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读后感10篇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是一本由李海峰著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0年9月,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读后感(一):懂你

  海峰的书,我的真心情。

  懂 你

  --《我什么看不懂你》读书有感

  “你说我像云,忽远又忽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收到好友李海峰老师的新书《我为什么看不懂你》,第一时间想到童安格的这句歌词

  正逢《山楂树之恋》热播,全城热议静秋和老三之时,最为感叹的是剧中人物单纯青涩,撩动尘封已久的心绪。那是段青春花开的日子物质乏善可陈,但彼此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当下心领神会,I SEE U(我懂你)。

  然当下种种,无论如何自己是看不懂了,原本清澈的眸子罩上了一层薄纱,像雾像雨又像风。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不留一丝痕迹天地大了,人心却隔膜。

  职场亦然。哈佛大学1995年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职的白领男女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所以有人讲,职场就是江湖,每天每个格子间都在上演着没有硝烟的战争,猜疑、争执、不合作,让人沉沦。

  《非诚勿扰》中秦奋说:要解决争端,铸剑为犁,放马南山。21世纪什么最贵?和谐

  还好有这本五百强必修秘籍DISC宝典,宛如时光机。芝麻开门,把耳朵叫醒。

  经典的DISC四因子,可以媲美乐嘉老师的黄红蓝绿四色。严格意义上讲,这原本一家:早期星相士的水火土风、医神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四分,然后是荣格的四四十六型等,殊途同归。流光轮转,接力棒叫到了测谎仪之父马斯顿的手上,DISC问卷设计,再次证明人类动机存在重要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借我一双慧眼,把这世界看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在海峰的书中,我看到了四种角色女王D(指挥者),莎士比I(社交者),大长今S(支持者),基驽李维C(修正者)。

  自我认知差异加上社会角色的不同。于是冲突产生,人人很受伤。诸如上下级、男女朋友父母孩子之间、70后与85、90后的不良沟通案例比比皆是

  君子和而不同。几千年前先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女王D的乖戾嚣张和大长今S的隐忍和谐,莎士比I的长袖善舞和基驽李维C的严谨条理,更多的源于内在的本性。明白这个道理,但在日常个案的处理中却“手里拿着个榔头,看谁都像钉子。”主观自我可见一斑

  人们愿意改变,但人们拒绝被改变。

  DISC告诉我们,“我们永远不要奢望别人为自己改变,但能尝试以他接受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影响他。”

  无论在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这个道理都是适用的。

  案例一则:前段时间应某重点中学邀请,给8个班近500名初二学生主题班会分享,关于团队精神。课上随机放了几张和团队有关图片:小虎队、SHE、亮剑。。。得到的是与会者的漠然以对。当PPT切换到一张图片的时候,我居然听到了身边超过半数的同学发出的惊喜的尖叫,那张图片是一个韩国的团队组合:东方神起。这才是96生年轻人的最爱,前面几张不是他们的菜。

  最终班会很成功,课下同学们坦言,老师能够讲到东方神起,说明真得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很用心。换位思考,同理心理解,那一刻,彼此的心很近。

  事实上成人社会更是如此。十八岁后的主体人格形成,行为习惯,习惯成性格。所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孔子讲过,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区别对待。职场上更是如此。

  盖洛普著名的Q12里面有一个问题: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问题的背后隐含的就是个人优势才干的充分挖掘。人才行业更是有句经典:要找一个爬树的,应该去找一只松鼠而非招聘一只火鸡。发现优势才干,因势利导,就是用人、沟通成本最优化的表现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一书中给出了大量的实战案例来解析DISC沟通的高效实用。戏说三国之DISC版、D+C的太太和I+S的妈妈婆媳相处之道、水煮西游团队,一个个翔实且饶有趣味的案例故事,让人在会心一笑中掌握了DISC的要点真传。

  最震撼的是携程如家四人团队,短短三年把两家公司带上纳斯达克,一个善用团队力量的经典案例。果敢决断的D型沈南鹏、极具创意胸怀的I型季琦、规范体系的C型梁建章和稳守江山的S型范敏,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以及无法成为谁;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优势与极限在哪里,从而找对位置;以商业的方式进入,以江湖的方式退出。风雨同路,兄弟合力,博大胸襟犹如一把大伞,麾下的多元化因素平衡共存,聚沙成塔,在其成功过程中,DISC因素无处不在,成功绝非运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于每一个职场中人,时时换位思考很重要,而DISC恰恰是一个最好的标尺。

  每个人最喜欢的人是自己,但成功往往是团队的力量。要和他人合作,理解他人才是合作的基础曾经和一位企业家聊天,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已经没有特别不喜欢的人。对于每一名员工,我都力求发现他的长处,用人之长。我只能而且必须这样。”一语中的,天底下没有无用之人(物),有也只是位置放错而已。所以应该说,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合理用人。古语云: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君子无他,善贾于人(物)也。

  说到不如做到,学以致用更重要。令人欣慰的是,《我为什么看不懂你》书中赠送了在线DISC测试密码,便于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D(帝)I(爱)S(思)C(士)四型所占百分比。结合以前所作的MBTI、盖洛普五大优势才干,再次印证了下自己。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书中的插图非常不错轻松有趣,形象易懂,看海峰的后记,原来是一个90后美女的杰作。如海峰所讲:一个团队的成功在于能够打配合做组合。这本书恰恰是最好的注脚,客户角度文字插图相得益彰;团队优势互补,达成双赢。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好的是生活工作的缤纷,无限可能,坏的是周遭的浮华内心的慌张。理解海峰的苦心,这本书的出版,只关乎一个字:爱。因为爱己,所以且行且思、日有精进;因为爱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拨云见日,云开日明。此刻,我想说:谢谢海峰,感谢倾力奉献,在书中我读懂了你,尽管只是青春的斑斑点点。

  相信这是献给生命的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在爱与被爱中慢慢成长

  (刘军元,职业培训师)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读后感(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阴影

  写以下文字的时候海峰的新书并没有在我的手边,但是想到有位朋友曾说过要“把书读成自己的”,于是决定就写写自己看完这本书之后记住了一些什么,学到了一些什么,我猜想后来的读者能知道一个人看完这本书一遍之后就记住了哪些东西,也该是不错的参考。

  DISC这种把人分类的方法对于本科读过四年心理学的我来说,并不新鲜,并且这套理论我之前也听别的老师讲过,但这本书我还是饶有兴趣的几乎一气读完了,而这样的情况在我读书的经验中以前只有读小说才会发生。这是本书的可读性很强,读者们只要随手翻翻都能体会得到,但是能吸引得一个人从头到尾把这样一本封面上就告诉你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必须要学这个的“教材”一口气读完,那就不得不说作者还是很有本事了。海峰在我的印象中还是一个讲师,并不是作家,但是他很好的把多年来讲课的经验用到了写书上,就像好老师都知道讲课讲到什么时候学生就容易分心,这时候需要讲点有意思事情或者改变一下节奏来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海峰写这本书的时候运用了种种手段图文并茂还不说,还配上了视频片段,再加上时不时的现身说法,还常常搬出老婆老妈,让整本书从形式内容热闹非凡,让人读来兴致盎然,没看完的时候我真有不忍释手的感觉,在地铁上看得险些错过了该下去的车站

  说了半天读完书的印象,该发表一些“剧透”的内容了,否则看我评论的人会说我前面是挖了个坑~

  DISC是人们沟通的四种类型,可以通过测试知道自己是属于或者偏向哪一个类型。很早以前学习和测试的结果是我属于S型,I的分数也比较高,但读完这本书我记住的却是女王D和基努 李维C,可能是因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阴影吧。看完书之后我并没有记住更多关于DISC的理论知识,但四个典型人物我偏偏记住了不像自己的两种类型,这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是有了一些进步。因为书中始终在传达的一个理念是,我们每天碰到不同的人,有的时候沟通的效果不好、有的时候感觉被某些人惹恼了甚至产生更多负面情绪而导致更多不良后果,往往并不是由于对方的出发点真的不好或者我们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我们是不同类型的人,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如果大家都能意识到其实还有跟自己风格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人,并试着去理解对方,那这个世界上就会减少很多矛盾,而且大家也就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了。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其实一开始某些字体颜色的搭配就让我不太舒服,而且图和文字排版有一些让我感到不习惯的地方,动笔之前我还在问海峰能不能在写书评的时候挑毛病,但是写到这里,总结完自己读书的收获之后就已经觉得那些其实都可以算是瑕不掩玉了。后来的读者或许在读书的时候也会被某些不良的视觉经验所干扰,或许没有像我这样需要给“作者一个面子”的动力来忍受这些干扰而要把书读完,但我相信如果读者能不管怎样克服干扰把书读完之后,一定会有值回票价的感觉。更何况这本书我虽然也只读了一遍,但是头脑里留下的标签是这本书还可以当工具书来用,当我碰到一些不同的人沟通遇到难题的时候,当我想用最生动鲜活的方式把DISC这套理论向别人讲解的时候,一定还要再用到这本书,再次学习,把书里更多的好东西“读成自己的”。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读后感(三):一本很有意思的人格分析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一本让人读起来很轻松的书。一是因为书中配了很多漫画,二是因为作者用影视剧和我们熟悉的传统故事(三国)等对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很生动。书的内容还是关于“知己” 和“识人”。书中把人的个性分成四类,即D(dominance)支配型,I(Influence)社交型,S(steadiness)支持型和C(compliance)思考型,分析每一类人的基本性格表现、能适应什么样的环境,接受何种方式的沟通等等。当然,这只是基础分类。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杂糅着几种性格类型的,远远复杂于这几种类型。因此这本书只能说是一本非常初级的书。作者很会打广告,你要是想了解更多性格的组合方式,就要找他们公司买软件哦,做咨询哦等等。但我不能说毫无收获。首先,这种生动活泼的著书方式,让我对四种基本类型印象深刻很多。第二,书中有一个观点让我茅塞顿开实践中自己有操作,但未有理论提升):因为个性不同,每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看法等都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以对方可以接受的方法等去沟通,以达到最佳效果。第三,团队的力量应该是互补,而不是选用具有同样特质的人。互补的力量才能适应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读后感(四):入门、可以引导和建立思维的一本书

  在当当买书的时候就是作为一本入门级畅销书的态度购买的

  刚真正步入了管理岗位,手下有几个兵,经常苦恼怎么样提升他们,管理他们。因此开始学习沟通技巧(管理知识一直都有学)。懂得识人用人是管理的核心吧,所以就买了这本书。

  很轻松的一本书,插图、五颜六色的字对于一个只需要入门和引导的人来说看起来重点分明又不枯燥,而且可以时不时停下来自己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没有长篇大论大道理,没有严谨规范的案例意味着这本书不可能提供清晰的方法论,而只是一个引子。

  已经读完了一遍,大致明白了DISC各个要素的含义、互相融合于一个人的意义、对待不同要素时的态度、团队配合中互相组合的重要性等等的知识,目前在看第二遍,看完再写深入的评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