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利用业余时间拯救世界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12 21: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利用业余时间拯救世界读后感10篇

  《利用业余时间拯救世界》是一本由[美] 加斯·桑顿姆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利用业余时间拯救世界》读后感(一):作者序:生活是团好乱麻

  文/加斯·桑顿姆

  如果你打开我座驾乘客座那一侧的门,以下几样东 西里头的某一件会掉出来:一只小孩子的鞋、一只水壶、 一根曾梦寐以求的球棍、松果、橡果、大叶子、球潮虫 或者石头。较特殊情况下,可能是一份“进进出出快餐店”的法式油炸食品 ;有次还是本人最喜欢的一只 跑步袜子,此前已经消失了几个月。

  每天早晨,我带着自己的手提电脑手机跳进乘客 座,准备开始为本书的写作采访之前,都有很多机会 看到这些冒出来的东西

  你也看到了,车内相当杂乱无章,但车库依然是 我家里最清静场所。在我做的第一个采访的背景音 中(因为彼时还没想到用斯巴鲁汽车来屏蔽环境噪声这 一招),你要么会听到我那只“极其凶残”的拉布拉多 狗为了保卫家园而对着早起的鸟或戴帽子的跑步者狂吠 (人家其实很正常的,天晓得一条狗的脑袋里在想啥), 要么就是听到我对四岁的孩子说 :“嘿,早上好啊,伙 计,跳到床上去和你妈待一会儿。”我把其中一些录音 放到了 garthsundem.com 网站上,它们还真值得你听 着开心一笑。

  我没法说清楚,躲在车库里和诺贝尔奖得主、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国家科学奖得主,还有其他诸如此类人物交流,是不 是会产生一种无所不能感,同时又有些尴尬奇怪,就像一位顶着发卷的老女人在 1-900 电话热线这头扮演一位小仙女感觉

  不,管,那,么,多,了。

  这是一本关于当生活里遇见学会发生什么的书。它有一点点乱。 当你不再只是关注这些顶尖科学家们多年来在报告演讲、采访中的一 面,而是去实实在在地接触他们时,就会发现这些人也一样有一点点乱。 心理学研究者史蒂芬·格林斯潘的母亲曾哄骗他和当时的女朋友结 婚,他则用这个例子说明科学是怎么用来骗人的 ;数学家伊恩·斯图 尔特的妻子试图用旋转机械学原理教会他们家已经功能失灵的猫猫怎 么做到脚着地落下 ;韦恩·温斯顿在电话里吐槽美国篮球,因为他的模 型预示了更大的让分现象 ;麻省理工的修复材料研究者休·赫尔用 DIY 的脚替换自己在事故失去的双脚,并爬上了这个世界上最难攀爬的壁 岩 ;物理学家查尔斯·埃德门森运用道路几何学,以一辆旧的道奇霓虹 车超过了一辆涡轮版保时捷。

  事实证明,当今最棒的科学的根基都在科学家们乱糟糟的座驾乘客座上。换而言之,这本书中讲到的科学都是来自他们自身的真实经验问题。 而且和大家通常所认为的那些在象牙塔里孜孜不倦(就像他们一丝 不苟的论文所显示的那样)的脑力劳动形象不同的是,科学家们热情澎湃并且容易激动,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爱慕堪比女学生们对贾斯汀·比 伯的迷恋。(你真该听听厉害不得了的史蒂夫·斯托加茨怎么讲板球啦、桥啦……还有他的高中积分老师。)听一位科学工作者讲他们研究中的发现,就好像看一本 ×× 大冒险,这也是我希望本书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

  即便如此,你也别被我这番推销搞得以为要开吃一块千层糕了。本 书力求有趣实用,但它也是进入已知宇宙( I = mc 2)的最高密度入口 之一。

  好了,可能这有那么一点夸张了。但如果你缓下来,试着把头伸出窗户,像前面提到的拉布拉多狗那样,就能找到很多小点心,吃下去让 自己领会当今科学全部领域内的前沿研究吧!

  我喜欢写这本书的感觉——穿着拳击短裤,喝着苏门答腊咖啡,把车停在某个没啥人的停车场,坐在乘客座上和史迪芬·平克聊怎么向一 个警察行贿。但事实却是,在某个早晨和三四位诺贝尔奖得主、麦克阿瑟奖得主或者国家科学奖得主聊天几乎把我给搞疯了。

  看到了吧,才华横溢也好,激情四射也罢,我不得不俗套地指出, 每个科学领域都倾向于吸引或创造一些带着它特定怪癖的人。 举例来说计算机科学的教授们或者马上回电子邮件,或者完全不搭理 ;物理学家都有一个严肃爱好,篮球啦、赛车啦、帆船啦、纸牌啦,或诸如此类(这得感谢理查德·费曼吗?);社会学家经常会高 兴地聊飞了,但是他们很注意不做错误的引用 ;数学家对我的电话造访都略微吃惊,开始谈话时也抱着实验性的态度,可一旦我在五分钟内完全领会了他在说啥,那么接下去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并让人心醉神迷地说 上几个小时经济学家都非常确定地指出他们的理论是能拿到现实世界 中去的 ;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则同样非常确信他们领域内的观察是可以 在实验室中再现的。

  经过 130 多次采访的洗礼,我很难避免让自己不去沾染一些怪癖。 比如说,通过和行为经济学家以及应用数学家深度接触下来,我发现自 己一天接着一天都在给座驾后舱门里的东西做图表,多少期望能找到什么统计学上的预言性发现。还有,啥时候我那只不见了的袜子可以用昵 称召唤回来?

  科学和幻想相遇的地方产生了各种嗖嗖嗖的点子,充塞着我的脑袋,我没法不把自己凌乱的生活和这些科学家的工作混搭到一起。 我想知道为什么在每天的日落时分鸽子成群结队地在我家附近的 街道上盘旋,而且会有几只逃出来;我想知道克里夫·李对着一个以击打快球著称的击球手是否依然会连续猛攻 ;我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最好在易趣网上拉个顶尖玩具列表来煽起竞标 ;我想知道为什么下雨天我家孩子在水沟里滚的乒乓球会像碗里的麦圈一样黏在一起 ;我也开始给从我车子里掉出来的各种玩意儿表格……

  是的,这本书将会教你如何用科学来提升自己的生活。你会学到一 些窍门,帮助自己更好地减肥、约会、开车,甚至打赌。你还会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避免车被偷车贼光顾,以及打扑克时成为赢家。但我最希望到了最后,除了你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答之外,你还会发现自己像我一样成为一个完全的问问题狂人 :用一辆自行车和一张公交车特价优惠票,你怎样才能有效地把城市里的面包房都跑遍?被鸽子在头顶拉一泡屎和捡到一张20美元的概率哪个更大?在高峰时段找停车位,应该就在一个地方等还是到处转?我的拉布拉多狗的两耳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使得它不信任戴帽子的人?

  生活是一团乱麻,而当你开始用科学的方式把它捡拾起来时,就会 发现它是多么闪耀、疯狂、交互、迷人

  它是团好乱麻。

  《利用业余时间拯救世界》读后感(二):书是用心读的,请不要用名字欺骗读者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非常喜欢的有声读物里听到推荐的。出于对这个有声读物公众号喜爱信任购买了这本书,刚开始读,感觉内容有点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相似。但是越往下读,就会越觉得乏味……我也分析是不是自己个人由于工作无法沉下心来读的原因,但是这本书,我真的没有他书名一样拯救了我的世界,相反让我觉得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书里的观点有的确实有趣,但是就是读不起兴趣来,可能是本人的能力有限领悟力太差。总之,感觉就是被书名骗到了的感觉。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利用业余时间拯救世界》读后感(三):科普索引书,睡着好几次

  现在出版社出书真的是太标题党,完全靠副标题在活着。这本是通过各种科学家的学术研究去解决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各种情景,每篇一位,涉及社会学、统计学、神经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只是感慨作者也真是涉猎广,应该算是国外的博物君吧,这得读多少他们的著作和学术报告才能拼得出这样一本书来?不过我真是看睡着了好几次,从飞机上到家里床上到写字桌前,断断续续几个月才看完。中文翻译是果壳阅读策划人,科学松鼠成员@庄小哥

  大家就作为科普索引书吧,对其中谁的观点感兴趣再去买他的著作深入学习就是了。

  get:

  心理学家罗伯特·比约克对于如何学习这件事表示:相比反复练好发球再联系截击、扣杀,交叉式学习更有效。如果学习然后休息然后再学习,第二学习阶段能够学到的东西就更多,因此建议课后做笔记,这比一边上课一边记笔记要有效得多。

  行为管理专家尼诺·希凡纳森发现,自我价值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更易消费奢侈品,因为他们想要通过消费象征地位商品治疗自我危机。所以当我们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的时候千万别逛街,会花过头的。这也是为什么暴发户喜欢狂买奢侈品、失恋的人爱花钱购物的原因吧。

  决策科学家凯莉·莫维吉发现,想象进食有助于少吃。当你想要吃某个东西的时候先想象一下吃它的感觉,当真正吃的时候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渴望了。我想了想我过往经历确实如此,有时候会很馋鱼生,定好周末吃,这整个一周都在想象吃它的样子结果真吃上了一下就没胃口了。哈佛医学院有一项研究也表示,如果病人在服药时知道是缺乏活性成分安慰剂,那他们的身体改善情况会远远好于啥药都没吃的人。大概就是心理暗示吧。

  作者在这本书的结构上来讲还是用了心思的,首先每篇文章开头都会用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经历来唤起读者共鸣,然后引出某位科学家的研究来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科学家的结论,对其他领域带来的好处。其中很多篇的结尾还根据文中的实验、研究设计了小游戏,或者说小测试,大家做完了还可以在书末对照答案

  总体来说,三星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利用业余时间拯救世界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