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量子转念的效应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5-03 20: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量子转念的效应读后感精选10篇

  《量子转念的效应》是一本由陈嘉堡著作,商周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TWD320.00,页数:24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量子转念的效应》读后感(一):认识恐惧根源,才知道光明的出口

  (布)人为什么对于未知事情会有恐惧感?那是来自于自己错误意念频率带来的震荡,才无法集中在真正的实相上。以你刚刚说的比喻来看,你无法肯定一件事时,就会有恐惧感,你的核心信念为「无法肯定一件事时,就一定会发生你无力改变伤害你的事,并且你绝对会因此而恐惧」,你深信这个「事实」。其实任何一种「肯定」,都是你对于那个认知「肯定」的想法

  (我)对,可是我的恐惧是因为:我不晓得未来人生到底会是怎样的发展结果

  (布)其实在还没有得到或享受到之前,你也无法得知,发生的那些事物是否就一定是适合你的啊?

  (我)逻辑上这么说没错,那为什么还是会感到恐惧呢?

  (布)好,这就是重点了。当你对于「你的人生在未知中」会有恐惧感,是因为你想避免人生的危险不幸。当你没有得到关于未来的消息资料供你确认时,你就会因不确定下一步可能遭遇的危险而感到不安、害怕。如果说,有人能够提供你的下一刻或未来确定的讯息,让你确认你接下来的人生是否会发生哪些幸与不幸的事,那你还会担心自己未来的人生会如何吗?

  (我)好像就比较不会那么担心了。

  (布)这就对了

  (我)即便如此,人们为什么还会担心令他恐惧的那个部分呢?比如:不幸的那些事。知道了,不是可以预防或者先找出策略应对就好了?

  (布)会有那种不安跟恐惧,是来自于:周遭有太多使你分辨不出真相的讯息。那些让你觉得对你有害内容,让你集中在那些能量波动的结果,而那些讯息让你误以为,这个世界或你的人生是不安全的;这种不安全的讯息太多,就让你相信,你的人生未来是不安全的。譬如从小就有人教育你:走在路上要小心,因为过马路要小心,要注意小心车子。这些话说多了就形成暗示:走在外面的路上要随时注意,旁边有很多事物是威胁你的,并且是你无法改变的。

  还有在你小时候会有人告诉你:「你要注意喔,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讲话。你要注意喔,不要随便拿陌生人的东西。你要小心喔,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他们是会伤害你的……等。」这些讯息又在告诉你什么?这个世界似乎是不安全的,你未来的人生是充满很多无法阻止与避免的威胁性事物,这是会威胁到你的。在你慢慢成长过程,周遭很多的讯息会告诉你:你要听话喔,这样人家才会疼你、才会爱你。你要努力用功喔,成绩好才是一个好孩子。你不要随便去违抗师长的话喔,又或者是告诉你,「小孩子不要乱多嘴,小孩子不懂,不要乱多事喔。」

  这种种的语言都在告诉你,「不可以去探索你的人生跟未知的事物,你的人生道路都充满在别人灌输给你的渠道里面;更重要的是,威胁你的事物,你是无力改变它的,你只能乖乖地束手就擒。」就像刚刚讲的,已经挖好一个渠道,你必须顺着这个渠道去流;或者是,你的思维跟意念必须顺着这个渠道活动,而你不能够自己去另辟一个渠道,因为另辟一个渠道代表是不安全的、是不可以的。

  所以,这些讯息都在告诉你,你未来的人生一定会遭遇他们所说的恐惧,并且你不可能改变它。只有一种方法才能够得到平安,就是照着他们的安排,或是照着他们所告诉你的方向去做,你的人生才可能会有安全跟稳定。只要跨越了这个渠道,你的人生只会有一种结果:遭遇到伤害或者是不幸。而你也相信了这样的说法,因此你会对未来的人生有太多不确定性的恐惧。不是因为可能会发生的不幸事件,而是你深信,对发生在身上的不幸事件,自己绝对是没有能力条件改变的。接着,就会联想自己会因此遭到部分或全部的「消灭」,这就是灌养恐惧感的生命力来源

  (我)从这段我们归纳出一个论证:「恐惧感」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感受经验,它会让一个人心里有种「象是悬在半空中,抓不到任何可以支撑」的感觉,它同时会使一个人的生理产生变化呼吸暂时中断、心跳加速、寒毛直竖、头晕目眩肌肉紧绷、血压不稳、发抖腿软、口干舌燥、无法思考,甚至恶心频尿。这些现象无法让身体维持在原本正常顺畅模式下运作,会令人感到生命力的流失,也就是说,你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被「消灭」,恐惧感只不过是警告你即将被消灭的信号,藉机提醒自己,必须要采取某些行动保护自己不被消灭。

  但真相是:在宇宙之中,没有任何物质是可以或可能被消灭的,它极有可能被重新或创新的改变原有的外在形态,但它的本质——「弦」并没有消失。目前量子物理学家所证实的「超弦理论报告中指出,这「弦」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就已经存在了,它是创造万物与生命的起源,你我的肉体也不例外的源自于它。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个证据

  矛盾的是,我们自古至今都被教育灌输的知识是:

  1.生命是会死亡消失的。

  2.资源有限的,你必须在竞争胜利之下才能保护自己的存在,否则会被消灭。

  3.拚命工作拥有金钱、拥有名地位,才能享受自由快乐

  4.被多数人讨厌、排挤,或无法成为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就是失败者,而失败者在这社会族群里是无法立足的。

  5.上述的一切才是宇宙和生命法则,你无法违背,你只能顺从,否则就会完全消失在世界里。

  只要你有身体与感官存在,恐惧感就无法被消灭,但是它可以被改变。当你能觉察到构成它的元素,你就有力量能摆脱它的恫吓。

  想消灭恐惧感的做法观念,无疑是痴人妄想,因为它本来就一直存在在这世界中,就像你无法改变冬天降临的寒冷,不过你可以想办法让自己保暖。因此,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努力克服或消灭恐惧,这做法是徒劳无功的;正确要做的是转变意识内容,意识频率改变了,在我们的内心里,恐惧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恐惧形象

  《量子转念的效应》读后感(二):为何事情越用心处理状况却反而越糟

  我们孩童时期开始,就开始被教导着: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用心」。但是很多人把「用心」及「用脑」混为一谈

  「心」是跟感觉有关,「脑」是跟逻辑分析有关;专注力是跟心有关,意志力则跟脑有关。心是超越大脑的思维逻辑,它是天马行空自由自在遨游的,而大脑的思维逻辑通常是较为制约、有框架的。为什么?「脑」较容易受到「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然后才架构出一套「解决方案」,这样子的行事结果下,通常都会以违背「心意」收场。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用心」时,主角是心,脑是配角,心有了主要目标,脑再来思维如何完成心所交代的目标,这样的结果较为圆融,因为是在相互理解下完成。

  举例来说:若你平常不是跟母亲住在一起,当母亲节时,如果是用「心」的话,会先感觉母亲内心的需求感觉到她想和你好好聚聚、吃顿饭聊聊天;这个「目标」浮现心头时,接下来才需要「脑」来协助完成它,此时便会开始思考母亲喜欢的菜色、用餐环境氛围……等。当在一起用餐时,会将重心摆在和母亲吃饭聊天上,对于一些可能会干扰这个时光因素,如朋友或工作的来电与讯息,均会排除掉,更不可能一直沉醉在滑智慧手机。母亲会在你的用心中,真实感受到她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同时还感受到你对她的爱。这时你所安排的一切事物,都会变成了传递爱的道具,结果,当然是会让母亲在没有任何的压力下,感到温暖喜悦的。

  假如以「脑」为主角时,它就只会用自己的角度思考,怎么讨好母亲或虚应交代,来完成这个庆祝母亲节的「任务」,所思考的方向开始往经济条件来选择:「哪个餐厅较贵或较便宜?」「要花多少金额来买礼物,表示自己有记得这个节日?」「要花多久时间来解决这场聚会?」「怎么做才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孝顺母亲的?」下场不是让母亲觉得你的安排是出于勉强或委屈,要不就是你只是用金钱攻势来向旁人证明自己有多孝顺她,整个庆祝过程成了流于形式,里面没有感情温度结局当然是沦为表面欢乐,搞不好场面还可能会引发争吵与扫兴。

  以上两者的走向,完全会发展成不同的结果。

  「心」与「脑」,表面上的行为看起来很像,一般人几乎没觉察到它们的不同,以为自己在「用心处理」事情,却常常使事情更加糟糕,且让自己陷入困境与僵局。

  以我前面提到过的投资网络营销」与「网络开店」的例子说明,更容易令人明白。当时的我,非常用心的想让自己东山再起,虽然表面上,我的意念是往上扬升、正面积极的方向,但是内心真实的意念是:再不快点找到收入足以还债的工作或机会,那么我的未来肯定完蛋了。

  在这个恐惧意念的基础下所建构起来的思维路径,令我短视地只看见可以带给自己利益的部分,无法看见弊端的方面,所以我会以为自己逮住了一个机会。我再把身上信用卡里面仅存的额度,孤注一掷投入,完全无视自己的计算机程度能否跟上我可以有营运收入的时间,结果自己学习所需技能的时间,根本赶不及具备开始营运的时间基础,我怎么还有能力聘雇有这技术专长的人材?因为要「逃离」恐惧,反倒将恐惧倍数放大,并且带进自己的生活中,结果怎么可能会不失败呢?

  当你开始担心一件事,表示启动了潜意识里自我保护的机制印记+核心信念所构成的路径),你会开始找出支持你担心这件事的任何假设与证据,你会自我说服:这些证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所思考出来的,绝对错不了,众多事实已经证明这结果。这就是量子物理法则所说的「意念创造实相」,不论你想要的或不想要的想法,都会启动潜意识的意念思维,就愈可能体验到那样的状态吸引力法则就是根据量子物理的法则在运作的。

  杨定一博士研究发现,心的磁场比脑强上四千倍。他认为,心灵平静对于身体健康及人生,有很大的同步性。

  大部分人在用心处理生活中受到威胁、打击挫折失落焦虑、不安的负面情况时,是使用到大脑配合恐惧的念头素材,而非真正的「用心」。不过,只要拿掉恐惧担心的念头,会使自己的意识层面范围扩张,就像站在台北一○一大楼的观景楼鸟瞰整座台北市一样,所有街道的人车活动状态一目了然。在这样的视野之下,你会看见可达成的真正路径,问题不再是结果,可以被改变了,这样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正面发展。只不过,要让自己的意识扩张之前,我们必须先要知道,「恐惧」到底是怎么在我们的意识里形成的。

  在书写的这时,我感受到布达贺的讯息了。接下来的内容,会撷取我和布达贺之间的对谈纪录来说明。

  《量子转念的效应》读后感(三):你的意识决定自己的命运

  自人类开始发展自己的智慧后,对于眼、耳、鼻、舌、身五感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均充满好奇,举凡日月阴晴圆缺、天候季节的变化、生命的生老病死、世界到底有多大、人类能力的极限,都是人类欲探索的目标。

  在远古时代的人类认为「万物皆有灵」以及「世界是活的」,对于生命及万物的敬仰与尊重,凌驾于个人的权力之上,这些点点滴滴的观念,就逐渐形成了宗教信仰。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的人们,对于自然天文的研究,已经有相当的成效;但十二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加上当时宗教人士腐败,开始偏离了宗教本身的教条。

  十四~十八世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笛卡尔以演译推理的「方法论」,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中提出的「万有引力」及「牛顿运动定律」,这些证明掀起了科学革命时代,科学强调的理性与经验,和宗教诉求启示信心神圣性,终于发生了极大分歧冲突,这场纷争大火延烧到了十九世纪。

  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物理学(又称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又改写与推翻经典物理学。透过量子力学,人们对物质的结构以及其交互作用见解,被根本地改变。同时,许多现象也得以真正地被解释,量子力学是经历最严格验证的物理理论之一,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任何能够推翻量子力学的实验数据

  大多数物理学者认为,「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它能够正确地描写能量和物质的物理性质。而物质、世界、宇宙及生命,包括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肉体,目前里面最基本的结构就是能量,这「能量」的振动,却被量子物理学家发现,并证实跟人的「意念」有着「纠缠」般的关联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如何论述测量的过程。在经典物理力学里,一个物理系统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无限精确地确定和预测。在理论上,测量过程对物理系统本身,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并可以无限精确地进行。举例来说,测量一部WMotorsLykanHyperSport跑车到达0~100km/h所需的时间,对整部车子本身及所需要的时间来说,无论多少次的测试,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但在量子力学中则不然,测量过程的本身会对系统造成影响。简言之,当你在测量的过程中,会因你的想法意图,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量子物理又证实,假设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彼此耦合之后,单独搅扰其中的任意一个粒子,尽管两个粒子之间可能相隔很长一段距离,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这种关联现象称为「量子纠缠」。

  这两个重要的科学证据告诉了我们什么事?这跟我们的人生与命运又有什么关系?答案是:有,这有极度的关联。它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的意识、看法、观看事物的角度,都会跟外界事物的结果有关。

  外界的事物不再像冰冷的机器一样是「死」的了,它们会象是迪斯尼卡通里面的米老鼠、唐老鸭、玩具总动员、爱莉丝梦游仙境、桃乐丝的绿野仙踪里描述的人物,不仅仅会回应我们的想法,也能与我们互动。这点,似乎与宗教的启示、信心、神圣性、万物皆有灵有了交集点外,更告诉我们,这世界和宇宙万物都是「活」的,并且不是以我们过去对「生命」的诠释,认为要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并且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才可以被定义为「生命」或「生物」。量子力学证明,任何物质的基本粒子,都会回应人类意念的刺激。

  在《念力的祕密》及《同步键》两本书里,我都曾看到有位名叫克利夫.巴克斯特(CleveBackster)在公元一九六六年用植物实验,经科学方法证实,人的意识与周遭物质是一直会相互连结与影响。巴克斯特是开创及标准化测谎器操作规则的人,他曾经是美国中情局的雇员,他知道,当一个人接受测谎时,利用询问一个直接、尖锐的问题来观察对象的反应,若对象回答的答案不是真的,就会引起他交感神经系统立即又强烈的电流反应,彷佛他正在尖叫、受到惊吓或生气,这样一来,就可以知道对象是否在撒谎。

  有天巴克斯特突然心血来潮,想对家里种植的植物做实验,他找了龙血树做实验,用连结测谎器的电极夹夹住龙血树的叶子。他知道,要引发龙血树惊恐的反应,必须做一些让它真的感受到被威胁的事。巴克斯特刚开始用的一些方法,龙血树的反应呈现的是,它感到无聊疲累或乏善可陈。

  当巴克斯特在脑海中构思及想象,用点燃的火柴去烧夹着电极的叶子时,反而令巴克斯特感到惊讶。因为他都还没有真的去烧叶子,只是「想要」、「打算」这么做而已,龙血树却感受到他的「意识讯息」。接下来巴克斯特真的点燃了一根火柴靠近叶子想烧它,发现测谎器上图纸的显示,龙血树此刻正在「惊恐万分」般的「尖叫」,直到他将火柴熄灭后,在图表上才停止「尖叫」的线条。这样的过程测试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

  接下来,他真的点燃一根火柴去烧龙血树的一片叶子,在整个过程中,龙血树就像一个人正在被伤害及凌虐般的「尖叫不已」,直到他手拿的火柴离开实验室,龙血树才恢复平静。从中还发现,龙血树竟然能够分辨人类意念的真假性。

  在一九七一年十一月,有位著名的遥视者英格.斯旺(IngoSwann)造访他的实验室时,斯旺假装打算拿火柴去烧龙血树,一如既往,测谎机的针笔激烈摆动。试到第三次时,龙血树却没有反应了,当他们决定换成另外一种方法时,图纸上的线条再度开始强烈的锯齿起伏。他们得出一个结果:植物是会学习的。

  巴克斯特接下来再将测谎器改良,对更多不同的对象做实验,例如:毒杀了水槽里培养的细菌,它们会有尖叫般的求救反应。还有草屡虫、酸奶亦是同样的结果。有次巴克斯特突然吓醒他的猫,旁边的紫罗兰也「被惊吓」了。他还把鸡蛋一个一个放进沸水中时,其他鸡蛋会跟着每次发出「尖叫」的反应。他也发现,盆栽对主要照顾它们的人会最心有灵犀,而且有某种「地盘性」的现象,会与周遭的其他生物体不停的交换信息。

  血液等体液组织,一样会对主人的情绪状态产生反应。巴克斯特让他的一个年轻助手翻阅《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看到全裸的裸女;还有让一位在二战中几乎被击落的飞行员,观看另一个飞行员被击落的影片。从他们的血液或组织样本中,都各自立刻有强烈兴奋及惊恐的反应。

  在此可见,你意识念头的频率,会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及命运。那你也许会这么问:可是我不想让自己如此痛苦啊!我所「想」的都是如何能避免痛苦,我想让自己跟家人生活的更好啊!为什么事实结果跟我想的不同呢?

  我们没有发现,潜意识深层的反应与表层意识意念的关联性,才会导致「好的不灵,坏的灵」的结果,这在后面的章节会解释。我们再回到这主题里。依据量子物理的法则来看,当大脑意识到「有何方法避免失败」及「有何措施可以避免痛苦」的时候,意识会强烈对焦的是哪个部分呢?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是失败、痛苦,而非成功、快乐。因为你已经「认定」失败和痛苦在你身上的「事实」,接下来你会告诉你的大脑,搜寻出可以避免失败和痛苦的方法,并且不断地回顾,看那些失败与痛苦还在不在?你所有的意念能量,驱动你的计划及行为都是「朝向」不要失败、痛苦的目标,跟如何成功、快乐这目标的方法路径,丝毫沾不上边,结局就会像《聊斋志异》倩女幽魂中宁采臣在逃离兰若寺,结果是「鬼打墙」一样,怎么绕都在原地打转。

  这种结局只要历史重演个几次,我们就开始会自我怀疑了。加上依据旧科学的推测观念,认为这世界的一切均已被制约好了,这连带着让我们深信,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遵从别人证实有效的成功人生方式去进行,否则,自己便会被社会大众所遗弃与淘汰。绝大多数人就此无力选择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创造自己人生的意识,导致婚姻、工作、亲情、健康、财务均陷入了失衡的旋涡。

  既然量子物理证实,你的意识都会创造出你的生命实相,那也就是说,你「目前」的生命实相,无论是幸福或不幸、顺利或不顺、快乐或悲伤、平安或烦恼,全都来自于你的「意识」所创造出来的,而非外界早已经形成的结果,反馈到你身上的。因此,不论你目前的命好与不好,改变潜意识里的意识内容,才是命运的转机之道。

  《量子转念的效应》读后感(四):阅己,别有洞天

  lt;量子转念的效应>

  或许,你在它以这样的姿态存在后很久,才与之相遇。又或许,你拿起它又放下,因为它的名字带来的距离感,又或是玄幻。

  最初,在一场讲座上听到这本书,当时,书尚未出版,捉襟见肘之际还是选择预定,等待漫长一个月后,穿城而过与之正式见面。

  没有史诗的荡气回肠,没有散文的洋洋洒洒,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没有罗曼蒂克的耳语。没有权威,没有煽情。所以,在这里,看到的尽是返璞归真的清醒。真实平静的陈述,细水长流。

  它给不了与之相遇的人想要的任何经历,经验和境界。失望?然而,如果它作为一把钥匙,开启一扇门,如果你愿意重燃信心再次走进它,如果你愿意在搜索引擎里找寻有关它的蛛丝马迹。坚信,你会感到周身的一切开始动摇,开始变化。生命开始扩展为多个层次,多个维度的相互交舞。曾经固有的观念开始解构,重组,消亡,重塑。灵魂的耳语,你开始懂得。

  它不会当头棒喝,它会给你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它不是你的上司,你的家长,你的教授讲师。它是陪伴。钱先生说,你觉得鸡蛋好吃,可有什么必要非要见见那只下蛋的母鸡?但是,对于这本书,请尝试与作者,与作者背后的那群人联结。因为,它的意义完全不局限于它本身,而在于它的背后,创造和推举它的力量。

  作者跋山涉水,找寻生命的曙光。现在,他把自己的经历,对生命的体验描述给愿意读取的人。你愿意来吗?

  《量子转念的效应》读后感(五):作者自序

  了解自己的生命真相,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

  看到孩童纯真的眼神和表情,我们都可能有会心一笑的羡慕,羡慕他们毫无掩饰的作自己。从小我就不断期盼「长大」这件事,因为在我眼中,大人们总是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做着我们小孩不能做的事,让我向往着「长大」。

  如今已经走过人生的第四十六个年头,迈向第四十七年的岁月,我不禁思考着:「长大」这件事,是让我们更坦诚的面对自己与世界,还是更伪装和掩饰自己?「长大」这件事,是真的让自己更有力量、更自由,还是更为弱懦与害怕?是让我更有希望,还是更加迷惘?是令我对世界更热情,还是更冷漠?受教育的目的是令我们更清楚人生的价值,还是更加的困惑?我们能否让「生命」这件事是充满喜悦希望的,而非仅剩痛苦,然后失望的活着?

  这些提问不是哲学性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去解开谜团、深入去了解的内容,这关系到自己灵魂之旅的目的,以及如何活出如钻石般璀璨的生命。

  小时候我独自跟外公生活的那段时间,我非常的孤独。那时的我就经常思索着: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是谁让我来的?我又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原因,使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有特别的涵义吗?为什么我的家庭生活跟同学们的家庭大都不一样?这一切种种的原因,我为什么会忘记了?人死亡后会到哪里去?还存在着吗?如果人死后会到另外一个世界,那现在的我,是否也是从另一个世界死后才来的?那个世界是在哪里?跟这里一不一样?是外星球吗?还是另一个空间世界?那里也会有死亡吗?

  这些疑问,我从来不敢去问外公,在学校的书本里也找不到相关的信息。我对于地球上的神祕现象、天文星象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当时也只能从有限的图书里接触片段的知识。

  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生存、竞争、优劣胜败的相互比较,还有「如何让自己生存的更好」的观念,充满着我生活与感官的每个层面。眼花撩乱的物质文明蓬勃发展,加上我原本心中的问题,被整个教育环境定义成虚无不实、不切实际的想法,使我的焦点逐渐缩小到认为:也许他们告诉我的生存竞争之道,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我们开始习惯等着别人告诉自己「生命的真相是什么」,其实自己内心隐约知道,有股被自己强压许久的微弱声音,想告诉我:去听从它的讯息;但是自己却因为害怕犯错,害怕被爱的人排挤,所以选择再更用力的压制那道声音,让自己不去理会它。这也是我自己生命会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

  当我因为生命几番的陷落,对那些生存竞争的信仰,像斑驳干裂的石膏般,逐渐地开始剥落的同时,也正是开启了与高灵导师布达贺对话的因缘。

  我并非在一开始对话时就相信这件事的,我那些苟延残喘的竞争、优劣比较的信念,依旧对我进行着反扑。那些反扑的攻击信念内容为:我不是教徒,也不是被神佛钦点的使者,我够资格吗?我不是什么修行人转世,我配吗?我不是老外,也没有特别的家世背景,这么渺小平凡的人,我也可以吗?我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为了期待被人关注的感觉,才自己幻想出来这样的对话?甚至我因为《金刚经》里的那段:「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怀疑自己是否有了幻觉与幻听,走火入魔了。

  但是在与布达贺对话中,有太多太多的想法、智慧内容,是我自认想不出来的。这些布达贺传递的观念和方法,几经实证后,的确可以帮助一个被「三大扭曲印记信念」锁住心智的人转念,并且看见真正的生命实相。

  传递给我的智慧讯息,确实令我茅塞顿开,看见事件的实相本质,让自己的心瞬间回归平静。这种种真实的感觉,令我逐渐不再抗拒它,并且开始接受与信任这自然发生的情况。之后,我试着将布达贺告诉我的这些智慧与方向,以我过去已经具备的各种灵性知识、心灵疗法结合后,表现出来,成就了「量子转念引导课程」。

  「生命真相」这件事,每个人对于同一个文字或同一组词句,感受与理解的宽度、深度与层次都不尽相同,的确很难用文字的堆砌去表现出它的原貌,因为它是关于你自己真实的体验,而不是存在于狭隘的文字义里。我不是文学家或诗人,无法用更多美丽的词藻去描述它,我试着以我自己直白、真诚、纯粹、不加修饰、平实的文字词汇表达出来,就象是利用食材本身水分、油脂的无水无油烹调,不添加人工调味料,直接品尝食物的原味般。愿我这样的文字叙述方式,能带给读者直接贴近心灵觉醒的原味感受。

  人在生命转弯处时遇见迷雾,都需要有盏明灯为你照明,指引正确方向的道路,因此,人一生中多少都会求助过一个甚至数个老师。当你所追随的大师,其言行与你的内心有所冲突时,先试着问自己的心,而非盲从于那位「大师」的身分,因为他(她)也有自己此生该体验、需完成的五大灵魂课题及生命蓝图。

  你要担心的不是生命里到底还有多少地雷与暗流等着你踏进,而是你是否已经放弃了追寻生命真相的勇气。

  这是一本告诉你「有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生命真相」的索引书,而非只是告诉你「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的书,你的生命真相需要你亲自去直观,才会真正地看见。你会拿起这本书翻开读它,表示你收到集体潜意识场给你的讯息了,想透过此书传递讯息给你。感谢你愿意去读这本书,它将逐渐引领你探索潜意识的世界。

  《量子转念的效应》读后感(六):各方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康继周 医学博士 (Dr. Jizhou Kang)(美国世界康氏信息医学创始人)

  “陈嘉堡先生很不错,疾病疗愈深入到了灵,此点太重要了。绝大多数的医生都不知道此点。”

  张洪涛( 高级心理治疗师、中国·济南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企业EAP高级执行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心理卫生健康有待于大家一起共同来提高推广。心理卫生健康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需要心理调适的方法和科学原理来佐证。

  陈嘉堡老师的本书结合心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原理,并结合自己十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个人内在世界的思路和途径,相信对大家在和谐人际关系、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刘玉翠( 香港实力派演员)

  “跟嘉堡老师相识于我生命很脆弱的时刻,因为亲人的离去令我伤心欲绝。我跟嘉堡老师有相似的人生体验: 失去亲人,身患抑郁症。 而嘉堡老师比我坚强:他经历亲人离开,婚姻、事业双重失败的打击,还有疾病的冲击,可现在他可以稳稳得站起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相信嘉堡老师一直在转念、转念、再转念才成就今天的他。他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用生命去体验,并用事实来证明和发展量子转念引导的方法。我觉得嘉堡老师亦师亦友。 我记得有一次去台中,临时拜访老师,我们侃侃而谈良久。我说:我有点迷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嘉堡老师说他非常喜爱自己的事业,所以会很投入。 我觉得嘉堡老师这份工作已不仅仅是工作,而是他的生活,用他宝贵的生命全部投入他的工作中。 嘉堡老师和雨昙老师他们合二为一,全心全意得奉献在身心灵领域里。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我敬佩的朋友,敬佩的老师。谢谢你们,我会一直向你们学习。也请你包容我,在我生命有问题的时候我会麻烦请教你。祝福这部书,祝福读者们。”

  欧阳靖 (作家)

  “生而为人最美丽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有喜怒哀乐的复杂「情绪」、有因生命经验累积而成的「好恶」与「个性」;而面对缺憾造成的负面情绪,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安然驾驭自己的心念。学习平衡与转念并不容易,但嘉堡老师能以「量子力学」的原理整析看似复杂的心理沟通学,使人更容易找到自己潜意识中的印记,进而改变思想、改变个性,甚至改变生命。面对人生跑道的撞墙期,转念往往是突破难关的最好快捷方式。转念要有方法;这本书跨越宗教信仰、心理学藩篱,为大家在种种案例中找到突破撞墙期的S.O.P。”

  谢明杰( 台湾心灵书籍作家 、商周出版社「老神再在」系列书籍作者)

  “与其说嘉堡是心灵老师,我倒觉得心灵学者更适合他。他虽和我有着类似的叛逆过程,不过天资聪颖的他在翻转生命后成功的用学术研究的过程去将「生命」抽丝剥茧,然后用接近论文的方式完成此书。

  对照他的中规中矩,我的浪荡不羁倒是显得汗颜。和嘉堡老师不同,我求学阶段排斥学校的教育规范,可以说所有的生命经验都是憨牛一样硬撞出来的,没把自己搞死已经是万幸,人生如果有点成绩都是靠运气。他学有专精又成就一方,还谦虚的让我推荐他的书,我实在惭愧。

  学术研究有一定的规格和系统,这本嘉堡老师的大作在浅薄的我看来已经是学术论文。老实说,我谈的心灵都是破碎而零散的观念,偶尔插科打诨言不及义,这受限于我智慧低下和经验不足。但当这本书出现,总算是给无形无相、难以量化的「心灵」一个具体而完整的认识系统,我自己也受益良多!

  习惯有系统的学习并循序渐进的读者们,这本书很值得你做为案头的工作书。一个真正的心灵导师,如果不是自己走过千难万险,如何体会并解决人们的痛楚?嘉堡老师以自身的经验为大家开路,定能让各位心灵能量与内在智慧并进,进而悲智双全臻至悟境。”

  谭艾珍(台湾资深女艺人,代表作《命中注定我爱你》等)

  “刚认识嘉堡老师时对他非常崇拜,因为当时的他是一位在心灵沟通技术上无懈可击的高手。而现在的嘉堡老师令人尊敬,因为他已经远远超脱心灵引导的技术面,进入最踏实自然的灵性层次,但是又能够跳脱宗教的框架,以科学佐证心灵的影响绝不是虚幻的事,透过他的带领让大家学习及理解,原来对于处理自己心灵与环境最佳的良医就是~自己。至于,未来的嘉堡老师又会成长至何种境界?只有他自己了解…哈哈!至少目前他尽心尽力的分享,期待大家一起提升,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喔!”

  Keshin (商周出版社《印度纳迪叶》作者)

  “记得两年前因纳迪叶与嘉堡相识,继而邀他为我第一本书「印度纳迪叶」写推荐序,两年后的今天,我居然第一次以作者身份受邀成为他的新书推荐人,还在看了书后直接将他推荐给自己的东家-商周出版社,并顺利得到了编辑的认可同意为他出书,令人惊喜的是当月Guru 就收到了圣哲给予嘉堡的「祝福篇」讯息!于是这本「量子转念的效应」就在这一股几乎没有任何阻力的顺流中诞生了。我想除了嘉堡本身的努力与累世所蓄存的好缘份(good karma)外,这本书更是受到一股来自宇宙大智慧的祝福与支持。

  书里有几个观点,觉得蛮有共鸣:「很多人把『用心』及『用脑』混为一谈,『心』是跟感觉有关,『脑』是跟逻辑分析有关,专注力是跟心有关,意志力则跟脑有关。」,还有 「...脑较容易受到『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然后才架构出一套解决方案,这样子的形式结果下,通常都会以违背『心意』收场。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用心』时,主角是心,脑是配角,心有了主要目标,脑再来思维如何完成心所交代的目标,这样的结果较为圆融,因为是在互相理解下完成。」等等。

  虽然市面上有关「量子科学」、「疗愈」、「通灵」方面的书不少,这本书却给我一种特别的信任感,觉得是来自一个真正爬上岸的过来人 , 在上岸后回头向着还漂流在水上的人伸出援手, 有着暖男的善良与真诚,还有修行人的淡定与谦卑。

  当我在冰冷的计算机屏幕上一字一字地咀嚼著作者寄来的pdf 手稿时,感受到从他文字话语中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温暖...

  我想,那应该就是高灵布达贺的温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量子转念的效应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