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公主》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1 09:46: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小公主》的读后感10篇

  《小公主》是一本由何翔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168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0-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公主》读后感(一):我们离纯真有多远?

  在我看到这本书封面的时候就决定要它,只是因为它让我感觉宁静,那种清冽而温馨的蓝总会让我感到片刻难得的安静,我想,如果它能选择这样一个封面,而且有着“有小王子,就有小公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几近任性而又有着孩子般可爱的说法,那它应该不致让我太过失望。

  我并没有失望,尽管或许我并没有读懂。

  这是一个由《小王子》为底本的书,作者一切都在有意识地向《小王子》致敬。无论是插图,还是诗一般的语言,还是小王子中提到过的那些人或者事。如果你熟悉小王子,那么你一定觉得这本书有着类似前传或者后续的似曾相识。

  小公主来寻找可以种在她的月球上诗的种子,所以遇到了去到“最近的荒郊”的作者,于是,有了那么多的对话和诗。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有关想象的故事,就像那个“恐虫”的故事一样。我们长大了,所以总习惯于将一切简单的东西看复杂,我们总要在这些稀疏的文字里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秘密;我们总希望在那些线条简单的插图里探寻所谓的哲理。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相信,一本书只是要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故事,没有道理可讲——即使是作者,似乎也是希望读者能够在或直白或晦涩的文字里读到他自己都未曾想过的事情。

  想象是什么样子呢?作为成人,我们似乎已经丧失了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有时候我会想起我的童年,因为没有玩具,所以我常常可以对着一个猪毛鬃刷,想象那是一片森林,里面有我的木屋和游着各种颜色小鱼的小溪,我就那样对着一个刷子,甚至可以长达一个上午。现在想起那种日子,我几乎要被自己儿时的纯真感动。可是现在,我什么都没有了。

  或者,我可以将这个我没有读“懂”的故事读给五岁的儿子,那诗一般柔美的语言,那隐藏其中的淡蓝色的忧伤,那天马行空的恐虫想象……或许在还儿子那儿才能如《小王子》一般还原它的本色,成其为本来的样子。或许儿子会为听懂了一首小诗雀跃不已,或许也在盼望着见到那位美丽的小公主,或许他能相信那个庞大而可爱的“恐虫”,或许他的心里本来就认为世界不过就是一颗膨胀到极致便会重新开始生长的种子。在儿童的眼里,这就是一个美好动听的故事,他不会去费脑筋想里面的哲理,只是,他会很自然地感受到这种柔美的文风,并不自知地为此而安静。

  何必一定就要读“懂”,就让自己像个孩子一样听着动听的故事,露出单纯的微笑,这岂不是最美好的一种阅读?

  《小公主》读后感(二):可爱的《小公主》

  可爱的《小公主》

  看到书名《小公主》,很自然就想到《小王子》。这本书封面上 “有小王子,就有小公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表明了这本书跟小王子是有关系的。实际上,这本书确实脱胎于《小王子》。《小王子》中提到的小王子访问的6个星球,小公主也去访问了。我给小公主画画等情节,显然也来自小王子。这本书的大量插图也是很简洁。作者何翔翻阅了大量与圣埃克絮佩里有关的资料,并按照《小王子》的字数、厚薄来谋篇布局。作者显然是《小王子》超级迷。

  这本书,首先带有作者自传的性质。“我出生在一个叫做江南的地方,那里山青水秀,有柔软的风,有细腻的雨。”这都是有所指的。后来在书中自爆从事神学研究、宗教、哲学十年,作者反思到他要寻找的真理和生命意义,其实在文学。何翔说,因为任何科学理论离不开概念问题,他在研究神学、哲学期间才会对主流科学的基本概念产生疑问。这本小书传递了斯特恩格拉斯的宇宙理论。书的后记就说了这事。这个科学上比较高深的问题,咱普通读者很难搞清楚。不过,质疑精神是该有的。

  这本书通过诗化、和蔼可亲的语言,让我们懂得文字以及真理。《小公主》当然无法在文学成就上超过《小王子》,但这本书虽不厚,但含义却不浅,很可爱。

  《小公主》读后感(三):我被快乐俘虏

  在我少年的时候曾读过著名的童话小说《小王子》,那个时候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地读,读过只感觉那是一个索然无味的童话故事而已,一个荒唐的飞行员与一个怪异的男孩,说着一些毫无意义的话语,做着莫名其妙的事情,然后他们都消失在宇宙里……总之,我没有受到任何可以称之为“教育意义”的文字。我不知道一向严肃呆板的语文老师为什么会十分动容地向我们推荐一本毫无意义的童话书,我真的想不通。

  当我得到这本《小公主》的时候,我毫不迟疑地在我的地下室的书箱里翻出泛着霉味的《小王子》,并好奇地将两者比较着阅读它们,无论是小王子与那个习惯张开翅膀自由飞翔的现代人的故事,还是小公主与在月亮诗行中微笑或哭泣的江南诗人的情思都意外地走进了我早已壁垒坚固的成人世界,柔软了我层层设防的心灵:

  “今晚我告别一轮小小的月亮

  温柔忧伤的微笑,悬挂在遥远天际

  我记住她光华四射的形状,他纤巧的模样

  以便在无她的日子回想这一时刻,这一永生永世。”

  “这是一个关于文字、情感、想象、希望、生命以及真理的故事,集童话、诗歌、自传、哲学于一体。”尔雅的《小公主》带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在这里所有的失落、阴暗、不安,甚至死亡都得到应有的呵护与珍视,因为“这里没有死亡,只有转化,你不会向下倒在沙漠里,你会朝上倒向星空……”这又是一部滋润现代人类焦灼的心灵的作品,因为在生命的最后无论孰强孰弱的我们都必须做出这样的决定,“松开一切的束缚,还它自由。”

  对于《小公主》我的阅读完全是一种自由生发的阅读,满怀着阅读之中的渴望,没有强加其上的任何外力,有的只是自然抵达的情感与慰藉和有多久没有在意“我喜欢注视的皓月升空”,有多久“我突然想抓住一首诗”的冲动,又有多久没有谛听“风在敲我的窗户”和洞见“露出微笑的月亮”……的诘问。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有太多的情趣与太多的自由气息都被都市化进程中充斥的喧嚣的气味所遮蔽,其实它们一刻也不曾离开,它们在某个角落里嘤嘤地低泣,只是,我们视而不见,或者说我们收起了原本灵动的触须。

  今天的我被快乐俘虏,如同与小公主相遇的那一刻,我已铭记在心。那么,对于一个如我一样阅读者来说,我们的生命里也将拥有无数次小王子和小公主的故事,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时刻,以不同的妆容和不同的语言出现,我们会轻易认出他(她)来,对此,我深信不移。

  《小公主》读后感(四):一本可以让我读很多遍的书

  我原以为《小公主》是一本儿童读物,所以要了这本书,献给女儿。收到书之后,在前面看到写有“献给所有相信一切的小朋友,以及并不相信一切的大朋友”,我更确信没有比我更适合这本书的了,因为家里正好具备了一个“相信一切的小朋友”——女儿,和一个“并不相信一切的大朋友”——我(其实老公也属于此范围之内,但是他拒绝看这本书,所以属于无法献给之列,排除)。

  收到书的当晚,我便迫不及待的和女儿一起领略小公主的风采。我给女儿读小公主的故事,独自沉浸在优美又飘渺的文字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空间,全然不顾女儿的表情,直至女儿叫停为止,我读到了第29页。女儿理解不了,我有挫败感,遗憾女儿竟然不在这所指的“相信一切的小朋友”之列。带着这个遗憾用了一个晚上,我独自看完整本书,又特意翻出了《小王子》重温,在肯定《小王子》的同时,依然纠结于《小公主》这本书是确有深意还是故弄玄虚,我发现我的确属于“并不相信一切的大朋友”,但是并不代表我就能够理解这本书。

  隔了几天,我又给女儿讲起了这本书,这次有进步,从头讲到第74页才被叫停,但是也就此止步于这一页,又剩我一个人读完了第二遍。最后我终于领悟到“相信一切”这四个字的意义了——信则有,不信则无!

  我看过《小王子》,所以选择了《小公主》。“这是一个关于文字、情感、想象、希望、生命以及真理的故事,集童话、诗歌、自传、哲学于一体。”我感觉内容有一点点乱,尤其是恐虫的故事,不知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感觉像个冷笑话。也许是我out了,也许是小王子的印象太深刻了,在见过小王子之后,其他一切自称和小王子沾亲带故的神马都如浮云了。有《小王子》珠玉在前,《小公主》相形见绌。

  书中写道“有小王子,就有小公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想想真有道理,小王子太有名了,肯定会有小公主追随。这句话说明《小公主》是一本和《小王子》有关的书,没有那个小王子,就不会有这个小公主。但是有了小王子,就真的应该有小公主吗?有了小公主,就非得追逐那个小王子吗?有了小王子和小公主,就真的门当户对吗?因为有小王子才有小公主,所以《小公主》是以《小王子》为依托,呼应着《小王子》的内容,因此,没有小公主的小王子依然是王子,失去小王子的小公主却什么也不是,连成为灰姑娘都不可能。

  小王子是小王子,小公主是小公主;小王子是非常著名的王子,小公主是默默无闻的公主;小王子不会因小公主而更著名,小公主却有可能借小王子而出名。是真正的公主还是山寨的公主就要看读者的检验了。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假想的小公主的故事,给每个读着的感受也会有不同。我看到很多人都赞美小公主,但是很可惜,我做了读者中的少数。我也曾经希望自己属于多数中的一个,为此又认真的读了第二遍,但是我还是得诚实的承认,即使先后看了两遍,我也依然如初见般难懂。我只见到那些文字真的美啊美,插图也美啊美,小公主也美啊美,但是我真的只能领悟到这些浮于表面的美感,体会不到更深刻的内涵。

  对我来说《小公主》是一本很耐读的书,我已经先后读过两遍了,还可能读第三遍、第四遍……第无数遍,也许最后的最后,我真的顿悟了,谁知道呢,未知数啊未知数。

  《小公主》读后感(五):回望那梦幻般的童年

  这是一本分类为儿童文学的小书。以我三十多岁的年纪再来读这样的书,真的是别有一番意趣。

  作者在书中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了自己童年的许多趣事,借与小公主的对话铺陈开来,给整个叙述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这让我在深有感触的同时,也勾起了我的回忆,把我又带到了自己曾经的童年。

  是啊,二十多年过去,那时还是小屁孩儿的我如今早已经长大成人,成了一名国家干部,在官场上打摸滚爬十多年,心上早已经生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它仿佛是一层盔甲,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却也遮蔽了我的心灵,让我不再敏感,感受不到那种简单纯净的美……小时的我,勇于行动,却不去想为什么,用自己的整个身体,整个心灵去拥抱世界,也拥有整个世界,简单而美好,而此时的我,却是多想少动,肥胖的身躯让我动上几下就会气喘吁吁,还要去猜忌周围人的想法是如何如何,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看我的周围的人和事,才短短二十几年过去,却都已经是物是人非:上次回老家,是因为老是爱训斥我们的二伯因脑溢血不治而驾鹤西去,要给他行孝。一向康健的五伯,因为胆囊上的肿瘤住院开刀,回家时仍未康复。在过家家时老当我儿子的二娃已经结婚生子,老当他妈妈的毛妞,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大的那个已经可以打酱油了……

  发了这么一大通感慨,却丝毫没有谈到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何翔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是波士顿大学神学硕士、宗教哲学博士,这个名头不小,写出的作品确实是很有文学性。这本小书写得非常唯美,但又不单单只是文字的美,在这样的境界中又好象蕴含着大道至简的哲理在其中,读来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和深奥的哲理相纠缠的感觉,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又不甚清晰,似曾理解,又不甚透彻。整个作品与那本《小王子》相衔接,但我没读过,真的是个遗憾。另外,作品最后所讲的星星的故事,是有关宇宙起源的内容,作者是想把宇宙比作人,用宇宙的不断膨胀比喻人的不断成长吧。

  掩卷深思,是不是因为我年龄大了,不能再读懂这类儿童读物了呢?且不去管懂不懂,能让我在如此残酷的现实中能够小憩片刻,回望一番那梦幻般的童年,回忆一下童年的美好,就真的是不枉一读。

  《小公主》读后感(六):读《小公主》论休闲

  说起这本《小公主》就不得不谈谈《小王子》。可以说这本书基本就是在有《小王子》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不过这本书并非是《小王子》的续集,就像作者宣称的“有小王子,就有小公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作者只是在《小王子》的基础上把作者的一些哲学与生活中的看法书于是有此文。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童书,也可说是一本哲学书。童话为什么那么真?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看,原因在于是童话中我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本真。恰好今天听到一首老歌——《舞女》。其实很少听流行歌曲,这首也不太熟悉但是里面的歌词看到还是挺理解。我身边的一同事在对我说,知道吗?这是做鸡的人歌。我当时的反应就是,直接回他,别这样,这不是做鸡的人的歌,是做人的歌,不要随便看不起别人。的确,我们与舞女有何区别?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出生后多少日子在做自己,不对别人点头哈腰,不对人奉承拍马。恰恰相反,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在对人点头,有时想奉承想拍马都没有机会而感到懊恼。不是吗?“有谁了解做舞女的悲哀,还要流着眼泪也要对人笑嘻嘻”。我们生活于是这个世俗的社会有谁能像陶潜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更多的人,希望为五十斗米而小跪而且还找不到向谁跪!有谁还敢笑舞女!扯太远,打住。

  这本书即是小朋友看的,也是我们做为成人,社会人应该好好读读与反省的。我们生活这个世界上对物欲的追求让我们对事物的好奇,对待自然失去了一种自然的眼光,不再会有诗意与那份清幽。我们的寂寞越来越多,负累感越来越重。我们对待这种病态生活却以一种更病态的方式来缓解,就是更大的放纵自己,去迪厅,或者参加更多的活动,这样让自己的心里充满所谓短时的充实的感觉,看似放松其实深层的累与寂寞却在心里滋生。我常在想我们的生活中的休闲根本不是休闲而让自己更累。当我们在所谓的“放松”后,夜深人静时分,却深深的感到寂寞来袭。我们会发现原来这比上班还累。再回头看看古人,也许就是坐着摇椅,手把诗书或者一轮明月相伴,窗外一阵鸟语花香让人心旷心怡。我想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的休闲的正确之道。

  再来说说这本书,当我们看到里面的主人公第一首诗时就会发现原来童年是如此美好,如此纯真。里面的小公主与主人公的对话里面是一个现代人与童话人物的对话,真诚而有趣。我想当我们面对世俗社会后再来读读会感到久围的亲切与深思。文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哲学我看是仁者风仁智者见智,不过书后的那篇文章如果给小朋友看,则是不适合。反正这文章写得很好,放在这里有些不适合。

  此评来自当当网 素馨雅涵

  http://comm.dangdang.com/member/myreview.php?displayid=7040841840633

  《小公主》读后感(七):快乐是一种可转换成能量的信仰

  最近很喜欢看漫画,喜欢那种多彩世界的美丽,喜欢文字的简洁有力,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那份简单,当看到这本《小公主》的时候很有一种想看的冲动,不光是因为广为传颂的公主与王子的美丽传说,更是被孩子们世界的那份纯真所吸引。

  看童话书已经是若干年之前的事情了,在我们小的时候黑白的小人书比较走俏,尽管如此,王子与公主的童话还是让人耳熟能详的,只是在这里,他们没有过上幸福的快乐生活,尽管可爱的小公主不是飞行员,但眼中带着惊喜带着渴望的她还是在寻觅,到地球,到月球,到任何一个有生物和没有呼吸的星际空间。但王子总是看日落,而公主总是躲开太阳升起的时刻,向左向右的错过总是让人有些惋惜的,而就是这种擦肩才生出很多美丽,才有了“我”与公主的对话,“我”给公主写下第N首诗歌,即便公主是孤单的,他的星球没有生命,只有干涸的陨石坑,但她始终是怀揣快乐的。

  尽管这本书的文字并不多,但看完还是真费了不少功夫,起初面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总觉得摸不着头脑,到底在表述一个什么意思呢?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脑细胞在退化,还是进化过度,纠结地从床上到客厅,从躺着到端坐,甚至也跟着书上的描写站在阳台看星星,但当这种渴望的宁静与窗外充斥而来的商场重金属乐相混合的时候,还是一无所获,无奈只好看美丽的插图页面,幻想一个一个的臆造的幻景,最后还是颇具神经质的找到邻居的小朋友让他来看这个故事,人家看得津津有味说很好看,逼问哪里好看却无果,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简单:就是喜欢,也许不需要找到凭证来相佐。

  当拿着书回来再看的时候,发现放下了包袱之后这个书的空间里是如此的纯净,如此的自然,还有很多的简单快乐,一颗星会说话,一汪湖水就是一首歌,这些曾经的1+1=2已经在世俗中被我们忽略曲解,这是一本孩子在一开始就看出乐趣的书,而大人只能在后半部分才能看出端倪的书,有着童趣更能引发哲思。

  公主与王子永远都是活在人们心目中的美丽传说,童话中他们的幸福是现实中我们所追求的,我们知道他们虚幻,但还是宁愿被自己的幻想欺骗,因为这种感觉很美,让人很快乐,而这本书《小公主》的探索不是宇宙的秘密,而是发现让人重获快乐的秘密:在成人世界中疲惫奔波的我们,总是认为生活的风景总是在别处,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快乐是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是可以转化成能量的,只有放下,做回孩子才能重拾快乐,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快乐也是可以被传染的,就像小公主种下的文字之花终会结出硕果。

  《小公主》读后感(八):等爱的玫瑰

  当圣埃克苏佩里以一本仅8万字,一百余页的哲理童话小书《小王子》摘取法国最佳图书的桂冠,随后又取得相继被译成95种语言,在62个国家出版,印数超过5千万册的辉煌成就,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被广为流传时,他的成功,已远非语言所能形容。我们都从这本美丽而可爱的小书中,结识了那个善良纯洁、高贵忧伤的小男孩——小王子,以及他所深爱的玫瑰和他的朋友狐狸。在小王子的世界里,我们忘记了成年人的圆滑和世故,再度寻回了童年美好而纯真的情感。我们为他用一只箱子去容纳一只吃青草的羊的想象力而感动,我们为他坚持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朵玫瑰的信念而感动,我们为他结交到一位善良的朋友而高兴,我们为他用毒蛇的汁液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心痛……小王子的形象,就这样根深蒂固地被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让我们深信,每个人都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玫瑰,等待着自己的保护,因为,你必须对自己的爱负责。

  所以,在看到这本《小公主》时,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希望它能让我重温《小王子》那美妙的阅读感受。

  小公主,便是那株等待小王子的玫瑰。我们早已领略了她的风采,然而在《小王子》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株骄傲的带刺的玫瑰,幸运地得到了小王子的爱。而在《小公主》中,她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有着卷曲的长发,玲珑细致的脸,美丽的眼睛如月亮般晶莹透亮,她可以变成所有会动的东西,一朵浮云,一颗流星,一阵轻风,一只天鹅……她的优雅中藏着浪漫,所以狂热地迷恋着诗化的语言,她的安静下潜伏着热情,渴望在荒芜的月球上开出神奇的花朵……

  当小王子在宇宙中寻找和思念他的小公主时,小公主也在虔诚地等待着自己心爱的王子。这个故事将《小王子》中留给读者的谜题一个个解开,尽管它并不出自原作者的手笔,却在字里行间完美地穿插了小王子的故事,以及他住过的星球,他的玫瑰和狐狸,而这些我们熟悉的字眼也确实引领我们回忆起阅读小王子时的美妙感受,也让我们对小公主的故事充满好奇,不得不说,这是它的高明之处。

  然而,当对《小王子》的回忆结束后,故事本身的单薄和苍白就慢慢呈现出来了。从形式上来看,《小公主》依然采用了童话的语言去讲述这个浪漫而诗意的故事,但是语言的组织和整体架构方面,却略显凌乱,削弱了整本书的故事性和完整性。作者讲述恐虫和恐龙的故事时那几段文字我一直没能真正理解。他在开始讲述之前说:“如果你觉得这些文字枯燥乏味,让你呵欠连连,那么我就会知道我终于找到了除外,我失散多年的儿时伙伴,这么多年来,你都在哪里?”然后,便是那个与主题关联不大的恐虫与恐龙的故事,在我看来,这只能算是一个笑话,一个讲述鸟类为什么喜欢早起吃虫子的另类笑语,但是,为什么要在一本原本定位为浪漫而富有哲理的小书中塞入这样一个毫不相干的笑话?难道是因为,孩童的世界本身就不象成人的世界那样富有条理?所以作者特地用这种天马行空的叙述方式去突出它的童话形式?而那些硬邦邦地讲述上帝、宗教和信仰的文字,是否破坏了童话那份稚气的美感?除此之外,书的后记中大谈特谈斯特恩格拉斯理论探讨宇宙起源的内容,如果仅仅是用于说明宇宙还将经历无数次大爆炸,而“我”将无数次再遇见小公主,是否有些过于深奥了呢?

  总的来说,觉得《小公主》与《小王子》比还是稍逊一筹,毕竟小王子是很难超越的。

  《小公主》读后感(九):简简单单的小公主

  简简单单的小公主

  评《小公主》

  可爱、漂亮的小公主,她的眼睛里有湖水、星辉贺月光,她的表情除了淡淡的忧伤外,还透露出追寻的渴求。小公主,你在地球上寻找什么?

  你是不是寻找刚刚离开的小王子,那个你深深爱着的小王子?我也不敢确认他能不能回来,但我确认他一定深深地爱着你,就像你在心里默默地爱他一样。小王子坚持看着太阳下山,而你却刻意错过太阳升起的时刻,如果你想找到他,或许在太阳下山和升起的中间,你们能重新得到你们之间的爱情。

  你是不是在寻找诗一样的生活,像听“我”朗诵诗歌那样静静享受简单的美,质朴的气息?你说你喜欢宁静的文字,不喜欢吵闹的诗歌。“我”的生活里有静静的湖面、洁白的雪花,不会大声叫喊的小狗,还有如果你愿意有点恐怖的恐虫(别害怕,它只是个过去的传说),如果你愿意,“我”愿意把“我”所有的宁静的文字都送给你,让你带回你的星球,填满那六个深深的陨石坑,然后让你的星球从此更加富有活力。而小公主,你将不再孤单!

  你给我讲的那个种子的故事,我也希望这些宁静的文字里,也能发现其中的能量。这些文字不再去产生一个生机勃勃的宇宙,希望它能形成一朵朵漂亮的小花,点缀每一个美丽的星球。

  多年来“我”奔波于地球这个繁忙的星球上,儿时那些快乐和纯真已经深深埋在了“我”的心里,河边的小鱼、路边的小草,甚至是窗边的风儿也是“我”的伙伴。后来“我”漂洋过海,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祖国,独在异乡为异客,如今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让儿时曾经的快乐已经随时光消逝在遥远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我”抛开工作上的负担和生活中的琐事,独自走出城里,在野外重新寻找自己小时候的朋友,寻找曾经拥有的快乐。遇见小公主,是我寻找儿时快乐的一个新发现:原来,生活越简单越好。

  回想起一个月前,我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我的家乡;初冬季节,东北已经雪花纷飞,家乡还青山绿水、烟雾弥漫的样子,仿佛是在春天。后山的竹林里还藏着小时候我的泥巴玩具吧,我却不知道在哪里了。大山上的坚果树上一片狼藉,想是像当年我一样小的孩子的杰作吧。坑内流出来的小溪水哗哗啦啦地响着,而我的小时候的伙伴们都已经长大离开这里了……谢谢《小公主》,给我的是一份对儿时的美好的回忆。

  2010-11-17

  《小公主》读后感(十):寻找希望的种子

  有小王子,就有小公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小公主》自然而然摆在我的案头。童话故事总是让人倍感温暖,像冬日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温暖惬意。在这样的午后,捧读《小公主》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当然,如果是有月亮的晚上会更好。因为,小公主在这样的日子里出现的哦。

  在《小公主》里,我又重温了《小王子》一遍,我又看到对着麦田哭泣的狐狸,也知道了小公主与小王子曾是对很好的朋友,因为某些原因而分开了。小王子最喜欢的那朵带刺的玫瑰其实就是小公主的,她心系小王子,却不敢露面,只能系情于一朵漂亮的花。像孩子间的恶作剧,互相思念对方,却不肯低头,气鼓鼓的,但又在背地里悄悄跟随。

  作者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见到了小公主,她幻化成风,以各种形出现,一朵浮云、一颗流星,一只白天鹅,甚至是一阵轻风。她来寻找诗歌种子。

  像作者年幼那样,孩提时的我也不会数数,只会数1,理所当然地把2写成“11”,3就是“111”,老家的墙壁上至今留有当年的涂鸦,布满歪歪扭扭的“1”。小公主很通情达理,我敢肯定,我们都是聪明的小孩。

  小公主的出现,让一切有了美好的变化。作者在遇到人生瓶颈时与小公主相遇、相识,在跟小公主念自己写的诗的日子里,他回忆童年的种种,渐渐找到了希望,他不再逃避,不再隐世,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那一首首充满文字、情感、想象、希望、生命以及真理的诗歌啊,是否已种在小公主的行星里,长出一排排飘着香气的文字呢?

  《小公主》以《小王子》为依托,延续《小王子》的场景内容,与之一一对应。故事暖人心脾,插画生动精美,幽雅绝伦的小公主从天而降,美若星辰。我喜欢这样美好的故事。结尾的〈星星的故事〉颇具宗教色彩,看似无关紧要,但与开头小王子和小公主所在的两颗行星的出场相呼应,算是篇番外。太过深奥,不适合小朋友阅读。值得一提的是,毛毛虫祖先恐虫致使恐龙灭绝这段,颠覆了一直以来的自然结论,想象力确实丰富,我都忍俊不禁。不过这个故事的设置,我不太明白是何用意。

  《小公主》在主旨上并没有深入探索。《小王子》故事简单,深含寓意,但《小公主》更纯粹是个童话故事,虽融合了希望,却只是在最后让人恍然大悟。

  虽不及《小王子》,但我仍爱这样的小公主,也很愉快地感受飘香的文字的味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公主》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