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卫之风起金陵》是一本由柳三笑著作,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8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一):《揭秘不可能》
本书的故事讲述明朝一个很小众的机构,金吾卫。从最开始两个主角入考金吾卫开始,通过几关精心设置的考验,对金吾卫的背景职责和能力,都让读者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也是为让更好的融入到故事中。
明朝朱棣与朱允炆的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再加上朱允炆的下落一直都是千古之谜,作者把背景放在这里其实占了很大的便宜。当然,作者写故事的能力也非常不错,结合古代的背景,然后融入现代一些魔术与幻术,让读者很惊奇的跟随主角脚步慢慢的揭开谜底是很痛快的一件事,而作者最让我喜欢的也是这一点,对于看似很无解戏法的解答,大部分都在这本书给出了解释,而没有拖到下一本,不拖沓的感觉阅读起来很舒服。
本书情节虽然称得上离奇,但并不曲折,或者说没有一种很让人振奋的大起大落,稍稍显得有些平稳。还好作者对于人物的塑造非常擅长,秦明,白齐,荆一飞,刘小芷这四个人的性格特点被作者描绘的宛如真人,其中最有趣的是刘小芷这个大家闺秀,因为偷偷在青楼学了一些自认为很有用的媚术,却阴差阳错的对秦明并不起作用。看着这四个人一路嬉笑打闹的参与在这诡异迷局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作者也让这种欢乐的气氛冲淡了不少黑暗的元素,使得本书阅读之后的感受非常光明。
本书的看点在我看来就是作者对于一些古怪之事的描写,在看似玄奇不可能与可能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让人过瘾的同时也知晓了很多新奇有用的知识,诸如阴兵借道、神火天降、穿墙逃遁、傀儡御兽这些神秘之事,很让人大开眼界,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最厉害的地方是在书中作者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这是很多书没有做到的!
作者对于江湖的描写很有味道,但是对于庙堂则稍微差了些,很多大人物有些脸谱化了,为了反派而反派,所以稍稍有些违和。但这本书整体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小瑕疵不影响整体阅读,依旧是一本可以一口气看完的故事,并且我也期待那个最大的谜团,朱允炆是如何从大火中逃出生天的,相信想知道答案的绝对不止我一个(大笑),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二):阴阳五行人心恶,金陵城内起风云。
阴阳五行风水之说是我国的国粹,能彻底明白其中缘由的,当下社会找不出几个,都只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居多,柳三笑却将风水运用到历史中变成一个故事,虽说有扯淡的成分,但是知识量不可说不广博,对明朝初期的历史了如指掌,在历史一大谜题建文帝失踪的基础上叙说本故事,毫无疑问更增加了读者的兴趣。
开始的时候本以为作者是围绕建文帝如何失踪逃亡何方展开叙述情节,往后看方知自己预测错了,出来两位少年:白齐和秦明,二人应该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一文一武,一个变戏法一个解衣相互配合,加入金吾卫,与荆一飞熟识一同破案,联合抢夺武林英雄排行榜风物榜,最后与七煞门决斗,保住朱棣的皇位。
历史典故,悬疑,武侠,幻术,读起来有丝琅琊榜的感觉,不过比不上琅琊榜,里边鼠兵的设置可能是个败笔,是童话小说吗还用老鼠做兵马,比起欧阳锋的蛇差了多了,比起杨过的雕更差远了,倒是像极了碟形世界第一部里的笛手和老鼠,但是总让人接受不了这种“宠物”手下。作者整体构思很棒,运用了很多元素相结合冗杂在一起,对于古代历史文化很有考究,但是写法越看越有一种网络写手的风格,登不上大雅之堂,只能够供人消遣,可能拍成影视剧会好很多。
“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七煞门真是让我开了眼界。
第一种煞气叫欲,图标为宝剑,主权力占有,化身大剑师。
第二种煞气叫贪,图标为猛虎,主贪得无厌,化身驭兽师。
第三种煞气叫诳,图标为面具,主扭曲真伪,化作幻象师。
第四种煞气叫怨,图标为蜘蛛,主怨生恶毒,化身五毒师。
第五种煞气叫怒,图标为火焰,主毁灭之道,化身火药师。
第六种煞气叫戾,图标为武器,主肆意杀戮,化身武器师。
第七种煞气叫茫,图标为木偶,主是非不分,化身傀儡师。
第一卷完,留下许多谜团,白齐的师傅是谁,秦明的父亲是谁,创办七煞门的人又是谁,意欲何为,种种谜题,等待下一部出世揭晓答案。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三):金吾卫,另一个明朝的故事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四):世间一切神鬼异象皆是障眼法
看过柳三笑的《炼妖师》自认不能错过这本《金吾卫之风起金陵》系列,以明朝永乐为背景,共三部,围绕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的皇权之争展开。掌管京城水火异灾处置、奸猾讨贼擒拿的金吾卫,奋力守护南京城平安,卷入一场场看似神鬼诡异的阴谋之中。
和炼妖师的妖魔仙侠不同,金吾卫开始从历史背景事件下手,悬疑更加精彩,重现了大明永乐盛世之下的种种秘事,书中文字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环环相扣,节奏恰到好处,让人停不下眼,只想看完揭开每个谜底。
故事从一开始的皇权相争,到一连串的谜团,我以为整本书是围绕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以秘术逃遁开始,以最后主角解开谜团结束。实则故事环环相扣,从朱允炆的消失事件引到秦明和白齐进入金吾卫,乃至到本书结局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幕后黑手。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也意犹未尽,非常期待下一部。
从一开始白齐说的那句:
其实不论戏法、傀儡抑或是幻术皆源于道术,都是扭转五行之法,让阴不阴,阳不阳,火不似火 水不像水,超脱你对现实的认知,而解衣之术正是顺应五行,让阴阳虚实归J 其位,一切回归有序,二者本是同宗同源之法。
其实已经点开了迷眼。自古以来有太多常人无法解释的幻术道术,其实皆为用心布局的戏法。这本书在明朝历史背景下撰写了匪夷所思的奇人异事、奇门遁甲、戏法魔术,皇室政权更迭争斗,武林门派腥风血雨,小人物保家卫国。
秦明作为设局人,白齐作为解局人,两者看似冲突矛盾的身份在一起却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因为书分3册,所以书的末尾自然留下了巨大的悬念:秦明的父亲究竟是谁? 还有幕后的人究竟是谁?故事仿佛才掀开一个角落,后面还有更深的黑暗和更大的谜团等待着主角们。
秦明,白齐,荆一飞,刘小芷,四个人的性格鲜明,中间也是乐趣横生,嬉笑打闹的同时情感纠葛,也携手解开一系列谜团。荆一飞对秦明有好感,而秦明却喜欢刘小芷,白齐一直默默喜欢荆一飞,这四角恋也是相当精彩的一出大戏了。
看多了相似的女主反而让非常喜欢女二荆一飞,欣赏她果断爽快的性格。也喜欢秦明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机智过人的男主光环,只是名字与法医秦明雷同略微有些出戏。
听说爱奇艺要开拍网剧了,不知道是谁主演,单心里还是十分期待的,希望能还原小说中的阴兵借道、神火天降、穿墙逃遁、傀儡御兽、京城风水大阵等迷局。
网上有拿这个故事和琅琊榜相比较,其实两个故事完全没有可比性,两者是不一样的题材,虽然都是撰写皇权相争,主角也同样机智过人,但琅琊榜中的故事线清晰,深沉。而金吾卫更像是一套妙趣横生的连环锁,故事脉络长且有趣。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五):赢在背景与情节
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离不开一个合适的故事背景。好的故事背景,会使读者即使没有开始阅读便已经生出向往。想要继续读下去。这本《金吾卫之风起金陵》,比起其他故事更加吸引人的地方,便在于此。
故事设置在了一个吸引人的时代背景下,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史称永乐盛世。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作者将目光聚焦在永乐初期,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建文帝在天章六侍的帮助下凭空消失不见,遍寻不得。而此后发生的一个一个事件,有渐渐扯出了建文帝消失不见的这个惊天迷局。
还有一个吸引人的点是,故事并没有通过我们所熟知的明朝锦衣卫或者东厂展开,而是通过明朝皇宫亲军指挥使司26个卫,其中的金吾卫来叙述。
故事讲述了身份成谜,且见识渊博的少年白齐,以及出身市井,身怀奇特兵器的少年秦明。携手加入金吾卫,遇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荆一飞,三人并肩作战共同探索神秘的案件。
这本书,让我觉得它好的点在于场面描写的细致。设局人与解决人的博弈,机关算尽的诡异奇案,已及瞒天过海的惊天秘术。纸鹤盗宝,鼠兵穿墙,神火天降,湖中奇镇,看似无关的案件,却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一切的一切都指向消失不见的建文帝朱允炆以及他的天章六侍。朝堂,江湖,禁军,隐士,无人能独善其身。
其实全文通读下来,就会发现,最可怕的往往是人心。“天灾人祸”,天灾远远比不上人祸的可怕。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套路。基本上大部分我们所认为离奇的诡异的故事往往发展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都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需求而构筑的。
在故事的开始,当时的金陵城五行之灾横行,而白齐想要加入金吾卫,于是便找到了秦明,想要邀他合力通过考试,随后两人结伴,一路识破各种诡异奇局,也正应了白起识破秦明的骗术时说的那句话。“其实不论戏法傀儡术,亦或是幻术,都是扭转五行之法,让阴不阴阳,不阳火不是火,水不似水,超脱你对现实的认知。而解衣之术正是顺应五行,让阴阳虚实,归入其为,一切回归有序。”
也正应了开头那句话。一切神鬼异象皆是障眼法。
这是一本十分具有感染力的书,作者把魔术戏法,武侠奇幻,传统文化,历史典故,融入到诡异的情节之中。
然而也有一些可能不是那么让人满意的地方,因为本书共三册,而我只拜读了第一册,所以私以为,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可能有一些不是那么圆满。希望有机会,拜读接下来的两册,也许到时候,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六):期待满满的金吾卫
整本书封面看起来很有情调,感觉各种复杂的缠绕都在月圆无风夜开始了。
开篇不拖泥带水,寥寥几句,直接就开始介绍本书的背景,书写的酣畅淋漓,不扭扭捏捏,开门见山,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紧张、击破、引人入胜之感。
文章读起来,自然有趣,连我这个很少看这类官场纠结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一直读下去,一环套一环,一步又一步。整本书最后回想,感觉每一章都有着对下册书的铺垫,最终看完,都在透漏着更深层含义,让人意犹未尽。
在内容方面,有对当时朝廷的考试目的的称赞,第二章饕虫中,在考察沿途设置一被点燃的民宅,考察生员有无救民济世之心,若无舍己为人之情,当不入金吾卫;在西岭上设置烟云洞,考察困境冷静分辨之能。也有对各种本领的惊叹,第三章幻想师中,设局的妙不在于技巧有多复杂,而在于出其不意。刘常玉不过是施了一个简单的障眼法,利用视觉差的原理。而且作者在叙述手法上也很有技巧,第四章第一考中,提前铺垫介绍细节,再进行叙述。第九章獬豸藏锋中,作者就像一个说书先生,一步一步,描述的惟妙惟肖。第十四章再遇荆一飞中,作者对秦明对敌的描述,此时的秦明还未开始修行藏锋六式、以及秦明想要以小博大,便是要一往无前、一击必杀的决心。这些都在为以后的文章的书写和出版进行很好的铺垫,给人以期待。在第四十七章鱼跃花涧中,傀儡师和五毒师的对话中,冥蛾的描述疑点重重,给以后的书写埋下伏笔,直到最后,也没有揭开层层谜题,给读者留下推想的空间。整篇文章,秦明和荆一飞之间也是让人忍俊不禁而且对他俩感情线有所期待。
在性格方面,在第十八章中,白齐对风水一事的推断,让人可以看出的思维如此缜密,严丝合缝,观察也是细致入微,分析的非常透彻。在第四十三章皇上驾到中,白齐对朱棣祖孙四人的行为举止、面相的分析,就能让人读起来真实、有画面感,对白齐的察言观色更加佩服。虽然在第三十九章是胜是败中,秦明面对辟火司中的现状,有过孤独、迷茫和无助。但是不服输、热爱生命的秦明依然在努力奋进、不断完善自我。第三十四章设法脱困中,战胜鼠兵时,对秦明的描写,越是灵活的地方,机关就会做得越精细,越容易被损坏。这是醉心于傀儡机甲的秦明的机智,善机甲的开始。第三十八章生死相搏中,面对千禧寺的即将倒塌爆炸,秦明的乐观、机智又一次表现出来。天无绝人之路,纵使危机重重,向来也都是危难中有一线生机。
在官场的争权夺利、明争暗斗方面,第二十九章大闹辟火司中,对姚谦的描述,这人毕竟是久经官场博弈的人物,别的本事没有,上纲上线扣罪名的本事最大。第三十九章是胜是败中,薛仁德的描述,这人越是沉得住,就表明他越是不好对付,虽然薛仁德功夫家事才能都没有,但能在这个职位上稳居多年,靠的就是他的隐忍和城府,看似一动不动,但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一下咬住绝不松口,直到活活把对手吞掉。以及在第五十一章好圣孙中,朱湛基的描述,虽只有十岁,但他从小就懂得帝王之术,在他叔叔招兵买马、蠢蠢欲动之时,他也想要尽早培养属于自己的死侍,护他周全。官场的险恶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第二十六章中,很多事情一开始是无奈,时日久了,却成了改不掉的习惯。以及第三十九章是胜是败中,荆一飞对秦明的忠告,人心恶毒是要时时提防的,不想被别人踩在脚下,就要努力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这些至理名言也更加的发人深省。
对于这本书的后续内容期待值满满,值得推荐。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七):金吾卫之风起金陵
历史小说,很多都是假借历史的存在,行想象之空间,比如我手中的这本《金吾卫之风起金陵》。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读历史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研究,更不论是成为历史学家,所以看热闹的成分要远远大于看门道。只不过,作者以金吾卫这个特殊的衙门为切入口,为我们揭示了不阴不阳的明朝。
明朝,在历史上真的很窝囊,可能是因为开国之帝来自于平民,中国历史上除了朱元璋就是刘邦了,可以说这是他的神奇,也可以说历史因为他而暗淡。明朝一直不太平,改革改得面目全非,守旧守得神魂颠倒,这是上层建筑的事情,对于平民百姓,自由与财富如果不是太过于悬殊,倒也相安无事。可是,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它的史观都集中于上层建筑,以帝权与相权的角逐为追奉。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此话在当代以及古代都是盛行的,你争权,我夺利,最终都是白骨累累,我们作为吃瓜群众,看到的是热闹,你方登场我下场,分不清雌雄青白。
金吾卫、锦衣卫,当然是后者对于我们印象更深刻了,也正因为如此,书写锦衣卫,大家都有思维定势了,但是书写金吾卫,才有看头,你看那些人凶巴巴,恶狠狠,哪里容得下你的心你的肝,亦敌亦友带来的是一系列历史事件,姑且说是事件,但实质上是五行灾祸的衍生,如何从诡异中看出平谈,是对作者与读者更艰巨的考验。
此书只合催眠用,如果真的有兴致,不妨读一读明史,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失本性,位高权重者反而有落幕的一天,而身无分文者是无法坚持到那一刻!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八):一位会讲故事的高手
柳三笑,第一次接触这位作家的作品。原名郑振华,是国内新锐历史悬疑作家。其作品有《山海宴》,《炼妖师》,还有本书《金吾卫》。之所以说他是历史悬疑作家,是因为他擅长把一些历史典故,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民间艺术夹杂在书中,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而且他的故事一般都把时间设置在古代,给读者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再读起来果然有些古风味道,然而最吸引读者的无疑是他的讲故事能力。
读到《金吾卫》,立马想到了另外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被誉为“文字鬼才”的马伯庸,同样以历史和悬疑小说而出名,尤其是他的最新作品《长安十二时辰》,可与本书《金吾卫》系列相提并论。他们的作品给读者的感觉都是一睹为快,因为故事的情节和主角的命运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在牵着读者的鼻子走,让你不知不觉中也随着主角一起披荆斩棘,或儿女情长,或者猜测谜底,进而寻找线索,企图帮助主角去破获案情,有时候我们甚至表现的比主人公还要着急,由此可见作者叙述故事的功力不凡,对于大众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了。
再来具体讲讲《金吾卫》的主要内容。
本书开头借历史事件“靖难之役”拉开了故事的帷幕,给故事设置了一个神秘而又宏大的背景和历史场景,有了这个宏大的背景,一切故事便都可以伸开手脚而不至于束手束脚。由于永乐初年,皇叔朱棣篡位,皇孙朱允炆被迫退位,皇宫一场大火后,朱允炆不知所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让登基好多年的朱棣仍然心怀不安,尽管在他执政时期,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是他自知帝位来路不正,朱允炆一日下落不明,他便一日不得安心。于是他总是过的小心谨慎,又疑神疑鬼,一边暗中派人去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一边明里加强皇宫戒备,以便应付不可预测的危机。而明朝最著名的皇家禁军便是锦衣卫和金吾卫了。
很多人都知道锦衣卫,多多少少从各类书籍,影视剧中也了解了一些,都明白锦衣卫的职责所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金吾卫的存在,更不了解金吾卫于皇家和京城的重要性和神秘性。金吾卫是古代一支神秘的消防队,通俗点就是救火的队伍。这支队伍人数不多,但是却包揽了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奇人异士,他们有的会奇门遁甲,有的擅长阅籍经卷,查询资料,有的身手敏捷,武功高强,有的可潜水入海,水性极佳,有的善于风水学,走穴定位,有的懂天文学,可预测天象……总之,凡是用的到的能人,金吾卫里边都应有尽有。可以说虽无经天纬地之才,然而危机情况下保命救驾还得靠这些能人异士才行。所以金吾卫的神秘性比锦衣卫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书的主角便是金吾卫的三个侍卫。秦明为人聪明,身手敏捷,又精明能干,在进入金吾卫之前靠着坑蒙拐骗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有一天终于被一位白面书生给当面拆穿了他的戏法,后来得知这位白衣书生叫白齐,是一名解衣人,即专门破解各种戏法魔术以及迷局的人。他和秦明互相合作,一同通过金吾卫的选拔,成为金吾卫的一员。在金吾卫中,又碰到了为人孤傲冷艳的百户荆一飞,她虽然身为女子,但却武功高强,为人精明果断,办事雷厉风行,在金吾卫中名声赫赫。就是这样三位身份比较低微的角色,却无意间乱入了一场惊天阴谋中。随着他们一步步的查找线索,案情也更加的扑朔迷离,而案子的进展却出乎他们的意料,也远远超出他们的能力掌控范围之内。那么,面对这险恶阴森的江湖和步步危机的官场,到最后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这就是作者为三位主人公设的局,也是为一众读者设的迷局。他既呈现了一个繁华奢侈的永乐盛世,又巧妙的戳破了这繁华的帝都背后隐藏的惊天阴谋和危机,还揭露了这个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官场,外人看来锦绣朝服,一朝为官便前途无量,然而官场处处存在着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局面,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生死场。就像荆一飞对秦明说的,“在这个地方,你要想不被别人踩在脚下,就要努力把别人踩在脚下。所以每个人都不择手段的往上爬!”可以说能在官场上活着的,就不是一般人!
官场黑暗,但从来都不缺空位。许多人吃着朝廷的俸禄,却从不干实事,而是相互勾结,结党营私,为了上位而抛弃一切。有的人身在其位,想谋其政,却不得支持,独力难支,在朝廷人微言轻,势力单薄,最终被排挤出去了。而有的人则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费尽心力做好本职工作,却换不来一句褒奖,甚至因为自己不慎得罪人而惨遭陷害,最后连身家性命都不保。
君臣之道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人们许多都对此津津乐道,可以说国人对于政治历史的关注也颇高了,所以才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历史政治题材的作品。这一现象无疑正映衬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优则仕”。当官就成了许多人的一个梦了,一个前程似锦的梦,一个报效国家的梦,一个施展一身才华的梦。
作者借助故事需要表达的东西有许多,但是因为故事太引人入胜而使得许多东西都成了次要,甚至可以被忽略的了。因此作者的故事核心理念一定要清晰,才能不至于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快感,在阅读完后只剩下阵阵空虚。其次故事本身固然很成功,但是人物的塑造略显单薄,尤其是在对话中有的地方可以在细腻一些,而且更加合理入情一些,而不光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快速的推进或者粗糙的处理。这样人物的个性也就更加丰满了。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九):天灾人祸
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妖魔鬼怪,有的只是人心作祟罢了。
建文帝朱允炆在宫变时如何逃出皇宫这是一个至今也未能解开的谜团。作者也由此开始他的想象,带我进入他的笔下世界,去看看那时的大明朝。
秦明,一个市井小混混,凭借自己的戏法和机关术混口饭吃;白齐,一个羸弱书生,原本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偶然”相遇。白齐以金钱为诱,邀请秦明与他一起参加金吾卫的选拔考试,金吾卫大明唯一一直不看出身只看能力的禁军。秦明爱财,当然答应了白齐。金吾卫的考试分为三关,第一关挑水,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暗藏玄机,这关是测试是否拥有好的体力和诚信,秦明白齐他们通过了考验,也与官二代薛晋结下了梁子,后来也闹出了不少事端。第二关笔试,秦明当然不会答题,但是有白齐出手相助,当然也是一帆风顺。第三关武斗,白齐果然真人不露相,凭借一枚青色戒指打败对手,而秦明的对手竟然是薛晋,秦明的武器藏锋出手就引得众人关注,毕竟邪不压正,秦明和白齐都通过了金吾卫的考试。当然接下来就是荆一飞和他们正式照面了。秦明拉白齐去赌博,秦明诈赌赢钱,不料赌坊老板也不是善类,对他们是幻术下毒,荆一飞出手相助,不料秦明并不领情,他在意的是他诈赌赢来的三百六十两,荆一飞当然并不在意,毕竟秦明和白齐是她最不喜欢的两种人,混混和秀才。荆一飞,传奇女金吾卫,打败了风物榜上的第九名成为第九名,就连皇上也对她非常赏识,大概她后来也没有想到日后她会和秦明和白齐一起查案。
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他们三人一起去取一件重要的东西——风物榜。身为朝廷命官的他们有去和江湖人士抢夺风物榜,我原以为会是一场恶战,但是他们是智取,没费多少力气,先是利用大家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风物榜,在风物社将要发布风物榜时,说风物榜已出,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进而轻松取得风物榜,可十剑生看穿了他们的计谋,不料秦明反咬一口说风物榜在他身上,让各路江湖豪杰都针对他,他们成功拿到风物榜并顺利脱身。但拿到了风物榜他们看不到字,秦明灵机一动想到取风物榜的地方,对纸扇风看到了字。
金吾卫是一本悬疑探案的小说,作者的思路很清晰,会在很多地方埋下伏笔,让很多事情看似不合理,其实是在情理之中。让文章没有漏洞,在必要的地方留下悬念,引人入胜。虽然是悬疑,但文章也有很多搞笑的地方,让人发笑放松。人物的刻画作者也非常注意,除了主角几人,其他的配角也不是很单纯的一笔带过,也有很细节的描述,让人物丰满,像狗倌阿福从第一次见面到后来请他帮忙,可以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他是一个会狗语的侏儒,因为外貌和与狗为伍,身为金吾卫的他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大案件,所以当秦明邀请他帮忙时他义不容辞,甚至在离开时他很失落,回去他也帮忙发现新的线索提供给他们。
文章环环相扣,作品的最后大boss也出现了,但没有挑明是谁,给人留有悬念,只知道他创立七煞门引出各种案件是想有篡夺皇位。当然这部留下的问题应该要等作者的下部来给我们解答啦。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读后感(十):金陵见证
盘古开,天地阔,一应万物,纵横交错。悲秋凉,黄叶舞,旋落天地间。 金陵城,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朝堂更迭。靖难之役,将朱棣推至帝王之位,尽显帝王霸气。然而看似平静安详的金陵城,却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权争斗。锦衣卫与金吾卫本跟随皇上,分别守护城内城外的安全,看似互补的两个组织,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明朝多能人异士,身怀绝技。《金吾卫》这本书讲述了三位各怀绝技的金吾卫因三起雷火案而走到一起侦破案件的过程。其中的尔虞我诈,个人私利却是其中最大的障碍。从金吾卫的考验到初入辟火司再遇对手,最后到演武大会的致人死地,无一不展示了人性的邪恶。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明朝时期近乎完善的防火措施及设备,可见明朝是一个科技比较发达的时期,经济也在快速发展。这一切的背后却藏着巨大的秘密和阴谋。 开国初,敌寇乱,看似烟火通明,一片安详。却不想金陵城却发生了一起又一起诡异事件。雷火通天,流言四起;阴兵借道,诡异莫测;鼠兵横行,尸横遍野。来自七煞门的阴谋,步步为营,直逼天子脚下,七种职位,七重身份,七份异能,只为寻宝,推翻现有政权。这是何种傲气,又是何种智谋,但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以黎民百姓的生命作为代价,注定无论多么正义却也不怎么正义。雷火案中唯一的幸存者,却是前朝的十二死侍之一的文侍,保护着金陵前朝的泉眼之一,成为朝廷的肉中刺眼中钉,也是野心之人的争夺之地,必然招来横祸。一个太平盛世的到来,或许预示着开国初的不太平,阴谋的乌云笼罩着金陵城,压抑的人喘不过气。城外办案的三位金吾卫进入皇城也是大气也不敢出,无论一个人的思维多么缜密,在权力面前也是低眉顺眼,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出一口气。 金陵城,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更迭,依然屹立不倒,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经久不衰的印象。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柳三笑的书籍,很有特色,也很有故事情节。在看的过程中,很有代入感。其中故事就设置在一个吸引人的时代背景中,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史称永乐盛世。其中的故事也围绕着设局与解局之间的博弈进行,有设局者就必然存在解局者,而全文之中,最突出的就是人心的险恶,这一桩桩的离奇诡异故事,都是由人类自身的贪婪而构建的。而这故事的一切都归结于秦明最开始的一句话“其实不论戏法傀儡术,亦或是幻术,都是扭转五行之法,让阴不阴,阳不阳,火不是火,水不似水,超脱你对现实的认知。而解衣之术正是顺应五行,让阴阳虚实,归入其为,一切回归有序”。虽不知结局到底如何,但总会虚实归位,一切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