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2-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精选10篇

  《沉睡的人鱼之家》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2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一):《沉睡的美人鱼之家》——坚守的日夜已足够温暖

  作者:【日】东野圭吾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译者:王蕴洁 时间:2017-6-6

  最令人动容的,并不是尾声处给出的“太过巧合”的温度,而是坚守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人的拷问。面对一个被诊断为“大概率”已经脑死亡的孩子,一位母亲坚持。用怎样的方式判断之后如此漫长一段时间内,哪一件事是出于这个不言不语,甚至没有反应的孩子?又有哪些是出于对自己的慰藉?是出于对于生命尊重?还仅仅是自己的不愿放手

  是脑死亡吗?未经历判定的程序医生无法给出答案; 是会呼吸尸体吗?法律尚难以界定; 是科学怪人吗?连当事人,也越来越无所适从

  当这个孩子心脏停跳之前,她的器官尚能拯救其他的病痛中的孩子的时候,同样是为人父母,身陷苦恼悲痛的母亲要做如何的抉择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踵而至,没有动摇吗? 面对家人至亲好友的质疑,没有怀疑吗?

  也许,有些问题无法假设,终究只有等到事到临头,才会不得不做出决定。是对,是错,又有谁能给出个绝对不会后悔的评判?

  但凭本心吧。

  顺便说一句,东野老兄出书的速度也有点太快了。实在令人羡慕得很。

  2017.08.30 王择成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二):有自信的时候就要积极主动

  “那天之后,那个女孩样子就在他脑海挥之不去。他会不经意地想起她白皙肌肤,想起她像花瓣般的嘴唇,想起她那双有着长长睫毛的眼睛。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爱的萌芽,想见她,很想很想,想再次看到她的样子她的一颦一笑

  “无论如何,都想再见她一次。”

  “这个世界上, 有各式各样的人,也有的小孩虽然脚没有问题,却无法自由地散步。有一天,你也会了解这件事情。”

  就好像,虽然我们四肢健全,但有时候心智却没有那么成熟,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

  “每次经过那栋房子——不,不光是这样而已,无论他在做任何事时,女孩的身影都会不时投射在他的脑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宗吾在回想起女孩时,都会浮现出美人鱼的样子。美人鱼无法行走,所以受到了疼惜,在大房子内受到了保护。当然,他并不是真的认为那个女孩可能是人鱼。”

  “准确地说,是 想要对别人发脾气。我认为最好应该避免这种事,重要的是,因为无法对别人发脾气,所以等于一开始就丧失了这个选项,这样很不利精神健康。任何人都需要退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一样。”

  发脾气,可能是我们对外界期望值太高,如果把它当成理所当然,那么则不会失望也不会生气了。但我们是真的需要退路,留给别人退路也是留给自己退路。

  “有自信的时候就要积极主动,这是活得积极正面的重要原则。”

  要自信啊~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三):另类母爱:让“死亡”的女儿坚持“活下去”

  东野圭吾,这个近年来很火的日本作家白色蓝色拼接的清新封面;“人鱼之家“……这些标签,是我阅读“沉睡的人鱼之家“的初衷,起初以为会是童话故事,没想到却是写实的“死亡”之歌。

  ”如果推理小说一定要有死亡,这本书所触及的或许就是最残忍、最令人绝望的一种情境”。这是封面上的一句话,“死亡”也确实发生在故事的开始,伴随着故事的结束

  小说核心人物瑞穗,一个6岁的小女孩,因为意外溺水而“死亡”,整本书也是围绕瑞穗的“死亡”,而进行的一场“救赎”。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个悲剧女孩的母亲——熏子,这本书的女主角,一个对女儿有着“无底限”热爱的母亲,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甘愿牺牲自我、无畏世俗异样态度女人。在已基本确认无治愈可能,甚至是没有治疗意义的情况下,她坚持让女儿“活下去”。当然,这样的前提是,她不得不因为经济压力被迫与已经分居准备离婚的出轨丈夫继续维系婚姻关系,她不得不放弃与自己两情相悦的意中人,她不得不化身家庭主妇成为照顾女儿的全职妈妈……

  小说通过熏子与女儿多场景描述,不管别人怎么看,她始终认为女儿还活着,跟她说话,给她精心的梳妆打扮买衣服,在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下坚持了3年。期间,甚至有一些近乎疯狂举动,比如冒充女家庭教师参加公益活动,举刀要亲手杀了女儿……她说“我心里可爱宝贝,却成为别人眼中的骇人怪物,如果爱是一种病态,就让我彻底疯狂吧”!熏子渴望女儿醒过来,读者也不禁想唤醒瑞穗,去填补熏子那孤独思念

  女儿最终依然没能醒过来,但熏子却已经解开了心结,完全释然了。这沉甸甸的母爱,尽管疯狂,却“润物细无声”般浸入了读者心里。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四):母爱最伟大

  读了《解忧杂货铺》后意犹未尽,马上就追读了东野圭吾的《沉睡的人鱼之家》,一口气读完,久久不能平静

  首先惊叹于书中的高科技,虽然不知道现在的科技发展到底在哪个层次了(很多国家级别研究我们并不知道),但我相信书中描述的科技是真实的,人体虽然奥秘无穷,但人类一直在进步,就像耳聋的患者以前没有助听器那样,所以我们身体上很多障碍或者缺陷将来都会得到科技的帮助。

  其次是母爱太伟大了,熏子在照顾瑞惠的期间,她一直当她是正常的孩子,每天给她换衣服,扎辫子。。。。,虽然很多人将瑞惠当作尸体,说熏子这样只是变态的自我满足,只是谁能体会一个母亲的心情,孩子还有心脏跳动,哪怕还有千万分之一恢复的可能,所有的母亲都会坚信会出现奇迹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五):死亡与生命

  主线故事的叙述中,穿插着其他看似无关的叙述,但看到最后,所有的事情都串了起来,完整的故事让人感觉好温暖。好像从散乱的拼图块,慢慢拼成了一个完整的图案。读到最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读完最后一页再回味整本书,感觉叙述得很巧妙

  关于植物人、脑死亡、器官捐献,不同人物的态度给人以启示,充满了哲学思考

  伟大的母爱,带有科幻色彩医疗技术奇妙缘分。从开始的不知所云,慢慢被情节吸引,很希望奇迹出现,瑞穗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能康复。最后的结局,并非我所期望的那样,却是另一种圆满。瑞穗离开人世,但给其他患病的孩子带去了生的希望,她的器官连同着家人对她的爱,依然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享受着生命的美好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六):聪明的人在思考,懒惰的我只是欣赏

  大概两三天的样子,用碎片时间看完了这部作品。胡先生问我,这是东野圭吾的新书吗?才发现自己根本没在乎是不是新出版,只是没看过就拿来看而已。

  和这部并列阅读的还有《自卑超越》,昨晚还刷了前些日子上映的《绣春刀2》。越发感觉阿德勒说得有道理,人穷极一生追求的一直是那份优越感,能够让内心能够舒服、畅快的东西

  好多推理的结尾,都是相对圆满的。这部也是。主要的人物都各自找到了感情的出口和归宿,在探寻生命、爱的路上做了正确选择说实话,小说前面的铺陈让我有点烦,但是后半段,和昌与进藤医生的接触,尤其是熏子对自己呵护爱女的深入思考确实让我为之一振。我想,如果换做自己,一定会偏执地继续,然后活在无法自拔的苦恼与矛盾中。小说之所以能够推进到圆满的结局,熏子自我救赎的过程与做法非常有必要,而且设计得很巧妙。参加需要器官移植病患的拯救会、跟新章房子老师的聊天、直至高潮部分试图伤害瑞穗换来的更多人的理解与思考,这样的过程,包括她想让瑞穗动起来的欲念在熏子的身上都无可厚非,她的种种行为也在不断反映她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这样的题材确实值得写,也值得每个人思考。作为一个懒惰的人,读到结尾我才意识,根本没有天平的两边,无论何种遭遇,我们的心里装的都是爱。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七):思念大神

  选择读这本书就是因为有东野圭吾这个名字

  读到75%的时候还在默念高潮,高潮就要来了,可是到最后也没有获得我想要的我激动

  当然,这本书如果没有东野圭吾这个名字,也算是有头有尾有思考的故事了,可是大神的作品,有点让我失望。失望的是感觉不到大神的风骨了,好像是一个刻意的编剧。

  整个故事线索很多,但是每个线索都没有阐述清楚动机、发展和最后的结局,都有点草草的样子。主线对于生命的思索,还算完整,可是也没有振聋发聩之感,主人公没有鲜明的人物特色

  一个下午看完了,没有总结出什么东西,就是对脑死的知识科普了一下。

  不过还是给了3星,虽然没有令我震惊,可是一个下午的时间也不算白费。毕竟大神也需要时间,已经用生命凝炼出那么多让我觉得:这也可以的作品了,我们还是都不要太贪心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八):别问是劫是缘

  一个叫新章房子的奇怪女人,莫名其妙地混入了为需要心脏移植手术的雪乃而成立的募捐小组。她买了一只萌萌的兔子去探望被募捐拯救对象雪乃。雪乃很喜欢这个礼物,紧紧抱在胸前。但很快雪乃的病情就发生了恶化,几天时间后就离世了。有人看到雪乃丧礼前痛哭的新章房子,但接下来这个女人就像她的出现一样,很快就人间蒸发了。

  我被东野圭吾众多推理小说培养出来的推理神经立刻为这条线索忙碌起来。之前长篇累牍讲述关于如何使用高科技帮助一个脑死状态女孩儿恢复肌肉训练甚至调节面部表情沉闷一扫而空,那么,《沉睡的人鱼之家》终于不再沉睡了?终于又要回到东野圭吾的老套路上去了吗?新章房子是不是在萌萌兔上面施了毒,导致雪乃早亡。雪乃死后捐出了肝、肺等器官,新章房子是不是就是有一个等待器官移植的孩子?

  东野圭吾并没有让我胡思乱想太久,我发射性的思维方式还未深入就被挡了回来。新章房子的秘密很快就得到破解,完全不是我臆想的那样。所以,《沉睡的人鱼之家》还是在原先的故事情节上时光缓缓地慢慢沉睡着。

  有点难以接受这是东野圭吾的作品。但是它收集题材,认真解答高科技,分插式的描写手法的方式无一不彰显着这篇小说的确来自东野圭吾。可是它不再将死亡残酷而赤裸裸地摆到面上,通过异想天开追图索骥式地侦破案件,再给侦探添上一圈圈神圣光环。这部作品只是一个叫熏子的母亲最开始从绝望中坚持奇迹,到后来为女儿的“复活”坚持各种假象,最后顺其自然安心于可以相守的每一天,最终与女儿在梦里好好告别,各自放手的心理历程

  六岁小女孩儿瑞穗意外溺水,造成脑死,但她的父母却坚信她依然活着,不惜重金保有她的身体。在她的身上先后采用了BMI(脑机接口技术)和AIBS(人工智能呼吸控制系统手术。BMI大脑机械的接口是让即使身负重伤,只要大脑还能发挥功能,人类就不必放弃人生,可以再度找回生命的喜悦的融合充满梦想的技术,而AIBS让她去掉了人工呼吸器的管子,能自主呼吸,样子看起来就像睡着了。为避免瑞穗的身体肌肉萎缩,他们还研发了把大脑指令传达给肌肉,以活动四肢的高科技技术。

  所有这些高科技技术帮助早已被判定死亡的瑞穗看起来只是如同睡着了一般地生长了三年。这期间熏子觉得照料孩子的困难无法与可以和瑞穗共同生活的喜悦相提并论,喜悦振作了挫折的心。她注视着沉睡的女儿,一再告诫自己绝对不能轻言放弃。即使全世界所有人都认为瑞穗不会再醒来,自己都要深信有这一天,持续等待。

  熏子强大的内心和她的固执却成了身边亲人困扰。他们或恐惧,或鄙夷,或轻视,要么觉得熏子神经不正常,要么就是符合她给她安慰。但实际上,神经科医生从未松口过对瑞穗脑死的界定,而熏子身边的人都已经默认了瑞穗的死亡。它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却被它的母亲自私地当成安慰自己的玩具

  熏子参加了为雪乃而成立的募捐小组。她困惑地提出“花费巨资靠维持装置维持一个没有意识无法沟通的生命,让需要器官移植的生命无果的等待是件残忍而自私的事情”的观点。雪乃的父亲认为接受移植手术是接受善意的施予,绝对不能要求或者是期待。因为捐赠毕竟代表另一条生命的消失。就算已经脑死,对持续照顾病人的他们的父母来说,他们依旧活着。他们无权说三道四。熏子说,她从雪乃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中得到了救赎。

  她不再强求身边人对瑞穗的态度,她也不再仰仗那些让瑞穗有活着的表象的仪器,她坚信瑞穗还活着,她能感受到她的生命并享受与瑞穗相伴的每一天就足够了。直到有一天,她清清楚楚地感觉到瑞穗站在她的身边与她挥手告别,感激她为她所做的一切。她明白,相守的日子终于是到头了。

  这一次他们毫不迟疑地签署了器官捐赠的同意书,迟早会陨落的生命不如在有价值的时候让给有希望活着的别的生命。

  《沉睡的人鱼之家》里依旧有死亡。死亡有时是一瞬间,但有时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有些事情在逻辑上是正确的行为,但人类并不是光靠逻辑活在这个世界上。爱有着心灵相通的玄妙,它会在冥冥中与人的思维产生千丝万缕细微的联系,让我们为生命真正的告别做出判断。这种玄妙不是高科技进步带来的,它是存于宇宙间一直让人无法解释的人与人之间心有灵犀的缘起与缘灭。

  生死自有天命,别问是劫是缘。固执于科技检测的生命体征是毫无意义的,且看为之奉献的爱能坚持多久。这是一本母亲为爱痴狂的书,但以爱之名地活着,有时会带给我们无尽的勇气和意义。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九):唯有坚定的方向方能心安

  一直以来都是东野的迷妹,东野的巅峰我一直认为是推理类故事,当然现在也是这么认为,白夜行无可替代,但最近发现秘密,悖论13这类直击内心的故事也是很值得称之为经典的。沉睡的人鱼之家最吸引我的是面对事实,人和人站在不同立场,在不同价值观的驱使下作出的不同选择。我并不认为熏子矛盾摇摆,相反她是个坚定的母亲,保护自己还活着的女儿,牺牲自己本可作为女人而得到的幸福来争取女儿作为活人能得到健康的尊严,对于医院对人是否死亡的认定她从心里不赞同,她无声的抵抗,并遵从内心,她知道女儿早晚会离开,那一天来到了,她也欣然接受,心的方向从来都是她行为的驱动。除了熏子外另外两个人我也深有感触,星野佑也和女主丈夫。星野的心在故事中也很坚定,是取悦自己爱慕的女人,他对瑞穗当然是温和的,但那不是他行动的动力,他的科技让女主连连惊叹甚至称之为瑞穗第二父亲才是星野心之所向,然而这是一段光下之恋,心虽坚定,但心是依托在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上,难免会迷失,最后当女主放了他,他也放过了自己。女主丈夫昌和先生,是第一个将黑科技引入到女主世界的人,但是在中途,当他看到妻子对女儿执拗的保护误入歧途,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他想要纠正,他很迷惘,作为一个男人他没有那么偏执,也没有资格偏执(他对孩子照顾很少,他也无权让公司员工私有化),在对女儿的护理和决定上他是弱势,对于他来讲,女儿没有明确的死亡界限点,其实在发现妻子的执拗时他已经暗暗遵从自己的声音,觉得女儿早在事发就死了,但是当面对妻子的质问,他又觉得无法接受,直到最后和妻子一起接受了女儿真正的死亡,那时候他的心才真正安定。

  我们人类对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不只是死亡,对任何事,小到饮食,大到人生哲理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面对质疑的时候,是什么支撑我们走下去?旁人的鼓励?大众的原则?这些都会消失,而自己的内心才是那个强大的泵,引导我们行动。你会说,人心经常会变啊,是啊,我们要接受变化,之前即使遵从的有错那有怎样,我们总会找到心安的方向。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十):不要奢望太多,只要和今天相同的明天能够来临,就要感到满足

  瑞穗为了帮助表妹若叶不幸在泳池溺水,后经医院判为脑死亡。但母亲熏子仍坚信她还活着,她希望能通过丈夫和昌公司正在研发的生命科技带给瑞穗更多的生命迹象,比如,脱离呼吸机辅助让瑞穗自主呼吸、借助脊髓技术使瑞穗能够活动,让她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

  时间久了,身边的人渐渐地意识到,这是徒劳,瑞穗只不过是一具尸体而已。意念中的现实像一面镜子一样重重地摔碎在熏子面前,起初她难以接受,瑞穗的托梦让熏子最终平复下来,面对现实。

  熏子和和昌夫妇两人决定捐出女儿瑞穗的器官,而她的心脏恰好挽救了少年宗吾危在旦夕的生命。这个出现在序章里的少年宗吾,命运似乎在隐隐地召唤着他,引领着他感受到心脏原先的主人一定幸福地生活在充满深深的爱和玫瑰香气中。

  这是东野圭吾的小说《沉睡的人鱼之家》。

  小说探讨了医学上对死亡的界定、器官捐赠,反思医学法律对人之常情的冲击:尽管是理论上正确的行为,为什么还是有背道而驰的感觉呢?那是因为,人类不是那种仅仅依靠理论而生存的动物。

  进而,引出一个问题:是尽力延长所爱之人的生命,还是让所爱之人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即使这个世界陷入了疯狂,仍然有我们必须守护的事物,而且只有母亲能够为儿女陷入疯狂。所以,爱究竟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

  同时,如果在未来某一天,科技真的能够让人起死复生或长生不老,彻底打破了打破了生死的自然平衡,可能会误导人类面对必然的死亡的意念和态度,而那时,我们的选择又是什么。

  最后,这个世界的意见不需要统一,有时候甚至不要统一反而比较好。也不是要让所有人一定采纳,别人怎么想是他们的自由。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才不能随便责备别人。

  可见,小说的立意很高,也很好,被提及的话题,都是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透过文字,可以感受到东野圭吾对人性的关怀,以及极度渴望深入挖掘这些话题的野心。

  暂且先跳开作者的创作。

  之前看过一篇报道,是一项研究调查,研究人员针对病人、丧亲前后的家属和医护人员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人员确定了“善终”的多个核心主题,包括临终时选择的流程——没有痛苦地死去以及举行自己想要的适当的宗教或心灵仪式。研究人员称,人们通常更愿意在家度过最后的时光,但由于医生不同意往往最后死在医院。从漂浮在太空到服下致命剂量的吗啡,社交新闻网站Reddit的用户们分享了自己想要的死法。

  一位名叫特德•巴格尔森的用户写道:

我希望被流星杀死。

  另一位名为“驼鹿帽男人”的用户写道:

穿着航天服漂浮在太空中俯视地球。最后再好好地看一眼。

  一位近日刚战胜癌症病魔的幸存者说:

如果到了我不能再照顾自己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另一半能钻进我的被窝,给我注射致命剂量的吗啡。

  关于如何面对死亡,人们的脑回路大该是从唯物到唯心再到唯物的过程,从医学到宗教再到物理,越是人类无法掌控的,越是越容易充满浪漫。

  做了30多年外科医生的Sherwin B.Nuland在《死亡的脸——外科医生手记》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死亡的认识:

我们越了解致命疾病的相关知识,就越知道如何选择停止或继续奋斗的时间,而那些我们不愿见到的过迟或过早的死亡就会越少发生。

  回到小说本身,如果立意高,就会很难写。如果再加上擅长写推理小说的东野圭吾选择了不用推理的方式讲故事,这种尝试,可能会失望大于喜悦。正向前面提到一样,我能感受到作者野心的,但同时也看到了心有余力不足的表现:整个故事中制造的所有的“偶然”都是那么地刻意生硬,现实和虚幻的界限感太明晰,就连原本该动人的情感,都显得突兀缺乏美感。或许这是作者跳出舒适圈的一次伟大实验,只是,赢在了想法,差在了方法。

  如果,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把这样的立意写成一本科幻小说,或许会更好。在脱离的现实但又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世界里进行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借助一切不可能达到可能,对于人性进行充满宗教和哲学幻想的探讨,可发挥的空间应该会更广阔吧。

  所以,我喜欢看Ted Chiang的小说,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达成了这一点。

宇宙的开端仿佛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了呼吸。没人知道为什么,然而不管原因如何,我很高兴宇宙以这样的形式诞生,因为我的存在也要归因于此。我所有的欲望和沉思正是我们的宇宙缓缓呼出的气流。在这漫长的呼气结束之前,我的思维将一直存在。

  读完小说之后的一点感想。以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