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失落的玫瑰》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失落的玫瑰》的读后感10篇

  《失落玫瑰》是一本由[土耳其] 沙尔达·奥兹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一):玫瑰的话,你听到了么

  曾一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很老旧的书。它想说的是,人一生要忠于自己内心,要听从心的向往前进,不要受周围其他的蛊惑。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就是受到了这样的暗示,才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我想看完这本书,我想了解到自己受到这种暗示的起源到底是什么!

  偶尔,我脑海中闪现了一些小时候读书的片段。记得那时考试结束后,在那段等待成绩公布的时间里,我总是从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耶稣再到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都告解一边,希望他们能保佑我出个好成绩,以镇定那因为焦急不安的心。令人意外的是,只要每次向他们告解,最终都能得到个不俗的成绩。只是,渐渐地,学业越来越重了,我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自己来为即将出来的成绩担心焦虑,我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不在意!直到如今,我才发现自己遗忘了最初那种对于喜爱之物的热情和专注。

  玛丽亚为什么能从梦中、玫瑰语言中知晓母亲,因为她对母亲的疯狂的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似乎都难以形容这种痴迷;为什么则内普海涅姆能听懂玫瑰的语言,同样是因为她对玫瑰注入了常人无法给予的疯狂的爱。对一样东西很喜欢,于是花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东西身上,终于有一天它被你了解了,你也被它接受了。

  小时候,读书总是不能持之以恒,成绩也是时好时坏!当这个学期倾注了尽可能多的精力时,最后的考试,我会倍感紧张,于是等待成绩时的焦躁不安也才会越发明显,所以祈祷变成现实,也成了理所当然

  当我们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时,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倾注了尽可能多的精力!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二):失落的不是玫瑰,是我

  我承认是我自己手贱,好奇心让我拿起这本书回去读,但我真的不是失望而是无语……

  书中既用了希腊神话的典故,又用了玛丽亚这个名字,让我好有凌乱感……(这人适应力较差,请体谅)好吧,我知道土耳其的文化比较混合,可、可你也未必要这样用吧……当看到狄安娜这个名字和孪生姐妹这个词,我的第一印象是阿波罗……(原谅我……)

  书里的女主狄安娜真心我喜欢不起来,才华横溢年轻貌美、聪慧过人、家庭条件好……还是个“女神”!(这个怎么看起来像玛丽苏的设定……)对了,还没有真正知心朋友……

  剧情也是各种狗血……拜托能不能让我少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剧情啊!

  所以作家你是不是特意地在洒你心中的狗血帐啊……

  比较赞的是书的纸质不错~很舒服值得学习~可是段落之间印得那么宽,有骗页数的嫌疑……

  最重要的一点请不要拿这本书跟《我的名字叫红》比,《红》里面所包涵的知识量是这本书远远比不了的!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三):“我心中还有一个我,它藏在内心深处

  “无须依赖其他人的赞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否定而不存在”

  “季节变化瞬间就能把你击垮”

  “拥有自我方能与众不同

  “敢于放弃自己已有的优秀才能达成日后的卓越

  quot;一枚印记刻在了你心底,也许现在还看不出来。待到实际成熟,它便会显露无遗。"

  “只要时间向前,我们为之痴迷的将来就只是尚未打开的过去。”

  “别害怕,尽管走。”

  狄安娜和玛利亚其实是自我的两个方面,如果一个人是一座城,一如书的开篇与结尾相同的章节中所写的一样:这座城市真我和假我兼具,自大与谦逊共存,奴役和自由同现。

  随着成长的,没有人认为玫瑰会说话,为什么别人告诉我们玫瑰不会说话我们就轻易并且一直相信了呢。为什么当有人告诉我们其实玫瑰是会说话的时候,我们连一秒钟都不会相信呢?说话的其实不是玫瑰,而是自己的内心。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四):《失落的玫瑰》——为了他就当一次文艺青年

  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内流淌着中国人最本质的血统,传承着中国最好的传统——见好就上,见便宜就拿。于是每年年底大扫除的时候会多出很多不知来历的优惠券。又到一年底,又是大扫除,莫名的就翻出了书城的免费书票,于是血液沸腾,这么便宜的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连夜冒着大风来到书城,看到结账的地方人人手里的一打2010到期的书票,有点后悔,早知道31号再来。。。

  畅销书架是个好东西,你看畅销书绝对明智选择,看完觉得写得好就是大众眼光代表自己走平民路线,觉得写的不好,代表特立独行,有种革命的反抗精神。书架上只放着村上春树的IQ84,随手拿了一本,猛然看到下面一本IQ84 2,原来两本,钱好凑了很多,又拿起,结果下面赫然写着IQ84 3,顿时来火,村上大人也玩续集。。。看过太多的连续剧经验告诉我,续集什么的都是浮云。但是最让我不能忍受的是价格出现零头,多出两毛,于是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凑齐书票的价格,最终找了一本电梯角落的,只看了眼她的价格XX.8,就直奔付款。

  回家看了几页IQ84,原本以为后面续集会很平淡,但是知名作家就是知名作家,村上先生竟然从第一本就开始酱油问题是连打了三本的酱油还能放在畅销书架上是在功力深厚,让人看不下去。拿起旁边的凑钱书,封面写的p话让人头痛的,什么在哪畅销,畅销多少年,XX推荐,索性连书皮都一并扒掉。

  一共221页,用了一部电影的时间看完整本书,这是一本是个什么书呢,还真不知道,说他是本虚构小说,那么从一开始我就能猜到结局,但是还是让人欲罢不能。说它是一本童话,平淡的语言,似乎又很现实。怎么看都是一本读后感,是《小王子》的读后感,我猜作者一定很热爱属于自己的玫瑰,幸运的是作者找到了,并一直用心守护着,让人动容,这真是一本文艺青年的居家旅行的必备书籍之一啊。

  想想自己很久没文艺一把了,最多的是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吟上一句,“夕阳无限好,怎么还没到下班时”的无奈现实,读完这书突然自己很像书里面的玫瑰、主人公自以为是,看不到自我,庆幸的是主人公有个很好的引导者,但是现实里谁会如此幸运呢,所以觉得这本书又很像童话,但是我打心眼还是愿意相信我有一天可以听的懂玫瑰的语言,虽然真的很傻很天真。想想生活,多么的现实,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想为了《失落的玫瑰》文艺一把,也实在不想为了《IQ84》世俗一下。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五):感觉像看了一篇读者励志文章

  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在读着另一本土耳其的著作《我的名字叫红》。

  它在书封内侧上标榜着,是土耳其史上唯一超过诺贝尔文学奖《我的名字叫红》的印刷数量。本着好生奇怪念头,不到半天把它翻完了。这书唯一的优点就是纸质不错,暖黄色,字号比较大,看起来眼睛很舒服。更重要的是,其实内容也不多,有时候一页只有仅仅几行字。

  算是一本修心养性的书吧。就我个人阅读之后的感想而言,全文主旨大概就是做人谦虚,不要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很简单的一句中国古话,土耳其人民要出一本书来叙述。

  文中的故事场景在里约热内卢和伊斯但布尔两头飞。素材很多,希腊神话人物月亮神圣母玛利亚。还搞出了个红玫瑰白玫瑰出来,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很浅白的道理特意用最深奥的语言去描述,看到我一旧云咁。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六):励志书的意义

  书的开篇很让人失望,只觉得故事单薄而且推进缓慢,不知道是否由于翻译得太草率匆忙,很多句子读来只觉得又硬又涩。

  这又是一本励志,或是引导人寻找自我方向的书。我的女朋友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几天不读便会觉得内心干涸和不自在。但是她不太待见励志类的,依照她的说法,此类书“……它们的拿手好戏是把一句话分成一章讲,配上一堆非典型例子和矫情肤浅文字暗示”。

  励志书大部分的确如此,最后推出的核心的往往是一两个简单的道理,而且是我们常常能从生活中听到的道理,比方说:专注和坚持便能成功追求卓越成功便会追着你跑,甚至所谓的“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以此来看,这些励志书似乎毫无意义,书里的核心价值其实就是流传千年的传统价值,我们在读之前就已经知道,要专注,要勤奋,要坚韧,要追随自己的心,要包容,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作者讲一个长篇累牍的故事,只为提醒一个我们业已知晓的道理。

  可是我一直觉得并非如此,我不排斥励志的书,也偶尔会读几本。此类书的价值不在于传授一个好用实用的新信仰,然后就如同手持披荆斩棘的宝剑,藉此一往无前成就伟业或是乐享人生

  判断一本励志书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其功用性,而在于其是否触动了很多人,给很多人勇气,比之前更接近一个期望中的自己。

  同一个道理和信仰,两本不同的书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讲述,效果是不同的。可能其中一本的故事令读者感同身受,读的时候会落泪;而另一本只是站在高处告诉读者,你要做什么,不准做什么,听我的话,你才能成功云云。

  道理并非我不懂,我只是需要一个打动我的过程,在疲惫生活中给我一些坚持信仰,相信自己,保持前进的勇气

  如果一本书能让我积极一点,行动起来,比原来更幸福,那么它就是一好的励志书。不论它告诉的东西我之前是否知道。

  或许有人要说,要靠这些书来汲取养料,真是好弱。是啊,能够有坚定的信仰并依此前行,不脆弱动摇,打落牙齿和血吞,那是多好的品性。这样的人,我猜大半会成功。

  可惜啊,我们大多是平常人。要脆弱,会动摇,遇到挫折有低潮。或许是太年轻,或许是这一代年少时的养尊处优,所以我们还没有打磨出坚定的内的心。

  其实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对的方向,只是需要一束光给我们更坚定的指引,需要有人推我们一把,让我们继续上路。

  或许困顿时刻的某一本书,便是那推我们一把的手,即便走走停停,我们始终在前进,并在前进中长大变得内心坚强和笃定,终有一天我们变得自信,也更了解自己,不会再读此类励志的导引类的小说。

  但会心怀感激想,我曾花20块钱买了黑暗中的前进一步,比起之前,总是更接近幸福了一步。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七):小清新

  “玫瑰因香气方成其为玫瑰。”

  有人望“名”生义,以为这是一部爱情小说 ,是啊,在花语里,玫瑰确实很多时候被用来指代爱情,而且还是那种浓烈似火的爱之焰。可是玫瑰在一些作家的眼里并没有局限在爱情的范畴里,而是有了更深的纬度。前有意大利作家埃科直指玫瑰的名字,“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现有土耳其作家奥兹坎以玫瑰的香气入笔,“玫瑰因香气方成其为玫瑰。”足见玫瑰之魅力超越了其植物属性的本体,也超越了大众群体的直观认知,实在是有更多值得抒写的地方。

  《失落的玫瑰》在我看来是一部不错的心灵读本,特别体现在全书的后半部分,但是本书在策划上不仅拿帕慕克来比拟,还用了“超越”一词,这点非但不能苟同,甚至还是要批驳的。帕慕克一直是我相当欣赏的一位作家,其作品也读了6、7本,两位作者在文本的范畴上就有着绝对的不同,帕慕克隶属于纯文学,而就这本书来看,肯定不算是纯文学的。并且编辑拿它与帕慕克相比较,反而难于助长阅读群体,其实这是一本适合更广泛人群阅读的书籍,而帕慕克却不是。当本书吸引了帕慕克的读者之时,同时也缩减了更多的读者。

  吐槽完毕,回到作品本身,初读之时,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双生花”,狄安娜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母亲病逝时,惊悉自己还有一位孪生姐妹,她并没有以此感到喜悦,反而心怀愤恨,因为在她心里,这个未知的姐妹掠夺了曾经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母爱,但是为了承诺,带着诸多不满,她还是踏上了解开心中之谜的旅途,从而获悉了一个意想不到真相

  当你读到结尾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不是“双生花”,而是一场追寻自我的心灵之旅,作者清晰而明澈的传达出了他的意图,并融入到一个几近完美的故事里,使小说呈现出寓言式的外貌。狄安娜不但获得了爱情,更借由这次心灵的旅程完成了成长的蜕变,而所有的一切都尽在“玫瑰因香气方成其为玫瑰。”这句话里面!

  玫瑰的香气是玫瑰有别于其他花朵的之根本,保持真我,方为本真,这也正是全书的灵魂所在。及至作品的后半部分的聆听玫瑰说话,传达出了更多哲理性的寓言,也正是这部分让全书有所升华,使原本看似单薄的内容有了纵深的扩展,不过,它最多也只能称其为一部寓言小书,一部夹带着小清新的作品!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八):你是玫瑰

  《the missing rose》,译者将它翻译成《失落的玫瑰》,可通篇读下来,我更想将missing译成迷失。作者在书中的扉页上写到“致世上所有的玫瑰”,所有的正在迷失或者迷失过后的玫瑰。

  那么你呢?你是那一株玫瑰?

  小说中的狄安娜是一株失落的玫瑰,因为迷失所以失落。在如今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食物让人迷失。最初的自我,你还找得到么?玫瑰因其香气而成玫瑰,那么你的香气呢?是愈变愈淡,消耗殆尽了吗?社会给你无形的压力。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学业、爱情给了你巨大的压力,他们像是一块巨石压在你的胸口让你喘不过气来。你被迫隐藏真实的自己,磨去棱角,带上盔甲。你在白日里笑着,在夜里哭泣,你渐渐以为日子就是这么过活的,你开始认为这就是真实的自己。可当被人问着“你过着自己想要的人生,还是别人多期望的?”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原来堆积拼凑的世界瞬间崩塌。“我是谁?”心里有个小人在不停叫唤“我是谁,我是谁?”父母嘴中的乖孩子不是你,同学眼里的“领头羊”不是你,老师口中的好助手也不是你,你只不过不想让他们失望罢了。去掉浮华,摈弃他人的眼光,你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中有我”,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己,自由而骄傲,温暖且富有才华。她是你历尽所有旅途之后的沉淀,或是你孩提时代对未来的憧憬。“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到,改变了我们的模样,还没绽放就枯萎了么?”然而究竟是谁让你变成了这般模样?是你,是岁月里迷失自我的“你”,失落的“你”。

  在我在寒冷冬日里读完这本书后,感到无比的清醒。如阳光沐浴,如清风拂耳,是一场虔诚的祷告,一次时光旅行。它让日趋于淡的芬芳愈演愈烈了。

  跟着狄安娜去旅行吧,每一个人都是株独一无二的玫瑰。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九):玫瑰的选择

  不要问”谁更美,是白昼还是黑夜“,问自己生活在白昼中还是黑夜里。——《失落的玫瑰》第28章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玫瑰,有像维纳斯和阿尔忒弥斯那样随意地摆弄自己的花瓣扭曲自己的茎杆取悦”其他人“为获得他人赞赏或者只是想营造一种宁静平和的假象的玫瑰;也有像黄玫瑰和米利亚姆那样只想维持自己本心,只愿意和“像玛利亚那样的人”——那些能真正认识到自己价值的人待在一起的玫瑰。 在玫瑰的周围,那些只喜欢玫瑰外表的”其他人“永远都是占大多数,而在乎玫瑰内在芬芳的”像玛利亚那样的人“太少太少。他们甚至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像玛利亚那样的人“永远都只是被”其他人“所簇拥着。 我并不认为那些为了博得周遭人的好感而努力甚至压抑自我的玫瑰们过得就一定比倔强地维持自我只为有心人而努力散发香气的玫瑰们过得差。事实上那些坚持自我的玫瑰在尚未遇到”玛利亚那样的人“之前该是何等地苦闷。那些羡慕后者能够维持本心的人是否为了维持自己的本心玫瑰们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有人认为这是本无聊的说教书我却不这么认为。这本书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告诉我们——那些为他人而活带着假面具的玫瑰们不好,只有那些维持自己本性等着伯乐来赏识的玫瑰才是好玫瑰,我们应该摒弃前者向后者学习。不,不,并不是这样。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就像白昼与黑夜,不要去问哪个更美,你所需要弄清楚的是仅仅只是你是生活在白昼还是黑夜,以及你想生活在白昼还是黑夜。 维纳斯和阿尔忒弥斯那样的玫瑰之所以让人觉得可悲并不是因为它们选择了一种通过自身不断改变来迎合他人获得他人的赞美、肯定以此来确定自身存在感的生活方式,而是它们不知自。 阿尔忒弥斯生长在月亮女神的神庙之中,因为长时间获得人们的膜拜而自认为自己就是女神的化身,不再是一朵玫瑰。它不再是I am who I am而是I am who people think I am。所以作为它的双生玫瑰米利亚姆毫不留情地讽刺它——女神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她也只是人造的偶像。并不是神造人而是人造神,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断地反复捏造这个偶像,自认为高高在上却恰恰只是受奴役的一方。 在故事的最后女主人公狄安娜所找到的那朵属于自己的玫瑰正是那朵双生玫瑰。曾经的她并听不见属于自己的那朵玫瑰的声音,如今她能够听见并且知道有时候阿尔忒弥斯的声音占上风而有时则是米利亚姆。 在我看来寻找失落的玫瑰的过程就是发现寻找自我的过程,尽管我们活着但却很少很少发掘自我认清自我。我们有时候未必会察觉到自己正在做违心的事,我们只是感到累感到胆怯或者感到气恼,甚至有时候毫无感觉反而沾沾自喜。人们做违背自己心愿的事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理由,并不仅仅局限于为了取悦他人,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是选择哪种活法人不应该忘却自己本来的面目,只有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才好做出选择——迎合他人扭曲自己还是执拗地坚持本我。 在黑夜生活的人不要去羡慕白昼的绚烂,在白昼生活的人也不要去嫉妒夜的宁静,无论你选择哪一个都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当然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

  《失落的玫瑰》读后感(十):玫瑰玫瑰保佑我

  《失落的玫瑰》摆在我手边已经有些时日了,最近因为有个重大的决定需要做,心烦意乱,也就没有去翻看它。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思前想后、辗转反侧,终于下了决心迈出改变人生方向的一步之后,心情豁然开朗。阅读完这本书,却发觉我该早点拿起它,那样我可能早就解脱了。

  《失落的玫瑰》故事脉络很简单,讲述的是美丽少女狄安娜在母亲病逝前夕得知父亲身边还有一个叫玛利亚的孪生姐姐,母亲要求她去寻找玛利亚。在一番纠结之后,狄安娜按照母亲留给她玛利亚的四封信上的线索,开始了寻找孪生姐姐之旅。在寻找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从画家那里她感受到了理想的光芒,而从玫瑰园主泽内普 海涅姆那里,从黄玫瑰、以弗所等玫瑰那里,她学会了正视自我。慢慢的,狄安娜变了,变得不再流连他人对自己的膜拜,不再顾及世俗的标准,而是解放自我的心灵,摧毁给自己带来不快乐,阻止她追逐梦想的“自我”。

  故事虽然简短,但哲理蕴含丰富。母亲对于狄安娜的所有未尽希望全都通过这次寻亲之旅体现出来,她希望狄安娜能够忘却优越感,变得谦卑一些,乐意并欣然接受周围的世界。母亲在最后的心中这样写道:“也许你希望在其中某一页引用泽内普 海涅姆那句箴言,她承诺作为听见玫瑰说话的奖励的箴言。那是苏菲派圣徒尤努斯 埃姆莱说过的一句:‘我中还有一个我,它藏在内心深处’”是的,只有认识了我中的我,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读完故事,我又想起了之前做决定那艰难的一个月,在这个月中,我似乎也经历了狄安娜那种把自己掰开揉碎又重新组合起来的过程,不同的是,我更痛苦,因为面对着周遭环境的诱惑,也面对着未来不确定性的畏惧,我并没有能够彻头彻尾的聆听玫瑰的声音,聆听自己心灵的呼唤,患得患失间,不断地迷失自我,找回自我,然后又一次陷入新的迷失。《失落的玫瑰》好像是个童话故事,狄安娜的转变神话般的容易,而现实生活中,这种转变,真的很难,哪怕道理全都明晰,实践起来却举步维艰。希望玫瑰永远庇佑我,让我不再迷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失落的玫瑰》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