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反本能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6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反本能读后感10篇

  《反本能》是一本由卫蓝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本能》读后感(一):反本能——象与骑象人

  一些书是是火光,读完之后,眼前忽的一亮。比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文字隽永、蕴含哲理、耐读,和自己的人身体结合起来,反复思索,得出一些感悟,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竖起一座灯塔,在迷茫曲折时候抬头望一眼,就有了劲儿

  但是,千里路,还得一步一步走。芒鞋不如车马,游泳不如坐船。我们还需要一些实用的书,让精进之路变得更加容易人生如逆旅,坚持奋进已实属不易实在不必有意给自己制造困难,用这种方式锻炼意志。卫蓝作品《反本能》从进化论和心理学角度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学习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克服惰性,增强实力拥抱无限的可能

  一、象与骑象人

  为什么要反本能呢?

  因为人类有一些跟不上进化的本能。

  物种在原有旧脑的基础上引进形成了精细的新脑系统。但是旧脑作为基础更深远影响人们的日常的行为。因此,人们的偏好和选择不免受自身生物性的影响。

  但演化的大方向却有反本能的特点。比如,及时享乐是生物的本能。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更愿意为了长远利益而克制自己享乐的本能。能够更好地克制自己本能的人,在社会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

  克制难吗?

  难。

  比如,明明知道玩儿手机游戏带来的收益(即时乐趣)远远不如投入成本时间)多,仍然忍不住一遍一遍的玩儿。又比如,永远完不成的新年计划

  法律上有一个概念,叫“理性谨慎人”(reasonable prudent person),是一种理想,一种标准,是优秀公民应当具备的品徳的化身。理性谨慎人是一种理想状态(先不评价这样的人可爱与否);人的行为和选择往往也是理性和感性博弈的结果

  心理学家认为,感性和理性是人类大脑内部两个相互关联却又各自独立的运作系统。感性属于天性、本能,负责产生情绪知觉,能够感知痛苦快乐;理性则负责观察反思

  负责理性的大脑区域(前脑)比负责感性的大脑区域(边缘系统)出现的完,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意义更大。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anathan Haidt)在其著作《象与骑象人》中将感性比作大象,理性比作骑象人。骑象人更高瞻远瞩喜欢做计划;大象喜欢享乐,要让计划得到执行,需要大象的配合。骑象人对象发号施令,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骑象人有时候也会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作出情绪化的决策

  想想看,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有一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骑象人和一只任性淘气的大象。骑象人不但要充满智慧,而且要不懈努力才能拥有高超的技巧,让这个随时可能大发脾气、挣脱缰绳的大象变得越来越通人性。骑象人也要学会照顾大象,给大象食物和水,让它成长,和它友善相处

  遇见抹茶

  欢迎关注阅读公众号——遇见抹茶。 在世间行走,顺着树干爬,沿途看风景,饿了就吃树上的豌豆。

  《反本能》读后感(二):《反本能》建议走出舒适区——一本“自虐”指南

  期末考试快到了,一学期没有好好听课,没交过作业突然意识到自己这学期过得太舒服了。又得来临时抱佛脚这一套。于是,在心里暗暗发誓,下学期一定不能让自己过得这么舒服了。

  不对,上学期期末好像自己也是这么对自己说的。

  这本书,终于在这恶性循环时光给我指明了一条路。走出舒适区,挑战未来无限可能性

  之前,总是信誓旦旦的给自己打完鸡血,静下心来以后,同一个问题总是回荡在我的脑海:“我该怎么开始?怎么做?”

  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去做吧,开始了就知道怎么做了。实际上,都没有开始过。

  这本书里描述了一些现在,仿佛作者在我身后安装了监控一样

  “读书时代,我们总是在寒暑假背着一兜沉甸甸的书籍回家。想象着自己看完一本本宝典之后的提升,心里也总是不由地产生一股自豪感。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无情——背着多少书回家,往往就原封不动地背多少书回去,能够看个十分之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这就是我经常干的事。

  我还会常常给自己定下目标,然后,一直未开始过。

  很明显,我有拖延症。

  但一直以来我都不太想承认。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能正确的去面对自己的状态。

  拖延客观存在,能够看清这些根源,才能克制本能,提升自己。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存在着感性和理性的一面。正确的运用感性和理性有利于大脑的基础构造发育。

  感性有时会触发“懒惰”,促使自己做有利于自己休息的行为动作。当有意识的利用理性思维,去克制自己,控制自己。即“反本能”。就能够激发自己的潜力

  拖延的根本原因也是本能之一,它客观存在,如果利用理性思维,能有效治疗。从而战胜低配的自己。

  《反本能》读后感(三):战胜过去的自已

  

看了反本能,我真正意识到我最大的敌人是过去的自己。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鸡汤”它更像是色情按摩,你哪里舒服它就按哪里;而“干货”它更像正规按摩,你哪里不舒服它就按哪里。这本书就是属于“干货”类的书,是需要花些精力理解书中一些内容。 反本能这本书有三个部分,反本能之自我提升、群体接触、社会洞见。 本书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章就探索了拖延症的原因,让我这个拖延症晚期的人,发现拖延的原因是大脑一直保护我们,而大脑常见的保护机制就是睡眠、遗忘逃避不适应反馈。难怪我总是觉的觉不够睡,哈哈哈。当然关于拖延更详细的原因,还是需要去看看书里的内容,我怕讲的不清楚,因为有很多专业知识。 拖延的原因知道了,那拖延发生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也是必须要知道的,大概是这样:①从简单的开始②给一个进度条,让你的进步看得见。③以新替旧,新习惯替代旧习惯。④心理奖惩⑤正确的休息⑥合适地方,做合适的事 原因和方法都知道了,接下来就是自己怎么做的问题了。书中还有在手机时代,如何更好的自我控制,怎么降低手机的负面影响。最近自己也尝试改变,从一些简单的开始,当我平常想玩手机的时候,就想着提醒自己做一些别的事儿,来转移想玩手机这个事儿。一开始,只能说我的过去的自己比我现在想要改变的自己要厉害一些。当然改变是需要慢慢来的,希望自己可以变得越来越好,把自己的懒癌治疗一下吧。

  《反本能》读后感(四):成功的人都想毁掉的一本书---《反本能》

  提到书,

  每个人需求不同

  1、 喜欢专业技能类的,想成为“专业小能手”。

  2、 喜欢风花雪夜类的,想成为“才子佳人”。

  3、 喜欢鸡汤类的,想让自己过得“舒服些”。

  其实不管你喜欢哪类的书,你们都有一颗渴望成功的心吧。

  当然谁都想成功了,可是因为一本书就能成功,也未免太夸张了吧。是的,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

  先说下成功人士未成功之前,都有哪些共同点吧。那就是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特质,喜欢跟

  自己较劲。

  《反本能》读后感(五):反本能

  本书以“反本能”作为着力点,对自我行为和思维的改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反本能的思维方式,才能从已经习惯的表象中看清事情真相,才能对抗阻碍我们提升的习以为常。我知道大家可能已经读过很多关于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书,这些书会告诉你战胜拖延症可以用“番茄工作法”,要想学会沟通,就要多赞美等等,但是很少有一本书告诉你,为什么可以这么做,这么做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就像只告诉我们一道数学题怎么做,却不告诉我们原理,当遇到它的“变形”的时候,我们就束手无策了,更不用说自己去做方法的创新了。而《反本能》这本书不仅给出了很多具有实操性的方法,而且还解释了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根本。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卫蓝,知乎心理学达人,时间管理讲师,他在大学期间阅读超过300本以上的心理学和自我管理类书籍,同时查阅大量文献,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生活应用,让枯燥理论变得有趣而实用。

  ——· 本书金句 ·——

  1.“鸡汤”更像是情色按摩,你哪里舒服它就按哪里,而干货更像是正规按摩,你哪里不舒服它就按哪里。“鸡汤”读起来会爽,也能够饱腹,但它可能并不会让自己更健康,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而干货读起来让人觉得很烧脑,但它却能够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完整

  2.一个人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那么他眼里看什么都是钉子。

  3.如果我们想要别人在不良习惯上有所改变,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去让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想让身边的人听进我们善意的建议,并且变得更加积极友好,我们可以用“自我实现预言”的心理学技巧,给他们贴上积极的标签,让他们朝着这个标签发展。

  ——· 核心内容 ·——

  一、全面透彻认识拖延,战胜低配的自己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拖延的毛病,但这不能都归咎于自己意志力太薄弱或者是太懒惰,还有就是大脑的客观原因。一个是大脑的保护机制会倾向于让我们选择低耗能的途径去工作和学习,发出虚假疲劳信号

  当我们有一项学习或者工作任务要的时候,这种虚假的疲劳感会在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成为我们学习的障碍,进而造成我们的拖延。另一个是大脑的享乐主义。控制我们行为的大脑成分主要是充满生物本能的“爬虫脑”,它的大部分决策是趋利避害的。当我们在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它会时不时的诱导我们看手机玩游戏。那怎样战胜这样落后的本能,战胜拖延呢?作者提出两个方法:一是从最简单的开始,二是给个进度条。

  二、建立有效的社交关系,和优秀的人为伍

  大家都说融不进去的圈子不必强融,但是对于优秀人的圈子我们还是有必要融进去的。

  这里呢,作者给出了两个融入到优秀人的圈子的方法。一个是熟悉安全,就是你要经常在那些优秀的人面前晃一晃,跟他们混个脸熟,先让他们知道有你这么一个人的存在。第二个方法就是自我表露,当别人知道你的存在之后,他就会想要了解你。

  当一个人开始自我表露时,便是信任关系的开始,所以你要学会先向别人表露你的内心。在自我表露的时候,要注意适当地表露自己的小缺点,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太完美,以至于对你敬而远之

  三、信息爆炸的时代,你需要识别干扰思维和决策的因素

  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但当你学会识别干扰决策和思维的因素时,你就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今天我带大家认识了三个识别决策的因素,分别是控制感、可视化、多选择。

  控制感就是当你自我感觉处在一种“一切都是在我掌握之中”的感觉的时候,你要慎重考虑一下你当前的决定是不是明智的,因为这时候你很有可能陷入了商家给你设好的“控制感陷阱”里。人们对于有画面感、形象的要敏感的多,所以很多商家在做广告的时候,不会用数据来呈现,而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描述一个画面,一旦这个故事或者画面进入你的脑袋里,你就很容易被它说服。

  这时候你就要有把故事或画面转化成数据的能力,然后再来做决定。选择多不一定是件好事,相反它会让你不知道该怎么选,这就要求你学会多次筛选,去掉那些无用的信息,然后再来做选择。

  撰 稿:左小夏

  讲 述:杨枪枪

  绘 图:小蜜蜂

  - END -

  《反本能》读后感(六):利用好本能,哪怕讲八卦都比别人来得爽

  首先,这本书承载的干货非常多,很多理论都附带着心理实验进行反馈。这样的好处就是比光看理论更能让人理解,内容深入浅出可以适合更多的受众群体。除了各种好玩的实验解说以外,许多理论配合也标记了出处,可以更好地方便读者衍生自己的阅读领域。其中我查了两本作者推荐的书籍:《学会提问》、《决策与判断》、《象与骑象人》(已借)在豆瓣均为8分以上的好书。

  在第一部分我标记的笔记会更多一些,因为他很具象的表达了我们的惰性是出在哪里,让我觉得饶有兴致

  爬虫脑——即掌管着我们生存本能的大脑,而生存本能即是进食与交配。如果进食得不到快感,我们会饿死,如果交配得不到快感,我们会因为不热衷于性事而灭绝。享乐就是我们的本能,而学习和工作这类会让我们带来疲劳、厌倦、烦躁等情绪都是与本能相反。所以我们需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本能,为长远的利益着想。健身很累,但可以为我们带来健康;读书很烧脑,但可以充实我们的技能;工作很辛苦,但我们需要工作来谋生。。等等

  当然很多人也会表示这些都是她们热衷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非常简单。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潜意识系统会认定这是等同于进食、交配的快乐,既而产生动力。潜意识是无法进行细加工,凡事能引起快感的,会将那些行为归位生存必需行为。所以我们在和自己的爬虫脑做斗争,因为它是决策大多数行为的脑区域。

  书中一一罗列了当下会让我们产生学习的学习障碍:手机的依赖、拖延症、专注力等问题。有一个关于手机依赖的观点让我感触很深——我们通过手机娱乐来降低焦虑和压力。我们总喜欢看那些出众的明星的各种窘迫,因为他们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在我们潜意识里积压了我们的生存。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刷屏的热点大多是出轨和“撕逼”。人们总是处于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并且在不断寻找别人的缺点。而且存在的竞争性越强,他们就会通过寻找对伐的缺点来愉悦自己。这种信息输入,可以让我们放松且愉悦。

  同样是信息输入,在书本后面给出了另一种建议——我们在看到事物、学习事物时,需要多维角度看问题的想法。

  emmmmm,也许大家会说,这道理谁不懂?

  但我看到这句话时,感觉醍醐灌顶,越是简单实惠的好东西就越是让人容易忽略。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也提到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当对行业外领域无从下手时,尽可能地捕捉日常信息。把主题、关键词写下来,与书籍信息产生更多联动。我们的维度就会不知不觉中被扩展,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回报值远高于过于被动接受的信息,也可以降低现代人通过“寻找对方的缺点来愉悦自己”的方法。让自己获得更高质量的愉悦感。

  举个最简单的举例,以后你在薛之谦的八卦中获取到的愉悦感并不是取决于你看了多少的扒皮贴,而是那些皮都是被你通过通过学习获取到的技能与知识扒出来的。

  这个时候,你有没有觉得会更爽?

  《反本能》读后感(七):作者的读书笔记

  自我提升的障碍:人的本能是一种短视思维,消费短时的快乐而不是等待长时的快乐,表现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学习新东西、认识陌生人的时候最容易体现出来,接触新的领域,本来原来的习惯已经养成,要接纳新的东西,开始就会比较困难,就像是已经盛了水的杯子,要装下新的饮料,自然装的少,而已还可能排斥,所以空杯心态经常被念及。心理学有个常识,熟悉是喜欢的前提,因为人对于陌生的事或人,难免会有恐惧之感,所以熟悉的情况下才能有一定的安全感。既然是反本能,就要在开始阶段,用热忱和毅力去克服,熟悉了熟练了自然也平坦了。另外,游戏在这点上有很值得借鉴的地方,游戏里有很好的反馈系统,及时的反馈能够给我们带来及时的动力,不至于动力流失太严重。除了急功近利,还有心理图式(偏见)、停留在舒适区(所以要刻意练习)等。

  拖延的障碍:精力始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的大脑消耗着大部分的身体能量,而且大脑是总控制,所以大脑为了“一己私利”,经常会传达假性疲劳的信息,主要是为了告知身体的其他器官,保留能量给这个总控制,所以有些时候的疲劳是种假象。另外,我们对于时间的规划总是不足,传说中的帕金森法则指的就是这个,所以时间规划上,需要有弹性意识。戒瘾,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刺激源-暗示-动作(瘾)。

  自我控制: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调整,闭环。

  学习障碍:遗忘是种本能,那是大脑进行自我清理的过程。分类能提高记忆。接受新事物并不容易,人自然而然会对新事物、陌生人产生排斥,恐惧的原因是因为不熟悉。

  与人交往:自我表露--信任的前提,暴力宣泄是种本能

  认清一个人:他对家人的态度、他关系最近的5个好友、他如何处理矛盾、他愤怒时的作为、他的精力分配

  决策陷进:幸存者偏见,那些成功者的事例被广泛流传,失败者的事例却未能传播,导致听的人对该事情的成功率评估过高;

  表达: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适当举例子

  《反本能》读后感(八):“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朋友发动态问:如果你想按自己的方式慢慢走时,有人一直抽你让你快点走,而且那种快点走的方式是你很不喜欢的但可能会让你更好更快的成长,你会怎么做?

  然后下面有人说两种方式都可以,重要的是你更喜欢哪一种,想要哪一种结果。

  让我想起最近看的《反本能》这本书,也提出“若想改变,就要反本能”的观点。其实大多数时候阻碍我们自身发展的,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自身的限制,习惯性的懒惰、拖延,为自己找借口。

  所以要想成功或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不能以自己舒服的方式放纵自我,要有对自己的要求,压制内心追求享乐的本性。

  如书中所说:我们对不确定性的厌恶本能让我们不敢去尝试、不愿意改变,这也就导致很多人的成长陷入停滞,想要改变则需要“反本能”,让自己走出本能建构的行为和思维约束。

  《反本能》作为一本干货满满的工具指南书,从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和说话技巧方面为我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

  为什么改变很难发生?

  为什么我们经常重蹈覆辙?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走向卓越?

  如果你有这些困惑,请带着问题认真仔细的阅读这本书。

  首先,明确疑问。阻碍我们走向卓越的因素有哪些?

  ①认知模式的稳定性

  ②急功近利

  ③一直停留在舒适区

  你能做什么?

  “绝大数人缺乏的不是战胜慵懒和胆怯本能的勇气,而是改变的技巧,而这才是走向卓越的关键。”

  第一步:走出舒适区,战胜低配的自己

  ①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懂得克制自己

  ②克服虚假的疲劳感,在接触新事物感到不适,想要放弃的时候,坚持下去

  ③抵制住手机的诱惑,延迟享乐

  很难保持对一件事情的持续亢奋?难以改变?

  设定清晰的目标,改变拖延的习惯 → 有效重复,让新习惯替代坏习惯 → 制定奖惩内容 →通过周围的环境来改变

  注意:

  不要规划太满的日程计划,慢慢增加自己的任务量,第一天设置较少的任务量。

  有难度的行为不利于改变,把目标分解慢慢实现。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给自己一些具体化的要求和可量化的进度。

  计划执行中,培养一定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愉悦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保持大脑和身体的健康。

  控制好重复的频率和次数,有利于提高效率。

  之前我一直想坚持练瑜伽,总是坚持几天就因为各种原因中断,直到上个月决心培养自己的自律性,坚持了大半个月。可是后来没有制定新的目标,再加上身体不适休息了几天,这个月完全陷入了惰性中。当我们习惯了重复一件事,并不会觉得困难,但是稍有松懈和偷懒,就打乱了节奏,计划难以实施。

  就像最近我对手机的依赖也日益加深,其实从前一周看一次微博,两三天看一次朋友圈也不觉得难受,但现在每天习惯浏览这些信息好几次,拿起手机就要把所有社交软件的消息看完,真的是非常可怕,也很浪费时间。现在想想,我应该把拿起手机就翻动态的习惯改成看电子书,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习惯了就好。

  书中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也给出了解释和合理的建议。

  为什么总想刷手机信息?

  分享信息能带来尊重,需要手机娱乐降低焦虑和压力

  经常上网和刷朋友圈,导致自控力和认知能力下降,沉迷于网络社交

  如何降低手机的负面影响?

  1.增加确定性

  修改微信备注,加上自己的联系号码

  2.提高我们的手机娱乐成本

  出门前卸载一些很耗时但非必需的应用

  3.保持渠道唤醒

  持续用一些电子书设备学习,培养学知识的心理唤醒

  “反本能”的另一个部分是,有时候我们要逼迫自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才能更好的突破自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一个慢热敏感的人,不擅长交际,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有利有弊;但我意识到,某些时候这方面制约了我的发展,所以我愿意在一个环境中成长改变,参加社交活动结实新的朋友,在公众场合表达观点。

  我也相信,不会说话、情商不高这些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够改善,这就涉及到修炼情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完善的方面。

  第二步,让自己成为高情商的人

  混个脸熟,建立有效的社交关系 → 多一些内心的表露,建立信任关系 → 具体、可描述的赞美 → 学会提问,让对方感兴趣 → 交谈中不拘谨,良好的精神状态 → 寻找与对方相似的地方和观点增加熟悉感 → 克制过强的表达欲,尽量让对方表达

  注意:

  控制欲是人际关系的杀手

  争吵时总想否定对方的一切

  客观的看待一段感情,接受恋人的不足

  滥好人令人反感

  用积极的语言来提建议

  怎样说好话?

  改掉爱争辩的坏毛病

  提高自尊水平,懂得自嘲

  合理宣泄,在公众场合控制音量

  写争吵总结,及时反思自己

  第三步,自我完善

  放下自己的执念 → 与他人合作,明确责任,建立良好的内部关系 →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避免负面情绪 → 善用心理暗示激励自己 → 清晰有条理的逻辑表达

  注意:

  筛选信息,减少决策失误

  减少从众行为,避免看待问题标签化

  与其不停的思索人生的意义,不如让自己在体验中获得

  我们有哪些思维盲区?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自己做得比别人好

  看待问题角度单一,无法跳出自己的专业思维倾向

  遇到相反的观点,无法置换思考场景

  当注定要损失时,把损失降到最低就是获益

  书中给出了很多方法论,需要我们慢慢吸收,给我印象最深的感悟是:沉下心来,成功不可能一步登天。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太多人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网络上大热的线上演讲都是用速成名义的标题吸引受众,如《30天进阶运营高手》、《ps快速入门》、《0基础做出高逼格ppt》,人们还没努力和付出,就急着看到结果;才刚开始写作,就急着出书。

  如同书中引用的一段台词“你这种年青人我见的多啦,懂一点武功就以为可以横行天下,其实走江湖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武功,有很多东西不能做。你不想耕田吧?又不耻去打劫,更不想抛头露面在街头卖艺,你怎么生活?武功高强也得吃饭的。”我们过于焦虑,迫切的想要找到成功的捷径,但事实上,持续的积累与耕耘取得的收货才是最持久的。

  《反本能》读后感(九):在与本能的对弈中反败为胜

  我们以为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会让我们都变得更有洞见,但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看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像色情按摩,让我们越来越闭塞和偏激,而我们却浑然不觉。 大多数的网站和应用,他们都在收集我们的喜好数据,然后推送给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认可的信息和生活方式,然后筛选我们不认可的信息和见解。也就是说,凡是我们认可的互联网会继续强加给我们,凡是我们不认可的,互联网让它们在我们的世界消失。

  怎么样?我们就是慢慢生活在这个没有“异议”的世界。但是这种“服务”带来的愉悦就像色情按摩带来的快乐一样,并不会让我们进步。我们反而因此变得“何不食肉糜”,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少。因为我们一直在看我们想看到的,而不是真相。

  而想要让自己进步,我们需要的是走出舒服区,不再让自己停留在感官快乐之中。接受那些可能让自己有些不适应,但是会让自己慢慢进步的东西。

  读鸡汤能够让自己进步吗?可能吧,但是它更多时候只是给我们一个短暂的心理安慰。比如,你感到孤独时读到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你会感动,但是你过后不就你还会感到孤独。而读那些“干货”呢?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孤独,孤独从哪里来?让我们看到孤独的本质,进而持续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提供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因为他们懂得的道理是鸡汤的“形而上”,是表面。而不是干货的辩证和唯物的实质。鸡汤可以给我们态度,但是干货可以给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有效地帮助。

  君子性非异,善假于物也。《反本能》就是这样的干货和工具,它让人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并给予启发和指导,利用理论工具去改善和进步。

  自我改变,就像与自己对弈,只有知道以前不足的自己要走什么棋,才能够提前堵住他,进而实现有效地改变”。相信这本书会让每一个想让自己更完整的人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反本能》

  一个环境待久了,人就容易进入心理舒适区,裹足不前。想要改变,何其难。而其中,就涉及到人类慵懒的本能。

  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人们对本能进行压制的过程。重力作用让每个物体都掉到地上,而人的本能也是如此,它会让我们走向一种原始和野蛮,一种下落态的生活。而人类演化的大方向则有秩序性和反本能的特点。换句话说,若想改变,就要反本能。

  ——弗洛依德

  改变很难发生?经常重蹈覆辙?阻碍了我们走向卓越?因为认知模式的稳定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图式”,较难改变)。急功近利(总是急切地想立马见到效果)。一直停留在舒适区。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缺乏战胜慵懒和胆怯的勇气,而是缺少“反本能”的思维和技巧。本书正是以“反本能”作为着力点,对自我行为和思维的改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当战胜潜意识里美化自己的本能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正视自己的不足;

  当战胜攻击的本能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当战胜狭隘的本能时,我们才能看见更加真实的世界,洞悉事物本来的样子……

  只有通过反本能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从已经习惯的表象中看到事情的真相,才能对抗阻碍我们提升的习以为常。而随着我们学得越多,我们的思维模式也会随之升级。而认知思维的改变,会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总之,当人了解并掌握反本能时,往往也正是从优秀进阶到卓越的开始。

  《反本能》读后感(十):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走向卓越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加美好和优秀一些。比如减少自己的一点小赘肉,让自己看上去更健康,让自己的成绩更好一些,或者希望改变羞怯的性格,让自己敢于去表达。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景,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对生活有那么多抱怨和不满了。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走向卓越呢?

  1. 认知模式的稳定性

  2. 急功近利

  3一直停留在舒适区

  大多数人不愿意离开舒适区,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离开舒适区往往意味着短期的效能降低。就像左脚踢球的运动员一开始会踢不好一样,用别的方式解数学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所以,在这个过度注重效率的社会,人们更难有精力去试错。用熟知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虽然速度能够更快,可是这并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不利于一个人走向更优秀的水平。

  凡此种种,走向卓越的过程充满非常多的阻碍,大多数人的“优秀之路”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反本能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