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不难》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为我喜欢这本书。没有给5分只是因为我觉得我的品味应该再高一点。
1. 这本书很薄,以至于我可以在图书馆花一个晚上就看完了。
2. 这本书很简单,人物少,关系简单,案子的线索也简单,完全直觉流……这样我脑袋比较轻松一点。
3. 这本书的凶手是我喜欢的类型……
4. 这本书里没有装神弄鬼的侦探让我觉得自己和华生或者黑斯廷斯一样笨。
5. 这本书里的couples我比较喜欢。
罗罗嗦嗦没什么逻辑,靠一点直觉,一点推理,一点运气,这似乎和我的品味比较吻合。
《杀人不难》读后感(二):无标题,摘自博客(07.11.02)
我要重回高二的那个暑假,我第一次接触到阿加莎的小说,兴致勃勃地读着,对于那时涉猎书籍还不甚广的我,那是一片多么奇异而扣人心弦的新天地啊。我把吃饭和睡眠全抛在了一边,读完一本,迫不及待地又翻开另一本!天啊,要知道,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一件实际上最值得兴奋的事:阿加莎的中译本小说,除了在读的这两本,在未来的岁月里,我还可以读到足足七十八本!
七十八本啊!现在徜若在我面前还有哪怕一本是未读过的,我的快乐该胜过从前所有快乐叠加之后的多少倍啊!
然而,我突然又想到,我觅遍往日的时光寻找快乐,却发现那些快乐里原来都含着泪水、惆怅或是遗憾,纯然的快乐竟是如此不可得,而最后只有通过阅读可以得到,那么,我现在和将要读的某本书,又何尝没有可能成为更久远的将来我回首寻找快乐时,所发现原来非它莫属的记忆?世上已无阿加莎,但是一定会有给我同样快乐的阅读记忆的书,我相信一定会有,只是,它又在哪儿呢?
《杀人不难》读后感(三):真正的谜是...
.......................................................................................................................................................................................................................................................................................................
读书笔记:
第一个嫌疑对象:老处女。Bingo!原因:1她和死者的猫一起出现2老处女比较变态(毫无逻辑)
排除原因:她也认为连环死亡并非意外(上当了)
第二个嫌疑对象:肥爵士。原因:1地位尊贵无人怀疑2始终没怎么调查过他
排除原因:他是一个憨嘟
第三个嫌疑对象:女主角。原因:1被认为有危险而却没事,她也不怕2男主角不怀疑她3在杀人夜出现4多次被称为魔鬼5没说不能是女人
排除原因:我也爱上她了
确定凶手:老处女again!原因:很明显了,她指认是肥爵士的候。
结案:
3没有了凤梨的案子简直就是开着一部没头苍蝇在乱撞。
《杀人不难》读后感(四):杀人不难 or 稿费好赚?
给三分应该是满给情面的了。
本书的几大特色:
a 凶手早在意料中
名为《杀人不难》,是不是有点哗众取宠,阿婆的书里,除了寥寥几部,还真的是很难找出杀人很难的作品,一般而言,她的作品倾向在who done it?而非how done it? 这一部也是解了“who”的悬疑,用这个提名实在难以实至名归。
c 不是说不可以从心理层面去寻找凶手,但是克里斯蒂作品中“蜻蜓点水”的笔触,寥寥数语的揭露动机,实在是有点“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想怎么来马上就来"的随意下定义的味道,我要说,这样的小说,其实并非《杀人不难》,而是“写作容易”“赚钱轻松”。
d 虽然号称巴陀插手的案件,可是这个《七钟面》等少数几作中亮相的警官,克里斯蒂对其实在是刻薄的可以,这一次甚至戏份少到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