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4-27 21: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精选10篇

  《你也是蘑菇吗》是一本由安定医院医生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一):我不是蘑菇

  更新:

  刚写完这篇小读后感,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作者,竟然都说是网络推手,根本没有这么一个接近六十岁的、地中海发型的萌医生!现在一脸懵逼的我内心无比凌乱,网络太复杂,我读书少,你们都欺骗我的感情

  -------------------------------------------------------------------------------------------------------------------------------------------------

  最近把kindle unlimited里合胃口的言情小说基本都看光了,每次一页一页翻都找不到可看的。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又拿起窗台上积了一层灰的kindle,打算随便看一本小说打发时间。瞟到《你也是蘑菇吗》,这不明显是一本现言嘛!立刻借阅下载,打开才发现,原来是讲精神病啊。

  一目十行看到一半,偶尔笑一笑,准备弃了睡觉。但渐渐发现有些不对劲,什么叫“三十年前入行的时候”,竟然还提及上山下乡……这这这,年纪比我父母都大啊!我这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不是段子,不是精神知识普及,而是这叙述语气方式完全看不出是五六十岁的人啊!我完全把作者当成同代人来看,没有一丝违和。甚至让我父母来读这本书的话,他们可能也有很多梗不明白吧。

  怀着对作者的好奇和佩服,我又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整本书。不知为何感觉好像受到了鼓舞。我不知道父母与朋友相处的时候是怎样的,他们都是严肃认真的人,我想象不出他们“大人”间调皮玩笑样子。我以为到了五六十岁,就会变成安于现状消磨时光的中老年人,不复少年时的顽皮机灵。看到作者这样活蹦乱跳,我一下子就放心了。以后的我应该也会是这样吧,即使不再年轻,也依然积极生活,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二):做个段子手可能会更好

  做个微博段子手可能更好

  你也是蘑菇吗?

  抱歉我不是。

  一开始书名吸引了,并且对于精神方面东西比较兴趣。书的开头还是不错的,但是随后的内容显得不伦不类,不是科普精神类疾病,也不像故事,更像一个个微博小段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这书我花了钱的!所以要读完!

  节选一些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地方分享给你们,本书不推荐阅读

  选自该书第四章 再见,205床的诗人

  “《十万个为什么》

  “啊!

  “大海啊,你这么蓝,这么咸,你家里人知道吗?

  “祖国啊,我的母亲,您儿子至今单身,您就真的不着急吗?

  “黄河啊,母亲河,您和祖国到底谁才是我的亲妈?

  “书籍啊,知识的海洋,难道我蠢,是因为不会游泳吗?

  “念完了,这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地理篇,怎么样?有没有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意境?”

  “不是说十万个为什么吗?为什么只有四个呢?”

  “没关系,主要是意境,谁在乎多少个啊。”

  “不错。”

  “可我觉得,我这首诗还有点儿欠妥啊,但是说不上来。”

  “已经很不错了,那什么,我可以走了吗?”

  “诗无完诗,你给提提意见吧,说了我保证不缠着你。”

  “我觉得第三句,‘黄河啊,母亲河,您和祖国到底谁才是我的亲妈?’改成‘黄河啊,母亲河,我的爸爸去哪儿了?’比较结合当下,而且言语间流露出一丝小孩子的顽皮和对父爱的渴望。”

  “太棒了,就依你的。”

  “我可以走了吗?”

  “去你的吧。”

  2014年6月12日12时15分

  “嗨,郝医生,咱们又见面了,很高兴见到你。”

  “有多高兴?”

  “高兴得体无完肤。”

  “这词用得真好。”

  “郝医生,我写了一首诗,念给你听好吗?”

  “我要去吃饭呢。”

  “没事,诗歌是精神食粮,李护士听了我的诗,都没觉得饿。”

  “你是说你的诗能当饭吃?”

  “不是,是她吐了。”

  “再见。”

  “欸?别走啊郝医生,别走啊,着什么急啊?算我求你了,就听听我的诗吧。”

  “是我求你,我真饿了,吃完饭再念好吗?”

  “你是这里唯一懂我诗的人,不给你念,我也没有心情吃饭,寝食难安焦虑烦躁,对康复影响很大不是吗?”

  “好,你念吧。”

  “这次我写的是《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篇。”

  “嗯,赶紧念吧。”

  “嗯,我稍稍酝酿一下。

  “《十万个为什么》

  “啊!

  “屎壳郎啊,如果你饿了,会吃自己的吗?

  “长颈鹿啊,你的犄角发射了Wi-Fi,为什么不告诉我密码

  “穿山甲啊,你这么能挖,是蓝翔技校毕业的吗?

  “企鹅啊,如果我忘了QQ密码,还能找到你吗?

  “念完了,怎么样?有没有表现出对世界的探索和对知识的渴望?”

  “嗯,这诗不错。”

  “还有呢?”

  “没了啊,就是很不错啊。”

  “你不给我提点儿意见?”

  “提了意见可以去吃饭吗?”

  “当然啊,不能为难你。”

  “好吧,我觉得,‘长颈鹿啊,你的犄角发射了Wi-Fi,为什么不告诉我密码?’这句表述得不够全面草原上还有很多动物有犄角,它们都可以发射Wi-Fi,为什么你偏偏问长颈鹿呢?”

  “那你说应该怎么改?”

  “我觉得改为‘长颈鹿啊,为什么犀牛、羚羊、大水牛都有Wi-Fi,而你的信号最强?’比较合适。”

  “那到底为什么啊?”

  “因为长颈鹿的Wi-Fi信号塔高啊。”

  “绝了,太棒,真佩服你。”

  “那,我可以去吃饭了吗?”

  “去你的吧。”

  2014年6月13日12时15分

  “嗨,郝医生,这么巧,怎么一到开饭时间就遇到你啊?”

  “对啊,我也想问你来着。”

  “郝医生,我写了一首诗,不如念给你听好吗?”

  “念吧。”

  “咦?你今天不吃饭吗?”

  “要啊。”

  “为什么你不说先去吃饭?”

  “说了能走吗?”

  “不能。”

  “所以,我为什么要说?”

  “你真好。嗯,上次我写的是《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篇,这次我写的是人文篇。”

  “知道了,赶紧念吧。”

  “嗯,我稍稍酝酿一下。

  “《十万个为什么》

  “啊!

  “护士啊,白衣天使,既然是天使,为什么头上没有光圈?

  “老师啊,你就是蜡烛,燃烧了自己,为什么没人打119?

  “战士啊,最可爱的人,你这么可爱,子弹就不打你了吗?

  “丘比特啊,是我的身躯不够伟岸吗?要多高,你才能射中我?

  “念完了,怎么样?有没有对生活的迷茫现实惆怅?”

  “你这样写,会不会太诋毁别人的职业形象?”

  “我这也是为了揭露当下的医患矛盾教育弊端和国际局势啊。”

  “就算有也是体制问题,和职业没有关系啊,总体来说不够正能量。”

  “好吧,那你说应该怎么改?”

  “说了就能吃饭吗?”

  “那必须的,我保证不缠着你。”

  “好吧,我随意改改。

  “护士啊,白衣天使,既然是天使,带我飞好吗?

  “老师啊,你就是蜡烛,燃烧了自己,求消耗了多少氧气

  “战士啊,最可爱的人,你这么可爱,真的是男孩子吗?

  “丘比特啊,把箭丢了吧,你敢换成火箭筒射我吗?

  “改好了,就这样吧。”

  “真是太棒了!”

  “有多棒?”

  “棒得惨绝人寰。”

  “这词用得真好。”

  “过奖过奖。”

  “那,我可以去吃饭了吗?”

  “去你的吧。”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三):调侃的力量

  精神病人正常人思维仅仅差几微米,可以说非常接近,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是天壤之别正常人正常能够生活感受到生活的喜怒哀乐,精神病人则深深的陷入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想逃离却不能发觉出路,陷入,陷入,陷入,完全陷入,以致阻断了和正常世界的正常联结,或者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然后做自己王国主人

  我们大多数的人,所感受到的一些精神问题,大部分可以说是情绪问题,只不过又是会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这些情绪问题如果的不到合适的解决长期以来就会引发精神问题。说到底还是一种如何面对生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如何才能是情绪不长期泛滥?如何使自己尽量处在好的情绪之中?,,,,,,

  调侃可谓是一种极好的方法,既能愉悦自己又能使大家高兴,让自己的情绪处在一种欢乐之中。调侃能化解尴尬,能活跃气氛等等这些就不用说了。关键它就像是精神的滑剂一样,养护我们的精神,使我们不是那么的紧绷那么的一条筋。

  有时生活确实是那么的无奈,让人无可奈何,而调侃就是最好的方法了,能让人乐观面对现实

  这本书确实是一个段子手写的段子集锦,天马行空的调侃,不依据实在,完全是为了调侃,搞笑,但是搞笑之余还是传递出一些关于精神病的知识,讲了一些道理,而且里面的段子确实让人捧腹大笑,感觉是那么的有趣,顿时让人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的有趣。

  是的,我们可以不依据现实,不依据逻辑来谈话,有趣是多么的有趣,死板是多么的沉闷。而且可以闷到你成为精神病,成为一个闷葫芦,这就断了和世界的联系,也就断了生活的乐趣

  所以说语言风趣幽默至关重要的,说不好就变成遗言了。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四):你也是蘑菇?

  关于书名,其实是一个老套的笑话

  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着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潮湿黑暗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不过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专家都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都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有天一个心理学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学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

  纵观全书,这是一本供人在茶余饭后看的快餐书,如作者所说,是一本适合在上厕所时读的书。38个精神病人的脑洞故事,其实就是38条长版微博,与薛之谦在微博上写的段子类似,幽默,让人发笑,这其实从书名这个老套的笑话就可以得知。有一点比较好,在让人发笑的同时,能让人了解“幽闭恐惧症”“瓦拉赫效应”“维特效应”等等是怎么一回事

  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A Journey To The Psychosis World,We Are Just A World Apart。在精神病人的世界中,或许有一个很美好的世界,不过在那个世界只有他们一个人。他们或脆弱敏感,或疯狂偏执,但他们的内心一般都是纯粹的。在他们那些被常人看来不可思议想法背后,隐藏的往往是无穷无尽孤独

  就论及精神病人这个角落的群体而言,这本书与高铭那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一个将近六十岁的人,还能用贴合当下潮流的语言叙述方式,透过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折射当下繁华喧嚣都市年轻人心里的脆弱与不安,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可爱的老头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五):平常中带出知识

  作者从生活的生活的角度,用幽默诙谐文字解释了许多较为常见但又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精神性疾病,吸引读者一步一步的读下来,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有人拿此书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做对比,可能因为书名与后者文中的一个精神病患者小故事有关。但是这两本书完全是不同风格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描述的可能是真正的精神病人,每个人的表现都非常异于常人,属于人们口中意义的“精神病”;而《你也是蘑菇吗》是从普通大众的角度来讲述,在现代压力较大的现今社会中,人们遇到的各种症状,如抑郁症、焦虑症、交流障碍症等等,这些症状也许我们周围的朋友或者我们自己都或多或少有点,作者从自己周围的故事可以展开讲述,并提供了一些有帮助的解决办法,非常实用,可以读一读哦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六):有点意思

  这算是好玩儿的一本书。作者就是微博红人“安定医院郝医生”,安定医院是北京的精神病院,所以这个梗估计只有北京人,或者在北京生活过的人,才抓的住。

  作者以郝文才自述,把自己定位成精神病院主治医师,五十七八岁,处女座。但行文和表达太不像一个年近花甲的作者。

  书里面通过千奇百怪的患者和邻居的故事,来展示各类精神病和神经病症状,当然,也有不少是看似正常人会患上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故事读起来不觉得可怕,只觉得幽默,好玩儿。

  多年前,读过一本很有名的关于精神病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本比起来,这个显然故事性更强些。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七):我不是蘑菇,我是尴尬的扁桃体

  不得不说,郝医生贫嘴贫的我很尴尬,尴尬的扁桃体都出来了。

  我觉得写得最脑洞、最天马行空的一段,就是下面这段:

  暗杀小组丧心病狂,抓住一条哈士奇威胁我,如果我再动一下,他们就给哈士奇喂五仁月饼。最后我妥协了,和哈士奇一起被绑在石柱上,杀手引燃了炸药夺路而逃,在炸药引爆的千钧一发之际,我撅着屁股夹破痔疮,用喷出来的血将火焰浇灭。痔疮血像除夕夜的烟花一样绚丽,染红了整个天空,而这种通过爆米花机改装过的炸弹威力巨大,能直接爆掉半个地球,引力的失衡会让太阳系所有行星装的跟八宝粥一样。

  除此之外,基本全是扯淡,而且是扯得过度。例如写微电影那几篇,感觉李护士、老周、李大厨真是用生命在胡扯,这不叫天马星空,这叫凑微电影,不,叫凑字数。

  不过,书中对于各种精神病状况的描述,还是有点幽默感人令人印象深刻的:

  例如患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董珍姑娘,作为她的“丈夫”,小杨为了病患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不仅要牺牲时间,还要牺牲“色相”。

  例如郝医生自己的拖延症,写的跌宕起伏、各种计划,最终却抵不过心中拖得一刻快活一刻的冲动,最终的最终,还算是没有完成任务。

  例如公交车上3岁的自闭症小孩亮亮,大家齐心协力献爱心的故事简直令人感动的一塌糊涂,亮亮最后打招呼的行为希望是他好转的证明。

  儿童自闭症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杭州一对十分恩爱的高知夫妇,在确诊儿子患了自闭症之后,妻子即暗下决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即使走遍全国,也要为浩浩寻找最好的医生,治疗到底。”但是自闭症不仅是对孩子的折磨,更家庭也会造成无尽的伤害,最终5年的治疗无效、掏空家底后,丈夫实在忍受不了每天回家都是空巢的折磨,选择离婚,但是却愿意继续把自己每月的大部分收入给孩子治病的故事,让人唏嘘。

  所以,我才觉得这本书还是有意义的,让大家认识到各种病症,不仅能够让大家提前预防,从亚心理健康的状态中自我拯救出来,更是要对精神病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关怀、而不是让他们更加紧张的恶意。

  看完书之后,还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安定医院郝医生不是北京安定医院的执业医生,微博头像也是用的别的医院医生的,但是书的故事性中,郝医生应该是在精神病医院工作或者工作过的,也许是像书中的卢保安一样,只是见惯了医院百态的旁观者。

  还是希望真正的安定医院的好医生们,能够出本不以脑洞为卖点,但却能够有趣的科普各种精神疾病的书籍,至少也许能让大家更包容一点,也许能治愈一些焦虑狂躁症。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八):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这是我看过的关于精神病故事最精彩的书了,开始怀疑起到底谁才是精神病了,好想跟他们多接触一段时间,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

  ◆微博人气作者安定医院郝医生首部关于精神病人的脑洞故事集,讲述精神病院离奇,哭笑不得的精神病院日常,全面揭开精神病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作者历时经历10年,5年整理,3年写作,终成这部著作,超一流设计,精美印刷,带给你阅读与精神双重完美体验。

  ◆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精神病人的真实故事,同时也是折射当下正在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心中的那些脆弱与不安,如果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要惊慌,不要气馁,我们都曾经历痛苦与迷茫,愿本书带给你丝丝温暖,安抚你每一个不安的夜晚。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九):人人都是精神病

  关注这个博主很久了,应该快两年吧。那时候天天写段子,挺逗的,可谓是段子届的泥石流,一直把他当段子手,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就是那个精神病患者@小婷562 ,是博主科普的同时联系的当地的机构(也有可能是扩大了事件的影响)最终让小婷得到救助,那时候觉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博主,后来发现他那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其实是实用的,也扫除了很多关于精神病的知识盲区,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我们太匮乏了,这本书我第一时间订的,收到后一晚上时间看完了,和我想象中差不多,段子满地,嬉笑怒骂中尽显世态炎凉,夹杂的精神疾病的科普不多不少,很说病态的心理大家都有,只是一个度而已,人人都是精神病吧。怎么说呢,有些时候,笑也是一种治疗。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十):泡沫中的彩虹

  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场追逐泡沫中的彩虹,给自己一些期许,才能勇敢的走下去。

  看过天才在坐疯子在右,所以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多小蘑菇。其实我也是蘑菇。躲在太阳的背面,

  “茁壮”的成长。好想有天可以像向日葵一样,沐浴春风阳光。

  而当打开这朵小蘑菇的时候,才发现,作者其实很用心的在写一些故事。但是很遗憾,总感觉有点画

  蛇添足。如果拿天才在坐疯子在右来比的话。后者就像一杯酒,回味甘甜,而前者就像一杯水,平台无

  奇。也许真正的精神患者是和蘑菇里的一样,普普通通,而非像天才疯子那样惊险刺激。

  平淡抑或甘烈都是生活最好的安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也是蘑菇吗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