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列车》是一本由梅骁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行列车》读后感(一):透过这座伤城,我仿佛看见了欧•亨利的影子
欧•亨利的小说的典型风格就是“意外结局”,他的小说大部分总在读者“意料之中”,而结局又在读者“意料之外”,常常给人以悲中带笑的感觉。“欧•亨利式结尾”是小说创作的经典,也是给读者的惊喜。我从没料想过,将破案推理与欧•亨利的风格融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惊喜,但我想那带来的阅读体验一定不止“顺藤摸瓜”的快感和豁然开朗的意外,《夜行列车》一书就做了这样颇有意义的融合。
书中可以读到日本小说的痕迹,比如明显带有日式味道的主角名字,甚至“沼津”这座城市的名字。而从具体来看也是可以体会:《夜行列车》中的故事都发生在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它似乎遗世独立,又“五脏俱全”,与外界的沟通鲜有,仿佛离开这座城市就是去往另一个世界,但这里却有大明星,有专门的娱乐报刊和传媒,一点也无孤立的样子。城中的人似乎不多,医院里的护士其实是挺有时间的,没有中国医院中护士那样的忙碌,还可以发现这座城市的火车站并不繁忙,你也绝不会看到中国车站的滚滚人流,所以各个故事里的人生才能彼此交织。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一定要有现实的对应,日本小说里的城市也并非完全契合这样的形象,只是个人感觉更像一些。小说塑造的人物和城市都只为表达出那种喧嚣背后的孤独,热闹中的寂寞,这是一座伤城,笼罩着悲剧的人生。
再从本书的刑侦推理部分来看,小说又不完全是典型的推理风格,虽然也有类似侦探小说的那种视角,通过破案者的角度去观察和叙述整个案件,但也有“上帝视角”和第三人称的描述,还有从案件亲历者的角度去经历整个案件。这本书的优点也在于此,它描写的是发生在这座伤城中的九个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既可以各个独立,又可以彼此串联。因为可以算作独立,所以对于各案件的叙述手法就可以自由切换,每个故事都是一种新案件的体验,而串联起来的大格局又像一个在渐渐展开的谜团,只不过整体的结果并不是明确的答案,而是读者内心对整部书的感想。
而《夜行列车》显而易见的风格则是向欧•亨利致敬。书中的一个故事甚至标题就直接采用了大师名篇的题目《警察与赞美诗》,虽然故事的结局不是原著中那种强烈的讽刺和“苦痛的笑”,却也自有其五味杂陈、意味深长的效果。除此之外,书中故事也都具有“欧•亨利式”的结局,这种最后一刻揭露真相的阅读愉悦真是读者屡试不爽的体验,虽然无法苛求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都能让人拍案叫绝,但是人类寻求新鲜感的欲望的确还是喜欢这种出乎意料的感觉。更出彩的是,书中甚至还运用一种我称之为 “大型的欧•亨利式结局”,也就是不仅在各个故事的结尾有“彩蛋”,还将后续的故事作为之前的彩蛋。这种创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正因为本书将故事都设定在同一城市,人物又相互联系,大型的欧•亨利式结局才有机会构建。
最后,谈一点整部小说的色彩。虽然书中处处可见欧•亨利的影子,但是作者并没有采用欧•亨利微笑的希望的结局,微笑和希望是我们乐于见到的,但是现实可能更多是悲剧和惨淡。无论是《套中人》里精心设计最后成空,还是《黄雀》中尔虞我诈黄雀在后,作者给出的都是苦笑,笑人生,笑人性,结果可能深刻到我们无法笑出,但引发的思考则随夜悠长。我仿佛看见欧•亨利的身影在这座伤城的黯淡灯光中投下,在苍茫的月色中渐行渐长。
《夜行列车》读后感(二):反转的人生
反转的人生
《夜行列车》是青年作家梅骁的最新作品,本书也是一本集合推理题材和犯罪题材的小说,一共九篇文章,看似独立的案件又有着某种莫名的联系,在人物的表面之下暗藏着反转的真相。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心理思想,层层铺垫,在细节上给读者呈现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在剖析人物的爱恨情仇中,展现人性复杂和异变。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城市沼津,每个案件都会涉及到报警,各案件中的人物相互勾连,警官小野在各种扑朔迷离的案件中,一边回顾警察生涯中的经验之谈,一边见识人世中变换的命运。各篇的故事情节前后呼应,不论是设计巧妙的情杀谋案,还是为了金钱利益的诡计骗局,在案件的逆转和反转中,亲眼见到各种人生的跌宕起伏,给读者留下思考人生的空间。
知人知面不知心,横看成岭侧成峰,也许我们表面看到的真相并不是我们真正认识的真相。每个人心的复杂性有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就算是最亲密的人,也不一定真正的了解对方。在青年情侣阿南和彦一之间,彼此恐怕早生嫌隙,你厌倦了我,我也不信任你。彦一想做最后的挽回,才发生雇人假装抢劫,趁机杀人的案件。在警察破案过程中,抢劫案变成杀人案又变成正当防卫,最后真相大白,又变成了故意杀人案,这些离奇的案子了结之后,那个目睹了杀人过程的冒牌警察秋野不仅是证人之一,竟然也是阿南的新男友,我们感叹世界真小,再缜密的计划也会有落网的一天。
终于退休准备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警官大川突遇儿子死亡,在外界儿子是有为青年俊杰,儿媳是贤惠的阿春,育有可爱的大孙子,一家人被当做幸福的典范,谁又知道其实儿子施暴严重,儿媳对儿子的死纵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最根本的死亡是另外的原因所致。儿媳阿春自杀被当做是殉情,谁曾知是内心受不了被揭发的煎熬,不想家庭的丑闻就这么光明正大的曝光,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无尽的黑暗。每个步入深渊的人都有不为人知的想法,那些或明或暗的思想指使着自己做出抉择。
真相只有一个,每一个真相都是人性挣扎的结果。作者对当下的人性进行分析,剖析每个人的自白,给错综复杂的案件中,看到不一样的规则。人固有一死,但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在人性的跌宕起伏中,走好每一步。
《夜行列车》读后感(三):夜色里的真相
人们总是在黑暗中期盼光明的到来,因为无尽的夜总会被黎明的光刺破。而夜色里的真相终有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刻。总是听人说人心难测,人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就像现在看的这本《夜行列车》一样,“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夜行列车》的作者是梅骁,是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签约作者,看他的这本书惊叹于他所呈现出来的故事,他擅长以推理题材剖析人物心理与发展人性异变。这本书九个故事的展现,让我看到了一个轮回。就是别人常说的,天道好轮回,谁会放过谁。看这书里的故事感觉人心是真的难测,人心里装着的爱恨情仇也许会在不经意间会成为作案的真实动机。
就像书里的每一个故事,在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套中人》,这个故事是全书的开篇也就是这个故事作为全书的起点,一起突如其来的抢劫案,演变成正当防卫的杀人案,继而演变成有预谋的谋杀案,这一系列的转变使人看到了人心的真实面目。就像故事里的彦一,因为儿时伙伴给与的不愉快的记忆在经过岁月的发酵后,当初一颗阴暗的种子,经过岁月的洗礼使得他假戏真做,在和阿南求婚成功回家的路上有预谋的杀害了他儿时的朋友。在彦一入狱后阿南迅速的和秋野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子同居,我相信他们是真爱。可我看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就像书里描写的这段话:
“她侧过身来盯着熟睡的他,慢慢皱起眉头,怎么以前没发现他有这个毛病。
男人都会打鼾吗?
她厌恶地想。”
谁能想到秋野后来的死就如同人生之路上的一个齿轮,而阿南的转变却真的令我猝不及防。这一切的一切是否能归结于爱?或许是因为人心的欲壑难填吧!《夜行列车》九篇相互勾连的推理小说一个故事的完结预示着下一个故事的开始,当到故事的最终章时我才会发现最终的答案。恨是人犯罪的理由,可有时候爱也是让人走向深渊的助力。黑暗与光明、天堂与地狱、人心得失也仅仅只在一念之间。
夜色里的真相总能令人不寒而栗,人们为什么总要把爱变成伤害,由爱生恨的犯罪动机是致人死地的根本,可爱怎么就变成了恨呢?而且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不管是书里的阿南还是秋野都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物,而不经意间的蜕变却产生了不一样的人生效果。爱一个没有错,可爱不是把人揉碎,不是鲜血淋漓,不是身首异处。
有时候真相不适合赤裸裸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而真相终有暴露在阳光下的一天。《夜行列车》人世间善于恶的展现,无法掩饰的除了爱意,还有杀意。世上当真再无无辜之人,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做天使还是做人间的恶魔,选择权都在自己手里。是微微一笑的从容善美,还露出森森惨白的牙齿,夜色里的真相,猜不透的人心。《夜行列车》带你踏上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你终会看清夜色里的真相!
《夜行列车》读后感(四):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相爱相杀
以前总觉得故事是最打动人心的,后来才发现不是,因为真正让人又爱又恨的是故事中那些拥有着鲜活儿生命的人。他们迥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既是大时代环境下催生的产物,也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人性善恶的牺牲品,让人忍不住心生感伤。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往今来,一个情字折煞了多少痴男怨女,而又因为情让多少原本善良的人相爱相杀。《夜行列车》,一部剧情大反转的推理小说,讲述了九桩看似无关的案件,但事实的真相却令人不寒而栗。故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而因为这些秘密的出现更引发了了一系列杀人事件。
在“套中人”中讲述的是男主彦一为了挽回自己在女友阿南面前的形象,精心设计一场英雄救美的大戏,谁知道后来竟杀了自己邀请前来帮忙的旧日好友阿仁。可怜,不知真相的众人初步认为彦一是正当防卫,被人拍手称赞。而早已决定和男友分手的阿南终于和其坦言分手,在案件的进一步调查中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原来彦一误以为阿南提出分手是因为阿仁,所以才改变初衷,对其痛在下杀手。而阿南真正的情人却是被阿仁雇来充当帮手的秋野。看,世界就是这么小,人之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妙不可言到造化弄人。
世间的事情总是有因就有果,那些你给予别人的温暖和不怀好意都会化作相应的结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在“将死棋”中同样有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这时的秋野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大明星,而他的妻子阿南却意外失踪了。这可是一个大新闻,无论是媒体还是警局都忙的不可开交,初步锁定嫌疑人乌森,不过苦于没有找到阿南的尸首,只能将人无罪释放。
就在这时,认定妻子被杀的秋野决定自己去寻找乌森报仇,谁知竟死于自己的枪下。结果又是正当防卫,只能无罪释放,而这时阿南的“死而复活”让事件变得更得扑朔迷离,不过最终却因为秋野的遗产继承问题而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但,知道又如何仅仅是猜测又怎能问罪于二人。可是这样的结果,对于曾经在绝望中获得一丝温暖的望月来说,她怎能眼睁睁看着秋野被那对谋财害命的狗男女而逍遥快活呢。于是,她决定报仇,和他们同归于尽。
扑朔迷离的情节,环环相扣的情感纠葛,随着调查的深入,有的凶手成为了受害者,有的受害者成为了凶手。那些复杂的人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总是经不起考验,极端的方式虽然成为了彼此最好的选择,但结果就是争来争去到头来终究一场空。
《夜行列车》读后感(五):道尽现实人性与人生
梅骁的《夜行列车》很吸引我,这本书我花了一晚上时间读完,不禁赞叹作者的文字能力,流畅的笔触写出了相互关联的故事,以故事来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另一类形态,层层迷雾之下,结局在展现,这样的一部《夜行列车》让人性的阴暗面在读者面前暴露无遗。
拥有高智商的“精英”丝毫没有身为人类应有的同理心、价值感,丝毫不把他人生命放在心上,毁灭他人的同时便是自我个体的毁灭。少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多了是人生沉沦的借口。必将对此付出代价。曾看过一套描写同性恋的故事《戴着手套擦眼泪》,如果说这部作品是悲痛与惋惜,为本应美好的生命逝去而警醒世人,那么这本《夜行列车》中的九个故事带给我的则是对生存于这个社会中这些漠视他人生命的人的痛恨了。有句话说得很好:不爱也不要去伤害。
九篇故事,九个延续的人性。《套中人》阿南只因为彦一睡觉打鼾便设计用别的男人摆脱她,而彦一自以为聪明设计一出“英雄救美”,不仅以正当防卫的理由杀掉了彦一认为的情敌劫匪安仁。《套中人》出场的彦一,安仁,阿南,秋野,大川都是和不知 在自以为是的思维圈中,安仁是个无辜者,成为彦一的棋子,秋野成为阿南的棋子,最终走向阿南设计的死局。
《警察与赞美诗》父亲与警察身份的大川与儿子小亮疏离,最亲的人却离得最远,在大川最终想与儿子和解时,儿子小亮死于儿媳阿春之手,又是一出家庭悲剧。石四做为一名暗恋阿春的年轻人,又以自己的道德观念轻易剥夺他人生命,也死于阿春自杀之后。没有底线的人生观带来的是多么可怕的后果。
《漂亮朋友》中千穗是位成功的精英女性,心底的冷酷却伴随着渴求的温暖——来自男性的温暖,束缚他人导致佑树将其溺亡于泳池,而千穗对佑树的设计,不仅使佑树的真爱小瑾死于非命,不肯放手的畸情,局中的千穗,佑树,小瑾均于死中。
《夜流河》中南川为了钱置法律上的妻子尹美浓生命于不顾,而智树与南川的同性之爱,导致智树为了南川不惜杀了尹美浓,倘若没有阿望的坚持,探寻真相,尹美浓会成为又一个枉死者。
《将死棋》终于又回到故事主人公阿南和秋野身上,秋野是位本质善良的人,在妻子阿南的无所追求里,没有生活目标的活着,设计杀人成了阿南的乐趣,活下去的乐趣。在《将死棋》中望月以已之力为秋野报了仇,找寻回了些许正义,是本故事中的一个亮点。阿南与乌森终于为各自的行为付出代价,大快我心。
《黄雀》里小雪、成男、绘美、佳南,若林为了私欲,真正是应了那句古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罔顾他人生命的人最终都以生命的失去为代价。天道如此,报应不爽。
《阿惠Ⅰ》《阿惠Ⅱ》讲述了悲剧的家庭,悲剧的人性,阿惠阿美双姐妹,不公平的对待,一个人不同性格的磨合,如何在危局中的自救。
《夜行列车》是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二位少年男生的承诺,因一方的缺席而成为另一个坚持履约的守护,永岛与高梨适,高梨适为了救出被亲身父亲暴力与猥亵的永岛不惜承受冤屈,这份情怀几个人能做到。世间美好的情感,若能无遗憾的相伴,岁月再艰辛,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九个故事发人深思,道尽现实人性与人生。
《夜行列车》读后感(六):《杀人者,人恒杀之》
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曾经所爱之人的鲜血,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有爱与恨。每一个人都是凶手,每一个也都是救赎者,人心本就是世上最琢磨不透的东西,曾经的海誓山盟转眼就成过眼云烟,曾经的卿卿我我转眼就是刀斧相加,你跟我说,还怎么相信爱情,还怎么去看待每日睡在身旁的贴心人?
本书只有8个小故事,出场的人物却不多,也都在一个小城市发生,看似不相连的案件,看似没有关系的男女,其前一秒还是阳光少年,下一秒就是杀人凶手。上个案件中的无辜少女在下个案件中就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凶徒,看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丝毫不让人觉得突兀,仿佛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我认为这才是最可怕的,比案件本身要可怕的多。
说是推理小说,但我更倾向于本书是一本反爱情小说。书中的大多人物都是为了心中所爱在杀人在犯罪,但是爱不是理由更不是借口,你爱着她,可以为她去杀人,过段时日又不爱了,又为新欢杀掉旧爱,而用的名义还是爱,你的爱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故事看完我也是浑身发冷,现在要是谁对我说一句我爱你,我可以为了你做任何事,我怕是会立刻躲的远远的,不带这么吓人的!
而作者对于杀人手法上也是下过功夫,每个人都看似无辜,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杀人方式,也有着推罪的借口,看着这些随手就杀掉所爱的人面对镜头的无辜,让人寒毛直竖,果然如果现实需要,那么每个人都是奥斯卡演员,也包括你我。
作者的语言功底很厉害,并且知晓轻重,没有刻意的炫耀文字,平铺直述在这种推理杀人案中更显得森然。再加上让人眼花缭乱的插叙、倒叙、反转,拿起书就让我一口气看到低,根本不想放下,并且大气都不敢喘。
爱是作者贯穿本书的一个主题,当然看完却是让人很难再相信爱,这也算是一个反转吧。作者没有强加给你这个观念,但是看完故事脑海中已经不自觉的认同了,所谓爱情,跟死亡一样,跟活着也一样,都没有什么意义,最后不过是虚无。
每个人都有快乐与痛苦,无论是什么身份,生命只有一次,能体验人间百态我认为这是一种幸运,我们只要虚心接受,多谢宽容,少些戾气,何必呢?
我们已经生来就有罪了,何必罪上加罪。
《夜行列车》读后感(七):人
扑朔迷离的“失踪”假案、欲壑难填的情爱谋杀、侥幸逃脱法律制裁却陷落“恢恢天网”的诡计骗局……都在情节高潮与结局反转中巅拔出人性的 恶意,呈现出无法以 “爱与救赎” 回归初心的荒凉人生。
而小野作为所有案件的目睹者,在亲历各色人生的跌宕起伏后,对人世变幻的感喟及人性异变的思索,使通俗推理小说的架构中具有了旨意遥深的人文关怀。
《夜行列车》从封面到故事人名,甚至故事情节充满着浓郁的日式style。封面上,深夜,伴着昏暗的灯光,一列火车喷洒着白色烟雾缓缓驶入站台,两个男人背对镜头默默等待着,身边放着两个行李包,完美契合了小说书名《夜行列车》,一股浓浓的压抑感透过照片扑面而来。封面左上侧,橘黄色的日文片假名书名“ヤコウレツシヤ ”会带给你“此乃日本小说”的错觉。且慢,翻开书,映入眼帘的作者“梅骁”个人介绍会让你哭笑不得,知晓原来“书不可貌相”。而书中随处可见的故事人名“彦一”,“安仁”,甚至故事中的城市“沼津”都透着浓浓的wasabi味。
几个看似孤立的案件,却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就是人性是所有案件的核心,外表善良的人未必心理就光明,而长相丑陋的人却往往心中有阳光。暴力,从来不会写在脸上,也不会让相处的人一眼就看穿,但是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它好过你皮肤上的疤痕和心灵的创伤。
作者在本书中并不侧重于心理的刻划,但对于嫌疑人的表情描写却独具一格,那一笑一哭、一站一坐,正常人与嫌疑人存在着潜在而深刻的联系,比方说,中国人讲究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具有极端的片面性,好像人死了,万事皆空,可以放下面具,抛弃伪装,但是真的事实是,人往拄不甘心自己的寿命终结,更何况经过那么多年的春夏秋冬,已经把终极目标看得很清晰,就不再有敬畏之心。以天堂为诱导,希望灵魂得到升华的,只是宗教的把戏,却不是人性的使然。为了名、为了利,或者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走一遭,他们就更加放肆,更加纠结,更加阴狠,让故事的高潮一而再、再而三。
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曾经所爱之人的鲜血,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有爱与恨。
《夜行列车》读后感(八):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评/《夜行列车》 文/小鱼儿 屏幕上,吴家三老爷的寿宴正热热闹闹布置着,赵大人带着官兵押着投案自首的三元典当行孙掌柜一拥而入。面对曾经的爱人,现如今为自保在酒中下毒欲毒死自己的柳氏,孙掌柜面如死灰,一一列举自己和柳氏共同犯下的宗宗罪案,和柳氏当面对质。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爱妻如命的吴蔚双无法接受眼前的一切,当众刺死柳氏后自尽,孙掌柜也难逃国法追责,作恶多端的两人终于尝到了恶果。屏幕外的我,不禁暗自为这一幕拍手叫好,脑海中浮现一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最近读的一本悬疑小说集《夜行列车》,作者梅骁---一颗文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通过几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真理。 《夜行列车》从封面到故事人名,甚至故事情节充满着浓郁的日式style。封面上,深夜,伴着昏暗的灯光,一列火车喷洒着白色烟雾缓缓驶入站台,两个男人背对镜头默默等待着,身边放着两个行李包,完美契合了小说书名《夜行列车》,一股浓浓的压抑感透过照片扑面而来。封面左上侧,橘黄色的日文片假名书名“ヤコウレツシヤ ”会带给你“此乃日本小说”的错觉。且慢,翻开书,映入眼帘的作者“梅骁”个人介绍会让你哭笑不得,知晓原来“书不可貌相”。而书中随处可见的故事人名“彦一”,“安仁”,甚至故事中的城市“沼津”都透着浓浓的wasabi味。 《夜行列车》共九个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悬疑,探案故事。通过追查事件的真相,探讨人性的复杂。和市面上许多“看了开头便知结局”的悬疑书籍不同,《夜行列车》故事情节不断反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结尾将人心险恶,永恒的利益,兄弟情远胜夫妻情等现代社会的阴暗面血淋淋地摆在你面前,令人细思极恐。 无论是与名著同名的《套中人》,《警察和赞美诗》及《漂亮朋友》,还是来源于象棋“将军”的《将死棋》,又或是取自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黄雀》,章节标题无不展现了作者的别出心裁。读罢故事再品标题,你会发现故事精髓早已浓缩其中,着实可令人细细琢磨,把玩一番。 首先问各位一个问题吧。假设你是一个警察,抓住了一个杀人嫌疑犯,却怎么也找不到尸体,迟迟无法结案。你百思不得其解,尸体去哪了?被肢解?被烧成灰?无论如何,都可能留下痕迹。那么尸体到底在哪呢?一起走进悬疑故事《将死棋》寻找答案吧。 《将死棋》讲述了一个情节不断反转,读罢令人唏嘘不已的现代版“潘金莲”的故事。为了和丈夫明星秋野的专属摄影师乌森长相厮守,并且霸占秋野的巨额财产,阿南和乌森利用娱乐记者和查案警察设下了一个毫无破绽的圈套,成功让秋野“领盒饭”并继承了他的遗产。两人没想到的是,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样,他俩“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秋野的粉丝无法接受偶像被害的事实,选择为秋野报仇,和他们同归于尽。 对于作恶之人,中国自古就有“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等恶人无好报说法。 现代文坛中,法律范畴之外的制裁比比皆是。国内紫金陈的“高智商犯罪”,日本推理作家凑佳苗的《告白》等作品皆是通过故事人物的遭遇告诫读者:千万别犯恶,人在做,天在看,法律无法制裁并不代表其他手段不可以! 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回到文章开头,热播大剧中,害人终害己的例子不胜枚举:出于嫉妒和怨恨,胡家大小姐欲毒死周莹未成,反让她的吴聘哥哥丢了命;沈四海做伪证害得吴家家破人亡,等待他的可想而知……现实生活中,做了坏事现世报的例子比比皆是。三思而后行,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夜行列车》读后感(九):真相会说话吗?
青年作家梅骁的《夜行列车》是一部推理大剧,让人总有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总觉得真相并不远,但是掩盖真相的似乎只是那点点滴滴的蛛丝马迹。
几个看似孤立的案件,却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就是人性是所有案件的核心,外表善良的人未必心理就光明,而长相丑陋的人却往往心中有阳光。暴力,从来不会写在脸上,也不会让相处的人一眼就看穿,但是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它好过你皮肤上的疤痕和心灵的创伤。
作者在本书中并不侧重于心理的刻划,但对于嫌疑人的表情描写却独具一格,那一笑一哭、一站一坐,正常人与嫌疑人存在着潜在而深刻的联系,比方说,中国人讲究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具有极端的片面性,好像人死了,万事皆空,可以放下面具,抛弃伪装,但是真的事实是,人往拄不甘心自己的寿命终结,更何况经过那么多年的春夏秋冬,已经把终极目标看得很清晰,就不再有敬畏之心。以天堂为诱导,希望灵魂得到升华的,只是宗教的把戏,却不是人性的使然。为了名、为了利,或者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走一遭,他们就更加放肆,更加纠结,更加阴狠,让故事的高潮一而再、再而三。
无须为作者的情节设计击节称好,只要你认真去推测,就会发现所谓的几个案件的内在联系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不是必然的联系,更可能是或然性。就拿本书的最后一章《夜行列车》为例,校园霸凌本来就是让人厌恶的、痛恨的,但是在本书中却成为精心设计的情节,是两个心心相印的人欺骗社会、迷惑媒体的手段,这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这种价值取向都是不正确的,好似有个词语叫作混淆黑白。即使是这样,这两个号称是心心相印的人,只能在某一时点阴阳相隔,再多的忏悔与思念都于事无补,这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既不是犯罪技巧,也不是法律敬畏,最多是博得一笑,笑作者的自说自话,自圆其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句诗写出了小说的立意与构思,但是毕竟梅骁的年轻,使其阅历不太丰富,造成讲故事的能力与水平还是与大家东野圭吾有很大的差别,但没有关系,哪位作家不都是从青涩到丰裕的吗?
瑕不掩玉,《夜行列车》值得一读,更适合在漫漫旅途中打发时间,抚古思今!
《夜行列车》读后感(十):人性的丑恶终不敌世事的因果——评梅骁《夜行列车》
梅骁的《夜行列车》无疑是悬疑推理小说的一股清流。
现今的悬疑推理小说,一类是以专业人士为代表,如法医、痕检师、刑警等,写出的具有硬派技术流的破案小说,以各类真实的刑侦技术,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常人所不了解的世界。另一类则是以曲折的情节、迭出的悬念、心理的推导为代表的推理小说。
而梅骁的这本书,则恰恰不同于上述两类小说。倒有点象丁墨的小说,所不同的是,丁墨的小说是以悬疑推理为表,描写人的情感为主。而梅骁的这本小说,将人的情感扩大到人性的角度,没有对感情戏浓墨重彩的描写,而是以对人性的不断追问保持着悬疑性。
本书共有九篇短篇小说,各自均能独立成文,都描写了不同的案件,架空了时空环境,通过一个个虚拟的日本沼津地发生的凶案展现转折。然而,精妙在于,作者使用互文的手法,又巧妙的把这九篇小说又通过不同的元素交织勾连在一起。人物有互相交织的部分,再通过一个警察小野的视角进行穿线搭桥,完成了九篇的串连。
这就比较精致了,国内的罪案推理小说,大多是以一个侦破团队为主线,一本书里描写不同的案件,而不同案件之间免不了加入团队的插科打诨来进行衔接,主线的价值性并不是那么独特,偶也有《真正推理师》那样一本书只写一个案件的。
《夜行列车》则突然了这两类写法,没有着重从侦破人员的视角一以贯之的写下去。而是象电影蒙太奇似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切换,人们之所以只能看到部分的真相,则是因为书中人物的视角不同,等视角不断地切换、扩大、深入,才会发现,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反映,案件背后可能会是另一个案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语言的行文风格迥异于现在几乎所有的推理小说。采用短句、短行、短段,以一种非常低沉的古龙式的语言缓缓推进,却经常能让你感受到意料之外的转折。
书中舍弃了对于破案细节、破案技术的重点描写,简明额要的、冷静从容地不断说明案件的转折再转折,同时以大量的篇幅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描写、人性上的追问、世情上的慨叹,颇有点以散文化手法写作推理小说的味道。
作者的笔调是冷静的,因为本书就是在揭露人性丑恶的一面,没有什么大团圆的结局,只有善恶因果的轮回、不会缺席的终极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