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3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经典读后感10篇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是一本由黄磊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一):青春记忆犹如鳞波闪烁

  之前就对黄磊的这本书很感兴趣。因为他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之一,最喜欢是因为他是我的青春记忆之一。

  高中时,迷黄磊不得了,因为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因为磁带《等等等等》,当然他的其他作品也很不错。关于磁带《等等等等》,想当年应该是“文艺青年人手一盒吧,连语文老师都极力推荐过。藏蓝色的袍子,洁白的毛领,白皙文气的脸庞,站在雪地里,当时的黄磊绝对是个明恋对象啊。那时,磁带听了又听,歌词烂熟于心,还手抄过几遍。至今,和大学室友k歌的保留曲目仍是其中的《冰点与沸点》。但我最喜欢的是《云烟》和《背影》,前者唱爱情,后者唱亲情,每次听到《背影》都会特别难过

  可惜人还是要食人间烟火的,黄小厨中年发福变胖了,极限挑战略略瞥过几眼,简直无法相信个人就是他。真是时光总易把人抛。

  这几天终于闲下来了,又恰逢听说最近“黄小厨”品牌侵权事件,于是提了兴致花了2天时间把这本书翻了一遍。上海、乌镇、南通、北京,各地的生活烙印交织成黄磊的私房菜单温馨美好,勾出了不少对那个时代食物的美好记忆,比如虽然没见过但能想象到的“西红柿炸弹”。可是让我感动的却是那第七章——特别辑录,讲述的都是黄磊自己过往的生活片段,他的文字还是体现了一定的功力的,虽然没有尖锐主见华丽辞藻,但是读得到朴实诚意。我是在地铁上看的,却能排除下班高峰周遭的拥挤嘈杂,读了进去。读到《儿时荒谬》时,哈哈大笑,读到《追踪》、《我将春天付给你》、《如果可以回到那一刻》时,泪盈于睫。

  因为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也是小时候脖子上挂钥匙把钥匙给弄丢了,去小花园找不到,然后放一块搓衣板在地上,老妈一回来就自动跪上以表示忏悔之意。想到每天早上抱着爸爸的腰坐在自行车背后去上学。想到最后一次离开小学初中场景,懵懵懂懂地意识到很多同学可能之后再也见不着了。想到了上完二专,夜风里蹬着自行车回寝室,心里念着那个他。想到了躺在寝室楼前的大草坪上,很多很多人一起数流星。想到了几个室友猫在寝室里看电影《big fish》,似乎第一次意识到了人生含义。想到了一个人坐在虹口公园里对着湖面傻笑,因为通过了保研考试。想到了很多很多。可是,这些原来很稀松平常的片段都已经逝去了啊,只能成为阳光折射中鳞波里的闪烁。想着想着,就难过啊,觉得那些闪烁恍若还在眼前,亮的快要刺伤了我的眼,流出泪意来。

  黄磊说的很好,“愿你我的生活,既有酱醋茶,亦有诗酒歌。”希望接下去我的生活如是之。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二):见字如晤,情意拳拳

  明星写书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知识底线人格

  不考虑代笔情况,很容易看出来, 伊能静,敏感纤细,缺乏安全感小女孩。(《生死遗言》) 孟非,真实,但是文风和口吻不像平常塑造出来的人格,看起来没那么有文化?(《随遇而安》) 刘若英,说好听倔强,说难听是稍显固执。(《我敢》) 蔡康永,内核有非常少年的一部分。(《痛快日记》《LA流浪记》)

  那黄磊咧? 大概就是读过一些书,热爱生活,有点眷恋时候个性算是乐观平静 我觉得黄磊大概是没有认真写这本书的,作为圈钱的成分可能还要大一点。 因为这本书很简单啦,手绘插画+一点点故事+菜谱。 但就这么一点点也可以看到黄磊还算是温情的部分。 讲小时候啦,讲父母啦,讲和女儿太太相处啦,讲心得啦 就是一个热爱生活有时候有点疲劳的中年男子分享自己的故事 没有说教,没有告诉大家怎么做人,就是纯分享。 可以想象出一个围着围裙的八字眉中年男子在雪天里熬汤的场景。

  有点可爱的。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三):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去囿于昼夜厨房和爱。”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我们都在欣然等待

  作为一个演员,黄磊老师可以在任何角色中任意转换,他可以是《人间四月天》中风多情徐志摩;可以是《婚姻保卫战》中可爱幽默的许小宁;也可以是《爱情呼叫转移》中忧郁偏执艺术家••••••而脱离了这些角色、卸下所有伪装的黄老师回到家中也不过是个爱美食、爱家人普通人

  读了黄老师的《黄小厨的美好日常》,可以看出他喜欢用美食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他爱自己的父母,于是对童年家中食物的味道记忆犹新;他爱自己的妻子,于是在妻子月子期间亲手做爱意满满的“月子餐”,他爱自己的女儿,于是他愿意花很长的时间去享受亲子厨房”的快乐。他在煎炒烹炸中获得生活的质感,“享受酱醋茶,不忘诗酒歌”,这些就是“黄小厨的美好日常”。

  每个人心底都有记忆深刻的味道,也许是半夜哭醒母亲亲手做的糖饭饭,也许是爸爸最爱做的腌笃鲜,也许是大学同窗聚在一起吃的凉拌白菜心,也许是忙碌了一夜后一个热乎乎的粢饭团••••••每每回忆起这些味道,是否有各种滋味在心头?而现在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慢慢地把这些味道埋在了心底,我们追求速度,追求效率,于是我们越来越习惯用所谓的“快餐”去解决我们的每一餐饭,我们宁可把空闲的时间用来与各种冰冷的人工智能机器相伴,也不愿意花这些时间待在厨房,耐心地等待一份好滋味的诞生来与家人好友分享。

  人生与美食多少是有些相似的。汪曾祺说,“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织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首先,准备一道美食需要充足的时间与耐心,好的滋味都是慢慢积淀出来的,这正和人生中的很多事一样比如说感情一蹴而就的感情往往消亡得很快,而在岁月中慢慢积淀的感情却更容易长久,因为感情同美食一样,需要用耐心去慢慢经营,在等待中尝遍各种酸甜苦辣,选择合适的味道加入其中,那么无论是食物还是感情,都会是最美好的滋味。其次,不同调料与不同的食材搭配,味道也截然不同,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心情去看待也会变得不同。所以,我们只要选择合适的“调料”,生活会有很大的不同。最后,美食总是来得很慢,就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要急功近利,迫切地想要看到一个事物的结果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你在这个过程中体悟、收获,那么当美好事物来临的时候,你的满足感是成倍增长的。

  美食即是人生,一个人对待美食的态度同样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生活里的惊喜来源于你踏踏实实的热爱着它以及融入了它以后对它的理解。 我们追求生活品质,但这与财富地位毫不相干,也许你收入不高,也许你只是茫茫人海一粒沙,可是你依然能够选择享受你的生活,从你的生活点滴获得快乐,而这就是高品质生活的来源。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给生活带来丰富体验,而人生的快乐,可能只是一道美食的时间。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四):平平淡淡总是真

  拿到书之前,并不太在意,尽管有段时间到处都能看到宣传它的身影。我总觉得明星写书,无非就是趁名气消费观众,就看过的这许多明星出的书,真正有文采的数不出一个巴掌

  初看时,书也的确不出众,文字极平淡,就像一个上了岁数邻家哥哥,唠唠叨叨边说着过往,边给你端上一些好吃的。你沉浸在回忆里,又被美食安利的不要不要的,方才品味出他的独特。黄磊不是一个孔雀开屏式喜欢一上来就摆很多很吸引人眼球东西的人,他是儒雅而温润的,慢慢的,又充满十足的烟火气。

  我看过他的好几部影视作品,初中时便看过《人间四月天》,再后来《夜半歌声》,再是和周迅的《橘子红了》,与刘若英的《追忆似水流年》,再到他和陈数的那部《》,彼时他已经身材发福大腹便便之状,每看一次就感慨他咋也不维护下形象去健身呢。与后面的人物形象相比,前四个总让我归类为一个类型的人物,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都是在爱情上颇多挫折,大部分时候都是隐忍而又静默,内心却暗流涌动。黄磊似乎特别擅长这类人物的塑造,不需要过多台词,略微木讷表情意味深长眼神孤寂落寞的背影,也总是在许多个特定的时空将它们释放出来。

  这样的镜头也总是一把抓住我们内心的那些小情绪,将我们拉进电视里去,特别容易找到共鸣。这样看来,不得不说,黄磊是个在演技上有着大修为的演员。书中他谈及拍摄《人间四月天》的一些回忆,只言片语点到为止,但短短一句:我真的很想念徐志摩,情真意切尽在其中,这个人物几乎是他事业的里程碑之一,但似乎许多年后,他仍然带着这个角色里的某些特质,他很很清楚,但并不想抹去。

  书中的菜谱并没有确切到克数,都是只给出食材和做法,他说的也只是自己家里常做的,并不是大众做法。也正因为这样,你能看出许多和我们日常做的不一样的地方,这些菜也并不繁杂,好吃且容易上手。黄磊于吃,真算上是痴也,自己琢磨,还喜欢到处学,回去就做给家人吃。他对家人的爱,大部分时候都浓缩在这一道道菜品里。

  这本书更多的仿佛是黄磊对过往的一种致敬和告别,也许他觉得灵魂沉淀的一些东西,可以卸载一些下来,继而继续轻装上路。也是在这一年,他创立了“黄小厨”。他说: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小工匠,从小处和细节做起,安于做好自己的小事,并且乐于跟大家分享。这不仅是“黄小厨”的经营理念,其实不也正是黄磊本身的人生理念,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追求灵魂的丰满,无论何时何地,都脚踏实地地前行。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五):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第一次见到黄磊,是在小学时候的电视机上。

  为着张国荣和吴倩莲看完了《夜半歌声》,同时记住了这个长发沉默男生

  那时候,黄磊算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吧。电视台的点歌频道常常放着《我想我是海》,里面的女主角和他开始了一段爱情长跑,最终变成了他的妻子,他两个孩子妈妈

  从《人间四月天》到《橘子红了》,从《似水年华》到《天一生水》,黄磊一直是《十七楼的幻想》里面那个样子,寡淡中带点说不出的寂寞

  大学毕业之后,在北京和朋友看《暗恋桃花源》,他就站在我们面前演的江滨柳文质彬彬,和欢腾的老朋友何炅相比,安静的像是另一个人间。此前在BFA的校园里也遇过一次,像一阵风从我身边走过,虽然穿着时下的衣服,但感觉像是从过去穿越回来的人。

  也因为这些,老感觉没办法像喜欢一个偶像一样去喜欢黄磊,感觉他有点看不见摸不着的不真实,演的文艺片多了,仿佛也活回了那个年代一举一动都像是隔了一层纱,望也望不太清楚。

  直到后来。

  黄磊像是变了一个人,他结婚、生子,演了一部又一部家长里短热闹的电视剧,会做饭这件事也从娱乐圈范围的流传,变成电视剧里的招牌形象,再到综艺节目里变身大厨。

  黄磊变成了黄小厨,变得更有烟火气了,圆乎乎的样子更得人心了,越来越多的人一边从文艺青年的回忆里面对他的才气赞赏不已,一边从综艺节目里的中年大叔现实里面对他的厨艺目不暇接

  他曾经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演了那么多戏,当了那么多年老师,至今还在演,还在讲,仍然精力无限,无限好奇,无限地热爱着工作,热爱着朋友和家人,还有美食,认为它们就是人生之中最能让人感觉活得质地丰满、滋味美妙的一些存在

  慢慢的,他活的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真诚,变成了他认为自己最好的样子。

  谁说下厨房就不是一件文艺的事,“你疲惫忧虑、烦闷,甚至找不到意义方向。 此刻,走进厨房,系上围裙, 锅里的水开始沸腾,而你的心情也随之升腾。 食物无法帮你真正解决烦恼, 而你内心深处其实一直都知道, 你只是需要这一餐饭的放空。”

  而《黄小厨的美好日常》,则是黄磊变身黄小厨之后的一件小礼物

  他娓娓道来他的童年味觉记忆,带你回到老北京那段吃着玻璃瓶西红柿的日子。他朴实的记录三餐与日常,顺便教你点做饭小窍门,将男人温柔和调味品一起洒在菜里,变成一锅汤。听着他那些年的故事,看完只觉得很饿,很想飞奔到菜市场,买上一后备箱的菜,回家给自己,给自己最爱的人,洗手做羹汤。

  是谁说的爱一个人就要和他吃很多很多顿饭,在这个民更加在意食为天的年代,黄小厨带着一抹狡黠的微笑,将自己的家长里短一锅端的双手奉上,这本书,就是这个男人送给当下最妙的礼物,也是一本关于美好日常的,厚厚的情书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六):黄小厨:从文艺青年到烟火人间

  坦白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接受不了黄磊变成发福奶爸和絮叨大叔的样子。

  要知道他可是我青春期的男神啊!

  第一次知道黄磊,是在央视的mtv上看他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对,不是老狼那一版,是黄磊的那一版。他长发飘飘,一脸忧郁,清澈磁性的声音,瞬间俘获了一颗粉红色的少女心。

  然后是高中时看《人间四月天》到了痴迷的地步,买了徐志摩的全集与原著剧本。一直觉得徐志摩的这个角色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儒雅浪漫,执着多情,记得剧中大段大段的独白与诗,黄磊的声音低沉又质感,那些风花雪月的诗他念起来一点也不肉麻。

  最喜欢的是《似水年华》,文、英、默默,雨巷、书馆、双桥,“我知道你会来”,一个关于邂逅与等待的爱情故事。多年后我终于看到了那本《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而没有去过的乌镇一直让我遗憾。曾经无数次在午夜听那辑原声,他的独白带给我安慰。那句“我希望我得到的少一点再少一点,我也希望我的生命短一些再短一些。”已经成了我的人生观。后来听说辣妈马伊琍和我有一样的爱好,顿觉心有戚戚焉。黄磊说这部戏是他对青春岁月的纪念,是对一个时代的告别,对我何尝不是啊。

  所以,我不能接受他出演那些家长里短的角色,不愿看见他已变身暖男闺蜜与絮叨大叔。我曾经心存疑惑,难道文艺青年到了四十岁都会这样吗?发福?带娃?苟且?不是说自古文艺出少年,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吗?

  直到自己投身婚姻,开始奔四,日子被茶米油盐裹挟,为做不完的家务,刷不完的碗烦恼,为每日餐桌的贫瘠乏味叹息的时候,才明白,所谓文艺青年,所谓热爱生活,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与时光盲目对抗,而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承认自己变老,接受自己发福,并且一如既往的满怀好奇,满怀爱意为家人蒸煮烹炸,创造一餐一饭的美好日常,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

  一个访谈里,黄磊说:“文艺青年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卧轨,叫远行;一个是嬉皮笑脸了,叫做隐藏。我是后者。原来那个文艺青年还在我心里,只是我不需要再和别人分享,不需要一直表现出来,是时候让我们俩独处了。”  

  于是,我们在这本《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里看到那个隐藏的文艺青年。42份家常菜谱,和着他干净清淡的文笔,我们看到他享受酱醋茶,不忘诗酒歌,纵情风花雪月后,安然于烟火人间。

  读这本书,一直让我想到汪曾祺。同样是家常菜,同样是故乡味道和日常烹煮,只是汪老是文人谈吃,难免旁征博引,隽永悠长。而黄磊的则更朴实,更接地气,番茄炒蛋,白菜炖豆腐,蛋炒饭,木须肉,黄焖鸭,寻常日子中的不寻常滋味。而那些旧时光的味道,四季时序的味道,热闹欢欣的年的味道,父母给予的温暖,他对家人的爱意,像暖暖的阳光一样,流淌在字里行间。

  “什么是家乡的味道,就是父亲和母亲做的那顿饭的味道。”父亲的腌笃鲜,下雪天的酸辣汤,会爆炸的西红柿酱,当年父母亲为他做饭,现在他为女儿做饭,他说,希望两个女儿也可以记住爸爸的味道。而我相信,那些念念不忘的味道记忆,就是爱的传承。

  “平凡日常的记忆,最关一餐一饭。平淡生活的温暖处,也许就是与家人、孩子在一起分享美食,分享品味美食的愉快心情。”我们看到他在厨房铭记四季流传,感恩自然馈赠。读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一个絮絮叨叨的中年大叔,在边做饭边告诉你,葱油面如何才能煮的有弹性,五花肉如何去腥,糖醋小排放调料的顺序,就像看他在《爸爸去哪儿》做饭时那样亲切可喜,又会感叹原来《极限挑战》中的高智商不是浪得虚名。(会做饭的男人都是高智商啊)

  他说,精进厨房的奥义,在于对生活保持探索的热情。是的,连告别《康熙来了》的小s都在不厌其烦的尝试做有灵魂的番茄炒蛋,你还有什么对生活厌倦的呢?

  好了,先不说了,我要按照书里的菜谱,进厨房为老公亲手做一个红烧肉了!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七):我和你之间隔着一餐饭的美好

  听“黄小厨”的微信公众号也有些时日了。黄磊磁性的声音说道着他生活工作和关于美食的琐事,让人倍感亲切,一点儿没觉着他是什么大明星,相反,就仿佛是身边的一位朋友,一位老大哥,“嘟嘟嘟”地在跟我们聊着微信罢了。听习惯了,如果忽然哪天不听,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没完成似的。

  他的公众号的功能介绍上赫然写着“幸福厨房的美好日常”,当我看到《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这本书时,我幡然顿悟,这不正是黄小厨公众号的文字产物吗?翻开书,内容又比公众号上的更丰满些。恰是我喜欢的风格,我喜欢的黄小厨。

  那天,和小娃儿走在路上,看到一家小吃店的店牌上明目张胆地印着“黄小厨”三个字,平日时跟着我听惯了“黄小厨”的小娃儿大声地发言了:“这个黄小厨是假冒的!”嗯,不知道黄小厨知不知道他的品牌已经被盗版、山寨了。也许这家店家也太喜欢黄小厨了,或者是他也希望自己成为黄小厨那样的男人,做出暖胃的美食来招待食客?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八):珍惜眼下,珍惜当前——评黄小厨的美好日常

  收到书之前满怀期许,对黄磊最初的印象是从那首上学期间就听过并深深喜欢的《我想我是海》开始的,之后陆陆续续看过他的很多电视剧什么《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似水年华》《家》,黄磊这个名字就一直停留在那个温文尔雅的帅气青年身上。时间荏苒似白驹过隙,一晃间再次注意到黄磊是在陪孩子看第二季《爸爸去哪儿》,那个帅气儒雅的青年变成了有点胖胖的黄小厨,是一个睿智温和对孩子耐心十足的爸爸,当我还在疑惑他有了这么大变化的同时,意外的又看到了《极限挑战》中那个智商在线的神算子,带给我更大冲击,多面黄磊写的书的又能让我看到怎样一个日常的他呢?

  刚读了几页《黄小厨的美好日常》,就被里面满满的记忆所冲击,里面的酸三色糖、冰糖葫芦,还有五仁月饼都能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书中写到“什么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就是父亲、母亲做的那顿饭的味道。”在我家里,父亲忙于生计是不大做饭的,一直是母亲在厨房忙忙碌碌,日常的家常便饭自不必说,小时候最欢喜雀跃的是过的各种节日,五月初五包粽子。六月初一,摊卷卷。八月十五烙月饼。更别说过年的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一到各种节日,小孩放假,平常忙于农田劳作的大人也会休息一天半天的,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家里会飘出平时难见的食物的香气,处处充满着喜悦。这种热闹加上美食充满了整个童年的回忆,弥足珍贵,现在想来就是财富。

  书中写着黄小厨的各种记忆中的味道和各种美食的秘籍,当看到关于做西红柿酱的做法时,我实在是忍不住会心一笑,小时候我就吃过不少妈妈做的西红柿酱啊,对于在冬天里吃腻了白菜土豆的我来说实在是美味。书中42份的菜谱荤素搭配,有鸡有鸭,有中式的狮子头,有西式的意大利面,有最简单入门级别的的西红柿炒鸡蛋和炒米饭。有需要一定功力的糖醋小排和大鹅烧小饼。没有说教,仿佛就像是在面对面的聊天,告诉你怎样做好一道菜,行云流水,信手拈来。配着书中的简易小图,让人觉得做菜不过如此。只要心中有爱,做什么都是水到渠成。书中还夹着各种秘籍。如怎么最省力去掉春笋的涩味?西红柿炒蛋的江湖流派,是白胡椒香油还是大蒜葱花?隔水加热还是直接加水煮,煲汤和炖汤的区别到底何在?预热去腥味、调味去腥味,去除猪肉的腥味还有什么妙招?要想做好意大利面是不是得看看完美意大利面的十法则呢?

  我很喜欢书中的这段话:

  你疲惫、忧虑、烦闷,甚至找不到意义和方向,

  此刻,走进厨房,系上围裙,

  锅里的水开始沸腾,而你的心情也随之升腾。

  食物无法帮你真正解决烦恼,

  而你内心深处其实一直都知道,

  你只是需要这一餐饭的放空。

  食物虽然不能帮我们解决烦恼但带来的欢欣和幸福也是无法代替的,书中黄小厨一直在向我们传达着,珍惜每一天,做好每一餐饭,每一件事,爱家人,爱这世上美好的一切。

  一直很喜欢摩西奶奶说的这段话:“真正地爱自己,不是去牺牲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打拼什么辉煌的未来,而是在当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生活就是来体会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珍惜眼下,珍惜当前。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九):烟火之处是人间

  黄磊活跃在大众眼前的年限似乎已经特别久了,时间久到我已经快忘记当年他还是一枚正宗的文艺青年,发过唱片演过徐志摩,一头长发飘飘也遮不住忧郁的小眼神儿。

  现如今的他,中年发福不少,身边有深爱执手的妻子,还有多多可人儿和多多妹妹的陪伴,幸福大概就是把家生活成最简单最纯粹的样子。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无疑真的就是一本菜谱。

  里面的菜式再家常不过,你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学不会,因为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

  黄磊的这本书,文字中的简朴恰恰反映了他的性格与为人处事。文字是人的性格和灵魂最好的镜子,总是能把自己内心深层的东西展现出来。文中有一句:“享受酱醋茶,不忘诗歌酒。”说的就是让生活过得就是该它原本的样子,酱醋茶的实际,我们照样把酒言欢,诗歌酒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发酵”,更加香甜。

  一年四季,唯有吃食是不间断的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的,而这也贯穿在我们童年乃至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记住某个人的方式,是食物的味觉和嗅觉加深了那个人在脑海中的印象,黄磊在书中提及小时候吃的东西,大部分都与家人的有关,以至于到了现在的年岁,他同样用食物拴住了妻子和女儿们的心。

  女儿多多曾经在《爸爸去哪儿2》中提及到最喜欢吃黄磊做的菜,并且带着一脸的自豪与骄傲,大概会下厨的男人最能俘获女孩儿们的心了,唔,我说的包括与之年岁相守的孙莉。

  每一样食材唯有投入爱的烹饪才会变得闪闪发光,步骤的简洁与繁琐都是代表着烹煮食物的人的用心。

  黄磊说:“有烟火的地方才是厨房,有烟火的地方才是生活。”锅碗瓢盆的容器盛满精心挑选的食物,文火慢炖,大火爆炒,无论哪一种方式都看起来热烈或是温柔,然后食物的味道就在这蒸腾的一起一落之间迸发,最后投入爱,美味佳肴就此出现。

  厨房里忙碌的妈妈背影最美,因为她收起了平日里的骂骂咧咧,下厨让一个母亲变得柔和,食物中不带着暴躁与心急,反而是在煮饭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另一份特殊的爱放进食物里。这可能就是——即使我们知道母亲的严厉,可食物的记忆总是取代了严厉里的暴躁因子,怎么也忘不掉母亲的那一道拿手好菜。

  如果你的男朋友或是女朋友愿意花心思为你下厨,那么请好好对待他/她。烹饪是比生活中任何一项事情都需要来得细致和投入的。食物是最苛刻的东西,它能最快的反映出一个人是否用心,毕竟味觉是最直接的。

  “你疲惫,忧虑,烦闷,此刻,走进厨房,系上围裙,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你的心情也随之升腾。你知道,你只是需要这一餐饭的美好。”我相信所有一切不美好,都将在因为这不温不火的沸腾慢慢消融,食物隐藏的巨大技能不仅仅在于喂饱我们的胃,还在于暖了我们的心。

  有空读读黄小厨的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将生活的真实一点一滴地铺陈在人们眼前。

  心情不好的时候跟着书里的菜谱做做菜,然后邀几个好友,或者是亲戚家人,和和乐乐地吃上一桌用心烹饪的晚餐,我想这才是平淡生活里最真实的模样。

  烟火之处是人间,会煮饭的男人是神仙!

  酱醋茶里蕴真理,诗歌酒爱暖心田。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读后感(十):幸福就是吃有爱的美食

  初识黄老师是《人间四月天》里的徐志摩,后来中学时很喜欢黄磊老师的《我想我是海》,黄老师留着长头发,浑身散发着文艺青年的气质。对于年少的我来讲,绝对不会想到黄老师会变成现在《男人帮》和《嗨!老头儿》里的那种可爱呆萌形象。黄老师以演员、歌手、老师、多多爸、何老师好友、海清班主任和《极限挑战》里“神算子”的各种形象被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所熟知,《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这本书又为我介绍了黄磊老师的另一个新身份:“黄小厨”品牌的创立者。 我曾在电视一档节目时,听何老师说黄磊能在短短半小时之内做出四菜一汤,所以何老师经常到黄磊老师家吃饭。在《爸爸去哪儿》中黄磊老师的厨艺再一次让人惊叹,据说作为黄磊爱人和多多妈的孙莉做的最拿得出手的是在《爸爸去哪儿》中展现过的牛轧糖,很多人羡慕孙莉有一个会做饭的老公。其实做饭这种事儿,要给爱的人做饭才会觉得幸福。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有故事的美食书,更是一本“黄小厨”品牌的推广书,让大家了解“黄小厨”这个生活方式品牌。《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这本书通过六章向我们介绍了42道美食的做法,书里既有我们爱吃的家常菜,也有黄老师与爱女黄多多一起做香蕉蛋糕的过程,还有为爱人做的美食推荐。 我们常说在这个世界上为爱与美食不能辜负,那我们更不能辜负那个为我们做美食的爱人。羡慕黄老师,能用自己的爱好让自己爱的人感到幸福,那些爱吃黄老师饭的人也没有辜负他,黄老师还用自己的爱好创立了品牌,我想这也是把自己的爱好做到了极致吧。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是“99%复制成功率”,对我这个菜鸟级美食爱好者来说,我基本能操作这本书里的四十二道美食。对于爱生活的人来说,自己动手做饭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对于有家庭的人来说,为家人做饭是无法言说的幸福;而对于正在热恋中的人来说,会做饭绝对是你的一个加分项。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无论是文艺青年还是呆萌逗比,一顿合口的饭菜都会让你幸福感爆棚,也许我们不会因为一本书成为美食达人,但我们会因为美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为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做一顿饭,他们一定会在这顿饭中感受到你的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