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书旅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4-28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书旅人》读后感精选10篇

  《书旅人》是一本由钟立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旅人》读后感(一):哎呀,好喜欢

  这大概是我读过最久最久的书,不是因为他有多长,是因为他的“广泛”,他提到的音乐,说过的人,聊起的影视,每一个生疏名词,我都好有兴趣去追查,但每一个名词都像是在打下一个泉眼,汩汩的泉水发现每一块都是一片海洋,不经感慨像是钟立风、李健最种文人在一起聊天有多有趣呀,大概永远不会空场,你说一个名人趣事,我说一段历史逸闻,刚刚我们因为分享刚入文坛的马尔克斯在巴黎偶遇海明威时也是紧张到隔着对面人行横道就大喊“大——师!”而会心一笑,下一秒又信手拈来说起死亡金属圈里在那些主儿在台上嚎叫着喷涌着,下台来还不过是一捋长发问声:“哥们儿,有皮筋吗”,时间里即使留白也韵味,所以我们为什么有时候言语之间只剩相顾无言,唯有手机光两行呀,还不是读的书少了,经历的事太局促了。

  《书旅人》读后感(二):在旅行中阅读,在阅读中旅行

  青青陌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行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1、最好的相遇

  世界上最美好的相遇,皆是与书籍有关,以书和阅读延伸出来的缘分总是有着音律。

  从一个人眼睛里,可以看到他读过的书,从一个人读过的书里,可以看出他的信仰品质

  一个优秀作品,虽不至于就此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却有可能成就一段美好的缘分。就像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的那样,爱情是从借书开始的。

  因为一本书,有了共同的话题,给了别人通往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把钥匙

  其实不只是爱情,有些友谊,也可以从书中获取。中国人总是喜欢把两个人的情谊摆在酒桌上,把酒化深情。其实,更多时候,与一个人相识相知,只消一曲音符,一段文字一个眼神,两个灵魂便有了共鸣

  两个明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却能因为书中的文字,生出惺惺相惜情感,生出由衷的敬佩与敬仰,这是多么奇妙的情感。

  就像钟立风在《最好的相遇》中提到好友李健讲述的马尔克斯与海明威的相遇,马尔克斯第一次在街道上遇到海明威,心中的激动无法描述。就像他自己谈到的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相识,那种崇拜不会随着自己的成就与功名而随时间改变。就像钟立风和李健的情谊,两个诗人般的歌手,惺惺相惜。

  每一个人都是一本未完待续的书,不停阅读,不停遇见,不停的提笔写下流年打马而过。我们这一生,与太多人相遇,又与太多人别离,有的轻描淡写,如海浪卷走岸边绵软的细沙,不再寻找,不去回忆;有的浓墨重彩,如石碑镌刻着清晰的碑文,永恒时光,永不磨灭。

  2、禅意旅行

  旅行是不断地和他人交错,而你又总是孤身一人

  旅行有一种神奇力量,它可以让你放空,从一个熟悉环境中抽离出来,穿越时间和空间,将你放逐到一片陌生的天地,走过粉砖黛瓦,看遍碧海蓝天,眼前的一幕幕似曾相识曾经被禁锢在纸上的文字苏醒,带着沉寂已久的慵懒

  一个人旅行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你不必计划太多,遇见喜欢的景色可以随时停下来,不必顾及身边亲友是否有兴趣,也不必考虑时间问题

  城市生活现代人节奏都太快了,大多数人即使是旅行,也纯粹是为了在假期中弥补自己被束缚太久而不得释放身心

  真正的旅行,应该是在流浪中不断的寻找,追逐心灵自由。该放假的不是身体,而是疲惫的心。

  《禅意旅行》中提到的那种旅行,让人思考,给人启迪

  如果不考虑金钱这一因素,给你充足的时间,你会去做什么,这是一个多数人从未思考过的命题。我们终日劳作,为的就是和时间赛跑,为金钱奔波,不管是谋求舒适的生活也好,还是孝顺双亲也罢,每一个理由都足够让我们更加用力的去奋斗。所以人对于金钱的欲望永无止境的。

  假设,没有了金钱和时间这两个因素,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不如来一场禅意旅行吧,关掉手机,远离网络,携一壶好酒,带一本诗集,去到你一直想去的远方。

  3、你好,安娜卡列尼娜

  当然,金钱和时间,偏偏这两样东西,我们一生都逃避不掉。

  在导游口碑极差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跟团旅游。年长者疲于追逐时代步伐,不懂网上攻略地图那一套,年轻人则为了团购的优惠,节省金钱。

  许多人文景点,导游们费劲口舌游说旅客:此处非自然景观,而多人文典故,没有我等介绍,里面的石头只是石头,墓碑只是墓碑,游览毫无意义

  于是你相信了,在真假不辩的讲述中,鱼羊野史就此诞生。导游讲的天花乱坠,你在一旁听得入迷,频频点头。下一个景点的行程催促着你加快脚步,顾不上和导游说一句再见,就此分道扬镳,人文情怀哪里追的上旅游大巴呼啸而过。

  我很喜欢钟立风式的旅行。乘一辆并不拥挤公交车,没有目的,也不问终点在哪里,只是坐在车上,认真审视着街道与行人,也会因为看到一家古朴书店,冲下巴士。会因为发现自己收藏的图书也被别人精心收藏而欣喜不已。

  旅行的意义,在于遇见书中描写过的景,在于感悟书中抒发的情,在于逢着书中那一位姑娘,冒昧上前,说上一句:你好,安娜卡列尼娜。

  同样一本书,在家里或在旅行中阅读,其味道不同的。

  书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能看到自己。

  旅行,它仿佛也有镜子的功效,能使我们找到自己。

  4、盲人和一位女子去渡海

  每一次阅读或者书写,何尝不是一次未知的旅行,行走在字里行间故事断想里。

  小时候没见过大海,对大海全部的幻想,来自于童话书中的睡前故事

  海是一望无际的蔚蓝,在海的尽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闪烁着七彩泡沫,犹如海上的繁星,那是人鱼公主在日出之时,深情凝望着城堡方向,流下的最后的眼泪

  长大以后第一次看见大海,比我想象的还要辽阔,我惊喜的发现,海居然是有声音的,涨潮时惊涛拍岸,退潮时细语浅浅。

  长大以后,不再相信童话,却依旧怀念那些单纯的美好。

  书是通往世界的任意门,每一次阅读,都会收获不同的钥匙,门另一侧的风景,有时带来惊喜,有时带来向往,或许伴随着不解,却总能收获成长

  盲人和一位女子去渡海

  风很大,船、海鸟、星星海盗都摇晃得厉害

  女子说,你让我看见了海

  盲人说,海让我看见了你

  诗人提笔记录沿途的风景,乐手谱曲吟唱走过的时光。四季轮回,花开花落,风景一直都在,只是赏景的人时有不同。

  做一名书旅人吧,阅读,旅行,在旅行中阅读,在阅读中旅行。

  《书旅人》读后感(三):偶来漫笔

  能够随时放下、抽离,又随时拿起、进入的书无疑是非常好读的。当然,这种“好读”可比易读高级多了。

  这不,我昨晚喝着咖啡,想着冰箱里存的白葡萄酒,听着一首又烈又浓情的歌《你就不要想起我》,就读钟立风的《书旅人》第二部分“流浪者旅店”,纷纷扰扰,熙熙攘攘,跟随他似乎也踏上了不太明朗旅途,城市的、胡同的、小说的、猫的女人的、河流的、水手的、梅雨季的,还有各路朋友的……困意猛烈袭来时便上床入眠,混杂情愫噩梦拍打着深陷角色的自己,半夜呻吟或呓语,向不敏感爱人发出请求搭救的信号,也缩进被窝,弃枕而泣:如果说沉默是白天里的语言,那么眼泪就是夜间的语言。我似沮丧又分外自知地感觉到自己掉了三颗雨珠,就又毫无知觉地投身梦境了,至晨时醒来前再没什么事,仿佛前半夜无可名状的纠缠也消解了。

  我想及继续读《书旅人》——听故事,又坐回椅子上,好像是夜未停,顶多有个中场休息。肚里仍翻着咖啡味——手上的也还隐隐流散——前几分钟频频产生饥饿感,但这会儿又平静了。我考虑着,自己或许是个不太容易释怀的人,尤其是牵涉亲密关系、爱与平衡之事,但也极不容易爆发,应该说真的很难,因为总觉得人性瑰丽,深不可测,并非件件需要如公案般给出评判——事实上,它甚少被要求上台,大多情况只要彼此的态度精神沟通到位就足够。至于真实流动,不妨任其水漫金山也好,“花前树下日月长”亦罢,都可圆融得有滋有味儿。

  我低头一股劲埋下去,不由得接着再沉迷其中。眼底守着些风景,心下留着点秘密兴致犹然,只得跳身出来结束这段漫笔。如此甚好。

  《书旅人》读后感(四):所有欢愉,都以眼泪做底

  最好和最坏的事,都发生在一开始。打开扉页,直接就是惊着我的句子

  “漫步和阅读都满足了我

  眼睛的情欲。”

  如此具备总结感与精准度的句子,真的不需要放在某个结尾,或干脆全书升华吗?作为一个深谙某些写作套路的人,我有一瞬间,产生了一些可惜。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份“可惜”是造作的。

  人生不是写作文,就像我也曾以为自己硕士毕业滚回老家就是故事的一切框架。不承想,拿到这本书的那个下午,距离我飞去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生活,仅剩三天时间。

  没有按照“应有”的样式生活,是我的缺失也是我的财富。大城市的户口和小城市的安逸从未牵绊住我不断逃离的脚步,这些决定狡猾的,也是坚定的。

  我想,狡猾与坚定早已是许多歌手和诗人的常态,他们沉湎其中,也从中汲取,他们南下北上,琴盒开了又关,书页翻了又阖。

  朋友和我惊叹钟立风的歌词写得有多好,我望着她闪亮的眼睛笑意盈盈。所谓的美与所谓的妙,是安适生活得不来的经验,能从字句里感受作者丰富性,是因为他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加码沉积,变为人群中辨识度极高的一位。

  因为你很明白,浑浑噩噩之人,写不出“蓝色旅馆里你收到一封信/这一次是老板娘泪如雨滴”。

  阅读的过程里,和旁人感叹,钟立风最惊人的,是始终保持纯然的自律。这自律包含坚持阅读,保有趣味放纵思绪。整本书流动的情绪总让我忍不住哀叹一些二十几岁就面目模糊甚至面目可憎青年,甚至隐隐地,包括自己。

  但也不想自我怀疑,旅行和阅读,作为日常之物就可以,像他书中说的,有时候在阳台读一本书,也等于做了一次旅行,像止庵说钱锺书和杨绛都懂得用平和视角知识分子,既不高看,也不贬低。

  精神欢欣固然好,若偶尔未必那样欢欣,一时也可以丢开去。

  像“冷血”的卡波蒂也想做午夜歌手,内秀的安徒生也想唱歌剧,我想,钟立风不止在读作品,那纸页背后作家们的多面性,也是他饶有兴味研究课题。如此想来,好生羡慕他的朋友,比如莫尤塔,比如357,他与他们之间,是远大交流书旅,约等于交换人生的关系。

  你知道的,看着别人的书单,总会心内惶然,加之酷夏久长,惰怠蔓延,忽然翻到末尾书页,竟一时怔住。

  也曾勤奋地积攒书单,也曾做过伸手触碰遥不可及但竟最终达成的事,却又是从何时开始,由着性子,胡闹玩耍。

  有人写下钟立风的灵光与勤奋,他总能把片刻的涌动抓住,记录,这很细碎,也很要紧

  我也是喜欢带着书旅行的人,但不一定每一本书都能和当下的旅行产生某种关系。譬如带着《西班牙旅行笔记》去澳洲,或者在热带地区看《伊势物语》……

  但最终,“没关系”渐渐成为一种绝佳关系,你可以片刻抽离,可以冷静以对,可以像这位书旅人一样

  “又是某种双重快乐感觉,这快乐使人下坠也使人上扬,而上扬时有悲伤,下坠时也充满欢愉。”

  《书旅人》读后感(五):你是世界的另一个我------艳遇了你的书 惊艳了我的时光

  你说好的书 读完几天后才会走出来 我在你的书中漫游了几日 梦了一场 跟着你走遍了你走过的街道 读完了你深夜或清晨读过的书 逛遍了你偶遇的书店 聊完了你交谈过的路人

  读书的两个下午 变得很漫长 “一日当两日”

  你的名字就是一副画 一个人站立在风中 田野的风中 钟情着很多事物

  书 旅行 电影

  读书篇

  一如当初看《两生花》时的惊艳 看到你在书里提到两次这部电影 如同我看你书的感觉 另一个我 原来这世界不只我一人这样的想法生活 而不再觉得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是种奇怪 不是孤军奋战 这世界的另一个角落说不定有一个和我一样的人生活着 而生活的种种没来由的迹象 是种隐喻 是种映射 电影里伊莲娜会没来由的心痛 另一个和她长得一样的女孩在另一个国家生活 彼此会有感应 一种神秘联系 生命中总是有些玄之又玄的事物无法解释

  “也许你也曾在旅途中遇到过另外一个自己刹那间一丝惊愕暖意席卷全身 可还没来得及细细打量 终将又交错而过 连一句惊叹和暗语都没来得及留下 可是就在交错的一瞬间 却都在对方的眼眸里看见一盏熟悉的灯 那是彼此的映照”

  好吧 希望在旅途中遇见你 看见你眼里的灯

  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和书有关 惊讶于你的阅读量 和书籍内容 你读的大多是太专业的文学书籍 让学习中文专业的我特别汗颜 那么多的近现代冷门作家 文学理论家 都被你阅读过 就像你的朋友在序里说你的内容是边缘化的 极个人化的 大众一般知道的著名的书 作家 很少看到 你是真正的阅读 而不是被大众 或书的名气牵着走 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拥有自己最独特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是你谈起的民国作家 我了解的民国作家少之又少 就是那几个翻来覆去被提起的 而你笔下的作家是那么的有趣和特别 包天笑的《钏影楼回忆录》里的风云变幻 和对作者生平如数家珍 一个立体真实的作者在眼前 你在下雨天读着这本书 “希望雨水下到天荒地老 发现书中种种剧目现今依然上演 人性如日月亘古未变 熙熙攘攘 各走其道 情事纷杂 互相取暖” 下雨天读书的味道更是氤氲了起来 一切静止了

  叶兆言《陈旧人物》里施蛰存在书店给阿英凑足了书钱 阿英抱着一大摞书坐在公车上的满足和幸福 刘炳善的《随感录》会见老翻译家的故事闲趣而散淡 “家常才是真切” 孙犁的《耕堂读书记》里对易的解读 “ 易 既然是卦 就是世事和人事 都容易变卦 直觉就像是一个会动的图案 一个卦象的演变 直觉也是稍纵即逝而变化无穷的”

  又是一个雨中凌晨读《不够知己》里面描述的民国文人轻描淡写有趣 伴读的雨下在了梦中

  买书你也是买齐系列的 张中行的负暄琐话 续话 三话 吴藕汀的《孤灯夜话》《药窗诗话》《鸳湖烟雨》觉的这样的买书很是有趣 “好像不紧不慢的走路 总会抵达要去的地方”

  在你眼里的民国各色人物 是那么的个性迥异 风姿翩然 让人神往

  不认识的作家你也会凭感觉买 也是一次美妙的相遇 好吧 这样才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已知 也会有一番变化 比如现在有的书店 是预订书 但邮到前你是不知道那本书的 说不上 打开了新世界

  你提到的日本文豪永井荷风一辈子喜欢一本书《鹑衣》 从不离手 直到去世 想象着他坐在车上 还拿着这本年轻时代就爱着的书 一个老人一本书 最美的画面

  松尾芭蕉《奥之细道》里叫“那须野”的地方 无际的旷野 迷蒙的雨夜 两位旅人和一匹马两个奔走的小童 女孩 “名叫阿重 岂非瞿麦花瓣 八重之重”… 说不出的安宁的感觉

  《巴托比症候群》里客死他乡的托尔斯泰 让读书人找到同类 “诉说着生而为人的渺小和事物终须失去的短暂 ”治愈抑郁的一本书

  卡尔维诺《黑羊》所有人都要偷羊 而不偷羊的那个人 成了异类 最后饿死 他破坏了规矩 一切随之改变

  记下这些书 希望有机会读到 在每个深夜 雨夜 凌晨 旅店 不眠的时刻 低落的时刻 你在读的书 让这些时候变得不一样了 你的心情会明媚起来 时光会慢下来 快乐起来 让我觉得不只我一人会有很多时刻是不安的 是会惆怅难过的 需要读书来慰藉 让灵魂得以安定 让黑夜不那么黑 能去期盼日光的到来 明天的到来 更有勇气面对每个新的一天 现在每天早晨起来晨读 会让我不在那么害怕周而复始的一天 觉得自己总是有些不一样了 日子不再那么庸常 生活不再那么乏味 还给自己留有了一个精神的园地

  和你一样 我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和你一样 我也喜欢下雨天

  和你一样 我喜欢《两生花》的故事

  书店篇

  最有趣的莫过于你在很多书店淘书的奇遇 旧书店看到了心仪的《霍桑探案集》网上要价不低 心里想店主要价六十也就认了 老板竟只要十块 有很没底气的问能再便宜点 店主打着毛线 头都没抬 说要的并不多 于是马上交钱 讲价的你真的挺有意思 老板也很酷

  还有一次在另一个书店 定价二十的最后一本书封底脱胶了 和老板说便宜点 以为也就十块或十五 没想到老板够意思 只要六块 你特惊讶

  又在二手书店九元钱买到网上卖两三百的书《存在之难》 感觉到了你的开心

  另一次在书店选了几本清代笔记 诗歌散文后 沉默的店主走过来让你拿走几本书 张中行的三话 由此看到书里提到的温源宁 由书找书

  淘书也是乐趣 店主性格不同 也是一番故事 一个缘分

  和你一样 喜欢去各种有意思的小书店 我也爱讲价

  浪漫篇

  大部分的人循规蹈矩 很是无趣 而你是浪漫的 只有这样的人 才能创作 拥有和常人不一样的想象 或者另一种看世界的方法 现在这时代 浪漫很是稀缺 喜欢你的孩子气 不要忘了自己孩子时的信仰

  你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四海漂泊归来总有故事的水手

  在扬州演出时在台上突然说把《像艳遇一样忧伤》这首歌 献给在这不远渡口为了爱情自尽的传奇女子 杜十娘

  认为自己接二连三遇到的画家旅人是自己弹奏中的几个离调的音符幻化而来的

  在车站看到攸县 喜欢攸字 想到“君子有攸往”而买票前去

  喜欢一个女孩 是因为她的旅行箱好看 想象她一个人拖着箱子走在外乡途中

  在旅途中总会看到两只迷失的寻找过去的羔羊 或者看到失业的魔术师

  把茨威格的书送给火车上下铺被书砸到的女人

  会看见一个斜阳下的拿着狗尾巴草走在台阶上的男人 想象她走向他戏剧里相遇

  在古镇客栈下榻时 房间是以作家命名的 选了第一眼心生好感的逸梅馆 住的舒心 从此之后买很多郑逸梅的作品

  把旧书放在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上 希望被捡走 悄悄在旁边看这些书的命运

  读到书里提到的的水晶楂糕 会每到个食品店就问有没有卖

  会在心情不佳寂寥时默写废名的诗句

  在赴约会时 偶然看见车窗外的书店 折回在里面待许久 忘记约会

  会为二十年前一直留在心底课桌上看到的一首诗做一首歌

  读到作家纳博科夫走在街头遇见心动的女孩 上前伸出手说 你好 安娜卡列尼那 认为是最优雅的问候示爱 而去买了这个作家的书 认定他是有趣的 最终没失望

  旅行出发前会为了带那本书上路而纠结选择 而到了山城没去领略风景 而是在旅店几乎没出门沉浸在书中的奇幻之旅 之后走在异乡路上 而分不清在书中还是现实

  你曾开过的咖啡馆的名字是《野草莓》 是电影的名 书店叫做《行走书店》

  行走在你的书里 在你去过的城市中 南方的梅雨 无锡的清明桥 绍兴的八代桥

  和你一样 每次出行前会翻来覆去决定带哪本书上路 既要耐看还要有趣 在旅途中火车中看的书感觉很不一样

  火车上我看完了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他果然是天才

  和你一样 我会因为店的名字而去 喜欢美丽的地名 喜欢好看的旅行箱

  勤奋篇

  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 有的只是沉积多年的努力 看似闲适的你 真的很努力 庞大的阅读量 那是你创作的土壤 出专辑 出书 有条不紊的一步步做自己喜欢的事 缓慢安静充实 不管世界如何改变 你依然站立在风中

  看朋友记载你每天很早醒来 不管旅途劳累 演出疲惫 起来写写画画弹吉他记旋律

  读你以前两本书看到你被雪藏五年 一次次希望落空后到去青海牧羊 回来后自己的小屋每日安心读书写字整理歌 那么的笃定和不急不躁 佩服你的毅力和心态 你一定会成功的 成功没有辜负你 现在的成功都是你应得的 世事弄人 但自己的放弃才是真正的放弃 你是对自己的才华相信的 也是一直一直没有放弃 在努力

  回看自己 没有付出 没有自信 愧对自己的热爱 说是爱 只是说说而已 没有去认认真真实践它 每日在浑浑噩噩 一晃十年 每一日没有做到有所收获 看到你的沉默努力 你的自由轻盈的心 想起很多个自己 想把他们都找出来

  “划根火柴 在你看不见自己的时候

  点支香烟 看他能支持你多久的寂寞

  啊 沏一壶茶 在被遗忘的人生角落

  余味总是冰冷苦涩

  品尝世事的起起落落 ”

  ------看不见自己的时候

  飞过你心头的黑鸟 让你平静和充实 “行走于旅途而忘记行走 沉浸在书中而忘记了书 投入至爱里忘记了爱 掉落到梦里而忘记了梦 躲过了黑夜的那只鸟 最后还是消失在漆黑里 黑鸟 你在哪里”

  和你一样 喜欢梵高 据说麦田上乌鸦是他自杀前的作品

  你说不刻意做一个旅行者 在书房的圈椅上云游四海 也是属于自己的旅行 大千世界会在你的面前揭开它的面纱

  “阅读也并非只限于书本 你望着一面湖 搜寻飞鸟远去的弧线 注视一个路人遗落的表情 看着心爱人渴望激情或宁静悲伤的面庞 都是阅读”

  喜欢阅读路人的表情 都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任何事情直到把它们记录下来才算真正地发生过”

  所以 现在尽量记录 记录读过的书 看过的电影 留在心底的感受 生活给我寄的信 流年才不真的只是流年

  “一个迷路的词语 一段离弦的音乐 一声暗夜的喟叹 都是我旅途的伴侣 迷路 而没有迷失 离弦 却还在调中 喟叹 更有了迹象”

  好吧 最精彩的故事总是那些没有讲出来的故事 期待你从未完成的故事里走出来

  很幸运走完了你书中的旅行 而我走出你的故事 走进自己的故事 走出我的生活进入另一种生活

  -------这本《书旅人》里外里读了四五遍 略读 细读 摘抄 做读书笔记 前两天在书店遇见了你的其他两本书 还是觉得这本最好 可能喜欢关于书和作家的故事 而你写的很特别 很细腻

  《书旅人》读后感(六):或近或远的况味

  家乡已落雪,我从朋友圈不多的实景照片领略了一点小城路巷在风雪中的况味,感到“处心积虑”、设身处地地将自己安置其中驻足遥想或撒欢享受,不如只静静凝视着定格的画面看无匆匆行人唯安保大叔自然入镜的空旷街景,天地自身便是眼球信仰的本体:呈现颗粒感的地面俨然成为舞台,泛白的空中气象连着混沌的天,自成一界确凿无疑。

  毕业两年后回去过的大学校园,如今传出了不少新歌声,今天听到一首改编自赵雷《南方姑娘》的《商院姑娘》,一边专注地听进耳朵,民谣的调子与贴切的词句听来像在风里望过了那一个个熟稔的店铺与角落,落叶街一定是明亮而文艺的男孩给主干道起的名字,芦花湖大概是怀旧而心事迭起的女生含糊答应的“那就这样吧”式的一脉相承。我想起外语楼旁彼时原是地下铁的奶茶店换作“猴子的秘密”,后来应该又更换过不少故事版本吧;我也想起,那年十一前运动会期间朝阳初生的操场主席台上,自己一个柔软的“出溜”便靠在墙边自得地眯起眼,被他第一次指说“像只小猫”;想起同届校友开的漫咖啡还在那一角小楼的二层,黑板粉笔字、鸡尾酒、明信片、投影机以及小演唱会都似乎如旧;而我们文化传播系的各路青年们,记者、摄影师、老师、作者、剧团人员还有很多跨界的,过得挺有劲……

  我身在北京,四环外的五道口,不阴不晴的天气并未干扰我的旧念,倒是令看书成性的这个上午,几度陷入无法消解的困意中,咖啡、洁面、起身转走、食物都不管用,无奈再埋头看下去,直到读到了赫拉巴尔和《巴托比症候群》。

  “和其光,同其尘。这谦虚是老子教会我的,艺术将久远的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为此需要极大的恭顺,要善于甘当微不足道者,甘当孩子,掌握住现在以实现我作为一个孩子曾经梦想过的事情。”

  一遍遍流连着默读这段字句,时光拉扯,忆及刚搬来五道口不久,便去参加了赫拉巴尔——被称为“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诞辰100周年文学活动首都图书馆场,他陪同我一起“赴约”,还为我留了影。所以此刻我仍清晰地记得那天穿着绿裙子和那张笑靥回首时真挚的脸,真切和动人皆已定格,正适合我如当下这般与昔日的自己亲近照面。

  至于陌生但笃定与之颇有眼缘的那些“巴托比”,完全是被好些抗拒不了的词语或短句迷惑住了,比如“同类”,又如“诉说着生而为人的渺小和事物终须失去的短暂”,还有那被形容得极佳的生命经验:懂得“无”的奥妙,受到“无”的吸引,做成了“无”的代言人——老子。

  瑞士作家罗伯特·瓦尔泽说:“如果有一天,一股潮流将我卷起,带到人生的最高点,我将自行消解这股帮我向上的力量,毫不犹豫地往回走,回到最底下、最卑微的暗黑之中。只有身处低处,我才能继续呼吸。”这种“温柔的低调,卑谦的富足”令钟立风一语认定“简直就是从老子的那股亘古永恒的智慧之水流经出来的”,而老子这位最古老、最资深的“巴托比”的“处众人之所恶”,在木心先生那里亦有一个俳句响应:“无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至此,这些神秘又优雅、真实且怪诞的“巴托比”们愈加迷人了,我即刻就上当当网准备下单一睹为快,但见推荐语打头就是一句简化了的解答:巴托比是一群人,也是一种病毒,弥漫在文学世界里,让作家难以下笔……我略明朗地思索着,大概是因为他们本身活得妙趣横生,任谁以如何的笔触都没法穷尽他们的活气吧!

  窗外的乌鸦这会儿不时爆出一声叫,我接收信号似的在心里应了它的无聊赖,不及回首寻它,却在电脑屏幕里瞧见了它一飞而过的孩童般不计较的姿态,而后,天际恢复先前的一览无余。宁寂了片刻,麻雀们即啁啾赶来,不示弱,像是趁着某个风头——这不,此下又回归了静谧。

  我忽地想到上午获悉的终于落下帷幕的2016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瑞典评委会对身兼多职——歌手、创作人、作家等的鲍勃·迪伦授奖词最后,提醒文学世界里发牢骚的人们:“众神不写作,他们跳舞,他们歌唱。”其理由也确实让人无言以对:“当一件作品的美是最高级时,作品属于什么等级又有什么关系呢?”直白来讲即:“文学的等级在‘伟大的美’面前显得无足轻重。”我转念一想,眼下的钟立风不就是这样的典型性潜力股吗?或许未来,至少在中国,他也会得到值得国人深究的一个别致而崇高的奖项,或仅仅是褒奖,小钟也其乐无穷,坦然向前呢。我真觉得唱着《麦田上的乌鸦》——他称,如果叫他只能说一首自己的代表歌曲,他就会说《麦田上的乌鸦》——的他的文雅气息和名如其人的潇洒作为,有一天会直抵这桂冠之路呢!

  脚下的活气 by友·晓晓

  《书旅人》读后感(七):艳遇与果实

  展卷拜读小钟的新著,我立刻激动和兴奋起来,因为这部书的体裁、题材、内容和风格都是长久以来我期待于小钟的。我一直希望他能写这样轻灵机便的读书札记类的随笔文章,并汇集成这样一部既轻盈又丰厚、既有趣又有益的书出版,可以供我珍存,并随时取阅、把玩和琢磨。所以,这部新书注定是小钟著作中迄今我最看重和喜爱的。

  相识小钟,是因为音乐;但彼此相知,则有赖于文字。我相信我们内在都共有一种读书人的气质和禀赋。这在小钟其实是很明显且具有本质意义的特点,却似乎一直为他舞台上歌手的风采所遮蔽,以至被广泛地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部书则集中显豁地展现了他这一重内含的风华,喜欢他、关注他的歌迷和读者当可以由此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他,把握他。

  书中第一辑题为“最好的相遇”,取自该辑中一篇同名文章。通读全书,恰是我最为中意、印象尤深的一篇,其笔法摇曳生姿的风情和内涵充实隽永的风神,代表了整部书的风格和水准。同时,也是我最有共鸣、感慨尤多的一篇。“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我与小钟由相识、相知而知心,使我愈加明了此为人生一场美好的因果,亦正是“最好的相遇”。

  遇见,是一种奇妙的状态。如精灵般潜隐于生活中,不经意间灵光一闪,不期而遇,难以把握,留下无法言传的奇妙体验,可遇而不可求。遇见的一刹,即是与那精灵眼神交互的一瞬,那一刻宛如神在。有怎样的遇见,不可预期;遇见,便显得扑朔迷离。生活,因为有这些扑朔迷离的奇妙遇见,所以美好。颖悟、珍重并感恩于遇见之灵,进而发现、品味和领略生活之美,便是生命的意义。

  小钟对遇见是敏感的,而遇见之灵对小钟也是眷顾的。他与她的每次相逢相会,他们眼神交互,交织,撞击,燃烧,热烈的交合蒸腾起浓郁的甜蜜气息,充盈于内心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如此浓烈,使他不吝于用秾丽的词汇来表达,他称那种气息为“情欲”,称他的遇见为“艳遇”。

  遇见,扑朔迷离;但小钟的艳遇,却又是目触手及的。以我们的相知,我了解他的艳遇是捧在手中和流于笔尖的文字,艳遇的发生和结果表现为文字存在与生长的两种形式——阅读和写作。对于他的艳遇,小钟一直都是坦白的。他说“文学是我最大的艳遇,是我最娇奢的情人”。他总结自己的生活为“歌白天,字夜晚”,总令我想起那句恰好嵌有小钟名字的著名的清诗“为谁风露立中宵”,在静谧之夜怡人的晚风和清泠的星辉里,于钟爱的书籍的阅读便是他与心意相通、思慕已久的情人最缱绻的幽会,而写作则是那倾情投入的缠绵后孕育的闪动着迷人光泽、吐露着甜美芬芳的果实。

  顾名思义,读书人是顺应内心选择阅读作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人选择阅读,阅读又陶冶了人;人依自己的禀赋选择阅读对象,而阅读对象又强化了人自己的禀赋。人与阅读的这种辩证关系,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在小钟身上有着鲜活而完美的体现。我想正是这种关系和作用,造就了小钟,他开阔明朗又沉稳内敛的形神风貌,他别具一格又丰富多元的生命气象,这正是我视他本质上是一个读书人的根本原因。

  小钟的阅读面极广。我之所以尤其推重这部新书,就在于她是小钟首次全景式的对个人阅读疆域的扫描和对精神版图的巡礼。小钟曾说:西方文学为他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而中国古典文学则让他越来越坚实地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本书中,从《周易》、《老子》、《庄子》、李商隐的诗、温庭筠的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中国古典精华到周作人、胡兰成、梁实秋、林语堂、废名、木心等的现代佳构,至于顾城、海子、余华、格非等当代中国文学先锋的代表作,从南美的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北美的爱伦•坡、塞林格到欧洲的卡尔维诺、卡夫卡、加缪、霍桑和昆德拉,以至东瀛的松尾芭蕉、村上春树等等作家作品、书人书事,都由小钟意随心动,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既天马行空般自由驰骋着异域风情的纷繁想象,又接通清静、超逸、通达、机变的东方古典精神底蕴,集中而洒脱地反映出他对阅读宽广的兴趣和深挚的热爱,以及由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优秀精神财富的高度甄别力和敏锐感悟力。

  小钟的阅读又很“专”。他所选择的阅读,跨越古今中外,从内在到表象,都有着相似相近的共通处,甚或可以归为某一“类”。那些文字,无论是庄周或蒙特罗索的寓言,顾城或弗罗斯特的诗,周作人或伍尔芙的散文,还是格非或博尔赫斯的小说,笔意通常都是清灵细腻幽微寂远的,笔法基本都是绵密曲折隐晦甚至诡谲的,内涵也普遍都是神秘繁复深邃却又透彻的,她们的外表都有种飘逸隐约朦胧纤巧之美,而内在却都蕴含着深沉的忧伤、普适的悲悯、洞察的观照和博大的爱。正如众所周知的小钟对于博尔赫斯的属意与钟情,博尔赫斯“百科全书”式的怀抱和“迷宫”式的文字,也正是那一同“类”作家和文字的代表。

  写作,是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并表达自我的一种冷静而深刻的方式。写作的过程交织着心灵和精神的疼痛与快乐,但最终臻于圆满和愉悦。选择并执著于写作的人,仿佛旷野中漂泊的旅人,艰辛孤独却自由满足。小钟即是一个这样的人;而写作,也是小钟倾心并沉湎的一种日常生活状态。小钟喜欢说“歌呼,字吸”,歌唱如同向外的释放,唱过歌后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而写作则是向内的收聚,写下文字内心会感觉到满满的实在。

  小钟一直保持着写作的敏锐自觉和旺盛热情。在写作中,他体会到“内心一种愉悦和一股无法抑制的冲动”,使“手中的笔仿佛具有了某种魔力”,“自己不停地写下去”。他默默地安静地记下心语,文字仿佛一条澄净的溪流流出他的指尖,对他而言,那是更加惬意而自如的状态。他写小说,熔炼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人生阅历,寄寓着青春的好奇、痴迷、怅惘和反叛,爱情的懵懂、迷幻、甜蜜和伤痛,生活的瑰丽、诱惑、跌扑和奇诡。他写随笔,记录看过、读过、走过、见过的那些精彩而美妙的电影、书籍、旅途和人的感悟,沉醉于过程中“心灵和感情”“不由自主地震颤”,内心“一次次地”“获得净化和自由”的“高贵迷人、神秘而简朴的东西”。他尤其愿意写一种他称之为“断想”的片语式的文字,它们言简意赅,独立成章,都是饱含哲思的箴语,来自于他等车坐车、买菜做饭等生活点滴中的出离沉思,那种灵便与通达,令他上瘾。

  这些文字的写作手法以及营造的情境有着他尊崇和喜爱的作家的影子,由此可见他对那些阅读的心领神会和驾驭阅读经验的得心应手。他的文字交织着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清隽、温润、隐约和旷远,驳现着卡夫卡和格非的冷峻、阴郁、幽秘甚至吊诡。然而,他绝非简单的套搬和模仿,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这些阅读经验融会贯通,在不懈的写作实践中锻炼为自己的风格。

  比如,他形成了一套个人特色鲜明的语言表达体系。他喜欢并习惯于运用诸如“高贵、节制、素朴”一类的修辞和“森林、原野、鸟群”一类的意象,它们代表着空灵的、纯粹的、给生活以导向的美好事物,映托着恬淡的、宁静的、于心灵以滋养的美好情怀;但又并不拒绝甚或有意营造一些情色的、欲念的渲染,却决无淫邪轻薄,而在于为烟火众生和红尘男女以幽默的提点、同情的悲悯和人性的出口。又如,他的书写节奏在铺垫推进至临近情节破解点和情绪高潮点时往往戛然而止,那种悬疑感在文字与读者之间分隔出一个雾霭缥缈的中间地带,令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却又朦胧困惑,并因此激发起探寻的欲望和不尽的想象,耐人寻味而回味无穷,产生类似于国画中“留白”的效果,形成“迷宫”般迷离而诱人的特质。

  这些特色与特质都恰如其分而又不动声色地隐现在这部新书的字里行间。作为熟悉他并一直以来关注他的创作发生发展的知交老友,我清晰地感到这部书的整体文字水平相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跃升,我认为她代表了小钟在人生气象不断丰盛的同时写作风格已臻成熟成型,并且运用纯熟收放自如。在对小钟的进境大感快慰之余,我也必须坦白承认,有些篇章的成熟与灵便完全出乎我的预料,让我很是吃惊,以至为遇见之灵对他的青睐与眷顾,他的艳遇之多、质量之高、相处之深入融洽与欢愉,结出的果实之高产、品相之迷人、滋味之醇美而心中暗暗生出隐约的“醋意”。

  小钟在书中写道“我更加坚信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和书籍有关,以书和阅读延伸出来的缘分总有着音律般的生动和神秘”,相知小钟并获读这部新书的体验让我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印象深刻。那些既长久又新鲜的感受果然“如此美妙,堪称奇遇”,我对那延伸而来的“生动和神秘”的缘分心存诚挚的感恩。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我也坚信打开这本书的朋友们会获得同样的感受,会由此成为分享这一美妙音律的有缘人,艳遇最真实的小钟,一道开启新鲜而神秘的旅程,欣赏那异彩纷呈的风景,品尝他一路采撷的奇妙果实。

  《书旅人》读后感(八):漫步和阅读都满足了我眼睛的情欲

  上一次阅读一个歌手写下的文字,是陈绮贞的《不在他方》。歌手与写手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或许它们本身就是一体的,人的所有灵思妙想,所有感受顿悟都可以用音乐,用文字以及其他表达。

  钟立风,恰好拥有这样的才华。于是,我们既可以漫步在他的音乐中,又可以沉浸在他的文字里。喜欢一个人,可以拥有双重的幸福,总是幸运的。

  没错,这本书很琐碎。有些短篇甚至只有一页,记录些许心情,些许物件,三言两语,信手拈来。可是,我有多久没有看过这种书了呢?世面上充斥着大量所谓有用之书,即使看本小说,都抱着虔诚的心要学到点什么要有所领悟背后的深意。可他的书让你感觉,不用带着各种学习的心情,就很自然地了解许多你所未知的。因为他的文字有种古怪的调调,神奇的魔力,只需要一篇篇的看下去,不用想着思考,自有轻松的节奏调性。一切,愉快就好。这是我从别的阅读中不曾领略的魅力。

  音乐和文学

  钟立风是一个民谣歌手,他的旋律可以使人从喧嚣嘈杂的世界回归一片安静自然。听着他的歌,可以放空,可以幻想自己坐在一片大草原,耳边只剩下嗖嗖的风声和哗啦啦的草叶声。我觉得,音乐和文学总是相通的。所以,看着他写下的那些文字,也自有熟悉的感觉。

  歌手,是想当作家的吧。可他却也写了一篇《作家也疯狂,他想当歌手》。也许是长期默默无闻地书写,太令人寂寞了,好些作家萌动了与音乐相关的情结,包括大作家乔伊斯,杜鲁门.卡波蒂,以及众所周知的村上春树。村上对爵士音乐很是着迷,他坦言因为实在掌握不好乐器,退而求其次当了一名作家。十四岁的安徒生本来的梦想是一名歌剧演员,奈何被拒,才动手写剧本,小说。我们却因此诞生了一位最伟大的童话家。

  音乐与文学有多远?其实完全在人的心里。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哼唱音乐,也可以动笔任意挥舞我心中所想。一切,看你内心有没有找到那个表达的出口。你需要一个平衡点。钟立风说:“音乐和文学,我两者都爱,如果非要定义,那么音乐是妻子,文学是艳遇”。他很庆幸自己在音乐和文学中同时找到精神归宿,他很享受既是一位弹拨手,又是一位书写者的美妙感觉。

  书与旅行

  这本书名叫《书旅人》,有关于书和旅行,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这位心中有诗意的男子在无锡开了一家书店,名叫“行走书店”。无锡太美,有悠悠流淌的河流,有氤氤氲氲倒影中的人群。读书是安静着的,行走是动态的,两者是矛盾的,循环的。走的多了,自然会想停下来,变幻无穷,激情四射。这样的书店我都不禁想要去看看。

  旅行中一定要带上一本书。这一点钟和我想的不谋而合。尽管我也有kindle,但总是磨灭不了对纸质书的执着喜爱。那种拿在手中的手感和纸香,什么都替代不了。《你好安娜。卡列尼娜》一文,钟说,每次出门旅行生活必须品不成问题,所纠结的就是选书问题。我每次也是在书架边徘徊许久。旅行的书是那般重要,因为它不能换。这本书将会跟随你到一个城镇,一个风景,一段旅程。它不能太枯燥太严肃,也不能太浅薄太庸俗。它必须有趣。钟就曾因为一本纳博科夫的书,而放弃了小山城的美景,窝起来看了好几天的书。出来后,觉得大梦方醒。有时候,阅读带给人的感觉就像毒品般上瘾,沉迷文字的魅力不可自拔,仿佛活出了几倍的人生。它可以和旅行相随,但如果你想,完全可以独立存在。钟说,“我不要刻意做一个旅行者,我觉得在书房的圈椅上云游四海,也是属于自己的旅行。”

  最好的相遇

  这是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这也许是世间最奇妙的缘分,是我一切灵感的开始。”

  《最好的相遇》一文,李健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关马尔克斯和海明威的街头偶遇。一个是刚踏入文坛的青年,一个是他心中的偶像,大师海明威。他激动的像个孩子冲他回首,而他也高举双手回答马尔克斯“再见——朋友!”谁也不会知道,四年后的1961,海明威饮弹自尽。

  相遇是什么呢?

  我挺喜欢日本的一期一会的说法。“有时,人的一生只为了某一个特别的相会。”

  一生一会的说法是有些凄清和忧伤的。与喜欢的人相会,总是显得那般短暂。仿佛人生终将曲终人散的别离。可是为了这短暂的相会,我们已经走过多少时光,跨过茫茫草原,看过多少风景,只为这一刻的到来。

  所以在相聚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是值得珍惜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身在何方。所以记住那个人的微笑,记住那一刻的感受,记住美妙的音乐,记住一切。

  这本书,让人不得不记住钟立风。那个喜欢阅读喜欢旅行的行吟诗人,那个风一般的男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书旅人》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