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2》是一本由[美] 贾森·弗里德 / [美]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其实书名可以不叫《重来》2,但因为作者曾经写了《重来》1(Rework),并且反响还不错,于是这本《远程工作》(Rework)就被称作《重来》2了。书是好书,年中读它的时候正是我在做一份远程工作,得到很对收获。现在不再是远程工作的时候,离远一点再读这本书,倒是觉得也就这样吧,不过尔尔。
为什么说值得一读?你得了解这种未来工作方式变化的趋势。就像最近我出去逛街,老是看到不管是周末还是非周末,商场里总是挤满了人:他们不工作吗?其实基本上都要赚钱的,只是越来越多的不需要靠打卡熬时间来赚钱,而是以他的工作效果来衡量了。所以,远程工作也慢慢接近了。
作者在书中完美的论述了为什么现在以及以后将是远程工作的时代,以下是他给到的几个建议。
Computer different。工作电脑,休闲电脑。把工作电脑留在工作间里,做一番布置,让自己必须从舒服的沙发上起身才能收工作邮件,绝大多数时候,胜利的是惰性,让你好好把脑子休息一番,踏实“充电”一整晚。
Working alone in a crowd。离开办公室(家)工作对你很有效,因为没人能打扰你。你可以去咖啡店,点上一杯咖啡,一个下午的时光都是你的;或者去一些带有网络的公共场所,公园、图书馆、合作办公的地方,同事或者上司可能给你发邮件,但你可以选择一个小时之后再回复,他们没办法亲自过来干扰你。
omadic freedom。流浪的自由。“等我退休了,我就去环游世界”,这是很多人的梦想,可是,为什么要等到退休?可以远程做的创意工作只需要一部电脑和网络,电脑你可以随身携带,如今世界上也很少有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要记住,工作才不在乎它是在哪儿做的。流浪式的生活比你想象中的便宜。如果你不需要背负房贷、车贷、有线电视费,以及其他现代生活的必须设施,省下来的钱一般都足够旅行和安顿生活的了。
Making sure you're not ignored。“如果我不露面,大家还知道我是谁吗?”想要在工作中不被忽视,有两种基本的方法。第一就是吵吵闹闹,弄出点动静来。第二就是在工作中取得进展,交出漂亮作品。幸运的是,对于远程员工来说,工作质量最重要。
The work is what matters。工作成果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当你没法整天盯着某人的时候,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工作成果,除此之外的一大堆琐碎标准全都不见了。
Cabin fever。可别宅出病来。人是可能宅出病来的,比起那些不得不去办公室上班的人,远程工作的更容易在这方面出毛病。你可以选择:你的家人、配偶、邻居和朋友。或者找一个联合办公场所,跟与你境况相同的人一起做事。
Check-in,check-out。拿得起,放得下。别从大清早开始坐在电脑前一直工作到晚上上床睡觉,远程工作很容易就会工作超时。管理者会本能地担心员工干不完足够的工作,可真正的危险是他们很可能干的太多。
uilding a routine。建立自己的作息规律。就算没有其他意义,朝九晚五的标准通勤式生活至少可算是有规律。有些人可能在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中过的如鱼得水,但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某种规律——起码是在大多数时间里可以依靠的东西。
《重来2》读后感(二):*重来2*读书笔记
远程工作的好处 可以让员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可以使员工省下在路上的时间 可以让员工灵活支配时间,把工作融入生活 可以让员工不再受到工作地点的束缚 可以帮助企业更大范围地选择人才 可以帮助企业节省租用更大办公场所的费用 远程工作的坏处 使得员工之间沟通的机会变少,尤其是面对面沟通 使得员工失去了外部的约束和管理,一定程度上考验员工的自我责任感和约束力 适合远程工作的行业 写作、设计、广告、咨询、会计、法务、营销、保险、招聘、硬件、软件、客户服务、金融服务、电影制作、政府机构... 远程工作的技巧 ◼︎员工沟通 规划出4小时的重叠时间 适时见面聚会,尤其是在有新人加入时 使用语音连线和屏幕共享工具 -可以等几个小时解决的事情可以发邮件来解决 -几分钟内就需要解决的事情可以发即时消息来解决 -一会儿都不能等的事情可以打电话来解决 -需要大家一起查看、研究和讨论的事情可以共享屏幕来解决 -不需大家一起查看、研究和讨论的事情可以录制视频来解决 把工作相关的材料共享在一个独立空间 -Basecamp|Dropbox|Github|日历 建立一个专门灌水的群聊空间 ◼︎客户沟通 向客户如实反映公司状况和工作特征 共享公共时间表,随时向客户汇报工作进度 留下可靠的联系方式,让客户很容易找到你 ◼︎企业 挑选最适合远程工作的团队做试点 资助员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每个月都至少要给员工打一个问候电话 敢于授权给员工,休假不需休假单,购物不需申请表 ◼︎员工 为自己匀出一间专门用于工作的房间或者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 把工作环境弄得舒服点:合适的桌子、舒服的椅子、宽松的衣裤、柔和的光线... 把一天分成几个时段:该休息就休息,该娱乐就娱乐,该运动就运动,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 可以上午远程工作,下午回办公室 把工作设备和休闲设备区分开来:电脑、聊天软件、电子邮箱... 每天工作结束后,询问自己:我今天好好工作了吗 ◼︎监督 每周交流一次,说说这周做了什么,下周打算做什么 以工作成果来衡量员工工作业绩 如果发现某位员工状态不好,试着和他聊聊,询问原因甚至安排休假 ◼︎招聘 招聘与这份工作契合的员工 -喜欢这份工作 候选人真诚的自荐 -喜欢远程工作 -有责任心和约束力 -积极勇敢 -善良诚实 亲自见见候选人,让他们做个小任务,最后综合才华和性格做出决定
《重来2》读后感(三):我所理解的沟通
近期在重读两本37signals公司写的书,英文名《Rework》《Remote: Office Not Required》,中文名是《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重来2:更为简单高效的远程工作方式》。
37signals是一家私人的软件公司,未引入任何投资。贾森·弗莱德(Jason Fried)、恩尼斯特·基姆(Ernest Kim)、卡洛斯·西古拉(Carlos Segura)是其共同创始人,最早从事网页设计外包业务,后转向软件开发,是一个创造简单、专一软件的小团队,其产品可以帮助用户协同工作和组织团队。37signals 对于很多 Geeker 来说,是一家非常迷人的公司,他们是网络上的另类新星,曾被《连线》杂志评出2008年十大最值得关注创业公司。37Signals在web应用业界可谓是鼎鼎大名了,不仅仅有BaseCamp、Highrise、Backpack、Campfire等知名产品,而且创造了ruby领域的实施标准rails框架。37Signals的几十名员工全部都是远程工作。
围绕远程工作,围绕沟通,围绕协作和效率,我打算通过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讲一下我的思考,今天我来谈一谈我所理解的沟通。下面是我某次和我们OneAPM同事谈话的简单记录。
——————————————————————————
各位亲爱的同事:
现在我们团队已经飞速发展到了120多人,在15年底估计要到180人左右,在纯技术公司领域,我们已经从人数上已经压倒大多数的创业小伙伴了。顺手举个例子,37signals公司只有40多人,loggly公司只有20多人,sumo logic貌似也是几十人。面对这样日益壮大的团队,有一件事情是我非常重视和担心的,那就是沟通。我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顶尖的高手,但是如何把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公司的能力,进一步成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里面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沟通。
沟通,因其简单,因其每天都在自然发生,所以最不为大家所重视,这就是我看到的状况,今天,我想和你们谈一谈我所理解的沟通。
=======================
首先说,什么是沟通?
=======================
我认为沟通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但是很不幸,我认为我们人类并不擅长这个进行沟通。从生理结构上来讲,人类天生的沟通能力和效率其实是极其低下的。在发明语言文字之前,人类的沟通能力不会比其他物种强太多,是语言和文字的发明给与人类基本可用的沟通能力,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靠得住的工具,而且使用它需要比较高明的技巧。假如你不会正确的使用它,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要使用语言和文字,我们首先需要将意识转化为语言和文字,然后我们通过震动声带,将我们转换后的语言文字调制成为声音信号,然后通过空气等介质,到达接收者的声音接受器官,接收者接受到文字信息之后,再将文字信息转化为意识中的某些实体,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非常容易出错的过程,这也可以解释我们人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误会、误解以及随之产生的遗憾发生。不过,按照《三体》上面的说法,这也使得人类具备了欺骗的能力。
我小的时候经常玩一种游戏,十几个小朋友排成前后排,第一个小朋友向第二个小朋友耳语一句话,第二个小朋友听到之后把这句话向第三个小朋友传递,这样依次传递下去,最后一个小朋友大声的把这句话说出来,然后和第一个小朋友去确认。在我的印象中,之所以乐此不疲的玩这个游戏,是因为这个游戏的结果总是很欢乐,仅仅是十几个人的传递,但是最早的那句话已经变成了面目全非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沟通其实本质上来讲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我希望大家能够知道这一点。
=======================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希望的沟通方式
=======================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我们沟通传递的是信息,而信息的概念必然伴随着熵的概念同时出现,熵这个概念,通常代表不确定性。而消除不确定性在信息论里面需要的是“上下文”。也就是说,我希望大家在沟通的时候,不要仅仅提供信息本身,还要首先思考信息接收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身,提供用以理解信息的上下文信息。
“穿越”这个名词在我们这个社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事情,有太多的小说描写穿越了。试想一下,假如一个穿越到明朝的人要向当时的人描述汽车、计算机、智能手机、虚拟现实设备,他应该如何去表达?我觉得这一定很困难,而听的人一定很痛苦。我觉得沟通的前提在于双方基本差不多的心智构成和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之上,信息的发送者要基本了解信息接收者和自己在知识上的差别,并用预先提供上下文信息等方式加以弥补,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
我们团队比起大多数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同时使用多达10种以上的语言,涉及的知识广泛包含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理论、实时数据处理和流式计算、嵌入式开发、网络协议等范畴,这些知识的同时具备这对我们的团队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我们已经做到了,但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团队的知识分布不均衡,从而导致大家在知识不对等的情况下导致的沟通不通畅。这个问题只能慢慢解决,但是我希望大家首先能够正视问题,承认问题的存在。
=======================
第三,什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沟通?
=======================
我觉得对于沟通这个事情,我们把它一分为二,第一需要更好的表达,第二需要更好的倾听。
有一件事情对锻炼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都有帮助,那就是读书。
读书这个事情,很多同事不太擅长,我这里不多赘述,只说结论,读书的收益最后只跟读书的量有关,在质量有基本保证的情况下,多读,不需要记住任何知识,不需要习得任何技能。用一句话来说明读书和收益的关系: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读近代以前的人写书有一种很明显的感受,就是他们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他们在书中所写的往往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看法,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都以一种或直接或委婉的方式,反映到文字中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云: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读古人的书,与你交谈的是文字背后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用心读一本书,你首先看到作者所写那些字,所说那些话,然后你用心去体会他的经历,他的位置,你会觉得,他是非说这些话不可的,他是非做这些事不可的。这个时候,你可能开始去尝试理解一个人,而理解,是沟通的真正开始。
=======================
第四,为什么良好的沟通对我们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
我们的团队中有很多年轻人,你们的人生精彩还在后面,人生还未展开,你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多姿多彩而又光幻陆离的世界,你们还没有“人生而孤独”等等体会。但是,如果想要理解别人,首先要正确的去对待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以及正确的对待“未来”。
“未来”是什么?未来是所有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总和,但是,是什么使得未来变得不同,或是变得重要?这并不是简单的“尚未发生的事情”的简单罗列,而是我们应该把未来理解为“与今天的不同”,这这些不同,是要由你我在今天亲手去创造。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未来”。我们生活在一个急速变化和发展的年代,我们身处一个急速变化和发展的行业,我们都为一家急速发展和进步的公司工作,我希望你们能够认识到,每一次有效的沟通,每一次让事情变得更好,变得更顺利的沟通,都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虽然我们尚未看到和理解它。
=======================
第五,沟通的第一要素
=======================
沟通的第一要素在于正确的认识自己,尤其是正确认识自己想法的根源,确保自己时刻处于理性的状态下,不要被情绪左右,确保自己处于“空明”的状态下,对于任何问题,不要预先做出假设性的判断,然后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和别人沟通。空碗才能盛饭,空屋才能住人,任何的骄傲和自满,都会让我们失去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重来2》读后感(四):谈谈关于远程办公
谈谈 《重来2. 远程办公》
孙日日
说明,这是受人所托读的一本书,而且还要写点东西,写点感悟或者认识的东西。
建议正在做管理自己run公司的家伙们,可以考虑远程办公这些措施,如有不明白之处,欢迎请教。
……
远程办公,其实类似移动办公(Mobile Work),有很多公司都配置有相关的岗位,以满足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通过不固定工作这种灵活的工作程序设定,可以更人性化的进行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远程办公在移动办公的基础上又提出来很多很棒的东西,《重来2》这里面讲的很多现实困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譬如办公室的干扰打断,譬如早晚下班的精力损耗,譬如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时间却不一定是你生理的最佳时间(我有个哥们,每次都是从下午到凌晨这段时间进入到狂人模式)等等。
另外,在北上广的大城市,我们发现招聘人的成本越来越高,这里面有很复杂的社会问题,无法简单解决,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只能接受这种工资待遇水涨船高现实。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些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适合自己,适合公司的优化措施,来改善和缓解这些问题。远程办公就是这些措施中的一种。
远程办公更多是一种工作程序和方式的调整,所以需要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两方面的参与,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要意识到远程办公是一种与传统工作模式不一样的新鲜事物,需要从认识上有足够的重视程度,从公司的运营中找寻出适合远程办公的岗位,选择优秀的员工开始尝试,并不断观察运行效果,及时调整。另外需要适应远程办公以后出现的一些团队建设,公司文化凝聚问题。
从员工角度来说,远程办公是把双刃剑——在节省降低了无谓的精力消耗同时,又会出现无人监管时自我管理的新挑战,很多人很容易出现时间管理的困难,包括持续工作太久,或者自我放纵太久的问题。另外,很多员工把家作为远程办公的环境,这样也会出现工作和休闲分不清的问题。
利用远程办公,我们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环境的精力损耗,使得人们将宝贵的精力资源更专注于工作之中,通过减少传统办公室的无意识干扰,提高了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另外,通过远程办公,我们可以实现跨区域的人才招聘,降低了对大城市人才的严重依赖,这变相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IT工具和平台来实现一种隐形的,不依赖距离的管理网络,这样可以保障远程办公的员工和管理者都处在一种可控状态,这些工具包括资料共享,实时沟通,GTD相关工具以及视频会议、远程桌面等。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分散在不同处的员工、团队可以事半功倍。
采用远程办公,我们管理方面的很多原则可以变得很简单——我们更关注在一件任务,一项工作的执行过程和最后结果上。通过远程办公中的这些工具,团队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可以很容易的掌握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成就,以及是否存在问题。每日的工作汇报,一件事情的流转进展安排,会让每个人都自觉认真地知道今天要干什么,这周要完成哪些任务。
远程办公适合那种工作岗位,需要一些创意、精力很重要、保持高度注意力就容易高度产出,可以脱离办公室专属设备办公等相关岗位,对这些岗位的从业者来说,丰富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是优质的种子,如果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就很容易长出来饱满的沉甸甸的谷粒。适合远程办公的的岗位有 程序员、美工、产品设计师、文档编写设计人员、Operation相关人员 等等。
远程办公是一种企业过程优化,算一种管理优化类的顾问项目,我个人认为是可以形成一些可行而且可实施的方案的。
《重来2》读后感(五):场景随心换
朝九晚五的工作了七八年,就像作者所说“太规律的生活会抹杀创意,每天在同一时间醒来,乘坐同样的交通工具,走同样的路线,进入同样的办公室,在同样的桌前坐下,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对产生灵感实在没有好处”,所以现在比较羡慕那些可以远程办公的人,特别羡慕“场景随心换”章节中所说的工作方式:
“他们有机会随心所欲地更换工作场景,我们并不是说要前往一个全新的,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当然,这也是个选择)。我们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在家里工作i今天,然后去咖啡店工作一天,再换一家咖啡店工作一天,然后再去图书馆等等。”
这样的工作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心的自由,在财务自由还比较遥远的情况下,远程办公到确实不妨一试。
《重来2》读后感(六):逃离北上广的最佳实践
如今一线城市房价高涨,我常常想,如果能在三线小城市生活,却拿着一线城市的工资,岂不美哉? 37singles就是远程工作的最佳实践,这本书里面很真诚地讲了他们公司远程工作的经验,可操作性高,非常有借鉴意义。 其实,我觉得远程工作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处理的就是信任。 书中提到很多问题,比如面对面交流,企业文化,协作工具等等,都是可以通过技术和工具解决的,尤其对于程序员来说,有irc,版本控制系统,基本可以无痛切换到远程。但是难以解决的地方就是,你是不是在工作,你的老板怎么能放心你在工作,以及如何让老板满意。 这对管理的要求就高了。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怎么休假,开多少会,怎么评价员工的工作。好处是,对每个人来说,拍马屁这种事情显得越发不重要了,所有的工作成果都跃然纸上。管理阶层不会非要去做一些“没事找事让自己看起来很忙”的事情了,比如说没完没了的开会。 从员工的方面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尤为重要。只要你有兴趣,喜欢你的工作,就会有动力把工作做的又快又好。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老板要考虑的不是如何保证员工完成一定时长的工作,而是想办法让员工不要超额工作(远程工作失去了生活和生活的界限)。 我感觉兴趣是远程工作能否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了兴趣,又成了老板怎么想尽办法压榨员工,员工怎么想办法偷懒的糟糕的模式。但是有了兴趣,老板不用多操心,员工工作的也开心。 所以,在实践远程工作的时候,老板挑员工一定要看此人对这份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员工挑公司也要挑自己喜欢的。
《重来2》读后感(七):远程星人的实践指导
当初翻这本书时还没有想到自己2015的一大半工作都是在远程状态下完成的。如今习惯了remote的方式,并打算把这作为未来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之后再翻这本书无疑可作最佳实践指导。
远程管理者:
- 把远程作为一种自由度提升的奖赏,是职业信任的体现。
- 依然需要辟出一部分共同工作的机会,以便认识每个同事的工作方式与公司文化。
- 为远程员工创造开诚布公的协作环境与自由的闲聊空间。
- 创造工作外的聚餐、活动机会以便融入团队。切忌边缘感。
远程员工:
- 平衡生活,积极寻求社交途径与健康作息。
- 保持工作动力,沟通、职业、自律。
ome interesting thoughts:
- 人才并不一定都在硅谷。
- 文化不是由谁创造,而是由言行自然生成。
- 创意并不需要随时在工作场所诞生,远程中的跨文化与地点变幻亦可作为创意源泉。
- 因为远程,所以格外需要双方的沟通能力与努力。
---------------------------
01. 远程的理由
Work doesn’t happen at work.
办公室更像是满足社交沟通需求的一个地方,而不会创造整块不被打扰的时间。
top commuting your life away.
拿大把通勤时间来干别的。
The new luxury
新时代的奢侈,就是自由度和时间的奢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何时工作就工作。
Talent isn’t bound by the hubs.
硅谷的人们换工作就像换iPhone歌单那么随便。
It’s not all or nothing.
还是可以有办公室,远程只是多了种选择。
02. 远程问题的解决
Magic only happens when we’re all in a room.
一家企业究竟能消化多少突破性创意?绝大多数工作是在逐步完善6个月前的想法。
If I can’t see them, how do I know they’re working?
如果你认为他们都成熟能干,即便你不在他们身后盯着他们也能不断督促自己做到最好,那他们就会用惊喜回报你。
eople’s homes are full of distractions
只要工作本身令人兴奋,又有成就感,绝大多数人是主动想要工作的。
What about culture?
企业文化是组织里说出和没说出的价值观和行动准则:
- 我们与客户沟通时,他们总是对的吗?
- 我们可以接受怎样的工作质量,够好还是完美?
- 同事之间交流是外交辞令还是看嗓门?
- 我们是推崇熬夜加班还是周五轻松放假?
- 我们是崇尚豪赌一场还是慢慢成长?
制定出清晰的企业文化,然后去实践它。新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得见组织如何制定决策,是否关心员工,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03./04. 远程的具体操作
All out in the open
例如QuickTime中New Screen Recording
The virtual water cooler
开辟出一块独立的、永久的聊天室。
Forward motion
把工作秀出来。糊弄同时可比糊弄老板难多了。结果导向。
Check in, check out
“这一天我好好工作了吗?” 5 Whys —> Root cause
Ergonomics
Working with clients
经常把工作进度拿给他们看。因为不在一起,最好迅速回消息。让客户参与进来共享工作表。
05./06. 远程中的人事
It’s a big world
便于关注一些全球的细节。比如美国的日历都是从星期日开始,而绝大多数地方都是从周一开始。
Keep the good times going
正是因为要克服距离带来的疏离感,员工的沟通能力必须要更强。当工作压力大时,积极乐观的人越多越好——愿意尽最大努力,让每个人都开心的人。
o parlor tricks
招聘中看真实的工作成果格外重要,因为远程工作的主要交流方式就是工作本身。
The cost of thriving
不要把远程工作当成节省薪资的方法。给偏远地区的员工同工同酬。
Great remote workers are simply great workers
优秀的远程员工展现出两种关键素质:聪明,又能及时完成工作。
Meeting them in person
请到办公室来吃饭……
07. 平衡SOHO生活
uilding a routine
缺少了清晰的界限和规律,事情可能变得阴郁起来。
- 根据工作状态还是休闲状态来调整着装。
- 把一天分成几个时段
- 运用家里的房间来实现状态切换
- 区分工作电脑
- 在人群中工作(他人的存在会让你的大脑以为埋头工作才是正经事儿)
taying motivated
- 工作为什么不能是充满挑战和趣味的呢?
- 如果缺乏动力,最难的部分不是逼着自己调整状态,而是要有勇气把问题说出来,把令你打不起精神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扭转过来。
omadic freedom
多了一个选择:享有看世界的奢侈,还不必等到财务自由,也不比放弃现有的职业生涯。
A change of scenery
比起每天同时在同一个地方,远程工作能给你更多样化的视角。
Making sure you’re not ignored
拿出高质量的工作成果最重要
《重来2》读后感(八):读书笔记
就不吐槽这个没有节操的译名了。
简单来说我不太喜欢这种书的风格,太浅了。
37signal (现在已近改名为 basecamp)用 remote 方式成功了,但能否能推广到其他软件行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是值得重新推敲的。首先,37signal 的主要业务是面向开发的工具,并且发布周期长,公司规模小,业务线小。拳头产品 basecamp 占到公司营收的 87%[1]。
asecamp是一个项目管理软件,2004 年发布第一版,相比于同类产品(JIRA, Trac, Redmine, …) 没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更轻量级的项目,开始转移到 github, google code 这类的平台,对 basecamp 更没有需求。
37signal 的另外一项成就是 Rails, 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框架,但 Rails 的成功并不代表 37signal 的成功。
一个营收几乎完全靠10年前的产品,产品形态跟这个时代关系不大,且产品没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公司的经验,其价值和可推广性都是大打折扣的。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本身:
* remote 的一个大阻力是沟通需求,沟通的需求量跟产品的形态(比如需求明确的沟通需求就少)、产品的关联性(比如各个产品线没啥关联的沟通就少),团队的规模(越小的团队沟通需求越少)相关。此外,跟管理者的风格也很相关,比如有的管理者喜欢email汇报,那么沟通就少很多。作者的公司 37signal 应该不属于需要高度沟通的公司。
* 本书另外一个观点是远程沟通可以替代近距离沟通,这个对我来讲体验差异很大,直接沟通可以更快速地交流信息并且达成一致,在培养新人方面直接沟通效果也好很多。
* 这部书不可怕,可怕是的对这本书的推崇。现在用的最广的软件研发管理方式是scrum,remote 打击了 scrum 的核心思想沟通,却没有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案。只是告诉你,我们玩得挺好的,你要不要也试试。
[1] http://kuailiyu.cyzone.cn/article/8406.html
《重来2》读后感(九):远程工作吧 - 章节要点
all out in the open - 全部摊在桌面上
把工作相关的文档,讨论,待办事项,日程表都公开出来放在特定的地方,这样大家会减少对其他同事的依赖
the virtual water cooler 虚拟饮水机
意义在于,远程工作的人可以掌握自己的社交机会, 想去就去想聊就聊,不需要经常留意。就像在家在饮水机旁聊天一样
eople’s homes are full of distractions
肥皂剧,游戏机,喝啤酒要洗衣服。 怎么在家工作! 因为你有工作要做,你是个负责人的成年人。 干扰的头号劲敌是有趣有意义的工作。工作方式要对, 把自己关在专门工作的房间里在那样环境下就会聚精会神的开始工作了
ot all or nothing 不必非此即彼
办公室不是没有必要。
the lone outpost 孤独的前哨者
不要让一个人去试验远程工作的效果如何。
check-in, checkout 拿得起放得下
从朝九晚五的生涯解脱出来后,很容易又套上了全天不停工作的枷锁。持续的保持自己良好的状态
cabin fever
与世隔绝不想天堂那么美妙,也会宅出毛病。多喝家里的人互动(配偶孩子朋友邻居,可以去联合办公室。 多去真实世界去逛一逛,去公园下棋打打篮球图书馆义工等 - 别把自己绑在家里的办公桌前面
o parlor tricks 不要刻意刁难
从真是目标岗位找提出特定问题来问,而不是脑筋急转弯,性格测试等。 微软的 how would you move mount fuji: how the world’s smartest company selects the most creative thinkers
eeking a human
远程工作很可能把生命面变得狭窄,没有健身房,餐厅,洗衣服务没有周五聚会。作为管理者你需要不断鼓励他们去参加兴趣活动,探索新天地学习新技能,带来长久的积极性(如去巴黎学厨艺,去骑行雕刻徒步等。
life moves on
人们不得不换工作(厌倦了所在城市,想离家人更近,换一个新天地,可绝大部分企业喜欢把员工绑得死死的。不要让明星员工流失掉 - 他们认识所有的同事和熟悉全部的流程,在人生最为持久的幸福来源上,和卓越的人同事,做出卓越的业绩是重要部分,请把它牢牢把握在手中。
using scarcity to your advantage
某些东西稀少时,我们就会珍惜他。 他们开始重视沟通不无谓的沟通闲聊打盹。甚至在年会聚一周大家聊了很长时间效率极高。
e on the lookout for overwork, not underwork
remote意味着,工作和生活没有清晰的界限,开发用的设备和文档都在手边(有时候不同时区但是要相互配合联手也会让你工作更长时间段。他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直到为时已晚。我们需要走的长远的最佳员工-那些懂得可持续工作的人。(他们希望员工趁着好天气去户外减减压,资助他们的业务爱好为他们定制行程作为假期礼物)
compute different
工作和休闲用不同的设备来很好的转换状态,在工作电脑上装上自己的开发工具,连接上显示器键盘鼠标等,不容易挪动,让你自己必须从舒服的沙发上起身才能去工作。在休闲的平板上装上用于娱乐的视频软件,聊天工具等。
meeting them in person
邀请 candidate 到公司来看看,和同事吃吃饭。看看我们相处是否自在,相互的感觉。怎么对待餐厅的服务生的、
contractors know the drill
没懂
test project - 试做项目
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启发性,而不是解谜题那种。通过具体的小项目来看员工是否合适而不仅仅看口头上说的
Moring remote, afternoon local
他把上午用来做一些避开干扰的事情,然后在下午去做那些需要更多协作的工作。 工作应该更灵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一种混合的方式来的更好些
working alone in a crowd
离开办公室对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好处(没人来干扰你, 他们发邮件,发IM(你可以设置成离线状态)
但是在周围特别安静的时候很难进入状态。 拿上笔记本电脑,去附近找个有无线网络的咖啡店,享受背景人群中的噪音(或者是图书馆,公园,合作办公的地方等)
taying motivated
脑力工作中,动力就像燃料。保持强劲动力的窍门是鼓励他们做喜欢的在乎的事情和喜欢在乎的人一起做事。而不是萝卜和大棒。员工工作的状态反映出工作环境和工作的质量好坏。绝大多数人在缺乏动力时首先会责怪自己。你应该有勇气把问题说出来扭转工作内容和环境(做些有挑战的事,换一个氛围) 有时候我们需要放几周假离开工作一段时间调整到原先的高产状态(37 signals 工作慢三年可以修一个月的假期)
family time
想象一下,你可以毫无压力地跟家人共进早餐,午饭后跟大家在花园里玩上半个小时,万一孩子生病了,你可以全天陪伴他。顾家型员工心里的内疚感少了,压力减去了,工作质量更好合作更顺畅了。
o extra space at home
Regus 在100多个国家,600多个城市提供单间办公室的租凭服务。通过联合办公室,不用和同事在一起(没压力,但是也能和熟悉的人一起工作(如隔壁桌的coudal公司的,而不是咖啡馆的陌生人)
《重来2》读后感(十):开阔下眼界就行了,但别犯傻,目前在中国还不合适
用了我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读完此书,读完感受如下:
1. 远程是可以工作,而且若管理好的话还是很有效率的;
2. 书中的配图占全文页数的近40%,画的是很不错,但感觉价值不大;
3. 对我而言本书的内容有近80%的内容是没有价值的,近不到20%的内容对我有参考价值,但这也算是值了吧;
4. 作者在书提到的工作方式目前离我们的工作的方式还有些远,目前实现的机会并不太多,但作者在书提到的远程办公协同的工作方式还是值得参考的。
若有人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买的话,那我告诉你,这书值得一读,但不值得买,就我个人而言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