。明明大结局了,但是这个故事完全可以继续写下去嘛。人只要活着,就真的可以一遍一遍地重来吗?在真幌站前这家小小的便利店里,绝对可以,下一部的副标题就叫“甜蜜恋爱物语”吧,嗯。
春的到来是全系列剧情的破局之棋,可是,读起来毛骨悚然。四岁的女童,被妈妈托付给“陌生的成年”男子全权管理,即使这个人是充满道德感的多田,即使这个家庭里有女孩的亲生父亲,即使日本文化差异,可是还是不可以! 多田为了确认换洗衣物闻了底裤,带着女童去公共男浴室洗澡,为了不让女童滑倒用腿夹住她。这些描写,读的时候毫无温情,反而触目惊心,浑身充满不自在。 这是错的。即使多田毫无歹意,可是这样的接触,对于女孩性别意识的教育,是大错特错。性别教育上,成年异性的过密接触,不是说这个成年男子是正直的,就是可以的。这就是 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可以的原则性问题。 女孩小时候缺乏性别差异的教育,陌生男子让脱衣服就脱衣服,如果以后遇到了其他人,缺乏警觉意识的孩子依然说脱就脱,后果不堪设想。小女孩在男子公共浴室,如果里面有心存邪念的人,如果被盯上,后果不堪设想。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体需要被保护被尊重,即使他们没有二次发育,可是小小的他们,身体隐私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 这种对于孩子缺乏性别教育却不以为意的文化背后,隐藏的是父权家长文化。孩子在小的时候,不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尊重顾及,而是作为“小而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而已”;主流文化被男性主宰,因此也没有人换位到女孩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做是否妥帖,也没有人愿意承认男性也有可能被侵犯,也需要同样的性别教育。 看到这样的描写是难过的。剧情的合理性,也无法改变行为的不正当。不了解这本书出版后在日本有没有收到相关批评。这种性别教育的普遍缺失,几乎是让人绝望的无可奈何。
《真幌站前狂骚曲》读后感(五):真幌站前狂骚曲
33,「择日不如撞日,老冈当即联络相关公司,请他们铲除了停车场的水泥地面。在那个阶段,公寓的图纸自不必说,连该如何筹措资金也还统统没定。多田不禁愕然:果然是急性子老冈的行事风格。 “其实,建筑物这东西,在考虑‘该怎么样弄好呢’的时候是最叫人开心的。”老冈辩解道,“我想啊,要是钱不够,改种板栗或者梅树就行了,所以风风火火地就干了。”」哈哈,这个老冈,就是davy和磊磊嘛! P125,「秘密,就像是复杂的织物上出现的绽线。无论如何精心织成美丽的花样,一旦被扯出一丝小小的绽线,线就将无止境地松开。」 P133,「无意识的甜言蜜语。杀伤力还真强呢!」 P290,「我多希望妈妈能够想一想问一问我想要的是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 真幌站前三部曲的电影版第三部,我给了三颗星。如同前一阵在哪部电影的影评中写到的,电影与原著的区别。这里,三浦紫苑在编织公交车一段的剧情,也明显更加深沉更加耐读更加平衡更加优秀。电影版貌似将重心放在生活、心绪上,实则重点(重心重点,这一对比词同《魔弦传说》影评中的及格合格很像啊)在多田-行天身上尤其行天身上,而且以公交一段为首的第三部,很吃老本很闷。而原作则很优秀。轻松而自信的重心控制,轻快地游走在各个角色以及剧情的编织、挖掘上。整个公交一段,也十分耐读。时不时会停下来反复咀嚼,而且有许多通过细致观察得到的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地方的东西。比如行天(这一角色在前两部已经取得相当多数读者的认同了吧)比如裕弥。孩子的表现(手足举动、心理活动),简直是100%的刻画。不禁为三浦紫苑的用心点赞,闪光的文字。 P335,「体味过一次的感情及经历,是无法消除的。唯有带着那些活下去。」
《真幌站前狂骚曲》读后感(六):爱与信赖
《真幌站前狂骚曲》的故事在新年夜开始了。虽然多田依旧每天会想“行天,你怎么还赖在我这里啊!”,可是多田与行天还是愉快地开始了共同生活的第三年。作为多田便利店三部曲的大结局,即使是没有读过前两本,作为单本阅读也完全不受影响。开篇的寥寥数语,就将背景交待得清清楚楚,不得不让人佩服三浦紫苑讲故事的高超技巧。
既然是大结局了,片尾曲即将响起来,全书就多了点热闹的气息。日文中的“狂骚”含有“疯狂的喧闹”之意思。这次便利屋的客人们不是独立出现,而是以我们熟悉的老朋友之身份汇集在一起。时而平淡、时而热闹,狂骚曲的节奏被三浦这根指挥棒完美掌控。
为了不让我们做个愚蠢的人,三浦在这个狂骚曲里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爱与信赖”的正面故事。“爱与信赖,不知为何有时也会误导人犯错,变成伤人的凶器。单凭这一事实,便全盘否认爱与信赖,嘲笑世界,封印自己内心地善与美的希求,恐怕是愚蠢的。这就好比拔出剌入凶器,再一次剜开自己的伤口。”(P198)爱与信赖始终交织在一起,因为信赖,行天才能与春开始了父女的相处模式,信赖中又衍生出更多的爱。而多田也萌蠢的开始如初恋般的与异性交往,这又是爱情的爱。HHFA与三峰春(行天的女儿)作为两条平行线,最后汇集在一起,爱与信赖在南口转盘得到升华。
行天真的很像是“神之子”啊,总能敏锐的洞察到他人未曾表明的内心世界。平时疯疯颠颠,关键时候却扭转乾坤,解救他人于火热之中。他从屋顶跳下扫去陌生人心底的阴霾,对曾根田老太太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就让她满足,更别提对女儿关键时候的奋不顾身。他自身旧日的伤口也在一点点被剥开,越揭越深,当全部暴露后却蓦然发现那些内心的伤已然在揭开的同时慢慢痊愈。
行天是“神之子”,春就是挥着翅膀的天使啊。多田本就“怀抱着隐隐的期待”,渴望与孩子的接触改变一些他内心深处的恐惧与绝望。而行天又何尝不是呢?满怀期待的关心春的出生,又怀着恐惧躲起来。爱之深时,也会有恐慌。唯有正面接触后,才知道那些善与美在内心深处从不曾离去。
多田就像是个亲人般的存在,他也在行天的陪伴下渐渐找回来内心那些“爱的能力”。而那些盘踞内心深处的恐惧也开始没有那么可怕了。他们之间彼此治愈,彼此信赖着。
便利屋的故事从新年之夜开始,最后也停留在新一年的除夕之夜。多田与行天的故事还在继续吗?真的好期待!
《真幌站前狂骚曲》读后感(七):重生的力量
文/文小妖
每次读三浦紫苑的真幌站前三部曲系列都会惊叹不已。写作手法娴熟的匠心是很容易在书中捕捉到的,她将众多的人物由设定的关系连接,并将自己设定成一个透明的自由人穿梭其间,观察他们,参与他们的生活,并感受他们各自的经历与心理暗角的感受。她将一座虚构的城市中虚构的一群人集结在一起,用生动有趣的文字组合将他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阅之有种参与感,仿佛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最近在读的《真幌站前狂骚曲》是真幌站前三部曲的大结局,故事依然延续前两本《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和《真幌站前番外地》的风格,多田和行天依然是小说里穿针引线的主导。三浦紫苑借着他俩来揭示一种新与旧之间的差异,通过这样的转变与对比,把人性之光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多田在未遇到行天之前,心里有着不可言说的隐痛,生活只不过是一种“生下来,活下去”的状态,随着儿子的逝去与妻子的离异,幸福似乎再无与他有过任何的瓜葛。同样,落魄的行天在未遇到多田时,生活也是过得一塌糊涂。奇妙的是,三浦紫苑让这两个看似有些奇葩的老男人相遇了,因此两人之间也展开了一系列奇妙的化学方应。
字面上,三浦刻意让这两人的关系显得疏离而淡漠,可深挖下去,原来疏离的背后是一种改变,也是一种情感的升温。前两本小说里,多田和行天在吵吵闹闹中度过每一天,日子也在悄然无声地发生了改变,但这改变犹如温吞水一样,不紧不慢,更像是为后一部小说做好一切铺垫。在第三部《真幌站前狂骚曲》中,行天的女儿春的出现,让两人温吞水的关系一下子达到了沸点,三浦紫苑有意而为之的这个布局,让多田和行天的生活与精神发生了大的转变。似乎新与旧的生活方式在胜负之间已显现出端倪。
春的到来,让多田和行天各自打开心结,直面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多田与亚沙子之间进一步的关系,春与讨厌孩子的行天融洽相处,都预示着两个主人公正一步步跨越了曾经的黑暗与伤痛,走向希望与重生。
在三浦紫苑的小说里,读者能读懂更多的热与冷、爱与恨、善与恶、狭隘与包容等之类的辩证,她的小说超越了黑暗地带,带着一股积极向上的能量,以独特的文学性,带着读者一次次抵达不朽的彼岸,体会人性的光辉。
《真幌站前狂骚曲》读后感(八):能够容忍毒品,却不能容忍使用农药的有机蔬菜
真幌站前一系列三本书,读起来作者的写作是渐入佳境,作者用平淡的语言描述了匪夷所思的故事,有黑帮,有伪装成健康蔬菜团体的前邪教、有便利屋、有普通市民,有大人,有老人,有孩子。故事中人物涉及丰富而广泛。
这部中逐渐揭露出行天儿童时期的伤痛,也在这一部中让行天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春从而断掉的手指再次断掉,小指伤口多了,内心的伤口却几乎痊愈。尽管行天的行事依旧毫无章法,任意妄为,却让行天相信自己不会对儿童施虐,自己的本能是保护儿童,从而能够从容的和女儿相处。
多田也再次遇到心动的女人,和这个失去丈夫的女强人亚沙子互相抚慰,燃起爱火,从而使多田走出上一段婚姻和失去襁褓中儿子的阴影,从而迎接幸福的生活。
黑社会的重视母亲和女友的年轻领导人星,能够容忍毒品却不能容忍打着有机蔬菜之名却偷偷使用农药团体的冈山组,喜欢吉娃娃狗的妓女,想逃脱母亲控制的小学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本书就像行天和多田的结合体,看似平淡无奇却又时常有些混乱至极的状况,但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得到幸福温暖的结局,是一本治愈系的好书。
《真幌站前狂骚曲》读后感(九):想念这两只的日常
去年年底在职工图书室借的。2号开始读,今天读完。这是我读的第五本三浦紫苑,知道她是从电影《编舟记》,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很佩服她将词典编辑这么冷门的职业写得引人入胜,然后找了她几本书读,都热血盎然。但还是更喜欢据她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
真幌站前系列电影只看了第一部,电视剧没看完,但是很喜欢瑛太和松田龙平那两只,读书的时候眼前也是那两只。他俩配合默契实在绝了。瑛太纠结的憨厚的忠犬,龙平是疲沓的老猫。相安无事的混日子。
这本是本系列的最后一部,给系列小故事出场的人物个结局,我们知道她们仍旧在真幌市安稳的生活着,也许遇到烦恼也许高兴但是他们到底遇见了什么,还是想看一看的,矛盾冲突还是有的,老冈还在执拗着横中的公交是否延误,星还是在作着掩人耳目的勾当,增田根老太太现在认识了多田,但是总是开玩笑称他为佐佐木医生,市内除了一个宣传安全蔬菜的团体,吃无公害蔬菜是完全正确的事,但是是事有这么简单吗?他们为什么悄悄的半夜去撒农药,他们为什么宣传在家吃饭,还要给饭店推销他们的蔬菜,他们鼓动家长带着孩子参与义务劳动,真真的好吗?一层层剥茧抽丝,都在站前一触即发,当然令人头疼的行天为什么害怕回到过去,他的童年经历了什么,他怎么与素未谋面的女儿相处,他的不按常理出牌会带给女儿怎样的影响。小说还安排了多田与饭店女老板的恋爱,多线并进,着实热闹,还有两位快乐妓女的串场。
看起来很轻松愉快,但是还是被她很巧妙的技巧折服。想找有关电视电影来看。影像化那得多心花怒放啊。
书从新年开始到新年结束,这才应该是新年第一书呢。
《真幌站前狂骚曲》读后感(十):真希望不是大团圆似的结局啊
2017年12月21日
我也有对大团圆结局无语的一天。三浦君绝对是虎头蛇尾了。大结局像是戛然而止似的,稍稍探出身子就会因把握不住平衡而坠崖。看到行天突然离开所产生的内心的荒芜,目光探照灯似的急迫的向下文扫去,只求一点一起的影子,却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宛如谢幕般包括群众演员在内的全部人员满带笑容的鞠躬时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还不如不回来算了。与亚沙子小姐的猜忌也会日渐加深,他们已经过了贪婪的年纪,热情被疲惫和不思进取吞噬掉,心中的牵挂因为得而复失化成尖锐的执念,不能触碰不能提及不能理解的存在,隔阂,寡言,不信任,一切趁虚而入的阴霾的种子,两个曾深受伤害的抱在一处取暖的人,火焰熄灭后,必将毫不留情的各奔东西,就按他们原本的生命线上所记载的,越走越远吧。
宁可彻底地毁灭,也不要每张脸都不明所以的笑着聚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又不是排话剧,非要谢幕么?大家都挤在几个榻榻米大的房间里,落脚也没有,就幸福了?
倒不如干脆一点,留下心灰意冷的多田一个,大张双臂停在沙发里,屋里灯也没点,听见水滴答滴答的回音,茫然的看着窗外透进的热闹,不知现在如何,不知前路如何,却行尸走肉般继续活着,委托也一一接下,忙着的时候什么也来不及想,空闲里也不想着打起精神,这才对吧。是吧,明显比以牵线木偶似的闹剧收场来的更让人舒适和坦然。
行天考虑着回头也好,多田彳亍着不肯向前也罢,停在这里才是最恰如其分的吧,让人感怀,好像胸中填满了希望和向往,好像光是想着他们再次相聚的可能就可以不顾一切地继续下去。
或者多田终于还是和亚沙子有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有一天在连接着硕大庭院的前廊下,多田哄着为没有照看好妹妹而使她摔破了膝盖在亚沙子怀里大哭不止感到深深自责,从眼角不时滚落豆大泪珠的儿子时,嘴角因遥远的回忆泛起了淡淡笑容。“ 什么嘛,爸爸怎么会有一个我们从没见过的双胞胎弟弟,又怎么会害得他小拇指嘭的一声飞上了天呢 ”,明明委屈的泪水还饱含在眼睑里,使劲一眨就要接连不断流出来的模样,下一秒儿子却自顾自说着逞强的话,用手背狠狠抹了一把眼睛,两下挣来了多田的手,跑向亚沙子怀里的妹妹郑重其事地道歉去了。
这样是不是也很好呢?
哎,总觉得要这样带着遗憾和便利屋说再见,第三部的电影也是短时间不会看了。并不开心啊,只看了两部,给自己留一个机会就好了。所以说凡是贪婪的做法,正如日复一日的大口咀嚼最爱的食物一样会吃殃食,都不是对自己的奖励。说着不愿意上班的年轻人,放假不到一个月就会觉得无聊。嘴上说着不愿意谈恋爱的单身,久而久之也会为做一个人的饭和总是一个人去看电影而感到烦恼。总之,是我的错,可以自己掌控结局的,本来,看到那里就打住就好了么,贪心不足呵,人生总是这样,贪心不足,不过这也正是动力,迫不及待的等待翻开人生新的篇章,也许惊喜就在明天呢,谁也说不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