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7 21: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篇

  《棋王·树王·孩子王》是一本由阿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一):阿城的三王 我们的天下

  阿城的这套书,读来,恍若隔世。极简单文字,让我想起南怀瑾的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三王》就是最初的文字的模样,如布衣裹暖,菜根嚼着香。

  《棋王》——王一生对“吃”是极其虔诚的,“吃相”也是凶的:落在衣服上、地上的一粒饭粒,都会谨慎地用手一按并拈来吃,而这一切都源于物质上的匮乏。可就是一个物质上如此匮乏的人,精神上是极丰盈的。如他自己所说——何以解忧,唯有棋。对于棋,他是无欲的,正是这种无为,让他游刃有余于“棋”的天下。天下是什么?或许,是一日之后,在黄昏里,在烛光里,与你的家人吃个晚饭;也或许是,茶余饭后的一首静静的歌,在歌里,你听到了雪花落地的声音。这样的天下才是纷繁过后真正要寻找的天下!如文中最后一段——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

  《孩子王》——王福和老杠儿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缘于文字,经典在于一本字典结束于老杠儿对于孩子在教育方面尊重。与《解忧杂货店》一样,书中有两处触动了我的泪点。

  第一处——王福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第二处是王福写的作文——我的父亲世界力气最大的人。他在队里扛麻袋,别人都比不过他。我的父亲又是世界中吃饭最多的人。家里的饭,都是母亲让他吃饱。这很对,因为父亲要做工,每月拿钱来养活一家人。但是父亲说:“我没有王福力气大,因为王福在识字。”父亲是一个不能讲话的人,但我懂他的意思。队上有人欺负他,我明白。所以我要好好学文化,替他说话。父亲很辛苦,今天他病了,后来慢慢爬起来,还要去干活,不愿失去一天的钱。我要上学,现在还替不了他。早上出的白太阳,父亲在山上走,走进白太阳里去。我想,父亲有力气啦。

  《树王》——那棵巨大的树是“树王”,在我眼里,真正的“树王”应该是肖疙瘩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二):也有我的童年影子

  只读过棋王,孩子王。 孩子王有一点点像我的童年贫穷却不乏味,甚至还带着点浪漫。 26个孩子,大方的单人单桌,散布在——可能漏雨的教室。有时候黄昏,我一偏头,印象中最美的是哲子那个靠窗的位子,比课桌稍微高一点的窗子,两扇窗子敞着的是前后两房屋留出的道子,长着一两棵招惹蚊子梧桐树阴暗绿色的苔藓巴巴地抓住红色的砖角,那个黄昏的颜色,是氤氲开的红糖水,是饱满的火烧云洒落的光辉

  那个时候,是真的穷,一毛钱一个的熟菱角,冬天需要从家里带玉米骨头炉子取暖,秋天需要动员大家去仅有一百米大的操场柳树芙蓉的残枝给伙房,以及,甚至还拿蜡烛做灯。

  我们遇到过冬青树里的小斑鸠,大槐树上的黄鹂鸟,以及,厕所里的圆滚滚的(?)可憎的大虫子……

  我们度过了三年小学启蒙时光,有许多好老师,不很专业却最用心,那些散落在谈天说地里的日子啊,那些中午会跑回家吃午饭的时光啊,那些全校学生藏进大布包里看电影记忆啊,盛满我全部的童年。

  离题了。权当纪念吧。

  孩子王里,几个印象深刻地方:小男孩(啊名字记不住啊)写父亲的那篇文章,老师用心教孩子们识字以及艰苦生活里的革命友谊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三):最具时代烙印的三王

  不久前,因为一篇十万加的网络文章,让我知道了阿城这个充满传奇色彩人物,他是一向以桀骜不驯著称的王朔唯一的偶像,王朔对他的评价是:“北京这地方每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这几十年成精的人就是阿城!” 如此高的评价更令我对他刮目相看

  中学的时候,阿城因为父亲被打成了右派而被同学边缘化,只能去琉璃厂翻古书、看字画、研究古玩,也正是这段经历令他因祸得福学了不少东西完成知识的启蒙。后来知青写作、出国、和侯孝贤合作拍电影等等,成就了阿城这个阅历丰富的杂家,读这篇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我已经深深的被这个厚重淡泊的男人所吸引,于是立刻找来他的《阿城文集》阅读,而其中最有时代烙印的莫过于“三王”,即:《棋王》《树王》《孩子王》。

  第一篇《棋王》

  这是一篇让人一口气读完,感觉酣畅淋漓的中篇,简单的文笔让人一开始阅读就被带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原本是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可是在阿城的笔下上山下乡痛苦,深居大山的闭塞都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欢乐无忧无虑的日子,哪怕物质贫乏无与伦比,也依然可以在贫乏中找到生活的乐趣,更何况还有不久后来到队上的棋呆子王一生。

  作者对王一生的描写生动细致,从火车上拿着饭盒吃饭时捡起掉在衣服上的每一粒米、到吃完饭倒上开水喝掉那一层油花花,王一生的世界里唯有吃饭和象棋,似乎其它的一切都不足以引起他丝毫的兴趣,这个聪明年轻人简单的背包里装着逝去的老妈用牙刷给他磨成的象棋,这也是他颠沛流离生命中宝贵财产

  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里,王一生坚守着自己的操守,信马由缰的游走在密林中一个个知青存在大队里,只为寻找到可以对弈的伙伴,他在物质上是贫乏的,在精神上却是自由的。就如同作者和他聊天的时候说的,别人无论如何也夺不走他对象棋的热爱,在脑子里下盲棋,你还能怎样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活出了该活的样子,一个初中毕业生,却可以游走在不同圈子里,在夹缝中自由的生存着。

  最后一场一对九的博弈简直是精彩异常,没有华丽的文字渲染,却让我在阅读的时候,内心紧张极致,仿佛看到了那越来越多的看热闹人群,看到了屋里静静的坐着的棋王,看到了屋子一溜九个帮着走棋子的人,有棋盘、有白纸上的笔在画,画的人严肃着,看的人焦灼着,唯有下棋的人仿佛变成了雕塑一般。这是一场内心的战斗,生生的让读者在其中品出五味人生

  第二篇《树王》

  我一直对大森林住的人充满了崇敬之情,那里面的人有他们特殊的生存法则,与大自然共生,而树王正是一个这样的人,曾经的特种兵,因为眼里不揉沙子个性导致赢了战争却输了自己的前程,留在大山农场里成为了一名终年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工人,又是因为自己执拗的个性,明明是树王却被组织剥夺了与树打交道的权力,只能终日种菜。

  作者和另外三十九个知青来到了这个密林中的山村,一切的表现都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原始森林里郁郁葱葱大树成了一群知青“革命”的对象,他们意图砍了“没用的树”,种上“有用的树”,其中最有特色,或者说最左的莫过于带着一整箱子革命书籍来到山村的学生李立,他的无畏最后促成了那棵参天大树的倒掉,也正是因此而让树王--肖疙瘩失了性命

  这部中篇里我最喜欢角色是肖疙瘩的小儿子六爪,那个可爱的六指小男孩,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这个可爱孩子的灵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六爪是肖疙瘩的寄托,也仿佛让读者看到了树王年少时的样子,生活的磨砺让他成为了现在寡言少语拙于言的肖疙瘩,却对一棵棵大树充满情感依恋村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最懂大树的莫过于树王。在书记队长自认为不参与便无罪的赤手空拳看着那一群年轻的学生一刀刀砍倒参天的大树的时候,肖疙瘩的阻止显得苍白无力,令人心痛不已,一己之力又能怎样呢?最终的结果是他和那大树一样离开了这疯狂的世界。

  埋葬肖疙瘩之后,老天一直下雨,棺材也被雨后重新发芽的树根顶了起来,重新发芽的树寓意着树的新生。而死去的树王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令人就算是读完掩卷,心中的悲伤也无法挥去。

  第三篇《孩子王》

  又是一篇关于知青的故事,在大山里已经呆了七年的“我”很幸运的成为了农场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面对着一群初三如饥似渴的孩子,完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新老师开始在好学生王福的引导下,渐渐学会如何成为一名老师。

  王福是三队哑巴王七桶的儿子。王七桶之前恰好与“我”一起去县上粮库拉过粮食,长的虽然不高,却极结实,两百斤的米包扛走如飞。每次队上去县里粮库拉粮食,三队的司务长只带王七桶一个人去装粮食足以,而每次去县里拉粮食,王七桶埋头干活的时候,都期待同行的人帮着他给儿子买一本向往已久的新华字典,可惜县上字典永远缺货,每次都令王七桶失望不已。

  而“我”和王七桶的儿子王福的故事也由此开始,一本新华字典成了我和王福短短一个多月交往焦点,在当年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唯一的一本字典每天被“我”放在讲桌上像班上的圣物一般。王福在学习上的一丝不苟令“我”吃惊,他认真的用本子记下了历年在课文中识得的汉字,总共3451个,另外还有一个本子记录下了课文中没有,但是他已经认得的汉字共计437个。这个认真的孩子深深打动了“我”的心,面对着连课本都没有的一群孩子,“我”开始放弃所谓的教学大纲和课本教学,每天训练这一群学生写日记,就算是只言片语流水账至少也是一种记录,一天天孩子们在逐步成长,尤其是王福已经可以准确的用文字达意。

  期间恰逢学校组织砍竹子修葺草房顶,为了一篇可以提前写好的活动作文,“我”和王福打了赌,赌注就是那个王福窥觑已久的新华字典,那一次的打赌成了我最终被迫离开“孩子王”岗位的引子,而那本字典或许是这段经历里唯一可以让王福这些孩子们存证的物件。老师虽然被组织调离了,可一个多月的相处,却真真实实的改变了初三班的孩子们。

  这篇文章读来畅快,却似乎并不讨阿城自己的喜,写到这一篇,他熟悉的走笔已经让自己开始警觉写作的油滑,这种觉知让我平添了尊重和仰视。

  阿城的小说文字简练到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却令人沉溺其中不愿自拔,这个和共和国同龄的奇人讲故事的水平令我赞叹,几日里每晚一直拿着他的集子沉迷,其中乐趣唯有自己去阅读方可真的体会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四):什么是这个时代无用的树?

  前一阵子读了阿城的“三王”系列——《棋王、树王、孩子王》。原本初读时并无太多触动,感到还是时代的隔阂太深,总有些历史被缄默不语。未体味过困苦生活之煎熬,又怎能了解各中精神之璀璨?可近日频现404,我竟有点恍惚,不经琢磨起树王总在问的那句话:什么是有用的树?什么是没用的树?

  树王始终不明白,好端端生长山头多年的老树,怎么就被贴上了无用之树的标签,逃不脱被坎倒被烧毁的命运,为那些所谓的“有用之树”让位。即便力大如牛、又倔强又无畏的树王,也挡不住烧山砍树的大时代下,青年说到做到热血奔腾。到底什么是有用的树?什么是没用的树?树王的质问是质朴的,思考是深刻的。他问的是一棵树的命运,也反思一个时代的号召。大树倒下,树王也倒下。树王与树共生死宿命带着点寓言式的传奇色彩,但也让人感到“适者生存”的残酷:存活下来的,不是手握真理的人,而是玩通了这世界运行规则的人。真理是个烫手山芋,被它引火上身的人不计其数,可那些与自己命运过不去的人,心里总有比自己命运更为重要的东西。

  树王的相对面是青年李立。李立是努力的,勇于挑战的,不畏艰险的。他用自己一刻不懈怠劳动积极响应着砍树烧山的号召,也从来不畏惧老树难坎的挑战。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李立无疑是优秀的。可是历史才走出几步路呀,我们已然明白了时代的荒谬。那么此刻再想,李立这个青年,他还优秀吗?

  如果说李立是迎着潮流舞动的浪花耀眼美丽;那么树王则是抵挡暗涌的一颗顽石,以一己之力,想要改变潮汐的方向。超出自己时代经验的格局智慧,是难得而动人的。那种在飘飘荡荡随波逐流中的坚定,那种对自我所认定的东西的执拗,那种不拘眼前放眼整个生命长度视角,都是闪闪发亮之所在

  昨天我们砍下无用之树,而今天,千千万万的“无用之树”标签,又被贴在了这里或那里。一些荒谬至极的价值观被堂而皇之地塑造起来,禁止这些,鼓励那些。大家都被要求做一样的梦,大家都被要求只能走一样的道路,让你相信发生过的,让你忘记发生过的。我们的时代到底是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坏了?抑或是,我们不过从一种荒谬走入了另一种荒谬?荒谬,不也成了荒谬者的通行证吗?它换了一种面貌,奔涌而来,浪花依然澎湃,可水底顽石,不知是否比起往日更多一些。

  什么是这个时代“无用的树”?放眼望去,一片荒芜。如果这是一道阅读题,我大概拿不了高分。但与“正确答案”保持距离,反倒让我觉得心安。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五):精神文明由谁来守护

  阅读完阿城的《树王》,内心有一种感觉在撕扯,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冲刷,头脑中的神经被扯地生疼。一面为树王跟着倒塌的大树死去而心疼,一面为那个时代的精神文明被无情地摧毁却无能为力而心痛

  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知青们被安排到农场接受贫下中农改造,在这里遇到了因赌气要求复元来到农场的肖疙瘩和他的儿子肖六爪,知青们与肖疙瘩之间因要不要砍倒那棵长在山顶的树王而对立的故事。

  小说中的李立——知青的积极代表人物,修身极严,常有思索,是新时代的青年的代表。他信奉科学,自认身负改造祖国的重任,企图通过砍倒山上所有的树去体现破除一切旧东西的伟大决心。仿佛只要树王一倒,一种观念就被破除了,人在如何建设的问题上将会思想为之一新,得到净化。他手里握着斧头,便有杀伐果断的气势,将漫山遍野、枝蔓牵扯的树木都砍倒在他的脚下,他是十年文化大革命里旗帜鲜明响应号召的红卫兵。

  小说中的树王肖疙瘩——旧时代精神文明的代表,是历史文化的守护者。他也许不懂什么是时代进步,什么是新的社会秩序,什么是知青下乡。但是他根据自己单纯的价值判断去评判这世间的事物有用还是无用的。对于他来说,大山是他和六爪(他的儿子)生存的根本,能够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就算没有吃的,在山上总能找到吃的。他说,既然树是有用的,为什么要砍了?它又不会躲哪个。这是他对知青们来接受改造、砍伐森林的不理解,也是他对这个时代突然轰轰烈烈地进行文化运动的不理解,对上级领导对他不做调查就下判决的不理解。

  他嘴笨人又实,再不敢去做违规违纪的事情,他只能默默地看着,将一切看在眼里。他第二天还要为40个第二天接受改造的知青做饭,要带他们上山熟悉路线和地形,要看着他们去把他曾经倚仗生存的大树一棵棵砍倒,他的心在痛,却又无能为力。直到最后要看倒那棵称为树王的参天大树时,他站在树前,对李立说,朝着这儿砍。那是他的胸。

  突然就像是看到了十年浩劫中,拼死保住最后那点精神文明的身影,他们可能被批斗,被辱骂,被游街,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捍卫就如同小说里的树王,牺牲自己也要守住最后一点历史瑰宝,就算是死也要为断壁残垣守护。

  浩劫的十年,摧毁的不仅仅是文化,也是人心的震颤;让人心痛的不是时代的倒退,而是眼睁睁看着历史经典和文化遗产被摧毁,却无能为力的悲伤。我能感受到阿城深深地无奈感,对那个时代,对那个些人。

  看着麂子跃入火海的身影,多么像慷慨就义的勇士,大火封了山顶,两边的火撞在一起。他这才明白,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

  树王的坟因为雨水的冲刷裸露出来,大树庞大的根系膨胀出新芽。肖疙瘩的骨殖埋在原来的葬处,渐渐就长成了一片草,生白花。阿城说,那片白花,有如肢体被砍伤,露出白白的骨。那是一刀刀看在树王身上的痕迹,露出森森白骨冷眼看着这个世界如何无情的更迭,看后世的人如何历经沧桑岁月,又像是守候着这片土地和文化,不再被无情地摧残和无知地毁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