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着你长大的》是一本由刘书宏 / 刘真然 / 王宁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一):一本有禅机的父爱亲子绘本——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
翻开这本童真无尽的漫画书,起初只是当作一本普通的幼儿读物来看,觉得就是描述了一些父子之间以及孩子之间的生活琐事,很有趣而已,并没有深入去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直到动笔要写读后感时,又把书中的内容重新阅读了几遍,才了知这根本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其中充满了各种耐人久远回味的禅机和智慧,只是我们自己太浅薄,一笑了之罢了。
“是啊。”
“原来是真的,我们老师也这样说。”
“对啊,所以小朋友不可以说谎的。”
“就是,爸爸,你看大象,他总说谎,鼻子都那么长了!”。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并不陌生,可能也就一笑了之而已,但“童年无忌”,这就像一面透彻明亮的镜子,把我们的内心照的一览无余。当孩子认真的问我们成年人问题时,我们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孩子的内心是如此清澈干净,他会把我们的话认真记在心中,“原来是真的,我们老师也这样说。”这句话分量很重,在孩子心目中,家长和老师是一样重要一样的威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其实都在孩子幼小的内心种下了一粒重要的种子,这个种子种好了,可以帮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如果这个种子我们敷衍了事,没有认真对待,那么在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错误的见解,对是非的标准也难以正确评价抉择,就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决断了。
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明显强于我们成年人,我们可能听别人讲一番道理,也许当时觉得有道理,但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那么一小会不到的时间就全部灰飞烟灭了。但是孩子不会,孩子会非常认真的记得我们说的每字每句,并且立刻用学到的道理进行修炼,这种闻思修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也是特别要好好保护的。但是当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被我们各种各样正确或错误的见解不断的影响和充斥时,就不知道该如何遵循,不知道哪种是最正确的,也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按照哪种见解来思维和行动时,烦恼自然而然也会越来越多了。
作者用这些非常短小精炼的语言,阐释了这么多平时被我们斯通见惯而忽略的问题。其实教育问题不只是老师和父母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向孩子学习,学习他们的纯真,学习他们认真的态度,更要学习他们能快速学以致用的能力!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是否发现了我们自身的不足,还只是哈哈一笑,或者麻木无反应,只顾低头看自己的手机,这就是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深刻反省的。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小孩子,认为小孩子能做什么,完全乳臭未干,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的思维可能是最直接最正确的也是最完备的,因为他们没有被污染,没有被掺杂,反而看待问题是最透彻的。
“湛然,你怎么可以一边吃东西,一边拉屎呢?”
湛然心安理得的说:“是啊,我就是一边吃东西,一边拉屎啊。”
这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就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但是小孩子心里没有那么严重的分别心,也没有那么多的执着,他比我们平等得多,也比我们放下和包容的多。这些我们不能接受的事情,是因为我们觉得在厕所里面一边拉屎一边吃东西是非常恶心的一件事情,但想想看,都是我们的我执和分别心在作祟,但孩子内心清澈见底,并没有感觉这有什么不干净的,也并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觉得不干净,应该是我们自己内心已经被染污了的缘故。更精彩的在后面:
“那还吃它干什么呀?反正都要变成屎,把烧饼直接扔马桶里不就得了。”
“那倒也是。”
“吃到嘴里是不会变成屎的。你明白吗?”
“我明白,确实是这样。”
湛然强调说:“吃到嘴里就变成屎,那不就成吃屎了吗。”
这一段太有禅机了,妙哉妙哉!我们成年人总觉得自己比小孩子智慧,总是看轻他人,而且随着我们的年龄和成就越来越大,这种傲慢心也会越来越严重。孰不知,只要慢心一起,其实再有智慧都有可能变为愚痴。小孩子的思维是非常严谨的,不像我们成年人,因为过多的功利心,会让我们只注重结果的表象,而忽略对过程的解析。
但小孩子不会,他们的严谨性超出了我们。如果我们把饼干和屎看成菩提和烦恼,在这里也讲得通。当我们心里纯净纯善如佛菩萨时,是不可能有烦恼的,就和我们吃饼干一样,只会觉得美味异常。但是我们是六道凡夫,还没有这样的修为,所以只能是看见饼干时觉得如美味,但是看到屎时就觉得恶心,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让我们觉得恶心的臭屎粑粑其实是我们自己身体产生的,那既然这么让人不堪,又为什么天天为了这个充满污垢的身体而疲于奔命呢?另个一问题是,饼干可以转化为粑粑,而粑粑也是最好的粮食的肥料。这些不都是在不断转变吗?我们为什么又要执着在某一个事项上而让自己的心起波澜呢?为什么做不到处事不惊,境随心转呢?所以不是说事情有好丑美坏,而是我们的心起了无数无数的分别,没有智慧导致的结果。所以与其说我们在教育孩子,更准确的说我们是教学相长,同时成长才对!
感恩作者给我们大家呈现了如此丰盛的教育大餐,让我们在放松开心一笑的过程中,得到了如此多的成长和感悟,不仅可以和孩子共同阅读学习成长,也让我们自身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和孩子一起共同改进!
文:商莉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二):二子小朋友是多么让人羡慕啊
刘二子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享受很高级的教育。这种教育就叫做:看着你长大。听起来简单,好像每个父母都做到了,其实,大部分孩子长大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充分关注,特别是我们小小的心灵,没有人看着它长大啊,我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几乎没有被看到过。我们大都是孤单长大的,不是吗?但刘二子有这份幸运,老爸不只是用眼睛,还用整个心看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到他小小的心里头去。日本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儿童绘本《妈妈,看我》,孩子随时都在呼喊:妈妈,看我!孩子希望被看到,他的一切,从内到外,都想要被父母看到,关注到,看到就是对他最好的爱和回馈,就是他想要的成长方式。所以,看看书中的故事,老爸对二子从身到心的全方位关注是多么稀有难得,二子小朋友是多么让人羡慕啊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三):感动的书
看了这本书,感觉特别亲切,就像发生在我家、你家、他家的小孩儿身上的事情一样。
那么多点点滴滴的,温暖的故事,我已经忘记,但是,这个爸爸写了下来,记录了下来。配上生动有趣的图片,觉得更有意义。 想对作者说声谢谢,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
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变成了一个男子汉,不再那么童言无忌,不再处处粘着我,出门的时候不需要拉着我的手……而且,他更愿意选择和朋友在一起。
将来,他甚至会远走高飞。我能留下的是什么呢?真想当初如果我也把孩子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那是多么美好的回忆。
这次,这本书可以稍稍弥补一下缺憾。谢谢作者。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四):我是与你一起长大的
其实正值备孕期,看到了《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这本书,内心真的很波澜,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妙语连珠都让我忍俊不禁,但欢乐之于,我也在思索如果自己有了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勇气、耐心与毅力去带孩子认知世界,探索新奇。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人生中的重要导师呢?父母随着孩子知识的拓展而不断充盈自己,随着孩子的兴趣广泛而不断开阔眼界;我们在努力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同时,孩子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未知而又充满刺激却温暖的魔幻星球。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他也许会将我们对待生活、对待社会的冷漠与无情重新洗牌,也许一改从前对父母的不耐烦而开始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不管是什么结果,其实孩子的存在都是化解戾气的一剂良药,我很喜欢这本书~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五):《我是看着你长大的》禁不住也要评一评
看标题,很喜欢。勾起我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一个个小故事,简单,平常,却蕴含深刻的道理与人生经历。多希望有这么一位父亲,如此这般陪着我一起长大......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多是听着父母的教诲长大的,他们只是告诉我要听话,要听他们的话,这样才算是好孩子,所以从小到大我认真的听话,不敢逾越,从小到大被贴上了“好孩子”的标签,但我没有真正的长大,没有真正的成长,没有能力去面对这个世界,没有力量去处理一些事情。读完书中的这些小文,深深的被一个个简单平实的文字所串起的小故事感动着,教育孩子真的不是我站在高处,你站在低处,而是我陪着你一起玩,一起疯,一起面对生活,一起面对这个世界,陪你一起成长。我喜欢书中的文字,喜欢书中的故事,喜欢书中的插图,更喜欢这位睿智的父亲字里行间传授给我的育儿经。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六):我们能给孩子什么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作者老刘教我的朴素育儿经
在城市,大多数成年人的轨迹都是——二十出头的日子大学毕业,将近三十岁时结婚生子,猝不及防地就迎来了生命中的孩子。
跟孩子出生前有关的记忆大多是这些——吃叶酸、戒烟戒酒、调养身体;待到怀孕,随着肚围一天天增大,跟孩子发生真实连接就是到医院产检,一月一检、半月一检、一周一检,听听这个小生命的“胎心”,直到最后住进医院待产;或顺或剖,或有麻药或无麻药,“哇”的一声,一个生命结结实实地闯入我们的生命里。
之所以说“闯入”,是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一个孩子。
犹记得坐月子时是这么度过的,给孩子喂奶,她吃得很慢,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他吃完,我胳膊也累了,白天,喂完奶就把孩子交给婆婆;如果是晚上,喂完奶就把孩子给孩子他爸,自己倒头就睡了,因为据说坐月子需要多休息。家人开玩笑:您这样就像奶妈啊!
后来,孩子一天天长大,伴随着家人间跟他有关或者无关的鸡毛蒜皮。
接近三岁,孩子要送幼儿园了,不愿意去,耍赖皮,有一次我把他背到幼儿园,他哭得厉害,我不忍心,又给背回来了,一个30多岁的人向3岁的孩子投降,多少有点难堪,还没辙。
知道书的作者老刘是育儿的行家,就请教了他。老刘说:不能心软,孩子哭不坏的。还是要送回去,孩子要过集体生活才好,要磨他的性子。你到了幼儿园放下就走。我说:老师说他哭得厉害,不让放那。老刘:老师怕担责任。你到了幼儿园就告诉老师,给孩子专门找个角落哭,要哭就放他到那哭,哭累了为止。
我问:啥时候送回去?老刘说:随你。
到底跟老刘学的“狠心”,立马我就把孩子送回去了,如法炮制地跟老师说了一下,放下孩子就走。就这样孩子就乖了。
后来有一段孩子很调皮,因为忙或者出于溺爱,我懒得管他。老刘不知道怎么知道了,有一天从微信转了一篇网文《慈母多败儿》,很多惊悚的例子,大概是那些心软的母亲、老顺着孩子习气的母亲,最后孩子没一个成器的,普遍都比较玻璃心,比如考试失败一次就跳楼自尽的等等。
老刘育儿也没啥神器,熟悉了以后发现就是让孩子多吃苦、多干活,从小生活简朴。看起来简单,其实考验的是家长,你果真愿意放手让孩子经历各种场景,多几个伤疤?舍得让他细嫩的小手干各种活?舍得他各种哭闹,也不屈服给他立即买玩具?舍得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拼命也不给他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显得很穷困?
大多数时候,孩子还没嚎叫,我们的心理防线已被攻破了。我们的爱,还是有很多黏着,舍不得孩子吃苦;我们的心不够从容,装不下孩子的各种任性、哭闹、耍赖;我们也乐简畏繁,把很多事情给孩子包办了,总想着等他大一些再独立?殊不知错过了很多让孩子体验各种人事物的机会。
按照佛家的说法,人的生命是无限的,这一世的孩子,不知道前一世是谁的老师呢?怎么知道他身体里没住着一个老灵魂呢?
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发现自他都不经意间成长了一些。于他,那些故意让他面对的困境,故意让他吃的苦,让他懂得了一点点的感恩,知道惜福,知道劳动,知道照顾比他小的孩子,知道遇到困难自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久之,仿佛孩子的内心更强大了一些;于自己,从忍受他哭闹几秒到后来极限不断放大,后来发现很多时候孩子在假哭在要挟大人。看似越来越“狠心”,其实是心里的包容和真正的慈爱会更多:会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关注他今后的人生面对困难和不如意境界的处理方式;而不仅仅只满足他一时一地的需求......
在这方面,老刘有句很经典的话:“要告诉孩子父母会很快老,不知道哪天就死去了。孩子要好好的,快快长大,好照顾父母”,这是他让我对四岁的孩子说的。
跟老刘学到的是——千万别把孩子当孩子,不然你和他的未来,真的会比较“惨”。
成长过程中也很感动于孩子不经意间给予的回馈,一如《我是看着你长大》一书中湛然和珠珠点点滴滴呆萌的举动。
记得孩子快三岁的时候,一次夜晚背着他独行,脚下泥泞,心里其实有些“发毛”,怕黑,怕他被我整摔倒了。那个稚嫩的小声音突然跟我说“妈妈,小心,路上滑”,这几个字他还说得不太溜,一瞬间,他的妈妈热泪盈眶,还要假装没事。
还有一次,看见他牵着比他小半岁的孩子下楼梯,叮嘱道“XX,你慢点”;还有一次有风,他很熟练地给这个孩子拉上拉锁,戴上帽子,
“戴上,有风”,像极了母亲对他的关怀。那瞬间,是很欣慰的......
有种感动说不出。
老刘是我人生的导师,生命过了30多载才遇到的善知识。每每想起他来,平空也会掉眼泪。那些包容和关怀,都在一点一滴中,把心浸润和软化了。
而我们,也就这样一点点变得更柔软。一点点,更加有力量——无论遭遇任何事。
我在想,对孩子,也是这样吧,一点一滴地,放手让他成长,给他空间,给他平台,在每个可能遭遇困难的时刻,给予他(她)及时的关怀和呵护,让他(她)充分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一切,克服一切困难的人。
这对于孩子,是多么的幸福?
想知道老刘是如何给孩子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怎样与孩子斗智斗勇,捏造各种“痛苦”让孩子成长的么?
国际文化出版社7月份刚出的这本插画书《我是看着你长大的》里面都有写哦。最朴素也最“高深”的育儿经,祝您开卷有益!
文:点点
内文插画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七):缘起性空,行走的每一步都是修行!
生命是如此的美好,我们都将第一次成为父母,都将有机会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美好,了解美好,感受美好,陪伴美好。看着一个父亲,姐姐从自己的视角记录着跟孩子在一块的点点滴滴,不得不羡慕这个家庭里的干净,认真,诚实。 这一世,你是姐姐,他是弟弟。弟弟的到来抢夺了父母对姐姐的一些关爱和时间,作为年纪不大的姐姐有些不认同和所谓作者或者小朋友嘴中的“残暴”,这些都是真实。真实发生的就接纳,爱是时刻产生的,姐姐给予弟弟的爱护也是满满的充满全文。作者肯定也用了很多方法和教育区缓解这段姐弟“情”,我想最好的教导是陪伴吧,带着爱的陪伴,是家庭每个成员都能感受的。 孩子是天使,调皮时的那份机灵,充满了无数的智慧。书中故事,好多次我都会问自己,这些我能想得到吗?这些问答和生活小故事,现在身边有很多人也记录,有的是亲宝宝、微信、QQ空间,各种形式都有,能像这样出一本书的委实不多。很是让人艳羡,如果我以后一个孩子,我有耐心记下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瞬间吗?能够像作者那么耐心的对待这些孩子调皮吗?如书中所说,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做是他们以后的财富,但获取这些财富需要的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耐心。 缘起性空,行走的每一步都是修行!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八):明湛的三观,珠玑的童言
看了湛然与珠珠的小日常,不禁莞尔。勾起了我家那相差十三个月的一双儿女的趣事,当时散淡的记录于几个常混的亲子论坛,可惜孩子大了好久不登录,有的小家就进不去了。 很佩服作者,把陪孩子长大的片段系统的辑录成书,留下成长的足迹,满满是爱的回忆。 我们的孩子都曾经这么明慧清澈,可惜入学后被大人的欲望拖入应试牢笼,很快小豆包就少了笑容,心也蒙尘了。很少再有机会听到他们湛然式的童言稚语了。 我也每天习惯诵读心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但我也是不折不扣的焦虑型的虎妈一枚,有时候少了0.5分都要在肯定后还会埋怨几句,眼睛里只看到第一。惭愧!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九):一起成长
对于长大的孩子,长辈们常说的一句话:我是看着你长大的!
还记得吗?孩子长得多快?孩子的智慧多高?
你的心可以飞回去啊!
回去看看就想起来了。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现在是一本书了,能让我们回去看看的那本书。
记录了生活中孩子与父亲、孩子与家人、孩子与孩子的交流,点点滴滴,又用图画描绘出来,
看着看着就笑了,,,又笑了,,,
笑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笑得很纯净,很会心,很久很久没有这样了。
我们匆匆的走过了和家里的“小屁孩”相处的岁月,没有来得及仔细琢磨怎么和他相处呢,
那时只盼着他快点长大,长大自己就解放了。
现在想想,从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孩子,让自己和孩子错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这本书,让自己有了再次倾听孩子至纯心声的机会,
解构“二子”的爸爸对快乐人生的理解——真正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不吼不叫,才是最好的教育。
一本真实的可触摸的快乐、哲理就在看待生活的智慧里,光灿灿。
《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十):《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读后感
翻开这本童真无尽的漫画书,起初只是当作一本普通的幼儿读物来看,觉得就是描述了一些父子之间以及孩子之间的生活琐事,很有趣而已,并没有深入去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直到动笔要写读后感时,又把书中的内容重新阅读了几遍,才了知这根本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其中充满了各种耐人久远回味的禅机和智慧,只是我们自己太浅薄,一笑了之罢了。
《谁爱说谎》这篇,大部分家长都经历过孩子这样的问话:
“爸爸,是不是说谎了,鼻子就会变长?”
“是啊。”
“原来是真的,我们老师也这样说。”
“对啊,所以小朋友不可以说谎的。”
“就是,爸爸,你看大象,他总说谎,鼻子都那么长了!”。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并不陌生,可能也就一笑了之而已,但“童年无忌”,这就像一面透彻明亮的镜子,把我们的内心照的一览无余。当孩子认真的问我们成年人问题时,我们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孩子的内心是如此清澈干净,他会把我们的话认真记在心中,“原来是真的,我们老师也这样说。”这句话分量很重,在孩子心目中,家长和老师是一样重要一样的威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其实都在孩子幼小的内心种下了一粒重要的种子,这个种子种好了,可以帮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如果这个种子我们敷衍了事,没有认真对待,那么在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错误的见解,对是非的标准也难以正确评价抉择,就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决断了。
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明显强于我们成年人,我们可能听别人讲一番道理,也许当时觉得有道理,但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那么一小会不到的时间就全部灰飞烟灭了。但是孩子不会,孩子会非常认真的记得我们说的每字每句,并且立刻用学到的道理进行修炼,这种闻思修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也是特别要好好保护的。但是当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被我们各种各样正确或错误的见解不断的影响和充斥时,就不知道该如何遵循,不知道哪种是最正确的,也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按照哪种见解来思维和行动时,烦恼自然而然也会越来越多了。
作者用这些非常短小精炼的语言,阐释了这么多平时被我们斯通见惯而忽略的问题。其实教育问题不只是老师和父母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向孩子学习,学习他们的纯真,学习他们认真的态度,更要学习他们能快速学以致用的能力!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是否发现了我们自身的不足,还只是哈哈一笑,或者麻木无反应,只顾低头看自己的手机,这就是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深刻反省的。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小孩子,认为小孩子能做什么,完全乳臭未干,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的思维可能是最直接最正确的也是最完备的,因为他们没有被污染,没有被掺杂,反而看待问题是最透彻的。
《吃东西》这篇也更是妙趣横生。
“湛然,你怎么可以一边吃东西,一边拉屎呢?”
湛然心安理得的说:“是啊,我就是一边吃东西,一边拉屎啊。”
这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就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但是小孩子心里没有那么严重的分别心,也没有那么多的执着,他比我们平等的多,也比我们放下和包容的多。这些我们不能接受的事情,是因为我们觉得在厕所里面一边拉屎一边吃东西是非常恶心的一件事情,但想想看,都是我们的我执和分别心在作祟,但孩子内心清澈见底,并没有感觉这有什么不干净的,也并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觉得不干净,应该是我们自己内心已经被染污了的缘故。更精彩的在后面:
“那还吃它干什么呀?反正都要变成屎,把烧饼直接扔马桶里不就得了。”
“不对,那是到了肚子里再变成屎的。”
“那倒也是。”
“吃到嘴里是不会变成屎的。你明白吗?”
“我明白,确实是这样。”
湛然强调说:“吃到嘴里就变成屎,那不就成吃屎了吗。”
这一段太有禅机了,妙哉妙哉!我们成年人总觉得自己比小孩子智慧,总是看轻他人,而且随着我们的年龄和成就越来越大,这种傲慢心也会越来越严重。孰不知,只要慢心一起,其实再有智慧都有可能变为愚痴。小孩子的思维是非常严谨的,不像我们成年人,因为过多的功利心,会让我们只注重结果的表象,而忽略对过程的解析。
但小孩子不会,他们的严谨性超出了我们。如果我们把饼干和屎看成菩提和烦恼,在这里也讲的通。当我们心里纯净纯善如佛菩萨时,是不可能有烦恼的,就和我们吃饼干一样,只会觉得美味异常。但是我们是六道凡夫,还没有这样的修为,所以只能是看见饼干时觉得如美味,但是看到屎时就觉得恶心,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让我们觉得恶心的臭屎粑粑其实是我们自己身体产生的,那既然这么让人不堪,又为什么天天为了这个充满污垢的身体而疲于奔命呢?另个一问题是,饼干可以转化为粑粑,而粑粑也是最好的粮食的肥料。这些不都是在不断转变吗?我们为什么又要执着在某一个事项上而让自己的心起波澜呢?为什么做不到处事不惊,境随心转呢?所以不是说事情有好丑美坏,而是我们的心起了无数无数的分别,没有智慧导致的结果。所以与其说我们在教育孩子,更准确的说我们是教学相长,同时成长才对!
感恩作者给我们大家呈现了如此丰盛的教育大餐,让我们在放松开心一笑的过程中,得到了如此多的成长和感悟,不仅可以和孩子共同阅读学习成长,也让我们自身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和孩子一起共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