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上卷》是一本由[英]阿兰•瑞安著作,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52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近段时间韩国一直霸占新闻头条,最初是总统朴槿惠爆出“闺蜜门”,引发韩国民众大规模示威,纷纷要求她下台,令她成为韩国第一任被弹劾的总统。但舆论还没消停下去,乐天集团与韩国政府交换土地用于“萨德”导弹的部署,又将韩国推上风口浪尖,此事在我国引起轩然大波,不少民众自发抵制乐天,抵制韩国。而在这一事件的推波助澜下,中韩关系也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或许早在广电总局颁布“限韩令”便可窥见一二。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形势背后的政治动荡,要想明白各国之间复杂的纠葛,我们必须先搞清一个问题:何为政治?唯有深入了解政治思想和政治发展史,我们才能观察分析当下不容乐观的国际局面。为了帮助更多普通人掌握政治的精髓,英国国家学院院士、政治学家、社会评论家阿兰•瑞安总结毕生教学研究的成果,历时30年写就了这部《论政治》(分为上下两册)。或许从书名来看,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政治书,无法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可是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读者解释了晦涩难懂的地方,并展现了政治的魅力所在。 作者跨越了政治理论、哲学和法学,从历史的长河中探讨政治,重新整理西方政治思想史,在总结前人思想主张的基础上,开启政治思想的新纪元,让读者亲身感受最为丰富的政治思想,进而扩大读者的政治视野,洞悉当下的国际大格局。在《论政治(上卷)》里,我们会跟随作者的脚步,认识一批早期西方思想家,从希罗多德到马基雅维利,同时主要研究了西方政治传统的奠基时代,从希波战争到欧洲宗教改革的西方政治历程。我们会发现,在各种历史冲突背后,隐藏的是大相径庭的政治理念、立场与原则。 作者认为,从古至今众多学者对政治的思考,均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人们如何能最好地治理自己,故作者以此为出发点,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一一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最具影响力的观点。以第一位希罗多德为例,他十分推崇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热忱歌颂它的民主自由与权利平等。当时的城邦,普遍是奴隶制社会,实行贵族统治,故这一理念的提出,的确是非常进步的思想,而这起源于希波战争的爆发,使得雅典民主力量得以壮大,随着希腊的最终获胜,加速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实施。尽管雅典的民主从现在来看有很多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思想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去理解他们的思想主张,有利于读者自己去领会不同思想的意义所在,与前人隔空相望,碰撞出自己的思想火花。因此,作者在每一章都罗列了不少书名,以便有兴趣的读者展开深入研究。而在作者依次介绍数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阐述他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争论后,读者会对政治思想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再通过作者的深度剖析,会启发读者思考当下的社会。 看完全书,从作者笔下了解早期西方的政治思想后,不禁让我想到汉武帝时期的百家争鸣,同样是思想上的碰撞,不同的是书中介绍的是更为宽泛、更为早期的人类政治思想史,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历史中读懂思想,在思想中洞悉历史”。
《论政治·上卷》读后感(二):原来政治学也没什么难的
下单买阿兰•瑞安的《论政治》的时候,我想象中的是一本佶屈聱牙的大部头学术作品,翻了两页才发现,本书居然令人惊喜的通俗易懂。阿兰•瑞安老先生是牛津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文字里带有很明显的把深刻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的教师风格。我想,只有这样一辈子在政治学术圈里打磨的大师,才能写出这样长达1200页,却博古通今,举重若轻,深入浅出,论证入情入理,简明而不失深刻的大师作品。
《论政治》的文本铺排倒是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基本上先描绘出一个思想家的政治观点的整体蓝图,然后讲述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产生的背景,最后讲解重要作品和观点。
阿兰•瑞安的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是在讲解思想观点的时候经常把相关思想家的观点拿来碰撞和印证,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观点放进去进行分析和评论。在讲述柏拉图理想国中金银铜三种灵魂的时候,阿兰•瑞安先是叫来了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工人:“我很高兴我属于二等”;之后让霍布斯提出了不同意见:“人生来平等,一切政治等级制均系人为”;最后谈到了柏拉图思想的传承:“柏拉图的宇宙观为后来基督教关于上帝安排宇宙秩序的思想提供了支持”。这种相互碰撞和印证的方式,为读者构建了一个以多个角度看待思想家观点的全景空间。关于与思想家们隔空探讨这件事,阿兰•瑞安表现的很谦逊,他坦诚这样做有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无法自辩的古人的风险,但是阿兰•瑞安没法抵挡与思想家对话的诱惑,他说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一直牢记着同行的不同意见,尽量不让偏见干扰对观点的评论。
阿兰•瑞安对思想家的看法很有穿透性,一针见血,令人叹服。比如讲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时候,阿兰•瑞安评论道:“理想国中,没有经济生活需要规范,没有犯罪需要镇压,没有相互冲突的利益需要平衡,没有不同的政策观点需要调和,没有价值观的抵触需要安抚。我们在如此众多的重要问题上意见不一,如何能在一起生活?对此柏拉图的回答是:让我们在所有重要的问题上保持一致。”和柏拉图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样,阿兰•瑞安对马克思也提出了同样的批评:“卡尔马克思也不肯详细论述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政治,因为他认为。。。政府和政治也将随之消失。。。自发的、合理的、非自相矛盾的、非政治性的自治政府到底如何才能出现,马克思始终没有做出解释。。。他说明了未来不会如何,但是关于未来将会如何,他的论述从来都模糊不清。”阿兰•瑞安一直在追问:“到底有没有可能实现这样一个复杂却没有国家的社会?”他引述了一种普遍的观点:“一些人会成为管理人或行政者,他们因自己的专长赢得他人的服膺,将一步一步的再次成为统治阶级。这些人无论是柏拉图的监护人,黑格尔笔下的普遍阶级,都会把持社会的组织,将其变成自己的财产。于是,将会出现新阶级,还会出现权力与财富方面新的但并不优于从前的不平等。”
我喜欢《论政治》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很浓重的人情味,以一种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政治观点。比如谈雅典人关心政治:“在古雅典那种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社会中,也很难做到不关心政治”,古雅典不过30万人口5万公民,差不多也就是现代中国一个大一点的乡镇的规模,想象一个镇上搞直接民主,的确也是一副人声鼎沸的样子。谈罗马人酷爱征服:“这是因为古时的战争有利可图,抢劫比务农所得更多。”谈王权与教权冲突,“根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国王要对教会的财产征税。。。国王为了筹款打仗,都想从自己治下最有钱的人身上弄钱。”谈英国人反对罗马教廷:“教皇由红衣主教团选举产生。。。红衣主教团的50名成员中只有一位来自英国,英国人永远当不上教皇,所以英国人看不出为什么要让意大利人为了法国或西班牙的利益来统治英国的教会。”这种普通人的视角下对政治思想的论述,自然而然的表现出一种特别接地气的风格,让对政治学没有基础的普通人也很容易读下去。
《论政治·上卷》读后感(三):政治学的通识读物
刚开始收到这本书时,我内心还有一点小抵触,我怕这本《论政治》与其它政治类书籍一样太过深奥我不能看懂,但事实上是我多虑了,作者阿兰.瑞安虽作为一个权威的政治学家,政治评论家,个人经历丰富(1988年开始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1996到2009年,担任牛津大学新学院院长,之后,还陆续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与斯坦福大学哲学系,并长期为《纽约书评》《伦敦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撰写书评和时事评论。)与研究领域广泛(跨越政治理论、哲学、法学、专攻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但此书并没有太过深奥的道理,也没有一大堆罕见的概念与定义,全文通俗易懂,算得上是一本政治学的通识读物。
本书以“关于人应该如何自治”这个问题为线索贯穿古今与全文,以此为出发点,将历代众多的伟大思想家如;古希腊时期的希罗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到近现代的韦伯、罗尔斯的思想以及思想交流和对后世有影响力的观点呈现出来。关于“人应该如何自治”这个问题,不仅只关心社会学这一领域,还牵涉到军事、环保、反恐、经济等等问题,更何况,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发生改变,社会体制与阶级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因素都给这个问题增加了难度与复杂性。古往今来,正是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与求证不断的革新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社会面貌与发展轨迹。
最喜此书的写作方式,先描写社会现状,这里面包括社会体制、生产力发达程度、人们思想观念等等现象。接着引出大师,介绍大师背景与个人经历,如;柏拉图(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后因苏格拉底受审被判死刑对现存政体完全失望,开始周游列国,中年返回雅典创办阿卡德莫学园,培养了一大堆思想家与哲学家,对后世影响巨大)。最后作者就将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对于社会、经济等问题的看法以及文化交流与思想冲突呈现出来。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来,不会让读者感到突兀陌生,能跟着作者的思绪读下来。
政治学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这是一条无止境的求真务实的道路!
《论政治·上卷》读后感(四):自由的争夺
这是一本精装书,无论排版还是印刷都十分精致,内容成熟、官方,非常适合收藏与阅读。看得出来这本书在制作上面很用心,作者完成一本无论是字数还是内容都如此厚重的书,相比也是花了很多的精力,这本书值得被尊重。这边书中所汇集的内容很全面,对于政治历史的记载也很属实,对于研究查阅来说十分方便。 对于历史,为什么人们研究的时候都是参考《史记》,因为其中所记载的事件与数据是最全面与最切实的。无论是在内容角度还是在实际应用角度来讲,一本只是汇总的书看起来总归是方便的。书中讲述的语言不拖沓,言简意赅,对比鲜明,能够在极短的篇幅中讲述更多的知识。书中提到,雅典与罗马关于自由和公民权的不同观念对比。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离现在很远很远,但是却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雅典人是最实在的民主政策,但是罗马人则认为他们是在胡闹,他们只认同男性自由人参政,这也体现了部分的性别歧视,不过他们控制得更加严密。我更认同雅典人的做法,因为人们就是应该平等对待,谨慎是应该的,但是生命就是如此。虽然是这样说,也有历史的存在,但是我们如今真的做到了人人自由平等了吗?这种平等其实是永远也达不到的,我们只能不断向着这个方向靠拢。因为像英美这样的国家,“一人一票”体现了政治平等,但是这也造成了有钱人能够购买政治影响力。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因为我们会思考,一旦人有了权利,那么他就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这种自由和人民之间的比重,就像是在天枰的两端,稍不注意,就会打破这种平衡。这种政治从来都是敏感的,政治没有对错,这只是帮助我们的世界更加有秩序的工具,我们根本离不开它。精明的从政者能够将大众玩弄于鼓掌之上,领导人不认为普通百姓能够对他的决定提出质疑,再说了,领导阶级有很多层次,根本不能保证每一层都丝毫不差,一句话传多了耳朵最后可能变成一句含义完全不同的话,这也是政治的盲点。 这本书贯穿这一个话题,就是能否尽量减少职业政客的作用,让普通百姓能够多担负起一些责任。总的来说还是自由与平等的争议,从政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好的生活也更加是得来不易的,与其去质疑这些政治制度,不如先从自己做起,说到底还是人们的自我约束,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为他人着想,也就不必大费周章地去建立这些制度了。
《论政治·上卷》读后感(五):怎么样去思考政治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一个想法【这书啊,可真沉】
对,这是一本很厚的书。
书名叫《论政治》,这是一本为所有爱好历史、关心政治现状的读者所作。感觉大家光看书名就有种读不下去的想法吧,可是我偏偏对这些比较偏门的知识抱有很大的兴趣,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单单的不铺陈概念,不纠缠理论的书,而是一本让你身临其境,有个人带着你走进历史去读懂这一些事件的一本书。在这一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中又去洞悉整个历史发展的轨迹。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书中的历史和观念深度讨论,止于“我们如何治理自身”这个公共问题的深度。
这本书分为
导言:对政治的思考
上 卷 从希罗多德到马基雅维利
第一部 / 古典观念
第一章:为何始于希罗多德?
第二章:柏拉图与反政治
第三章:亚里士多德:政治非哲学
第四章:罗马人之卓见:波利比奥斯与西塞罗
第五章:奥古斯丁的两座城
第二部 / 基督教世界
第二部前言
第六章:从奥古斯丁到阿奎那
第七章:阿奎那与合成法
第八章:过渡的14 世纪
第九章:人文主义
第十章:宗教改革
第十一章:马基雅维利
而我要说的,就是着重挑几个我个人比较偏好的思想家来说吧。
在上卷中,我们就说说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柏拉图是一个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政治家篇》约作于柏拉图后两次去叙拉古之间(公元前367~前361),这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政治家篇》主旨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并提出了分权学说。
《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
也不怕笑话,上面说的两个哲学家也是我知道的为数不多的两个人。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我确实是喜欢的。先描写社会现状然后再介绍大师背景和个人经历。不突兀的看完了这本看似难度其实简单易懂的论政治。期待它的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