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是一本由[美]格伦·贝克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页数:1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常识》读后感(一):关于美国的两党制
关于美国的两党制
美国保守派名嘴格伦•贝克在《常识——反对一个失控的美国》(Glenn Beck's Common Sense)一书中说,选民常常觉得美国两大党十分相似,原因是“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
格伦•贝克不满意两党轮流执政(尤其是两党的政策大同小异)的现实和选区划分不利于独立候选人和新人胜出等问题。但是正如他本人所言,美国的政治体制从设计之初就旨在限制政党活动,使选举政治有利于大党。相对于小选区而言,较大的选区较有利于大党,因此也有利于实现上述目的。
美国究竟为什么要限制政党活动和使选举政治向大党倾斜?这是由于美国政体采用了总统共和制的缘故。有些民主国家采用的政体是议会内阁制,即议会由普选产生,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在议会内阁制政体下,行政权低于立法权,内阁没有任期限制。在任何时候,只要内阁得不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则要么内阁倒台重新组阁,要么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实行议会内阁制的国家如意大利等时常发生内阁倒台的事件(战后意大利平均不到一年就换一次内阁),这并不说明该国政局不稳,也与有些无知的人所说的该国人民素质高无关,这只是议会内阁制政体下的正常情况而已。
但是在总统共和制之下,总统和国会都由普选产生,行政权与立法权平行,总统在任期之内即使得不到议会多数的支持也不会下台。可是政府的工作需要总统和国会配合才能完成,如果总统和国会经常发生争执,那么国家很有可能会陷入宪政危机,导致总统在整个任期内一事无成。不少拉丁美洲国家模仿美国的政体,结果都常常陷入宪政危机,有时不得不由军事政变来解决问题,如智利的皮诺切特政变就是如此。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就必须限制政党活动和使选举政治向大党倾斜,因为这样有利于使议会中出现稳定的多数派,减少发生宪政危机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国式的总统共和制只能和两党制共存,即政治生态中必须形成稳定的两大党;多党政治会增加政治中的不稳定因素和发生宪政危机的可能性。而议会内阁制能够更好地容纳多党政治而不易发生宪政危机。今后我们在考虑采用哪种政体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常识》读后感(二):是朝阳
不要保持中立。不要闲坐在一边。不要让别人替你发言。沉默没有出路,我们需要再一次地用统一的声音表达一个简单而有力的要求……
不要践踏我。
相似椅子上方镌刻的画映着太阳金灿灿的光辉。他告诉华盛顿将军,在建国的始终,他一直困惑着这是朝阳还是落日的光芒。
华盛顿问他,“富兰克林先生,那你现在认定是什么了么?”
“是朝阳。”
有时候也想,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或者印度人,所生活的世界真的有那么不同么。想每天做正确的事。努力工作。按规矩办事。信用卡或许没有太多储蓄。有支付能力。为生活四处奔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家人一起。一整天劳累之后看电视机里政客喋喋不休的嘴脸。堵车。缴税。没有明确信仰。疲于奔命。
作为普通市民,我想很多时候,所谓政府两党新国家主义经济危机等一连串的事儿真不一定非会上升到多伟大的高度,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我们是需要担心物价担心就业担心房贷担心养老保障,但这并不等同于对政治政策会有多热忱的心。用书里的话说这就像是被践踏的消极。印象深刻的不是两党纷争政界丑闻庞氏骗局或者一系列反常识法案的条分缕析,我惊讶的是作者的愤怒,不管这是否就是美国民众的集体愤怒。民主国家的言论自由早已经深入人心,我相信每个中国读者在阅读时很自然地就会对号入座,同样的话反常识地却又自然而然地在大陆不得见天日。我们都明白进步的、更大的政府。也明白本质上悖于美国精神的所谓进步主义。感同身受。
当然退一步说,好像这些,也不那么重要。
《常识》读后感(三):美国中期选举中的格伦·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