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0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10篇

  《日日款待帖》是一本由[日]高桥良枝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2017-11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一):料理家的个性

  同样的食材,会因料理者的手艺产生千变万化的风味与姿态。这就是所谓的“美食鲜活感”。书中介绍的是三位日本料理家分别以“鱼”“蔬菜”和“肉”作为主题的食谱集,也会在看了食材搭配后感叹:“啊,这位女士的料理风格是这样的啊”。“飞田小姐厨房里总是漂浮着木鱼花高汤的味道,细川小姐的厨房里常常会有好闻的橄榄油气息,而坂田小姐的厨房则充满了黄油的香味。”脑海里会模糊勾勒出三个洋溢着不同料理风格的厨房。

  下厨,真是场幸福化学反应

  三位中最和我胃口的大概是坂田 阿希子小姐“豪气十足”的肉料理。无论是添加了辛辣花椒子的“芋头牛肉可乐饼”, 还是富有光泽而醇厚的“牛肉浓汤”,阿希子小姐的料理总有种做法简单却能作为拿得出手的宴客菜的感觉

  “怎么能把可乐饼炸的这么好看呢”“怎么能有这么完美的牛排三明治切面呢”,看着食谱总是停留在这样的不断感叹中。

  今晚就做这道“白芸豆西班牙辣香肠沙拉”吧,想起了在厨房角落无人问津的白芸豆,顺道去最近的心头爱-一家出售各种香料、调料的商铺走一圈。

  擅长蔬菜的细川亚衣小姐的料理和她的叙述方式一样有着微妙故事感与色彩感。在托斯卡纳肉店学会的“栗子意大利面”,像西西里的阳光一样灿烂南瓜烩饭,亚衣小姐的料理像是一个个旅行回忆片段,捕捉着专属于那里的色彩与香味。

  因为工作关系已经很久没好好做一次饭,却被此书找回了点下厨的冲动。很多事情是在slow down后才能感受到的。精心炖煮的料理看似花费了时间,却带来了2个小时安心感和一家人快乐

  12 月和夏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夏日的蔬菜市集到处都是迷人香甜,让人想起6月在欧洲散漫的时光和味蕾的幸福感人类,真的是很好满足群体。再悲伤与受挫的一天,只要碰到心爱的料理,也会捡回点元气,缓解对未来不安

  即使世界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美好可爱,但至少还可以和爱的人好好吃一顿饭。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二):小幸福的大分享

  《日日款待帖》是一本蛮特别的书。它是日本《日日》生活杂志三位料理家的“作品”集合,也是《日日》杂志十年的一个纪念特辑,为了寻找日常生活里的微小幸福,四位主创人员当年在餐会上一拍即合,便开创了一本别具特色的料理季刊,并将之延续了十年之久。

  十年风雨感谢必然的。擅长鱼料理的飞田和绪,擅长蔬菜料理的细川亚衣,擅长肉料理的坂田阿希子,还有擅长昭和饭的主编高桥良枝,杂志成员各显其能,把谢意融于“美味”之中,用文字图片形式奉献给所有人。各色菜品,搭配性格不同料理师的做法与心得,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一道道美食,还是一种常年持之以恒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日本人喜欢吃鱼,也善于料理鱼类美食。但说实话,在看到第一部分时候还真有点晕晕的。开篇便是一碗覆盖满白色小鱼的“吻仔鱼盖饭”,有点让人猝不及防(吻字在书的原文中为:左边一个繁体的鱼字旁,右边一个勿,输入法中并未找到)。一方面是“密恐”,另一方面是实在看不出美感与味道。但据说杂志社的成员们都非常喜爱这道锅烧吻鱼仔,所以才把它放在了第一位吧。

  接下来是鲍鱼天妇罗、针鱼一夜干、醋渍青花鱼、炖煮鮋鱼、油炸竹荚鱼等等。日本海产品丰富,这类随时取用的新鲜鱼类食材如果不是在沿海地带恐怕很难“仿造”,不过萝卜青花鱼丸子火锅白菜蛤蜊高汤之类的却没什么难度,可以稍加变化拿来就用。生拌、闷煮、煎炸、涮锅、腌渍……飞田女士的料理变化多端,看似丰富繁杂,实则依靠新鲜的鱼类食材和简单的做法来为烹饪者考虑,只不过木花鱼高汤、薄口酱油、山葵、花椒嫩芽之类的辅助食材与佐料也不是一般地方可以找的吧。哎,饱饱眼福也是好的啦!

  蔬菜料理、肉料理和昭和料理的做法相对于鱼料理更加复杂一些,这些书中都有详细介绍。而且绝大部分图片都大到可以让你看清盐粒和食器纹路的程度。最重要的一点,好多料理都分量十足,一看就不是给单身人士或小夫妻之类日常准备的。对了,就是适合小型聚餐,与朋友们一起分享的“四人份”!是她们编辑部的成员们自己做、自己拍、然后自己吃,只给你们眼馋的哟。

  遇到志同道合朋友,一起做件彼此都喜欢的事,并且一坚持就是十年,这也是非常难得的情谊事业了。每天我们都做饭、吃饭,但食物在吃完的瞬间就消失了,唯有对味道的记忆能牵引出难忘情绪和对生活的细微感受。是幸福吗,是满足吗,还是分享的快乐?一起做,试试看。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三):吃热乎乎的饭菜 吃热乎乎的饭菜

  冬日,尤其是时间点在周末的冬日,热乎乎的饭菜才是叫你离开温暖床铺的唯一动力

  本书所有内容更加提高温度,让人光是看着图片就想爬起来试试。

  书中讲诉的四部分,飞田和绪的鱼料理+细川亚衣的蔬菜料理+坂田阿希子的肉料理+高桥良枝的昭和饭=在笑的满足的肚子

  1:鱼料理在我看来是非常麻烦级别的,也是挺难做的好吃的。但在飞田和绪讲解的关于鱼的料理中,我却发现了无论是魩仔鱼盖饭还是鲍鱼天妇罗、针鱼一夜干、醋渍青花鱼等等料理好似都简化许多了,没有那么难于上青天,按着书中提及的步骤一步一步来,也可以成功

  2:蔬菜料理中简直把颜色发挥到了极致,各种有颜色的瓜果时蔬有序排列组合拼成一盘让人看之则饱的大餐。尤其是那道橙子沙拉。只要将橙子去表皮,用刀整个切去里层,再切成直径7mm左右的圆片;其次削去茴香根外侧坚硬的部分,切成薄片;紧接着盘中铺好橙子,撒上茴香片和洋葱丝,浇上橄榄油,略微淋一些葡萄醋,撒上粗盐,最后研磨并撤人一些黑胡椒作为点缀。实在美味至极,也是简单至极,营养价值也更甚。

  3:肉料理中那就简直是路飞的最爱呀!大口大口吃肉真是一种享受呀!书中提及的啤酒猪肉、牛肉浓汤、芋头牛肉可乐饼、炸鸡肉排条、皇家古斯古斯面简直就是开启梦想起航的动力。快乐的让青春都舍不得离我而去,仅需略微思之,便可傻乐。若能食之,必定乐开怀

  4:昭和料理,每一道都有一个故事作者的对待事物细腻和从中得出的感悟让人更深一步了解食物。昆布夹裹白身鱼、虾蓉南瓜盅、蚕豆泥拌莲藕胡萝卜、夏橙果冻简直让人惊艳,散发着浓浓的昭和味道。

  文字和图片一起造成的冲击波浪瞬间可以让一个躺在床上的人儿起身去买食材,然后开始清爽了一天。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能疗伤的是时间里另外有东西,这里的东西我觉得包括了食物。难受的时候,吃了里面的食物,心儿就被包裹的热乎乎的,也就治疗了一部分伤痛。虽然一道食物在饭桌上存留时间很短,但是那份热乎乎的心情却能在心里留存的很长很长很长。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四):去厨房捡拾生活的小确幸

  我是一个不善厨艺的人。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会有应付之心;睡眼朦胧的早晨,为孩子做的早餐会犯千篇一律毛病;工作忙起来的时候,也会叫外卖或到快餐店凑合一下。我对做饭,其实也有些热情可惜天分不够,每次想秀一下厨艺,都变成一场自黑。

  不过,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喜欢做针头线脑的事情,不那么急于求成,不再三分钟热度,我能耐心地坐下来择菜,也能静下心来等着粥汤沸腾了。

  在高桥良枝的《日日款待帖》中,曾经这样描绘飞田和绪女士的庭院,“在她家卧室里,我总能看到鱼和海藻等食物沐浴着海风和阳光的样子。”而细川亚衣说,“晚秋时分我家种满柿子树的庭院里总会有数不清的落叶。扫了又落,落了又扫。于是我索性将此时已长得胖乎乎的红薯每天放入落叶堆里烘烤。”这简直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但其实,没有这样的庭院也没有关系,没有庭院中的树也不打紧,只要有一间厨房,只要有一个可以自己做饭食的地方,只要有一颗愿意做食物的心,都能去找寻我们想要的东西。即便没有做食物的天分,食物一时之间还做得不好吃,也没有关系呀,关键是在悉心做食物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捡拾一些小感受,找到一些小确幸。

  《日日款待帖》这本书集结了78道精选自《日日》杂志美食专栏的料理,它详细地写了许多食物的制作流程,“手卷寿司”“章鱼饭”“白菜沙拉”“豆腐野生紫菜汤”“烤红薯汤”,很多是我们可以尝试的。书中所写做食物的步骤,都是清晰而又不愠不火的,让人觉得妥帖。图片非常诱人,你盯着看一会儿,就似乎能透过纸张,闻到食物的香味。

  同时,书中也有料理家心情的分享,一边读,你会感觉到料理家们小小的沉迷、小小的喜悦和小小的激动

  我很仔细地看了如何做“西葫芦烘蛋”这篇,以前我不太喜欢吃西葫芦,觉得这种蔬菜本身没什么味道,又似乎怎么做,也无法让舌尖愉悦。但是这道烘蛋图片激发了我的味觉,我仔细地看了流程,准备尝试一下。我想,我们在挑战如何把一种普通食材做得味道诱人的时候,也许能捡拾到一些小确幸。

  走进厨房,择几根芹菜,掰下白菜叶儿,把菠萝切成丁,眼神温柔下来,心也静了下来,在指尖飞舞的时候,内心也变得温暖熨帖。等到菜出锅、汤沸腾,食物的香味弥漫了整间厨房,生活的小确幸就那么悄悄来了。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五):善待生活从三餐开始 ——《日日款待贴》日式的生活哲学

  善待生活从三餐开始 ——《日日款待贴》日式的生活哲学

  出门玩的时候总是发现,其实中国人是最善于饮食之道的,尤其是去欧洲玩的时间长或者去美国狂吃了一阵子的汉堡,就会发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而且其实各有各的风味。作为同是筷子当家的亚洲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日本人用他们的和风料理也让我们中国人爱上了他们的处理方式。其实无论是传统的日本美食,还是经过日本人改良的意式菜肴,都有着“普通人也能够完成”这一特殊印象,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花时间。

  说实话《日日款待帖》是一本很不友好的美食MBOOK,因为它向我们说明了,我们浪费掉的宝贵的一餐又一餐的时间,竟然可以变成这样子特别的美食。其实无需一次上来满汉全席,一道花心思落时间的主食或者配菜,就能改变生活的质量,而本书充满了建设性和真实意见,能够告诉你成品依靠耐心和等候去把控。

  佛系爱情可以,但佛系美食可受不住。在善待生活的道路上,90后吃货会告诉你,只要我们想,我们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道菜都变成现实的成品。只要有人做的出来,我们也做得出来。

  不过飞田和绪的鱼料理大约是只有海边的人才能懂得的鲜美。尤其是其中《墨鱼仔炒芜菁》这道菜,只有在海边吃起来的墨鱼仔才会是甜味的!而《竹荚鱼寿司》更是如此,即便是全世界最好的快递物流行业所在的中国,除了直接打捞上来的新鲜,你没有更好的方法体会这种鲜活的感觉。而日本人常用的昆布和紫菜,则是天然的味精,那入口留芳的销魂滋味,仿佛透过纸面上高清的照片,让我变成了垂涎欲滴的巴普洛夫之犬。

  细川亚衣的蔬菜料理看上去简单,但是其实很复杂,由于是使用了改良的意式菜色,事实上由于那些繁琐香料和调味剂,变得可操作性降低,而不喜欢吃面食的南方小伙伴会觉得纯粹面粉会有点伤,而《嫩煎木耳香菇》作为一道很“中华”的推荐品,其实相对变成这一部分有价值的作品。

  坂田阿希子的肉料理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操作性强,而且想象了一下会很好吃,就是做起来会比较费时间因为肉类都需要多次炖煮,这个就是比较让你觉得劳累的地方。不过这一章一定会反复拿出来看,因为拿手好菜必须要是肉类才能有这个资格,蔬菜可不算传统的宴席中心

  至于最后的高桥良枝的昭和饭,喜欢日料的可以尝试,就很日系很传统啦。

  一本好的生活类的书籍其实就是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还是《日日》的杂志的时候,就能够让人觉得幸福,而收藏这些幸福的美味合辑《日日款待帖》看上去会是一个更加不错选择呢!

  以上,《日日款待贴》。

  y 林怿 2017-12-14 22:40:37 写于御庭园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六):和食的精髓:生、鲜、冷!

  “生冷不忌”是我们用来形容人在饮食方面无所顾忌词汇,后来引申为对个人喜好问题包容并蓄。孔老夫子曾经曰过:食色性也。即是说吃饭和男女那点事儿,都是人之大欲,是人类的本性事实上,一个人能抹掉自己的来历,隐藏所有喜好,唯独在饮食上,很难也不愿改变自己真正的爱好

  就像老北京的豆汁儿,开封府的甜豆脑(不是豆花),南京的活珠子,江南的醉虾蟹,川蜀的麻辣兔头,黔东南的各色虫菜,广东的龙虎斗,广西的酸嘢,甘肃的酸浆,东北的酸菜炖白肉,……西班牙叫Tortilla jugosa的咸湿土豆饼,非洲的生山羊睾丸,瑞典鲱鱼罐头,巴西人的口嚼孜然,还有小日本酷爱的鱼精巢……

  你想说这些只是食物?no,no,no,孩子,你也太天真了,这更是文化背景!正如同从小吃着烤老鼠长大的姑娘,又怎么会在见到活老鼠之后就惊声尖叫,或许她还有余裕挑剔下这只家鼠的肥瘦。在火宫殿边上被臭豆腐熏陶了十几年的孩子,就算去了徽州日日臭鳜鱼怕也未必会觉得有多不习惯吧。

  2004年早春,料理家飞田和绪、摄影师公文美和、造型设计师久保百合子、编辑高桥良枝在饭间偶然的一席谈话后,诞生了这本生活美学刊物。创刊时便定下了主题为“寻找日常生活里的微小幸福”,这个主题包含了大家心中的期许:每天认认真真、郑重其事地生活,就一定能触碰到人生中的幸福。正是抱着这样的期许,今次这本十周年美食合辑将这些微小幸福通过一道道简单的家常料理送至读者的手中。

  不知道我是有了成见在先,还是就是那么明显,感觉这本书的版式还是有些杂志书的感觉,不过是十年的特刊合辑,也很正常。还是杂志书的老问题,字码太小,间距太近,光线差些看得会很吃力。就个人来说,宁可接受出版社因为增加成本带来的涨价,也不希望出版社为了降低定价而这么压缩成本。

  至于内容方面,窃以为按国人的口味,这个中文版还是调整下篇目的次序会比较好。如果是喜欢从后往前翻的还无妨,从前往后翻的话→_→死不瞑目的针鱼正躺在盘子上注视着你嘞~不喜欢生食,因此对“飞田和绪的鱼料理”兴趣缺缺。“细川亚衣的蔬菜料理”也是同理,生菜沙拉无所谓,但还要拌上生鱼肉啊喂。再者,许是这位女士从意大利进修回来,深得“原味”之精髓了,菜品的口味也偏于清淡。

  不过,超级喜欢“坂田阿希子的肉料理”,这篇的菜品普遍滋味厚重,煎炒烹炸热气腾腾,感觉样样都好恰!说起来,和食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讲究时令的变化,通过使用时令的当季食材提现了对季节的尊重,好比“高桥良枝的昭和饭”。

  其实,在此之前我就读过不少的和食的食谱书,发现日本人重视时令变化在食物的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将食物也看成作品,那它亦是有传承和风格的。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各方面,发现“季节”这个词对日本文化的重要性,如绘画、服装、俳句、和歌等等,当然也包括著名的怀石料理了。

  怀石料理要求“自然”与“料理”合二为一,因此“季节”对怀石料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怀石料理的组成部分,因此怀石料理不仅是对“料理”的精确展现,更是对“季节”的完美写照。甚至,在街头巷尾的任意食铺中也很常见店家推出的各种“季节限定”的食物饮品。

  舍此之外,在这本书中“生食”也有相当的份额。日本人喜欢冷餐,中国人喜吃热菜。毕竟我们从小被耳提面命的就是,饭要趁热吃,冷的都不好,更别提生的了。至少,我是不习惯生食的。不管是大名鼎鼎的日本刺身,或者说在吃死陈登之后成功吓退了一大批人的传统鱼脍,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国内读者,对此都会有些心理上的不适应,总让人免不了深深的警惕一下,吃这东西也不怕得寄生虫病啊。

  不过,在日本人的饮食之道中,生食就相当于西餐的冷盘一样必不可少。因为“生”,往往提现的是“鲜”。秉持着不料理才是料理的究极思想,日本人的饮食文化哲学就是“尽可能地品尝食材本身的天然美味”,“食物的加工技术应最小化,尽量以最接近自然的状态来吃”。所以日本人特别喜欢吃生食,许也是纯粹喜欢不经任何加工、能够直接品尝到新鲜味道的天然主义者而已。

  还有书末的三篇附录:成员的挚爱 土锅料理、成员的挚爱 吐司的吃法、成员的挚爱 食器与料理的关系,前两篇的题材也不乏趣味。至于最后这篇,感觉会很明显,和中餐摆盘时多以精雕细琢的装饰来烘托菜品不同,日式料理和西餐的摆盘中少有繁琐复杂的装饰,更青睐于精致简约的风格。

  我们不能轻视餐具的选择和使用,合适的餐具既能够为餐桌上的食物增色,还能够提高使用者的用餐体验。就如同认真地烹制出一桌美味的饭菜一般,对待餐具也要花上同样的心思才好。哪怕只是一人食,也不能应付了事,我们应当以款待自己的心情,享用美食带来的愉悦与幸福的滋味。

  每道料理的食谱前都留有制作者的简短寄语。其实也没写什么了不得的东西,都是些与食物相关的内容,但就是让人读来觉得特别感动。在她们真诚的文字背后,藏着的是每位笔者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眷念,和对食物的温柔心意。想来到了她们这个地步,品味的已然不再是单纯的食物了。

  不过,虽然书中随处可见的“料理家”这个词,很轻易的就会让人联想起美食家。但是我穷搜脑海也无法找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中文词汇。“美食家”明显文不对题,“厨师”则过于泛泛,最终勉强在网上找到个中式烹调师、中式烹饪师的说法。和“料理师”比起来,不过聊胜于无罢了。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七):普通人365日的微小幸福

  日语的文字借用了很多中文的字体,这本高桥良枝的《日日款待贴》看书名就挺有意思,款待:来客之时以礼相待,美食相奉。翻开书页是各色精致的吃食,小巧而赏心悦目,重要的是健康与有营养。对吴绣绣这位译者而言,翻译这样的料理,想必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够不声不响,尽心竭力,静静努力,静静收获的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何其幸运啊。物我两相忘,只沉浸在安静悦目的意境里。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总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日日款待贴》的问世是这普通人微小而幸福的合集。

  全书分为几个部分:飞田和绪的鱼料理、细川亚衣的蔬菜料理,坂田阿希子的肉料理以及高桥良枝的昭和饭。能够将各色食材做成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艺术品并以此成书,让对美食有兴趣的读者一一甄别学习,这份勇气便值得学习。找几个志同道合的美食爱好者,做一些有个人特色的美食佳肴,或者独家私房菜,其实,你我他都可以。

  在飞田和绪的鱼料理篇章里,因飞田绪居于神奈川县三浦半岛的一处能远眺大海的高地上,练就了擅长烹饪以家庭料理为主的美味功夫。凡事稍下功夫立刻就变轻松,技艺的掌握也是如此,看似很难的各色鱼材,在飞田和绪的巧手之下变成象醋渍青花鱼般的爽口、鲍鱼天妇罗的唇齿留香般的各色口感不同的美味......日本料理的长处在于各色食材的精细,份量少而精,营养却全面。一款萝卜青花鱼丸子火锅便是与中国做法完全不同的手法,中国的青花鱼丸子做出的汤汁浓郁色乳白,而这款日式青花鱼丸子汤汁清亮,饮食文化也确实能反映出民族特色来。

  细川亚衣的蔬菜料理篇中,细川亚衣也是位对料理有兴趣的女士,并由此开设了料理教室“camellia”,以健康的饮食为理念突显出其层次分明,恰到好处的料理功夫。坂田阿希子的肉料理因其料理教室“Studio spoon”的开设而得以传播得更远,对肉类食材上花费的耐心和时间让坂田阿希子的肉料理拥有魅惑的吸引力。高桥良技的昭和料理,口味怀旧,食材简单。

  当一道道美食料理摆上餐案,肉心洋溢着是对生命的感谢和对自然的感恩。愿日日平凡的生活通过这一日日的美食制作变得高雅悠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日日款待帖》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