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山羊的胡子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24 21: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山羊的胡子的读后感10篇

  《山羊胡子》是一本由朱庆和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羊的胡子》读后感(一):杵在乡村城市的夹缝中

  杵在乡村和城市的夹缝中

  ◎ 东渔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新近结集出版了两本优秀短篇小说集,作者分别是朱庆和与张万新,恰恰他俩有很多共性,既是诗人同时也是小说家。相比较来说,张万新的小说富有传奇色彩,也不乏现实意义,而朱庆和的小说更多的来源个体经验,更着重于现实主义。朱庆和很早就混迹于南京文艺圈,受到韩东等前辈的大力推介。朱庆和的诗歌,来源于生活细微处,毫无繁杂意象的堆砌痕迹,他的小说也是遵循于此,很接地气,除了叙述技巧稍有婉转,从没有宏大背景累赘,亦无魔幻曲调,只在生活中挖掘素材,现实平淡故事里透着隐忍的解读。

  朱庆和的乡村也是我们的乡村,临沂那方沂蒙山河,是一个盛产故事的源头,每当体会到他的小说里人物融合着山水气息,临沂乡村就活灵活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很多作品都是朱庆和离开乡村来到城市以后,再次回首过往,重新审视自己的乡村生活而筑造出来的,他将那些深埋在心底的故事翻卷出来,慢慢色,变成他心中的样子。当他离开乡村来到城市,个人经验紧跟着书写到“城里”的背景,这算不算“乡村文学”的变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庆和在乡村与城市的夹缝中找到了那个契合点,抚触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并将它呈现出来,用文学的形式渲染,这也印证了文学当代性的功能化。

  《山羊的胡子》是一本出色的小说集,在朱庆和平淡的叙述中,也不失生活的大温情,好似波澜不惊河水下面是涌动的激流。那些人物也是平淡的,或是乡村孩童,或是迷茫青年毕业生,或是小职员,他们彷徨无助,或者牵绊于性苦闷,他们面对生活需要找到一个出口,用一种精神状态对抗着社会。朱庆和也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刻画“我”的心理,给读者明显的代入感,特别是青年读者,很容易深入故事成为某个角色,找寻到青春印记

  当素材来自于自身的生活,作者便能细致地刻画出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朱庆和在时而严肃、时而戏谑的刻画当中,恰到好处地呈现了生活的寓言价值。比如小说里写到,死去的父亲快乐判给了“我”,而“我”却无法保住判给“我”的那份快乐。在物质与精神的取舍间人性经受了考验,小说的寓言性也使得现实更加赤裸裸。

  朱庆和是现实的发掘者、记录者,甚至是领悟生命禅师。他汲取了粗砺的生存表象之下,触动内心深处的那一部分,那些留存在精神缺口上的细微点。他将细腻的触角伸到人伦感情各个领域亲情爱情友情都有涉及,细节处的唯美忧虑永恒主题,他的人物在世俗的裹挟下,生存困境的挤压中,缓缓苏醒,找寻一个立足之地

  我们往往热衷于追寻“隐秘伟大”的东西,诗人正是这条道路上的先锋探寻者,朱庆和在粗砺的笔下埋伏着敏感心灵,又像他的诗所带来的缱绻感:

  《我的家乡盛产钻石

  有人看见我姐姐

  拿钻石玩石子游戏

  姐姐告诉他们,

  山上多的是。

  在山上,他们

  果真看到了

  闪闪发光的钻石。

  他们弯腰捡走,可一到家,

  却发现那不过是些普通石块

  所以说,在我的家乡,

  那么多的钻石,

  基本上没什么用处

  2005.5.29

  诗歌运用了陌生化的处理效果,石子本身就是石子,“钻石”是属于用心之人的。我们一路奔走,我们捡拾的石子并不起眼,生存之道就是取舍有之,因为我们迎来失去的都会付诸流水。他在诗歌里布置的隐忍,也在小说里牵连着,文字里透着一种宿命感。所以他会说,“人的孤独是命中注定的。”、“仅仅让道路带走/仅仅是两手空空。”

  他说,“通过浅尝的写作,我对世界怀有的惶惑乃至绝望心情,得以舒缓和抚慰,同时也让我获得了对这种心情的理解。尽管那抚慰是短暂的。”这个说法充分暴露了心灵,一个作家首先必须是真诚的,其次才有更显诚意的作品。

  《山羊的胡子》读后感(二):疾行的人,请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疾行的人,请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评一部有关人文关怀哲学小说《山羊的胡子》

  《山羊的胡子》读后感(三):那些短暂的抚慰

  朱庆和的小说里有个算命的人。实际上,在《鹿燕平》里,先后出现了两个算命的人,这两个算命的人面目都不甚清晰,但是算的命都与生育有关。鹿燕平和彩虹相亲的时候,告诉后者,“我本来还有两个姐姐的,可惜夭折了,一个三岁时死的,一个四岁时死的,算命的说俺娘没女儿命。”到了小说的后半截,另一个算命的也出现了:“……结果他(鹿燕平)再也生不出来了,因为三丫头一落地,计生办就让医院给他做了结扎手术。以前他曾找算命的算过,说他只有女儿命,没想到这么灵验。”

  而在《我为什么不吃馒头》里,郑文白(我爹)一家遇见了两个算命的,并且算的命也都与生育有关。这两个算命的,一个是我爹在柳树底下遇见的一个算命老头,一个是母亲姑娘时候村东头的郭瞎子,和《鹿燕平》稍有不同的是,关于算命的人的描写和细节丰富了一些。算命老头对我爹说,“你以后会有四个儿子”。郭瞎子则说我母亲“命中没有闺女”。结果,“自从我母亲嫁给了我爹,便一口气生下了八个孩子,五男三女。其中,三个女儿都夭折,扔了或埋了。此时,把算命老头与郭瞎子两人的话一对,真的很契合,似乎天应一样。”再琢磨,算命老头说是四个儿子,那么“五个儿子定要死一个了,……我爹不禁打了个寒战。”

  在这样一个让人深感无力而不得不顺应的前定之下,夭折、结扎等细节也随之反复出现。同一个作者的不同小说中,反复出现这些相似材料:算命的人、命中注定的夭折(死亡)、荒谬的结扎等等,其中的意味也许是值得追究的。一方面,这也许说明了这样的材料是植根于朱庆和个人过往的生活经验的,甚至已深入其骨髓,另一方面,这样的材料也自然折射出朱庆和对于人生命运乃至文学的看法

  在个人的创作谈《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中,朱庆和说,“我从试图写作到今天,使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它首先于写作者本人是有益的。排除世俗的认可,这种有益完全是一种心灵上的东西。我的性情里面更多的是一些软弱,它使得我犹疑、懒惰喜欢幻想和游弋,并把我围困其中。通过浅尝的写作,使我对世界怀有的惶惑乃至绝望的心情得以抚慰,同时也获得了对这种心情的理解。尽管那抚慰是短暂的。”

  面对生活和文学,朱庆和的姿态也许可以用卑微二字来形容,他并不尝试超越或拔高什么,而是努力回到叙述本身,回到小说本身,回到生活本身,以最大的耐心呈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不可思议的吊诡之处。在《老三身上有把枪》、《父亲和山羊》 中,老四的鬼魂,一个被算命老头提前剔除出郑家的全知叙事者,他的目光焦灼地跟随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在他的父亲暗暗念叨“五个儿子没一个省心的,除了那个被人称为‘小罗成’的老四,聪明,长得又好看,可惜淹死了”的时候,这个鬼魂就在黑暗中亮了一下,——但也只是亮了一下而已,他无法让他的父亲活得更久,也无法让他的兄弟过得更好。这样我们就发现,在朱庆和的小说中,即使鬼魂能够不时出没于人间缝隙,悄悄打开他们灰暗、悲苦生活的一扇门,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却也根本无力或者不可能改变些什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朱庆和本人在写作中,其实也一直努力在恪守着一个不改变、不介入的原则

  正如朱庆和本人在《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中所说,“写作应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是直接呈现,应该是排除技巧的,排除观念的,排除精致的,排除无懈可击的,就跟生活一样那么自然。” 当然,就在这样的排除和呈现中,朱庆和“对世界怀有的惶惑乃至绝望的心情”得以被短暂地平复和抚慰,同时,他卑微而又坚定、明晰的文学姿态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集市讲述的是玉娥和玉梅姐妹在集市上重逢的故事。兽医站老关的前妻玉娥,与他离婚后,丢下儿子建设嫁到山区去。身有残疾妹妹玉梅却在父亲的主张下嫁给老关,育有一子建春。如今玉娥无法忍受山区的贫苦,回到了小镇。在集市上被赚溜子(小偷)偷去钱后,玉娥遇见了妹妹玉梅和她的儿子建春,却没找到自己的儿子建设。小说的最后,玉梅和建春钻进玉米地去抓跑掉了的小猪崽,玉娥则留在了集市上,看见两个青年抓住了一个赚溜子在打,有围观者议论:“看脸好像是兽医站老关家那大小子(注:即建设)嘛。”然而,面对这可能的重逢,玉娥的反应却是:

  玉娥看了一会儿,就退出了人群。她觉得这地方好陌生,陌生的集市,陌生的人群,就像她从没到过这地方。她提着篮子继续朝前走。篮子里有鸡蛋小人书和烂桃子

  这样的反应多少让人感觉意外,让人意外的还有作者朱庆和,在这篇小说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没有失去叙述的耐心,纯然白描这毫无逻辑的、让人绝望的生活,绝不介入人物的命运——此时,他在叙述中的冷漠冷静简直令人发指,然而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和文学本身的尊重呢?

  是的,朱庆和似乎懒得或拒绝升华什么,他也不在乎小说是否无懈可击,而只在乎能否呈现漏洞百出的生活的真相。关于他的小说,一个特别的阅读体验是,他的小说常有上述的一种反逻辑的意外,除了《在集市》,《贫贱哀怨》、《父亲和山羊》以及《没有缝隙的时间》、《我无法保持住判给我的那份快乐》、《假山》等等,也都是如此。有的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两句话,小说的方向发生戏剧性的转变。当然,这样的戏剧性或者说反逻辑的意外,其实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

  在《徐立在松城的短暂时光》里,徐立跟随陈由回到后者的故乡小城,两个结婚才一年的人,却已经仿佛互生厌倦。在她的身边,陈由对她的背叛和厌倦已大张旗鼓,毫不遮掩。然而,当徐立一个人站在陈由父亲的坟前,“把坟上的野草枯枝败叶清理掉,又在四周采了一大把野菊花,放到了墓碑前”的时候,我们却也能在那一瞬间感到一种温柔的东西——我们姑且勉强称之为是“爱”吧,哪怕它是那么可疑,是那么的短暂和无力。然而就是这短暂和无力的爱,让我们的心灵在那个片刻被打动,而一下子变得柔软。是的,让人绝望的生活就是这么反逻辑,时时也会给予我们一些短暂的抚慰,然而我们身处其中,往往是不辨其方向,只顾掩目前行。——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命中注定的绝望一定会与生活同步前行,我们也许该庆幸,在这永远不会中断的绝望中,尚有如朱庆和,写下小说,给予我们短暂的抚慰。

  (注:本文部分内容改写自拙文《在秩序传统之外》,载《今天》2015年冬季号。)

  《山羊的胡子》读后感(四):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

  朱庆和要出小说集了,我很想写点文字,替他吆喝一下。

  我和这个人素不相识,网上网下也从未打过交道。但他在新浪的博客,我时不时会去瞄一眼。他所有的小说和诗,但凡见到,我都会第一时间找来拜读。一句话,我是他的忠实读者,脑残粉那种。

  老实说,能享受这种待遇中国作者并不多,我看电影挑,看小说其实更挑。好的小说作者,在我看来也分几种,有的人会让你高山仰止,感觉永远不可企及。还有的人,则相对亲切一些,会激起你也想要来写的欲望。朱庆和于我,就属于后者(顺便说一句,他的小说里,“后者”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他的文字好像总能恰到好处地唤起我沉睡的记忆,因为意犹未尽,所以心向往之,是那种需要跟着附和补充几声方才痛快过瘾的亲近。

  当然了,真正抱着接近的目的而写,又是一件颇伤脑筋的事。冯小刚谈刘震云的写作时说过类似的话,看了之后觉得自己也能写,但等到贴着他去写了,才会发现,那就是横亘在眼前的一座大山,怎么也绕不过。

  豆瓣的朱庆和小组是我创建的。当时在组内贴了他的一些小说,有人发来豆邮问我这人是谁,写得这么好怎么不出名,我看了也很高兴,但有些事就是这样,写作发表向来都不是一件纯粹的事,或许文学旨趣与姿态早就决定好了这一切。现在他要出书了,我只能把那些小说悉数删除,想看的还是去看书吧。

  这本书我也尚未见到,但看目录,书中篇什并不陌生,绝大多数都读过。这些小说,是我混论坛这些年一篇一篇收集到的。早些时候,它们多半来自“橡皮”“他们”论坛的帖子和网刊,橡皮甚至为其制作电子小说集《微光》。近年的一些新作,则多半来自他自己的博客,此外,大概还有微信公众号“反常”和“这里有诗”等不遗余力的推荐。

  个人以为,节制和准确是朱庆和的语言特点,沉重和虚无,则大概算是他的小说母题。如要简单分类,他的小说内容约摸可以分为两块:苦难麻木的乡村生活和苦闷压抑的城市生活。换言之,他的小说总是专注于苦难,但需注意,苦难并非苦大,也不仇深,他笔下的残酷是客观冷静的残酷,或者说,就是残酷本身。他往往不写前因后果,只致力于眼前当下。他习惯于用一句比喻作为总结,这样的比喻,往往精炼独到,奇妙得类似于通感。

  再说细一些,朱庆和的小说当然也离不开叙事,但他的重点往往并不在所叙的事上,他的拿手笔触是纤毫毕现的白描,生活细节的片断化是其叙事的一个主要特征,这种细节片断多半仰赖于作者的个体经验,其着重描摹刻画的,是环境和人物的关系。但在这样的片断里面,总能让人看到生活的纵切面,毫不夸张地说,它有人情,有世相,还有时代。一言以蔽之,所有的道理尽在其中:

  《微光》写得无欲无求,画面感却是极强,好比一曲《轻飘飘的旧时光》。

  《在集市》像是一幅工笔素描,它貌似画虎画皮,但又笔笔见骨。

  《徐立在松城的短暂时光》极尽朴素留白,每一个句号背后,都有一声叹息。

  《鹿燕平》是传世名篇,我觉得能写进文学史。

  ………

  最后一点忠告,朱庆和的小说未必适合所有读者,但所有有志于小说写作的文青都应该找来看看,他的写作确实有别于各种所谓主义的条条框框,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天空。退一万步讲,起码它能让你知道,原来当代南京写得好的作家,真的不只限于苏童、叶兆言和毕飞宇这几个名字。

  《山羊的胡子》读后感(五):那些头顶灰雾者的命运定局

  四十多岁的朱庆和终于出版了人生的第一部作品集。

  在此之前,朱庆和一直断断续续地写着他的诗歌和小说,二十多年来,作为一个自我边缘化的写作者,他始终都无法企及著作等身的高度。究其原因,一来,他的写作路径、叙事风格绝对是有别于一般的作家,称之为“非主流”也不过分;二来,在英雄叙事和大人物叙事的文学传统下,朱庆和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的笔墨从来都没离开过那些卑微、落魄、将日子过得泛不起半点波澜的细民们。

  可以想见,在这本短篇小说集《山羊的胡子》里,朱庆和着力呈现着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群虚构人物,他们有的生活在乡村,有的蜷居在都市,也有的从都市回到乡村省亲访友、从乡村辗转到都市工作或投奔亲朋,但不管身份如何、处境如何,不管脚下踩着的是泥土地还是柏油马路,但都无一例外地头顶着一层驱之不去的灰雾。比如《在集市》里的玉娥,跟饭碗随时都可能端不稳的兽医老关离婚,为的就是过更好的日子,可没想到,远嫁的生活越来越糟糕,就算是走投无路回到娘家,遭遇到的也是被父亲撵出家门、被熟人嘀咕瘦得不成样子、被街民们背地里议论自己儿子是个惯偷;比如《兄弟,有什么伤心事》里的“我”,干了几单生意,赚了一些钱,但不一会儿又亏到了一无所有的原点,吃几盘土豆丝、买几个馒头都得掐着指头算准了,而“我”的发小陈朝辉,从小条件优渥又考上了大学,可竟然被情敌拍坏了脑袋,只能沦落在工地看料,就连对过去那个“勇往直前的年代”也记不起来了;又比如《出路》里的徐老太,一个人住在松河,只能靠没日没夜地寄居在小卖部广场的人群里来打发时间,原本都已经计划好去学校门口摆个小摊的她,突然就开始神经过敏似的对人哭诉,讨伐小鹿妈到处传播她儿子贩毒被抓的事,再接着就是走向了无助的绝望以及终结绝望的死亡。

  除了这篇以“出路”命名之外,书中还有一些小说的题目,比如“微光”,比如“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条奔涌的河流”,望文生义,似乎都是说逆境被打破,人生迎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题目之外,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朱庆和,道出的却还是那些“毫无出路”、“毫无微光”的人生,他们要么是已经习惯和沉溺于一种低落的生存状态,无欲无求,混着日子过;要么就是内心虽然也曾经奔涌过河流、遇到过扭转情绪或者改变处境的突破口,但稍一抬头就又被打回原型,最终“两手空空”,甚至还沦落到了连先前都不如的境地。死亡、失踪、离婚,这些经常被朱庆和用来定格人物命运的关键性情节,大多都是“水到渠成”,来得一点都不让人惊讶,甚至还可以说,完全就在意料之中。

  这是朱庆和受之于天、赋之于天的宿命观,不仅如此,在《在集市》里,透过老关、玉娥、玉梅三者之间的人物关系,朱庆和还隐约表达了他对于命运轮回的认同和顺从。老关原本是玉娥的丈夫,玉娥和老关离婚后,妹妹玉梅又被父亲做主嫁给了老关,这样一来,先前经常遭受老关醉酒家暴的姐姐玉娥被置换成了妹妹玉梅,人生的境遇就是这么承接和重复着。在姐妹俩重逢之时,姐姐是落魄回乡,很悲观,处境也很惨,而妹妹则比较乐天,虽然瘸腿,却想着“攒俩钱,去把我这条腿垫高一些”;可正如轮回的婚姻经历一样,她们的人生境遇也必然会如出一辙地殊途同归,朱庆和没有点名玉梅的最终命运,但却用她跑丢了刚从集市上买来的猪崽,来暗示着她必然也会和玉梅一样,走入到悲哀陌生的现实处境。

  与这些命运的卑微无奈和永不翻身相对应的是朱庆和波澜不惊的故事和无动声色的叙事,在那些没有大起大落、几乎顺流而下的叙述之中,丝毫见不到朱庆和半点的怒其不争,也找不到任何哀怜和痛苦的因子,他抱着平静甚至是无所谓的态度,来面对这些在他看来不值一提、见怪不怪的伤逝,就好像他在小说《贫贱与哀怨》中引用的自己的诗句一样:“仅仅让道路带走,仅仅是两手空空”(1998.10)。如果非要刨根究底,我们自然也可以从朱庆和的现实生活里面找到些佐证,他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女儿,命运的戏弄没有任何可以改变的余地,他只得默默接受并安置好这一切罢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与这些创作于十几、二十年前的小说所不相映衬的,是这本小说集的序言和导语。在序言《一个无所事事的人》里,朱庆和先是讲述了“每日奔波与劳顿,伴着卑微的呼吸”,讲述了“每个人都是虚空的、孤立无援的”;但到了文章收尾处,却话锋一转,从未有过地忆起了幼年时“坐在田埂上听父亲讲故事,而太阳正奢侈地照着我们”,并称“这样一个简单的情景,至今照亮着我,温暖着我”。这么看来,我们似乎也可以认为,不管头顶的灰雾是否已经散去,至少朱庆和已经不再坚信它们的驱之不散和必然笼罩了。况且,在导语里,曾经引用的“仅仅让道路带走,仅仅是两手空空”,也已经变成了“心中有乐园的人,哪管他两手空空”——如同一首他在11年后创作的诗句,朱庆和无疑已经有了质的转变,认识到了“忧伤不值半文钱”(2009.10)。

  古语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今,正迈入“知天命”之年的朱庆和,却走出了一条“倒退之路”,《山羊的胡子》里的他曾经“三十而知天命”,而到了现在,却奢侈地感受起了阳光。如果还要同样再从他的现实生活里找些佐证,那就是他似乎走出了女儿不幸的阴霾,多年后又孕育出了一个小儿子——无疑,这就是他破除人生灰雾的新的希望吧。(《文汇报》)

  《山羊的胡子》读后感(六):不诗意的一生

  作为诗人朱庆和的第一本小说集,首先让人读到的不是诗意,而是作者观察到的对生活的细腻感触。考虑到作者本身是一位诗人,文字间的朴实和接地气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微微感觉有所不同。虽然文字是糙的,连讲起故事来也有种迫不及待的急切,但读完之后还是可以感到回味悠长,故事里的人物、所思考的内容可能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迷惘。不诗意的一生也许恰恰是我们平凡人所经历的朴实无华的一生,即使黯淡无光也是之于自己充满思考与意义的一生。

  小说集收录三篇获奖作品,《在集市》、《春雪》、《回乡曲》,相比较而言,似乎《春雪》一篇更加精致些,个人也最喜欢这一篇。小说集中几乎都是以乡村为背景的故事,春雪这篇以一个寡妇的生活和心理为切入点,不仅描写了寡妇的人生,还对她周围圈子的关系进行观察,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不必说破,就已意味深长。

  也有一些相当有意思的短篇,比如《我无法保持住判给我的那份快乐》,读起来非常流畅,又有些小小的黑色幽默在其中,结尾处转折恰到好处,稍许无厘头,但偏偏能让人思考其快乐的意义,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有自己的那份快乐?

  朱庆和的小说描写的都是那些在生活中感到困顿的人,多数是关于一个人的个体感悟,读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代入自我,因为尽管与那些人所处的生活境遇不同,但相同的感触却是实实存在的,尤其是身不由己的孤独感。恐怕朱庆和在生活中,也有此种感受,他的家庭给予他生活的压力,和猝不及防就到来的难以接受的现实。在他的小说里,大多都是仓促的结尾,没有悲喜可分,他给予的多是思考,而不是定论,仿佛他也在彷徨,与我们相同。

  如果要我说,我是不太喜欢朱庆和的文字的,刻意为之的粗俗不能称之为接地气,语言的运用似乎还可以再雕琢,讲故事的手法也可以放缓一些节奏,增补一些必要的细节。另外,故事的差异化不大,类似的故事、类似的人物看到后来就有一点疲乏。期待作者能写出多样的精彩故事,也希望生活的小小不幸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好运降临之前,我们亦是幸福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山羊的胡子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