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要诀》是一本由[日]松浦弥太郎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一):松浦弥太郎的人生思考术
他是日本文化界的创奇人物,他是老牌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他是古书店COWBOOKS的创始人,他是思想家,也是美学家,他就是松浦弥太郎。多重身份丰富了他的人生,也让他的文字更具感染力。本书也延续了日本人讲究务实、追求实效的性格,没有空洞的鸡汤,只有满满的干货。
书中的思考、想象、沟通、时间安排,这四点,几乎可以涵盖工作的全部。
如今的社会什么最贵?人才!为什么是人才?因为他们能够提供创意!为什么他们能提供创意?因为他们会思考!阅书完毕,我如今每一天都要拿出一段时间冥想,不是放空大脑,而是把今天重要的信息像走马灯一样在大脑中回放一遍,有流程地思考,持续地思考,尤其是睡眠之前,我认为最为有效。还有把思考在大脑中变换成可见的视觉形象,将书写在纸上的思考片段用这种方式具象化串联,不断预览,不断修正,真真是极有用的思考术。当然,松浦这样对我们说过:灵感枯竭的时候不如出去走走。
如果说思考是超级马里奥游戏,那想象就是各种游戏道具,助你更好地闯关。不断地去锻炼自己的想象,试着以“恋爱的感觉”去想象,以“头号敌人”的身份去想象,想象不是从面出发,而是从点发散,这些形象具体又有趣的想象术都是松浦各种脑洞大开下的结晶,也正是这些脑洞大开帮助他建立了自己的神奇帝国,当然,松浦也告诫我们,认真做好眼前的事,才能为想象的翅膀提供更广阔的天空。
说话的艺术如今已将上升到决定人生的高度,与同事的交流,与领导的沟通,与对手的交涉,这些都是左右职场人命运的重要因素。与不好相处的同事交流、求人办事时的注意事项、沟通中要找到真正可以信赖的“十个人”、还有一天要说一百次“谢谢”,这些都是松浦在经历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变换下,得出的自己的一套沟通术,与众人不同却不淹没的处世之道,也是让自己在生活与职场中游刃有余、保持幸福的原因,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时间,尤其是工作,不能混时间,你混的是上班时间,更是你的青春。好好利用时间,每个人都挂在嘴边,可是真的把这个当成事儿去做的寥寥。都说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对下班放假后时间的安排,对自己的时间分类,在专注的时间专注,在放松的时间放松,利用时间表计划自己的生活,好好利用松浦的时间安排术,让自己的时间冒出金子,而不是白白浪费掉。时间也是一种投资,它的收益更是无穷大!
还有最后的超越国界术,适应现今越来越全球化的工作环境又保有自己的特质,这是全球大趋势下必然要面对的难点,但,所谓工作,就是如此,都是要翻越一座座高山,品尝胜利的快乐,就像松浦弥太郎一样,嗯,人,总要过得充实一点。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二):像日本人一样让人信赖的努力工作
2016年11月29日 第一次看
思考术
1、最好早晚预留一个小时的思考时间,固定的地点仪式,进行大脑的锻炼。
2、思考的时候要摒弃一些固有的观念和知识,要像一张白纸去思考。
3、想创意要想到正反两个方面。
5、想象力的锻炼,在于细致的观察,以及问自己“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
6、细致的观察:经常观察他人以及周围的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脉术
1、变成一个总是GIVE的人。努力找寻为他人付出的方式。
2、和别人交换“为对方着想”的信息。将自己感觉开心的事、自己发现的事、察觉的事当做信息传递给对方,努力搜索满足他人需求的信息,并与其交换。
3、如果总看到别人的缺点,就应该更多的去看他的优点,对对方的优点加以适当赞美、栽培、扶植,才是利己利人的成长之道。
4、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就算自己不认同,也不说出来。不是从众,而是“不要单独以自己标准,对事情提出反面意见”。因为大家都说好的东西,一定有他好的理由,只是自己感觉不到罢了。
无论是东西,还是业务,当我无法理解他的好时,我会认为“我不懂的原因,在于自己的知识不足,理解不足,信息不足”,试着去体验下他的好。
5、向他人求助的时候,第一是要注重时机,第二是要带好礼物,第三是要表达出非他不可,第四是准备好被拒绝的应对。
6、八胜九败,没有绝对的顺利,当一段时间你感觉自己很顺的时候,就要更多的为大家付出。
如何增扩自己的人脉?
第一是让自己成为联络中枢,搭建他人沟通的桥梁,仔细倾听别人的话。
第二是主动请人帮忙。先请他人帮小忙,然后再帮回别人。帮一次大忙胜过帮多次的小忙。
第三是主动的多说谢谢。
时间管理
1、松浦弥太郎的一天:
早餐后,用一个小时思考。
九点到十二点,努力的隔绝干扰,工作。
下午一点,吃午饭。(比别人晚一个小时)
两点到五点,会见谈事情时间。
1、不要把自己当公司的一份子,要将自己当做公司来经营。学会自己去做决定,做决策。
2、正面迎风而上,经常留意自己是否察觉的到风,不能只期待公司的保护、上司的表扬,而一动不动。
4、在35-55岁之间,赚够一辈子的钱。
5、不要在学习上心疼钱。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三):让工作变得更幸福的魔法
介绍:《思考的要诀》是一部融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于一体的身心灵读物。
阅读时间:2h,检视阅读、跳读
适合人群:工作3-5年,想要独立思考、梳理工作新方法,更加充分享受工作的职场人
why:正如松浦弥太郎所说“现在这个时代,在工作上,比起花了多少时间或完成多少量,更应该追求质,也就是‘事情该怎么做’。”他认为每个人在想要把工作做好、想要贡献社会的心态上,应该有更多坚持和不受约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学会“思考的要诀”
评价:提出很多独创的思考和工作原则,让你感觉仿佛面前站着一个勤勉、贴心又无微不至的老师。
本书有5部分,告诉职场人士要成为一枚社会的齿轮要具备的一些能力。分别是:思考术、想象术、沟通术、时间管理术和跨越国际术。
【思考术】做一个饭是思考的人,而不是无所不知的人。
一、 重视“思考的习惯”:确保思考专用时间
①每天安排2次思考时间,上午工作前1小时,下午一小时(不勉强)
②不放弃,坚持到最后一秒。
③思考重点“为什么”“是什么”、“到底是什么”
二、 知识越多,思考越难。
①独立思考与知识的联系:“思考,是自行创造出什么;而知识,而是一股脑的收集他人的产出”。
②为了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在找答案之前先思索。(遇到问题马上就找百度和Google,容易让人习惯放弃独立思考)。在工作中,越是经验丰富,越是容易省略思考和创造。不论多么年长,都应该随时让自己保持白纸状态。
③stay humble, stay fresh
三、追求让工作所影响的“人”感到幸福的创意。,以此目的为准则深入思考。
四、提出纯粹的创意点子,而非优秀的创意的电子。这是优质工作的思考原则
五、5W2H的报告方法,who ,what ,where,why,when,how&how much打造能解答:谁、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何时、如何做、用多少经费做的创意方案。
六、灵感枯竭的时候不防出去走走,走路和与人说话一样可以活跃思维。外出观察人群和大自然对人的思考也非常有帮助。在读《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的时候作者提出一个我觉得非常赞同的观点,就是让身体暖和起来更有利于思考。我经常会在泡澡、洗澡的时候有一些突如其来的观点。很多公司有准备一些蹦蹦床,在弹跳发热的时候,人的思维会更活络。
【想象术】想象许多点,而不是面
一、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失去好奇心。当你感觉到“好奇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枯竭了”的时候,试着去想象“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怎么样”。一旦人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好奇心,就会对什么事都漠然。
例如在公司模拟一下这样的想法:
“如果我是决策层,会怎么做?”
“如果我是新人,会怎么做?”
不断把自己放进各种假设里面思考,有助于锻炼想象力和唤醒好奇心。
① 有句话叫“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以作销售的角度来看,一旦客户觉得幸福开心,那么就是自己赚钱的机会了。
来,回想一下谈恋爱的感觉,刚开始恋爱的时候都希望对方能喜欢自己、了解自己。然后自己就会费劲脑汁去想对方会喜欢什么?去猜想对方现在正在想什么,做什么会让他高兴等等。一旦喜欢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情绪就会呈现出来,所以也会去想象自己做的事情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讨厌。思考着“如果这么做,他会不会讨厌?”
恋爱中的小心翼翼与思前想后,持续并仔细想想最好和最坏的打算分别是什么,对恋爱中的人来说极为自然,如果这样的心情用在工作中,等于在思考如何“让影响所及的人幸福。”
松浦弥太郎提了一个很棒的解释的观点:“让人幸福的工作才会赚到大钱。”
大家都喜欢用微信,微信让大家的沟通成本降低了、我们用微信支付很方便,减少了我们掏钱找钱的动作、微信是我们接收信息最大的一个入口,正如谭天老师所说:“我们每个人都在给马化腾打工,既没有一分钱报酬,又要支付流量费,可我们每个人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我们于此收获了快乐。而马化腾的股票却因此而不断上涨,因为他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这样一个空间、平台” 。
当感觉喜悦、认为与幸福相联结的时候,人们会在这件事情上发现价值,并针对这项价值予以付费。我认为,这正是“创造利润”的开端。我想这也是现在付费教育越来越火的原因。
三、 唯有经过彻底的想象,才会学会创造。
【沟通术】与众人共存却不被淹没的处世之道
沟通的基本条件之一:让自己保持幸福。
沟通的基本条件之二:拥有自己的信息
沟通的基本条件之三:快速响应他人。
“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应,件件有回音。”衡量一个人靠不靠谱,莫过于此
请人办事的注意事项
(1)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2)记得带上“礼物”,尽量做到“不空着手拜托别人”
(3)悉心准备
人脉的有无,取决于“社会有多信任你”,拓展信赖关系的人脉,方法有三:
(1)让自己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中枢
(2)主动请人帮忙
(3)一天说100次“谢谢”
每天都要当做自己的最后一天来认真对待。可以阅读《时间,会用才能身价倍增》,这本书把这个分类做的非常细致。
做好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季计划
【超越国界术】把自己当做选手而非成员来工作的能力
这部分呼唤我们要保持着自己的特质,最大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带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又要有随时被淘汰的危机感,不论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和位置都要抱持着经营者的意识。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四):我,像我一样思考
我,像我一样思考
文 by 静流
从素未谋面到一见倾心,如果是相亲,可以说已经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开始。这二次见面如果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以认真的交往下去,在慢慢的交往中发现彼此是否兴趣相投,三观相合,如果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实中的此人往往可升级为老公,就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过日子啦!
如果你在现实中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良人,不妨去读读书,去一位接着一位结识那些作者。他们有的性格乖张,有的文笔犀利,而我最近结识的这位却非此类。初遇是他的《谢谢你》,我无法自拔的被他身上谦谦君子的气息所吸引,他那温润如玉般的待人接物之道,使我如沐春风。而这本《思考的要诀》却让我见识了他严师的一面。说是思考的要诀,却是在变着法的教你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为人吧。松浦在这本书中花了三个章节在说为人,思考术、想象术、时间管理术。对于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话题,松浦给出了相当忠恳的意见就是慎独!这个慎独在松浦这里的解释是“谨慎的进行独立思考。”从开篇的思考术开始讲起,松浦一层层的倒推说明怎么样进行谨慎的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在松浦看来,思考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而从事思考的人就是执行思考这一任务的主体,也就是“我”。为了保证“我”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首先要保证给“我”一段适当、充裕的思考的时间,有一个利于“我”思考的环境。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思考的“我”按照既有程序执行思考任务,并且保证将这一任务,在不受到既有知识、资料、信息等过多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到最后一刻。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小技巧可以使用,比如说将思考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多想两个点子、灵感枯竭时去散散步、未完成的作品不要轻易与人讨论、试着以“恋爱的感觉”猜想客户的想法、试着站在“头号敌人”的立场思考等等,松浦严师都很贴心的一一说明了。
当然这还不够,“我”在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松浦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一问题正可以看出松浦不愧为当代名师。他非常了解学生这一代的时代通病,那就是拖延症。对于这个蔓延东西的全球化难题,松浦老师当头棒喝,首先讲明厉害关系,大家既然慕名而来到我松浦学堂,相必也不是泛泛之辈,那么应该明白“消费”、“浪费”、“投资”这几个词的意思吧?如果给这几个动词后面加个宾语为金钱,相比学生们都会把头摇成拨浪鼓表示绝不做“浪费金钱”的傻子,那么换成“时间”呢?相信来到松浦学堂这些非富二代、官二代,只能考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学生们也都会纷纷表示要“投资时间”。这时,我们可以看到老谋深算的松浦抱着双臂欣慰的点着头,好像在说孺子可教。然后他就侃侃而谈,讲起了松浦时间管理术,实操性的课程介绍了四种时间表,并下达作业让同学们如法炮制,反复练习,务必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重点永远都不是在招式上,而是在于心法,也就是如何提升专注力,善于分配专注与放松时间这两大法门,因为这才是时间管理术的重点,也就是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即使是消费时间,也要让消费的时间带来回报,决不能做浪费时间的书呆子!
说了这么多为人的方面,我们也知道了“我”怎么进行谨慎的独立思考,接下来松浦老师解释了为什么“我”要进行谨慎的独立思考,即处世的问题。松浦老师并没有很刻意的回答这个问题,却在一开始序言中就已经在“轻描淡写”的提及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我”要进行谨慎的独立思考呢?因为我要做社会的一枚齿轮,其后也反复提到要“用幸福填满社会”的想法,通篇总结,松浦的处世之道就是让自己成为一枚推进社会更加幸福的小齿轮。他清楚的认识到,做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累积淡定的每一天”,人人做好自己才能达到!而这个做好自己并非独善其身,松浦也并不没有那样扶大厦于将倾的雄伟壮志。他的出发点仍然是每一个个体的“我”,认为要从“我”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微观的,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即沟通术;二是宏观的,和这个世界更远方的人打交道,即超越国界术。
在沟通术中,松浦首先说了在与周围人打交道的时候,“我”要遵循的三条基本条件:让自己保持幸福、拥有自己的信息、快速响应他人。做好这三点之后,松浦老师还教育“我”要与人为善,如何与“不对盘”的同事相处,请人办事的注意事项,“八胜七败”怎么样持续成功,找到可以真正信赖的“十个人”,一天说一百次“谢谢”等等。
在微观的社交圈中,松浦对“我”的定位看来是很温和的,并不希望锋芒毕露,充满杀气的。而如果只是如此定位,也就太小看松浦了,做为一个在高中时期就独自在美国求生存的当代人,自然知道竞争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本书的最后特别讨论了“我”要如何立足宏观世界,要把自己当做选手而非成员来工作,以全球化的方式开展工作,要为了进修提升,不吝惜金钱。
而这些都是出于一个初衷,那就是成为一个“不模仿他人”“只要像自己,就能感受到活着的幸福,以及活着的实际感受”的“我”,成为一个可以不断培育的“我”,而只有这个“我”,这个不断像“我”一样思考的我,这个经历困惑、失败、丢脸等等种种的“我”,才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推进社会更加幸福的小小齿轮的“我”。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五):首先,我们可以塑造一个正能量的自己
读第四本松浦先生的书—《思考的要诀》这本更偏重职场礼仪及心态,尽管有些观念显得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实际,但我想,无论世界多黑暗残酷,我们身边存在多么讨厌的人,首先,我们都可以塑造一个正能量的自己,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有些习惯尽管老生常谈,但再次提出觉得不错:
未完成到接近完美的草案,不要拿来和别人讨论。
幸福的心情应该分享,但对于失望,忧郁,悲伤,嫉妒等负面情绪,悄悄地尽快处理掉,而不要牵连他人,这是成人的礼节。
快速响应他人的邮件,让快速响应他人的习惯,变成身体的一部分。
把自己当作选手而非员工来工作,在工作提案中加上对How much(经费)的考虑。
常读常新的鞭策书,四颗星推荐!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六):让工作不再盲目
思考的要诀 读书笔记
art1 思考术
拨出上午一小时下午1小时的思考时间
持续思考,是什么为什么
知识过度增加时,可删减,格式化
将思考的片段记录下来,具象化脑海中的事务
养成思考两个点子的习惯
提出纯粹的点子
打造能解答5w问题的创意
观察经验实际感受可以解决思绪的停顿
art2想象术
多想想
比起事务的核心,多想想存在其周围的东西
多角度观察自己想出来的点子
试着想象如果自己来做会怎样
试着以恋爱的感觉猜想客户的需求
试着站在敌人的角度思考
通过观察锻炼想象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观察周围成功的人
认真做好眼前的事
art3沟通术
让自己保持幸福
拥有自己的信息-独特的理念
快速响应他人
将光环留给他人
他人若未请求,不发表意见
八胜七败
找到可以持依赖的十个人
扩充人脉:1 让自己成为人与人的连接中枢2.请人帮忙3.多说谢谢
art 4时间管理术
时间分成消费投资浪费三类,减少浪费和消费,将时间显性化
用时间表了解时间的用途
今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
善于分配专注与放松的时间
art4 超越国界术
把自己当选手而非成员工作,经营者意识
保持专业意识
投资自己,保持进修
不模仿他人,保持自己的节奏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七):思考的要诀
书的内容比较朴素平实,看的出是作者的独立思考,令人钦佩。 书中的一些观点绝对的认同,有些是深有体会的,如,每天要有纯粹的思考时间;人拥有紧急时刻的惊人爆发力;锲而不舍的持续思考;等等。 有些观点则颠覆了我对思考的认识,细想来却是非常有道理的,“妨碍思考的,往往是知识”,诚然,相信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思考”是建立在各种知识甚至他人见解之上的,尤其在长官意志当道的公司,主管要做啥就照做、把别人的知识当做自己思考的不在少数……但作者的这个观点,我觉得也要辩证地去看,读完这本书我想写写【思考和知识的关系】。 关于沟通方面,作者的观点和儒家思想相似,也基本是我的风格,可是,相对我的工作氛围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近几年多少被同化了一些(后面我想谈谈【“狼性”与做人之道】) 另外,还有句话,深入我心:“静静地渗透人心的东西,才是真的可以长时间紧紧拥抱的东西”……很经典。。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八):我们也许都误解了什么是理想。
经常会看到一些鸡汤文,讲感情,讲时尚,讲热点……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这些文章,总感觉怪怪的。今天看到这本书,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思考,我才发现问题在这里:本质大于形式。
首先是对于梦想的思考。也许我们都错了。我们以为梦想应该是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其实不是的,梦想应该是一种远大的期望。如果我們的目標太清晰,并且都是按照計劃一步步實現了,那样的生活是不是太缺乏想象力了?大的方向是对的,那么至于走哪一条路,留给生活去抉择。比如给他人带来幸福或者是给社会带来价值。這也是kay媽特立獨行的一點,貴為天後,照樣結婚生子,誰說女歌手結婚生子之後就不紅,她照樣讓樹變成路。她說她的夢想不是成就,而是對生命有更多的體會和感受,所以她需要多樣經歷,並且講這些放到歌聲中,這就是她的音樂決不至於男歡女愛的原因,她有更多的東西去引起共鸣。
我们能够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实现梦想呢?这个时候,我们要关照自己内心,看一看,自己的优点特点爱好,你能做到什么东西可以静静渗入人心,带给人持久的感动,而这种感动就是你的价值所在,也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方式。所以我们需要记录生活中自己带给别人的感动瞬间。我覺得能帶給別人幸福就很好,所以那就要多想想怎樣能夠給別人帶來幸福快樂,曾經給別人帶來過幸福和安慰的那些瞬間,都令我自己非常感動。王亞運說我每次寫的影評都想讓人去看。我很高興。比如給安娜和徐金魚帶來安慰,分享一些有意思的信息,介紹給對方有趣的朋友。朋友並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有多少可以信賴的人。這一生只要有十個就夠了。這種能力是需要細心啊保存,仔細呵護珍藏的。這樣才能有一天長成參天大樹。而我就是能夠用文字和聲音給他人帶來幸福和安慰。這種能力是需要好好珍惜和呵護的小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之前還有很遠的日子。
那么在这段日子里,现在你能做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思考的更多,更能帮助我们做好眼前的事,相反,整天想要脱离现实生活遥想未来的人,这样的人反而好高骛远,离梦想更遥远。
其次我们过多的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独自观察思考的能力。我们最怕的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懂了很多知识,就会懈怠,不能独立思考判断。自以为自己是为了实现梦想,而忽略了眼前的人事物,最后也与梦想无缘。再这样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还是可以的。思考的重要性,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要想。而且还要多想一些点,从不同角度去想。你的角度别人的角度,围绕核心其他的点。而对于他人的观察和思考。这是需要想象力的。
想象力的重要性,可以在地铁上想象别人在干嘛,他们将会干嘛?也可以想象工作的时候,你如果是领导,或者是同事,或者是学生,你会想什么做什么。那么你就知道做什么能让他们快乐。这类似于李欣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中的观点,想象角色。那么人际交往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你就不会那么想要去宣泄自己的情绪,炫耀自己,在意自己的想法愿望能不能达成,能够更多的去倾听。你就更加愿意不那么出风头,样样都要强,都要完美,根本不会让别人嫉妒你,只会感动他们,这是我在和钱佳丽交流的过程中错失这位好友的最重要的原因。
你也会愿意跟别人打招呼,哪怕他一开始并不理会,你也会继续面带微笑,其实你就会明白,这样的人可能是因为他对谁都这样,不善于与人交际。
你也会用真诚有爱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所有的人,将你对生活的幸福领悟传达出来,哪怕是像董天建这样的孩子,都会去爱他在意他的感受。不会去故意谄媚阿谀奉承。就像对贺彦和苗苗,我愿意更多真诚的去对待。当我请假时,贺彦第一时间选择相信我,安慰我。而苗苗也是她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有好的听课效果,如果我是学生我就很喜欢这样为我着想的班主任。哪怕是你不喜欢的人,你也会更多的看到她的优点,不会一直觉得人家有问题,更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幸福的快乐都会跟大家分享,而悲伤的东西自己去化解。像鑫鑫一样,很值得别人信赖。
健康规律生活的重要性,这是一切灵感的来源。
那么当我们都做到的时候,还是不能得到。就需要永远心怀感激,面对不好的事情就当成是上天对我的试炼。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九):思考是有流程的
松浦弥太郞近年来被冠为:“是日本最懂生活、最有趣的男人”。作为《生活手贴》的总编辑,写过一些畅销书,比如《旅行的所在》、《日日一百》等,他也写了一些关于工作的书,将他一直所推行的主旨“幸福”作为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其中就有这一本《思考的要诀:松浦弥太郞的幸福工作术》。
松浦先生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做一个凡事思考的人,而不是无所不知的人”,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言所说的“不做书呆子”。无所不知,却没有自己的思考,那是比无知更可怕的。而如何形成思考,拥有自己思考的能力,这又是有流程可寻,有方法可锻炼。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这些都是提高工作改善生活的必要法则。这不是一本理论书,而是一本关于工作的实践书。书中除了告诉你思考的重要性,关键的是告诉你如何去有效的培养你的思考力。
既然是幸福工作术,自然也少不了总结许多在职场上需要运用的诀窍。如何将想象力用在职场、在职场如何更好的与同事沟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所谓的人脉又是怎样的一回事、作为员工该拥有怎样的立场与视野?松浦将自己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所形成的思考进行了一次彻底又真诚的分享。幸福的工作术,首先要“直面自己”,找到自己的幸福感,还要考虑能否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书中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比如:“应该任命为总经理的,是未曾想过要当总经理的人”,强烈想当总经理的人因为私欲过多,反而无法对公司有帮助。比如“八胜七败”的理念,有点类似我们说的“有舍有得”。你不可能一直占据常胜的位置,适当的退让,是为了下次更好的前进。
松浦先生将生活哲学很好的贯穿在工作术中。他建议根据自身的情况去调整工作,而不是为了工作改变自己。直面自己,放松自己,找到自己能感到幸福的地方。而当你在工作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带给周围人幸福感,做一个对周围有用的人,还要去考虑一下大自然的感受。“因为工作和人生都一样,不是在与人竞争的情况下持续赛跑,而是要用自己的步调,走出只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如何找到这样的一条道路,正是松浦先生所提倡的,不要停止思考。找到思考的要诀,自然就能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思考的要诀》读后感(十):将无形化为有形,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很抱歉,最近手里在赶一篇催得很急的稿子,这么晚才将这本书读完。同时,也谢谢所有人对自己的信任,请不要因为自己偶尔的一次失误,给别人留下一个坏的印象。
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引力波”事件,让很多对于我们生活的空间产生了这样或那样更多的想象。也让渺小的人类再一次认识到了世界存在的多种上可能性。这就像我初读这本书时的感受一样,像是恍然大悟,又像是了然于胸。
谈到思考或许很多人将其归结为一种心理活动,总认为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把控的现象。其实,可能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关于思考的教育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再进行着。就像大人教我们要懂礼貌,老师教我们要按时完成作业,直到走向社会世界教会我们如何的生存。
当然,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有关于思考的训练中,直正占据我们生命最长维度的可能就是“上学”或“上班”的时候了。至于上学,在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每个人在此都接受了至少九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系统的思考训练。可是之于工作呢?谁会教我们该如何思考?如何更好的工作?
在市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职场方面的书籍,但是关于如何通过”思考“使工作如何更有效率的书可以说凤毛麟角。我个人觉得,可能是中国人毕竟喜欢‘厚黑’一些吧,反倒忘记了如何用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去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做到了,在他的书中系统而又全面的告诉我们如何通科学的思维,让人们体会到工作的幸福意义所在。如果说,市面上大多的职场类的书是治标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治本的。
顺便还要提一句:读过很多日本作家写的这类或那类实用型的图书,虽然语言风格上可能会有所差别,但每读一次都会有脑洞大开的感觉。很幸运读到这本书!希望更多的人也能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