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石头》是一本由幾米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蓝石头》读后感(一):你在我心中完美
当寂寞以铺天盖地之势袭卷而来,唯有强烈的思念才能引领它回到向往的地方……
——几米《蓝石头》
因这一句话而买了这一本书。
不太会欣赏吉米,他的绘本,总觉得不应该仅仅是看故事那么简单,但我会看的仅仅是故事。
漂泊在异域他乡的小小石头,见证了世事变迁。是什么造就了偏执的痴狂?在长久的漂泊中,在错觉和无望的期待里,记忆越模糊,温暖越真切。
不能容许任何的批评,对所有的不好都可以找出那么多好的理由来解释。真的有那么好吗?就像生命中必然的存在,不去想,也不去计较,那样自然的一件事。
其实不过是一场寂寞的眷恋,你只是在我的记忆中完美。
没有一个梦可以绵延一生的甜蜜,没有一个地方是离开前的家。但是,仍然愿意追逐,仍然死死抓住想回到从前。
最后,吉米仍不肯给我们一个完满,似乎已经完成回归,又似乎只是重新开始轮回。命运总是在我们控制之外。
看着手中的纹路,曾经认为经过这一次,生命已经很破碎,有再好的耐心,有再好的针线,也无从缝补。
其实,无需针线,生命自己可以缝合。
我们都是一块蓝石头。
被自然所开启。
生命的最初学会了分离。
我们都是一块飘泊的蓝石头。
被时间雕琢。
我们是一块寂寞的蓝石头。
被很多人追捧。
我们是一块轮回的蓝石头。
被大家了所忽略在风里。
乐于飘浮在空中的粉末似的我们,凝聚到一点,回归自然。
我们的一次相遇,决定了永远。
因为——
那是——是一辈子的事情。
每天都在——
继续新的生活。
《蓝石头》读后感(三):寻觅
几米的画,不知道该叫它画还是文字。《蓝石头》大大的一本书,幽幽的蓝,浓浓的思念。
几米写上:“送给我的爸爸、妈妈”我看到的是百载千岁不息的对血脉的寻觅。
一眼万年,很想用这几个字形容这感觉。
十年、百年、千年、万年,任森林绿了又毁,任鸟兽聚了又散,任模样碎了又塑,蓝石头即使变成了幽蓝的砂也要乘风飞回出生的森林,回到血脉相连的另一半身边去。
每一次破碎都是因为一件小事唤起的思念,每一步都是为寻生命的缘起,静静地躺在生身之地上,连呼吸都更加自由,连信都更加的温暖温馨。
《蓝石头》读后感(四):回到另一半的身旁
蓝石头其实是一块珍贵的蓝宝石。难得的是蓝石头是有感情的。他没手没脚,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命运却戏弄着它,把它拦腰截断。当它被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它总是十分怀念自己的另一伴。
蓝色又是忧郁的象征。每每生活中出现了蓝色的场景,都烘托出无法名状的淡淡忧伤。那是蓝石头阔别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发酵。不断的辗转旅行之后,蓝石头已经被雕琢、风化成粉尘般大小了。但它的思念却越发的膨胀升华。
很感谢作者安排的美好结局,使蓝石头又回到了另一半的身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蓝石头经历的变故正是人生意义的含蓄表现。
《蓝石头》读后感(五):只是简单的故事
离家的头一天晚上躺床上随手翻开别人送的蓝石头。一如既往熟悉的几米风格。
然后我看着,然后我哭得很凶,一直一直哭。很久都没有这样过。
因为蓝石头的故事,难过哭泣也不觉得丢人。
蓝石头被切开,带离它的森林,离开他的家,他的另一半,它成为美丽的雕塑。
大象,鸟,鱼,墓碑,马戏球,吊坠。。。。他的体积越来越小。它被一次次打磨,一次次漆上不同的颜色,一次次越来越远离它的家。
强大的思念使它一次次的瞬间崩毁。
直到最后一次,被丢弃在铁轨上,每次火车经过它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终成为沙粒。
它飞起来,轻盈而欢喜。
它回到它的家,回到森林里另一半蓝石头身边。
一千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那样山崩地裂般的思念,使它一次次瞬间崩毁。。。我再也没有去想更多,只是这样简单的故事,这样悲伤的故事,这样我不想赋予它任何意义任何隐喻的故事。
只是一个故事。
只是故事。
它讲述的,是一半蓝石头的思念,而已。
我为它像做梦一样哭泣。也只是因为为蓝石头难过,而已。
蓝色属于冷色调,冷静中带着几分感性,是一种平静让人放松的颜色。看几米的书你可以看到遍地的蓝、满天的蓝、无处不在的蓝,像在秋日的午后那一间熟悉又温馨的咖啡馆、音乐悠扬,知性的他正在给你细述久违的爱情故事。干净、清新、回味悠长。这一次主角却是他自己。
从蓝石头降临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了他的漂泊,一万年、一千年、一百年、十年……,带着思念踏上旅程……
他让人们为它赞叹,为它痴狂,却抵不过一个迷路的小孩带来的孤独和忧伤;
他的寂寞随着老婆婆风中飘扬的蓝色丝巾开始蔓延……;
他经历让人嫉妒的幸福,但当蓝色帽子掉进了大海那一刻,一切也被海水所淹没;
他想回家……因为那里有他的思念,他不断地破裂,不断的被改造,不断的被珍藏,又不断的被遗弃,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不理会人们的言语,他只在乎森林里的家,只在乎他的另一半。他只想回家……;
“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从诞生之日起,每个人就都开始了他(她)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 这是一个寻找的旅途、也是一个漂泊的旅途、一个充满了思念和心碎的旅途。他叫生命之旅。
在书的扉页有一句话“献给父亲和母亲”,我想人生始于此也终于此。" />
《蓝石头》读后感(七):心存怨念 不断分裂 仅剩执著——一个关于寂寞与执念的故事
题记:心存怨念的石头,把分裂作为唯一有力的反抗。
——1/3
几米的画似乎永远摆脱不了“寂寞”的主题。要么独自寂寞,要么各自寂寞。不过也正是这点切合着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病。于是看似重复的主题,在几米的笔下细腻一绘,仍是不易让人说厌倦的。
月亮从空中掉落地面,寂寞许久,复又回到天空。石头破碎,几经毁损雕琢,重回森林。只是月亮的寂寞是有孩子相伴的“一起寂寞”。石头只是石头。不断分裂,用仅剩执著的念想,支撑着自己用分裂的方式一步步回归,回归。
“当寂寞以天崩地裂之势袭卷而来, 唯有强烈的思念才能引领它回到想望的地方…… ”
必定是心存怨念的。“强大的思念以天崩地裂之势袭来,它瞬间崩毁…… ”频繁的出现。不禁让我想着,是怎么样的执念让它选择崩毁这般决绝近乎自绝的手段。从不倾诉,一直默默无言。眼见日升月落,冬去春来。不断的自我分裂,也许是最无奈却也最有力的反抗。
必定是心存怨念的。否则为何辗转漂泊如此,仍固执的不肯给自己一个停留的理由,随遇而安那么一次,把思念默默埋在心底,不再用痛苦的分裂安慰自己。来处就是归处么?寻到另一半,寻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完整了么?它不去想,也不计较。那样自然的一件事。
在内容简介中说,这是一个关于寂寞与追寻的故事。说“即使是一丝希望的光芒,也可以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我宁愿说它是一个关于寂寞与执念的故事。
许多人就是这样,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一生弄得颠沛流离。
附:
[内容简介]
当寂寞以天崩地裂之势袭卷而来, 唯有强烈的思念才能引领它回到想望的地方……
蓝石头静静躺在森林深处,度过了一万年之久。它以为它会永远待在这里,直到地老天荒。但是,一场漫天大火烧毁了森林,美丽的蓝石头被撞裂成两半,一半留在森林里,另一半却被运往城市…… 这是一个关于寂寞与追寻的故事。藉由蓝石头华丽而又沧桑的旅程,我们仿佛看到,即使是一丝希望的光芒,也可以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
本书是幾米继《幸运儿》之后、暌违三年的长篇代表作;以一颗裂成两半的蓝石头,探索人生分分合合的旅程。蓝石头愈变愈小,但是它的心,永远与最初始的部分紧紧相系……
停留在1/3 2006年5月2日 星期二 晚19:30
《蓝石头》读后感(八):大爱无言
初见蓝石头,是在2007年5月1日,男友石头送我的。
打开一看是“送给父母的”
我猜想是一本讲述“大爱的绘本”
蓝石头好可怜哦,一次次被切割,被不同的人利用,身心疲倦也无悔。
我想这就是:大爱!
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一页,小男孩将一小块的蓝石头磨砺成美丽的项链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可是结果只剩下蓝石头。。。看的人心酸啊。
我只认真看了一遍,很多不明白,几米的漫画就应该多读才能品味出起独特的韵味,不仅仅是简单的漫画。
认真品味
《蓝石头》读后感(九):蓝石头——几米儿童不宜的忧伤
几米的书出到《蓝石头》,我几乎可以说它根本不适合小孩儿读。因为它太忧伤了。
当然,或许赤子之心,读来完全是另一番感受,不像我流了好多眼泪,也未可知。
回家的路,太……漫长了。漫长得要令人哭。
冬夜里迷路的小孩儿,他找到家了吗?
更多,更多……
主角是蓝石头,但渴望回家的又岂止是蓝石头一人呢?
它不断的碎裂,不断的碎裂。每碎裂一次,读者的心也碎裂一次。
每次都说“强大的思念以天崩地裂之势袭来,它瞬间崩裂……”
不错。这样的事是有的。当你强烈的思念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心就会碎掉。
每次读到这里都觉得几米又可恨又恨不起来。他明明在勾引你一次次心碎,可那词句,总让我想起“我对你的崇拜如滔滔江水……”之类的话……
蓝石头越碎越小,却也越来越坚定。到后面——“他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他不理会人们的言语。他只在乎森林里的家,在乎它的另一半。”
好象人生。
许多事,我们只有到“后半段”才看透,世界才越来越清晰。属于我们的,原来就那么一点点,值得我们珍惜的,原来就那么一点点。原本很简单,是我们把它搞复杂了。许多许多别人的眼光,许多许多别人的言语……可真正对我们valuable的到底是什么呢?
蓝石头无数次的分裂,到了最后,它的分裂几米用了“快乐”来形容。
“火车每经过一次,它就快乐地分裂一次。”
这是我还不能体会的境界。它简直“无我”。谁能体会自己的分裂是快乐的呢?
蓝石头这时一定再想: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原来,越小,越轻,回家就越容易!
最后变成一粒尘沙了,它就能回去了!
之所以“快乐”,快乐得令我等凡俗之人如此不解。
怎能舍得肉身?
而蓝石头就舍得。想起毕淑敏一句话——“心轻者上天堂”。
最后,“蓝石头不断的被遗弃,又不断的被珍藏”……
但是它只有一个家,它朝思暮想又万里奔赴的只有一个家……
我们也一样。
但是,这本书真的只适合收藏起来,最好少少读,太忧伤了。
《蓝石头》读后感(十):蓝色的阳光,蓝色的城市——看《蓝石头》的下午
昨天因为要出去还拖欠已久的信用卡的钱,于是干脆搭地铁出去,顺便逛逛,于是直接到了体育中心。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暖融融的仿佛被一头熊轻轻地抱住了一样。
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对广州也是既喜欢又讨厌地自相矛盾着。作为一个偏远山村的小孩,我喜欢这个城市的光鲜,又讨厌它的拥挤,喜欢它的历史底蕴,但是又讨厌它缺乏历史烙印。历代积累的的文明正在一步一步地被侵蚀,剩下的只能作为珍稀被商家包装称展览品开放给大家,并收取高额观赏费。不过幸好走这里的路是不用给现金的,而且搭车的钱也还出得起。
自从地铁出现后,我便喜欢上搭地铁,因为在出地铁站的时候往往能穿行过一排排色彩斑斓的商业街。只是我从来不喜欢在那些地方购物。我只喜欢浏览橱窗里的衣服,喜欢欣赏烘烤得像贵族的面包,喜欢看被包装得自以为是公主的各色饮品。我不会在这些地方买衣服,偶尔会尝一下面包,渴了也只想喝杯白开水。我总喜欢路过这些悠闲地购物、讨价还价的年轻时尚的闲人们,路过那些脸上总是露着讨好的神色,笑容如 糖果般甜蜜的年轻招待们。这里仿佛是一个永不落幕的生活展台。每当这些时候,我总是愉悦的。
然而,有时候我也会很悲伤。当我悲伤的时候,我就想去看几米的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我悲伤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几米的图画和文字。然后那些悲伤仿佛就可以稍稍得到理解一般。这是一种不需要言语、不需要交流就能够得到的理解。
几米喜欢画城市。他会画很多很多的人,然后突出一张忧伤而无邪的脸孔和眼睛;他会在寂静的城市夜里安排一只和蔼的大兔子,安抚因害怕孤独而哭泣的小孩子。于是看过他的作品的小孩,便不会在大城市的夜里感到害怕。很多时候一个人去搭地铁,周围很少人,要通过长长的空荡荡的电梯,虽然少了缺氧的感觉和磕碰的危险,但是依旧会有点发秫,这些亮晶晶的钢铁机器在永不见天日的地下总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而几米用他的图文教会了我去想象、去静心聆听。去想象自己身后跟着一大群温和的大象,它们准备去另外一个广场演出;去聆听黑暗中蝴蝶拍翅膀的声音·······有了这些想象中的阳光下的生物的 加入,空旷的地铁站顿时变得有趣而热闹起来。
由于是星期一,人比周末少了很多倍,但依旧还是多,依旧还是多!不过今天我很愉悦,也许是因为阳光,也许是因为那头小熊。我好久没有莫名其妙地悲伤过了,也许是因为没空。轻轻的悲伤在我看来多少带点小资的味道,但是我既然不是小资,而且也没有了当学生时候的闲情,于是也就没有时间去品嚼悲伤了。也许是今天的太阳,也许是太阳底下那些光秃秃的树枝,也许是抱我的那头熊,让我想起了几米。于是我开始在偌大的购书中心里寻找几米的影子。
从前常去的三联书屋搬走了,我只在美术、文艺书库里找到他的影子。几米的书整整齐齐地摆着在一起,有些看过了,有些没看过。随手拿起几本来,面带笑容地看着那些简单的图文,心情愉悦。
但是《蓝石头》没有给我“愉悦”的感觉。也许可以说是愉悦,因为毕竟我喜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透着淡淡的忧伤,但是更多的是坚强的意志,这种执着的意志对我来说,既感动又鼓舞。故事超级简单:一个睡在大森林里的石头,因为一场大火被烧成了两半,一半被运送到了城市,另外一半留在原地。被运走的那一半,虽然无数次被雕琢、被珍藏、被赞美,但是它毫不留恋,它无时不刻在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的另一半。最终,化成了粉尘的它,乘着夜的风精灵,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另一半的身边。
一口气看了好几本几米的新作,而《蓝石头》却像靑柠一样让我清爽,就像路边光秃秃的枝头上露出的嫩芽一样让我欣喜,并且附有一点点一点点的感伤——这是看几米的书的副作用,一直如此。这种感伤,就跟坐在总是流泻着轻音乐的星巴克里,看着一杯小小的卡布奇诺的泡泡,慢慢地破碎一样,轻轻地,甜甜地,但是漫天盖地。
走出书城,走进地下通道,进入地下铁,刷卡,通过长长的电梯,周围有很多很多各色各样的人,五花八门的脸、高低不同的声调,都没有扰乱我心中的那一片蓝幽幽的宁静。
虽然有时候觉得这个城市没有信仰,迷失了自我,但是此刻我原谅了它,彻底地原谅了它。也许以后我还会对它感到愤怒,感到失望,但是我想,我不会再讨厌它,我会好好睡一觉,醒来了继续喜欢它。它是我的驿站,我何尝不是它的过客?
人也许终其一生都要去追寻,追寻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也许一生都在辗转反侧中寻找,寻找自己的“故乡”;这一个追寻,这一个寻找,便是一个故事,一个个的故事串起来,就是自己。让这一个追寻的过程美丽起来的,便是不屈不挠的信念和意志。不管结果如何,不管结果如何。总会回到的,总会回到的。
我走在江边的路上,北岸的风轻轻地摇曳着新移植过来的树木,正在西下的太阳给照在宽阔的江面上,难得的蓝天倒影在粼粼的江水里,太阳光踮着脚尖在跳舞,从粼波跳到树叶上。然而,大部分树木都因为想家过度而生病了,不得不整天整夜打点滴。我希望它们都能读读《蓝石头》的故事,然后像我一样,感到平静而且愉悦。
治疗忧伤的办法是让忧伤彻底地流露出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