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10篇

  《空间时间里流淌》是一本由王安忆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1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一):成为王安忆

  请原谅,我用了这样一个拾人牙慧的标题。但这,恰恰是读完王安忆的散文新编第一辑的感受小说让人得以贴近作家的魂灵,而散文则是开在作家屋檐下的窗口,望进去,里面是写作者的日常,是作家之所以成就笔端故事背景根源

  此辑的书名是《空间在时间里流淌》,我以为恰如其分。三个板块大致按空间和时间的经纬梳拢,若加以归纳,分别是王安忆赴安徽插队和徐州文工团的少女时代;围绕写作经历和日常;对父母的追忆与寻根。原本是散见于报章杂志和早年书刊的记录,如今被这么一整理,就像用三张大网捞起形形色色的渔获,所收获的,就叫回忆

  又因为不是按写作年代的编年集,阅读感觉略显参差,看得出叙述风格的进化。做读者的我不觉有了玩心,一篇文章读过几段,总要猜一下,是写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还是千禧之后。看得出,王安忆的自我风格是早早铸成的,随着时间的打磨愈发流畅,到后来不只是精工繁复,如《天香》所呈现的面貌,她的思考也在沉淀。尤其是第三部分,她翻阅母亲茹志娟的旧日记,追思茹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的写作者,那不仅是女儿对母亲的怀念,更是一名作家对没有亲身经历的时代前史的翻捡和透视。王安忆把母亲的日记和小说相互印证,阐释茹曾经的写作计划如何经历嬗变,成为后来面世或被掩埋的样态。这部分在全书中篇幅不大,倒让读者有大的收获:不仅刻画出身为母亲和作家的茹志娟,也折射出作为后代的王安忆。看得出,她曾有过反叛的年轻岁月,母女同为作家,当女儿的有时甚至为叛逆而叛逆。当日子随着日记的页面翻过去,她追根溯源的寻找,是对她隐约继承的年代的思考,是追想,也是反观自身。有句话值得玩味,说的是和她母亲同代的女作家们。“这一代人有种气质……或者是热情吧。这一种热情,历经世事折磨却不见损耗,应当如何解释呢?”

  生于五十年代的王安忆,她有的不是父母辈的热情,而是带有距离感的观望。经过下乡插队,文工团的流离,对未来的惶惑,然后是多年的文字生涯。或许有人会说,王安忆算得顺遂,但在阅读她映照时空变迁的散文时,不难感到,她是个努力的“匠人”。这个词用于朴素赞美。为文者,有的横空出世,有的则一砖一瓦,在有限的生涯中搭建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王安忆当属后者。她睁大眼睛观看周围的世界,站得或许不算高远,却自有其观点。她观察,她记录,她反刍,她不断寻找最好的切入点。读她的散文集,也等于由点及面地纵观五十年代末至今的中国,一名知识女性的生涯。

  想起王安忆的另一本书《乌托邦诗篇》,文中有个句子,正适合做《空间》一书的脚注:“我以顺应的态度认识世界,创造这世界的一种摹本。”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二):我想对王安忆说——《空间在时间里流淌》“星期天读书会”读者留言汇总(部分)

  “王安忆老师您好喜欢您的文字,‘现代巴尔扎克’,用大气的手笔写市井的琐事。想代一位朋友问,复旦大学您开的写作课,可以去蹭吗?”——读者 匪石

  “在这样的时代,可以读到这样平实的文字,是一件很幸福事情。我想请问王老师,您有读了之后可以激昂的作品吗?——读者 铭源

  王安忆老师,很敬仰您对工作认真,文字中的缓慢细腻执着在这个时代为我们端上了一杯纯正清醇有回味的茶。——读者 匿名

  作家对这个社会是有责任的,在这个不能说太多真话的社会,安忆老师尽力了。——读者 渚瑜

  期待早日读到王老师新的作品,尤其是新的长篇小说,继《长恨歌》《天香》之后再探上海的精神!——读者 周静

  ……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三):我一生,和诗书作了闺中伴

  马家辉在谈王安忆的文论文字时,曾有过一番妙语,“读其他人的论文,经常像喝一碗号称用心煎熬的药用苦茶,是否真具疗效,尚未可知,但确实苦涩得难以下咽,而读王小姐的论文则像喝上海人或广东人所煲的老火汤,甘而暖意洋洋冒起于心头”。但是,在非虚构作品中,王安忆最好的文字毫无疑问是在散文里头,而这部《空间在时间里流淌》,又正是其散文的精华所在。关于“什么是好的散文”,王安忆在《王安忆选今人散文》的“序”里,有过一番谈说论道。在王安忆看来,散文贵在“用情”。与小说、诗歌相比,散文的好处是能便利地捕捉些小情感,但也正因其便利,便免不了挥霍。苦心经营的情感被散文给蚕食给化整为零后,往往成为无关痛痒的小乐子。张爱玲的散文,就是最好的例子——“张爱玲是站在虚无的深渊边上,稍一转眸,便可看见那无底的黑洞,可她不敢看,她得回过头去。她有足够的情感能力去抵达深刻,可她却没有勇敢承受这能力所获得的结果,这结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这分量的。于是她便自己攫住自己,束缚在一些生活可爱细节上,拼命去吸吮它的实在之处,以免自己再滑到虚无的边缘”。张爱玲的散文虽不至沦为鲁迅所讥讽的那种“供雅人的摩挲”的“小摆设”,但弥漫其间的享乐主义,与小说的苍凉美学比起来,多少有点等而下之吧。而王安忆呢,身为“共和国的女儿”,身处“朗朗乾坤”,因其个人家国情感的博厚,反倒能承载“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与张爱玲在乱世中执着于现世世界的安稳不同,王安忆倒是在太平盛世中每每唏嘘世故人情无常

  在《空间在时间里流淌》中,有一篇《茜纱窗下》,最能见出张王二人散文美学的不同。《茜纱窗下》虽也写物,写童年记忆中的物什,但与张爱玲的因情冷而恋物不同,王安忆是由恋物而见出情冷。这篇散文写物件写家具,从乡下人新房的床到自家的桌椅橱柜,尤其是陪伴母亲茹志娟一生的一副橱柜,一路写来,本是温情热闹,但临了却还是不免生出一种物是人非感伤:“到了晚年,我们孩子陆续离家,分门立户,家里的空间大了,经济也宽裕了,而她却是多病,无心亦无力于情趣的消遣。这具橱内,玻璃与什物都蒙上了灰尘,这真是令人痛楚。现在,母亲的这具宝贝放在了我的客厅里,它与周遭环境显得挺协调,但是,我却感到它的冷清。它原先那种,挟裹在热蓬蓬的烟火气中的活泼面貌,从此沉寂下来。”所谓“茜纱窗下”,可能化自《红楼梦》中的“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陇中女儿命薄”,再加上《浮生六记》、《项脊轩志》,这种物是人非的感伤,正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美的精髓所在,由此也可见出王安忆散文的古典美学精神。

  对母亲的追思之情,是《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这部集子的重点所在。王安忆的精神资源,显然主要来自母系这边。除了《茹家溇》、《溯母亲足迹向浙西》等几篇“母系寻根”的文字外,文集中还有多篇王安忆解读她母亲茹志娟日记的文章。尤其是其中《成长》一篇:“妈妈她看越剧《红楼梦》,对黛玉焚稿的那一句唱词特别感触:‘我一生,和诗书作了闺中伴。’这‘闺中伴’三个字,是何等的凄凉寂寞,且又洁净。这时候,便会想到妈妈也有着的少女时代。母亲通常是没有少女时代的,她们跳跃过少女的岁月,直接就做了成年女性。我们很少去想象她们做姑娘情景,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革命的妈妈。感时伤怀的闺阁情致,被遭际和革命,还有时间,淹埋了。但在某种特定的时刻,它们又会显露出来。……虽然是在动荡和困窘中的少女时代,无一刻不为生计所苦,但我妈妈依然保持了清丽的精神。生活的压榨没有使这精神萎缩,反而将它滤得更加细致纯粹。”这是一个女儿对一个母亲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理解。这个理解带着深深的体己和同情,而这正是张爱玲和她母亲之间所缺乏的。在《私语》中,张爱玲曾描述过和母亲的那种若即若离关系,“母亲走了,但是姑姑的家里留有母亲的空气,纤灵的七巧板桌子轻柔颜色,有些我所不大明白的可爱的人来来去去。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切,不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都在这里了”,但这种对母亲的爱,与其说是一种人的爱不如说是一种物的爱,它缺少那种女人之间的同情。而正是这种同情成全了王安忆文字中情感的博厚,这是王安忆身为“张派传人”而又超越“张派”之处。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四):我所爱着的王安忆

  我有一个阅读习惯,如果我读了某位作家的作品之后,尤其是以前没有读过的新作家,发现自己很喜欢,心里便很高兴,有点赌徒赌赢了的心理,觉得很安全,往后的这段日子,便一定是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待到差不多读完自己所能找到的,这位作家的所有作品之后,便开始找下一位作家。这样的作家印象深的有王安忆,杨少衡,迟子建,当然,村上春树。他们几乎从未让我失望。也有极个别的作家,越读越失望的,便不读了。这样的作家,我更愿意称之为写手,大部分是些年纪较轻的写手。所以,尽管自己读了很多书,但也仅仅是局限于极个别的作家而已。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我不是风险厌恶者,而是严重的风险厌恶者。

  上一次读王安忆,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自从大二暑假开始读1q84,我便没有再怎么读他人的书。不知道是1q84,还是别的作品,总而言之,从某个时刻开始,我彻底迷上了村上春树的文字,并抛弃了以往所有读过的作家。我曾经多次向别人直白的表示,村上春树,就是这个地球上最好的作家。大学四年经济学的书没怎么读,倒是把能找到的村上春树的书通通读了一遍,女同学过生日送的也是村上春树的书。我有一个预感,我迟早要在这里写下关于村上春树的文字,但是,我读村上春树读的越多,我就越觉得自己要谨慎。我深怕自己不能完整的展现村上,所以至今仍只是念头。此外,人造卫星情人,这是我非常喜欢的题目,希望在未来可以写些什么。

  然而过了这么久,这个寒假,当我再次读王安忆的时候,我又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种熟悉的感觉。王安忆的文字,两个字,温暖。就像一位读者所言,“只有爱王安忆的人才会懂王安忆”。极少数时,还有不动声色假装严肃趣味。她的文字细腻柔软独特的王安忆式的修辞,让我印象深刻。

  记得我第一次读香港的情和爱,这也是王安忆的小说中我最喜爱的一篇,也经常向身边的人谈起和推荐,每次谈到的时候,我都觉得既兴奋骄傲。当我读到,老魏转过头,对身边一起乘坐飞机的那个人说,这里有一个爱香港的,那就是我,我爱香港。那一瞬间,我泪流满面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自己是个容易受伤的人,常常觉得自己受到伤害,却不知道,是因为谁而伤。积存在心底的那份忧郁,终于在这篇小说中,找到了某种共鸣。当我强忍住泪水,怀着难过心情走出状元书城时,天已经黑了。我模糊着双眼,站在状元书城外窄窄的屋檐下,向回校的方向望。白色黄色路灯下,远处的车辆建筑显得渺小雨水在路灯的照射下亮晶晶,倾斜着在路灯下一闪而过耳朵里是远处车辆此起彼伏的鸣笛声,眼前的整个世界,好像是被笼罩了一层薄薄的雨雾。

  那一瞬间,我忽然觉着了自己的渺小。我想到自己的难过和忧伤,跟整个世界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只能这样,什么也做不了。想到这里,我终于崩溃了,失声痛哭起来。我走进蒙蒙的雨雾,一边用手拭着眼泪,一边往学校走去。

  我多么希望,别人看不到我的悲伤。我又多么希望,别人可以看到我的悲伤。我多么希望不被打扰,一个人使劲哭,因为我不想喜欢的人看见我难看的哭的样子。我又多么希望,自己喜欢的人看到我哭的样子,我这么难过,全都为了你。我多希望你坐在我身边,握住我的手,摸摸我的头发,看着我哭的样子,脸上露出难过的表情,说一句,你怎么了。

  我就这么一面想着,一面哭着,不知不觉竟然忘记了悲痛。我仿佛喝醉酒一样,半真半假,自己跟自己演起戏来。

  一直以来,我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很轻易的看穿别人的想法情绪。而实际上,对于身边的某些人,我也的确可以做到。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能被别人理解,身边的一些亲近的朋友,也的确曾对我这么说过,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认真,还是跟我玩笑

  直到我遇见王安忆。她总能用简洁的词句,准确的描写我过往人生中的某一个画面,某一种心情。而那个画面和心情,是在生活中平常的,是在余生中很难被再次想起的。可就是因为她的文字,让那些画面和心情重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眼前浮现,就想是刚刚发生的一样。我像是乘着时光机器,回到了过去,站在画面外,看着彼时彼刻的另一个自己,就像嗨,十九岁的我里所写的那样。而当我以现在的自己看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中发生的事时,我又生出了其他的心情。因为我经历过,所以我知道,当时的自己,有多么的难过和悲伤,那种难过和悲伤,有多么的真。它们是那么的真实而强大,即使是现在的我再次看到,心中都会隐隐作痛。那时候的我,是那么的纯真,那么的渴望纯真的爱。甚至有一些是我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我都会觉得,如果是我的话,在那种场合,也一定是跟王安忆,或是王安忆笔下的人物,有着同样的心情。王安忆的文字总能轻而易举地看穿我的心思,击溃我脆弱的心理防线,卸下我自我保护的面具,触碰到我敏感而易受伤的心,并且用她的温柔和安慰告诉我,我并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跟我有着同样的想法,同样的心情。这种心灵上的相似性,对我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我爱上王安忆,最重要的原因。

  就像王安忆所写,“当我写出我的哀乐时,便有人向我呼应,说我写出了他们的哀乐。我感到人心的想通,并且自以为对人们有了一些责任。”村上春树的散文,让我看到了生活和人的趣味,让我看到了自己渴望的生活。而王安忆的散文,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我自己。

  记得高四的每个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后,我都会去状元书城去读王安忆,然后在回去的路上,一间名叫“避风塘”的奶茶店买一杯奶茶,走回学校上晚自习。当我空间在时间里流淌时,我也终于明白,无论过了多少年,当我打开书,让王安忆的文字映入眼帘时,我的心情,都跟第一次读王安忆的文字时,一模一样。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五):我爱过的那个时代-----读王安忆《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曾经,喜欢那种情节一步一高潮的故事,而许是年纪大了,今天却选择读他人的成长史。在读过的几本中,《空间在时间里流淌》是其中动人的一部。上海弄堂里的青涩童年,淮北插队时乡民的诚恳与阴暗,为了返程而颠沛流转的追梦之旅,这一切如时光的河水在作者笔下流淌。从心如飞鸟到念若止水,中间的故事,也终究沉在水中。

  他人的故事,如明镜般映照着我相似的经历,而其中两篇是我最钟爱,也最感同身受的。许是曾同样漂泊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对游子来说,小小火苗的温暖,在荒寒之夜,总能给予我们最深的触动。

  在《投奔唐主任》一章中,作者找到了父母辗转认识的朋友唐主任,他没有如其当地人一样漠视,冷眼,甚至欺凌这些知青们,而是用自己的大爱去帮助,他的家成了这些孩子的驿站,也是他们在那偏远小城最温暖的回忆。作者在书中写到:“唐主任为什么待我们这样好,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把投奔他来的孩子们,安然无恙的送入下一程的人生旅程。而且,似乎是他相信或者说希望我们都会前程远大,所以他从不考虑将我们挽留在小城,小城只是我们这些孩子的驿站,而他是这个驿站的站长……”,诚然,每个人生活与前进的轨迹都是一片他人未知的树海,前进,后退,在世事中挣扎,这些其实通通于他人并无干系。但,总有例外,如同雨后时有彩虹,雪后偶有雾凇,贫瘠的沙土长出小苗,荒原深处拥有甘井。有爱而不死,唯爱而生。

  往事并不如烟,它们都刻在心的侧面。回想大四时在上海实习,凄冷的冬夜,在家加班画图时候,房东奶奶总端来糖煮的荷包蛋给我,督促我吃完再画,还顺便帮我把晾干的衣服叠起来,一边用上海话唠叨着:“脖子洗干净点,不然怎么讨小姑娘啊”,“赶紧把这个桃子吃了,你看嘴唇裂口了”。 现在一闭上眼睛,我尚能想起当时的画面。甚至个中细节也历历在目。 去年上海出差,特意去了那个曾经居住的小区,但辗转了很久,终究没有勇气走上楼梯。有些事情我已知晓,却总不想去戳破,总觉得只要这样,奶奶依旧像从前一样在屋子里边择菜边等我回家,然后说一句;今天烧了好几个小菜,准备吃饭了……”

  如若今日,我一定大声回答:“奶奶,我发实习津贴了,今天我们搞腐败,加个烤鸭!

  而《父亲的书》一篇,也如一颗石子,击中我心中另一片回忆的苍田。在书中,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怀抱热血爱国之心的华侨青年。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毅然成为一名解放军文艺工作者。文中写到“我看见父亲做一名青年的时候,是如何克服着他的性情,去适应一个环境复杂且纪律严格的环境,他的交响曲式的革命图画在现实中如何一步步得到修正,他在中国这一个梦寐以求的回归之地,是如何开拓他的痛苦与感动的经验。”阖上书的时候,会想像一个从南洋长大的少年,他梦中的中国--------她的北方是横亘在关东北部的兴安岭,是伊犁落日的号角,是开封府的晨钟,是长安千年不倒的城墙,是浩劫后依然辉煌的紫禁城,她的南方,或许是夹杂着吴宁细语的江浙丝竹之声,也或许是俗气艳丽的楚汉尘烟; 是朝天门热辣的哥子小妹儿,仰或是洞庭湖边的鱼米小调。 南方,是遥远的另一个中国,迥异于北方的粗旷,载满着无尽的冗长时光的中国。而这个少年,走上一条未知的旅程,但他忠于自己的选择,所以无悔。

  那一年,他去国返乡,不顾时光盘剥与世事无常,只一心为梦想而行,那一年,我的23岁,那一年,你的24岁,我们每个毕业的孩子都带着自己的行李与梦想,去往未知的他乡,坚强的外表下,心中都曾哼唱过那首《外面的世界》,年轻人总是像水滴般,想融入都会这片湖泊。“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天黑时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想吃甜筒,想随音乐起舞,想抱着月光欢呼;每一个我们,都是一束小小的火柴,我们聚集成风,不经意间,点亮了天空。

  因了这一页三想的读法,这本书看了一周才阖上。好书对于我们,并不是博人一笑或娱乐消遣这般简单,阅后能将自身之事与其对照反省,是最令人快乐的。而回忆于我,或许心酸,或许沉默,但我总想在自己能开怀大笑,能痛苦流涕的岁月里,记述那些令我念念不忘的事,因为在悲怆与喜悦交织的流金岁月里,在那未曾逝去的青春回响间,我爱过的那个时代,才刚刚开始。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六):静水流深

  人在每个阶段所痴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年轻的时候羡慕轰轰烈烈的爱情,几经世事,发现最珍贵不过细水长流。文字也是如此,本以为华丽的辞藻才能描写出打动人心的景致,却不知,平常语句才有力度,仿若静水流深。经一位老师的推荐,我开始看王安忆的书,第一本就是《空间在时间里流淌》。当然,选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书名比较合我的心意。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作者童年成长、下乡插队、家庭生活等一些零零总总的文章。从书中,除了能窥探那个年代下中国的整个大环境,更倾心于作者笔触的细软和力度。好的文字,从来都不需要歇斯底里,有的只是云淡风轻,本书便是如此。

  生活本就是平凡的,同样的文字自然也能带给人好的观感。在作者的笔下,我们一起经历了童年的无忧无虑,少年的彷徨无助,中年后的人生思考。在写作上,很多人会追求所谓的技巧。王安忆的书让我们知道,返璞归真才能达到的效果。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段平凡生活。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七):王安忆对母亲茹志鹃的回忆

  1963年中国北方的主要河流滦河水系爆发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洪灾,受灾人口超过三百万。而这一年的江南却风调雨顺,熬过了最为艰苦的日子。茹志鹃在她的散文《痕迹》里写到南汇镇上有火腿月饼出售,“水果店里满是鹅黄的蜜梨和挂了白霜的苹果”,书场上挤满了听书人,姑娘们在挑选带珠子的漂亮发夹。9月20号,茹志鹃回到上海转而前往北京准备参加赴阿尔巴尼亚的“中国作家访问团”。但是仅仅一周后,王家姐妹放学回来,意外的发现母亲斜倚在床上——茹志鹃怀孕了,丈夫提前摘掉“右派”帽子,从南京放回上海全家团圆,也算是那个年代里茹志鹃难得的快慰。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日记里写到:“今天回公社来,已经是两个人了,我希望是个男的”。多年以后,王安忆依然为自己的母亲骄傲:“后来,我妈妈果然如愿以偿,生下了我弟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